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旅游形象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旅游行業日益的激烈競爭,資源型城市如何提升旅游城市品牌,如何提升旅游產業的競爭力成為了設計師關注的焦點。本文以煤都大同的轉型發展為切入點,從視覺傳達設計的角度探討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建立的基本方法,并實際應用到大同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中,以期實現大同城市形象的轉型重塑。
關鍵詞:
煤炭城市 旅游城市 品牌視覺形象設計 大同
1.緒論
進入21世紀后,煤炭城市逐漸進入經濟轉型試驗階段。大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長期煤炭的開采帶動著城市的經濟發展,隨著社會發展,這種高度依賴煤炭的資源型城市面臨著產業轉型的難題。面對轉型,大同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以文化旅游業為主,以節約資源、開發新能源為輔,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但是大同原來煤都的形象很難馬上從人們過去的印象中轉變過來,所以重塑大同旅游城市新形象成為大同發展旅游業的前提。面對競爭激烈的旅游市場,特別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起來,而且發展形式大多比較相似,如何從眾多旅游城市中脫穎而出,如何提升大同旅游形象,成為設計研究的主要難題。
旅游行業的空前發展,促進了交通運輸、旅游設施、旅游產品的開發等,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視,充分利用本市豐富的旅游資源,以旅游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力圖改變大同依賴煤炭資源單一的產業結構,大同發展旅游業勢在必行。
2.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存在的問題
由于大同目前還沒有確定城市旅游品牌標志,所以筆者從旅游城市形象定位、旅游城市形象廣告以及旅游交通工具外觀等幾個方面來分析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存在的問題。
2.1大同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確
由于大同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確,所以對外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優勢和特色,而旅游產品也無特色可言,與大部分旅游地的紀念品相似,游客到此一游也無法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如果一個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確,很難使游客記住這個城市,從而降低了旅游城市的回頭率。明確的旅游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主導地位,特別是在旅游資源開發規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2旅游城市形象廣告不多
大同旅游城市形象廣告不多,戶外廣告、電視媒體廣告也都不多見,街道周圍主要充斥著缺乏設計感的商業廣告,只有在云岡――恒山旅游節的時候會有些旅游宣傳類的廣告,旅游節一結束,旅游宣傳類的廣告也隨之淡了出人們的視野,旅游開發是一個長期的投資項目,需要不斷地宣傳才能使人們逐漸了解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廣告傳播可以提升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有利于短期內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是有效獲得回報的營銷手段之一。
2.3旅游交通工具外觀設計沒有特色
大同市內旅游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由公交公司運營,以前到云岡坐3路公交:到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等景點坐4路公交……現在大同有一條專門的“公交旅游專線”,從云岡石窟-觀音堂-古城內各大文物景點,均可搭乘該線路,給人們的出行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公交車外觀無論顏色還是圖形都與普通公交車沒有區別,有些甚至在車身上噴涂了商業廣告,并沒有將大同旅游城市的形象展現出來。
3.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定位
通過對大同旅游地域條件、旅游資源、旅游市場形象感應分析,對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進行總體形象的定位,重新塑造大同的城市形象,轉變過去煤炭城市形象,在視覺形象設計中最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同時兼有一定的現代感,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來了解大同,感受大同豐富的人文資源。
3.1大同旅游地域條件分析
