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皮膚護理常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48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于皮膚、鞏膜和黏膜等黃染的癥狀。病理性黃疸較之生理性黃疸有黃疸出現早,程度重,持續時間長,黃疸消退后又出現的特點,如處理不當部分病理性黃疸進展為核黃疸即膽紅素腦病,嚴重者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出現嚴重后遺癥甚至引起死亡,因此應加強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治療和護理,促進黃疸盡早消退。筆者所在醫院新生兒科2009年3月-2011年1月對收治250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進行了有效的治療以及護理干預措施,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3月-2011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新生兒科收治新生兒黃疸250例,其中男137例,女113例;黃疸出現時間12 h~25 d,平均(8.51±3.21)d;體重2250~4850 g,平均(3650±550)g,均為足月新生兒,胎齡在37+1~41+6周,平均胎齡39+3周,血清膽紅素水平211.1~312.21 μmol/L,平均(257.32±19.5) μmol/L;以上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125例,兩組患兒日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
組別 性別 日齡(d) 體重(g) 胎齡(周) 血清膽紅素(μmol/L)
男(例) 女(例)
觀察組(n=125) 68 57 8.47±3.32 3600±500 40+2 245.33±21.50
對照組(n=125) 69 56 8.59±3.15 3550±550 39+5 238.41±17.13
t或字2值 0.0161 0.2932 0.7521 0.0185 1.252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所有患兒均采用常規治療,即保暖、營養補給、對癥治療、使用酶誘導劑和光療等。
1.2.2護理干預措施(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黃疸色澤變化并采用經皮黃疸儀(寧波JH20-1H經皮黃疸儀)監測膽紅素的變化情況,2次/d;治療前、治療后24、48、72 h抽血檢測膽紅素,觀察患兒的癥狀和體征,有否吮乳困難、精神差、嗜睡、煩躁、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能及早發現重癥患兒并處理;密切觀察心率、呼吸和肝臟大小變化;保持患兒皮膚、臍部及會陰和臀部清潔;(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①撫觸護理:室內溫度控制在24 ℃~26 ℃,濕度在55%~65%間,于患兒進食后1 h左右進行,患兒撫觸部位,按照頭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順序進行撫觸,2次/d,每次撫觸時間為15~20 min;②加強喂養護理和擴肛處理:密切觀察患兒皮膚情況,是否有干燥脫水,光療時不顯性失水增加,應少量多餐、間歇喂養,盡量喂母乳,實行按需喂養而不是定時喂養,爭取每天喂10次以上,防止新生兒脫水。對于在出生后36 h內出現黃疸的患兒采用擴肛處理以促進胎糞盡快排泄干凈,方法為將無菌橡膠尿管插入患兒2~3 cm,輕輕轉動10 min;③加強光療護理,保持體溫穩定,光療期間除撫觸外其他治療和護理操作應盡量在箱內完成,每2 h給患兒翻身1次;④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要及時更換尿布,如皮膚出汗多應及時給予擦拭,防止皮膚破損,光療可以引起患兒稀便和排便次數增多,對患兒的皮膚刺激大,要用濕巾清潔臀部,再用鞣酸軟膏涂于或西瓜霜噴劑噴于臀部及會,使會陰和臀部能保持清潔,防止感染或尿布疹的發生。
1.3觀察指標(自擬)觀察患兒72 h黃疸消退時間、膽紅素下降情況。顯效:72 h內黃疸完全消退;有效:72 h內黃疸明顯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在136~171 μmol/L;無效:72 h內皮膚仍黃染,血清膽紅素水平>205 μmol/L。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結果
2.1黃疸消退時間、膽紅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時間見表2。
表2兩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膽紅素下降幅度、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黃疸消退時間(h) 膽紅素下降幅度(μmol/L) 住院時間(d)
觀察組(n=125) 49.12±12.28 127.13±9.36 4.82±2.53
對照組(n=125) 56.13±13.11 82.56±10.79 5.71±2.12
