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商推廣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女裝;虛擬試衣間;電子商務;營銷模式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志碼:A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irtual Fitting Room in B2C Electronic Commerce
― with Suit-dress as an Example
Abstract: Lack of fitting process and the non-uniformity of clothing size are the main reason for low transaction rate of suit-dress on electronic commerce platform. Base on 3D technology, virtual fitting room has feasibil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e view of consumer mentality and implementation technique. With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irtual technology and network bandwidth, with the pace of life speeding up, virtual fitting room will contribute to a new e-commerce marketing mode of suit-dress.
Key words: suit-dress; virtual fitting room; electronic commerce; marketing mode
2013年淘寶、天貓、凡客誠品等國內大型B2C(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平臺上女裝銷售量占銷售總量的30%左右。此外,手機端電子商務類應用也在迅速擴張,在網民數量增速逐步放緩的背景下,網絡購物應用依然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當前國內B2C電子商務女裝網絡營銷模式主要是以淘寶、天貓、京東、凡客誠品為代表,沒有試衣過程,僅以二維形式展示,女裝穿在固定虛擬模特身上,且展示視角固定,缺乏交互性,可觀賞的角度單一,導致交易成功率不高。
B2C電子商務很難準確地描述產品在線的許多特征,而且在消費決策過程中,消費者與客服幾乎很難溝通到位。以女裝為例,由于不同女裝廠商使用不同女裝尺寸圖表制造不同類型的女裝,選擇正確的尺寸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往往導致交易時間延長,也易使消費者改變想法,退出網購活動。對此,品牌女裝B2C應立足購買快捷、商品時尚多樣的優勢,提升網購服務的質量,抓住并滿足消費者的購物心理,讓她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合適的高檔商品。
1 精心營造網上女裝商店購物環境
盡可能讓消費者在購買女裝前了解更多、更真實的女裝信息,會減少虛擬女裝營銷與傳統女裝營銷在先驗性這一需求特征中的差距。因此,品牌女裝網上店鋪應有與實體店相同的觀感,甚至可以借助技術強化觀感,提倡綠色休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使消費者在輕松愉快的體驗的同時,完成品牌女裝交易。
網店可以利用3D技術構建虛擬購物場景,在虛擬賣場和試衣間采用漸變法、間隔法、彩虹法的色彩陳列設計,進行相應主題的櫥窗設計,對比色、類似色、中性色等搭配陳列,創造良好的陳列氛圍。以三維的方式展示商品,可以使顧客更準確地感受到服飾對人體自身的適合程度;提供地圖導航,讓用戶觀看到自己所在的位置,用“模擬售貨員”,引導購物者到相應的柜架并協助其試穿。通過虛擬技術,消費者可以利用先進的交互式對話,在虛擬環境中暢談。以第三方形式,適時開展針對消費者體驗的網絡調查,不斷優化面向用戶的交互界面和視覺沖擊,為消費者營造出更加符合其個性化需求的各種虛擬體驗場景,以差異化體驗服務,提高網站用戶的黏性。
2 科學設定體型劃分方法,建立潛在消費者三維點云數據庫
