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儒家文化研究

      儒家文化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儒家文化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儒家文化研究

      儒家文化研究范文第1篇

      【關鍵詞】儒學文化;紅樓夢詩詞

      儒教又稱孔教或儒教思想,與道教一樣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教就確立在封建社會千百年的正統思想地位。與佛、道一起,被視為中國三大宗教,并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導思想和宗教集大成者。

      儒教思想尊孔子為始祖,以其所創立的儒學思想為主干,以“仁”為核心思想,視“禮學”為基石,包括倫理、仁學、中庸之道和教育思想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五?!保慈省⒘x、禮、智、信)是儒教思想的核心內容。《紅樓夢》詩詞中儒教思想主要體現在“忠孝思想”和“禮教思想”,相對于這方面文化缺失的西方社會讀者,譯者就更煞費苦心了。

      一、家,國觀念

      例1:

      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第三回)

      He wastes his time and his ability,

      Failing his country and his family.(Yang)

      So shamefully the precious hours he’d waste

      That both indoors and out he was disgraced.(Hawkes)

      這是一首戲謔賈寶玉的詞。原文中“國”與“家”,楊分別譯成“county”和“family”,霍則用“indoors and out”一筆帶過。這就體現出中西方文化對國、家態度的差異。

      儒教思想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分為“君臣”、“父子、夫婦、“長幼”、和“朋友”五種,也就是五倫。其中,君臣關系被視為最重要的關系。故古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臣民對君王的絕對服從。在儒教教育思想中,強調對君王忠誠,做國家棟梁之材的古訓。直到現代,教育仍舊強調要做對國家社稷、對民族發展有用的棟梁之才。而西方社會的教育制度則完全不同,他們強調自我的發展,認為國家應當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幫助、創造條件。國家應當為你個人服務。由于缺乏原語文化的價值觀,西方讀者很難領會到中華民族強調的對國忠的內涵。

      二、孝道

      例2: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第一回)

      Although fond parents are legion,

      Who ever saw a really filial son?(Yang)

      Yet though of parents fond there is no lack,

      Of grateful children saw I ne’ver a one.(Hawkes)

      “孝順”是一項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詞語。在儒教思想所包括的倫理思想中,孔子宣揚忠孝觀,提倡父慈子孝,特別注重子孝。他教育人們要對自己的父母長輩孝順,孝養、孝敬和孝承。并且認為孝道是指兒女對父母之愛的回報,要懂得贍養父母學會反哺。故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百善孝為先”的思想。但是,西方文化中,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是相當注重自我的獨立,他們以注重個人發展和權利的個人主義為原則。所以,在西方社會當中,“孝順”就沒有中華民族中這樣強烈,他們強調個人,而非家族和集體,所以西方世界里集體主義被個人主義所替代。因而,楊用“filial”直譯“孝順”,而霍則因為“孝道”文化在西方世界的空白,所以才選用了“grateful”僅指代后代的善。

      三、女性地位

      例3: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第五回)

      So talented and high-minded,

      She is born too late for luck to come her way.(Yang)

      Blessed with a shrewd mind and noble heart,

      Yet born in time of twilight and decay.(Hawkes)

      奴去也,莫牽掛。(第五回)

      Don’t worry about your unworthy daughter.(Yang)

      Now I am gone,oh do not weep for me!(Hawkes)

      這兩句前句是賈探春的判詞,后者是她遠嫁時的悲啼。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所以女子的精明對她們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千百年來男尊女卑的綱常思想影響下,人們認為女子謙卑和順從才是她們應有的形象。大部分古代女子沒有和男子同等讀書識字的權利,更沒有和男子一樣表現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力的機會。此處的“精明”指的是探春滿腹才干有主見,與“強悍”的程度有很大差別。楊用的是“talented”表明她的心氣高志向遠大,霍譯成“a shrewd mind”有點程度過頭。

      “奴”是古代女子的謙稱,體現自貶和低微的社會身份。楊用“unworthy daughter”恰到好處地將這一儒教內涵給體現出來。而霍直接用“I”一詞,熟知西方文化的人應當都知曉,西方人是格外注重自我的。中國的“奴”用“I”替換,其中所包含謙卑以及儒教所包含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就喪失殆盡,自然目的語讀者也就無法體會到其中蘊含的中國儒學思想了。