t值 4.3631 34.8856 3.0146
P值
2.2兩組患兒治療效果見表3。
表3兩組患兒治療效果
組別 顯效
例(%) 有效
例(%) 無效
例(%) 總有效率
(%)
觀察組(n=125) 106(84.8) 15(12.0) 4(3.2) 96.8
對照組(n=125) 91(72.8) 20(16.0) 14(11.2) 88.8
字2值 5.3874 5.9866
P值
3討論
60%的足月兒和80%早產兒可能出現黃疸,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點引起的,而非病理狀態。其產生的機理主要是由于紅細胞破壞增多和新生兒肝臟尚未發育成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后2~3 d會出現黃疸,4~5 d達到高峰,足月兒7~10 d消退,早產兒2~4周消退,在此期間小兒除黃疸外一般情況良好,食欲佳,無其他異常情況,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預后良好。
引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有多種,特別是在饑餓、缺氧、胎糞排出延遲、脫水、酸中毒等情況下黃疸會加重。部分病理性黃疸病情發展快,若不能有效迅速治療,可發展為膽紅素腦病,該病病死率高,少數成活后均會留有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故要加強對病理性黃疸處理,及時治療,以免耽誤病情。實踐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黃疸有很好的治療作用[1]。(1)撫觸護理:撫觸能促進新生兒胃腸道蠕動加快,其機理是通過人體體表的觸覺感受器和壓力感受器,沿脊髓傳至大腦,反射性的引起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使胃泌素、胰島素水平明顯升高[2-3],同時能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使進食量增加并促進食物的吸收和排泄。同時也能促進淋巴系統發育,提高患兒免疫力、應激能力[4]。患兒進食量增加還可加速腸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長,增加了尿膽原的生成,使結合膽紅素減少,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誘發排便,減少了腸肝循環,阻止了膽紅素的重吸收,達到降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黃疸的病情[5];(2)喂養護理和擴肛護理:密切觀察新生兒的進食情況,如臨床診斷為母乳性黃疸,則根據醫囑停止母乳喂養改為人工喂養,同時用擴肛方式或藥物促進腸道內胎糞排出,達到盡快排出留存于體內的膽紅素與胎糞同時排出。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推薦每日喂哺10次以上,有利于減輕黃疸;(3)皮膚護理:新生兒的皮膚嬌嫩,角質層不完備,表皮是單層細胞,真皮中的膠原纖維少、缺乏彈性,容易被外物滲透,也可因摩擦免疫力低下等原因而出現皮膚糜爛、膿皰疹、臀炎等,因此加強皮膚護理可防止以上病癥的發生。本組患者無1例發生皮膚感染;(4)光療護理:藍光照射治療是治療新生兒黃疸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且經濟方便,患兒痛苦少。但也有不良反應,如皮疹、腹瀉、發熱,嚴重者可患青銅癥等。本組患兒均精心護理,無一例出現并發癥。
本觀察組患兒通過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加上以撫觸和加強喂養、促進排便等綜合護理措施,使患兒的黃疸消退時間縮短,膽紅素下降幅度快,縮短了住院時間,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洪普,曾玉賢,陳亞璇,等.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結局影響的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51-52.
[2] 孫銘曉,董崇林,曲迎姣.腹部撫觸對早產兒黃疸消退的影響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6):722-723.
[3] 張群瑛,房翠英,李春芳.游泳、撫觸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雜志,2008,19(5):510-511.
[4] 劉燕,王文華.新生兒撫觸在臨床中的作用與體會[J].實用全科醫學,2004,2(3):207.
【關鍵詞】護理干預;多元化;新生兒紅臀;糜爛;影響
Diversify the valuation synthesizing a nursing to interfere with effect and effect making buttocks red to serious newborn baby
