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

      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

      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排煙;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當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產生大量的煙氣和熱量,如果消防排煙系統設計不合理,導致有毒煙氣肆意蔓延,容易引起被困人員恐慌失措,搜救人員困難重重,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設計科學合理的消防排煙系統,及時排除煙氣,才能為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撲救工作提供安全條件和寶貴時間。

      1、 煙霧危害性影響

      高層建筑火災中產生的煙霧是一種混合物質形態,主要由固態、液態以及氣態等雜質組成。影響煙霧危害性的主要因素在于煙霧的成分與多少。煙霧的多少又與燃燒物的供給條件如燃燒物質質量、溫度、氧氣等是否充足有關,當各方面條件越充足,煙霧量就越多,對人的身體健康損害就越大。當燃燒物處于全面燃燒狀態時,會與各種外界物質混合,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氣等生成物和有毒氣體。當燃燒物沒有充分燃燒時,不僅會生成上述生成物,還能產生醚、醇等有機物質。通過燃燒過程中生成的有毒氣體作用于人體,出現呼吸道感染灼傷、臟腑受到刺激、窒息等危害,容易消磨人的意識,嚴重者直接導致死亡悲劇的發生。此外,影響消防工作進度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在于煙霧蔓延的流動速度。當發生火災時,煙氣水平方向流動速度為每秒0.3~0.8m,垂直方向擴散速度為每秒3~4m,即當煙氣自由流動時,只需1min左右就可擴散到幾十層高的大樓。

      排煙口遠離散口示意圖

      2、 存在問題

      (1)自然排煙不符合要求。單從自然排煙的效果考慮,最好將排煙窗設置在靠近墻的上部位置。而在目前高層建筑中,有很多自然排煙窗都違背了這一規范要求,直接將自然排煙窗設置在墻的下部,這樣使得排煙窗與吊頂、頂板的距離擴大,影響自然排煙效果。

      (2)自然排煙窗開窗面積不符合標準要求。《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2.2條,明確規定了自然排煙窗的開窗面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設計人員并沒有根據相關的規范要求,仔細計算開窗面積,有的將固定窗的面積與排煙窗面積重合計算,導致排煙窗面積與規范要求相背離,導致排煙效果大打折扣。

      (3)送風道阻力過大。在高層建筑的實際驗收過程中,不難發現很多工程設置的送風口的尺寸大小、風機風量以及風壓能等都富惡化規范要求,而實際對送風口進行測量時,發現其實際風速比設計的小的多,或者距風機較近的送風口的風速較大,離得越遠則風速越小甚至出現無風等狀況,難以達到門洞風速以及產生余壓的規定要求。

      3、高層建筑消防排煙系統設計

      3.1確定消防排煙部位

      高層建筑防排煙部位在高層民用建筑相關的防火設計規范中有著明確的規定,除了劇院、體育館等高于24米的單層主體建筑的其他所有不低于十層的民用建筑或居住建筑等,都應該在其相應的前室、樓梯以及電梯等部位裝置防排煙系統。此外,在高層建筑中人員密集頻繁來往的場所、中庭閉封的避難層、易燃物較多的地下室面積高于一百平方米的房間等也應設置完備的防排煙系統。

      3.2劃分防煙分區

      按面積劃分、按用途劃分、按方向劃分是高層建筑防排煙系統分區劃分的三種主要方法。按照面積劃分是指在建筑內部進行面積的劃分,根據劃分面積設置基準防煙分區。但是由于每層防煙分區的用途與形狀都存在差異,而它們具有相同的面積。按用途劃分是根據建筑物各個部分的不同功能劃分防排煙分區,在各個功能不同部分如衛生間、辦公室、客房、起居室等的不同劃分,既方便又合理。按方向劃分是根據高層建筑的上層、底層部分功能用途的不同,分別從樓層、面積角度進行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防煙分區劃分。

      3.3確定防排煙方式

      (1)自然防排煙。《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2.1條規定:“除建筑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此方式是在不具備機械通風設備的前提下,主要依靠自然力產生的作用實現,避免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受到火災煙氣入侵。其具有經濟實用、造價低、不受電源控制等特點。但是其防排煙效果直接與外界風俗、風向、氣溫等的變化息息相關。因此,設計者在進行自然防排煙設計時應正確處理,增強其對建筑排煙的積極作用。

