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防災減災工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6月25日以來,全市遭受高強度、持續性降雨,造成農業大面積受淹受災,在田作物、水產養殖、蔬菜園藝、畜禽養殖等受到不同程度損失,當前農(漁)業生產受到重大影響。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集中力量,精心組織,抓緊恢復生產,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經市政府研究,現就做好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要全力投入農業抗災減災工作。各地要充分認識當前農業抗災救災形勢,增強責任,組織力量,奮力抗災救災。要加快排澇降漬,將此作為當前一項緊迫任務來抓,搶抓時機,調度機具和人員,全力溝通水系,疏通內外三溝,搶排農田積水,促進受災作物及時恢復,為災后恢復生產創造條件。要加強工作組織,積極組織農民生產自救,積極組織災后恢復生產,積極組織農民搶收瓜果、蔬菜等已成熟農產品,最大力度減輕災害損失。
二、要積極組織災后恢復生產。一要制定方案,根據災情,區分類別,因地制宜地組織災后恢復生產。二要組織搶時搶種,對爛種爛苗或漂種漂秧的水稻田塊,要在7月10日前完成補種補苗作業;對受害嚴重的蔬菜基地,應及時翻耕改種。三要組織災后生產資料調運,全力調度種苗、農藥肥料、飼料、疫苗、畜禽消毒物資,確保災后生產需要。四要加快修復水毀設施,整固水利設施,及時維修溝渠、池埂,加固蔬菜大棚和圈舍,大力推動災后生產。
三、要加大災后恢復生產扶持力度。啟動農業保險理賠工作,各地要組織協調承保機構迅速進行災情調查、核準工作,及時賠付到農民手中。支持災后恢復生產,各級政府應對水稻、水產、畜禽、蔬菜園藝等災后生產給予適度補助。各地要積極向上對口爭取,全力促進災后農業生產。
四、要加強災后恢復生產保障服務。加強信息,每日公開種苗供應、農產品供求等信息,及時準確災情,宣傳農業抗災減災工作,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加強田間作物管理,根據苗情增施恢復肥、轉化肥和生長調節劑,加強設施通風,降低濕度,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防范高溫高濕病害大爆發。加強專項督導,派出專家技術組赴生產一線指導災后農業生產,組織督查組赴各地督查推進災后恢復生產工作。加強合力推進,各級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職,全力服務好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
1貴州省氣象防災減災現狀
1.1防災減災
大自然在提供人類賴以生存條件的同時,也不斷地制造多種災難。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加劇,極端災害性天氣出現的頻率逐漸加大,對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將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對災害的防御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各部門之間互相配合,明確各自的職責和業務,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及國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1.2氣象災害基本勢態與氣象防災減災
氣象災害作為原生態的自然災害,具有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廣、活動頻繁以及危害嚴重的特點。氣象災害不僅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同時還會惡化環境,影響經濟發展,氣象災害在各類自然災害中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因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占自然災害比例的45%,農作物受災面積比例占88%,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比例占71%。
1.3氣象防災減災行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氣象工作的關注度逐漸加大。小至有無風雨、陰晴冷暖,大至全球氣候變化,年內旱澇趨勢,而對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則對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越來越受到貴州省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各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不斷規范氣象防災減災法規,同時建立起了氣象防災減災機構,使貴州省的綜合防災減災系統不斷得到完善,大幅度降低了氣象災害帶來的各種損失,確保了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
2貴州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
2.1干旱