WANG Chang qin,SUN Yu xin,LI Song.Secondpeople of Shandong Province Liao Cheng City hospitals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zip code 2526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 and discuss effect diversifying the valuation synthesizing a nursing to interfere with effect and effect making buttocks red to serious newborn baby.Methods The red method choice 50 regular serious newborn babies buttocks trouble son is allotted in order interfering with a group and contrasts a group randomly,the entering antibiotic handling the original morbidity,vein without exception actively resists infection,good for the disease and holds out after two set of trouble sons are hospitalized treat,frequent paper change urine trousers.The method educating,changing diaper sigmatism,adds the health interfering with a group passing couple of trouble son parents use microwave to treat,radiation keeps warm after the platform application,part oxygen cure,iodine vanquishes degassing scribbling to protect the nature ointment until recovery leaves hospital.Everyday the degree observing crying and screaming of trouble son,the change making buttocks’s range,temperature red.Results Finally interfere with cry and scream easing off obviously,red trouble son buttocks of group range contraction festering degree quick more recovery than collation groupP
【Key words】The nursing interferes with;The diversification; The newborn baby make buttocks red;Rotten;Affect
染可產生膿皰,損害往往與覆蓋部位一致。據有關文獻報道,新生兒紅臀發生率為14.1%。新生兒紅臀是婦產科及新生兒病房護理的棘手問題。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新生兒紅臀的主要原因系濕尿布和糞便的刺激,或與更換尿布不及時等有關。但根據臨床觀察,紅臀的發生還存在著多種影響因素。如護理不當,將造成延遲愈合,繼發局部和全身感染。新生兒臀紅癥發病程度判斷標準。①輕度:尿布接觸部位發生邊緣清楚的鮮紅色紅斑;②中度:紅斑上可發生丘疹、水皰,表面有少許滲液;③重度:可發生糜爛,如有細菌感染可產生膿皰或磨破出血。為了能夠使重度新生兒紅臀的早日痊愈進行了多元化綜合護理干預,以觀察對新生重度新生兒紅臀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的臀紅患兒,均合并其他疾病。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早產兒11例,足月兒39例;平均日齡(17.45±7.24)d。入院時均有重度臀紅; 隨機將患兒分成干預組28例,對照組22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用藥、紅臀分度等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勤換尿布,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有細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療,大小便后清洗涂藥。對照組:創面處用溫水清洗擦干后均勻涂上約1 cm厚的美寶濕潤燙傷膏。
干預組:①指導患兒家長皮膚護理方法;②將患兒置于嬰兒輻射保暖臺并暴露患處;③用生理鹽水擦拭患處;④在創面涂0.5%碘伏;⑤采用局部用干燥氧(濕化瓶內不加蒸餾水)吹臀部;⑥均勻涂上美寶濕潤燙傷膏約1 cm厚,使用經高壓消毒純棉尿布包好。治療期間禁止使用一次性尿布,保持臀部透氣。
1.2.1 指導患兒家長皮膚護理方法 ①保持新生兒皮膚清爽,每天洗澡1次,水溫38℃~42℃為宜,洗澡時注意清潔耳后、頸部,腋下、肘窩、腹股溝、臀部、窩等皮膚皺褶處;②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洗凈臀部,用清潔棉質毛巾或柔軟紙巾吸干水分,局部外涂嬰兒凡士林油,其油脂可隔絕空氣使皮膚黏膜不被氧化而起到保護作用。更換尿布時動作輕柔,勿擦傷皮膚,不要給新生兒臀部撲粉,如痱子粉、爽身粉等;③不讓組織受壓過久,必要時更換臥位,尿布松緊適宜,以免阻礙局部血液循環;④妥善處理尿布,選擇柔軟、吸水性好的棉布做尿布,用前必須經日光暴曬消毒,并保持其平整、干燥、無皺褶;棉質尿布洗滌后沖凈洗滌劑。使用一次性尿布要選擇質地柔軟、透氣良好的合格產品。