到目前為止,我國服裝號型標準中,將成年女子的胸圍與腰圍兩個尺寸作為女裝號型的基本尺寸,用胸腰差的大小來劃分人體體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女體的體型變化。在女裝網購投訴中,很大一部分是女裝大小與描述不吻合造成的。因此,對人體體型分類必須分部位進行,應按照影響各部位的主要因素進行分類,在描述人體體型時,也應標明該體型為X型頸胸、Y型腰、Z型臀等。通過3D環境編程實踐,網店可預先輸入各分類指標涉及的數據,顯示對應形狀的人體模型,并可通過旋轉從任意角度觀察人體形狀,從而為女裝購買做最佳的決策。品牌女裝店可以在大型百貨公司或品牌女裝實體店,通過三維人體掃描儀為消費者掃描采樣數據,得到其表面的三維點云數據,然后在計算中重構三維人體模型,進行人體尺寸和膚色、體重等信息的提取,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女裝,提供樣品試衣、網絡和定制服務。此后,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鏈接到相應的網頁或用手機客戶端掃描特定的三維圖像碼,便能試穿新上市或她們感興趣的時尚服飾。
3 豐富網上虛擬試衣間功能,用戶可在線試穿任一款對應尺碼品牌女裝
虛擬試穿的可視化技術目的是建立虛擬零售服務定制女裝,使客戶能夠想象自己穿越在傳統商店和網上商店之間,為消費者的網購提供直觀的體現。
用戶進入網上品牌女裝商城后,系統自動跳出操作流程指引,若選擇不逛商城和鼠標點擊搜索欄品牌女裝陳列框時,自動展示衣服若干標準組件(領、袖、胸襟、腰、后擺等的細節圖),并分別用標準時尚元素(顏色、圖案、裝飾、材質、樣式等)標簽描述各部分,標準尺碼顯示欄對應一個精準的尺寸大小,陳列框陳設系統根據已有的個人數據模型和資料,如模特型號、女裝板型和款式,到云數據庫自動解讀關聯時尚數據,自動推薦科學細分其體型后對應的時尚風格服飾。運行3D虛擬人體旋體效果后,用戶可以360°觀看模特三維著裝狀態,直接觀察看人體參數化后的個人穿搭效果。虛擬模特著裝秀中,用戶可隨時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發到數據庫,女裝設計師們通過訪問數據庫中的實時信息,根據客戶的要求和女裝定位,精細設計任一款女裝的樣式和細部,提高女裝的價值,滿足潛在消費者的時尚和審美需求。
4 發揮體驗式營銷協同效應,提升品牌女裝口碑
虛擬試衣間系統提供穿搭在線形象設計服務,潛在消費者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將個人對女裝設計的想法和評價反饋至系統,通過與在線形象設計師深層次的溝通和互動,虛擬試衣間有利于女裝生產實現準時化,按照規定時間內供應,準確及時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國內B2C女裝企業應與像美麗說、蘑菇街、十九樓等重視購物分享的導購網店加強合作,加大培養用戶購買品牌女裝的習慣,并在主要大區設立樣品試穿店,便于消費者退換不合身的衣服,條件成熟時,再逐步擴大售后服務范圍。采用交易額加權處理的信用度累計機制,或根據各個品牌女裝款式類別中積累的信用度,設立不同的積分等級,給予不同的折扣優惠,穩固已有的客戶。
建立數據分析式營銷,健全信息庫,記錄目標女消費者的喜好、生日、購買歷史、體型變化等資料,數據模型分析客戶的后續購買需求,利用三維圖像碼提醒目標客戶可能需要購買或感興趣的時裝上架和網上時裝秀的展示,并提供商品物流查詢服務功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時尚的品牌女裝演化成一份不同凡響的生活方式體驗,達到吸引消費者、建立穩固的消費群體的目的。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可聯合其它品牌女裝企業,兼做差異化的B2C垂直類網站,精確鎖定消費者和培育潛在消費者,真正達到雙贏目的。
5 總結及展望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及普遍應用,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越來越廣泛。首先就關于平臺的定義各方理解均有所差異,因為其樣式多樣化。根據錢平凡等(2014)認為將平臺架構由其“三要素”—基石、基本架構和結構,并認為平臺雖然彼此之間差異可能很大,但有著共同的構成。
如圖2所示:在電商依托互聯網平臺記錄每一個消費者的鼠標點擊記錄、網上搜索記錄,所有這些記錄形成了一個關于消費者行為的實時數據閉環,通過這個閉環中源源不斷產生的新鮮數據,電商可以更好的洞察消費者,更及時地預測其需求的變化,因此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產生了很強的粘性。BaojunMa等(2012)通過整理電子商務平臺上的經營情況,對其經營相關的覆蓋率及信息進行了搜索及測量。吳學軍(2011)總結發展山東區域電子商務的有利之處和現實意義,結合目前山東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的現狀,提出加大對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扶持、健全支撐體系、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等有益于其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政府和相應的企業提供發展戰略的參考依據。
