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

      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

      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范文第1篇

      關鍵詞:秸稈;焚燒;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0020502

      1淮南市秸稈焚燒現狀

      露天焚燒秸稈,危害多多。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SO2、NO2、可吸入顆粒物3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既嚴重污染空氣,又危害人體健康[1]。同時,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危害生命財產安全。

      淮南市秸稈焚燒重點控制區包括:田家庵區舜耕鎮、安成鎮、曹庵鎮、三河鄉,大通區洛河鎮、上窯鎮、九龍崗鎮,謝家集區李郢孜鎮、唐山鎮,八公山區八公山鎮,潘集區田集街道、平圩鎮、古溝鄉,鳳臺縣劉集鄉、鳳凰鎮,大山鎮,毛集實驗區毛集鎮,淮南農場等建成區周圍5km;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重要公路兩側各2km;油庫、糧庫、林地,重要通信、電力設施等周圍1km區域。

      對于淮南市2013年夏季秸稈焚燒情況作了調查。2013年6月3日下午筆者在督查中發現田家庵區徐馬村存在3處火點,田家庵區安城鎮沿淮村存在2處火點,謝家集區小孤堆鄉許橋村存在1處火點,八公山區山王村存在1處火點,八公山區孔集村大片農田正在焚燒。督查期間,部分縣區存在不同程度的焚燒秸稈現象。

      2秸稈焚燒的原因

      (1)秸稈處理的成本太高,機械收割留茬較高,影響下一季莊稼的播種。

      (2)科技轉化力度不夠,秸稈的經濟價值難以發揮。

      (3)缺乏正確的引導。近年來,對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雖然提出了不少解決的辦法,但缺乏針對性、實用性、時效性和具體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獎懲措施為主,無人去做秸稈利用的組織、協調和轉化工作,只堵塞不開流,導致禁燒工作收效不大。

      (4)缺乏處置技術。首先,多數農戶基本不用秸稈當柴燒,只剩下“付之一炬”。其次,農民找不到秸稈“變廢為寶”的途徑。

      (5)機械收割留茬較高。據調查,我國生產的收割機因功率不夠及機械手圖省油等原因留茬高達20cm左右,造成了下茬種植的困難,農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稈放在高茬上進行焚燒。

      (6)宣傳力度不夠。由于受人力、資金條件限制,秸稈禁燒宣傳教育還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農民環保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焚燒秸稈的危害,單靠禁燒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千家萬戶秸稈處理的問題[2]。

      3秸稈焚燒的危害

      (1)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3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相當于日均濃度的5級水平。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生。

      (2)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莊附近,一旦引發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

      (3)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露天焚燒秸稈帶來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焚燒過程中產生滾滾濃煙,直接影響民航、鐵路、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對交通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機場每逢農作物收割季節都深受秸稈露天焚燒的危害,有時機場能見度低于400m,嚴重影響機場航班正常起飛和降落,航空公司及旅客對此反映強烈,一旦導致事故,將造成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

      (4)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耕地質量下降,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在農田焚燒稻草稈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3],會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損失65%~80%,板結不耐旱。

      (5)焚燒秸稈所形成的滾滾煙霧、片片焦土,對一個地區的環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壞。

      4對策與措施

      4.1對策

      (1)秸稈還田: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主要是機械化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技術,它是以機械的方式將田間的農作物秸稈直接粉碎并拋灑于地表,隨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爛分解,從而培肥地力,實現農業增產增收[4]。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秸稈飼料:秸稈的自然密度通常為30~50kg/m3,如此“蓬蓬松松”的原料很不利于運輸和儲存,影響其深加工或二次開發利用。因此對秸稈首先進行就地高密度壓縮是解決秸稈綜合利用“瓶頸”的關鍵,只有將秸稈高密度壓縮了,才能為下一步的開發利用及流通創造有利條件[6,7]。

      (3)秸稈燃氣:秸稈燃氣,是利用生物質通過密閉缺氧,采用干餾熱解法及熱化學氧化法后產生的一種可燃氣體,這種氣體是一種混合燃氣,含有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亦稱生物質氣[8,9]。

      (4)秸稈直燃發電:秸稈發電是秸稈優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等的出臺,秸稈發電備受關注,目前秸稈發電呈快速增長趨勢。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中也都把秸稈發電作為一個重頭戲,秸稈發電概念在資本市場也開始活躍。秸稈發電利國利民,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4.2措施

