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公共空間規劃設計

      公共空間規劃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公共空間規劃設計

      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宜居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建設;新思路

      在宜居城市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公共空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從很多方面上來講,我國在公共空間的設計過程中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一個城市是否符合人們的生活以及居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空間質量的好壞,公共空間的設計實際上是為了滿足人們在精神上交流以及身體上的放松,所以在當前的宜居城市評價體系中,居住環境的舒適程度直接影響著宜居城市的建立,為了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需求以及對空間的舒適度需求,就需要進一步完善對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本文重點探討了這方面的內容,并且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希望能夠在今后的城市發展與建設中讓公共空間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1 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的重要性

      在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的過程中,能夠促進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升,當前我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公共空間的設計,因此直接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構建宜居城市顯得十分必要,這就需要相關城市規劃工作者正確對城市公共空間有一個恰當的認識,并且充分的發揮其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作用,這樣才能讓人們過上更加舒適以及令人滿意的生活。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建設,宜居城市是一個嶄新的發展目標,這一目標的建立實際上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現代化的發展腳步相適應,所以必須要正視起當前公共空間的建設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我國的城市,構建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新生活。

      2 宜居城市公共空間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的過程中,首先存在的問題是空間的分布并不均勻,通常情況下,空間體系的建設主要是由區政府負責管理的,由區政府具體的規劃空間以及進行維護與管理,但是不同的區政府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有些區政府的發展較好,所以能夠提供的可支配資金就多,而有些區政府的發展相對滯后,因此能夠提供的可支配資金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這種不平衡的狀態下,不同區域在建設公共空間的過程中所表現的情形也就各不相同,這也是造成城市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想要解決公共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就需要處理好這一情況。

      其次,從等級分布的角度來看,我國城市空間在分布的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即大型、中型以及小型,通常情況下,小型公共空間主要是位于鄰里間的,中型公共空間主要是在社區中形成的,而大型的公共空間則主要是針對城市的發展而言的,而想要舉辦一些大型的活動需要較大的場地空間,這時候公共空間就應該發揮其作用了,如果缺少了大型公共空間的建設,那么城市的形象也就無法進一步的展現出來。另外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也是為了能夠讓市民所居住的生活環境有進一步的提高,更好的滿足服務方面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宜居性的公共空間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這方面的建設不到位,勢必會影響到城市的發展。在傳統領域的城市公共空間建設過程中,主要局限在小型的公共空間建設方面,反而忽視了對大型公共空間的建設,或者是過分重視大型的公共空間,在中小型的公共空間建設中卻不盡人意,這種不均衡的狀態勢必會對城市的整體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也就阻礙了城市更為廣闊的發展。

      3 宜居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建設的新思路建議

      在新時期、新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應該運用嶄新的思路朝著更加長遠的方向發展,因此在建設城市公共空間的過程中,首先就應該構建起這樣一個舒適、宜居型的公共空間建設體系,不僅要滿足區域性的空間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廣闊的城市空間需要,保證小型、中型以及大型的城市公共空間共同發展與建設,這是需要一定資金支持的,所以需要對傳統公共空間建設過程中的思路進行轉變,引入社會資本,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在建設城市公共空間過程中的例子,從空間的不同作用入手,構建出具有不同建設特點的城市公共空間,在建設以及管理的過程中,均由政府統一出面指導,采用合作開發的模式吸引資金,以便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為人們的宜居生活作出積極的貢獻。