二、電子商務平臺的管理應用分析
胡林娜等(2011)考慮第三方B2B電子商務平臺的模式出現的問題,分析區域電子商務平臺的優劣勢,提出發展區域電子商務平臺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培養區域的電子商務平臺人才等建議。汪漩等(2013)基于期望收益的最大化準則,建立關于交易費定價策略的Stackelberg模型,分析在電子商務平臺買賣雙方的相互影響,得出不同的承諾條件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展現市,應該實施的定價策略。屠建平等結合供應鏈融資模式在電子商務平臺產生的背景及意義,通過選取能夠反映電子商務平臺上供應鏈融資的指標構建了指標體系,并對其進行了相應評價,得出進一步研究應該注重的方向。賀桂和等運用Agent技術和本體技術,結合電子商務平臺在往外推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構建一些個性化的模型,并對模型的運作流程進行了深入剖析,體現出基于情境感知要素對于電子商務平臺推廣的創新之處。
三、結論
制定行之有效的營銷考核和激勵方案。許多企業新產品之所以推廣不成功,是因為企業的營銷團隊根本就沒有引起重視,企業對業務人員既沒有考核,也沒有激勵。這樣一來,業務人員便不會主動去推銷,新產品還沒有走向市場,就先被自己的營銷團隊給否定了。
因此企業要想把尤其對企業來講具有戰略意義新產品推廣成功,首先就要把上市新產品的意義給業務人員講明白,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營銷考核和激勵方案。
某企業一只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但是推廣一直不理想,老板非常著急,找到我讓我出主意。我經過和老板的溝通,發現由于企業對業務人員沒有針對業務人員出臺任何措施,于是業務人員便想推廣,不想推廣就不推廣。
找到癥結后,我便給他建議并制訂了一份針對新產品的詳細考核和激勵方案。一方面所有業務人員頭上都掛上任務指標參與考核,推廣不力的要受到相應處罰,營銷總監/大區經理/區域經理推廣不力的要受到降級甚至撤職處分;另一方面開展擂臺賽,只要業務人員大力推廣并有業績,可在正常的薪資方案外拿到相應的獎金并在月度營銷大會上成為講師向大家傳授推廣經驗,一定時期(以三個月和半年為時間段)銷售特別突出的,召開全體營銷人員會議,由企業董事長和總經理親自頒發獎狀和額外獎金,并且這些人員做為企業將來干部選撥的優先考慮對象。
這個方案一實施,馬上在營銷團隊中引起震動。沒有多長時間,我便接到老板的電話,說公司的這款新產品的銷量在原基礎上翻了十多倍,業務人員的信心和士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過了幾個月這個企業的這款新產品便很快地扎根開花,該公司也很快引起了行業同行的重視,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經銷商的引導和強制要求。由于企業的新產品的成功推廣離不開經銷商的支持/配合和資源的傾斜,所以如何給經銷商足夠的壓力和動力,讓他們大力去推廣,這也是企業的新產品能否成功推廣的關鍵因素。
那么企業該采取那些措施去給經銷商足夠的動力和壓力的呢?
在動力方面,要給經銷商講明企業上新產品的原因和市場前景,以及經銷商大力推廣這些新產品能夠給他帶來的利益。另外可以把經銷商享受某些政策與推廣新產品結合在一起,讓經銷商自己權衡。比如:企業推廣新產品達到一定程度時由企業出工資給該市場派駐助銷員,幫助經銷商進行產品宣傳推廣和做其他工作。為了鼓舞經銷商,企業高層可親自到那些重要的市場和新產品推廣的好的市場拜訪。
在壓力方面,對于企業重點的新產品,如果經銷商拒絕投放或不用力去推的產品,可以告訴他,企業可以就新產品在該市場另外開設經銷商。另外拒絕投放企業新產品或推廣不力的則無權享受企業的某些政策。
某企業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安徽區域的經理通過努力,新產品的推廣的非常順利并取得不錯的業績,但是有一個市場的經銷商卻拒絕投放,由于該經銷商是公司的一個大戶,與公司領導的關系非常好,管理起來難度比較大。為了實現新產品在該市場的上市并推廣,該經理和企業領導經過溝通達成共識,把該市場新產品定了考核目標,并把其他產品的促銷政策與這些新產品的的考核目標捆綁在了一起。經過這一措施,該市場的經銷商從不得不推廣到后來銷量的迅速提升(因為該市場基礎比較好).