      (1)收割要“擦地皮”。不留茬或少留茬,秸稈粉碎還田,就地利用。

      (2)潘集秸稈發電項目正式啟動。

      (3)加強引導,加強監管。

      5秸稈綜合利用的意義

      搞好秸稈綜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意義。從經濟方面看,通過機械還田、保護性耕作、堆漚還田等形式利用秸稈,能夠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有利于發展綠色農業。從社會方面看,充分利用秸稈資源,抑制秸稈焚燒,可以有效控制污染,優化環境,保障社會經濟生活的有序進行。從政治方面看,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特別能夠促使空氣清新、航運和道路暢通,保持社會協調、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畢于運,高春雨,王亞靜.中國秸稈資源數量估算[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12):211~221.

      [2]畢于運,王亞靜,高春雨.中國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系統構成及總體趨勢[C]//2008中國農村生物質能源國際研討會暨東盟與中日韓生物質能源論壇論文集,2008:159~166.

      [3]高利偉,馬林,張衛峰.中國作物秸稈養分資源數量估算及其利用狀況[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7):173~184.

      [4]刑廷銑.農作物秸稈營養價值及其利用[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0~25.

      [5]陶用珍,官映亭.木質素的化學結構及其應用[J].維索科學與技術,2003,11(1):42~52.

      [6]張子儀.中國飼料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870.

      [7]賈萬福.農作物秸稈飼料加工利用[J].中國畜牧雜志,1996.32(1):43~44.

      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玉米秸稈;焚燒;危害;原因;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X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9-0234-01

      青岡縣連續多年玉米的播種面積都穩定在13.33萬hm2以上,2014年和2015年的種植面積又分別提高到15.8萬、15.07萬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92.5%、88.3%。由此產生的玉米秸稈逐年增多,除一部分用于農戶的燒柴、牲畜的飼料及少量的能源外,還有一部分就地焚燒,嚴重影響了公共安全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現從玉米秸稈焚燒所產生的危害出發,查找問題根源,并提出具體的綜合治理措施[1-2]。

      1 玉米秸稈焚燒的危害

      1.1 造成生態環境污染

      由于玉米秸稈中含有氮、磷、鉀、硫等元素,在焚燒時經過不完全燃燒,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時產生大量的可吸入顆粒,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2 易引起火災,造成財產損失

      在焚燒玉米秸稈過程中如遇不利的大風天氣,容易波及相鄰未收獲作物地塊、林地、柴草垛、房屋、通訊線路、輸電線路等,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1.3 影響土壤的培肥地力水平

      玉米秸稈焚燒后,會使土壤中有益的活化微生物、真菌、細菌等死亡,腐殖質固化,這樣就改變了土壤的理化性狀,從而不同程度地造成土壤板結,使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時,還會失去大量的碳氮等物質。

      1.4 對交通環境產生極大影響

      露天燃燒玉米秸稈會產生大量的煙塵,使能見度大大降低,增加了交通隱患。近幾年,黑龍江省每年秋季整地時,由于焚燒秸稈,導致可見度低,其造成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2 玉米秸稈焚燒的成因

      2.1 秸稈還田仍有一定難度

      秸稈還田困難主要基于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北方冬季溫度很低,秸稈還田的地塊內秸稈很長時間難以腐爛,對下茬耕作造成一定影響;二是秸稈還田后會使土壤過松,大孔隙比較多,使作物下茬不扎根,出現“吊根”現象,嚴重時死苗;三是秸稈還田費時、費工,增加成本;四是秸稈還田后會使土壤中的碳氮比失調,使作物生長緩慢、苗黃、苗弱。

      2.2 “以機代畜”后,秸稈飼用量逐年減少

      近年來,隨著農機補貼的力度不斷加大,農民種植的機械化程度已大面積普及,農民種植玉米,從春種到收獲已全部采用了機械化作業,取代過去傳統人工和“牛馬耕做”,大牲畜的養殖已逐年減少,因此秸稈的飼用也大幅度降低;加之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農民的城鎮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部分農民已經住上了樓房,對柴草的需求有所下降。

      2.3 生物能源利用成本高,利潤低下

      由于家家戶戶耕作面積少,集約性經營不多,每戶的玉米秸稈銷售所得金額扣除運輸等費用剩余不多,對農戶的吸引力不大。

      2.4 缺乏宣傳和引導

      缺乏正確合理的宣傳導向,農民對秸稈焚燒有誤區,認為玉米秸稈焚燒后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富含大量鉀,適合酸性土壤,同時可為下茬作物補充營養。

