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學基礎知識大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邱模炎、高峰、胡建民主編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9年5月,定價:12.00元
【看點】
本書既適合基層醫務人員閱讀參考,也是百姓了解“甲流”知識的理想讀本
【簡介】
本書以衛生部最新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為依據,由臨床和衛生管理專家聯合編寫,準確介紹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特別是最新進展,并且根據廣大讀者的需要對中醫防控流感知識作了專門介紹。
上架建議
疾病預防
美國汽車怎么了
王冀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9年4月,定價:33.00元
【看點】
本書是那些想宏觀了解美國汽車工業歷史和前景的讀者的必讀之作
【簡介】
本書通過全面解讀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岌岌可危的汽車公司的窘迫現狀,精辟剖析了這三大公司逐步陷入絕境的深層原因,對涉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都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內容層層遞進,觀點一針見血、精彩紛呈。
上架建議
經濟
基于Verilog HDL的通信系統設計
陳曦等編著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9年4月,定價:32.00元
【看點】
全書“理論-實踐-實驗”的編排方式旨在使讀者在實際應用中事半功倍
【簡介】
本書從Verilog HDL的基本語法知識開始,簡要介紹ModelSim和Quartus軟件的使用方法,再對數字信號處理關鍵技術的原理和實踐等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紹,最后給出FPGA的常用設計指導原則和實驗指導。
上架建議
網絡與通信
數學學習心理學
孔凡哲、曾崢編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3月,定價:29.00元
【看點】
本書要解決的是“如何當好數學老師”的問題
【簡介】
本書緊密結合當前中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實際,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數學學習的基本規律。全書以案例為載體,兼顧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并配以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和拓展性問題。
上架建議
教育理論
月球足跡
田如森、史宗田編著
科學普及出版社
2009年2月,定價:36.00元
【看點】
大量珍貴圖片為本書錦上添花
【簡介】
本書介紹了探測月球和開發月球兩部分的內容。探測月球部分重點介紹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我國首次月球探測活動,開發月球部分則介紹了美國、俄羅斯、歐空局、日本、印度等國家及國際組織制訂的月球探測計劃。
上架建議
科普
醫藥營銷:醫藥代表實務(第五版)
上官萬平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年2月,定價:65.00元
【看點】
一部系統指導醫藥代表入門和提升的著作
【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篇,全面介紹了醫藥代表在營銷實務中的有關知識背景和營銷方法。上篇包括中國醫藥市場、藥品招標采購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內容,下篇闡述了各項營銷實務:調研、藥品如何送達患者、銷售工具的使用、演講技巧及藥品銷售行為等。
上架建議
藥學/市場營銷
快樂生活萬事通:家庭實用必備小竅門大全
李杰主編
哈爾濱出版社
2009年2月,定價:19.80元
【看點】
生活處處皆學問
【簡介】
本書根據現代家庭生活的需要,收錄了各類生活中的小竅門,內容涵蓋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醫療、居家生活、飲食健康、美容健身、用品維護等等,內容豐富詳盡,旨在幫助讀者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難題。
上架建議
生活竅門
經方臨證答疑
王付編著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年1月,定價:30.00元
【看點】
通過“問”發現學習中的問題,通過“答”解決臨證時的難題
【簡介】
經方是經過歷代醫家反復驗證而行之有效的方劑,亦即經典臨床方劑。本書共三章,分別為經方臨證思路、經方運用答疑、方方合用醫案。前兩章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解答學習、應用經方中的難題,第三章重點突出理論學習如何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
上架建議
中醫學
糖尿病用藥100問
殷立新、張力輝、王綿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9年1月,定價:15.00元
【看點】
小32開,便于讀者隨時查閱
【簡介】
本書采用問答的形式,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日常生活中需關注的一百多個問題進行了解答。所列問題涵蓋糖尿病基礎知識、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糖尿病并發癥的治療以及中醫藥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六大方面。
上架建議
大眾健康/臨床藥學
食品化學(第2版)
闞建全主編,謝筆鈞主審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8年,定價:43.00元
【看點】
本書對近年來食品化學各個領域中的熱點問題作了介紹和探討
【簡介】
全書共分12章,主要內容包括食品的六大營養成分、食品的色香味成分和有害成分的結構、性質和它們在食品加工和儲藏中的變化及其對食品品質和安全性的影響,酶和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等。
關鍵詞: 朗讀 語感 閱讀教學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朗讀是一種眼到、心到、口到并發出聲來的閱讀方式,它是培養語感的關鍵。古人雖然未提出“語感”一詞,但是在語文教育實踐中卻非常看重語感的作用。大教育家朱熹強調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注:《朱子大全?讀書之要》)清代在教育方面很有研究的教育家在《家訓》中關于讀的一段話,對朗讀的好處就說得更加形象、透辟。他說:“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讀則不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趣。二者并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則下筆時必有句調湊赴腕下,字覺瑯瑯可誦矣。”朗讀不僅有助于閱讀者理解閱讀材料,深入地領悟文章的精微之處,而且是鍛煉思維、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
