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低碳生活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如果煤炭和石油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類自可以高枕無憂,可惜地球上這些能源的儲備量已經開始響起刺耳的警報。再加之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人類踏上尋找新能源的征途,追求低碳綠色的新能源。
“舊”能源弊大于利
根據世界能源會議的統計數據,全球已探明可采石油總的存儲量共計1211億噸,而目前全球石油的年消耗量約為35億噸,且還在增長。按照這一趨勢,全球的年平均石油消耗量在今后25年中將達到50億噸,很快就足以把所有的石油消耗殆盡。即使樂觀地假設在這25年間人類能夠幸運地再發現新的油田,全球石油的貯備量也不會超過2000億噸。人類必須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全球石油資源在三五十年內將枯竭。
人類想過補救的方法,那就是多用煤炭來替代石油,以減緩石油耗盡的速度。但是每燃燒1噸煤會產生3~11kg的粉塵、60kg的二氧化硫、3-9kg的二氧化氮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充分說明煤炭的利用帶來了環境的巨大惡化。雖然全球已探明可采煤炭儲量共計15980億噸,預計還可使用200年,人類還是無法寄希望于煤炭。
新能源種類繁多
在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可供應能源的結構變化等因素的驅使下,人類發現了多種新能源。低碳綠色的新能源大致有以下類別:
一、太陽能。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光熱轉換、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太陽能熱水器。
二、核能。核能是原子核裂變或聚變過程中所釋放出的能量。核能分為裂變能和聚變能兩種。目前人類能和平利用的只有裂變能。
三、海洋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等。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3000億千瓦時。
四、風能。風能是太陽輻射下流動所形成的新能源。風能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干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
五、生物質能。生物質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每年光合作用蘊含的能量相當于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
六、地熱能。地球內部的熱源來自于重力分異、潮汐摩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
七、氫能。氫能具有重量輕、無污染、熱值高、應用面廣等獨特優點。氫能可以作飛機、汽車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動火箭的動力。
八、可燃冰??扇急诘蜏馗邏合鲁史€定狀態,冰融化所釋放的可燃氣體相當于原來固體化合物體積的100倍。地球上的可燃冰的蘊藏量比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總和還多。
九、煤層氣。煤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溫度及壓力增加,在產生變質作用的同時也釋放出可燃性氣體??茖W家估計,地球上煤層氣可達2000立方米。
十、微生物。甘蔗、甜菜、木薯、玉米等物質利用微生物發酵,可生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燒完全、效率高、無污染等特點,用其稀釋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
新能源優勢明顯
新能源的低碳綠色特性具體表現為明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綠色是要實現環境友好的能源開發和利用。相比“舊”能源,新能源的優勢在于:
一、多樣性。多種新能源的出現讓人類擺脫了對石油、煤炭等常規能源的過度依賴。根據歐盟2010年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風電要達到4000萬千瓦時,水電要達到1.05億千瓦時。2003年初英國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書》確定了新能源戰略,到2020年,英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英國發電總量的比例要從目前的3%提高到20%。
二、 清潔性。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及環保標準的日益嚴格,未來世界能源將進一步向清潔化的方向發展,清潔能源在能源總消費中的比例也將逐步增大。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已經關閉其國內的所有煤礦而發展核電,因為核電是高效、清潔的能源,能夠解決二氧化碳等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的排放問題。
三、高效性 。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未來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將日趨提高,能源強度將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變價計,1990年世界的能源強度為0.3541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噸油當量/千美元,預計2010年為0.2759噸油當量/千美元,2025年為0.2375噸油當量/千美元。
新能源閃光點
在利用低碳綠色新能源的探索道路上,人類充分展示了聰明才智,涌現出許許多多令人贊嘆的神來之筆。風能利用者們從大海中魚群的游動獲得靈感――當結成大隊旅行時,由于可以相互借力,魚群的行進速度比單獨游行時快上2~6倍。研究者由此推導出一個流體力學模型,從而計算出垂直風力發電機的理想安裝位置。加州理工大學的兩位流體力學科學家羅伯特•惠特爾西和約翰•達比里首先研究出一種新型的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并通過分析水流對魚群影響的數據得出結論:模仿魚鱗狀的排列安置風力發電機能獲得最大的效率。此外,發電機的轉向也非常重要:第一排放置一個順時針轉動的發電機,第二排放置兩個逆時針旋轉的發電機,第三批再放三個順時針旋轉的發電機,以此類推。使用這種新型的風力發電機和排列方式,理論上只需要常規發電機百分之一的占地面積就可以獲得同樣的電力,在節約土地資源上的作用十分明顯。
而電動汽車的橫空出世讓人們開始相信總有一天,由石油驅動的汽車可能只會出現在博物館,與木乃伊為伴。
美國著名電動汽車公司Tesla向市場提供的唯一車型是環保跑車“Tesla Roadster”。從設計、環保到性能,這款車堪稱經典之作。它擁有流線型外形和強勁性能,碳排放量比其他汽車都少。其最大輸出功率近300馬力,百公里加速僅耗時3.9秒鐘;最高時速217公里,電池續航能力達400公里;鋰電池壽命高達16萬公里。
[關鍵詞]低碳節能;綠色建筑;設計
文章編號:2095-4085(2016)09-0049-02
1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