1.2.2 新生兒房間以室溫22℃~24℃,相對濕度55%~65%為宜。紫外線空氣消毒。定時通風,保持新生兒室內空氣新鮮,嬰兒輻射保暖臺設置溫度36℃~36.5℃(依患兒體溫變化調節),患兒可,可采取俯臥位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照射時家長陪護在患兒身邊,隨時觀察病情變化。臀部出現小泡或糜爛,需靜脈輸液的患兒,可與輻射臺照射同時進行。
1.2.3 大小便后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臀部,用無菌紗布拭干,此法可以及時清除尿液及大便殘留,使臀部皮膚保持清潔干燥、衛生,減少機械性皮膚刺激源,有效保護新生兒皮膚。
1.2.4 在創面涂0.5%碘伏。
1.2.5 用未經濕化的氧接導管吹患處,距離臀紅處5~10 cm,時間15 min,氧流量5~8 L/min,3~5次/d。
1.2.6 均勻涂上美寶濕潤燙傷膏約1 cm厚,使用經高壓消毒純棉柔軟尿布包好。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間不同時間治愈率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P
2 療效評定及結果
2.1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皮損完全消退、癥狀消失;顯效:皮損消退70%,癥狀明顯改善;進步:皮損消退20%,癥狀減輕。無效:皮損消退小于20%,癥狀無改善。比較兩組治愈率及痊愈的時間。
表1
兩組50例臀紅患兒不同時間治愈率比較(例,%)
療效指標無效進步顯效痊愈治愈率(%)χ2值P值
處理后第2天常規組5131313.638.52
干預組11231253.57
處理后第4天常規組168731.828.21
干預組0631967.86
處理后第6天常規組0261463.648.26
干預組0112692.86
從表1顯示常規處理組及干預組處理方法均有效,處理后第6天常規組有效率為99%,干預組為100%。常規組第6天的治愈率為63.64%,而干預組為92.86%,明顯高于常規組。處理后第2天、第4天兩組的治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發生新生兒臀紅原因分析:
3.1 新生兒皮膚屏障作用差,皮膚角化層及真皮層薄弱易受機械性及物理性刺激損傷。本研究中的患兒有一部分是由于紙尿褲比較硬而且通透性差造成臀紅的。
3.2 由于被大小便浸濕的尿褲未及時更換,尿液中的尿素被糞便中的細菌分解而產生氨,對臀部皮膚刺激大,易出現皮損及炎癥,大便污染皮膚易造成細菌感染。本研究中的大部分患兒是由于此原因造成。
3.3 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新生兒發生菌群失調和免疫力降低,而使皮膚黏膜被真菌感染。
3.4 某些疾病的體內轉移,如鵝口瘡患兒的白色念珠菌經腸道排泄,污染皮膚造成霉菌感染。
3.5 某些新生兒有過敏體質。
3.6 腹瀉患兒大便長期刺激等。
4 重視對家長的健康教育
通過長期觀察發現,新生兒紅臀的發生率與產婦的文化程度呈負相關。產婦的文化素質愈高,對嬰幼兒的清潔衛生愈重視,護理措施細致全面,紅臀的發生率愈低。反之,嬰幼兒紅臀的發生率愈高。因此,還應加強對產婦及家屬的嬰幼兒護理知識的宣教。
4.1 對患兒家長進行衛生宣教、指導新生兒正確的護理方法,新生兒的皮膚比較細嫩,對外界的刺激較敏感。初為人母的女性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欠缺和祖輩陳舊的護理指導,造成不正確的護理方式,應給予正確的引導。每天都讓小兒臀部透氣,并在空氣中多晾幾個小時,避免皮膚與尿液接觸,保持皮膚干燥。最好是盡量不要給小兒裹尿布,這是預防“尿布疹”的最佳方法。經常更換尿布。新生兒大約每15~20 min就會排一次尿,雖然他們的尿量只有一湯匙,但是還是建議每隔2~3 h就更換干凈的尿布,尤其是在大便之后,更應立即更換尿布。洗尿布不要用肥皂、洗衣粉等強刺激性物品。有小便的尿布要用開水燙,清水洗;有大便的尿布,可以用堿性不強的物品洗,如香皂,然后放在太陽下久曬。
4.2 嬰幼兒尿布皮炎重在預防、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通過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家長認知程度、降低嬰幼兒尿布皮炎發生率的有效途徑,能使嬰幼兒家長掌握基本的防治知識和方法,有助于降低尿布皮炎的發生率和減輕其發生后的嚴重性。護理人員充分利用當今便捷的通訊條件,將護理工作向社區延伸,以滿足社區特定人群對保健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采用小講課和電話隨訪兩種方法對嬰幼兒家長進行宣教,講課時通過講解和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展示,讓家長留下最直觀的印象;電話隨訪利于長期記憶、鞏固知識,能與家長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監控,是適應新世紀健康保健教育新理念的新形式。
5 護理