      3 玉米秸稈焚燒的綜合治理措施

      3.1 多措并舉利用秸稈資源

      一是加大秸稈還田的面積。通過秸稈還田,能夠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在土壤中能夠歸還一部分磷、鉀等養分,既保持土壤水分,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同時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使農戶的種植成本相應減少,完全符合國家提出的種植業上的“三減”原則。二是積極發展養牛業。把玉米秸稈作為反芻動物的粗飼料,既消化了秸稈又減少了飼養成本。三是作食用菌基料。食用菌作為青岡縣的新興產業,近年來面積逐年擴大,玉米秸稈通過嚴格的發酵處理或者常壓滅菌處理可以作為雙孢菇、平菇、雞腿菇等菌類基料。四是新能源利用及深加工。集約經營土地,以大戶和合作社形式發展,這樣使一部分玉米秸稈集中粉碎打包后可成為新能源的燃料用于發電和秸稈深加工[3-4]。

      3.2 加強對秸稈生產企業的政策扶持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秸稈加工企業,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給予企業在稅收、土地、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在秸稈收集和打包機具上享受一定的農機具政策補貼。同時,在一定的半徑范圍內建立秸稈儲運中轉收購站,以便于農戶就近轉賣,減少農戶運輸成本,積極引導農戶由剩余秸稈焚燒轉變成副產品利用,增加農民收益。

      3.3 加強宣傳培訓

      充分利用公共微信、公共網站、廣播、電視、報紙、報刊等輿論工具,通過典型案例,講解玉米秸稈焚燒的危害性以及介紹綜合開發利用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積極倡導露天禁燒工作志愿者的參與。

      3.4 建立縣、鄉、村責任落實制

      以縣、鄉、村政府長官為第一責任人,同時縣政府相關部門采取協調聯動機制,確保對秸稈焚燒的各個環節實施全程監管。要充分利用縣干部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組干部包戶到田等措施逐級責任到人。大力發揮村民委會、村民小組的作用,實行重點地塊專人監管,強化村民輪流巡邏機制,嚴控秸稈焚燒。政府應積極支持把此項工作列入宣傳部門的“美麗鄉村”和“鄉村文明”建設的評比考核體系當中。

      4 參考文獻

      [1] 周奕瑩.淺析秸稈焚燒對環境的危害及綜合治理途徑[J].科技致富向導,2012(9):251.

      [2] 張樹譽,李登科,李星敏,等.衛星遙感在秸稈焚燒監測中的應用[J].氣象,2005(9):84-87.

      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范文第3篇

      關鍵詞:秸稈焚燒;效率;秩序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3-99 -03

      一、概況

      (一)河南省秸稈情況

      河南省是中國大陸的農業大省,是我國全國主要的糧食供給支撐,農作物的類別包括玉米、小麥、稻谷、大豆、棉花等。秸稈是田地里成熟作物的莖葉根的統稱,是一種具備多種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質能。隨著農業生產技術和產量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民經濟基礎水平的提高,秸稈作為農作物的副產物其剩余量也漸漸增多,秸稈產量增加到10億t左右。隨著農民秸稈處理方式的變化,伴隨著秸稈粉碎還田率低、綜合利用率低、秸稈被農戶肆意焚燒等問題的出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空氣質量,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那么為什么會出現秸稈焚燒的現象呢?這個現象又有什么不同程度上的變化呢?秸稈焚燒對農民的經濟效率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秸稈焚燒對自然秩序和社會秩序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二)主要概念

      效率的基本解釋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在文中的效率也指最有效的使用社會資源使人類的需要以及愿望得到滿足。博登海默語,秩序是指在自然進化過程和社會進化過程中都存在著某種順序流程的一致性、連續性。本文關于環境秩序的定義:同一地域或區域的居民都享有共同的空氣質量,遵守環境秩序意味著不因為自身利益給環境帶來干擾和負擔。

      (三)秸稈焚燒行為的歷史演變

      在中國的傳統農業中,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的主要副產品,農村能源的主要來源,從而人們不會焚燒秸稈。隨著工業化的到來和發展,出現了農作物秸稈的替代品,這里的替代指的是同種生產要素效率層次之間差異性的替代,如化肥替代農家肥,農業機械替代了畜力,化石能源替代了秸桿燃料,而農民們又找不到更有效地處理和利用秸稈的方法,最終致使秸稈成為了廢棄物品。秸稈的堆放和處理都給農民帶來了新的問題,解決農作物秸稈的問題急不可待。經過對河南省農村的抽樣走訪,發現秸稈焚燒現象出現之后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