1.1低碳節能建筑設計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是目前建筑行業追求的一大目標之一。這一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盡可能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因此,所謂的低碳節能設計,也主要是在建筑設計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的理念,基于此在低碳建筑設計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必要的。為了達到低碳節能的目標,就必須減少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它有害氣體的排放,降低這些氣體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最終有效減弱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建筑領域的低碳節能設計不僅要節約資源和能源,還要減少污染。
1.2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
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主要是指在建筑的各個階段,都要提高各類能源的利用率,從而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在國外的相關研究中,認為綠色建筑就是要在建筑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利用各種手段,對各個環節嚴格把控,從而最小化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綠色建筑本身也始終向著自然、綠色的目標邁進,尤其隨著當前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綠色建筑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不管是從安全舒適、健康衛生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實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方面來看,綠色建筑的生態節能設計都是現代建筑追求的目標之一。
2設計意義
從設計意義來看,低碳節能設計、綠色生態設計,不僅對建筑方來說有著巨大的意義,對于居住者更是如此。在以往傳統建筑過程中,建筑方因不具備低碳節能、綠色環保的意識,因此消耗了大量的資源,然而,節能低碳和綠色生態的理念提出之后,就對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這些理念的提出,對于建筑方來說,技術上、材料上,都會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居住者創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生存環境,從而滿足人們高質量的生活需求,使得城市社會發展更為和諧。從更為廣泛的方面來看,現代化的建筑已經不僅需要具備住所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要舒適安全,迎合現代人的新觀念。因此,無論是低碳節能設計,還是綠色生態節能設計,其最終目的都是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
3設計原則
3.1和諧原則
在和諧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指導下,無論是低碳節能設計還是綠色建筑生態設計,遵守和諧原則是十分必要的。破壞大自然,破壞環境,都是不利于自身和子孫后展的。因此,在建筑方面,也要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效充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和諧的目標和原則。另外,在建筑設計之前,做到建筑方和居住方的相互溝通,也是實現和諧的重要方面。建筑方能夠知曉居住方的要求,這樣才能實現和諧發展的目標。只有做到人與環境、人與人兩方面的和諧,才是實現和諧原則的根本。
3.2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始終遵循的原則和自然規律之一,在建筑行業,也是如此。因地制宜能夠幫助建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首先是在選址方面,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進行因地制宜的開發和建設,如果選址不經過慎重思考,就有可能對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造成嚴重的傷害,這樣就失去了綠色、生態的意義。如果在建筑開發過程中,建筑方疏于管理,甚至是忽略當地的自然環境,就會破壞原有的生態和諧,最終給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損失。
3.3高效經濟
在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追求高效經濟是一大目標之一,因此,傳統的建筑手段和理念有些已經不再適用,為了更好的完成這一目標,進一步滿足用戶的生活要求,就要運用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最大程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保證高效,節省人力物力。同時,在綠色建筑進行生態節能設計時,要做到耗能少,污染少,減少經濟損失。當然,一定要在保障建筑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1]。
4設計策略
在設計策略上,應該主要從理念方面進行修正,在建筑過程中,主要從一些關鍵部分進行強化,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4.1建筑墻體節能設計
在建筑墻體的設計上,可以在堅持生態節能理念的基礎上,設計出保溫性能良好的墻體,因為墻體的保溫效果好,必定會帶來能源的有效節約。主要實現的途徑,就是采用一些保溫性和隔熱效果良好的材料來填充墻體,并進行墻體的設計和改造,進而實現墻體的外保溫設計。因此,在建筑墻體節能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增強墻體的隔熱保溫效果。
4.2建筑屋頂節能設計
在設計策略上,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筑的屋頂。由于屋頂是整個建筑受到陽光直射和大氣長波輻射最多的部位,因此就會導致建筑室內冬季偏冷,夏季偏熱的情形。一般情況下,從屋頂的生態節能設計來說,最好的效果就是應該達到冬暖夏涼,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地區,有效隔離太陽輻射會最大程度達到夏涼的功效,達到節能、生態的效果。
4.3增加綠色植物
建筑周圍的綠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現代工業和城市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綠化的覆蓋范圍要廣,因此要在屋頂、墻體、室內都要進行一些綠色植物的綠化,綠色植物不僅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對周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和美化效果。
【關鍵詞】:低碳 節能 建筑
1綠色建筑與低碳建筑概念與特征