對地域條件分析研究是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開發的基礎工作之一。通過對城市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研究,總結、概括、歸納地域特色。通過對自然地域特征的分析,找出與其他地域不同的特征,或特殊地位,都有可能被開發,同時用以吸引游客的興趣,如大同廢棄的礦山可以開發成探險類游樂項目,游客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礦工的工作環境。通過對民間藝術的考察分析,開發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如大同的煤雕、廣靈的剪紙等藝術,再通過合適的媒介使其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3.2大同旅游資源分析
大同具有兩千多年的建成歷史,作為北魏的京都,遼金的陪都,明清九邊的重鎮,其政治地位、經濟發展、軍事防御等方面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景觀舉世矚目,尤以云岡石窟、北岳恒山、懸空寺、華嚴寺等文物景點馳名中外;自然景觀豐富多樣,尤以火山群、土林等景區為我國之最;地方文藝、民俗風情獨具特色,地方特產種類多樣,由此可見大同蘊藏的旅游資源發展的潛力巨大。
3.3大同旅游市場形象感應分析
過去的大同主要以煤炭工業為主,由于長期煤炭資源的挖掘、開發以及隨之產生的一些浪費,給環境污染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且大同連續幾年都被評為污染城市,所以一提大同馬上會聯想到煤炭。“煤都”的形象在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對大同旅游業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一個旅游城市形象模糊,很難使游客記住這個城市,從而降低了城市旅游的回頭率。其次人們對大同云岡石窟的印象很容易與敦煌石窟或是龍門石窟相混淆,加上媒體宣傳力度不高,使其知名度、美譽度不高;恒山旅游形象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與其他山岳品牌相比沒有特色可言等,其他旅游景點用過的宣傳方式已經形成自己的營銷模式,對外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我們不能再去模仿,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轉換一下設計思路,圍繞大同古城歷史及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設計。
3.4總體形象定位
綜合以上的分析,大同旅游資源以“文化體驗――休閑購物”為總體定位,視覺形象設計決定了旅游城市將來一段時間內以什么樣的形象展現在游客面前,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將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考慮進去,大同旅游城市整體形象定位為:平城文化,北方勝地。前者是對大同旅游文化資源進行了特色概括,反映了大同獨特深厚的文化底蘊。后者包括以下幾層含義:一是佛教文化,佛道儒三教和諧共處一地,展現了多民族宗教文化間的和諧性;二是旅游勝地,大同5月――10月氣候宜人適合游客來此避暑,同時帶動休閑度假――娛樂購物等行業的發展;三是美食勝地,大同地方特色小吃以其獨特的風味深受游客的喜愛。(如圖1)
4.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設計構思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設計,主要圍繞大同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進行構思。主要通過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特色要素的提取和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方案兩方面進行相關設計的闡述。
4.1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特色要素的提取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特色要素的提取主要包括造型要素、色彩要素、圖案要素和文字要素,通過分析、提取,希望將大同的歷史及現在城市新形象展現出來。
4.1.1造型要素的提取
大同在我國歷史上是有名的古城,“早在10萬年前就有人生活在此,留下了許家窯、青磁窯等文化遺址”,1982年大同被國務院列為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設計造型要素的提取從大同是歷史文化古城的形象入手,從大同旅游資源中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中提取,主要有:云岡石窟、北岳恒山、懸空寺、華嚴寺等寺廟建筑、古城墻等,其中最具有古城形象特色的景點是古城墻,所以筆者選擇古城墻作為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造型要素。而且在造型設計方面還要考慮城市規劃現有的特色,大同市空間結構遵循“一軸雙城”的格局,以御河為軸,以河西古城和河東現代化新區為兩翼,實現歷史文化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城市建設共同發展,實現歷史景觀與現代景觀相呼應,實現煤炭資源與旅游資源相協調,實現古城保護、修復與御東新區的建設相統一。