      對私有公共空間制定公共正常進行引導和規范。在城市公共產品建設中促進社會資本投人公共政策引導是其主要途徑。為建設宜居城市和構建新型城市公共空間體系提供保障,就必須建立適應的政策機制來對私有公共空間的建設進行引導。一是要λ接泄共空間制定激勵性政策來引導規劃建設。市政府可以通過激勵性措施鼓勵私人資本投人到公共空間的建設中,變“消極的控制”為“積極的引導”。市政府應該對激勵性政策進行完善,使激勵性政策的使用對象進一步擴大,對社會資本可以通過轉移開發權、獎勵容積率等手段引導投人到建設中小型公共空間中,從而對宜居城市的建設起到促進作用。二是對私有公共空間通過細化激勵性政策來規范規劃建設。首先對于公平與效率激勵性政策必須要兼顧,保證私人開發商通過私有公共空間獲得利潤是實現激勵性政策的前提,但是又要保證公眾利益不受損害。因此市政府要選擇合適的獎勵額度來實現政府、公眾和投資者的利益最優化。再者,激勵性政策要細分內容,對不同的私有公共空間應該達到怎樣的標準及投資者或者怎樣的獎勵額度等都要規定明確。同時還要不斷的完善和調整激勵性政策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強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與建設是當前社會變遷的重要內容,除了上述的建議以外,還應該重視起對私有空間的管理,使其能夠恰當的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與價值,這樣才能更快的實現宜居城市的發展目標,本文重點對城市空間的設計思路問題展開了進一步的探討,希望在今后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推動城市建設的腳步,更好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參考文獻

      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范文第2篇

      2020年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在舉國之力抗擊疫情的同時,自己選擇迎接新的挑戰,決定跳出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尋求“國土空間規劃”新的挑戰,也是希望能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成長。

      1、新目標

      回顧自己職業經歷,基本是在為北京規劃事業貢獻著綿薄之力,參與或負責的北京項目類型較為豐富,但卻深知北京規劃項目的局限性和特殊性,與此同時全國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國土空間規劃,這是一個可以拓展專業知識和豐富專業技能的機會,我們這一代規劃行業的新生,錯過了規劃行業的黃金時期,希望自己在新的時代,抓住這個新的機會。

      2、新環境

      2020年11月加入清水這個大家庭,短短兩三個月左右,雖然工作地點在中社科,但切實感受到,這是一個有專業、有激情、有溫暖的團隊,我希望可以融入這個團隊,與大家一起努力。

      3、新工作

      從傳統的城鄉規劃轉變到國土空間規劃,還有很多需要適應和學習。在這段時間中,主要參與雞西市和臨滄市國土空間規劃項目。

      雞西項目主要負責雞西市城市體檢工作,在自資部新規程要求下,開展體檢工作。其中包含指標體系建立、指標收集、體檢報告編制和體檢圖紙繪制等工作,在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整體完成較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階段性工作成果,但體檢報告內容仍有提高的余地,下一步工作中繼續積極優化調整。

      臨滄項目參與了部分調研和駐場工作,主要負責部分雙評估和市域現狀梳理工作。由于項目時間緊迫,主要負責的前期現狀梳理工作,相對較為粗獷,下一步工作需要針對市域現狀情況,進行系統性整理分析,理清邏輯關系,研判現狀問題。

      4、新體會

      如愿以償的置身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在此期間感觸頗深,主要體現在對國土空間規劃認知和規劃行業感受。

      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過程中,最大的感受用一個詞語表達就是“復雜”,由于國土空間規劃中包容了多學科和多領域,在工作中就容易折射出規劃基礎知識的不扎實、規劃相關知識面的狹窄等問題。個人觀點是雖然不能“面面精通”,但要“面面俱到”,所以在國土空間編制過程中,仍需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專業知識,這才是行業中立足之本。

      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GIS;空間分析;城市規劃;

      1、GIS與城市規劃

      1.1 G1S概述

      地觀倍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 GIS) “一個收集、儲存、分析和傳播地球上關于某一地丨

      空間分析(Spatial Analysis )是GIS的核心與靈魂,其特有的對地理空間信息的提取、表現和傳輸功能是GIS區別于一般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特征??臻g分析源于20世紀60年代地理和區域科學的計量革命,是對分析空間數據有關技術的統稱,空間分析的目的是:①有效地獲取、科學地描述和認知數據,如繪制風險圖;②理解和解釋生成觀察地觀閣案的背景過程,如住房價格中的地理鄰居效應;③預報,如傳染病爆發;④調控在地理空間上發生的事件,如合理分配資源.