      例4: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第五回)

      Her heart is loftier than the sky,

      But her person is of low degree.(Yang)

      A noble and aspiring mind,

      In a base-born frame confined.(Hawkes)

      這是金陵十二釵中晴雯的判詞。她只是賈府的一個身份低賤的丫鬟,可是卻有著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心氣。在男尊女卑思想盛行的封建社會,女子地位卑微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可言,被視為男子的附件。原文中的“比天高”實質上是一個隱喻的用法,指晴雯不同于其他女子的順從,她敢和主子賈寶玉斗嘴,敢生氣,這都是普通女子所不敢的。不同于襲人的那種社會所贊賞的順從和謙卑,她敢想敢說敢做心氣高。實際上這是對封建禮教思想的反抗。若采取完全字對字的僵硬譯,對于目的語讀者而言就無法體會出晴雯作為一個丫鬟做遭受到的禮教壓迫和最終悲慘的命運了。

      四、結語

      中國古代詩詞本身就有著不少民族特性的文化因素?!都t樓夢》中這類蘊含有儒教文化色彩的詩詞更是讓英譯難上加難。通過對比楊憲益夫婦與霍克斯的版本,不難看出由于中西方主流文化的差異和譯者所處的民族背景迥異,而導致了對漢語文化特色詞的不同處理。楊憲益夫婦在處理傳統儒教文化思想時緊貼原語文化,采用直譯的方式力求盡可能傳達原文的內涵和意象。但是霍克斯卻采取用西方思想替換中國儒教文化的方式,主要用同化翻譯使譯文更加能被目的語讀者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David Hawe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Group,1973.

      [2] 白靖宇.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

      [3] 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4]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5] 黨爭勝.《紅樓夢》英譯藝術比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6] 王宏印.《紅樓夢》詩詞曲賦英譯對比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儒家文化研究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酒店管理 教學 儒家文化 溝通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背景及意義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培養的學生是目前我國旅游行業中從事一線服務工作和基層、中層管理工作的主力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育側重于實用性,在技能及行業認知的培養上力度大且效果好,但學生溝通能力普遍欠缺。改善此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的日常教學中去。

      傳統文化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前進與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高職院校應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與他人的溝通技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心態,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使其更加符合社會需要和行業需求。

      2研究的過程

      將儒家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的實踐研究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效果評估A段。

      2.1準備階段

      選取《飯店市場營銷》、《溝通技巧》、《飯店人力資源管理》這三門專業課程的課堂進行觀察研究,選取了開設以上3門課程的我院酒店管理專業、年齡在18-20歲之間,大一學生100名,大二學生90名進行訪談。

      在授課開始的第一個月里針對學生對于儒家文化的認識程度,學生對于《飯店市場營銷》、《溝通技巧》、《飯店人力資源管理》這三門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學生對于畢業前實習的認知度,在授課第一個月觀察授課班級的出勤情況,課堂管理難易度,學生在上課期間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學生在課堂互動交流時的積極程度,學生選擇在教室中就坐的位置分布等進行觀察分析 。

      2.1.1根據訪談和觀察后發現

      (1)受訪的學生對儒家文化的了解均比較淺,認為儒家文化用途不大的約占89%,將近90%的學生對儒家文化的內容不感興趣,約95%的受訪學生對于儒家文化的了解僅限于孔孟為儒家的代表人物等淺層次的認知和了解。

      (2)在授課開始的第一個月里,將近95%的學生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將近34%的受訪學生對抽樣的三門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整體效果表示比較滿意,40%的受訪學生表示滿意,16%的受訪學生非常滿意,10%的學生不太滿意,不滿意和十分不滿意比例為0。

      (3)在授課開始的第一個月里,受訪的學生在抽樣的三門專業課程課堂上的出勤率良好,曠課率在8%左右,學生課堂紀律一般,對于教師進行課堂管理制定的相關課堂管理規則有一定抵觸,積極認可并主動遵守課堂管理規定的學生比較少,約占20%。

      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將學生選擇在教室中就坐的區域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相掛鉤,主要分為三個區域:“學霸區”、“打醬油區”、“睡眠區”。以一個教室有10排桌椅為例:一般靠近講臺前3排為“學霸區”,主動選擇在前3排就坐的學生對課程內容較感興趣,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上與教師互動較好;4-7排為“打醬油區”,主動選擇在該區域就坐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一般,對課程內容不十分感興趣也不反感,大多以提高平時成績與順利通過期末考核為目的;8-10排為“打醬油區”,主動選擇在該區域就坐的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基本不感興趣,上課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勤。如圖1所示:

      學生在抽樣的三門專業課程開課第一個月的課堂上主動選擇“學霸區”的學生約占15%,主動選擇“打醬油區”的學生約占60%,主動選擇“睡眠區”的學生約占25%。

      (4)課題組成員針對抽取的100名大一學生進行了心態測試,包括:對所處環境的適應力、抗挫折能力、抗壓能力、了解他人的能力等。約80%以上的學生心態負性居多,約90%的學生抗壓和抗挫折能力欠缺,94%的學生欠缺了解他人的能力。

      2.2實施階段

      根據在第一個月的觀察和訪談情況,擬訂和實施了以下措施,力求將儒家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在接下來的兩個教學學期,共7個教學月的時間里實施、觀察、改進,以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改進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知識+智慧”模式。根據第一個月的觀察和訪談,將儒家文化以“智慧”模塊形式融入到了抽樣的三門專業課程課堂教學中。我院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一節課的時長為90分鐘,課題組教師將課堂時間按模塊進行了劃分:前20分鐘為“智慧”模塊時間,課題組教師根據之前的訪談調研結果,選取儒家文化中經典著作中的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中間45分鐘為課堂知識傳授,最后25分鐘為“翻轉課堂”時間:學生提問、教師答疑,討論自己在“智慧”模塊的學習感受。

      (2)改進傳統的課堂管理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根據準備階段的觀察和分析,在實施階段課題組教師改進了傳統的課堂管理模式,采取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新課堂管理模式。

      (3)精心備課,盡量將儒家文化融入到專業知識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4)在課堂中融入儒家文化,做好學生的實習前教育工作。

      2.3效果評估階段

      在實施階段的第三個月和最后一個月對課題研究的效果進行了評估。

      2.3.1在課題實施階段第三個月進行了抽樣訪談,結果如下

      (1)學生對于儒家文化的認知度產生變化,學生掌握的儒家文化知識明顯增多,接近91%的學生表示不反感儒家文化了,有接近29%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愛儒家文化,對儒家文化很感興趣。

      (2)受訪學生對三門抽樣的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整體效果做出了評價:22%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49%的受訪學生表示滿意,24%的受訪學生非常滿意,5%的學生不太滿意,不滿意和十分不滿意比例為0。

      (3)受訪的學生在抽樣的三門專業課程課堂上的出勤率良好,曠課率下降到4%左右,學生課堂紀律良好。

      (4)受訪學生在抽樣的三門專業課程課堂上選擇就做區域發生了變化,如圖2所示:

      “學霸區”人數增加,“打醬油”區和“睡眠”區的人數減少。主動選擇“學霸區”的學生約占35%,主動選擇“打醬油區”的學生s占50%,主動選擇“睡眠區”的學生約占15%。

      2.3.2在課題實施階段最后一個月進行了類似的抽樣訪談,結果表明:學生對儒家文化的認知程度又有提高:接近93%的學生表示不反感儒家文化了,有接近39%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愛儒家文化,對儒家文化很感興趣。

      受訪學生對抽樣的三門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整體效果的滿意度有所提升:19%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41%的受訪學生表示滿意,36%的受訪學生非常滿意,4%的學生不太滿意,不滿意和十分不滿意比例為0。

      受訪的學生抽樣三門專業課程課堂上的出勤率良好,曠課率維持在4%左右。

      3心得體會

      (1)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教師應該多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儒家文化融入到實際教學中,課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提高學生情商,為學生創造幸福,引導學生爭取幸福。

      (2)儒家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儒家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課堂管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周濟.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實現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

      [2] 馬海燕.論內型發展期的職業教育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6(17).?

      [3] 張淑賢,劉海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6).