      (四)影響秸稈焚燒的因素

      決定秸稈被焚燒的主要原因:農民的年收入水平和秸桿利用的成本。替代范圍的擴大和替代程度的提高,為農民帶來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增收機會,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卻會進一步推動替代,加劇焚燒秸稈的程度。在沒有外部干預和技術突破的條件下,農民收入水平與秸稈焚燒量成正比。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本上漲較快可能是農民選擇焚燒秸稈另一個原因。綜合利用秸稈的成本包括:1.據調查,河南省新鄉市每畝機械粉碎秸稈費用約100元,相比較于之前每畝機械粉碎秸稈15元大幅度上漲,反而會增加農民的投入成本。2.在農業生產中,處理利用秸稈的機會成本在農民經濟來源所占比例中有所上升。農民們會憑借多年在農業生產中累積的經驗,自發地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選擇進行秸稈焚燒的活動或者進行機械粉碎秸稈。

      三、從效率的角度考察秸稈焚燒的問題

      河南省農戶選擇焚燒秸稈現象的出現和農戶人均年純收入相關,下面我們以河南省農村為研究對象,根據年鑒統計數據來研究農戶人均純收入和秸稈焚燒的時間及空間變化關系。

      (一)對農戶效率的影響

      1.關于谷草比以及秸稈產量

      谷草比(GC)是農作物的籽粒產量(ZL)與秸稈產量(JG)之比,不同種類作物的谷草比是不相同的。一般單位為萬噸。有關谷草比的公式如下:

      GC=ZL/JG=籽粒產量/桔稈產量 (1)

      桔稈產量=谷物產量÷0.788+小麥產量÷0.582+玉米產量÷0.756(2)

      下面表1是從以往文獻借鑒的谷草比指數。

      資料來源:謝光輝等人M行的谷草比的研究文獻中

      2.秸稈焚燒量及農民人均收入

      在對河南省的進行采樣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在農業耕作的技術水平沒有得到很大創新和突破的時候,農民收入水平與秸稈焚燒量成正相關。河南省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秸稈焚燒比例在20%~30%之間,按平均值計算可取河南省秸稈焚燒比例為25%。

      根據Excel軟件對秸稈焚燒量和農民人均收入圖表轉換為折線圖如1:

      (1)從圖1可以看出,在2002~2005年期間,農民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的區間內,秸稈焚燒量和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比較一致;在2006~2014年期間,秸稈焚燒量增長速率下降,而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率較大。①人均收入小于2000元時,焚燒秸稈的行為對農戶來說不是一個有效率的行為。②當人均收入2000~3000元時,人民會選擇一種最便捷的方式去處理秸稈這種廢棄物,即就地焚燒秸稈,以達到農戶自身的效率。③我們用實際結合理論進行推測:當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更高的水平,農戶更愿意選擇休閑,放棄自身勞動的效益,。

      (2)對2014年河南省地市農民人均收入和秸稈火點監測結果在ArcGIS中做可視化分布圖,如圖2:

      由圖2可知,左圖顏色越深表示焚燒火點越多,右圖顏色越深表示農民人均收入越高。駐馬店市、周口市、商丘市秸稈焚燒火點較多,相比較于其他地市的農民人均收入也較低。由此看出農民人均收入相對較低的地方容易發生秸稈焚燒行為。在農民人均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秸稈焚燒火點監測數量較少。

      (二)對政府監管的效率

      當秸稈焚燒危害到環境秩序的穩定,政府會出臺政策來對農戶秸稈焚燒行為進行約束。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將任務落實到戶、田塊、村等由干部執行輪班監督秸稈焚燒行為,并且與交通部門協調共同監測道路、航班等附近的情況,查處秸稈焚燒的違法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使政府執行工作的效率降低。秸稈焚燒對政府的監管工作效率產生了負面影響。

      四、從秩序的角度考慮秸稈焚燒產生的影響

      (一)對環境秩序的影響

      1.河南省氣象衛星秸稈焚燒火點監測

      由經驗得知秸稈焚燒受季節影響較大,一般發生在小麥或玉米收獲之后,小麥收獲的時間通常為6月1號至6月15號,在此時間段內發生秸稈焚燒的現象較其他季節要多。通過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氣象衛星秸稈焚燒火點監測日報的數據,整理得出以下河南省2014年6月的秸稈焚燒火點數量及分布,通過ArcGIS進行可視化后的結果表明:河南省秸稈焚燒集中在6月1號至6月15號時間段內,秸稈焚燒集中在農民搶收搶種期間。6月初開始秸稈焚燒監測火點逐漸增多,直至11號以后逐漸減少。