4.1.2色彩要素的提取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設計,不可能一下從煤炭城市形象完全轉變成旅游城市的形象,在現階段,我市需要一個過渡期,所以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過去大同煤業發達,為了產煤甚至不惜破壞環境,使得綠地面積覆蓋率很低,加上生活和工廠用煤質量都不高,排放到空氣中的煙塵對環境的污染嚴重,城市中到處灰蒙蒙的,城市的色彩以黑灰色為主。現在大同政府開始下大力氣實施“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循環經濟,對我市旅游資源進行開發。旅游資源開發中綠地覆蓋面積的增加是其中重點改造的工程之一,近幾年大同綠地面積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預計年底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可達到40.09%、35.96%和14.79平方米,大同的空氣污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城市顏色由過去的黑色轉變為現在的綠色,所以筆者選擇黑色和綠色作為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色彩要素。
4.1.3圖案要素的提取
忍冬紋在北朝時期非常流行,雖然是外來紋樣,但具有吉祥、美好、永生的寓意,所以在當時深受人們的喜愛,并被大量應用于裝飾中,云岡石窟中就有很多忍冬紋的樣式,至今在大同城市的許多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忍冬紋的應用,所以圖案要素提取忍冬紋進行設計。
4.1.4文字要素的提取
北魏時期大同被稱為平城,由于是軍事重鎮,所以是兵家必爭之地,長年的戰爭使其出現了不同民族間文化的大融合,出現了與晉文化、邊塞軍旅文化不同的歷史文化――平城文化。平城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文化主張是兼容并蓄,文化精神是與時俱進,文化生態觀是和諧統一,文化形態是多種多樣,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以上分析提取“平”作為文字元素,從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大同過去的歷史,曾經的輝煌我們不應該忘記。
4.2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方案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基本要素的設計和應用要素的設計。
4.2.1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基本要素的設計
(1)旅游城市品牌標志
旅游城市品牌標志設計是通過簡潔的圖形和文字表達多種內涵的象征性符號,具有傳達旅游城市品牌理念的作用。設計中應將地方特色作為視覺語言表現的主要內容,在旅游城市經營的理念和明確定位的指導下,提煉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元素和色彩元素并進行合理組合,形成旅游城市間形象競爭的差異。設計時要考慮公眾的視覺感受,以及對標志中相關信息的解讀。
通過分析大同旅游城市品牌標志的設計,造型形象元素、色彩形象元素、圖案元素、文字元素等的設計如下圖:
(2)旅游城市品牌標準字
標準字是根據旅游城市的名稱、旅游資源、地方特色等要素而精心設計的,對于字體之間的距離、字體的選擇、字體筆畫的結構與精細程度等方面都要進行設計,同時還要考慮字體的個性化、藝術性、識別性等。對于火車站、汽車站、星級賓館飯店、各類廣場、主干道等位置的指示牌進行統一規劃,使用統一規范的字體、顏色、圖案等,便于更加清晰地表現城市旅游形象,對外展現出煤炭城市的新形象。
(3)旅游城市品牌標準色彩
標準色彩是傳遞旅游城市品牌信息的視覺語言之一,由于不同的人對顏色會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標準色的應用,不適合選用刺激性強烈的色彩,應圍繞旅游城市的特色進行顏色選擇,設計時還要考慮顏色的行業屬性原則。通過色彩的搭配,引發游客的聯想,強化對旅游城市的印象,旅游城市品牌的標準色彩可廣泛應用于宣傳品、事務用品、旅游紀念品等多種產品中。(如圖2)
4.2.2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應用要素的設計
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應用要素的設計,就是將視覺形象應用于大同旅游城市品牌管理與宣傳促銷活動中。
(1)旅游品牌視覺形象基礎要素應用項目
視覺形象基礎要素應用項目包括旅游部門有關旅游的宣傳招貼、媒體廣告、旅游服務指南等;著名景點的指示牌、旅游服務設施、旅游紀念品、旅游宣傳畫冊等;賓館酒店方面應重視管理人員的名牌、大廳的裝修及歡迎牌、客房提示卡等的設計;旅行社相關旅游手冊、導游旗、導游名片及服裝等。
(2)旅游品牌視覺形象廣告應用項目
旅游品牌視覺形象廣告應用項目主要包括:戶外廣告、電視廣告、平面廣告等。戶外廣告建議在大同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等城市主要交通口岸,以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設立大同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廣告牌。電視廣告邀請著名導演執導大同旅游城市形象的宣傳片,向國內外游客展現北魏平城遺址、云岡石窟、北岳恒山、懸空寺、華嚴寺等特色建筑風貌,通過國內外著名電視媒體的播放,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介紹大同旅游資源,其宣傳片還可以在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以及主要商業廣場等進行媒體播放,使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大同旅游城市的新形象。平面廣告可在省內外主要報刊、雜志上連續刊登宣傳大同旅游城市形象的口號,配以相關圖文對大同旅游資源進行介紹,同時還要加強網絡信息的傳播。