心理學研究表明,熟讀成誦能使人的大腦皮層產生多次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能使詞語、句式、情感在人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記,進而產生強烈的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就內化為能力了。我們的語文文本一經朗讀,更具有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感染學生心靈的作用。它往往比單純的講解分析更能使人體察入微、感受至深。所以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少講語文知識,淡化分析講解,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課文語境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課文的言語形式,從而達到提高“聽讀”水平的目的。語文課文中大量的白話文,字面上較易理解,字里行間的蘊意有時又不可言傳,通過朗讀,能溢于言表,使人心領神會。文言文,經過朗讀,能更深入理解古人的語氣、句讀以及課文深刻的含義。我國古代語文教育就十分重視朗讀,不僅對于朗讀的意義、作用等有著非常精辟的見解,如楊雄說:“大諦能讀千賦,則能為之”;還有大家所熟知的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而且對于朗讀的要求、方法、要領等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對朗讀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又指出:“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就是要求學生通過朗讀和思考的實踐,提高閱讀水平,培養語言能力。因此在古代文言和口語基本脫節的情況下,語文教育基本上能讓大部分學生得心應手地運用文言寫作,這恐怕主要得歸功于朗讀的教化。
讀,是感悟的前提,是理解的過程,是繼承的開端,是寫作的基礎。傳統的文章教學,重視讀的做法是有其合理性的。沒有讀的基礎,漢語言文學的摩天大廈就無法修建。但是,語文獨立設科以后,語文教學基本上都是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只重傳道、解惑、學例文,卻忽視了另一方面:學生要在大量閱讀和寫作等語文實踐活動中才能積累知識、感悟人生、認識社會。事實上,不論教師多么高明,講述多么生動,僅憑一本薄薄的教材、屈指可數的幾個專題,是不可能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語言文化、社會生活、人文歷史等知識的。語文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是由基礎知識與認識、思想、情感等有機組合的結果。沒有大量具有豐富思想、情感和藝術的語文讀物的熏陶,沒有生活和社會經驗的積累,沒有對生活、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只靠幾篇經典文章的學習,是培養不出語文能力的。
朗讀者進行朗讀,聽者聽別人朗讀,都是一種高尚精神享受。在朗讀的語境中伴隨著自如的聲音、悅耳的語調、生動的語氣傳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內涵、高尚的情操,那美好的憧憬、語言的美感,也就同時流入聽者的心田,激蕩著他們的胸懷,陶冶著他們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動的美感愉悅中,提高著他們的精神境界。正如葉圣陶先生所指出的:“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
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可喜的是新課程標準研制者精心設計了閱讀教學的內容。它繼承了傳統語文教育重讀的傳統。以義務教育階段為例,它把閱讀教學分為四個時段描述,體現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和階段性的統一。其中有關四個時段的劃分,無論是閱讀教學的目標,還是對閱讀內涵的闡述,都很具體,富有時代的特點。首先,閱讀不僅是一種包含朗讀等具體行為在內的學習活動,而且是對人生價值和美好個性的追尋。新課程提出的“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就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其次,閱讀活動不是孤立的單項的學習行為,而是質疑、對話、討論、交流、欣賞辯證統一的綜合性活動。新課程尤其注重在對話與交流中討論與閱讀。比如,在第三階段,新課程提出了這樣的目標:“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在第四階段則提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另一個是強調在閱讀活動中對課文及作品的欣賞與評價能力。如第四階段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總之,新課標初步建構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個體閱讀能力的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學生是閱讀能力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不論課堂形式如何變化,各種文體有多少區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們都應該立足于這一主體,瞄準“朗讀”這一目標,抓住了“朗讀”也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靈魂”。
總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必須重視語文朗讀教學,使學生在朗讀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教學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我們有責任把語文朗讀教學做得更好。讓我們一起沿著那些語文大師們的足跡,更好地傳承他們的優秀教學思想,提升朗讀教學的意義和地位,發揮它在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中的重大作用,使這條實踐之路走得更堅實。我們呼吁:語文教學應重視朗讀。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9,第2版.
[2]王尚文.語感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8.
