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藝美術的魅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錯地帶,位于青海省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東北部的同仁,是飲譽中外的熱貢藝術之鄉,又是青海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的誕生地。
熱貢藝術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藝術完美結合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源起于十五世紀藏傳佛教在該地區的傳播與興盛,是藏傳佛教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在技法上既繼承了藏傳佛教傳統創作手法,又融匯了漢族繪畫和其它地方的民間藝術,成為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奇葩,在我國西南、西北地區及國外東南亞地區享有盛譽。
熱貢藝術主要集中在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吾屯上莊及下莊一帶。主要包括唐卡(卷軸畫)、彩塑、堆繡、木刻等,題材以佛祖、金剛、度母、菩薩、宗咯巴等人物像為主,選料考究、色彩豐富、工藝精細,多見于寺院建筑,所繪畫面色彩艷麗、線條流暢、清晰、人物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熱貢藝術品位高,極具觀賞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被稱為“中國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青藏高原上的一朵鮮花”。1999年12月3日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是熱貢藝術的精典之作,長618米,寬2.5米,重1000公斤。
熱貢藝術最有特點的是,熱貢的藝人并非專業藝術家,而是藏族、土族農民以及寺院里的僧人。藝人最初的創作是為滿足大量興建的寺院之需求,表現了對宗教的一種真誠和狂熱。隨著工藝不斷完善,其美譽逐漸傳遍了整個藏區以及蒙古、尼泊爾、印度等地。18世紀以后,大批熱貢藝人攜藝出游,足跡遍及四川、甘肅、內蒙、印度和尼泊爾等地,給這些地區留下了大量珍貴的繪畫和雕塑作品,藝人在游訪中又博采眾長,吸收各家精華,所以最終形成了熱貢藝術的工藝細膩、色彩濃艷、富于裝飾性的獨特風格。
熱貢藝術經過“”劫難,幾近滅絕,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經過一些老藝人的傳授及發掘整理,從藝之風勃然興起。這里不僅有信仰的精神力量支配,還有一種商業利益的影響,唐卡已經受到了一些腰包富有的游客、特別是外國旅游者的青睞。
刺繡是同仁各族人民歷來的一種習俗。他們用刺繡品裝飾自己,美化生活環境。主要繡品有荷包、針扎、裹肚、鞋襪、枕頭。宗教繡品有頂棚上的橫幔、柱子上的垂幛、供桌上的苫布以及佛衣、法器、幢幡等無不展示出刺繡的功能,其繡件色彩艷麗,構圖完整,針法多樣。針腳細密完整,邊緣清晰均勻,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在用料上多選用綢緞、真絲和較粗的金色絲線壓邊,使繡件更顯華麗。
剪紙是將紙剪成鳥獸花草之樣、山水人物之形的民間工藝藝術,而今以刀代剪鏤成的“刻紙”也稱之為“剪紙”。主要分布在同仁縣隆務鎮、保安鎮,在其它民族農戶中也有以剪紙工藝品用于裝飾的。剪紙藝術品形式多樣,依其用途,大致可分為窗花、禮花、燈花、掛錢、祭禮冥花。剪紙構思精巧、注重對比,富有韻味,粗獷中見清秀,稚拙中藏精巧。作品多用紅色,線條布局有筆墨情趣。1985年12月,黃南州舉辦《全州民間剪紙、刺繡、繪畫展》,共展出230件作品,其中剪紙藝術品48件,選送保安鄉郝潤月花的《雙獅》剪紙獲優秀作品獎,并由省群藝館收藏。
多年來,為使同仁的民族藝術得以繼承、挖掘和發展,縣委、縣政府自1981年起對剪紙、刺繡等熱貢藝術進行省級、縣級的組織展覽,獲得了學術界、藝術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其中熱貢藝術在北京、上海及香港等地進行展覽,震驚了中國民俗界和文化界。1997年建成的風格獨特的熱貢藝術館,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參觀者。近年來,同仁縣加大了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繼承、保護和發展力度,成立了同仁縣熱貢藝術協會,熱貢藝術品公司等也相繼成立,開展熱貢藝術品的做、產、銷,使熱貢藝術市場領域不斷擴大。在2004年首屆上海民間藝術博覽會上,熱貢藝術品獲得“正大杯”金獎3枚,銀獎2枚,銅獎1枚,在整個博覽會中取得了獎牌總數第一,金牌總數第一的好成績。到目前同仁地區從事熱貢藝術的有1000余人,熱貢藝術年總收入為677萬元。同時同仁縣準備以熱貢文化藝術村、熱貢藝術繪制展銷中心、熱貢藝術博物館等為主要招商引資項目,對熱貢藝術進行深度挖掘,使之得到有效保護、開發和利用,使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不斷發揚光大。
熱貢歌舞
