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統藝術課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 書法 課堂教學 書法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3.75
現代社會電腦被廣應用的同時,提筆忘字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為了讓學生不做新時代中的新文盲,在小學展開書法教育是勢在必行的。2013年教育部出臺《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了中小學書法課教學的目標內容和任找求。但我通過深入基層調研,發現書法課普及緩慢、制約瓶頸較多。所以,在書法課堂滲透中國傳統藝術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中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國漢字源遠流長的歷史,從而提高他們的書寫能力和水平,提高他們自身的道德素養和知識水平,是小學九年義務教學中又一重要內容。本文,我將結合小學書教學的特點,看看如何把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教育滲透到書法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愛上書法,喜歡書法。
一、給學生述書法的發展史,讓他們了解中國傳統書法的魅力,激發愛國情感
漢字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而中國書法將漢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藝術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漢字的獨特性。魯迅先生講過:“我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明珠瑰寶,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笨梢?,古老的書法藝術怎樣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精髓。隨著社會發展,時代的進步,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學生的書法藝術教育,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書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領學生認真學習漢字書寫藝術,還可以使學生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促進性格塑造,提高文化品位,培養高雅氣質和人文情懷等等,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為此,書法教師就要在書法課堂上,適當地穿插給學生講一些中國書法的發展史,來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讓他們從書法學習中培養自己的美學追求、哲學思想、思想感情、人文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正確樹立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稅蹏髁x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要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焙汀斑M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教育”,使廣大青少年深刻了解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美好河山,優秀文化。書法不僅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而且還是“世界公認的最高藝術”。通過學習書法,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同時,通過學習書法更能幫助學生繼承這一優秀的傳統藝術,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形成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在課堂上結合書法家的趣聞軼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書法藝術的感染,愛上書法這一藝術課程
要想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魅力,增加他們學習書法的興趣,教師就要在書法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恰當地講述一些古今書法名家的生平事跡或趣聞軼事,讓學生在這些故事中了解書法名家對書法的態度以及他們練習書法的刻苦精神,還有書品與人品的怎樣完美地結合。王羲之常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等。古代許多著名書家不但書藝精湛,人品也是后人學習的榜樣,在他們身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敬佩。在課堂上,當學生為練習的枯燥而感到乏味時,不防給學生講講這些古人的趣聞軼事,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向這些書家學習,使學生愛上書法課,愛上書法,從而不斷提高書寫水平,提高道德修養,做一個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
三、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價值、喚起他們學習書法的自豪感和求知欲望
中國書法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多種藝術門類中比較獨特的一門藝術,它的影響遍及世界各地。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使學生了解到在世界藝術之林中,中國書法的歷史最悠久、傳播最廣泛,也同民族文化的關系最密切。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幾乎都可以用到書法,如影視字幕、書信往來、報刊雜志、書籍封面的裝幀和廣告宣傳等,無所不用,又無處不在。