      儒家文化研究范文第3篇

      關鍵詞:評價理論;介入資源;中英文體育報道;文化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4)02-0116-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32

      1 . 史瓦茲跨文化理論

      在近30年里,以色列學者Schwartz等人通過一系列研究,探討人類價值觀結構以及內容的普遍性,擴展了Rokeach的研究工作。史瓦茲價值觀理論因其全面性逐漸被學界證實并且接受。然而,不同的國家、個人和集體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是不同的。史瓦茲在分析多位學者所提出的價值觀理論后提出了人類的三種基本要求:個人作為生物體的需求、個人對社會交流的需求以及團體需存活和擁有福利的需求(史瓦茲,1987)。他提出了57種價值觀條目,被歸為10種驅動力價值觀類型。該10類價值觀被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大類:對變化持開放態度、對變化持保守態度、自我提高及自我超越。在此之后,史瓦茲不斷深入研究以發現該10種價值觀之間更加深刻的聯系。他們分別是:

      (1)自我導向(Self-direction):源自于控制和獨立自主的需要,是指行為和思考的獨立性。具體體現為創造力、自由、自主選擇目標,等等。

      (2)刺激(Stimulation):為了維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水平的需要,體現在刺激、新穎和生活的改變中。

      (3)享樂主義(Hedonism):個體感官上的滿足或愉快,來自于個體滿足和快樂的需要。表現為享樂、享受生活、自我放縱。

      (4)成就(Achievement):根據社會的標準,顯示勝任工作的能力,例如成功的、有能力的、有抱負的、有影響力的,源自個體自我肯定需要及群體或集體互動的需要。

      (5)權力(Power):指社會地位和名望,對他人和資源的控制。表現為追求財富、社會權利等,源自自控的需要和控制他人的互動的需求。

      (6)安全(Security):體現為安全、和諧的社會關系的穩定。來源于個人和集體的需要,分為個人的利益和更廣范圍的集體的利益,表現在社會秩序、家庭安全、清潔等方面。

      (7)遵從(Conformity):限制可能傷害他人和違背社會期望的行為和傾向,是個體禁止那些將會打擾和破壞友好交往和組織功能的行為傾向。該價值觀主要強調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的人交往中的自我限制,表現為服從、自律、尊師敬長等。

      (8)傳統(Tradition):意義是尊重、接受文化或宗教中傳達的傳統和理念。傳統最初是群體所發展出的一套可以代表該群體共享的經驗與生活原則,之后被所有成員所認同。因此傳統價值觀表現的行為應該是集體團結的象征,獨特價值的表征以及生存的有力證據。傳統以宗教儀式、信念或行為準則等存在形式,在個體身上主要體現為尊重傳統、謙卑、奉獻等。

      (9)仁慈(Benevolence):是指保護和提高經常與之交往的人的福利,起源于良好的組織交往、生物體聯合的基本需要。強調自愿關心他人的福利,如:樂于助人、誠實、責任、忠誠等。

      (10)普世主義(Universalism):指為了人類和自然的福祉而理解、欣賞、忍耐,是個體與組織生存的需要。表現為對于社會和世界的福祉及對自然的福祉的關注,重視社會正義、平等、世界和平、保護環境等(史瓦茲,1992)。

      2 . 評價理論

      悉尼學派的Martin等人于20世紀90年代在系統功能語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評價理論。評價理論是對人際功能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延伸。其主要研究個人如何運用語言對事物做出評價、采取立場,以此達到調節主體立場甚至意識形態的目的。Martin認為通過告訴聽話人對某些人和事物的感受,說話人便可以利用評價資源達到協商和協調社會關系的目的。換言之,評價理論所關心的是說話人利用話語介入到語篇之中使語義隨說話人的立場而改變。體育報道作為一種對重大體育事件做出及時報道的媒體,本身就充滿了評價色彩。報道者通過凝練的語言、敏銳的判斷和互動的對話慢慢地以其自身的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引導并逐漸取代讀者對于事件的判斷和鑒別。