最有代表性的是熱貢六月會上的歌舞。歌以“魯”為主,有贊頌曲、婚禮歌、敬酒曲等;舞蹈類型有無神的“拉什則”、祭祀龍神的“魯什則”、放映古代戰爭場面的“莫合則”,以及各種戴面具的巫舞等。
熱貢藏戲
以佛教和民間故事為基本內容,結合宗教舞蹈和藏族歌舞,吸收民俗民風和民間藝術營養,富有藝術特色,為藏戲的重要流派。
民俗文化
年都乎村於菟表演為祭山神活動之一,以虎紋為飾、風格獨特;各村的祭俄搏、二郎神等活動各具特色,浪加村甚至保留有性崇拜習俗。這些祭祀儀式反映了當地古老的文化遺存。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公共管理 傳媒效應
一、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與傳媒效應概述
公共圖書館是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資助和支持的、 免費為社會公眾提供書刊借閱、報告講座、讀書活動、參考咨詢等服務的圖書館,其服務對象可以針對兒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代表的政府組織以及以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平為導向的非政府組織為實現公共利益,將社會公共事務作為管理對象,而進行的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活動;公共圖書館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其公共管理就是為了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社會公眾提供有關社會文化傳播和培訓服務的活動。
傳媒即傳播信息資訊的載體,是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一般而言,傳媒具有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教育大眾和提供娛樂等社會功能與效應。公共圖書館作為提供書刊借閱、報告講座、讀書活動、參考咨詢服務的專門機構,其本身與傳媒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進入科學化管理的今天,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也與傳媒有著一定的聯系。本文就從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和傳媒的關系出發,進一步分析與之相關的優化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并進一步分析傳媒效應對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的重要意義。
二、運用傳媒效應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水平的對策探討
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不斷進步,融合現代管理理念所吸收的公眾因素的基礎上,我們試圖將傳媒效應運用到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圖書館的有效運行。對于運用傳媒效應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水平的對策和技巧的探討應該從兩者的關系出發,并結合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現狀進行具體分析。
2.1發揮媒體輿論導向效應,促進公共圖書館公共管理的法制化進程
我國在公共圖書館法制化建設方面,國家層面無法可依,地方立法又過于粗淺,成效不明顯。法律的欠缺和法制化進程的滯緩,必然導致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無法可依,甚至混亂欠缺規則的約束。要有效促進公共圖書館中公共管理的法制化進程,應當進一步調動公眾積極性、提高公眾關注度、發揮公眾輿論監督作用,進而需要充分利用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如此,通過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效應,促進公共圖書館中的公共管理的法制化進程,從而有效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水平。
2.2吸納公眾參與和影響決策,緩解“秩序有余,活力不足”的現狀
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呈現“秩序有余,活力不足”的現狀。針對這一現狀,為了增強公共圖書館的活力,就應當吸納更廣泛的公眾參與和影響決策,而這一過程就必須充分利用傳媒的宣傳和傳播的作用。通過媒體的有效宣傳,從而吸納公眾參與決策,進一步有效緩解公共圖書館管理所面臨的現狀,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水平。
三、傳媒效應對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的意義探討