      2.秸稈焚燒對環境秩序的影響

      宗義指出:“秸稈焚燒時產生大量粉塵以及未燃燒完全的碳氫化合物。”秸稈就地焚燒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比較集中,對空氣質量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以鄭州市一次嚴重霧霾天氣案例分析,發現秸稈焚燒會致使空氣中微小顆粒含量的上升,從而增大霧霾天氣發生的概率。2014年鄭州市6月份空氣質量指數變化數據表示,5~11號期間空氣中污染物含量急速上升,在10號前后到達一個峰值,在隨后的17號前后再一次達到一個峰值。空氣,公共的環境秩序遭到破壞,對環境秩序確實造成了干擾和一定程度上的破壞。

      (二)對其它方面秩序的影響

      1.根據進行過的實驗測試得出:焚燒小麥秸稈量越多,單位土地土壤淺層有機質含量就下降越多,含水量下降越多,微生物數量顯著減少,酶活性大大降低。就地焚燒秸稈會使土地表面溫度急劇升高,不僅直接燒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還會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造成土壤板結,破壞了土壤疏松排序的自然秩序。

      2.秸稈焚燒對生命和財產產生危害。農村土地環繞村莊,如果焚燒秸稈易引燃周圍的物品,一旦引發火災,會給村莊造成極大的財產損失,給群眾的生命造成危險。露天焚燒秸稈帶來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焚燒過程中產生滾滾濃煙,直接影響民航、鐵路、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對交通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五、如何協調效率和秩序問題

      通過對河南省秸稈焚燒狀況的分析,發現人均收入的提高會促使農戶對秸稈處理方式發生變化:當農民經濟水平較低時,農作物秸稈在農民生活中屬于資源,可以被充分利用;當農民經濟水平有所提高的時候,秸稈是多余產物,開始進行秸稈就地焚燒;當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時,秸焚燒現象變得非常嚴重。農戶行為選擇是建立在自身效率得到最大滿足的基礎上的。秸稈焚燒產生的廢棄氣體以及空氣中的粉塵可吸入顆粒都會在短時間內周圍環境空氣污染物含量迅速增高,給環境秩序帶來擾亂和消極作用。政府維護社會秩序是政府職能所在,環境秩序遭到破壞是因為農民顧及自身利益的同時并沒有考慮對環境以及城市居民所帶來的影響。從解決農民的實際需求入手,才會從秸稈焚燒的根本上解決問題,緩和及解決效率和秩序不一致等問題。

      參考文獻:

      [1]博登海默.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2]陳新鋒,對我國農村焚燒秸稈污染及其治理的經濟學分析――兼論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農業生產要素的工業替代[J].中國農村經濟,2001,(02):47-52.

      [3]李振宇,黃少安.制度失靈與技術創新――農民焚燒秸稈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02,(05):11-16.

      [4]馬驥,秦富,秸稈禁燒政府監管模式及其效果比較――基于農戶與政府博弈關系的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9,4(14):131-136.

      [5]芮雯奕,周博,張衛建.江蘇省農戶秸稈還田的影響因素分析[J].生態環境學報,2009,5(18):1971-1975.

      [6]田國成,孫路,施明新,吳發啟.小麥秸稈焚燒對土壤有機質積累和微生物活性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5,4(21):1081-1087.

      [7]謝光輝,韓東倩,王曉玉,呂潤海.中國禾谷類大田作物收獲指數和秸稈系數[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1,1(16):1-8.

      [8]謝光輝,王曉玉,韓東倩,薛帥.中國非禾谷類大田作物收獲指數和秸稈系數[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1,1(16):9-17.

      [9]張紅,邱明燕,黃勇.一次有秸稈焚燒引起的霾天氣分析[J].氣象,2008,11(32):96-100.

      [10]宗義,朱萌順,馬龍,王語成,孫丹魚,胡曦文,白鶩風,許誠,朱潤澤.秸稈就地焚燒對大氣環境影響及其對策建議[J].基礎科學,2014,3(下):113-116.