當然,書法作為一種具有極高欣賞價值的藝術,不只是我們中國人視它為高雅的藝術,而且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的青睞。有不少外國人高價購買漢字書法作為珍品收藏或轉送親朋好友。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老師對中國傳統書法的講解,了解書法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他們就會充分認識學習和繼承書法藝術的重要意義,增強他們學習書法的自豪感,喚起他們學習書法的熱情和欲望。
四、教學生欣賞中國傳統書法的同時,增強他們學習書法的自信,讓他們的情操得以陶冶
在小學生書法課堂上教師除了給學生講解書法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練習書法,寫方方正正的中國漢字,做堂堂正正的中華兒女,還要引導學生結合理論知識欣賞中國傳統書法,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欣賞水平。中國書法或端雅、或秀媚、或端雅、或艱深、或玄妙,剛與柔、方與圓、虛與實、收與放、疏與密、奇與正,美妙無比、意境深遠。所以,教師借助一些書法作品中的精品,實際指導學生如何欣賞作品:如有的作品豐腴、滋潤;有的蒼老、古拙;有的莊重、嚴謹;有的溫柔、含蓄;有的風流,嫵媚;有的威武、雄壯;有的險勁、挺拔;有的秀逸、清纖等等。通過帶領學生對各種書法藝術的欣賞,不但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而且還能增強他們學習書法自信,陶冶他們的情操。讓我們書法課堂教學達到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相互提升的效果。
總之,要想把中國傳統藝術教育滲透到小學書法課堂上,就要求書法教師有深厚的理論水平,高超的藝術水平。這樣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把書法和漢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藝術融為一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認真學習漢字和書寫漢字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文化品位,促進學生的性格、氣質、人文情懷等內在品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元華. 語文教育學科結構的深層探究[J]. 語文教學研究, 2011 (7): 11-14
[2] 佚名《淺談少兒書法教學的育人功能》,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關鍵詞: 云南 傳統手工藝資源 工藝美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
工藝美術設計基礎是高校工藝美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圖案構圖、造型、色彩特性和傳統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運用各種表現手法開展工藝美術設計實踐活動。由于教材版本較多,運用技法內容少,缺少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對學生如何學習和借鑒傳統圖案缺乏系統有效的指導,對傳統圖案的陌生使不少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若能有效地引入傳統手工藝圖案資源就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以云南為例。云南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中原文化、東南亞文化在此交匯,構成了云南多元的文化環境,也孕育出極具特色的傳統手工藝。這些手工藝制品充分展現了圖案藝術與手工技藝的完美結合,是云南特有的圖案資源寶庫,更是學生學習的金鑰匙。
一、能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
高校工藝美術設計基礎課程在吸收西方裝飾藝術的設計理念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更注重對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研究和弘揚,強調以中國本民族的傳統裝飾藝術文化為主導思想,加強特色化教育為發展方向。隨著高速發展的經濟對傳統文化產生的巨大影響,年青學子們缺少了對傳統文化的生活實踐和情感體驗。學生對于傳統圖案了解不深,這與課程的要求和發展方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云南傳統手工藝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匯聚了大量的平面或立體圖案,如少數民族服飾中就有許多精美的帶有濃郁民族氣息的圖案,如彝族服飾色澤鮮艷,圖案紋飾繁多,有著美麗傳說的馬纓花圖案就是其中之一。傳統手工藝資源的運用,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于傳統圖案文化的理解,而且能發揮傳統圖案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
二、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高校工藝美術設計課程在教學方法上是以紙面繪制的形式為主,應用設計的實踐訓練很少,這種紙面繪制的局限性會制約學生的創造力和設計思維,學生無法通過實際應用來檢驗設計效果,這勢必造成設計與應用的脫節。而民間手工藝都具有強烈的實用性,生存環境、民俗民風、使用功能等都會影響到圖案工藝的設計創作風格,如傣族的黑陶水瓶的造型和紋飾圖案設計獨特;陶身酷似筍塔,蓮花底座,上有傣家的精美紋飾,是儲水不壞的寶器。教師若能把豐富的云南傳統手工藝資源作為教學內容,有選擇地加強教學實踐內容,學生就能夠以多維的角度來感受賦予傳統工藝品中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并能根據具體對象的特性進行全方位、開拓性的設計。
三、能保護和傳承本土手工藝