(3)旅游品牌視覺形象在公共交通的應用
公共交通是人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公共車與公交車站具有體量小、人口流動性頻繁等特點,在城市范圍內定線運營的公共汽車及公交站牌,將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應用于此,便于人們對大同旅游城市形象的接觸和了解,對其影響力的推廣具有積極的作用。
總之,大同煤炭城市形象的重塑需要充分發揮大同市各級旅游局的指導作用,主動協調有關景點、旅行社、酒店等行業的旅游服務作用,積極開展大同旅游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設計的推廣工作,促使大同的煤炭城市形象向旅游城市形象的轉變。
【關鍵詞】視覺形象 旅游文化資源 特色地域文化
【基金項目】2013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課題:遼寧旅游業發展中文化形象塑造研究,L13BWJ01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28-01
隨著社會的進步,塑造出一個個性化城市形象已成為當今城市優化發展的重要課題。城市形象是指旅游者以及社會公眾對旅游業的整體感知。城市應打造獨特的標識和圖形符號使其該地區旅游形象被迅速地識別并在游客心中達到深刻記憶。因此城市的視覺形象設計變得尤為重要。
一、對旅游文化資源視覺形象的詮釋。
視覺形象設計是可視內容轉化為靜態的視覺識別符號,它的形式豐富多樣,可以在最廣泛的層面上進行最直接的傳播,它可強化信息傳遞、統一品牌標識、塑造視覺形象、是經營品牌的有力工具,使品牌宣傳更具事半功倍的效應[1]。實質上,旅游文化資源的視覺形象設計就是對旅游地的再包裝。通過對旅游形象的再包裝,使游客在前往游覽景區前對它有初步的了解和美好的愿望,并在旅游過程中,能夠快速地吸納目的地各種信息,最終形成對旅游目的地的總體觀感和印象。
二、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文化資源視覺形象設計的集合。
旅游者對旅游地形象的感知不僅僅停留在旅游地所呈現出旅游資源景觀形象和公共設施。更多的是硬環境與一些富有創意的旅游地形象的文字、圖像、景觀規劃等視覺識別符號系統的結合所帶給人們最終的整體形象。因此,我們說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資源依賴于視覺形象設計,反之,視覺形象設計依托在旅游目的地之上,需要賴以生存環境作為依托。因此,視覺形象設計容納了部分旅游文化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濃縮、提煉和再設計。
旅游中介者是旅游文化資源視覺形象設計的傳遞。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強大,旅游者可以在第三方虛擬平臺直接與旅游地進行“對話”,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到有關旅游景點等旅游信息,這種對接有助于旅游地快速地構建旅游形象,旅游者不一定對旅游地的形象宣傳完全信任。這就需要朋友家人、媒體、導游等其他中介者做支撐。在這過程中,旅游中介者可能隨著旅游者與旅游地之間實際接觸的增加而不斷增多。所以,旅游中介者對于旅游地形象感知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性。
旅游者是旅游文化資源視覺形象設計的感知。事實上,無論是視覺形象,還是旅游中介者所傳達的旅游地形象的好與壞都會對旅游者的決策產生影響,但它們還是無法傳達完整、真實的旅游地信息,旅游地軟硬環境的呈現,最終體驗者是旅游者本身,旅游者才是旅游文化資源的真正體驗者,只有當旅游者置身到旅游景區親身體驗景觀、服務、設施、視覺形象時,才能與旅游地產生共鳴。由此可見,旅游者對旅游文化資源視覺形象所產生的視覺、聽感、感覺等感知,這是視覺形象設計的最終目標。
三、遼寧旅游文化資源視覺形象設計的現狀。
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升溫,遼寧旅游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遼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然風光奇特秀麗,景觀眾多、名勝古跡遍布遼東半島與遼西走廊。其城市視覺形象設計對遼寧旅游文化資源的傳承和發揚以及對經濟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遼寧視覺形象在旅游文化資源發展的新趨勢。
視覺旅游形象是對城市旅游理念的具體化、可視化的傳達方式。遼寧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具象的景觀環境加以形象化、視覺化,以標語、口號、圖案、景觀標識或標志性雕塑等淺顯易懂的形式表現出來,引導旅游者在實地感知旅游形象與活動功能,方便、快捷、明確地完成旅游活動,消除旅游者進入陌生環境時由于不確定性帶來的緊張心理,幫助解釋旅游地感知環境,從而實現旅游地形象所要求的清晰、易懂的特征,使旅游者或目標市場人群對其產生良好的印象。遼寧旅游形象視覺設計的內容很多,源于遼寧省旅游資源豐富。遼寧文物古跡、風土人情、民俗風尚等都是寶貴的文化財富。這些文化特征歷經歲月的洗禮和沉淀,閃耀出各自獨特的光彩。旅游文化資源視覺形象設計方面應將民族獨特性設為突出和重點表現對象,在任何時候民族傳統文化都是設計的創作之“魂”。以時代的眼光重新審視本民族文化,使古老的文明煥發出新的光彩,才能設計出既具世界性又有民族感的作品。應將遼寧省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及自身獨特的優勢成為引導旅游業走向世界的基石。