在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的過程中傳媒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兩者之間又存在怎么樣的聯系呢?筆者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3.1傳媒效應能夠有效促進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的優化
美籍奧地利著名社會學家和傳播學家保羅?拉扎斯菲爾德認為媒體具有強化社會規范的作用,即通過對輿論的引導和傳播以促使公共管理部門改進社會規范。基于傳媒對大眾輿論的引導和傳播,促使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者不得不對大眾的態度和要求予以考慮,從而制定出更為合理更能體現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平的規則。因此,對大眾媒體和傳媒效應的有效利用,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
3.2借助傳媒效應能夠增強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的效果
現代管理交流中心學派認為管理人員是交流中心,而管理人員的作用就是接受信息、儲存信息、處理信息、傳播信息,并將計算機運用于管理之中。依照此理論思考,在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過程中,公共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就是收集公眾對公共圖書館的看法、根據信息及時制定具體規則、將規則反饋給公眾以檢驗規則的有效性的過程。而在規則反饋的過程中,必須借助于現代化的傳媒技術和運用傳媒效應,從而使得管理規則被更廣泛的人群所關注與遵守。如此,通過傳媒技術與傳媒效應的合理運用以增強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效果,從而使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得到有效的推行。
3.3 應用傳媒效應能夠保障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決策中公眾參與和影響
現代公共管理決策理論認為管理的過程中應給予公眾以更多的關注,從公民中搜尋政策制定的來源,講求主動吸納公民參與決策。在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決策中也應當吸納公眾參與決策或提出意見,這也是保障公共管理決策的正確性的必要選擇。在信息社會的今天,吸納公眾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決策的過程在簡單傳遞信息的同時,還要對信息進行加工包裝以達到讓公眾關注、討論并提出意見,也就是需要用到傳媒渲染的效應。如此,則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決策中的公民參與需要傳媒效應的應用。
四、結束語
本文在界定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對運用傳媒效應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水平的對策以及傳媒效應對公共圖書館的公共管理的意義進行了分析與探究。由于個人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這一問題更深層次的探究還要我們繼續探尋。
參考文獻:
[1] 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及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兼議上海市公共圖書館系統《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9年02期
[2] 我國公共圖書館組織結構改革新視角《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9年02期
[3] 淺析公共圖書館的和諧服務《貴圖學刊》2009年02期
關鍵詞:工藝美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引言
工藝美術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的造型藝術,包含的范圍廣,知識多,它的突出特點是物質生產與美的創造想結合,以實用為目的,并具有審美性。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思維方式、設計意識的創新在工藝美術教學尤為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營造一個鼓勵創新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中國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種類多,具有審美性的特征。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注意克服“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注重創造一個引人入勝、能引發學生探索興趣的良好環境十分重要。