云南獨有的地理條件和眾多的少數民族文化孕育了豐富的傳統手工藝資源。如五彩斑斕、鮮艷華美的云南織錦最早是用樸素的麻編織而成,隨后便有了棉、絲、毛;盛唐之后人們愛美的心更加強烈,扎染、蠟染、繡花等極為復雜的手工藝也紛至沓來。這些手工藝資源蘊涵著鮮明而神秘的民族特征,是邊疆地區特有的民族圖案藝術的總匯。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民間工藝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那些身懷技藝的傳統手工藝者長期身居落后的偏遠地區,信息閉塞,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許多傳統手工藝正面臨失傳的困境,改良和創新傳統手工藝品勢在必行。把云南傳統手工藝資源運用于高校工藝美術設計基礎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護和傳承了本土傳統手工藝。高校若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種優勢,結合現代設計理念進行教學,就能培養出現代意義上的傳統手工藝人。
四、傳統手工藝資源運用于高校工藝美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方法
把傳統手工藝所構成的圖案資源作為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引入高校工藝美術設計基礎課程,就要加強兩個方面的教學,一方面是對傳統圖案的應用技法的學習,另一方面是對傳統圖案運用的實踐訓練。
(一)在教學中加強對傳統圖案的應用技法的學習。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分步驟指導學生學習,可以從臨摹入手。著名的雷圭元先生說:“自然是源,古代的圖案是流,源與流是圖案家的兩個翅膀,缺一不能高飛?!蹦7驴商岣邔W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后續的設計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傳統手工藝中的圖案造型及色彩都是經過時間的沉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學習傳統圖案時,要系統地學習圖案的造型方式、構圖方式、構圖空間觀念及色彩搭配等。例如,學生可以模仿云南民間刺繡明快艷麗的色彩風格等。因為云南民間刺繡裝飾性強、趣味濃厚、極具民族特征,它能為設計提供豐富的素材和特殊的裝飾造型手法。
(二)在教學中加強對傳統圖案運用的實踐訓練。重視手工藝實踐教學的地位,使學生對傳統圖案紋樣及其應用有一個良好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可增加民族手工藝的制作與實踐內容,實現工藝美術設計課程從紙面設計到實踐應用的轉變。云南傳統手工藝資源豐富多彩,有刺繡、蠟染、陶藝等,制作這些手工藝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工具也極為簡單,這就為民間工藝美術資源運用于教學實踐提供了可能。通過織、染、刻等手工技藝的操作,學生能夠提高設計應用能力,還能夠對紙面的設計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完善設計手段和設計效果。例如,在教學中學生容易受到自然形的束縛,難于通過變化夸張設計出奇特的裝飾造型,而現代構成設計理念又過于抽象,如果以民間剪紙為學習范例,就會加深學生對造型元素及組織規律的認識,充分感受“點、線、面”所形成的美感。
總之,云南傳統手工藝資源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工藝美術設計源泉。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加深對本土文化的了解,把這些寶貴的資源運用于教學實踐課堂教學,通過對學生的技藝傳授和實際的圖案運用,使其在設計過程中明確設計目的和設計用途,進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傳承了云南傳統手工藝資源。
參考文獻:
[1]李雅日.廣西傳統手工藝資源在高校基礎圖案課程的特色化教學實踐[J].北京:教育與職業雜志社,2010-6.
[2]李立新.中國工藝美術研究的價值取向與理論視閾[J].藝術百家,2008:103.
1英語朗讀藝術課與傳統的英語語音課的區別
1.1教學內容不同
傳統的英語語音課程主要是局限在純語音的體系范圍內,現在我國學生所使用的語音教材主要是按照音素、語流、語調的結構來編寫的,這就使得教材的內容很少能夠超出句子的范圍。但是,英語朗讀藝術課程的要求遠遠超出了句子的范圍,所以我們應該將常見的散文、小說等的朗讀技巧和朗讀的規則引進課堂中,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朗讀藝術的能力。
1.2教學形式不同
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形式是同一的,一旦內容發生了變化,形式也應該發生變化。傳統的英語語音課程的教學形式主要是以老師帶讀、學生跟讀等一些機械性的聯系為主的,教學過程比較單調無味,這就使得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而朗讀藝術課程的形式多樣,并且比較靈活,例如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可以插入一些故事、詩朗誦等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多模態模式下英語朗讀藝術課程改革
2.1創新教學方式
在我們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老師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對句型、語法點的講解與練習,對于英語語音的練習卻很少。所以,我們在多模態模式下對英語朗讀藝術課程改革其實主要是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老師在課程中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來介紹課程的一些相關背景,然后再通過一些音頻或視頻讓學生進行英語朗讀,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學生對英語朗讀藝術課程的興趣,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2利用現代技術