      1.2 GIS用于城市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城市規劃領域,隨著經濟、社會和人口的發展,世界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城市問題更加復雜多變,這些都對傳統的城市規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由計算機技術與空間數據相結合而產生的GIS這一高新技術包含了處理地理信息的各種高級功能,它所具有的空間數據管理、空間分析、空間建模與空間決策支持、地理信息可視化等功能使其成為應用于城市規劃領域的強有力支撐工具。城市規劃的主體是城市物質空間的規劃,它要為城市經濟產業、政策措施等非物質規劃對象提供實體空間,城市規劃的核心在于科學、合理的進行城市物質空間的規劃決策,空間是城市規劃的主角。而GIS有海量空間數據的管理功能和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空間在GIS中也是核心要索,城市規劃和GLS的“空間"本質相同,二者在’空間’有相互借鑒、吸收整合、集成的切合點,所以將(GIS技術應到現代城市規劃中在實踐.是必要的,在技術上是可行的,,GIS 的應用可以滲透到城市規劃的各個方面,包括從設計到管理,從前期資料收集到成果出來,從小范圍的詳細規劃到大的區域規劃,從綜合性的總體規劃到專業性的專項規劃,從項目選址到可持續發展戰略制訂等方面,可以說,GIS為城市規劃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路和先進科學的技術方法。

      2、GIS在城市規劃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GIS技術,結合傳統的基于CAD的規劃實驗技術可以逐步構建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科學決策模式,由此來對傳統的實驗教學體系進行更新和完善。而且由于GIS技術日益被廣泛地應用到城市規劃編制和管理實踐中,特別是目前各個城市紛紛建立了基于GIS 技術的數字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規劃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和自動化,作為未來規劃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的規劃專業教育也要加強對G1S知識的傳授,否則所培養的專業人才將不能很好地勝任規劃設計和管理丁作。我的法定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包括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大層次,相應的城市規劃實驗教學也以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為主干教學課程。因此在這兩種核心專業實驗教學中引人GIS空間分析技術具有典型的示范意義。

      2.1在總體規劃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在一定時期內發展的計劃和各項建設的總體部署,是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第一階段,也是城市詳細規劃編制的依據。總體規劃的特點在于其戰略性,它強調對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性質、規模等事關城市全局問題的分析、評價和預測。因此,讓學生規劃分析的方法和技術在總體規劃實驗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GIS以其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為城市總體規劃實驗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2.2應用實例

      在城市規劃中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是對城市土地進行開發建設的適宜性評價。用地適宜性評價要確定土地對開發建設用途的適用程度,為建設用地的合理選擇和布局提供科學依據。用地適宜性評價是GIS技術在規劃編制領域內相對最成熟的應用,它綜合了 GIS的各種空間分析技術,如緩沖分析、疊加分析、數字地形DEM構建、表面分析等。在城市規劃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城市用地適宜性評價建立在對各種資料的主觀定性判斷上。其分析結果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專業經驗和技能,帶有較強的主觀隨意性,評價結果缺乏說服力,并且常常因人而異。而GIS 可為城市用地適宜性評價提供科學、方便、逼真的定量分析平臺,具體的實驗分析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利用等高線或點高程數據在GIS中構建城市規劃區的數字{程模型,利用數字高程模型在GIS中計算出坡度在30%以下的地區作為可能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

      (2)對生態保護用地、基本農田保護K、水域執行緩沖K分析,緩沖距離可根據相應的國家、行業標準規范或14行設置。這些特殊用地及其緩沖范圍內的用地應從規劃范圍內剔出,不作為可能的建設用地考慮;

      (3)建立現狀及規劃道路、現狀城市建設用地范的不同距離的緩沖區;