5.1 生活護理 ①因為患兒生活不能自理,因此為患兒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保持室內整潔安靜,床單干凈舒適,空氣清新;②保持患兒個人衛生整潔;③注意保暖,室溫保持在24℃~27℃為宜;避免直接吹風,以免著涼;若出汗,及時擦干汗液。
5.2 臀部護理 由于小兒皮膚嬌嫩,易受物理化學等因素影響,因此需加強皮膚護理,尤其是臀部,經常受大小便浸漬,更易受損,故臀部護理尤為重要。①選擇尿布應柔軟舒適,透氣性布,以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②每次便后做好清潔護理;③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用藥后要充分暴露臀部,保持局部干燥,以減輕患兒的疼痛。
5.3 飲食調理 ①以母乳喂養為主,適當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爛面條等,盡量少食多餐;②指導母親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忌食辛燥厚膩之品;③對于腹瀉脫水的患兒鼓勵家長多喂口服補液鹽,以減少靜脈補液量,從而減輕患兒的痛苦。
6 討論
6.1 嬰幼兒尿布皮炎發生率較高的原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紙尿褲使用已比較普及,家長給小兒使用紙尿褲,由于許多家長缺乏正確選擇和使用紙尿褲的知識,導致小兒局部皮膚潮濕、刺激物增多,增加了發生尿布皮炎的危險因素;很多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受傳統錯誤觀念影響,對嬰幼兒護理方法存在很多誤區。
6.2 嬰幼兒家長對尿布皮炎的知曉率低,嬰幼兒家長對尿布皮炎的防治知識欠缺,如對尿布皮炎的發生部位、發生原因、尿布皮炎加重因素等問題的回答正確率較低,對于尿布皮炎的處理方法,所有家長均不能完全正確回答。
6.3 新生兒皮膚屏障作用弱,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后易引起皮膚損傷;新生兒的皮膚毛細血管豐富、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膚的新陳代謝產物多,護理不當極易引起糜爛、感染而導致皮膚損傷。嬰兒輻射保暖臺采用防爆型微晶石英遠紅外管作輻射熱源,石英遠紅外管具有升溫快、滲透力強等特點,炎癥吸收快、效果好。采用其輔助治療新生兒尿布皮炎,患兒可,局部可保持干燥,受大小便影響小,局部用藥保持時間長,且熱力作用可促進藥物及炎癥吸收,治療時間短,經濟負擔輕,患兒家長易接受。
6.4 碘伏是碘和聚乙烯吡咯酮(PVP I)的絡合物,具有性質穩定、水溶性好、無刺激性和揮發性、作用緩和持久、使用安全、色澤容易洗脫等特點,是一種高效、廣譜、低毒的消毒殺菌劑。當碘接觸皮膚、黏膜時即逐漸分解,緩慢釋放出活性碘,氧化細菌原聚蛋白中的活性基因并與蛋白的氨基結合使其變性,達到殺菌目的。對臨床上常見的細菌幾乎都能殺滅,對其敏感的微生物有:革蘭陰性菌和陽性菌、真菌、病毒、淋病奈瑟均、結核桿菌、嗜酸性細菌、梅毒螺旋體等。因此碘伏治療新生兒紅臀能殺滅局部多種病原菌。
6.5 有研究表明 氧氣具有收斂作用,能較長時間保持創面干燥,促進創面及其周圍大面積的組織的血液循環及營養,有利于肉芽組織增生。臀紅患兒一般有組織液滲出,為了更快達到創面干爽的效果,氧氣不應濕化。應用吹氧療法能改善損傷組織的微循環障礙,有加快炎癥消退,組織修復的作用。創面組織常呈缺氧狀態,氧療中的氧經創面吸收,可改善組織中的缺氧狀態,有利于創面愈合,局部氧療還能使創面的分泌物減少,炎癥減輕,抑制細菌生長;本院新生兒科內裝有管道氧氣,氧氣來源容易,使用起來極為方便。重癥患兒視其皮膚潰爛滲液程度而增減吹氧的次數及持續時間,氧氣創面治療能加速臀部康復。
6.6 美寶濕潤燙傷膏的作用 美寶燙傷膏系中藥制成,主要成分為黃芩、黃柏、黃連等,具有祛腐生肌、活血化瘀、解毒止痛、消炎收斂、促進創面愈合作用。美寶燙傷膏還具有作用,能使創面形成軟保護膜,減少局部摩擦,并且與空氣隔離,防止感染。美寶濕潤燙傷膏治療新生兒紅臀具有獨特療效,且無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馮麗琪,江瑜茵,李小微,等.影響新生兒紅臀發生因素的探討.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3.
[2] 王魏,崔明玉,劉小輝,等.美寶燙傷膏治療壓瘡臨床療效與觀察.中國民康醫學,2006,18(10):876.
[3] 譚巧紅,卓培培,龔婷.美寶濕潤燙傷膏治療新生兒間擦疹及紅臀的護理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08,3(32):121 122.
[4]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等.實用新生兒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49 965.
[5] 孫永敏,路平華,江瑞夜,等.局部氧療放射性濕性皮損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49.
[6]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64 168.
[7] 劉澄之,徐波.出院后護理干預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護理與康復,2007,6(6):369.
[8] 楊瑛英,張麗華.心血管病出院患者電話隨訪健康教育探討.護理與康復,2005,4(1):71,252.