我們可以在傳統的英語語音課程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通過計算機來進行輔助教學,這樣就可以構建由圖像、聲音、視頻、肢體和語言融為一體的多模態英語朗讀藝術課程的教學情境。它與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相比,大大地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教學的內容與之前相比,教學內容豐富而新穎,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多模態教學模式在課堂話語形式、課堂設計和組織策略等方面都體現了由單向教授知識向復合型的師生互動模式的轉變?!倍嗄B模式下的英語朗讀藝術課程,老師主要是通過多模態強化對學生信息的輸入,這樣有利用學生在英語朗讀中理解語境中非語言因素如眼神、手勢、語氣等諸多模態對構建話語意義的影響,不斷提升學生英語朗讀的能力。
3多模態模式下英語朗讀藝術課程改革的制約因素
3.1學校的硬件設施完備,但是使用效果不好
在現代英語朗讀藝術課程的教學中,學校所提供的教學設備比較完備,但是一部分老師對電腦操作以及一些教學軟件的使用比較生疏,這就使得在英語朗讀藝術課程的教學中對多媒體等的使用比較少,并且由于一部分老師不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一直沿用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不愿意使用現代化的手段來進行教學,制約了英語朗讀藝術課程的改革。
3.2濫用多媒體技術
在多模態模式下對英語朗讀藝術課程改革,使得一些老師機械地照搬多模態模式,在英語朗讀藝術課程中濫用多媒體技術,老師并沒有充分發揮教學環節中的主導作用。這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進行幻燈片課件的放映,手點鼠標,眼盯屏幕,或者是讓一些同學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非常少。這樣的教學,看似使用了諸多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模態教學,但是從本質上來說與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是沒什么分別的。
3.3學生的因素
在多模態模式下對英語朗讀藝術課程改革,雖然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但是有的學生由于受到電腦與手機的影響,上課的時候缺乏學習熱情,并且對老師組織的朗讀活動積極性不高,這就影響了老師教學的激情。
4結語
多模態模式下對英語朗讀藝術課程進行改革,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我們要積極解決這些問題,促進英語朗讀藝術課程的優化發展。
作者:毛反驕 單位:長沙醫學院
參考文獻: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日益進步,在我國院校的音樂藝術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已經有大量的現代科技應用?;谶@種現實情況,給傳統教學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需要在現代科技背景下重構音樂藝術課程。本文在對現代科技背景下傳統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現代科技背景下音樂藝術重構的策略,希望為現代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現代科技;音樂藝術課程;傳統教學形式
隨著現代科技取得日新月異的進步。傳統的音樂藝術教學受到了挑戰,原有教學形式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將現代科技技應用于音樂藝術教學上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音樂藝術教育形式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得到了改變。傳統的音樂藝術教學,在感官上,體驗上的不足,使得傳統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學生日益提高的學習要求。而借助現代科技能夠使學生直觀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給受教育者傳授音樂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盡快的入門、感興趣,并逐步愛上所學課程。
一、現代科技背景下傳統教學的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同時,也取得了技術進步,同世界科技步伐同步?,F代科技日益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技術被應用到音樂藝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為音樂藝術課程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技術選擇,如,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等現代科技?,F代科技的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當代先進的音樂科技,而且豐富了學生現代科技知識、拓寬了視野,提升了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憑借現代科技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音樂藝術教學課程中,教師將傳統音樂藝術教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對于音樂藝術課程的學習。
二、現代科技背景下音樂藝術重構的策略
(一)注重場景教學模式的應用