      (4)將2和3步驟中得到的圖層作疊加分析,距離現狀和規劃道路以及現狀城市建設范圍較近的可能建設用地作為城市近期建設用地,距離較遠的則作為城市遠期發展用地。運用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對城市適宜建設用地數量和空間分布進行分析,為確定規劃建設用地規模和空間布局奠定基礎,也為確定城市的空間拓展方向和空間范圍提供了較為準確的依據,進一步為規劃方案的編制提供了科學的決策支持。

      結語

      現代城市規劃實驗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G1S 以其強大的空間分析能力可以為現代城市規劃實驗教學提供一個全新的技術平臺和分析決策7:具。但應看到,GIS是一個非常復雜和龐大的系統,對于城市規劃實驗教學來說不可能全面教授和學習GIS知識。因此,重點教授GIS的空間分析技術對于GIS在城市規劃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在城市規劃專業實驗教學中積極運用GIS技術,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掌握必要的定量分析方法,由此來對傳統的城市規劃專業實驗教學體系進行更新和完善,逐步構建以“ CAD + GIS”為技術支撐平臺的全新的城市規劃專業實驗教學體系。這既是今后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界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現代城市規劃對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學;校園規劃;城市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4-0387-01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university campus space planning models,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basic thoughts of space planning for modern university campus from urban design principles, including plann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ivision and layout, and take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Jialingjiang Road Campus as an example to do empirical analysis.

      [Key words]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Urban design

      大學校園規劃既指一個大學的事業發展規劃和學科發展規劃,又包含了在具體建設技術層面上的校園及環境規劃設計的內容。歷史久遠的大學校園,校園呈現出其環境氛圍、空間構成、建筑風格、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多元性和復合性;而后來新建的校園,就趨向于整體規劃和建筑風格的協調一致。

      一、國內大學校園空間規劃設計模式

      90年以后新建的大學校園,平面布局已完全打破傳統校園規整、強調軸線、對稱布局的格局。隨著教育民主化、終身化、多元化成為21世紀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這些時代特征也極大地影響了大學校園的規劃建設,對大學校園的規劃提出了更高要求1。

      二、大學校園空間規劃設計思路

      2.1 基本原則

      2.1.1空間的層次性

      現代校園更加注重點線面相結合的景觀空間設計,使空間層次十分豐富。校園教學區往往是以大尺度公共空間為主的交往空間,成為校園的中心。生活區以小尺度,通過宜人的景觀尺度,取得整體空間上的統一,產生對比強烈而又親切宜人的構圖效果。

      2.1.2空間的開敞性

      現代高等教育觀念強調校園空間的開敞性。開敞的校園空間具有交通、交流、學習、體閑等功能,是校園特色空間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皩υS多大學校園的觀察表明,大量的隨意交流、偶遇、娛樂及班級間的學習交流都發生在戶外.這是因為在現代城市中,校園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發生在既定活動和固定建筑之間,這種隨意性的交流正是大學精神的核心2?!?/p>

      2.2規劃結構

      教學區是大學校區的主體及核心部位,由于它的功能和使用頻率的要求,一般居中設置,形成中心區,是體現大學風貌的重要部分。校門、主軸線、主體建筑群的布局與空間的不同處理手法,會構成大學不同的規劃結構形態3.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大學校園規劃結構形態主要有三種:

      2.2.1以圖書館為聚焦點、教學區為內核的強烈中軸線結構形態。這種形態莊嚴雄偉,有氣勢,能集中體現校園風貌.在規劃中注意主軸線上空間的層次感、空間組織的序列性、主軸線兩側建筑組群布置的靈活性,使空間布局莊重中不乏變化、嚴謹中不失活潑。

      2.2.2以主樓和公共教學樓群組成的不對稱軸線結構形態。高校造就寬基礎、復合型的高級專業人才的客觀需求決定了公共教學部分將會擴大。

      2.2.3所有教學樓和實驗樓聯成一片的弧帶狀形態。這種形態往往帶來朝向、通風、主導風向、人流車流集散等種種問題,如果勉強連成一片,則很難造就完美的建筑群體。

      2.3功能分區與布局

      大學校園規劃中根據人們交往活動的不同建立多類型、多層次的社交共有空間,構成了豐富的校園共享空間。大學校園空間根據其功能一般可分為行政辦公區、教學區、交通區、運動集會區、交往體閑區。