      2 . 1 介入資源

      評價理論分為三個次系統:態度、介入和級差。本文利用介入系統來分析中美兩國的體育報道,從而解讀兩國報道對同一種事件的不同看法。

      Bakhtin從語篇的對話性視角著手,提出了語篇的對話性概念。他指出所有語篇都是對話性的、多聲的,旨在用于調整作者對所言的承諾。這在很大程度上啟發了后人,White(2003)受到Bakhtin等人的對話理論的影響,提出了介入的概念?!敖槿氚ū砻髡Z篇和作者的聲音來源的語言資源,它關注的是言語進行人際或概念意義的協商的方式(White,2003)?!苯槿氚▎温暎╩onogloss)和多聲(heterogloss)。單聲是指只提供了一種觀點,沒有公開承認其他觀點的存在的言語;相反,多聲則明確表示可能存在其他觀點的言語。Martin從對話的角度把多聲分成擴展(expansion)和收縮(contraction)兩個子系統。并且進一步定義了擴展和收縮。他認為擴展指的是話語中的介入為對話中的其他聲音或立場敞開了大門,它又次分為接納/引發(entertainment)和歸屬/摘引(attribution)兩個子系統;而收縮則意味著話語中的介入排擠或者限制了其他聲音和立場,它又分為否認/否定(disclaim)和公告/聲明(proclaim)。

      3 . 介入資源在體育新聞當中的分布

      本節運用評價理論系統下的介入資源對下載的共十二篇英文報道進行數據分析。所選的報道分別來自(China Daily)和(New York Times)的英文版。

      3 . 1 China Daily對劉翔事件報道中介入資源的分布

      介入分為擴展和收縮兩個子系統。擴展又分為接納和歸屬兩個子系統;與此同時收縮又分為否認和公告兩個子系統。那么各種資源在體育新聞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呢?本節應用評價理論框架下的介入子系統對語料進行了數據分析。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擴展總數175,收縮總數63,分別占介入系統的73.5%和26.5%。

      由表1可知,China Daily對劉翔事件的報道中,擴展所占的比例是73.5%,收縮所占的比例是26.5%。例如:

      China Daily對劉翔事件的報道:

      有來自中國田徑隊主教練馮樹勇的聲音:

      “We all know that at the moment of taking off the tendon will sustain a lot of pressure. I think that is because in that moment it happened, so he could not make the movement (to jump over the hurdle).”Feng said.

      “I really appreciate what he has done. When he tried to improve his ability every day, I know how tough that could be. It is not like everyone can bear such pressure, but he did it. So we think he is the best.”

      “I believe all the Chinese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I hope all the fans can understand this, and that anything can happen. It happens to many athletes.”

      同時,也有來自央視解說員和其他人的聲音:

      His influence on the next generation could last for 10 or even 20 years. For Liu Xiang told the world that we Chinese could also become champions.

      Usain Bolt, Jamaican star sprinter said “It must be hard for that to happen for the second time in a row. He is a great athlete.”

      Yao Ming said “We got to know Liu Xiang when he won the gold medal in 2004. However, it was his dedication during the past eight years that has let us know what kind of person can be called a professional sportsman. We should cherish iconic figures like him. The Olympic is not all about gold medals”.

      深入觀察發現,China Daily關于劉翔的報道主要采用的是接納和歸屬的方法,作者運用擴展資源,允許多聲的協調,表明作者不僅能夠提供還可以包容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接納和歸屬主要通過情態動詞(can; could; should; must),情態投射(I believe; I know; I hope; I think)等實現。表達了說話者的態度和協商的語氣,認為劉翔事件和所有中國人,所有劉翔的粉絲緊密聯系,他們相互依賴,相互并存。劉翔甚至會影響到我們下一代人。劉翔所取得的成就和每一位中國人緊密相連。因此,中國體育文化始終強調的是以集體為主體,突出的是精神,注重解決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這些都反映了中國體育報道體現的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和諧統一、內向含蓄的文化特征。

      3 . 2《紐約時報》對劉翔事件報道的介入資源分布

      由上表可知,擴展總數64,收縮總數170,分別占介入系統的27.3%和72.6%。

      由表2可知,《紐約時報》對劉翔事件的報道從不同程度運用了各種介入資源。但是收縮資源所占的比例為72.6%,遠高于擴展資源所占的比例,可見《紐約時報》當中普遍使用了表示否認的觀點排除其他人的聲音,讓讀者接受自己的聲音。例如:

      來自中國田徑隊主教練馮樹勇的聲音:

      Feng said that Liu is “not thinking about retiring ,” but it is surely too early to be making such definitive pronouncement.

      “Liu Xiang will not withdraw unless the pain is intolerable, unless he has no other way out,” Feng said.

      Feng speculated that Liu would not compete further this summer, but would return eventually.

      Feng said, “Today’s result was not a perfect one for all of us. He has undergone great pressure from the press and great pressure from all of us.”