      (2)機械加壓送風防排煙。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3.1條規定了采用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的兩種情形,一是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二是采用自然排煙措施的防煙樓梯間,其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此設置主要是避免在火災發生后受到煙氣的干擾和影響,讓相關被困人員及時疏散、遠離事故現場。在進行此消防排煙系統設計時,必須與具體的建筑物構造形態相結合,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措施。此設計的原理是采取機械加壓的方式使現場周圍的空氣壓強增大,最終比火災區域內空氣壓力高,使得煙霧的蔓延、擴散進一步降低,與消防工作積極配合,起到控制火勢的作用。根據加壓送風量計算公式計算

      Qj=KAjP1/n

      在此公式中,正壓送風系數為K,Aj是指在此系統中全部氣流通路的流通面積,正壓與非正壓之間的壓力差為P,數系數以n表示。目前國內在高層建筑防煙設計計算中使用較普遍的兩個公式為基本計算公式。

      1、安保持疏散通道需要有一定的正壓值,俗稱壓差法公式:

      L=0.827*A*P1/n*1.25

      其中,L為加壓送風量,0.827為漏風系數,A為總有效漏風面積,P為壓力值,n為指數,一般取2,1.25為不嚴密處附加系數。

      2、按開啟著火層疏散通道時要相對保持該門洞處的風速,又稱流速法公式:

      L=f、v、n……(7.2)

      其中,L為加壓送風量,f為每檔開啟門的斷面積,v為門洞斷面風速,n為同時開啟門的數量。

      4、結語

      防排煙系統設計以及相關的控制技術對高層建筑消防排煙系統應用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設計人員應嚴格執行國家規定設計要求,完善和落實防排煙系統設計,輔助火災消防工作,降低生命財產損失。

      參考文獻:

      [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

      [2]陳穎,薛慧平,曹強,高層建筑的防排煙設計[J].陜西建筑,2008(9) .

      [3]鄧慧勇,高層民用建筑防排煙方式[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8(9).

      [4]魏林喜,譚磊,高潔,大型商業通風與防排煙系統設計芻議[J].陜西建筑,

      2009(6).

      [5]張勇,張寧,楊孝鵬,建筑防排煙設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工程與建設,

      2009(1).

      [6]李福,高層民用建筑防排煙系統若干問題探討[J].城市建設,2010(24).

      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層民用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分析

      近年來,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重了城市用地的壓力。為了緩解城市土地資源急劇緊張的狀況,滿足居民對住房的要求,城市建筑物正在向高層化、密集化方向發展;同時,高層建筑具有視野開闊、受周邊環境干擾能力小、地標標識等特點,常被大量使用和推廣。不管是高層民用建筑還是商業建筑或者景觀標志物,通常他們具有大負荷的用電量,而且內部構造復雜,相對較容易出現火災。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好火災預防和報警工作。高層民用建筑火災報警系統的設計分析工作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是能夠設計出科學合理、安全可靠、準確的報警系統的保障。

      1 設計依據

      火災報警系統對于建筑設計工程有著很大的意義,是監控火災發生的“眼睛”和通知人們危險情況的“嘴巴”,對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火災報警系統設計工作的專業性較強,同時具有技術性和政策性。為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明確火災報警系統設計工作的設計依據。

      首先應學習和了解建筑防火報警系統設計規范、行政管理法規、安裝施工規范、驗收規范、設備制造標準以及防火規范等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規文件。在學習這些文件的過程當中,應特別注意文件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例如注意是“必須”還是“嚴禁”,是“應”還是“不得”,是“宜”還是“不宜”。

      其次,在對高層民用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進行設計之前,我們應仔細閱讀《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范》以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這兩本規范,并在設計過程中嚴格遵循其中的規定和要求。此外,還要針對建筑物的使用性質、高度、耐火等級等情況進行科學設計,最終的設計文件要符合消防部門的相關標準。

      2 火災報警系統出現信息誤報的原因分析

      2.1 探測器的結構和原理不合理

      高層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探測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過感應現場實際物理或化學狀態超過預設值而做出判斷的。一旦現場由于某些非火災原因讓探測器探測數據達到預設值,報警器就會被觸動。這是經常發生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誤判現象,久而久之,嚴重影響人們對報警器發出信號的信任程度,更會對人們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目前流行的火災探測器均無法實現智能判斷,無法有效分析數據信息,無法實現對數據詳細、全面、正確的判斷。