      2.3.1歷史文脈與時代氣息并存

      大學是進行高等教育和科研的場所,大學校園空間規劃應當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而文化底蘊必然離不開歷史文脈.歷史文脈與時代氣息,即是傳統與創新的反映,二者應當并存,不能有所偏廢。

      2.3.2因地制宜,構建特色

      因地制宜是大學空間規劃應遵循的。周邊環境是大學校園空間規劃的外部制約因素,應當力求與周邊環境有機協調,取得一致性和互補性?;氐匦蔚孛彩切@規劃的內部制約因素,要順應自然、因勢利導地合理布局,從而降低造價合理組織校園空間,保持良好和諧的生態環境4。

      三、青島理工大學嘉陵江路校區規劃設計案例

      3.1規劃設計背景

      青島理工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已經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土木建筑、機械制造、環境能源等學科特色鮮明的大學。嘉陵江路校區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是學校為滿足發展需要,重新選址重新規劃建設的新校區。嘉陵江路校區占地88公頃,依山伴水,視野開闊,優越的生態條件為新校區的形成獨具特色的空間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規劃設計思路

      3.2.1空間結構分析

      充分考慮基地的山林、水庫的自然景觀和地勢起伏對建筑布局的影響,結合道路交通組

      織,從縱橫軸線中心節點,從點、線、面域的整體關系出發,規劃設計了校園環路主軸線、次軸線,從而形成了六大功能區,并使得各個功能區及環境空間系統成為有機聯系的校園空間整體。校園的規劃結構為“一環四軸四核”5。

      “一環”:為校園的主要車行系統,起到連接各個主要功能區的作用,同時也是校園當中最富有空間和景觀變化的園區主環路。

      “四軸”:為校園中的兩縱軸兩橫軸,兩縱軸即學術交流軸、入口禮儀軸;兩橫軸即文教生活軸、生態觀景軸。

      “四核”:為校園主入口廣場核、中央共享生態核、圖書館前廣核、主教學樓前橢圓綠地廣場核。四核既是校園中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間,又能有效地組織交通,并且是校園中最具感染力和提供不同氛圍的戶外交往活動場所

      3.2.2交通組織

      校園與城市之間的交通出入口共有4個。主出入口與城市主干道嘉陵江路相接,另在基地東側體育運動區設次要出入口,沿嘉陵江路在水庫西側設置步行出入口,與中軸線的步行交通系統相連。

      校園內部大的交通組織主要是采取“一環一軸、人車分流”的交通體系。“一軸”為主要步行系統,“一環”為主要車流系統。從環路上又延伸出各功能組團的支路系統,以滿足各組團的交通需求?!耙画h一軸”與各組團的交通系統,共同構成了校園內整體的交通網絡。校園主路順應山勢蜿蜒曲折,造成步移景異的豐富景觀,同時,還可以有效控制車行速度,保證人行安全。合理的規劃結構和功能組織使各功能分區之間都保持良好的步行距離,同時能最大限度提供人與自然親近的機會。

      四、結語

      通過對青島理工大學嘉陵江路校區規劃方案的探索和體會,希望能給其他設計人員帶來一定的啟發。使他們能夠深化對于校園場所內涵的認識,并在今后的大學建設中更好地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時代特色的校園環境品質,以期為山地大學校園的規劃建設提供積極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國良.大學校園空間規劃設計.咯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

      [2]{美}克萊爾?庫拍?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俞孔堅、孫鵬、王志芳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費曦強.高冀生.中國高校校園規劃新特征[J].城市規劃2002,26(5).