貴州省的干旱主要有春旱、夏旱及秋冬干旱。其中,危害程度和發生頻率最高的是春旱,其次是夏旱,而秋冬旱造成的危害最小。春旱主要分布在貴州省西部,包括黔西南州、六盤水、畢節西部,春旱出現的天數要高于60.0d;輕春旱區主要分布在遵義市東部、黔南州南部和東部、銅仁市西部等地區,多年的平均春旱日數不高于40.0d。貴州省夏旱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正好與春旱的分布相反,主要集中分布在黔東南州、銅仁市及遵義市南部,多年平均夏旱日數高于60.0d;而中等夏旱主要分布在畢節、貴陽市、遵義大部分地區等;輕夏旱主要集中在畢節和安順大部分地區、黔南州西南部,多年夏旱平均天數為30.0~40.0d。在出現嚴重干旱的年份中,旱季往往會導致溪河斷流,使人畜飲水出現困難。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貴州省由于自然水缺乏,導致農村、鄉鎮的缺水人口數達331萬,缺水大牲畜達232萬頭,一些農村還出現了重度缺水的局面。
2.2低溫冷害
低溫冷害在貴州省農業發展中造成的影響也很大。例如,1991年出現在貴州省的倒春寒天氣,具有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造成遵義地區40%的農作物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爛秧爛種。而雨凇、雪災及霜凍也是貴州省常見的低溫冷害形式。北方冷空氣入侵到貴州之后很容易形成雨凇,人們常常將雨凇稱為“凝凍”,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極大。貴州省在冬季常見的天氣現象是降雪,因出現降雪天氣時的氣溫比較低,也可以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降雪如果和雨凇同時出現被人們稱之為“雪凝”。霜凍主要集中分布在貴州省的習水縣和黔東南南部地區,多年平均霜凍日數要高于30.0d,威寧縣霜凍日數高達89.0d。霜凍災害性天氣對喜溫農作物造成的影響最大,是貴州省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
2.3冰雹、大風
冰雹、大風是貴州省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冰雹主要出現在春季,是全年總降雹日數的75%。大多數年份的冰雹、大風天氣會影響農作物的豐產豐收,尤其是重雹天氣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更大。貴州省嚴重冰雹區主要集中出現在六盤水和畢節市。由于冰雹和大風天氣出現的時間短,地域分布呈現出插畫型和跳躍式分布,所造成的危害十分明顯。貴州省春季多是夏糧成熟和秋涼作物幼苗生長期,如果在此階段出現冰雹天氣,將會對農業生產帶來極大的損失,輕災年份全省農田受災面積達6000hm2,一般年份全省受災面積達5.3萬~13.0萬hm2,重災年份受災面積超過13.0萬hm2。
2.4暴雨洪澇
貴州省各地每年每月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降雨天氣,每年的5-9月降水比較集中,此時的降水量是全年降水量的70%。貴州省暴雨洪澇天氣出現的頻率較大,因降水強度大和降水時間集中的特點,很容易造成大范圍和成片發生的特點,嚴重的暴雨洪澇會對農業基礎設施和人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破壞。貴州省西南部地區是暴雨范圍大和頻率高的地區,年平均暴雨天數高達5.1d,其次多暴雨地區集中在黔西南東北部,貴州省東北部地區也是暴雨的多發區。
3農業防災減災對策
3.1加強重視,建立氣象災害防治工作長效機制
對于貴州省各級政府部門來說,要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工作,成立領導機構,各部門之間要明確分工。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積極納入到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及財政預算中來,由政府部門部署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構建起統一領導、部門聯動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小組,組織好氣象災害的相關工作,確保各項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政府部門可以組織專業人員做好大型農業生產設施項目的氣象災害風險性評估,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結合不同農作物的特點,不斷調整種植結構。
3.2樹立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
貴州省基層氣象部門可以在農村建立起長效的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機制,將防災減災教育納入到農村教育體系中。通過在農村進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可以使農村的人們熟練掌握氣象災害的成因和相關防御措施,一旦氣象災害來臨,可以確保農民規范自身的行為,降低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另外,氣象部門還要加大對從事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和素質的培訓工作,將應急系統建設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效益充分發揮出來。
3.3多學科合作,深入開展氣象災害
防御科學研究在研究氣象防災減災的過程中,要結合多種學科,不斷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預報、預測能力,重點建設農業氣象災害預報指標,基于作物模型的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等,對在氣候模擬、遙感、網絡、GIS等技術集成預警系統研制方面進行科技攻關,不斷提升農業生產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
4結語