      除此以外還有孫海平的聲音:

      Sun Haiping said that Liu could barely stand before the race, despite the assistance of three doctors.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的報道當中也運用到了單聲資源。單聲資源指的是只提供了一種觀點,沒有公開承認其他觀點的存在的言語,主要是對劉翔個人取得的成績的一種肯定,強調了自我和個人的成就,與集體的依賴性較小。例如:

      Liu was China’s hope for gold in the 100-meter hurdles, but his failure to qualify for the finals showed that he represented so much more. His goldmedal performance in Athens had made history won in a track and field event, Liu Xinag’s big breakthrough in track and field is not only for China, but all of eliminate a deep inferiority complex in Chinese people’s hearts.

      可見《紐約時報》主要運用了否認和公告的表達方式,例如一些表示否定的詞(not; barely; unless)和轉折的詞(not only; but also; despite)意在排除其他人的聲音,使讀者接受并且認同自己的聲音。是以個性、個人為出發點,指出了劉翔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頑強和病魔戰斗的能力,他是一個武士,不會輕易倒下也不會輕易退役。與此同時,強調的是“人的精神”,突出和實現了人的主體性,并且把隱藏在人們心中的各種欲望釋放出來。所以,美國體育文化始終注重的是個人取得的成就,以個人生命力張揚為主體的價值觀意識形態。

      4 . 結語

      通過對《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的部分關于劉翔事件報道當中介入資源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兩大媒體對于同一件事情的報道是存在差異性的。與此同時,史瓦茲價值觀理論是可以解釋這種差異性。在《中國日報》當中接納和歸屬占的比例較大,允許多種聲音的存在,包容不同個人觀點和意見。強調的是劉翔事件牽動著所有的中國人,注重解決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維護和諧統一的氣氛。表現了中國體育文化的集體主義價值觀?!都~約時報》當中則出現了大部分的收縮資源,作者通過運用表示否定的詞和短語來壓制其他聲音,強調劉翔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為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所帶來的影響。注重的是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個人在體育事業方面所體現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參考文獻

      Martin, J. R. &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New York: Palgreave Macmillsan, 2005.

      Schwartz S. H.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J]. Advanced in Experiment Social Psychology, 1992(25).

      Schwartz S. H.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critique and proposed refinements[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990(21).

      李戰子.評價理論:在話語分析中的應用和問題[J].外語研究,2004.

      李戰子.評價于文化模式[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儒家文化研究范文第4篇

      關鍵詞:湖湘文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103-01

      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焙嫖幕侵腥A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極富湖湘特點、時代特點和特定的地域文化,其精華的發揚光大可以充實、擴展、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研究意義

      (一)國內研究現狀

      在國內,對于特色地域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研究處在起步階段?,F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地域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如彭躍農在《湖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闡述了湖湘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當代價值及在高校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如歐陽軍喜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依賴于中國傳統文化;再如殷忠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強調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出發,從中吸取力量,獲得涵養。

      (2)極少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碩博士論文中部分涉及到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如《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等。

      (二)理論與現實意義

      (1)理論意義。2013年以來,在不同的場合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講話。湖湘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繼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凸顯出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服務的時代責任。這對于我們今天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引導青年學生建立科學的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2)現實意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于民族文化的根本。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背景下,探究如何弘揚包括湖湘文化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培養和培育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標

      理清湖湘文化的淵源、發展脈絡;理清湖湘文化的獨創性、價值觀念、鮮明特點,增強文化自信。

      認真汲取湖湘文化的精華和思想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湖湘文化“淳樸重義”“敢為人先”“經世致用”“自強不息”的文化價值,讓湖湘文化成為培育現代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做好湖湘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融合文章,重點做好創新性措施的研究。

      (二)研究內容

      (1)湖湘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較研究;

      (2)湖湘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3)弘揚湖湘文化并融入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及措施研究。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擬采用但不局限于以下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利用圖書館及互聯網查找相關的研究文獻及先進做法,積累相關的研究資料。

      (2)案例研究法。以過去幾年和項目實施過程中湖南本土兄弟院校如長沙民政職院和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利用湖湘文化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具體案例,以科學分析原則為指導,分析探索具有傳媒特色的湖南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