膿皰瘡俗稱水皰,是發生在新生兒時期常見的一種化膿性皮膚病。由于新生兒皮膚細嫩,角質層薄,皮下有豐富的血營網,故而其防御能力差,存在于皮膚表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容易侵入,當皮膚有輕度損傷時易致病,多發生于皮膚皺褶處,病變發生迅速,如不及時治療,常在數小時或1-2天內波及全身,嚴重者出現全身癥狀,體溫高達39℃,精神萎靡不振、嘔吐、腹瀉,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敗血癥、肺炎、腦膜炎等危機嬰兒生命。
1. 治療需及時認真
在病房一旦發現確診此病,就應認真治療,切不可疏忽,輕者可不服藥,外用藥可用具有殺菌消炎干燥類藥。先給新生兒沐浴,用生理鹽水棉球初步清洗膿皰及其周圍皮膚,如有水皰和膿瘡,在涂藥前應在膿瘡周圍正常皮膚外用75%酒精消毒,保護以防止細菌侵犯正常皮膚引起傳播蔓延;用無菌4號半針頭刺破膿皰,再用無菌干棉簽擦去膿液,棉球沾雙氧水清洗;再用0.5%碘復消毒,涂百多邦軟膏,每天2-3次;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對體溫超過39℃以上者應做血培養及藥敏,防止敗血癥,配合靜脈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2. 新生兒皮膚護理
由于新生兒皮膚抵抗力弱,為防止細菌感染,醫護人員的各種操作要無菌、輕柔,每天沐浴一次,新生兒毛巾、浴巾每天消毒,小兒要每天更換消毒衣服、尿布,新生兒腋下頸部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輕柔擦洗,洗后擦干撲痱子粉,以保護皮膚清潔干燥,嚴格控制膿液擴散。
3. 保暖
新生兒應注意保暖,在調節室溫的同時,用棉被包裹,但夏季不能包裹過嚴。
4. 加強飲食管理
適當補充水分,衣服應適宜,避免出汗過多,每天應保證給足量的水分,純母乳喂養最理想,產婦宜多吃蛋白、維生素含量多的飲食,在兩次喂奶之間喂一次水,注意口腔清潔。
5. 加強病房管理
新生兒膿皰有很強的接觸傳染力,應按接觸隔離常規護理。母親接觸嬰兒時,或喂奶時應換上清潔干燥的衣服,用肥皂清洗雙手方能接觸嬰兒。因為該病原菌大多數來源于工作人員、產婦及家屬,其次是尿布、衣服、洗澡用具,所以一經發現,立即進行預防和治療。對病房家屬、產婦、衣服、被單、尿布洗澡用具均應徹底消毒。病房室溫應保持在22-26℃左右,濕度55-60%,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每日通風2次,注意避免對流風。新生兒沐浴時要做好空氣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洗澡時一人一盆一體溫計,操作后應認真消毒手,病房每日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30min,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拖地板2次,床單位用0.5%過氧乙酸擦拭,患兒出院后做好終末消毒。
【關鍵詞】敗血癥;臨床診療特點;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269-01
新生兒敗血癥是新生兒常見的細菌感染疾病,有著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征,新生兒剛剛出生,其綜合抵抗能力低下,臍部與皮膚黏膜破損部位尚未愈合,容易遭受到細菌的入侵,可由于產時感染、產前感染與產后感染發病,近年來,我院對于收治的新生兒采取了針對性的診療與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總結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患者敗血癥的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嬰24例,女嬰16例,其中11例為早產兒,本組患兒母親均無感染病史,在出生后10例患肺炎,14例患臍炎、10例有原發感染,2例腹瀉、2例口腔炎、1例尿布皮炎、1例膿皰疹。
在本組40例患兒中,31例拒乳、反應差,11例氣促、12例體溫不升、8例腹脹、9例發熱、7例嘔吐、4例抽搐;其中15例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其中11例為呼吸衰竭,3例為化膿性腦膜炎,1例為肺出血。
1.2 診療與護理措施
1.2.1 病情觀察
在確診為敗血癥之后,密切關注患兒病情病情變化情況,觀察患兒的心率、呼吸、面色、神志、反射情況、體溫、皮膚變化情況,看有無黃疸與出血點,若患兒發生聲、兩眼定視與煩躁不安的情況,則說明患兒的病情發生變化,此時要第一時間向醫師匯報,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1.2.2 保溫與降溫措施