健全自上而下、覆蓋城鄉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完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體系和責任考核制度。建立社會組織參與氣象防災減災的機制,推進氣象防災減災社會組織建設,發揮氣象信息員、志愿者、社會媒體的積極作用。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氣象業務支持系統與平臺建設。提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與傳播能力,加強村級氣象預警設備建設,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推進氣象防災減災知識普及,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努力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綜合協調,氣象部門準確預警,相關部門各負其責、有效聯動,各社會組織(單位)廣泛協同,廣大公眾積極參與配合的氣象防災減災局面。
二、構建城鄉均等化、保基本促公平的基本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氣象服務水平
完善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制度,優化公共氣象服務業務布局、流程,促進業務集約、信息共享,推進氣象服務技術發展,統籌推進城市和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環境、為農、城市、湖泊、能源等氣象服務,推進環境氣象業務發展,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不斷改進服務提供方式,豐富服務產品,推進氣象服務品牌化、集約化發展,提升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覆蓋面。結合XX天氣氣候特征,開發和制作公眾迫切關心的氣象服務產品,不斷滿足公眾個性化需求。
三、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
(一)重大項目
1.農業生產氣象保障項目
以XX農業現代化發展對氣象的需求為重點,開展自動化農業氣象觀測能力、信息化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和專業化農業氣象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建成自動化農業氣象觀測能力、信息化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和專業化農業氣象技術食生產農業氣象服務保障體系,使觀測基礎更加穩定可靠、技術支撐更加科學高效,服務的針對性、時效性、覆蓋面和精細化程度明顯提升,農業生產氣象防災減災水平和效益顯著提高,農業生產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不斷增強。
2.基層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項目
(二)重大工程
關鍵詞 農業氣象災害;特征;防災減災;對策;中
中圖分類號 S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228-01
氣象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巨大,我國由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占據了自然災害的很大部分。相比其他行業,農業是對氣象災害抵抗力最差的一個行業。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各種氣象災害的發生日益頻繁,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愈加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加之我國是農業發展大國,人口眾多、國土面積大、地形復雜,經濟高速發展導致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因此,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做好氣象災害的防災減災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1]。
1 我國農業氣象災害的特征
我國氣象災害特征明顯,主要有以下幾點:國土幅員遼闊導致災害區域的分布更為廣泛;地形復雜使得影響農業生產的氣象災害類型較多;溫室效應導致我國氣候逐漸變暖,氣象災害發生幾率不斷升高;氣象災害損失較大,直接導致部分農作物減產甚至絕產。這些特征致使氣象災害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2]。
2 對我國農業生產造成影響的主要氣象災害
2.1 干旱
干旱在農業生產中是指長期降水量少、空氣中水分含量銳減、土壤干裂缺水嚴重的現象。這種不正常的干燥天氣致使農作物嚴重缺水,影響農作物播種和正常生長發育,對作物產量產生不利影響,從而使農業減產[3]。在我國,干旱是最嚴重、分布最廣泛的氣象災害,具有普通性、區域性、季節性的特征。東北和西北地區受到干旱災害的地區非常廣泛,干旱發生頻率也很高,長期干旱還會導致河流干涸、人畜無飲用水,危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2 洪澇
洪澇是指因大雨、暴雨或連續降雨,雨量過于集中,導致地面徑流量大,淹沒大片的土地、城市和農田的氣象災害。洪澇對農作物會產生毀滅性的危害,導致作物減產甚至絕收。此外,各種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沒引起結構的改變,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洪水淹沒村莊導致大量動植物尸體腐敗、蚊蠅滋生、害蟲聚集,加重農作物蟲害的發生。我國洪澇災害的發生具有類似性、普遍性、區域性、破壞性、可防御性等特征。