旅游地通過完善視覺形象元素,一方面能幫助游客便捷地完成旅游活動,另一方面又可通過理念一致的設計,使眾多分散的視覺因素形成統一形象特征,更清晰地表現旅游地形象。它濃縮了景觀文化、傳播了景觀理念、溝通游客情感,總之,視覺形象設計在遼寧旅游業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注重發展視覺形象設計將推動遼寧旅游業不斷繁榮,才能使遼寧省旅游業走可持續發展戰略道路,以獨特的設計風格引領遼寧旅游,再以旅游帶動設計更加完善地服務于遼寧省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伴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建立已成為彰顯地域性文化特色、提高城市知名度的一塊重要名牌。國內大多數城市紛紛通過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占領市場制高點,推動經濟向前發展。宜昌是巴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也是巴楚文化的根基,這就需要結合巴楚文化積淀下來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打造出獨特的地域性旅游品牌視覺形象,突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探討巴楚文化在宜昌旅游品牌形象設計中的價值體現,不僅能夠將地域性的文化真正融入到旅游品牌形象設計當中,還能更好地開發和利用好文化資源,才能有效、準確的傳達旅游信息,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的競爭力,在眾多的旅游品牌視覺形象當中脫穎而出。
關鍵詞:
巴楚文化;商業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一、巴楚文化在宜昌旅游視覺形象設計中的商業價值
宜昌,不僅以獨特秀美的三峽風光和世界數一數二的巨大水能資源揚名,更是以巴楚文化為代表的豐厚的歷史性、地域性的文化寶藏而起源。二十一世紀以來,宜昌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環境把握大好機遇,以三峽工程、長江經濟帶開發和西部大開發的三大機遇為重要任務使命。巴楚文化的特點可用八個字來概括:“非巴非楚、亦巴亦楚”。既非純粹的“巴”,又非純粹的“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之間產生強烈的連帶關系。在信息技術程度越來越優越的今天,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受到多方的通力協作和文化交融的影響。宜昌旅游視覺形象設計亦是如此,好的旅游品牌形象設計可以直接促進游客對城市的喜愛和產生再次來到此地游玩的動機,它的完善和優化可以很好的決定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的程度。自改革開放起,宜昌旅游景區的經濟效益發展的態勢已穩步向前,現在,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我市的主導經濟產業。巴楚文化在宜昌旅游品牌視覺形象設計中的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首先,成功打造以巴楚文化為代表的土著文化景區的視覺形象,讓各地游客在旅游的同時能夠很快將宜昌的具有個性化旅游特色植入腦海、加深印象,聚集目光是旅游景點產生經濟效益的基本前提,進而順其自然的拉動經濟增長;其次,旅游品牌視覺形象設計的開發不但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而且提升了整個宜昌城市的影響力。宜昌旅游景區整套完整到位的視覺宣傳廣告設計可以使得游客在觀光的同時將品牌化的視覺形象深刻植入腦海,一套完善的旅游品牌形象導視系統可以給前來宜昌的游客做出明確的方向性指示,更是為旅途疲憊的游覽者節省了大量的精力財力;旅游品牌形象設計的建立,能夠很好地挖掘宜昌的物質文化資源,促進區域影響力的提升。具有巴楚文化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土特產種類繁多、別具匠心的設計,不但能引起游客的愛好、促進購買欲望,而且也使消費者獲得更多的樂趣,實現旅游本身的意義所在,促進當地經濟和文化的雙發展。旅游品牌形象的規劃完善,不但大幅增加了游客的人數,更是促進了宜昌健康、循環的經濟發展;再次,以巴楚文化為代表的旅游品牌視覺形象使城市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通過政府及各方的支持和資源的整合,對旅游品牌視覺形象進行系統規劃,使其快速在全國眾多的旅游景區中脫穎而出,不斷提升游客對景區的認可度,以至于更好的為旅游業的發展而服務。
二、巴楚文化在宜昌旅游視覺形象設計中的文化價值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都意識到旅游業本身的文化價值,更加重視旅游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紛紛打造旅游城市文化品牌,如“亞洲國際都會”香港西班牙旅游標志設計等等。當下的旅游業已不僅僅局限于自然觀光,旅游更是一種求新求異的文化體驗過程,游客通過在游玩的同時也可接受到更多具有巴楚文化信息價值的內容,實現了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宜昌旅游視覺形象的開發、品牌的塑造以及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等,充分挖掘利用以巴楚文化為底蘊的民俗文化;以川味、山野味和川味為特色的飲食文化;以古代文豪、美女、武將、謫臣和近現代政治家、軍事家、學者等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佛教、道教和巫文化為主的宗教文化;以古戰場、古兵塞和抗戰遺跡為載體的軍事文化;以及頗具神奇色彩的懸棺崖葬為載體的喪葬文化等,以別具一格的本土文化彰顯旅游品牌視覺形象特色,帶來視覺上的藝術和美感,給前來觀光駐足的游客一次視覺上的享受,同時也起到了傳承和發展巴楚文化的作用,具有極高的文化旅游價值。