      2.2 報警器、火災探測器的安裝調試工作不到位

      報警器和探測器在安裝之前的存儲過程中存在問題,由于沒有妥善保存和管理,導致報警器受到潮濕等因素的破壞,從而影響報警器的使用性能。再者,由于安裝工期和安裝條件的限制,導致報警器安裝施工時出現許多安裝失誤問題,例如在布線時沒有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進行,導致線路容易受損等。

      2.3 系統運行日常管理不到位

      高層民用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安裝之后的運行過程中,需要安排專門人員定期記錄其工作數據,定期對其性能進行綜合測評,然而多數報警系統在安裝之后就任由其發展,缺乏相關的運行數據記錄。此外,如果沒有有效的運行數據記錄,就會給系統故障問題查找工作造成難度,進而導致報警系統被長期停滯使用,長期如此,便會大大降低報警系統的實用性能。

      2.4 用戶問題

      由于火災探測、報警系統多種多樣,設備的規格、性能、運行標準也不盡相同,導致大多數用戶都不能全面的了解火災報警系統的知識,進而導致用戶不明確系統的工作狀況,即使系統已經發生故障,用戶卻不會發現,使報警系統一直帶故障運行,一旦發生火災,報警器卻不能及時將信息通知人們。

      3 火災報警系統設計

      3.1 火災報警系統設備設置

      在火災探測器方面,我們應有針對性的選擇火災探測器,以實際的適用場合為依據來確定探測器的最佳安裝位置。應在走廊內和前室內分別劃分探測區、設置探測器,因為前室、走廊、樓梯間和電梯位置,煙氣容易流到此處,容易形成聚集。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設置方面,前室是人員疏散、消防撲救的重要區域,并且前室與走廊、緊急疏散通道和電梯豎井之間都是相通的,人員流動量大,因此,前室也是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安裝的重要位置。在火災應急廣播揚聲器設置方面,應將揚聲器設置在人員流動量較小、和人員密集度較大的地方,因為火災發生信息要傳到人員流動量較小、又比較封閉的地方相對困難,而人員密集的地方又太過嘈雜,普通的報警音量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在消防專用電話設置方面,消防專用電話在火災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應當重視對其安裝位置的選擇,一些經常有人值班的地方最適合安裝專用電話,例如配電室、機房、發電房、電梯間等地方。

      3.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消防聯動控制

      首先,要求相關消防聯動控制設備必須能有效對室內的消防噴灑、消火栓、防排煙等系統進行啟動、停止等控制。其次,要求相關消防聯動控制設備可以正確的、實時顯示水泵、水流指示器以及報警閥的工作狀態。第三,要求在排煙系統中設置防火閥控制模塊,在接收到火災報警信號之后可以自動關閉通風管道上的防火閥。

      4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布線和消防設備配電的要求

      為了有效預防發生火災后,由于各種可能出現的破壞力使報警線路、通訊線路以及消防控制線路發生故障而導致報警系統癱瘓的情況出現,我們必須做好布線工作,要求相應的控制線路必須采用具有阻燃性的電纜,并采用合適的金屬管對電線加強保護。

      在消防工作過程當中,我們應采用全自動柴油發電機作為多種消防控制設備的應急電源,并且為了防止發電機組可能熄火,在啟動消防設備時應分批啟動。在設計工作當中,必須按照建筑物實際的需求計算出消防設備最大用電量,從而確定選擇何種發電機組。

      5 結束語

      隨著社會各方面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建筑物被迫向集聚化、高層化方向發展,然而卻無形中增加了火災發生幾率、火災發現難度和人群疏散難度。對此,本文詳細介B了有關現代消防的知識,并有針對性的分析了高層民用建筑自動報警系統設計的要點,分別在設備設置、設備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閆少華.淺析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消防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鄭鐵科技通訊,2009(3).

      [2]高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誤報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

      [3]鮑志勇,崔付玲,劉戰江.高層民用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淺析[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9(01).

      [4]羅萬金.高層民用建筑火災消防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7).