      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區域原生態科學化;景觀施工;景觀規劃設計;城市生態;倫敦綠色廊道

      Abstract:Landscape design to region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for ecological balance area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and space resources as the guiding premis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The London Green Corridor case,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cience i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Keywords:Regional Ecological Science;Landscape construction;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Ecology; The London Green Corridor

      中圖分類號:TU98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3)08-0073-02

      1 前言

      園林的建設是伴隨現代城市的高速發展,人們遠離大自然后,渴望返樸歸真,追求自然生活環境而應運而生的一個新興園林綠化風格。在城市整體規劃和城市生態建設中,提出區域原生態科學化概念,并應用于景觀規劃設計及施工中。區域原生態科學化概念是指保護區域內原有的生態環境,運用科學方法培植多種植物生長,因地制宜地創造整體的景觀效果。景觀規劃設計是為當今作為保護區域生態科學發展提出理念,景觀施工則是重點實施如何保持生態平衡。在當今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一方面,我們需要在反省中重新審視人類自身與自然的關系,使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的關系逐漸趨于平衡;另一方面,人們更加需要建立一個融合目前社會形態、文化內涵、生活方式、面向未來的,更具人性化、多元綜合的理想生活環境空間。區域生態科學化是為實現一定地區范圍的開發和建設目標而進行的總體部署。

      2 區域原生態科學化的概念

      廣義的區域原生態科學化是指用生態科學方法對原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進行總體部署(包括區際和區內);包括區際規劃和區內規劃,前者主要解決區域之間的原生態發展不平衡或區際分工協作問題,后者系對一定區域內原生態發展和城市建設布局進行全面規劃。狹義的區域原生態科學化則主要指一定區域內自然原生態環境與國土開發整治有關的建設布局總體規劃。當我們把一些小規模的景觀規劃建設行為放在一個區域背景考察,并且與強有力的促進城市增長的外力因素結合起來看時,區域原生態科學化地必要性就顯現出來了。作為區域經濟中的重要節點.都市經濟的出現就是這樣一個背景和外力因素的主要標志。計算機、通訊、信息技術的革命使整個區域前所未有地聯系成一個網絡.都市成為全球經濟的控制節點。除此之外人們的流動性也大大增強了,在國家和國際層面上表現為移民、全球商務和旅游;在區域層面上表現為機動車擁有和使用量的增加。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環境與20年前孕育新傳統主義的環境有所不同,城市快速發展也造成了原生態破壞;于是區域規劃針對這些新的情況再次出現;在區域原生態科學化的宏觀大背景下,進行城市景觀規劃設計,能夠更加全面的分析場地要素,多方面權衡利弊,綜合評價后,再進行景觀的施工工程。

      3 區域原生態科學化的來源

      區域原生態科學化是安排聚落并使之與區域原生態相協調的活動。它考慮一個住區系統——城市、市鎮、鄉村——是如何通過道路、運輸、公用事業、通信線路等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又是如何通過自然原生態河道、農田、公園、濕地等開放空間來相互隔離、緩沖的,使原生態達到科學化可持續發展。

      McHarg的《設計遵從自然》一書引起了國際性的反響.并改變了景觀規劃設計和區域原生態的發展方向。他的設計方法是在區域尺度上整合原生態環境及其他要素。這個方法標識了自然系統吸收人類活動影響的能力(McHardg.1969)。Ed Bacon的著作《城市設計》描述了如何指引及調整城市內部的增長,從而使它區別于增長管理這種著眼于鄉村和近郊原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主流思想(Bacon 1967 費城規劃委員會,1960)。另一個例外是Kevin Lynch,他一生都在做有關城市設計和原生態保護的工作。他在區域尺度上的主要著作是《保持區域感》(Managing the Sense ofa Region)(Lynch 1976)。McHarg、Kevin Lynch、Ed Bacon給當代區域設計提供了靈感,他們均以自己的方式實踐了區域原生態科學化的某種形式,在一個世紀以前展示過的完整綜合全面的景觀規劃與設計方法,并在施工中傳承其設計理念;在實踐中有兩個重要的范例:紐約區域規劃協會(NYRPA)的1929~1930年紐約市及郊區規劃及施工,以及Patrick Abercrombie的1944年大倫敦規劃及施工。另外還有歐洲大陸的案例包括哥本哈根的“指狀規劃”及景觀施工和荷蘭的蘭斯塔德規劃及景觀施工,都是體現了區域原生態科學化在景觀規劃設計與施工中的應用。