建筑是人類生活,工作 ,娛樂的主要場所 ,但是建筑在從規劃設計開始 ,到施工 ,運行,后期的裝修入戶,及至最終拆遷的生命周期內,出規劃設計外,其他階段都伴隨著資源利用,能源輸入,以及廢水,廢氣,廢物的排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來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環使人們意識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結果。正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對綠色建筑的定義:“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一個經常被忽略的事實是 :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幾乎占到了50%,這一比例遠遠高于運輸和工業領域。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上,建筑的“節能”和“低碳”注定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2綠色低碳建筑的意義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戶,同時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盡管諸如道路,橋梁,隧道等不能以綠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區,辦公大廈公寓等對資源的利用時周而復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三分之一還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其中40%為建筑垃圾。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人城市,對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越來越多,這與日益匱乏的石油資源煤資源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另外,在建筑過程中使用的能量,如電能,汽油,柴油等都附屬有CO2的產生,如電能來自煤的燃燒,建筑物材料的運輸來自于電能或者汽油,柴油的燃燒等,而且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國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人們對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強烈,這種消費升級使得人們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均耗能也越來越高,產生的CO2廢棄物越來越多,這與全球倡導的保護環境理念相違背以火電為例,全世界火力發一度電能排放約0.5kg的 CO2。我國的火力發電技術不高,初步估算一度電約排放0.7kg的CO2,而我國火力發電量占發電總量的75%左右。建筑過程中還有一些能量是以間接電能的形式出現的據估算至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達到 10.89億噸標準煤,也意味著產生20億噸CO2。但是如果推進建筑節能,以現在的速度和技術看,屆時將減少1.4的標準煤然后,這將大大緩解地球溫室效應產生的壓力,也極大的保護了其他資源。
3以“低碳”應對全球氣候挑戰
低碳設計是指采用低碳技術和零碳技術乃至負碳技術策略,實現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設計方法。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大家都很關注,對我們建筑領域來講 ,我們節能減排的任務意義很重大,也很艱巨,建設生態低碳城市、低碳生態社區、低碳綠色建筑 ,已經成為全球應對挑戰領域的主要策略。低碳建筑和綠色建筑相比,在內涵和目標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側重點不同。綠色低碳建筑更強調減少污染排放;低碳排放是減少碳排放,它更切合節能減排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題。
4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現狀
綠色低碳建筑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多重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要求,順應了時代潮流。我國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現狀可表述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目前,綠色建筑、低碳建筑在中國的推廣還是剛剛起步,好多問題亟待我們去解 決,去探討,需要設定對應的部門,才能保證政策的落實。我認為低碳的概念其實和節約型社會的概念是連在一起的,這也正符合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它本身不僅僅是指建筑節能 ,而是將能源的消耗 、環境等各個因素整合起來的一個概念。低碳主要是指減少整個社會的能源消耗 ,因此低碳是大環境下的低碳 ,只有在整個大環境下實現低碳,才可能真正做到可持續性發展。還急需加大低碳減排的宣傳力度,使得社會各界都來積極關 注綠色建筑和低碳生活,使綠色成為每一個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綠色人居的進程。 發展低碳生活、建造低碳建筑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低碳生活,是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對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的一種支持。
5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術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暗吞冀ㄖ钡吞冀ㄖ捎媒Y構體系、地能熱泵系統、智能布線配電系統、太陽能綜合利用、節能門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術。低碳建筑技術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時可使建筑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低碳建筑主要有以下幾種技術形式,外墻節能技術:墻體的復合技術有內附保溫層、外附保溫層和夾心保溫層三種。我國采用夾心保溫作法的較多;在歐洲各國,大多采用外附發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國,外保溫建筑占建筑總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門窗節能技術:中空玻璃,鍍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熱玻璃)高強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濺射方法鍍制含金屬銀層的玻璃以及最特別的智能玻璃;屋頂節能技術:利用智能技術、生態技術來實現建筑節能的愿望,如太陽能集熱屋頂和可控制的通風屋頂等。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熱泵系統、置換式新風系統、地面輻射采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光電屋面板、光電外墻板、光電遮陽板、光電窗間墻、光電天窗以及光電玻璃幕墻等。
7結語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會有更多優良的建筑材料和先進的建筑技術被運用到現代建筑施工工程當中。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科技創新,實現更好的建筑技術開發,為我國的建筑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此外還有更加注重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低碳建筑。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oo6.