      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問題;對策;仙洪試驗區

      長江大學仙洪試驗區調研組繼2009年7月到仙洪試驗區洪湖片區考察之后,又于2010年7月再次到仙洪試驗區監利片區對仙洪新農村建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通過實地調查發現,隨著仙洪試驗區新農村建設、能源消費結構變化和秸稈綜合利用成本高、經濟性差、產業化程度低等原因,秸稈出現了季節性、結構性過剩。各片區政府為推進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任重道遠。

      1仙洪試驗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是湖北省糧棉主產區,共有耕地10.27萬hm2,以水稻、油菜、小麥和棉花為主要農作物,農作物秸稈年均產量為180萬t,秸稈資源豐富。針對試驗區的秸稈資源,監利、仙桃和洪湖各片區紛紛出招,多元化、多渠道地尋求秸稈的綜合利用。

      監利片區引進了投資2.4億元的凱迪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每年可轉化農作物秸稈353萬t,其副產品草木灰還可加工成白炭黑、黑炭黑等高附加值產品。通過科技手段轉化農作物秸稈,在試驗區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優質環保的中密度板和木塑復合材料、安全保健的雙孢蘑菇、清潔低廉的生物能源等,都取自秸稈。此外,一種全新、環保的生活燃料——秸稈煤炭也為試驗區的農作物秸稈找到了更好的出路。監利縣還大力推廣秸稈發酵,切實解決沼氣池發酵原料不足的問題,全面提升沼氣池使用率。

      仙桃片區興建了1座2×12 MW秸稈資源環保電廠,每年可消耗秸稈約16萬t,并對農作物秸稈采用設立收購站的方式定點收購、儲存,灰渣直接用于農業和林業肥料返還給農民或用于制作復合肥料,實現綜合利用。該廠還在試驗區的毛嘴、胡場、長埫口等10個鎮設立了秸稈收購站。定期舉辦秸稈還田技術培訓班,大力推進秸稈沼氣建設和使用。仙桃市土肥站負責人表示,隨著秸稈還田項目的實施,項目區農作物收獲后將不再出現就地燃燒的現象。2009年底,仙桃市被農業部門定為全國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示范市。

      洪湖片區引進了秸稈彩釉瓦復合門防火板生產線,并在試驗區的沙口、曹市、戴家場、峰口等4個鄉鎮40個村推廣稻田油菜(或小麥)秸稈快速腐熟技術,應用秸稈腐熟劑253.96 t,覆蓋面積8 466.67 hm2。洪湖市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與廠家協商好后,廠家將腐熟劑直接送到項目區各村,鎮農辦組織村干部將腐熟劑和技術資料提前逐一發到農戶手中。2010年5月,市土肥站和腐熟劑廠家——武漢太陽雨農科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在沙口鎮車馬垸、戴家場鎮柴林片各興辦了1個有機質提升萬畝核心示范區,在曹市鎮東武片、峰口鎮童嶺片各興辦了1個有機質提升133.33 hm2核心示范區,4個核心示范區范面積達1 600 hm2。在示范區布置田間試驗3個、效果監測點5個,并且針對不同種植模式,提出了不同的秸稈還田腐熟方法,主要有秸稈堆漚還田模式、秸稈機收粉碎直接還田模式。

      然而,通過調查發現試驗區的農作物秸稈在過去主要被農民當作燃料用于取暖、做飯,當作食料用于喂養牲畜,當作肥料在牲畜圈或糞堆腐爛后還田,現在秸稈的家用燃料和牲畜食料功能基本被取代。目前,試驗區內每年農作物收割后仍有大量秸稈無處可用,農民為圖方便快捷,往往將大量秸稈直接燒掉。由于仙洪試驗區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大量焚燒秸稈所產生的大氣污染物隨著空氣的流動而不斷擴散,嚴重污染周邊城市的生活環境,干擾正常的交通運輸。2010年5月26日,由于荊州市村民焚燒秸稈,大量濃煙隨著空氣流動波及天門、仙桃、潛江、荊門等地,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滬渝高速荊州段因煙霧彌漫,相繼發生15起交通事故,造成6人不同程度受傷,多輛車輛受損,并導致2人死亡。

      此外,田間焚燒秸稈僅能利用所含鉀的40%,其余有機質和熱能則全部浪費,而仙洪試驗區秸稈資源豐富,作為多用途、可再生的生物資源被焚燒實在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秸稈焚燒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燒死,腐殖質、有機質被礦化,破壞了土壤生物系統平衡,加重了土壤板結,破壞了地力,加重了旱情,農作物的生長受到極大傷害[1]。 很多農民對政府引進的秸稈利用企業和技術不了解,也不關心。試驗區內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僅為35%,秸稈部分還田和沼氣池用料仍是試驗區農民綜合利用秸稈的主要方法和途徑。