      4 區域原生態科學化的綜合性

      區域原生態科學化在一定地區范圍內對整個國民經濟建設進行總體的戰略部署,為城市景觀規劃和景觀專業工程施工提供宏觀的技術經濟依據。因而,它對所規劃地區的整個經濟建設的重要決策具有指導性。全面規劃,統一布局,協調各方面的矛盾,使景觀規劃方案在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先進、適用,建設上現實、可行。

      良好的區域原生態科學化在景觀規劃設計與施工中的應用可以達到幾個遠大的目標:有效地提供基本的公共與商業服務(基礎設施物流與通信),保護鄉村土地和敏感的原始自然環境:支持農業牧業及其他鄉村經濟活動,恢復與復興城市及其他社區等。

      5 實例:倫敦綠色廊道

      5.1綠色廊道概念

      在19世紀,城市開放空間景觀規劃的領導思想是建設綠色斑塊,即公園;20世紀,重點思想是建設綠帶,即公園道或者綠色通道;21世紀人們渴望擁有多樣化的城市開放空間,而不是僅限于街道、廣場、公園。具有很強的自然特征和很高的生態價值的綠色通道為開放空間規劃提供了有效途徑,最近幾年,綠色通道被系統的認為是保護城市生態結構、功能,構建城市生態網絡和城市開放空間規劃的核心。

      綠色通道是具備較強自然特征的線性空間的連通體系,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休閑、美學、文化、通勤等其它多種功能。根據綠色通道的發展過程,綠色通道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征:①具備較強的自然特征;最直觀的即具備大量的植被,這樣就可以將完全人工化的景觀如硬質道路排除在研究范圍之外。②線形空間;這是綠色通道自身的基本空間特征。線形空間在人類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感觀上,它給人以運動感,構成了人類的一種重要體驗;在生態過程上,它對物種、營養、能量的流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它集中了多種具有很高價值的資源,因此這是一種很重要也很普遍的景觀組成。③連通的網絡;首先是綠色通道網絡本身的互相連通,這個網絡必須形成一個互相作用的整體;其次,它必須與周圍的景觀周況連接;它和周邊土地的利用方式之間有著深刻的相互影響。

      5.2倫敦綠色廊道規劃

      5.2.1 1929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這個規劃是大倫敦區域規劃委員會制定的。規劃中包括了關于Raymond Unwin雷蒙德昂溫的規劃思想即引入綠化隔離帶概念和開放空間的一些指標。“開放空間”不同于“開放用地”,后者是指沒有開發的用地,而前者是指休閑用地。考慮到開放空間的布局,這次規劃最大的特征就是規劃了環繞倫敦的 ’綠環’狀開放空間。1938年,綠化隔離帶法案通過,征購了大面積的土地,但是這些土地沒有連接起來。而且許多地段都沒有實現休閑功能。大多數土地變成了地方政府所有的農田而非綠色通道和公園道。

      5.2.2 1943-1944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這個規劃是由Patrick Abercrombie帕特里克.阿伯克龍比 (建筑師、城鎮規劃師、景觀設計師)所指導。他推進了1929年的思想并且引入一種設想:用綠色通道將內城的開放空間與大倫敦邊緣的開放空間連接起來,創建倫敦的綠色通道網絡,目標是實現:城鎮居民從家門口通過一系列的開放空間到鄉村去。這些連接性公園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擴大開放空間的影響半徑,使得這種較大的開放空間與周圍區域關系更加密切。總之,這是一個偉大的思想,相信它還會繼續影響開放空間規劃。