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們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運用幻燈、錄音、錄像等教學手段,加上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以鮮明的色彩、生動的形象、悅耳的聲音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和主動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當今刺繡奇葩“雙面繡”,就是充分發揮刺繡各種針法、技法的“絕活”,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收集大量的刺繡圖片,制成幻燈片,配以輕快的音樂,講解刺繡文化的歷史淵源,引導學生體驗藝術感染力,鼓勵學生對針法、技巧、圖案的欣賞和探討,培養學生創新性的審美價值觀。
另外,可以鼓勵學生的對藝術品制作的實踐制作并強調作品的創新獨特,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雕刻是刀銼的藝術,必須根據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運刀方式,選用合適的工具,運用多樣的刻鏤技巧來完成雕刻制作。明末魏學洢曾有詳實記載,在一枚長而窄的桃核上,當時的藝人王叔遠,刻上了五個人、八扇窗,還刻出了一張船篷、一支船槳、一個火爐、一把壺、一卷書、一副念珠。
二.引導學生的發散創新思維并付諸實踐
一個人的思維決定了行為,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對于工藝美術的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創新性思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指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維活動的總稱。工藝美術品有著不同的造型特點,各個國家每個時期的工藝美術造型也有著不同的風格特點,也就使得工藝美術品呈現不同的格調和態勢。在工藝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不同時期的工藝造型手法,不同國家的工藝品造型風格及特點有全面的理解和認識,尤其對于象征意義的工藝品要用特定的角度和發散的思維去想象和品味美術工藝品的沒之所在。例如,六臂佛,用余料琢出一條約10 厘米高的蛟龍從“佛”的右手臂琢出,鎖住了“龍”的脖頸。在這件作品中,作者是從象征的角度構思,以六臂佛代表人的力量,蛟龍代表肆虐的洪水,“佛”與“龍”之間構成了勝利者與被降服者的關系,教師要分析講解作品的每一個細節及象征意義,引導學生用發散創新的思維去想象從這件作品中感受到的“制服洪水”、“人定勝天”的喜悅以及作品把象征意蘊與審美的自豪感、勝利感聯系在一起,感受工藝美術品的感染力。又例如,民間的許多工藝作品是取材于民間傳說或文學經典故事的,如金屬工藝品《麒麟送子》,取材于麒麟送子的民間傳說,作者劉禾在一整塊銅片上,經過三十多次鏨燒制成銅盤,銅盤底上飄浮著的祥云烘托著一個掛著長命鎖的兒童,他頭戴盔纓,騎坐在麒麟上,猶如在白云上行走,圓墩墩的臉蛋虎虎有生氣,那右手托著如意,左手扶住麒麟角的姿態矯健而有神采。盤邊鑲著銀藍色的蝙蝠花邊,寓意著幸福、安寧。在教學當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作品整體造型的鑒賞,還要引導學生對熱愛生命的想象和對人類為繁衍、生存而奮斗的哲理的體會,感受工藝品整體協調美的力量。
另外,教師還要注重讓學生的發散創新思維付諸于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實地觀察調研,開展討論,增強交流等。比如說剪紙藝術,貴州謝志成剪的《雞冠花》就采用了傳統的諧音象征手法,將雞、魚組合在同一畫面內,象征“吉慶有余”;北京的工藝品中“絨花”象征“榮華”,惠山泥塑“阿福”——一個小小的笑面泥娃娃——象征幸福,它們都是很受歡迎的民間小工藝品。教師可以充分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剪紙比賽或者親手制作類似的工藝品,同時引導學生注重形式和風格的創新。
三.肯定學生的首創精神,鼓勵學生的大膽創新
在工藝美術教學中,教師肯定學生的首創精神,鼓勵創新。工藝美術作品的美各有千秋,教師要對學生對工藝品獨特的理解要予以肯定,并引導其思維的總結并應用于實際創作,同時對于鼓勵學生創作作品時的大膽創新,對其不足之處要合理引導,適時指導修改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論
工藝美術是一門綜合藝術,集裝飾、繪畫、雕塑為一體,作品兼具材料美、色彩美、造型美的特征。工藝美術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工藝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用科學手段,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喬慶平,對工藝美術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一些思考[J],2009(20);
[2] 張荷心,工藝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2008(8);