      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范文第3篇

      關鍵詞:消防 撲救 登高 設計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高層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層民用建筑撲救登高面的設計來說,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為切實解決好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問題,筆者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建筑實際,就實踐中如何改進和補救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場地消防設計等問題做了一些探討,供大家參考。

      一、高層民用建筑消防撲救登高面和登高場地在火災中的作用

      高層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復雜,體量較大,但由于高層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規劃、街景及建筑學的需要,往往在高層民用建筑主體附建與高層建筑相連的裙房,用作商場、餐廳、營業廳、會議廳等。這無疑滿足了城市規劃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時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難度。尤其對高層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諸多問題設計時稍有忽視,及易導致一旦高層建筑火災對人員的搶救,撲滅火災帶來嚴重的影響。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現有的電梯往往由于停電,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設計有消防電梯或者是消防客運合用電梯,但在實際現實中供電多是來自一個區域變電站,達不到雙電源供電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設電纜等滿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災時往往也會導致斷電。而多數高層建筑的疏散樓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設計在建筑的筒體中部,火災停電時往往無照明,消防電梯、疏散樓梯不能正常使用,給迎救人員、疏散人員帶來困難。二是消防人員難以接近著火層撲救,由于人員在火災時驚慌外逃,順樓梯或下或上,與消防人員逆向行走。極大的導致人員阻設等因素,給搶救和人員疏散帶來混亂。三是火災時往往是煙氣順其樓梯間、電梯間、豎向的管導井、電纜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層建筑的煙囪效應,煙氣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迷漫疏散樓梯間、電梯間、煙氣的毒性導致人員難以疏散。許多高層建筑火災事例證明,一旦火災時由于人員的求生欲望,往往會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鮮空氣和尋求一線得救的希望。在這時唯一補救的措施就是科學的設計一個讓消防員能撲救火災的登高面。國內外,眾多的火災案例證明,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登高消防車在實施救人員和滅火中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為了在發生火災時,登高消防車能夠靠近高層主體建筑,迅速搶救人員和撲救火災,設計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確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車操作場地,保證在空間有效的操作范圍和核實登高車的最小輕彎半徑是保證消防人員到達目的地救人、滅火的關鍵。因此,高層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設計是保障火災時搶救人員生命、逃生和撲滅火災的重要保證。

      二、現有標準和實際存在的設計缺陷問題

      (一)現有規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自1995年頒布實施以來,歷經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幾次局部修訂,對于及時總結防火設計的實踐經驗和火災的經驗教訓,適應現代城市建設和新技術、新工藝的需要,防止和減少高層民用建筑火災危害、減少人員傷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撲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內容上得到充分體現。現有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4.1.7條要求,“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米、進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該條明確了高層建筑消防撲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時為保證消防車在撲救上能充分發揮作用。規范4.3.1條、4.3.4條、4.3.5條、4.3.6條、4.3.7條要求,高層建筑的周圍應設環形消防車道。消防車道的寬度不應小于4米,消防車道距建筑外墻宜大于5米,消防車道上空4米以下范圍內不應有障礙物。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有回車道或回車場。消防車道下的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消防車輛的壓力。穿越高層建筑的消防車道其凈寬和凈高均不應小于4米。消防車道與高層建筑之間,不應設置妨礙登高消防車操作的樹木,架空管線等。以上條款,對消防車道要求作了進一步明確,無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車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的基本設計要求。

      (二)存在問題。隨城市化建設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斷提高,給高層民用建筑撲救面設計帶來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裙房的設計問題。在城市區域內的高層建筑,多為追求商業價值,建筑裙房設計多在四層左右,由于裙房作商業用途,每層層高凈空多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過防火規范5米要求,多數裙房的進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墻問題。城區內的多數高層建筑,為達到設計美觀,協調繁榮城市的效果,許多高層建筑均設計有幕墻,尤其是設計玻璃幕墻且作為消防登高面考慮。三是登高面一側、直通室外的樓梯或 直通樓梯間的出口設計問題。臨街高層建筑底層均設計為商鋪。當考慮作為登高面時,而多數設計為追求商業價值而規避設計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往往將疏散樓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側。四是消防車道的設計問題。城區內的高層建筑為充分利用當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鋪的價值,許多建筑將消防登高撲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側。然而,對環形消防車道和回車場的設計更多的是消防車道轉彎半徑不能滿足消防車輛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車庫出入口道與環形消防車道交叉處的設計問題。城區內多數高屋建筑均設計地下車庫,而地下車庫的出入道又多為利用高屋建筑的環形消防車道引入地下,在設計時往使得消防車道與地下車庫的出入口車道連接交叉外出現坡度及傾斜面。許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車道較短時,在環形消防車道上形成的坡度傾斜面更大,影響或無法滿足消防車輛的行駛。六是幕墻下設計室外消火栓等問題。高層建筑臨街面往往設計有裝飾幕墻,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結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臨沿街設置。稍有忽視,很容易將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墻之下,一旦火災幕墻坍塌,嚴重影響消防車吸水、供水等撲救。七是登高消防車場地的設計問題。許多高層建筑對登高消防車輛的操作場地考慮不周,多數僅以環形消防車道寬度來考慮。以此寬度作為登高消防車的場地,將遠遠不能滿足登高消防車的操作空間要求。