堅持不懈。新產品從市場導入到成長在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如果企業忽視這一規律,往往會造成在新產品的推廣上虎頭蛇尾,最后不了了之。因此一個新產品要想實現成功的推廣,就需要堅持不懈。
企業在新產品不能做到堅持不懈的表現主要有:
1. 對新產品的上市沒有進行很好的分析跟蹤,一旦發現不是很理想,,就自己喪失信心,最后不了了之.
2. 有的企業相信,多養些孩子,不一定那一個孩子一旦出息了,自己也就賺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許多企業會同時或緊跟著推出一些換湯不換藥的新產品,搞得業務人員和經銷商一頭霧水,不知到底該推廣那個產品,結果造成孩子養了不少,卻一個也沒有培養成才。產品各個營養不良,最終都沒有推廣成功
筆者有一次接觸一個企業,發現該企業庫存的產品原材料堆積如山,嚴重的占壓著企業的流動資金,搞得企業經營舉步維艱。通過詳細了解,這些原材料造成的積壓都是企業開發新產品所造成,而許多新產品經過分析,還是很有市場競爭力的。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局原因就在于企業一個新產品推出后,由于沒有詳細的上市方案,產品一旦推廣失利,企業就急著出替代產品或其他新產品,結果造成惡性循環,原材料越積越多,而新產品也沒有推廣成功。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向企業提出建議,不要再急著出新產品了,先把庫中的新產品原材料盤點一下,先從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入手,制定出詳細的上市方案和營銷團隊的考核激勵方案,并堅持執行一段時間。結果企業的新產品原材料不斷的變成了有競爭力的產品,有幾只新產品還逐步成立企業的主導產品。其他的競爭力不明顯的新產品原材料也依次類推推向了市場,企業的原材料積壓問題得到了解決。
建立標桿和樣板市場。企業推出新產品,除非企業在電視等媒體等大量投放廣告,最好不要在所以市場同時發力。可以通過集中企業資源建立標桿和樣板市場,以起到鼓勵經銷商和營銷團隊信心與士氣的作用。
某企業推出了一款新產品,也制定了產品上市方案和營銷團隊考核和激勵方案,雖然業務人員和經銷商都在推廣,但是都是不溫不火。而在許多業務人員和經銷商看來,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不錯了,還有的認為這個產品就不可能在市場上有多好的銷量和表現。老板很著急,但是也苦無良策。
相對電子商務,外貿電子商務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外貿B2B模式、外貿B2C模式、外貿C2C模式和外貿服務提供商模式。
(一)外貿B2B模式
這種模式是外貿企業最常用的網絡接單方法,也是外貿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國際貿易的最主流、最成熟的外貿電子商務模式。外貿企業通過將供應信息在外貿B2B平臺上,然后國外采購商與外貿企業進行詢盤、還盤,最后交易雙方通過網絡磋商后達成交易。這類模式代表性的外貿B2B平臺有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網、環球資源等。目前外貿B2B平臺主要是以會員制收費形式為主。
(二)外貿B2C模式
外貿B2C模式打破了國際貿易中間進出口商環節,使中國中小外貿企業與國外小批發商或終端消費者直接進行交易,使得交易更加有效率,價格更具競爭力。
1.自建網站對外模式
如果外貿企業資金實力比較雄厚,就可以通過組建自己的外貿網站開展外貿電子商務業務,在自建的外貿電子商務網站上產品供應等信息,并要針對海外市場推廣該網站。由于自建網站缺乏外貿B2B平臺的知名度和行業整合力,外貿企業要想獲得接單機會,除了有一定的資金自建網站外,還要利用搜索引擎排名優化、網站內容優化、在線客服的改進等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2.B2B2C跨國在線零售代銷模式
對于國內規模、資金實力有限的中小外貿生產企業來說,B2B2C跨國在線零售代銷模式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在這種模式中,外貿企業不需要每年繳納會員費,也不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和精力來自建網站和進行海外推廣。外貿企業只需要把自己企業的產品圖片、產品價格等產品信息上傳到該平臺上,利用該外貿平臺自身的統一的國外宣傳推廣來實現海外代銷。當海外消費者在線下單后,訂單會被及時反饋到外貿生產企業,外貿生產企業按照訂單完成生產。