2.3 臺風
臺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在氣象學上,將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在12~13級(即32.7~41.4 m/s)稱為臺風。臺風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災害主要體現在大風和暴雨2個方面,對植物幼嫩組織造成直接的機械沖擊,破壞力極大。我國臺風的發生具有季節性、登陸地點不定、旋轉性、損毀性、發生時伴有災害性天氣、不可抗性等特征。
2.4 冰雹
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性氣象災害,冰雹來臨時常伴有大風、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冰雹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極強,能在短時間內毀壞農作物,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冰雹的發生具有局域性、歷時短、受地形影響顯著、年際變化大、發生區域廣等特征。
3 農業氣象災害的防災減災對策
3.1 利用氣候資源促進農業發展
氣象科學與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古時農民常期盼風調雨順,使莊稼獲得好的收成。隨著科技的發展,天氣預報系統已經能夠較準確地預測幾天甚至十幾天內的氣象。這可以幫助人們掌握氣候變化的規律、了解當地氣侯特點,在災害天氣來臨前,做好防災準備工作,減少農事安排,從而可以有效減少甚至避免由氣象災害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在利好天氣時,積極安排農事活動,促進農業生產,提高農業收益。各級部門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布局農作物,避免盲目引種,在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及地理條件后引進新品種。
3.2 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預測預報系統
現階段,我國農村建設非常活躍,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農業氣象對農業生產有重要的影響。如何在農業生產中做好防災減災,對氣象工作者提出了嚴苛要求。農業氣象工作者應當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農業氣象預報的準確性、精確性上。目前,我國預報系統不完善,需要結合實際、積極創新。基層氣象部門更要積極開展當地農業氣象服務,全面推進農業氣象工作,著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生產體系、氣象服務和防災減災體系。注重對廣大農民進行科普、指導,幫助他們明確農業災害預報的重要性,獲得預測預報的渠道[4]。
3.3 構建災害應急防御機制
防治氣象災害,一定要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建立農業氣象災害應急防御機制,首先,應以政府主導為指導原則,各部門之間進行準確的分工協作,建立農業氣象災害應急系統需要各部門之間明確分工、聯合建設;其次,在實際構建的過程中要結合當地具體情況,根據不同等級的農業氣象災害建設不同應對方案的防御系統,以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水平[5];再次,實行問責機制,將責任明確到個人,獎懲分明,端正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提高辦事效率;最后,規范應急預警的發出、接收、傳達等工作環節,在基層建設預警信息工作站,并加強工作站的管理。總之,要優化利用各級預報預警信息工具,盡可能提高信息的覆蓋水平。在氣象工作者的指導、協助下,廣大農民群眾應積極參與到構建災害應急防御機制中來[6]。
4 結語
農業氣象工作在農業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關口。加強農業氣象工作的建設、優化資源、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和效率對氣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深入研究當地的具體情況,全面分析農業氣象對防災減災的重要作用,面對具體困難,加強觀測點的建設,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預報系統,建立農業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系統,預防和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為農業生產做好保駕護航工作。
5 參考文獻
[1] 金鑫,劉勇.農業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對策[J].北京農業,2014(36):172.
[2] 孫雪,孫穎.農業氣象災害保險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構建[J].中國農業信息,2015(21):111-112.
[3] 曹永強,李香云,馬靜,等.基于可變模糊算法的大連市農業干旱風險評價[J].資源科學,2011(5):983-988.
[4] 黃路婷,李思雨,戴雨菡.氣象工作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作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6(21):229.