      三、結合實際、科學合理地設計高層民用建筑消防撲救登高面和登高場地

      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觀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為發展,以創新思想、合理設計高層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撲救面的問題非常重要。以下為作者結合現有的規范、標準在工作實踐中針對存在問題與讀者作共同探討。

      (一)臨街登高面外墻設計。建在市區或商業街的高層建筑,當確定其臨街一面作為消防撲救登高面時,其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臨街一側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車的場地需要,但特別要注意,設計時要避免在登高撲救面一側外墻設置玻璃幕墻。由于幕墻的設置增加了建筑外觀美的效果,對裝點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設計思路上考慮采用較多,但往往一旦火災,會給消防撲救帶來極為不便的后果。火災證實,玻璃幕墻在火的作用下會炸裂和塌落,導致消防人員撲救火災時無法靠近建筑。同時、一旦幕墻下設計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災時由于幕墻的塌落下掉。這些滅火設施將無法使用,也容易導致撲救人員的傷亡。在臨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頂層還應避免設計霓虹燈之類的大型商業廣告和其它影響消防登高撲救的景觀設計。登高面一側還應避免過多的凹凸造型,影響登高消防車登高平臺靠近各層門窗、洞口。

      (二)登高邊長、裙房、疏散樓梯與出口設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4.1.7條明確規定:“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米、進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我們在進行消防設計時要盡力考慮規范的強制規定。其意義是登高邊不應小于1/4周邊長度且不小于一個長邊的長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邊形平面的建筑應考慮滿足一個長邊的長度作登高撲救邊;其二是在登高撲救面一側必須設置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這一規定是確保一旦建筑火災時能保證人員及時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車撲救的需要,在實際設計中,城區的高層建筑為節約用地,往往將登高面和登高場地的布置多與商業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側一同考慮。但是,許多處于繁華的商業區、商業街、步行街的臨街面的商場、門面商業價值又使得房開商或設計時規避在這一側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筆者認為,如果設計直通室外的樓梯確有困難,在考慮消防安全 經濟價值的綜合因素上,每棟建筑最基本的設計要滿足有一個直通樓梯間的出口于登高面一側、且設防火挑檐,同時各層宜設外挑陽臺,否則無法滿足規范要求;其三,是對裙房高度和進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證登高消防車曲背靠近高層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區內多數高層建筑裙房都為商業使用。設計都在二到三層不等,有的大型商場一層高度即達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確有不少困難,因而在登高撲救一面的設計時要盡量滿足規范要求,在高不超過5米的裙房時,可考慮進深在四米范圍內的裙房設計,一旦裙防高度超過5米時,在登高撲救面一側,可不設計凸出裙房,以達到規范要求。

      (三)環形消防車道設計。“高層建筑的周圍,應設環形消防車道”。在設計環形消防車道時應注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消防車道的凈寬不應小于4米,同時,消防車道上空4米以下范圍內不應有障礙物,盡可能地考慮消防車道距高層建筑外墻距離大于5米,以保證消防車的順利通暢。二是在消防車道上盡量避免設計地下暗溝、化類池、燃氣管道、電纜溝等,確有困難時,在結構設計上應滿足大型消防車的荷載通行。三是消防車由于運載的多為水,在運行時由于貫性作用,車輛的控制難度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車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車輛打滑。四是設計消防車道時應重點考慮消防車的最小通行轉彎半徑要求,在城市密集區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視該問題。所謂消防車的最小轉彎半徑是指消防車回轉時消防車的前輪外側循園曲線行走軌跡的半徑。目前,因內輕系列消防車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車≥9米、重型系列消防車≥12米。因此,要根據城市消防裝備的不同情況設計環形消防車道,最小輕彎半徑不應低于上述標準,高層建筑撲救登高車道應按重型消防車轉彎半徑考慮。五是當設環形消防車道有困難時,可沿高層建筑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如遇有盡頭路,應考慮設計回車場,一般為1.5米×15米,大型消防車回車場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緊缺,許多高層建筑為滿足日益增多的車輛需求,均設計了地下停車庫,而地下停車庫出入口的車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層建筑的環形消防車道而出入。因此,在設計地下車庫出入車道與地面環形消防車道接壤處必須考慮保證4米寬的消防車道平整性,即地下車庫出入車道的降坡起點不應設在環形消防車道上,保證消防車行駛的4米有效寬度路面不傾斜和平整。