宜昌古稱“夷陵”,是一座旅游資源豐富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濃郁文化底蘊的城市,更是巴楚文化的搖籃。當下首先應重點著手我們特色文化的根基——巴楚文化的資源整合,利用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挖掘、提煉出一整套優秀的視覺形象,傳達出宜昌當地獨特的文化底蘊。被人們熟知的代表巴楚物質文化的虎座立鳳、虎座鳳架鼓和人物龍鳳帛畫等等,色彩綺麗、氣勢雄渾,這些巴楚先民創造出來的瑰寶,用鮮活的造型語言訴說著他們頑強的生命力。旅游景區的廣告宣傳和旅游產品的延展產品都是對地域性文化的推廣,更加大了旅游文化價值的傳承。文化價值的傳承是旅游品牌形象當中的推動性產物,一套完整、嚴謹的旅游品牌形象設計能夠深刻詮釋地域性的文化底蘊,只有不斷傳承和發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方可塑造出卓越的旅游文化價值。
三、巴楚文化在宜昌旅游視覺形象設計中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安陽 視覺識別系統 時代需求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5-098-02
安陽是地處我國中原地帶,古都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具有優秀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城市形象設計方面卻不盡人意,減弱了給游客帶來的印象。因此,我們不僅僅是口號與國際接軌,更重要的是,在與新科技融合的同時,如何將我市優秀的旅游資源、文化資源融合,形成有特色文化的安陽城市形象成為課題的研究重點所在,如何在趨同化的現代城市中突出安陽城市文化特色是我們目前正待解決的問題。
1 安陽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研究背景
近年,有關城市形象定位和城市形象設計也開始作為一種新興的探索性的課題引起了各地有關部門的重視,并日益提上了各地經濟發展的議事日程之中。國際性大都市都有符合國際標準又有自己風格的形象識別系統。紐約城市從中心區曼哈頓到近郊四區,形象識別系統可謂全方位的。近年來,我國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開始重視城市形象,上海全面啟動城市形象改造工程,形象煥然一新。最具文化特色的城市則為蘇州,整個城市形象既融入了蘇州古典園林的元素,又融入了現代科技元素,既現代又不失傳統特色。
安陽,作為一個具有30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歲月中,先民們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遺留下來的古跡文物極其豐富多彩。殷墟所展現了深邃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淀和珍藏的諸多瑰寶,被考古界和學術界的專家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首,這些都是古都安陽燦爛而獨特的地域文化的資源。因此,安陽市“城市形象”的塑造,在充分尊重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注重傳統精神和現代意識的結合,提煉和升華,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凸顯城市個性。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及理論指導意義。
2 安陽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研究的目的
安陽市有獨具魅力的殷商、周易古代文化、紅旗渠精神為代表的現代文化、風景秀麗的自然山水文化和民間文化。近年來,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建立、國際航空旅游節的成功舉辦,使安陽的知名度不斷提升,給這座城市的人民帶來了新的精神支撐。人們對安陽的印象也不僅僅停留在殷墟、青銅器、甲骨文上,尤其是我市的航空旅游節的成功舉辦,給安陽這座古老的城市加上一抹現代的色彩。如何構建獨具安陽文化特色氣質和內涵的城市形象,將安陽市塑造成真正的有特色文化名城是本課題的研究目的。
安陽城市形象設計包括城市形象的文化性、歷史性,并突出其創新性和系統性,將設計真正應用于城市形象設計中,使人們不僅對我市的文化和旅游點感興趣,更重要的對整個城市形象留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安陽城市形象設計研究涵蓋面較為廣泛,不僅包括安陽城市形象設計本身,而且與安陽地域文化、歷史文化、中國傳統藝術等都密不可分。需要對我市目前形象進行深入的調研和科學的分析,歸納突出特色文化的設計要素,并總結我市特色文化城市形象設計的原則與方法,對安陽城市新形象的開發與設計起到指導作用,也將為城市文化傳播和旅游業、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3 安陽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研究的意義