一、活動目的
通過防災減災宣傳和應急演練活動,營造突發公共事件宣傳輿論氛圍,增強公眾危機意識和防災避災意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各醫療衛生單位的應對處置危機的水平,預防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和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活動安排
(一)應急搶險醫療救援技能競賽
5月7日,由縣人民醫院組隊代表縣參加了全市首屆應急搶險醫療救援技能競賽,取得團體第三名的優秀成績。
(二)縣zf組織的宣傳活動
1、活動時間:20xx年5月12日上午9時一一下午3時。
2、活動地點:廣場。
4、活動要求。以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實施辦法》為主線,結合工作實際,大力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剖析各種典型事故案例,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要求參加宣傳活動的單位必須設一個宣傳點,結合各自部門職能職責開展形式多樣、圖文并茂的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5.活動方式。宣傳活動當天,在廣場指定區域設置宣傳站點1個,懸掛鮮明宣傳標語1幅(橫幅由縣應急辦統一制發,費用由相關單位承擔),結合部門職能職責印制防災減災宣傳手冊、傳單、音像制品等資料,大力宣傳法律、法規、政策、預案及災害防范知識,并配備專門人員講解與發放宣傳資料。
6.強化督查。縣應急辦、縣目標績效督查室和縣行政效能建設辦公室將組織人員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嚴格督查考核。
7.加強宣傳。活動期間,縣電臺、縣電視臺、《日報·專刊》負責采取專欄、專題、公益短片、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宣傳報道應急管理知識和活動開展情況,負責全程錄制整個活、動,并制作成光盤,送各牽頭單位留存。
8、20xx年5月12日上午9時一一下午3時,由縣疾控中心在廣場指定區域設置衛生局宣傳站點開展宣傳活動。
(三)衛生系統的宣傳活動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參照縣上宣傳活動的要求,結合當地和單位實際組織宣傳活動。
(四)應急演練活動
1、活動時間:20xx年5月20日前(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2、活動地點:中心衛生院
3、活動方式:醫院緊急疏散演練
4、活動要求
由中心衛生院制定醫院緊急疏散演練方案,包括緊急情景設置、疏散安置點、病人轉移、相應的醫療救援、觀摩解說、觀摩接待等。于5月12日前將演練方案報縣衛生局應急辦。
其它各醫療衛生單位派1名負責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到中心衛生院現場觀摩應急處置演練活動。
5.縣應急辦、縣目標績效督查室和縣行政效能建設辦公室將組織人員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嚴格督查考核。
三、組織領導
本次活動由縣衛生局副局長文斌任領導小組組長,縣衛生局應急辦主任周文釗負責整個活動的綜合協調工作。
四、其它工作
縣疾控中心、中心衛生院于5月25日前將宣傳和演練活動情況報縣衛生局應急辦(電子文件即可)。
2021年防災減災活動方案范文
一、活動時間
5月1日—5月31日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正面引導的原則,緊緊圍繞提升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這個主題,創新宣傳手段,拓寬宣傳渠道,著力宣傳防災減災法律法規,普及防災減災科普知識,提高公眾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組織領導
本次“防災減災宣傳月”活動,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市減災辦(民政局)總牽頭負責,各鄉鎮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參加組織實施。各有關單位要加強領導,指定一名分管領導負責本次活動,并組織專門力量,落實宣傳經費;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組織好此次宣傳月活動。市減災辦(民政局)負責宣傳月活動日常協調工作。
四、有關活動安排及職責分工
1、“5?12國家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活動。由市減災辦(民政局)牽頭,各鄉鎮辦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在城市人口密集場所和農村人口密集場所設置宣傳點,集中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市民政、安監、衛生、公安、農業、林業、住建、城管、煤炭局、工信、教育、國土資源、交通、水務、電力、環保、商務、質監、藥監、畜牧、文體新廣、旅游、科技(地震)、氣象等部門在太行街(市政府路段)設置宣傳點,進行自然災害、生產事故、衛生防疫、社會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環境污染、森林火災等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避險知識宣教。各鄉鎮辦要在轄區內主要街道開展集中宣傳活動。
2、播放防災避險應急知識系列動漫宣傳片。各鄉鎮辦和有關部門要結合防災減災宣傳月活動,做好防災避險應急知識系列動漫宣傳片《應急30秒》第三集播放和發放工作。市電視臺負責在電視臺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并組織好宣傳片播出工作,每天累計不少于1個小時播出時間。市城管局負責在市區街頭電子屏幕播放宣傳片工作,每天累計不少于2個小時播出時間。市交通局負責在市公交汽車移動電視播放宣傳片工作,每天累計不少于4個小時播出時間。市聯通公司負責在互聯網媒體播放宣傳片工作,有關網站要將宣傳片制作成flash視頻插件,設置在網站主頁,全天滾動播放。市安監局負責在全市所有非煤礦山、尾礦庫、危化企業的宣傳片播發工作。市教育局負責在全市所有學校的宣傳片播發工作。市衛生局負責在全市所有醫院、衛生院的宣傳片播發工作。各鄉鎮辦負責轄區內所有行政村、社區以及除礦山企業、尾礦庫、危化企業之外的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宣傳片播發工作。各單位除在本系統內復制發放外,還要利用“5?12國家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等活動向廣大民眾發放。