      5.2.3 1951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1951年倫敦行政縣發展規劃參與機構單-(倫敦縣議會,1951)。這是一個法令性規劃,沒有明確的個人思想。他們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增加有植被的公園空間。如果這個規劃完全實施了,它將使得城市綠地和開放空間結構均質化。規劃者自稱他們的成就是:使每千人擁有4英畝的開放空間。但他們忽視了Abercrombie阿伯克龍比為倫敦規劃的綠色通道系統。

      5.2.4 1976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1976年的倫敦開放空間規劃基于對社會科學的廣泛深入研究,由倫敦縣議會發起,由大倫敦議會完成。這個研究被描述為:“任何近來的休閑研究中最有意思和最有用的”(Burton 伯頓和Veal維爾,1971)。但是它同樣忽視綠色通道思想,并且導致了不同尋常的結論即公園應該按照不同的大小等級來配置:大城市(metropolitan)公園、區域(district)公園、地方(local)公園。

      5.2.5 1976年后倫敦開放空間規劃

      1976年后關于倫敦開放空間最有意義的改變就是發展不同類型的綠色通道,也被稱作綠鏈。最初的綠鏈由大倫敦議會整理調整(綠鏈連接委員會,1977),目的是為了保護大多數開放空間以及開發它們的休閑潛力。開放空間全面的以鏈狀形式在倫敦東南部展開。在開放空間之間規劃了綠鏈步道,連接成一串綠珠項鏈。

      5.2.6 1991年倫敦開放空間規劃的綠色戰略

      綠色戰略報告(Turner特納,1991)提出了一系列的疊加的網絡,每個都有不同的屬性。第一個網絡是步行綠色通道,是為步行者而規劃,沿途設置不同項目,包括火車站、購物中心、學校、公園、河谷等。步行網絡是由一個非法定組織(倫敦徒步旅行論壇)發展的。步道唯一的目標就是作為休閑線路。第二個網絡是自行車綠色通道。這是由倫敦自行車組織提出的。1000英里的自行車線路網連接了倫敦的地方中心,這個網絡主要功能是通勤。象步行網絡一樣,這是一個局限的政策,兩個網絡都應該包括通勤休閑功能。第三個網絡是生態綠色通道,是由第三個非法定組織提出的,即倫敦生態小組(大倫敦議會,1986)。規劃者希望這些綠色通道成為野生動物遷棲的通道。生態廊道具有的優勢:第一,它們是棲息地的一種;第二,它們能在整個城市尺度上延伸;第三,它們包含精神文明價值(因為我們常常會感到我們的文明銷毀了自然環境)。

      總之,倫敦經過上個世紀不同階段的開放空間規劃,最終又再次認識到綠色通道在城市開放空間規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再次認識到1943年-1944年的規劃(到目前為至也是最偉大的規劃)所包含的生態和人文內涵。倫敦開放空間規劃歷史說明:法令性規劃并不重要,而思想和概念規劃才是最關鍵的。

      6 結語

      運用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哲學關系原理進行區域景觀生態規劃,能夠促進從區域景觀生態過程與功能的實際需求出發,提出切實有效的生態格局和生態結構規劃方案。本文的重點是強調一種規劃研究的哲學理念,即從生態過程和功能需求出發,尋求有效的景觀規劃格局和生態系統經營方式,進而實現對區域生態質量的調控。

      景觀施工是一種具有時間和空間雙重性質的創造活動。每個時代都賦予了景觀設計不同的內涵,都會對景觀設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F代意義上的景觀規劃設計,因工業化對自然和人類身心的雙重破壞而興起,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己任?!熬坝^設計的宗旨就是為了給人們創造休閑、活動的空間,創造舒適、宜人的環境。而景觀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人類的生活同地球和諧相處”[3]。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景觀生態戰略點識別方法[J].地理學報.1998,53(增刊):12-18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鲁死你资源站亚洲av|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天堂男人影院|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不卡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