      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范文第4篇

      關鍵詞:民用建筑;設計;防火技術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我國的民用建筑越來越多,建筑防火一直是人們不斷關注的話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設計中的防火技術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民用建筑火災還是時有發生,使人民生命財產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提高民用建筑設計中的防火技術,找到科學應用建筑防火技術的方法和手段非常有必要。

      1民用建筑火災的特點

      第一,民用建筑的人員眾多,一旦發生火災,消防人員難以在短時間內將人員疏散開,而且,大多數人在面對火災的時候比較容易恐慌,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疏散難度。

      第二,民用建筑有很多是高層建筑,一旦火災蔓延,波及的建筑面積比較廣,火災撲救的難度大。

      第三,民用建筑外的電線、建筑內的電器和其他易著火的設施很多,一旦遇到火災,火災蔓延的途徑多、速度快。

      第四,很多民用建筑的裝修材料防火性不好,有的裝修材料甚至是木質的,這些都能加大火災的蔓延,火災在短時間內無法撲滅,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

      2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綜合應用

      2.1裝修材料

      據調查,目前很多民用建筑出現火災事故并蔓延迅速的原因之一就是裝修材料的燃點過高,防火性能不好。因此,在民用建筑設計建筑防火技術的運用中,建筑裝修材料質量的好壞是民用建筑防火性能高低的基本因素。評價裝修材料的好壞,不僅要結合建筑裝修材料自身的燃點和傳播性,還要考慮材料在發生火災燃燒的過程中釋放出的煙霧氣體的毒性數值。由于有的建筑設計人員在選擇裝修材料的時候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對材料防火性能的考慮,選用的材料燃點過高,很容易在建筑工程中或投入使用后發生火災;有些裝修材料在發生火災的時候燃燒釋放的氣體有毒性,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不利于群眾的撤離,也為消防人員的工作帶來了障礙,加大了疏散難度。所以在民用建筑的設計中,設計人員不但要考慮裝修材料的經濟性能,還要考慮其實用性和安全性,保證裝修材料的質量降低火災發生的幾率。

      2.2防火結構

      在民用建筑的防火設計中,建筑構造的環節雖然比較容易處理,但也比較容易被忽視,在進行建筑構造的環節,一定要注重防火墻的設置、管道井的設置、防煙樓梯電梯和鋼筋保護層的設置。

      (1)防火墻的設置

      在民用建筑設計中,防火墻的設置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建筑的防火性能。在設置防火墻的時候,不宜設置在L型和U型建筑的轉角處,如果要在轉角附近設置防火墻,內轉角兩側墻的門窗洞之間最近的距離不宜小于4米;如果在其相鄰一側進行乙級防火墻的固定,距離沒有限制,而在緊鄰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的最近邊緣水平距離不宜小于2米。

      (2)管道井的設置

      民用建筑中管道井的設置應該每隔2―3層設置一個管道井,在樓板處使用不燃燒體作為防火分隔,需要注意的是不燃燒體的耐火極限應與樓板的耐火極限相當;如果民用建筑的高度超過100米的時候,應該每隔1層就要設置一個防火分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為耐火極限為0.6小時的丙級防火門。

      (3)防煙和封閉樓梯、消防電梯的設置

      民用建筑的防火設計中,防煙樓梯間的前室和封閉樓梯間的內墻要設置在同一層開設通向公共走廊的疏散門外,不得在此處設置其他房間的門窗;消防電梯應該層層停靠,消防電梯的前室宜設置在與室外直接相通的出口或經過長度不大于30米的通道。

      (4)鋼筋保護層的設置

      在我國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鋼筋最小保護層的厚度只是考慮了鋼筋不被腐蝕或者出現生銹,很少考慮鋼筋保護層的防火功能,一旦出現火災,大火產生的高溫很容易對鋼筋造成損害,降低鋼筋的承載力,與混凝土的黏結力也將大大降低。因此,在設計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的時候應該適當的增加保護層的厚度。由于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的保護層的最小厚度在規定中比一般混凝土構件的保護層還要低,其耐火性能更差,所以,必須加大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提高鋼筋的耐火極限。