(三)外貿C2C模式
外貿C2C模式通過提供統一的貿易平臺,國內外貿企業作為賣方可以與海外買方的消費者直接在該平臺上進行商品交易。例如:敦煌網、阿里速賣通、易唐網都屬于該類型的外貿C2C交易平臺。外貿C2C模式中的第三方平臺的提供方的盈利方式是在交易價格的基礎上增加一定比例的傭金作為收益。它們不參與物流、支付等交易環節。
(四)外貿服務提供商模式
外貿服務提供商也稱外貿零售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四海商舟為代表的這類企業通過部分或全部流程參與企業的電子商務建設,以賺取外貿企業所支付的服務費用為盈利模式,主要以幫助傳統企業開展外貿零售業務為宗旨。
二、外貿企業電子商務運營瓶頸問題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銷售渠道和貿易形式,突破了傳統外貿銷售模式所受到的制約,使外貿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在外貿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面臨著匯率不斷波動、通關便利化受阻、相關法律滯后、商業數據亟待保密等制約問題。事實上,由于外貿電子商務涉及到發改委、商務部、海關、國稅、外匯、檢疫等多個部門,對于外貿電子商務過程中的通關、退稅、融資、檢驗等環節還需要國家層面的推進,通過出臺相關政策來建立“綠色通道”。
(一)運營模式概念不清晰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傳統的產業生態,當下很多外貿企業也都在進行著所謂互聯網思維的變革,紛紛布局電子商務。無論是自建外貿電商平臺還是與第三方電商平臺合作,很多外貿企業根本沒有弄清楚電商平臺對企業自身發展的真正意義,甚至盲目跟從,不是著眼于構建一個適合企業自身的網絡化線上渠道,而只是增加了線上的企業和產品展示頁面,或是在多種運營模式面前搖擺不定,這種線上拓展和模式概念的混淆沒有根本意義,無法從戰略上優化外貿企業的經營。
(二)推廣渠道單一
外貿企業運營電子商務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讓海外客戶知道自己的網站和產品、能夠搜索到自己的網站及產品。傳統外貿企業投入電子商務領域往往因缺少精準營銷的概念而采用較為粗獷或單一的方式進行推廣,并且過度依靠免費推廣及低層次推廣。目前很多外貿企業在推廣過程中,由于時間、預算以及業務人員對專業知識或實際操作能力掌握的不足等原因,對單一推廣渠道尤其是B2B電子商務平臺過度依賴,例如,選擇一些免費的B2B平臺,供求信息,或者登錄目錄,然后坐等客戶找上門來。由此可見,外貿電商企業的線上推廣不能僅僅依靠低層次的信息和一般的類目錄登錄等一兩種簡單的方法,這將無法有效實現網站推廣和網絡營銷目標,大大制約了外貿企業拓展其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
(三)跨境物流發展滯后
外貿電子商務交易中,物流配送的及時性和安全性直接影響著境外買家的購買體驗,也直接關系到賣家的銷售業績。外貿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讓跨境物流運輸服務未能及時跟進和變革。商品運輸途中損壞、物流費用高、遞送時間長、退貨退款流程太復雜等問題都是跨境物流所面臨的難題,尤其配送時間和物流費用的影響更大。跨境物流缺乏綜合性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在庫存、倉儲、訂單處理、物流配送等相關環節,未能整合最佳資源,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務。因此,沒有成型的跨境物流配送體系已成為跨境物流業發展的瓶頸。
(四)高級復合型人才的缺乏
人才是外貿企業電子商務運營發展的核心。外貿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的同時急需大量既熟悉電子商務又懂得外貿業務的復合型人才。與此同時,外貿電商企業的人員配置大多中國化,缺少國際元素的融合,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導致外貿企業即使利用電子商務打開國門,走向世界,卻難以為國際市場提供符合目標市場的本土化服務。