現代科技背景下音樂藝術課程的重構,要注重場景教學模擬教學模式的應用。為了學生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能更好的理解音樂藝術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現代科技,以多媒體、數字科技、虛擬現實等技術增強音樂藝術課程的直觀感受,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審美能力,并激發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得所學習的音樂作品更具有表現力。借助現代科技輔助音樂藝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具體實際,切合實際的在音樂藝術教學當中運用現代科技,不能脫離教學只強調科技效果。相對于音樂藝術課堂教學來說,現代科技可以實現音樂作品同場景的結合,這種方法的應用可以解決現代音樂藝術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求知欲。
(二)注重學生藝術能力培育
現代正規教育主要采取課堂教學方法,課堂成為音樂藝術教學的主要陣地。因此,現代科技背景下音樂藝術課程的重構不能脫離原有教學主渠道,要充分利用原有教學渠道,使現代科技與傳統課堂教學整合,才能促進現代音樂藝術教育的更好開展?,F代科技對現代音樂藝術教育的滲透,有利于強化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感悟能力、體驗能力、欣賞能力以及評價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豐富情感,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聯想能力和藝術創造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方法強化學生藝術能力的培育,只有學生藝術能力得到增強,才能更好的將現代科技與音樂藝術課程重構整合起來,才能在現代科技背景下,更好的學習音樂藝術。教師要將抽象音樂與具體的聲音、視頻、畫面相結合起來,以培育學生的藝術想象能力。學校要盡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靈活的運用現代科技,以最大程度培育學生對音樂感知的藝術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完善現代科技背景下的教學體系
學校必須對音樂藝術課程設置充分重視,完善音樂藝術課程設置。因此,學校在強化音樂理論的基礎上,要引入音樂藝術的實踐環節,以避免音樂理論和藝術實踐的脫離。學校除了進行大班的集體授課外,還要充分視小班教學對學生的作用。通過大班的理論學習,提高學生理論知識。通過小班教學,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此外,要完善現代科技背景下的教材建設,加入現代音樂科技相關的教學內容。這就可以克服原有教材不能跟隨時代步伐的問題,滿足不同不同年級學生對于音樂藝術學習的迫切要求。
三、結語
傳統的音樂藝術教學,在感官上,體驗上的不足,使得傳統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學生日益提高的學習要求。而借助現代科技能夠使學生直觀感受力。隨著現代科技迅猛發展,我國音樂藝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已經有大量的現代科技應用,在為音樂藝術教學的深化提供了技術基礎的同時,也為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在現代科技背景下重構音樂藝術課程。本文在對現代科技背景下傳統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現代科技背景下音樂藝術重構的策略,包括注重場景教學模式的應用、注重學生藝術能力培育以及完善現代科技背景下的教學體系,希望為現代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金玉玲.現代科技發展對音樂藝術的影響[J].視聽縱橫,2006,01:91-92.
新的小學藝術課程固然能使學生得到更健全的發展,但沒有教師的橋梁作用,新的藝術課程就難以達到預想的效果,那么在這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課程教材下,小學美術教師如何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轉變觀念,搞好現階段藝術課程教學工作呢?我認為,美術教師在吃透理念的基礎上,認真編寫藝術課教案是至關重要的。教案是教師的教學構思過程的體現,只有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準備教學資料,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效果。新的藝術教材沒有為教師準備參考教案,這對于習慣于按照教參書上的傳統模式備課的教師而言,實在有些措手不及。在一節課中既要做到音樂、美術的交叉融合,又要滲透其它相關學科,這樣的教案應該怎么寫呢?拿到新藝術教材時,我也是手足無措,不知道怎樣來寫新的藝術課程教案,不知道怎樣用新的教學理念融通于教學實踐。而后在實踐中我漸漸悟出了頭緒,接下來談談對新藝術教材下美術教案的編寫。
〈一〉、 確定課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規范著教學方向和應達到的質量標準,指導教學全過程,調節全部教學活動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配合進行。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往往以學生將要達到的知識技能作為所要達到的目標,而新的藝術課程提倡生態式藝術,重視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并將其作為總體追求目標。根據藝術課程的總目標,我認為應定出三個分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人文目標。
〈二〉、 教學重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是一節課的主線,只有正確把握重點,才能使課堂顯得井然有序,層次分明,象一首娓娓動聽的樂曲有有低沉,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知識。如:在《我愛我家》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人文目標上,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藝術中的人文情懷,使學生進行自發性的藝術創作活動,嘗試用藝術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即:通過繪畫、制作等活動,引發學生對家人的愛心和對家庭幸福的關注。
〈三〉、教學過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