安陽城市形象設計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能夠對外形成不同定位的城市差異性,以求建立有特點的城市形象;對內形成公眾認可的同一性,建立統一的城市形象。對安陽進行系統的城市形象設計,有利于樹立安陽市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安陽在全國城市圖譜中的地位,傳播安陽獨特的文化。也可以通過城市形象系統設計,可充分展現安陽城市的獨特魅力,增強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時也為外來游客提供賞心悅目的旅游、購物環境和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增強城市的吸引力、輻射力。本課題的研究不僅對于安陽市,甚至整個中原地區都有較強的理論指導意義。同時,也為政府對于城市形象規劃的宏觀決策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4 安陽城市形象識別系統塑造的特色
4.1 獨特的城市定位
殷墟以其甲骨文、青銅文化、玉器、古文歷法、喪葬制度及相關理念習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等文化影響廣播而久遠。殷商文化以青銅文化、甲骨文化、最為代表,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銅器三個要素,我國青銅文化分布廣泛,安徽阜南商代中期遺址,四川三星堆商代遺址,也有輝煌的青銅文明。鄭州商城早期遺址的發掘,動搖了殷墟的都城地位。只有甲骨文成為安陽城市獨一無二的名片,源遠流長、獨具魅力。目前,安陽城市也處于城市化發展中,城市建設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城市視覺語言的使用也應體現以甲骨文字為主體的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的殷商歷史文化古城,面向國際的發展中旅游城市的鮮明特點。
4.2 獨特的城市形象識別系統形態
城市視覺識別形象系統是城市形象最直觀的部分,也是最能體現城市特色的部分。它包括城市標志、標準字體、標準色彩、城市吉祥物及這些因素的標準運用規范等,它還可以包括市花、市樹、城市形象代言人,城市宣傳冊等內容。城市視覺識別系統以城市觀念識別系統為基礎,以城市文化為背景,經過科學地定位,精心設計,可以為城市樹立一個嶄新的形象。城市徽標和城市色彩是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形象識別城市徽標和色彩是安陽視覺識別系統的核心。
根據城市識別系統定位分析安陽定位為文字之都,主要城市徽標應是甲骨文文字元素。甲骨文文字是歷史文化符號,它的形成經歷了特殊的歷史過程,受到特殊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將典型甲骨文形象作為城徽,能保留其傳統形象,具有持久的文化功能。城市徽標可以確定以出土整理出的甲骨文字為主,從發現的先后和文化價值上選擇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字。
城市形象識別系統中標準文字的使用也要體現城市特點,具有殷商文化特征。殷商文字主要有青銅器的銅璽字跡、銘文字和甲骨文。其中,甲骨文已具備了五種造字形式,殷墟甲骨文字特點的規范字體結合作為標準字體和輔助字體(中英文標準字)運用。標準和輔助字體要與城市徽標組合使用,要遵循藝術性的要求,徽標形式疏放,字體應適當謹嚴,有收和放。同時,形體結構和筆畫對比差異不易過大,也象征了歷史與現代的對比與融合。
城市形象識別色彩可以作為徽標、字體的色彩識別,公共廣告、展示、交通工具等視覺識別系統的基本色,起到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力,增強認知度的作用。作為中國第一都的安陽,殷墟文化是其歷史文化的代表。其色彩從參考文獻和考古文物兩方面獲得殷墟文化色彩特征為充實而鮮明,健美絢麗,穩重不張揚。此外,安陽擁有眾多文物和文化遺址,民俗文化著名的如周易文化、滑縣木版年畫、蘇奇燈籠畫,滑縣大弦戲、湯陰跑帷子等民間藝術和豫劇等地方劇種。傳統建筑建于后魏安陽老城民居,明朝高閣寺、后周文峰塔、北周城隍廟、元代小白塔等文物古跡,色彩色彩的鮮明華麗和樸素淡雅。安陽城市的標準色由其城徽顏色而來。殷墟文物甲骨文色彩采集提取為主城市宣傳的標志用色。輔助色彩主要采集和殷商文化和民間、民俗文化色彩關系,作為城市識別輔助色彩體系,作為文化的對比補充更能體現殷商色彩文化的與傳統色彩時一脈相承的延續的性。
5 結語
中國的城市在經過科學地定位,精心設計,突顯城市的歷史背景和傳統文化形象,樹立一個嶄新的形象,這方還沒有足夠的重視。本文對安陽城市歷史文化和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它對于安陽古城的文化傳承影響深遠的,有利于安陽獨特的城市形象文化的形成與提升,打好古城品牌戰,有助于建立古城建設的核心平臺——文化構架。對于有效吸引外來資金,優化古城投資環境,促進古城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至關重要地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笑東.安陽誕生在歷史深處的文化之城[J].文明,2010(9).
關鍵詞:民俗符號;長白山;旅游形象設計;應用
1 民俗符號與旅游形象系統設計范疇界定
1.1 民俗符號范疇界定
符號是一種以具體表達抽象,以簡單表示復雜的視覺形象。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媒介,也是信息外在的物質載體和形式。它承載一定的內容和意義,常用來代表一定事物,不但是我們人類的思維和語言基礎保障,也是我們認知活動的途徑與手段。
民俗符號是指用設計的思維、方法提煉出來的能夠代表某一地域的特色事物或稱謂的視覺形象。例如在器物上,可以提煉民俗符號的地域產品包括景德鎮的青花瓷、天津泥人張彩塑、南通的藍印花布等。民俗符號來自特定區域、特定的民俗風情、特定的地產資源、特定的生活方式,它所代表的不是單一事物,而是事物背后所蘊含的更多的民族民俗文化內容。
1.2 旅游形象系統設計的范疇界定
在設計實踐中我們把旅游形象系統設計內容歸納為:以空間景觀為主的環境形象設計;以標志與傳播媒介為主的視覺識別符號設計;以活動演出為主的動態化的形象宣傳設計;以特色禮品、紀念品、展覽為主的記憶推廣設計。新形勢下,旅游形象系統設計不僅是市場經濟下地方發展的一種新需求,同時也是區域之間旅游發展的競爭工具與戰略武器。