[2]李湘洲.才東明.21世紀建筑【M】.北京:建材 工業出版社.2002
[3]夏云.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建筑【M】.北京:中國 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關鍵詞:綠色計算 節能減排 低碳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3-0120-02
1 低碳背景下開展綠色計算的對策研究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愈來愈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我國政府已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40%-50%節能減排的宏偉目標,同時“十二五”規劃也已明確提出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而信息產業作為第五大高能耗產業也必將成為建設低碳社會與構建綠色經濟的重要目標之一。而低碳環保經濟并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情,應該從現在做起。發展低碳環保經濟是關乎每個人的事情。因此認識綠色計算,明確綠色計算的目標,如何開展綠色計算,開展綠色計算的對策研究成為目前非常緊迫的一項工作。
2 綠色計算開展的背景與現狀
綠色計算因順應低碳經濟的要求正日益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也是未來IT技術趨勢之一。國外的研究因為較國內早,因此在綠色計算和綠色IT技術上要較為成熟。而國內在綠色計算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經過國內一些專家學者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內以國防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等為代表的研究機構,對上述技術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國內專家學者對綠色計算的定義以及內涵和趨勢做了詳細的描述和探討,也有一些單位和研究機構開展了軟、硬結合,虛擬化技術、云計算、集中式存儲等方面的研究。通過對綠色計算開展的背景研究,再分析綠色計算開展的現狀,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1)節能減排目標推動綠色計算開展。哥本哈根大會上提出的建設低碳社會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特別是隨著信息化水平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也越來越快,緊跟其后的就是信息產業所帶來的能耗問題也越發嚴重。在建設低碳社會背景下,綠色計算是一種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又能達到節能減排經濟環保的新型計算模式,已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和國際上的競爭焦點,關系到國家民生、經濟和社會發展。綠色計算更是在追求計算機系統性能和技術快速發展的前提下,不斷改善社會環境、減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持續提高生活質量的背景下產生的。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要實現40%-50%節能減排的宏偉目標,同時“十二五”規劃中也已明確提出綠色發展前提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而信息產業作為高能耗產業,也必將成為建設低碳社會與構建綠色經濟的重要目標之一。
(2)綠色計算促環保產效益。作為“十二五”規劃的第三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物價上漲,通脹不斷加劇,新一屆政府在要求積極尋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有效對策。面對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展開,更多的企業都擁有了自己的數據中心。而根據IDC對服務器市場的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大多數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服務器的能耗已經占企業投資很大的比重,同時自身所擁有的數據中心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成本、電力成本和后期維護成本。而其中的電費成本就占了全部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加上往年各省市在用電淡季都出現的用電荒問題,更需要開展這方面的研究為企業節約電力成本。近幾年Gartner公布的技術發展趨勢報告中,綠色IT技術已經成為十大IT關鍵技術之首。同時它預測今后幾年綠色計算預計帶來48億美元的市場份額。因此綠色計算正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斷在企事業單位中開展,在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和保護環境的同時,也不斷在為企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節省大量能耗支出并產生經濟效益,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
(3)有想法缺意識。無論是政府還是企事業單位,綠色計算在IT業界引人重視,但是如何把“綠色”落實到企事業的信息化建設中,卻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引用知名網站相關人員的調查數據顯示:近50%的企事業單位目前并沒有對綠色計算制定相應的規劃或措施,同時,有近40%的人正在考慮,但是真正已經在實施的更是少數。綜上所述,開展綠色計算對策研究是非常重大的意義的。
3 綠色計算對策研究的意義
其實綠色計算的這股旋風在IT業界刮得正熱,但是普通的企事業單位如何把“綠色”落實到企事業的信息化建設中,卻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分析相關公司的調查顯示:有51.3%的企業目前并沒有制定針對綠色計算的規劃或措施,同時,有40.1%的人正在考慮,已經實施的僅僅是少數。因此開展綠色計算的研究,對企事業單位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1)為企事業單位進行信息化建設提供參考。在充分調查研究已經建好的信息化方案,分析目前信息化建設方案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綠色計算的發展趨勢,正確的綠色計算對策將讓企事業單位在進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朝著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和能耗成本,軟、硬結合方向發展,提出符合綠色計算要求的信息化建設方案。