      (3)實證研究法:通過對兄弟院校的實證研究,檢驗目前利用特色地域文化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與實踐成果,以期通過實證研究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事實支撐與路徑選擇。

      (四)需要解決的有關問題

      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對于體驗與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自信與自覺,具有重要價值。圍繞這一目標,我們擬解決以下問題:

      (1)把湖湘文化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并積極開展湖湘文化傳統宣傳學習活動;

      (2)積極深化研究探討湖湘文化優良傳統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的載體途徑和方式方法;

      (3)把湖湘文化優良傳統有效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知、情、意的深度融合,讓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并達到知行統一。

      參考文獻:

      [1]寧先圣. 創新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的思考[J].社科縱橫,2015,04:30-32.

      儒家文化研究范文第5篇

      關于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的關系問題,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觀點:較多學者認為儒家文化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起了阻礙作用;雖也有一些學者肯定儒家文化的積極作用,但缺乏有說服力的論證。近來,樂愛國教授以其新著《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中華書局出版,2002年12月第1版)對此問題進行了全新的探索。該書以翔實的史料和嚴密的論證對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的關系問題給了出色的回答。全書共20余萬字,分為導論和正文五章。正文的前四章按照各歷史時期對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關系分別作了論述,既討論了歷代儒家學者對自然、對科技的研究,也具體分析了儒家文化對于科技發展的影響。最后一章則從文化與科技關系的角度對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的關系作了綜合性的概述。

      從總體上看,《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的最大特點是把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比喻成文化母體與科技胎兒的關系,從而把古代文化與科技統一起來。據此,作者在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的關系問題上提出了以下兩個重要的學術觀點:一是儒家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科技內涵。長期以來,儒家文化常常被誤解為科學的對立面,或與科學無關。作者認為這是由于對儒家文化缺乏全面了解而造成的。作者根據儒學史和中國科技史的研究認為,儒家文化包含著豐富的科技內涵,其理由有二:其一,儒家經典諸如《大戴禮記·夏小正》、《詩經》、《尚書·堯典》、《禮記·月令》等包含著豐富的科技知識;其二,歷史上有眾多儒家學者參與科技研究,并作出了貢獻,尤以朱熹最為突出。作者認為,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夠包容科技,是由于儒家的最終目的在于“求道、為學、致用”,而這一切又都必須通過研究自然、學習和研究科技才能實現。

      至于孔子反對“樊遲學稼”,以及諸如“奇技巧”等說法,作者認為應當作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以此為據來證明儒家鄙視科技。二是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儒學化的特征。以往人們在研究古代文化和科技的關系時,大都將二者割裂開來。作者則認為,科技是在文化背景中發展起來的,必然受到文化的深刻影響;成長于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中國古代科技亦是如此。作者打破了過去將文化與科技割裂開來的研究方法,重點從兩個方面闡述了儒家文化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深刻影響:一是儒家文化對科學家的影響,中國古代科學家成長于儒家文化的氛圍中,他們的人格素質,價值觀、學識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甚至與儒家沒有明顯的分界;二是儒家文化對科學研究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儒家文化影響了科學家的科研動機、知識基礎和研究方法等幾個方面。儒家文化這種深刻影響的結果,便是使中國古代科技具有明顯的儒學化特征。

      作者認為,“中國古代科學的許多方面都與儒家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古代科技中的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和農學五大學科都具有顯著的儒學特征,中國古代的科學是儒學化的科學”。正是運用這種把古代文化與科技統一起的研究方法,通過梳理中國古代科技與儒家文化的密切關系,作者斷定:“雖然不能排除儒家文化對于古代科技的發展在某些方面也可能具有某種程度的負面作用,但從總體上看,從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狀況看,儒家文化對于古代科學的積極影響是占主導地位的?!?/p>

      這樣也就糾正了以往一些學者以為儒家鄙視科技、對古代科技發展起阻礙作用的觀點。樂愛國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哲學與科技關系的研究,著述頗豐,功底深厚。他的《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不只是從一般的邏輯推理上而是立足于大量歷史文獻的基礎上進行立論,從儒學史與中國科技史的結合上進行論證,而且發掘出許多新的研究資料,因而有相當充分的說服力。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潘富恩先生為該書作序,并認為,這部專著“將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的歷史發展作了精詳的論析,脈絡清晰,而多有創建,是一部開拓性的專著”。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