三、外貿企業電子商務的運營策略
(一)構建適合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外貿企業要想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通過開展電子商務提高貿易的新增長,選擇、構建一個適合外貿企業自身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至關重要,不要盲目跟從。首先要通過市場調研和自我評估,結合外貿企業自身特點與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外貿企業自身的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再依據其構建一個科學有效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外貿企業通過電子商務的運營,可以使外貿業務流程電子化,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作效率,靈活應對金融危機。因此,外貿企業還要與時俱進,根據自身的發展,不斷調整企業戰略思維、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外貿企業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二)重視線上推廣及效果監測
外貿電子商務的運營中,有大量有效的推廣策略和方法,線上的推廣需要向專業化發展,而不是停留在免費信息等這樣不再有效的低層次手段方面。一方面,外貿電商企業需根據自身企業特點,針對目標市場,選擇適合的推廣方案。例如:B2B模式的工廠型企業,可以選擇如阿里巴巴、中國制造、敦煌網、蘭亭集勢等外貿平臺推廣;B2C模式的外貿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可以通過GOOGLE等搜索引擎推廣或選擇YOUTUBE、FACEBOOK等社區營銷方式推廣。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廣過程中不要過于單一依賴某一種方法,要結合使用互聯網技術所開辟的各種方法,如視頻營銷推廣、網絡公關、博客推廣、Facebook、Twitter社區營銷推廣等。另一方面,任何推廣工作之后都應該做必要的跟蹤管理和效果監測工作。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優化效果檢測、關鍵詞廣告效果檢測、網站流量統計分析、Alexa訪問量統計等方法來跟蹤推廣效果,并適時調整推廣策略。
(三)加強跨境物流服務建設
伴隨著外貿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成熟,外貿電商都在努力不斷探索能夠緩解跨境物流這一難題的方法。目前,以海外倉儲為核心的跨境電子商務全程物流服務已成為一個解決外貿電商物流難題的有效方式,即在海外租建倉儲,集中發貨,到了當地再進行分發。此外,中外運在2013年7月30日推出了國內首個跨境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全面開啟了“物流電商”時代。該平臺是對傳統跨境物流業的一次電商式改造,為外貿電商的發展創造了更便捷的物流環境。由于物流成本一直以來都是外貿電子商務最大的成本支出,只有做好跨境物流才能提高外貿行業的整體利潤。未來通過各種新技術的融入來加強跨境物流體系的建設,外貿電商物流難題將會得到解決。
(四)建立全球協作的一體化
[關鍵詞]三網融合 電視 運營模式
一、三網融合的意義
三網融合即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互聯網三家網絡媒介在基于市場驅動與技術變革和政策條件下所進行的相關變革,同時也是對傳統傳媒與信息流通格局進行的深層次調整。三網融合有效地促進了傳媒領域與大信息產業的融合滲透,將信息媒體的內容作為商業化產品進行傳媒市場投放推廣,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內容的增值,在媒體信息銷售模式與通信模式和廣告模式間發揮了橋梁作用。從三網融合政策方面來看,這是國家在傳媒領域所進行的又一戰略開發項目,打破了常規的媒介融合規制束縛,使媒介融合真正成為現實。也即是說,三網融合政策有著時代的創新意義。在此融合體系中的各方媒體,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促進,最大化地解決了在融合過程中所呈現的技術問題與利益分配問題,使各融合單位始終保持產業分工明晰的工作狀態,令我國的電視傳媒業在最大程度上獲得推廣延伸。