(2)為企事業單位開源節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參考。結合前面所講的內容,在分析信息化建設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解決企業能耗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管理和維護成本的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相同情況下也能為政府事業單位等節省支出提供參考。
(3)為開展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提供參考。低碳經濟是指在阿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高碳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而綠色計算正是通過技術創新的方式在改變這個世界,減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通過對綠色計算對策的研究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目前的狀況。“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的重點支持的優先領域如:物聯網,作為信息產業的重要一部分,勢必要考慮信息產業節能減排的目標,開展綠色計算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對綠色計算開展對策的研究也能為政府開展節能減排提供一些參考。同時按目前狀況,IT領域節能減排的概念性意義、方向性意義要大于實用性意義。
4 綠色計算對策分析
(1)明確綠色計算目標,培養綠色計算意識。低碳經濟就是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在此背景綠色計算正日益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也是未來IT技術發展趨勢之一。因此綠色計算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通過節能環保的方式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在明確目標的同時,也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培養社會綠色計算的意識,讓大家知道什么是“綠色計算”,開展綠色計算的好處有哪些。
(2)根據目標需求,分析可行路徑。根據現有資料的查閱,綠色計算的研究主要涉及系統能效模型與評測、計算機體系結構、網絡通信與服務,以及上層應用等多個層面。能效問題是實現綠色計算的最為核心的問題,通過研究能效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對癥下藥開展綠色計算。能效問題涉及到計算系統的所有因素,包括計算機系統結構、芯片設等硬件的研發,還包括網絡通信、無線傳感器簇首節點選擇等網絡相關技術,而上層應用有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1)服務器與存儲優化。企業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大量采用節能服務器、綠色數據庫的應用、綠色存儲等對策來開展綠色計算。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計算機設備的選購,以及數據計算中心建設等,課題研究要因地制宜,分析現實可行的開展綠色計算機的路徑。2)構建綠色數據中心。這是最切實際最可行的開展綠色計算的一種對策,對于計算機體系結構、芯片和網絡等一些核心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但是在構建綠色數據中心過程中綠色設備的選購,機房環境節能技術的選用以及合理的管理方式都是有效開展綠色計算的對策。3)虛擬化技術的使用。虛擬化技術目前已逐漸滲入IT行業的各種應用,比如:虛擬服務器、虛擬機、虛擬管理平臺等。通過虛擬化技術的應用,避免了信息化建設方案中IT建設架構帶來的硬件支出,在實現降低IT成本的目標的同時,更積極響應了節能減排的政策。
(3)以協會、學會為依托,形成有效對策?!熬G色計算”也指使用一些技術降低能耗,減少排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努力,并不是某個組織或個人所能夠完成的,需要以IT業界相關的行業協會、學會為依托,根據各地方節能減排目標,形成共力,通過使用虛擬化技術、云計算、服務器與存儲優化等方法,不斷改善環境、減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持續提高生活質量并形成有效對策。
(4)建議政府參與,出臺有效的獎懲措施。開展切實可行的綠色計算也絕不能停留在喊口號,提倡議,更應該有政府部門的參與,對于能源消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企業設置一定的限制,同時形成一些扶持政策和激勵體系,來降低能源的浪費和二氧化碳量的排放,而不能讓財大氣粗、缺少“綠色”意識的企事業單位占用太多社會資源。
【關鍵詞】居民構建 低碳生活 SWOT分析
一、后世園生態效應對西安居民生活方式影響
1、世園會低碳生活理念的背景分析
當哥本哈根牽動著世界的目光,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氣候危機不再是妄加的猜疑而是科學的研究,全球變暖已不再是某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世界每個國家的災難。因此,各個國家將降低“碳排量”放在經濟發展的首位要素考慮,“低碳經濟”、“低碳社會”、“低碳城市”及“低碳生活”已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城市發展的目標。通過近幾年的規劃和籌建,西安世園會為世界展示“綠色、和諧、生態”型城市形象,世園會以“天人長安,創意自然”為主題,營造以植物為主體的自然景觀,構建世界化的園林建筑背景,彰顯西安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風韻,展示人類與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實踐。
2、后世園生態效應對西安居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分析