      2.3民用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設置

      為了盡量減少火災以后或者是火災在發生之后所造成的損失,科學、合理的對建筑設計的平面布局來進行一個設置是十分的關鍵。為了增加民用建筑中的防火功能,降低甚至是避免民用建筑因火災給人們生命財產帶來的威脅,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的設計標準以及各類建筑特殊的防火要求進行設計。建筑防火設計必須結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制定和實施建筑防火設計方案,從方案設計階段開始就進行認真的考慮,注重民用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設置。

      2.4防火分區和防煙分區

      對于防火面積的確定,主要應該要考慮的是防火分區相關的防煙分區問題以及最大防火分區的限定,這同時也是一個經常性容易出現疏漏的問題。

      首先,通常的情況之下,防煙分區僅僅是局限于地下車庫與高層建筑,《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之中明確規定,設置排煙設施的走道,其中凈高不會超過6m的房間應該是要設置擋煙垂壁,明確的劃分出來防煙的分區,其中每一個防煙分區的面積不應該超過500m2且防煙的分區不應該是跨越防火分區。

      其次,就是要設有機械排煙系統的汽車庫,該地區防煙分區的建筑面積不應該要超過2000m2,也不應該跨越防火分區。最后,就是在多層的建筑之中,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間、無窗房間或者是地下的公共場所,以及超過20m的有直接排煙自然通風或者是沒有自燃排煙的疏散走道,但是其中的長度超過40m的疏散內走道等設排煙、防煙設施的房間之內也應該完全的參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標準。

      通過前文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引發建筑火災的因素多種多樣,為盡量較少和避免建筑火災的發生,建筑設計工作者們要從建筑工程的總體上加以把握,在建筑設計的每個環節與部位都充分考慮建筑防火問題,并將各種防火技術充分的運用到建筑設計的各個環節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火災的發生,為居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居住空間。

      2.5安全疏散

      疏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建筑防火設計的重點內容,設計當中主要考慮疏散的距離、寬度和樓梯間三方面的內容。在這三個方面中有一疏散距離為設計重點,《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當中對疏散距離這一問題有著具體明確的規范,但在具體的設計當中對撤離距離的把握還應注意一下加點問題。

      (1)在具體的設計當中,例如高層建筑中主要的公共性活動空間內部各點距離最近疏散口的最短距離應該要維持在30m之內,其它房間最遠一點和疏散口的距離應該要維持在15m之內,上述兩點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均有詳細的規定,但在具體的設計的過程之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務必要加以注意。

      (2)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之中,對于房門與房間內部之間的距離也有著非常明確細致的規定,其內容規定了距離應該被嚴格控制在袋形走道兩側的最大間距之內,而在建筑內部如果配設了自動噴水滅火器的消防設施,那么房門與房間的距離可以增加規定距離的25%。

      3結語

      總之,在民用建筑中,引起火災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要求民用建筑防火設計人員要從總體把握,除了考慮建筑防火成本和經濟效益外,還要充分考慮建筑防火問題的每一個環節,本著對人民生命財產負責的工作態度,認真將防火技術的各個環節都運用到民用建筑設計當中,只有這樣,火災的發生才能得到有效的預防,從而保證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損害、人民的居住空間更加舒適和安全。

      參考文獻:

      [1]吳宇豐.論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4(2):177

      [2]李董林.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綜合運用[J].科技資訊,2010,8(17):94

      [3]高蓉.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綜合運用[J].山西建筑.2006,32(13):31-32.

      高層民用建筑劃分標準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防雷裝置;設計;施工;農村民用建筑

      中圖分類號 TU8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8-0222-01

      博愛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雷電災害是其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尤其是夏季農村雷電災害頻發,極易威脅農村建筑物安全,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因此,做好農村建筑物防雷裝置設計施工至關重要。

      1 農村建筑防雷裝置設計

      1.1 確定建筑物防雷等級

      民用建筑防雷等級通常要依據年預計雷擊次數和建筑物本身的功能進行劃分,不同的民用建筑有不同的防雷等級,目前民用建筑的防雷等級通常為二類、三類防雷等級。

      1.2 外部防雷設計

      外部防雷裝置依據部位不同分為3個部分,分別為防雷接地裝置、引下線和接閃器。工作原理就是接閃器在發生雷擊時將吸引電流,通過引下線將電流導引到接地裝置上,分散電流,消除雷擊對建筑物的破壞作用[1-2]。