      2存在的問題

      2.1基層干部和農民認識水平不高,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資源意識不強

      由于農民缺乏足夠的科學文化知識,秸稈綜合利用宣傳普及工作力度不夠,很多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對秸稈的重要用途和經濟價值不清楚,對焚燒秸稈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多年形成的傳統種植觀念和生活習慣,使農民認為在地里焚燒秸稈省時省力,進而片面依賴化肥,排斥秸稈還田。盡管政府三令五申,多數農民仍然將秸稈直接廢棄或燒掉。

      2.2相關行政部門組織領導不夠,缺乏統一、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監管落實

      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和村干部們對試驗區內的秸稈資源和綜合利用現狀缺乏明確的認識,對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視程度也不夠。盡管有關部門和專家開展了一些調查和分析工作,但仍存在著秸稈資源不清、利用現狀不明等問題。由于在仙洪試驗區新農村建設中有很多重大而迫切的任務需要完成,而目前秸稈綜合利用的效益不高,也難以促進農民增收;并且費時、費力,使得試驗區內的相關行政部門不夠重視,沒有很好的組織領導,缺乏一個統一、科學、合理的秸稈綜合利用規劃,也沒有很好地監管落實,使得秸稈利用水平不高,管理混亂。

      2.3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不多,渠道偏窄,推廣難度大,普及率不高

      試驗區內70%的農民對當地政府引進的秸稈利用新技術和相關企業不了解,當地政府官員也表示秸稈綜合利用的成型技術很有限,利用這些技術的成本也較高,導致新技術推廣難度相當大。秸稈直接還田技術受大型機械、勞動力和技術的限制,不能被廣泛應用;秸稈發電、碳化、氣化等技術還不成熟,可大面積推廣的技術并不多;新技術開發和利用需要較大的經濟投入,這對于當地政府和廣大農民都是比較困難的。而秸稈利用的成本過高,一家一戶也難以辦到,導致秸稈的綜合利用在較短時間內無法大面積推廣,普及率也就相對不高。

      焚燒秸稈的原因及對策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農作物;秸稈處理;轉化;項目化;系統性;資金概算

      中圖分類號 S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1-0212-02

      隨著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農民生活的不斷改善,農作物秸稈作為主要的生活燃料使用已成為歷史。近年來,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被農民直接在田間焚燒。一到收獲季節,農村到處是煙霧繚繞,直接影響城市空氣。特別是在公路、鐵路沿線,燃燒的煙霧籠罩著路面,不僅影響了汽車、火車的正常行駛,而且還因此造成交通事故,危害極大。各地政府部門對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引導和阻止,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秸稈的焚燒現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秸稈散落在田間對下季作物的播種有影響,農民焚燒圖方便。政府禁止燃燒秸稈主要是從“堵”的方面做文章,如果只“堵”而不加以有效疏導,時間一長,人們就會對“堵”的做法產生對立情緒,秸稈燃燒就會死灰復燃[1-2]。本文試著從疏導方面即“農作物秸稈處理系統項目化”的可操作性方面作一些探討,希望以此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并做深入研究。

      1 秸稈轉化系統性

      秸稈的轉化要改變目前簡單、零散、無序狀態,把“收獲、儲存、加工到應用”建成產業鏈條,讓農民從中得到實惠,這樣農民才有把秸稈從農田拉出來的積極性,從而在根本上解決秸稈的焚燒問題。

      1.1 收獲

      機械化收獲是現在農村收獲農作物的主要方式,大宗農作物收獲的機械化率幾乎達到了100%。現在有些地方要求機械收獲時將秸稈碎化還田,但碎化的秸稈還是有10 cm左右大小,在大田會影響下季作物的種子播種,甚至影響作物的出苗,有些農民仍然將碎化的秸稈焚燒。如果收獲機械都帶有秸稈打包設備,在收獲的同時將秸稈打包留在大田,便于農民搬運出來,就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1.2 收集

      秸稈的收集就是在村級行政區建一場地,將打包好的農作物秸稈集中堆放,并按各農戶的要求(粗粉碎、細粉碎、換肥料、變賣)登記。

      1.3 加工處理

      收集的秸稈根據農民的要求進行加工。村級負責簡易加工,鎮級負責有機肥料的加工及秸稈資金的組織。其中需要細粉碎、粗粉碎作飼料的,就地在村級加工,并免收加工費;需要換成有機肥料的,按150 kg秸稈換1袋有機肥的標準折算,肥料來源為鎮級相關部門;需要變賣的,按秸稈0.2元/kg結算。秸稈加工費用及收購費由鎮級相關部門組織。