關鍵詞:煤礦協安;負面情緒;心理疏導;正能量
一、實施心理疏導的背景分析
當前,隨著社會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利益結構的調整等因素,一些人表現出了浮躁、焦慮、抑郁、偏執等不良情緒和失衡心態。如果不良情緒和心態不能被及時疏導和化解,將會造成心理障礙和疾病,不僅危害個人身心健康,同時會影響到公共安全與社會的和諧。
二、煤礦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煤礦而言安全是首要的,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更是最大的和諧,但是只要有“三違人員”的存在(也就是人的不安全因素存在),就會嚴重危害礦井安全生產,給礦井生產效益和職工個人及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違章作業,輕則受傷,重則喪命,后果不堪設想,給企業造成的直接損失,少則幾千、幾萬,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事故所帶來的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算。然而有些職工由于抱有僥幸心理或麻痹大意的思想,而做出違章作業的行為,不僅危及自身的安全還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因此為了嚴防安全隱患,在對違章人員的處罰上也是多措并舉。僅管煤礦對“三違”人員有著嚴厲的處罰措施,但是仍有小部分“三違”職工,對于自己的“三違”行為認識不到位,觀念轉變不過來。他們認為是“安檢員”找他麻煩,小題大做;還有職工對所受處罰不服氣,總覺得被冤枉,而認識不到自身行為的危害性。這樣長期積累的怨氣,會使心理失衡,再加上有些采區領導管理方式簡單、粗暴,更容易使矛盾激化、擴大,不利于安全生產及礦區的安定。對于這部分三違人員,即使常規的幫教對解決問題很難發揮作用,但也不能對他們置之不理、放任不管。這部分人的思想問題未解決,便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協安活動中適當引入心理疏導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幫助“三違”人員轉變思想觀念,又可以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消除負面情緒,使他們心平氣順的投入工作。
三、心理疏導的具體實施方法
針對如何讓心理疏導發揮出更加積極效果,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和歸納。
第一,給被幫教人員提供輕松的環境。
選擇合適的幫教場所,有助于緩解三違職工的緊張情緒,幫助他們解開心結。在對“三違”人員進行幫教時,應把休閑活動室視為首選場所,這樣會讓違章職工心情放松,沒有抵觸情緒,進而敞開心扉的談話。協管員們通過與“三違”職工的溝通交流,在切實摸清違章蠻干的思想根源后,才能因人施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疏導和關愛“三違”人員,做好對他們的說服教育工作。說服教育中應既有嚴厲的批評,又有親情的關愛,在和風細雨中,喚醒“三違”人員的麻痹心靈,擔負起對自己、對家庭、對企業的責任;以誠懇的態度,誠心實意為“三違”職工著想的話語,幫助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改掉不良工作習慣。通過這種面對面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流,使違章職工認清違章蠻干的嚴重危害,心無怨言的走向工作崗位。
第二,使“三違”人員的心理壓抑得以宣泄。
工作中不如意事情常會被遇到。對于違章人員來說,由于對安全重要性認識的不到位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違章行為所給予的處理心懷不滿,就可能有牢騷、有怨言,無人傾訴導致心理壓抑。心理學家們發現,壓抑的東西不會自動消失,壓抑的情緒,如 悲傷、喜悅、憤怒、思念等,附著心理能量,壓抑日久,蓄積的能量就會愈多,若得不到疏泄,就會使人心緒不寧,甚至引起軀體疾病。心理有負面情緒,發泄不出來,心里難受,工作效率自然不高。
從安全生產的角度出發,可嘗試讓三違人員宣泄解壓,從而達到平衡心理的目的。簡而言之就是為有牢騷的違章人員的尋找一個情緒發泄出口,以此對抗“牢騷效應”。所謂出口,就是“傾聽”。在幫教中,我們改變以往灌輸式的說教形式,給違章員工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以供他們敘說工作經過,違章過程,甚至可以訴說他們對所受處理的不滿意見,對本區隊的安全管理的建議等。然后協管員再根據違章人員談話的重點和有偏頗的地方,進行有條有理、耐心細致的疏導。通過這種談話形式,首先讓他們宣泄了怨氣,平緩了情緒;其次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他們感到被尊重和認可,自己在團隊中也能發揮積極作用,進而平和了心態。以上兩點能有效改變他們壓抑的心情,消除浮躁情緒,從而容易接受協管員的疏導和勸解。
由此可見,有牢騷未必是壞事,關鍵是如何對待牢騷、轉化牢騷、把牢騷轉化變成工作動力。對待牢騷,宜疏不宜堵。堵則氣滯,牢騷升級。疏則氣順,心平氣和,情緒高漲,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從家庭的角度,進行勸解。