每隔2h為患兒測量一次體溫,若患兒出現發熱的情況,則需要及時減少蓋被、松解衣服,若患兒熱度無變化,則予以冰水枕,無特殊情況,禁止使用退熱藥物,防止患兒發生體溫突降、虛弱的情況。對于體溫不升高的患兒,使用保溫箱或者熱水袋進行保暖[1]。
1.3 喂養方式的調整
若患兒可以進食,則采取母乳喂養法,提高患兒的抗感染能力;若患兒不能進食,則使用插胃管鼻飼母乳喂養法,排除患兒體內的毒素,在鼻飼喂養時,需要把握好速度,防止患兒發生吸入性肺炎與呼吸道梗阻。此外,還要采取科學的措施爆出患兒靜脈通路的暢通,如果使用頭皮靜脈輸液,必須要由嫻熟的護理人員進行操作,控制好補液的速度。
1.3 皮膚護理
為了防止感染,必須要做好皮膚護理工作,爆出患兒臍部、口腔、臀部的皮膚干燥,密切觀察患兒皮膚變化情況,若出現局部感染,需要及時的進行處理[2]。
1.4 加強宣傳
除了做好常規護理工作之外,還要為家屬做好宣傳工作,告訴家屬正確的護理方式,防止感染的發生。
2結果
經過針對性的治療與護理之后,40例患兒中37例痊愈后自動出院,3例死亡,分別占比92.5%與7.5%。
3 討論
敗血癥在新生兒群體之中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對于該種疾病,及時的診斷、治療與護理十分的重要,護理人員除了要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觀察情況外,還要采取正確的喂養措施,做好降溫與保暖措施,保持患兒靜脈的暢通,做好病灶處理與宣傳工作。在治療與護理時,要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情況,尤其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兒,若出現異常,需要及時的向醫師反應;若患兒發生呼吸道分泌物分泌增多的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的進行觀察,采取吸痰措施,保持患兒呼吸道的暢通,此時,可以適當抬高患兒頭部,將其頭偏向一側,促進分泌物的流出,防止吸入性肺炎的發生[3]。本組40例患兒經過針對性的治療與護理措施后,37例痊愈后自動出院,3例死亡,分別占比92.5%與7.5%。
綜上所述,對于敗血癥患兒應該進行密切的觀察與精心的護理,及時發現患兒病情的變化情況,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這樣才能夠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阮麗娜,童夏生.86例新生兒敗血癥的病原菌及藥物敏感性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8,12(01):302-303
【關鍵詞】新生兒;紅斑狼瘡;臨床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4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0-0148-01
新生兒狼瘡綜合癥(NLES)是由患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母親生產的新生兒所發生的一過性皮疹,血小板減少,發育遲緩,心臟損壞,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等癥狀[1]。由于NLS患兒常伴有全身皮疹、血細胞減少、間質性肺炎,出生后生活 能力低下,極易發生感染[2]。我科在2011年4月26日收治了1例NLE患兒, 經精心治療和護理患兒病情平穩后出院,現報告護理體會如下:
1臨床資料
患兒,男,1小時。因“生后口吐白沫1小時”于2011-04-26入院,患兒系G3P1孕39+1周,于2011-04-26-08:56剖宮產于本院。患母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不規則服用“潑尼松”兩年,母親在孕前2-3月就自行停藥,直至產前1月即3月28日起才又在醫師的勸導下開始服用,“潑尼松”10mg/天,直至生產。
查體T:36℃,P:146次/分,R:66次/分,W:3.17kg,頭圍:34cm,Bp:74/52mmHg。新生兒貌,呼吸促,。全身皮膚少量胎脂,皮膚粘膜未見黃染、皮疹、出血點。囟門平,2×2cm,瞳孔對光靈敏。輕度鼻翼煽動,唇周略青紫。