      1.3 內部防雷設計

      在建筑物外部架設防雷裝置的同時,在民用建筑物內也要安裝內部防雷裝置,通過等電位連接減少電位差,同時通過屏蔽措施,保護建筑物內部的電子設備。

      2 民用建筑物防雷裝置施工分析

      2.1 外部防雷裝置施工

      2.1.1 引下線。在對引下線施工時需要嚴格參照設計圖紙以及相關規范要求。一般來說,防雷引下線布設點會在防雷接地平面圖上標注,施工時要參照施工圖紙焊接。引下線可有若干并聯的電流通路,民用建筑物防雷引下線設置要求 ≥2根,并順著建筑物周邊均勻布設,引下線平均跨度要求 ≤18 m。引下線施工時,要關注高層建筑設計結構轉換層,從最底層到上層的施工結構柱會中途改變大小或位置發生變動,需將引下線以醒目物質標注清楚。當結構柱或鋼筋變化時,要將混凝土結構柱內主鋼筋合理焊接并形成電流通路。

      2.1.2 接閃器。接閃器包括避雷針、避雷網、金屬屋面等。在民用建筑物上裝設避雷針(網)等可有效吸引雷電流,需沿屋脊、屋檐、女兒墻等易遭雷電襲擊位置敷設。同時,屋面避雷網通常使用熱鍍鋅扁鋼或圓鋼及熱鍍鋅件,參照建筑物防雷等級在整個屋面設置不同尺寸網格,在大屋面位置需設置8 mm×12 mm或10 mm×10 mm的圓鋼或扁鋼當作接閃器。針對其他造型的屋面,通常沿女兒墻或屋脊設置¢12鍍鋅圓鋼作為避雷網。針對屋面突出金屬建筑物,無需單獨設置接閃器,直接將金屬屋面當作接閃器與防雷引下線相連接。針對高層建筑物露天設備較多,還有與之相關的金屬管道等情況,屋面全部金屬管道都需要與避雷裝置連接。如果不在接閃器保護范圍內,需加設避雷針或避雷網[3-4]。

      2.1.3 接地裝置。接地裝置施工關系整個防雷系統的質量。農村住宅多為自建,通常將通過地下的鋼筋當作接地體,施工中要嚴格參照施工圖紙要求有效焊接,并與引下線鋼筋合理焊接。高層建筑物要運用鋼管、圓鋼或角鋼單獨設置接地體。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體一般采用圓鋼或扁鋼,要求敷設的垂直接地體為2.5 m、間距5 m、圓鋼直徑≥10 mm、角鋼厚度≥4 mm、鋼管厚度≥3.5 mm。

      2.2 內部防雷裝置施工

      2.2.1 住宅建筑物總等電位連接。總等電位端子箱MEB通常安裝在地下室,地下室各動力設備如配電柜外殼、水泵、風機、電梯及弱電控制設備等相連接組成總等電位聯結。電氣井敷設鍍鋅扁鋼規格為40 mm×4 mm,總等電位端子箱MEB同各垂直干線互相連接,進出建筑物的所有金屬管道及各類垂直管道,都要在建筑物進出位置同聯合接地體焊接。電氣井、機房及電梯井道做預留接地處。屋面金屬管道及金屬樓梯等要用鍍鋅圓鋼或扁鋼與屋面防雷引下線合理連接。

      2.2.2 在建筑物內建立合理屏蔽。將建筑物內鋼筋、金屬構件與地板上鋪設的金屬龍骨之間進行可靠連接,并入地下后形成一個屏蔽網[5]。

      2.2.3 加裝電涌保護器。在防雷接地實際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會忽視屋面配電箱,要在配電箱出線端口加裝電涌保護器。電涌保護通常按三級保護實行接線,設備線路與防雷器之間傳輸距離≤10 m,防止損害設備。另外,電涌保護器兩端引出線需保持最短,確保最大電涌電壓為較低狀態。

      3 結語

      農村自建住宅防雷b置設計施工為綜合性系統工程。為了確保民用建筑物防雷裝置的合格性和有效性,要提前設計建筑物防雷裝置,在施工中注意防雷裝置各個細節,嚴把施工質量關。這樣才能使農村建筑物防雷規格符合相關防雷標準規范要求,為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4 參考文獻

      [1] 羅飛海.民用建筑防雷設計及施工的構造要點[J].通訊世界,2015(17):71.

      [2] 吳勇福.淺談建筑物防雷施工常見問題[J].城市建筑,2013(16):207.

      [3] 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討農村雷電災害的成因及防雷減災對策[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2(1):90-92.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com91tv|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亚洲美女自拍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小说图片视频|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四虎永久在线播放|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华液网站w|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