關鍵詞:配型煤 煉焦 粘結劑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能源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未來煤炭的需求量會繼續增多,這就需要生產更多的可利用煤炭進行源源不斷的供應,其中配型煤的煉焦也會相應增加,為了緩解煤炭的需求壓力,本人對配型煤煉焦技術進行了系統闡述,以期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型煤,對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能源支柱,促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一、關于配型煤煉焦技術的生產工藝研究
1.型煤的工藝流程
1.1關于新日鐵成型煤煉焦步驟程序
首先煤料輸送線上挑選三分之一左右的煤料粉碎到小于3厘米裝進混合機厘米,放入7%左右的瀝青質粘結劑后攪拌,經過蒸汽加熱的這一道工序后送到對琨成型機中。待產出的梨煤冷卻后送到焦爐煤塔,最后經過各自的帶式給料機按照嚴格規定經過裝煤車送入爐內。
1.2關于住友成型煤煉焦步驟程序
將三種物質,即裝爐煤、非粘結煤和粘結劑加工后混合裝入可以進行蒸汽加熱的混合機中混合,大約可以產出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成型煤,之后同三分之二左右的裝爐煤一同煉焦。
1.3德國的RBS法煉焦步驟程序
熱氣體發生器產生的廢棄將未超過10mm的煤料在直立管里面加熱到90~100℃,得到結果是水分要不超過5%。取出煤粒之后得到的粗顆粒經過粉碎工序后和分離器出來的煤粒混同70℃的粗焦油一同混合,之后經過壓球機的作用成型,溫度在70~90℃之間。熱型煤在裝入貯槽之后和細型煤混合裝入裝煤車,由此裝爐。
2.關于型煤煉焦使用的粘結劑探究
2.1粘結劑的使用原理
粘結劑是作用于煤粒間的,方式多種多樣:首先當粘結劑和表面粗糙不平的煤粒相接觸的時候,由于煤粒表面多孔,因此兩者可以呈犬齒溶合在一起,此為機械作用;其次是物理化學方面的作用,其中的吸附作用主要體現在煤粒和粘結劑僅僅吸附在一起,這是在范德華力的推動之下,而擴散作用主要就是分子間的相互擴撒,煤粒表面和粘結劑分子間的擴散產生了互溶的效果,形成過渡區;化學作用就是煤粒表面和粘結劑的化學鍵連,從而可以減少裂縫擴展的發生,抵御各種損壞性環境的破壞和侵蝕,效果顯著。
2.2粘結劑的選擇與應用
可利用的粘結劑資源很多,有煤焦油瀝青、發生爐焦油、紙漿廢液等等,來源十分豐富,利用這些資源除了可以利于生產之外,還可以廢物再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和維持生態平衡,以下對其中三種粘結劑進行具體說明:
2.2.1煤焦油瀝青粘結劑
它是一種熱熔性較高的粘結劑,粘度和溫度成反比,特點是流動性強,吸附在煤粒表面的性能良好,只是使用的過程中應注意混合物放置在混合機里面進行蒸汽加熱8分鐘左右即可。
2.2.2發生爐焦油
它也是一種熱熔性較高的粘結劑,屬于重質焦油,游離碳高但灰分低,和煤焦油有相近的軟化點,其中高沸點餾分中的酌含量占總酚量二分之一以上,重質吡啶在高沸點餾分的含量比也是如此。
2.2.3紙漿廢液
紙漿經過熱煤的作用濃縮之后粘附在煤粒表面,并且出現膜層,運用這種方法可以防止惡性粘膜,由此成型的型煤韌度較強,可以滿足工藝需求。
二、關于配型煤煉焦技術生產原理概述
配型煤煉焦技術首次投入生產在是1971年新日鐵八蟠焦化廠,焦炭的質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證,而且多以不粘性或弱粘結煤替代,因而減少了對優質煉焦煤的使用量,這一先進工藝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使用,究其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各個研究院校和機構對其原理的歸納總結:
1.裝入爐煤料的堆密度的改善。型煤的堆密度是最低是1.1t/ m3,最高是1.2t/ m3,而實際應用中常規的入爐煤料的堆密度卻只有0.7t/ m3,在其中裝入一定質量型煤之后進行煉焦,在堆密度同樣的情形下,煉焦之后的焦炭強度結果要高出壓實裝爐煤煉焦的焦炭強度結果一些,由此可以推斷,裝爐煤的堆密度的改善只是配型煤煉焦結果和質量的改善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其他多方面因素影響。
2.型煤本身的屬性決定了其具有升溫迅速、快速升至軟化溫度、能夠長時間的保持軟化熔融狀態等特點,從而令熱傳遞效果更佳,同時作用于四周的粉煤,使其顆粒有效結合,塑化煉焦更徹底。
3.型煤內部的致密性高決定了其煤氣壓力遠遠高于粉煤的,在加熱過程中可以高度膨脹,周圍的粉煤會因此受到擠壓而與型煤互相溶合,結構一致裂紋較少的塊焦由此形成。
4.具有良好的改質作用的粘結劑是型煤的一大優勢,它的屬性促使了煤粒表面熔融成分的生成和增加,焦炭的顯微結構由此得到了改良。
三、總結
配型煤煉焦技術的工藝原理十分簡單易懂,而且生產過程也并非十分復雜,但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包括流程的細化以及粘結劑的正確選擇等待,相信在未來,通過配型煤的煉焦生產可以解決更多的能源問題,促進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姚激. 配型煤煉焦工藝的實效性[J].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