輔助檢查:血氣分析示(04-26)PH7.261,氧分壓81.5mmHg,二氧化碳分壓46.4mmHg,經糾酸吸氧后復查血氣分析結果示PH7.389,氧分壓100mmHg,二氧化碳分壓39.8mmHg,堿剩余-1.3。血常規示:WBC17.73×10^9/L,N73.1%,L16.8%,Hb176g/L,PLT221×10^9/L,血型為O型Rh陽性。糞常規示:隱血試驗陽性(+)。血生化檢查示AST51U/L,ALT12U/L,LDH611U/L,CK1106U/L,CK-MB105U/L,心肌酶升高,腎功能基本正常。抗核抗體HEP2/猴肝顆粒型示陽性(1:100),抗核抗體HEP2/猴肝核仁型陽性(1:100),抗Sm抗體陰性,頭顱CT示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為:新生兒狼瘡綜合癥治療:暖箱保暖,心電監護,CPAP輔助通氣治療2天,予頭孢曲松抗感染,氨溴索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生成,潑尼松4.5mg/kg/d。生后第4d出現黃疸,無出血點,面部及頸部散在分布少許紅色皮疹,無膿點,無滲液,無破潰。生后第7d黃疸減輕,面、頸部散在分布少許紅色斑丘疹已消失,無破潰,無狼瘡樣皮損,無出血點。患兒肝功能示總膽紅素106.5
цmol/L,直接膽紅素10.6цmol/L,間接膽紅素95.9цmol/L,AST25U/L,ALT16U/L,CK188U/L,
CK-MB37U/L,提示肝功能及心肌酶較前明顯恢復。治療7天后病情好轉明顯,家屬要求自動出院,囑其繼續口服潑尼松4.5mg/kg/d,出院一周后門診復查。
2臨床護理
2.1生命體征的觀察
2.1.1密切觀察體溫變化,每隔4h測1次體溫,保持體溫正常。本病例患兒入院后經保暖體溫正常。
2.1.2密切觀察呼吸情況,NLES患兒常在出生后12h出現狼瘡肺炎[3],本病例患兒入院時出現呼吸增快,口周略紫紺,輕度鼻翼煽動,立即給予CPCR輔助通氣,并進行持續心電監測。
2.1.3密切觀察心率變化,NLES患兒血清中EHA多肽抗體中抗SS-A抗體陽性者大都可出現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文獻報道其病死率為12%-28%,多死于猝死及心力衰竭[3]。因此要持續心電監護,隨時做好搶救準備。
2.1.4注意觀察患兒神志和精神狀態。及時發現有無拒奶、反應低下等病情變化,要警惕狼瘡性腦炎的可能。
2.2皮膚護理:
該患兒出生后第4天出現面部及頸部散在分布少許紅色皮疹,生后第7天面、頸部散在分布少許紅色斑丘疹消失。在護理時,應注意有無新的皮疹出現,及時觀察動態變化。防止皮膚干燥裂開繼發感染。
2.3預防感染: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各種醫療儀器等單獨使用,防止交叉感染,保持NLES患兒皮膚潔凈,干燥,勤換衣被、尿布,防止紅臀。并使開窗通風,每日兩次,每次15分,床單位和保暖箱進行消毒。注意臍帶、眼、輸液部位的感染征象。如有發紅分泌物增多或體溫升高等及時處理。本病例患兒無繼發感染的發生。
2.4合理喂養:
因母乳中催乳素及雌激素水平高而使NLES病情加重,故主張人工喂養。應根據患兒的體重、日齡決定喂養次數和濃度,少量多次、循序漸進地喂養。NLES患兒不能接受日光照射,應在出生后2周起每天補充VitD400u,防止VitD缺乏性佝僂病。
3院外指導
做好NLES的有關知識宣教,將可能出現的癥狀及時告知家屬,使其有心理準備,辨別新生兒的異常情況,及時就診。做好新生兒日常生活護理的輔導,如沐浴、喂奶等,教會家屬帶孩子外出時注意避免日光照射,防止皮膚受損。
4討論
NLES是一組包括皮膚狼瘡、先天性心臟病(CHB)和(或)多系統表現的綜合征。多見于患系統性紅斑狼瘡母親的新生嬰兒,確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由母親經胎盤過傳給胎兒的自身抗體在NLE的發病機制中發揮主要作用[4]。皮膚和(或)心臟損害是NLES最突出的臨床表現,皮損多發生在日光暴露部位,通常見于面部和頭皮,尤常見于眼周,有光敏性特點。NLES最嚴重的損害在心臟[5],若出現Ⅲ度傳導阻滯,病變是不可逆的,病死率為20 %~30 %。有研究認為NLE患兒在青春期后發展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病,故需進行長期隨訪[4]。總之,NLES患兒的健康成長,要通過各方面認真細致的觀察和護理,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同時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醫護人員予家長密切配合。
參考文獻
[1]吳圣楣,陳惠金,朱建幸等.新生兒醫學[M].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059-1061
[2]周琴,王娟,孫玉英.新生兒紅斑狼瘡的觀察和護理[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1,21 (3):174
[3]王珍.新生兒紅斑狼瘡進展[J].國外醫學?分冊,1996.0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