關鍵詞:中學;拓展訓練;體育教學
1.前言:
目前,OutwardBound一詞被認為是拓展訓練的最早起源。德國人庫爾特?漢思提出了拓展訓練理念。
1970年,中國香港成立了香港外展訓練學校,這是中國第一個加入0B國際組織的專業培訓機構。1999年該組織在廣東肇慶成立了外展訓練基地,成為該訓練組織下屬的國內第一個培訓基地。1999年,北京人眾人拓展訓練公司創辦的北京拓展訓練學校是最早在內地開展拓展訓練課程的培訓機構。時至今日,拓展訓練已經在我國發展了10多年。
隨著新課標的貫徹和落實,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課程目標的轉變,要求體育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拓展訓練能夠徹底地豐富體育課程的內容,使課程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愛好,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身心健康水平,已成為體育課程改革中一個重大課題。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大田一中在校師生及拓展培訓機構的培訓師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通過上海體育學院圖文信息樓取得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并檢索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查閱體育拓展訓練的相關期刊文獻;瀏覽多家國內外專業的拓展訓練網站。
2.2.2專家訪談法。走訪大田縣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大田一中的體育教師以及上海拓展訓練機構的培訓師,聽取關于把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以及關于設計拓展訓練課程體系的意見。
2.2.3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需要,研究人員以問卷的形式,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大田一中高一年級發放問卷調查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96%。
2.2.4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2003等應用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
3.結果與分析
3.1拓展訓練引入中學體育教學的作用
3.1.1.培養心理素質、增進心理健康。拓展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協作性和創造性,這樣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又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此外,拓展訓練的項目都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如“高空斷橋”、“空中單杠”這些高空項目要求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時候,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增強自信心,保持穩定的心態,從而迸發出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強大力量和培養穩定健康的心理素質。
3.1.2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拓展訓練課程內容豐富,學生們可以通過參與不同的項目,從而學習和應用到不同學科知識與技能,主要分為運動知識技能與生活知識技能兩大部分。如掌握有關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識、技能和能力,掌握提高相關體能的方式方法。
3.1.3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新鮮情境、設計巧妙的拓展訓練項目,學會更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與協調,優化人際環境,完善人格,培養毅力、勇氣、責任心等積極的價值觀,增進學生深刻理解團隊的力量,培養團隊成員強烈的榮譽感與歸屬感,掌握組建團隊、激勵團隊的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揮效用。
3.1.4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拓展訓練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理解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建立對自我、群體社會的責任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須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更好的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和責任心,改善人際關系,形成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了解溝通的重要作用,改善溝通技巧,建立有效溝通。
3.2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的理論依據
1、拓展訓練的目的與體育教育的目的相一致,都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2、拓展訓練的訓練手段和方法與體育教學大致相同,都是通過重復多次的行為體驗與學習形成技能與意志品質。3、拓展訓練運用的原理和途徑也與體育教學有相似之處,都是采用體驗式的學習模式,對身心的不斷刺激來形成穩定的心理品質。
3.3.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3.3.1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中的現實依據。據本研究調查發現,在大田一中的體育教學中很少融入拓展訓練。65.6%的學生喜歡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中。同時,學生認為通過參加拓展訓練可以改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這也是他們喜歡拓展訓練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通過對一中體育教師和縣里教育界專家的訪談,他們對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中也是鼎力支持的。
3.3.2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中的場地器材。拓展訓練主要是以自然環境為依托,讓學生通過精心設計的各種活動,學習各種技能的同時又體驗在大自然中學習的樂趣。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室內室外都可以進行,不受場地、器材和設施的苛刻要求。開展拓展訓練所需器材的成本也較低,許多器材可以自制。比如:拓展訓練項目“變形蟲尋寶”、“眾志成城”,只需一塊平坦的場地即可,器材只要一些眼罩、舊報紙等,因此,拓展訓練所需場地、器材簡單,方式靈活多變,加上福建的山形地勢,很多學校都是依山傍水建設,更加有利于拓展訓練在學校的開展。
拓展訓練作為體育課程開設,必然要考慮到中學體育的實際情況,根據拓展項目的特點和場地要求選擇適合中學學生身心特點的項目內容。學校開設拓展訓練課程更多是依靠器械使用標準,此項標準更有利于拓展訓練的推廣。
3.3.3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中的教材方面。拓展訓練的內容是從不斷摸索的實踐中得來的,而目前有關拓展訓練已有可供參考書籍,如毛振明、王長權編著的《學校心理拓展訓練》,是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專業特色教材系列,為拓展訓練在學校開設提供了參考依據。北京大學錢永健的《拓展訓練》,這本書詳盡地介紹了拓展訓練的基礎知識和課程體系,為拓展訓練在高校的開展提供有用參考。王崇彩、冉斌的《瘋狂勁草一素質拓展訓練》;杜立輝的《團隊圓舞曲一魔鬼訓練營》,劉永中的《企業管理一戶外體驗式培訓全案》,《培訓師的靈感》、《戶外培訓游戲大全)》等書都各具特色,這幾本拓展訓練書籍有效的填補了拓展訓練資料的空白。拓展訓練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理念,將會有更多的人對它關注,相信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好的拓展訓練的教材出版。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將拓展訓練引入體育課程,符合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4.1.2拓展訓練引入的體育教學中有很非常好的前景。
4.1.3拓展訓練課程與中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原理、培養目標、教學過程基本相同。
4.2建議
4.2.1建立拓展師資培養體系。拓展訓練課程師資培養體系的建立,是決定拓展訓練課程開展的關鍵。由于拓展訓練在大田縣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所以一中更要建立拓展師資培養體系。
4.2.2開發校本課程。盡量把拓展訓練教材化,開發適合一中體育教學的校本課程。(作者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錢永健.拓展訓練仁[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6,3
[2] 張祥彪.上海拓展訓練開展現狀及高校體育引入拓展訓練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