2011年第十四屆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西安世園會打破慣例,取消大型慶典和晚會焰火,大力宣傳推廣“綠色生活十條理念”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綠色實踐活動,引導市民自覺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世園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帶來經濟發展基礎,同時也極大地推動城市社會發展,尤其是,世園會提升人的理念提供了一個重要前提。
告別綻放了178天的“長安花”,西安世園會后期改造工程于10月23日正式開工。位于西安灞新區的會址將“變身”公園,傳承綠色、低碳、環保理念,在“后世園”時代引領西安的城市發展,續寫更多的“綠色傳奇”。世園會的成功舉辦和后世園時期的順利改造,綠色理念走進生活。首先,人們充分的了解和切身感受當前世界先進的生態環保理念和科技成果,通過世園會的游覽,開拓了人們的視野,潛移默化的倡導一種綠色生活理念。
二、西安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的SWOT分析
自西安世園會成功舉辦及后世園時代的到來,低碳、綠色、生態、宜居理念走進生活。面對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效應,西安居民在生活方式轉變過程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后世園生態效應下西安居民生活方式面臨的優勢與機遇表現在:①“八水潤長安”“生態城市”“低碳環?!崩砟钜焉钊肴诵模靼簿用窬G色低碳生活理念的轉變是西安居民生活方式轉變的一大優勢;②當天氣變暖已是全世界各族人民面臨的問題時,西安市政府及各部門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在促進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更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頒布與制定各項政策法規制度,約束企業與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維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另一方面,西安作為陜西的省會城市,城市的發展不可避免的存在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現象,對傳統企業經濟結構的轉型及西安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的實現途徑是目前面臨的困難與威脅??傊?,西安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背景下,構建西安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是實現西安低碳城市的必然途徑。
三、構建西安市居民低碳生活方式途徑選擇
1、建立低碳綠色消費模式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一個國家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也越來越大。而消費方式最能體現一個時代、一個國家、全體公民的經濟基礎、文化傳統、興趣愛好、價值取向、流行文化和生存發展取向等發展水平、思想和文化選擇。因此,樹立和倡導綠色低碳消費方式,對節約資源、減少浪費、保護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選擇低能耗的綠色出行方式
出行方式是每個居民在建設城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行為方式。目前,西安的出行方式在傳統的轎車、出租車、公交車的基礎上增加了城市輕軌以及較為綠色環保的自行車交通工具。隨著世園會的成功舉辦,城市發展過程中霧霾空氣對居民身體的危害,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在出行方式中較多的選擇污染較少的環保自行車、輕軌及CNG公交系統。另一方面,選擇綠色環保的出行工具有助于降低對能源的消耗,是提高空氣環境質量的有效途徑。
3、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必需的資源消耗,一個城市的發展也不可避免。而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特點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用完就沒有了。另外,煤和石油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性較大。因此,減少化石能源消費,轉而使用風能、水能、太陽能、核能和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消費,首先可以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枯竭危機;其次,還可以減少高污染、高排放;第三,采用新科技,啟用智慧創造的非化石新能源可以作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也可以緩解能源的緊缺,節省資源。
4、低碳飲食,注入膳食文化
低碳飲食是一種從食材的角度對飲食文化做出的詮釋和解釋。另外,從環保的角度看,低碳飲食就是降低碳排放量,注重素食,減少肉類的飲食。因此,低碳飲食要求對熱能的攝入做到適可而止,不能超過標準量。首先,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要適當。其次,注重素食少食肉。第三,粗細搭配,粗糧營養較為豐富,適當多吃。在低碳食材方面的選擇要注意就地取材、盡量選擇果蔬及蛋白質含量高的當季食材。
5、環保戶外活動的開展
環保是一種理念,在戶外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經歷心理、生理上的挑戰,同時也可以欣賞到山野之美,通過與自然的親近,來愉悅身心,但也必須勇于承認,任何完美的戶外活動都將對自然造成新的破壞。因此,通過開展環保戶外活動,讓環保觀念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身邊的人,并且在活動中盡量將對自然的沖擊降低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唐國戰,低碳綠色消費方式的哲學思考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哲學版)[J] 2010.7.72-74
[2]涂平榮.范松仁, 城市低碳生活方式轉型的若干思考 宜春學院學報[J]
2011.1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