1.3 民俗符號對旅游形象設計的意義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都在塑造自己獨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如上海的時尚之都、三亞的休閑之都、青島的帆船之都等,這些旅游形象的定位都是建立在一個自然地理環境、特色人文歷史的概括之上,因為缺少具體化視覺傳播符號而顯得空洞。而民俗符號是人們審美發展的印跡與造物精神的縮影,它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宗教及歷史,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民俗符號與人們生活距離更為接近。將民俗符號應用在旅游形象系統設計中既是當今文化產業視域下對地域文化開發的一種理論與實踐探索,也是對其保護與傳承方式的創新,更是增強地方旅游形象鮮明性、識別力、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2 如何在長白山旅游形象設計中應用民俗符號
2.1 民俗符號在長白山旅游基礎設施設計當中的應用
民俗符號在長白山旅游形象設計中應用要有一定的媒介載體,這種媒介載體包括物質靜態層面和影像動態層面兩部分。依托公共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及相關建筑工程媒介載體屬于靜態層面的。基礎公共設施體系建設包括景觀路段、公園廣場、標志性街區建設等。民俗符號在這部分領域應用主要表現在導視系統設計,在精品文化設施項目上積極探索民俗符號在導視系統中的應用,例如“三館兩場”建設、長白山博物館建設、長白山東北亞植物園項目建設等。在文化創意宣傳層面上,積極探索美術、文學、表演、攝影等門類中民俗符號的應用。
2.2 民俗符號在長白山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應用
根據數據調查結果顯示,長白山目前旅游購物收入占旅游總體收入的比重大約在2.1%左右,旅游特色紀念品開發已成為長白山旅游發展中相對滯后的一部分。例如實地考察發現長白山西坡有一家名為中國民俗文化飾品商店,里面銷售的花布縫制的小東北虎、山核桃拼的花瓶及用養殖梅花鹿毛皮制作梅花鹿模型都很有地域特色。但是這些旅游商品沒有品牌設計,與現代文化創意設計產品相比較,例如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鑰匙扣,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耳墜,日本東京的和服娃娃,韓國漢城的小腰鼓,我國湖筆等,長白山旅游商品存在不足的同時也具有潛在的市場。
2.3 民俗符號在長白山旅游商品包裝設計中應用
民俗符號在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的應用主要可以從地域性、文化性、環保性角度進行探討。根據實地調研發現長白山旅游商品包裝存在沒有文化內涵,華而不實的浪費現象,例如長白山的土特產品人參,現有的該產品包裝都是從保護功能角度出發的木盒,而且人參使用之后其包裝只能作為垃圾處理掉。基于這類現有產品包裝的問題,同時考慮旅游商品的獨特文化性,需從新設計方案,設計出發點圍繞挖掘長白山已有的天然材料,結合環保、人性的理念為長白山的旅游商品做包裝。在裝飾上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符號,例如傳說故事中的人參娃娃、薩滿圖騰、長白山滿族剪紙等,這樣旅游者購買回去的不僅是商品,還有文化。
3 民俗符號在長白山旅游形象設計中應用研究重要意義
3.1 具有重要的實踐研究與理論探索意義
將一個地方的民俗文化精煉為一種視覺符號應用到旅游形象系統設計當中去,對民俗符號挖掘、整理、應用這些實踐環節,既是對以往地域文化研究成果的學習與繼承,也是對其研究的創新與突破。通過對民俗符號在旅游形象系統應用研究,將對我們重新認識發展中的地域特色文化,奠定一個具有創新性的,較為系統的理論基礎。
3.2 完善旅游形象設計中對地方文化資源利用體系
民俗符號在旅游形象系統設計應用研究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民間地域特色藝術資源挖掘、整理、提煉,另一部分是旅游形象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兩個部分都是在旅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是在現代設計中融入傳統民間文化元素的再創造過程,這個過程它不僅補充和完善城市旅游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對地方文化資源利用方法,同時使其研究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3.3 促進區域間文化交流,塑造民族品牌文化
民俗符號可提煉的具體內容非常豐富,例如繪畫、建筑、剪紙、皮影等,還包括傳統習俗、工藝、節慶等非物質形態遺產。民俗符號在地方旅游形象設計中的應用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原有的的內容上提煉,再創造新的視覺元素,再以視覺符號的形式采用設計的語言融入旅游形象系統設計中基礎要素和應用要素當中。通過旅游形象系統設計,成為區域間可以傳播交流的視覺符號,這種符號對宣傳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4 結語
目前旅游形象設計已經成為國內外區域競爭的重要手段,對于長白山旅游發展來說在原有自然優勢基礎上進行旅游形象設計是旅游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以長白山旅游開發為媒介,探討如何構建長白民俗符號并將其融入旅游視覺形象設計系統中去,對彰顯長白山地域、文化特色,塑造長白山品牌形象,促進地方文化建設、旅游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