      1.4 還田

      秸稈以有機肥或腐熟的牲畜、家禽的糞便等方式還田,深耕深埋,一方面能很好地改良、培肥土壤,供農作物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減少肥料的流失,同時保護農村環境。

      2 秸稈轉化項目化

      把糧食補貼、農機補貼等農業惠農補貼政策和秸稈還田有機地結合起來,取消糧食補貼等補貼的直補方式,把糧補等補貼變為秸稈的處理費用。

      2.1 秸稈加工及兌換方式

      一是秸稈細粉碎,用細粉碎機械加工。二是秸稈粗粉碎,用粗粉碎機械加工。三是秸稈換有機肥,每150 kg秸稈兌換1袋有機肥。四是秸稈出售,按秸稈價格0.2元/kg收購。

      2.2 秸稈收集、加工費用核算

      一是秸稈細加工費,按加工秸稈60元/t計費。二是秸稈粗加工費,按加工秸稈60元/t計費。三是秸稈加工有機肥,按每袋有機肥(40 kg)60元計費。四是秸稈收集打包費,2季750元/hm2。

      2.3 糧食等補貼兌現方式與秸稈回收

      改變以前糧補等補貼方式,把補錢變免費加工、兌換有機肥、秸稈有償收購形式,讓農民得到更大的實惠。一是秸稈統一回收堆儲,登記在冊。以后根據農戶需要再下賬。二是秸稈加工實惠大于糧補等補貼。秸稈經過細加工,可以作為雞、鴨、鵝、豬、兔等的飼料;秸稈粗加工,可以作為牛、羊等的飼料。農民在此加工,既免除了加工費,又得到了免費的飼料,飼養的牲畜還可以增加收入,可謂一舉多得[3-4]。免除的加工費、秸稈收集打包費,大約1 650元/hm2,實惠大于以前的糧補等補貼。三是秸稈兌換有機肥實惠大于糧補等補貼。1 hm2地的秸稈產量(2季)大約為15 t,可以兌換5~6袋有機肥,每袋有機肥按60元計,農民可得300元左右實惠。四是秸稈變賣得實惠。1 hm2地的秸稈出售可以獲利2 250~3 000元。

      2.4 村級秸稈堆儲區建設

      一是村級秸稈堆儲區地址選擇。選擇村級行政區比較中心、交通便利的地點設立[5]。二是村級秸稈堆儲區面積用地1 hm2。按1 hm2地每季7 500 kg秸稈計算,可以打成50 kg重的草包150個。按1個村級單位200 hm2耕地計算,大約是每季存3萬個包,需占地0.67 hm2,加工區0.37 hm2。三是村級秸稈加工設備。需2臺細加工機械、2臺粗加工機械,日均加工秸稈量為7 500 kg左右。四是村級秸稈加工廠人員需6人左右。

      2.5 鎮級有機肥廠建設

      在鎮一級建設1座有機肥加工廠,采用圓盤式加工方式,加工設備比較廉價,成本低,比較受農民歡迎。有機肥加工廠選址:在鎮比較中心,人員居住比較少,交通方便地方選址。有機肥加工廠面積:加工廠需占用土地面積一般為2~3 hm2,視各地具體情況確定。有機肥加工設備。采用圓盤式加工設備,一個鎮級單位,建2臺套生產線,日生產有機肥40~50 t,可消化秸稈40 t左右,可基本滿足一個鎮的秸稈加工需要。

      3 秸稈轉化項目化運作資金概算(鎮級+村級)

      秸稈的轉化項目化運作資金概算,要根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種植模式和不同的加工方式來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本文不作敘述。

      4 結語

      將秸稈系統轉化,實現項目化運,既能補充農民養殖的飼料,又能給農民提供改良土壤、培肥土壤的有機肥,讓農民得到更大的實惠,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的焚燒問題。

      5 參考文獻

      [1] 鞠昌華.我國農作物秸稈處理的困境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1(6):221-224.

      [2] 郭利京,趙瑾.農戶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機制及政策干預:以秸稈處理行為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4(12):78-84.

      [3] 劉旭凡,馮紫曦,孫家堂.農戶秸稈處理行為研究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增刊2):412-415.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 亚洲三级高清免费|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亚洲第一AAAAA片|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