3、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四進”活動。5月1日至31日,在全市廣泛開展防災減災知識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活動。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印發宣傳資料、制作標語板報、舉行講座、進村入戶宣教等形式,廣泛普及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知識。
(1)進校園活動。由市教育局牽頭,公安、消防、地震、衛生等有關部門參加。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與年齡特點,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應急疏散演練、知識競賽、觀看錄像、制作宣傳板、組織主題班(隊)會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防火、防爆炸、防傳染病、防溺水、防自然災害、防交通事故、防綁架、防擁擠踩踏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加強對初高中學生、外出務工人員留守學生、家庭貧困學生等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幫助他們克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礙,做到防患于未然。
(2)進企業活動。由市安監局牽頭、各有關部門負責,以安全生產為重點,推進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督促企業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組織礦山、尾礦庫、危化品、民爆器材、建筑、交通等高危行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應急演練。要認真開展隱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災害及衍生災害,對查出的隱患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加強職工安全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素養。
(3)進社區活動。由民政局牽頭,市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辦負責,開展創建防災減災示范社區、發放應急知識手冊、舉辦減災主題文藝演出、設置宣傳欄、懸掛宣傳標語等活動。民政、氣象、公安、消防、衛生、地震等部門要加強社區自然災害、防火、防盜、食品衛生、傳染病預防、家庭急救、地震等應急知識宣教,城管、電力等部門要加強安全用氣、用電等知識入戶宣傳力度,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4)進農村活動。由各鄉鎮辦牽頭,公安、消防、衛生、林業、水務、農業、國土、安監、電力等部門參加,組織人員開展農村防災減災大巡查和防范知識宣教活動。國土部門要深入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易發鄉鎮,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和防范知識宣教;水務部門要深入洪災易發區、群眾受危區開展防汛抗災知識宣傳教育;林業部門要對林區、林緣群眾進行森林山火防范、撲救知識宣傳教育;農業部門要組織農技專家深入農村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指導;安監部門要深入尾礦庫下游鄉鎮、村莊進行尾礦庫潰壩災害防范知識宣教,組織開展尾礦庫潰敗應急疏散演練;衛生、公安、消防、電力等部門要加強衛生防疫、社會安全、交通安全、火災防范、安全用電等方面宣傳和教育,提高農民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
2021年防災減災活動方案范文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一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為做好今年的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切實提高全校廣大師生防范各類自然災害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特制定本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為根本,以提高學校預防和應對突發災害的減災能力為重點,全面增強師生的防災減災觀念,切實提高師生的避災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創建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
二、活動主題
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
三、活動時間
2019年5月6日至12日(5月12日為“防災減災日”)。
四、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馬金龍副組長:何常青 劉海邦
成員:全校教師及各班班主任。
五、活動內容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要高度重視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的開展,牢固樹立“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本著對學校安全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把安全教育主題活動擺在學校議事日程上,作為學校安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2.大力營造防災減災活動的濃厚氛圍。
制定學校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目標、措施、方法等。
3.開展防災減災系列教育活動。
(1)國旗下講話。
(2)以班級為單位舉辦一次“防災減災教育”主題教育班會。
(3)各班班主任通過班級微信群發放《業土小學全國防災減災日倡議書》。
(4)圍繞“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為主題,辦一次安全手抄報,深入淺出地宣傳防災減災有關知識。
(5)開展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
由校領導組織相關人員對學校的教室、宿舍以及校園周邊環境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防患于未然。
(6)開展一次防地震疏散演練活動。提高師生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能力。
六、活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