二、三網融合背景下電視傳媒運營改革的必要性
在媒介相互融合的前提下,特別是在當下三網合一的背景下,電視傳媒的產業創新融合,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及明晰的產權分配。同時,在媒體內容的數量及質量方面,均要不斷改善適應多變的媒體融合要求,促使技術服務方面達到人性化,媒介內容服務做到人性化。其次,媒體資源的持續開發利用,是對電視傳媒服務的二次營銷,是為了使影像傳媒資料得到足夠的利用與再利用,使媒介資源的使用更加科學環保,并利用有效手段使得資料鮮活起來,且以新的姿態成長面眾。在三網融合背景下,內容是電視傳媒方面的重要資源,這一點是任何新興媒體所無法取代的。在其衍化中應當借鑒相關的新媒體運作形式,采取更為科學合理的媒介推廣形式,促使傳媒產品內容擁有更加深刻的內涵及品牌影響力。對媒體內容的大力整合,是傳媒市場產業開發的基礎,應當足夠充分地把握文化產品的創新力度及生產力度。首先應當就節目的形式做好創新,構建一體化的系統研發體系,深化內容制作,充分滿足廣大受眾的個性化信息獲取需求。同時將內容推進市場傾注資本進行運作,也成為電視傳媒在發展中所需進行改革轉型的關鍵。只有做好市場化轉型工作,才能夠擁有更多的資本進行內容方面的生產制作。其次有效地做好電視傳媒業的現實開發,加強對各類媒體資源的整合,實現與新媒體的工作對接,能夠促進電視傳媒的立體化品牌傳播,增強電視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度。
三、三網融合背景下電視傳媒的運營模式
(一)多通道的媒體內容運營平臺。
加強媒體內容的研究開發,建立多形式多通道的內容開放運營平臺,滿足音視頻產品多終端的渠道內容需求,已成為當前三網融合中廣播電視行業必然的改革要求。三網融合,不僅充分就運營商tabe播送的需求進行了滿足,同時還大大滿足了IPTV播送及互聯網與移動電視等各類媒體內容的播送需求。通過業務統一分發平臺,運營商能夠有效地避免自身多發平臺帶來的不利因素,可以十分便捷地將所獲媒體內容在業務分發的平臺中做出分散下發,并通過平臺精準地檢測內容應由IPTV發送,還是通過tabe發送,或者采取互聯網媒體發送。這一集運平臺操作簡便,便于管理。
(二)廣電媒體與互聯網媒體的合作。
當前,有線網絡全面深入的雙向改造,極大地推動了媒體互動業務的滋長,再加上數以萬計的家庭用戶,使互聯網內容在發展中全面充分地進入到了有線網絡中,實現了有線網絡媒體和媒體內容提供商間的合作交流。廣電媒體與互聯網媒體間的模式結合,主要體現運用于互聯網媒體視頻方面。此模式對于節目播放的渠道進行了有效的拓寬,能夠從根本上增強節目收視,帶來豐厚的廣告利潤。因此,在當前的網絡電視中心改革發展中,應當主動地把握這一優勢條件,將傳統電視媒體把握不了的剩余消費者,進行最大層次的把握實現,促進價值利潤最大化,構建廣告價值為主,用戶費用為輔的模式。網絡電視臺雖有著顯著優勢,但是在其發展中也存在著相應的挑戰,諸如在當前存在著諸類網絡視頻媒體,如何有效地做到同此類媒體正面攫取用戶資源,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經驗沉淀來完成。
(三)手機媒體之間的合作。
在三網融合的大環境下,受眾既為媒體信息消費者,也具有著媒體內容的生產傳播者特性,例如短信及視頻的傳播。這樣一來,受眾主體特性及自身選擇的權利得到了極大的增強。手機媒體的運營并不僅僅是為了受眾群體單方面的內容需求,而是需要大批的手機信息用戶群體所存在的個性化定制需求。這便要求手機媒體供應商必須就內容方面進行多元差異化的批量生產,以滿足廣大用戶的個性化使用需求。在通常情況下,手機電視內容是通過對傳統的電視傳媒內容進行壓縮編碼,進而同步播放的過程。這對廣大手機用戶所追尋的媒體信息個性化要求根本無法滿足。因此在當前的電視媒體發展中,必然做好新媒體戰略轉型計劃,構建針對手機用戶媒體信息內容生產的精英團隊,將三網融合的視角從運營商方面轉向用戶方面,以手機屏幕作為主要的信息接收終端,實現電腦屏與電視屏和手機屏的三屏無縫對接,隨時隨地為手機用戶提供多元化的個性內容。
(四)三網融合下的數字版權管理分析。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用戶自身的消費選擇權利也相應的多元化。無論是廣電媒體或者電信媒體,用戶均可以依據選擇而獲得服務,不會因為行業及區域等因素,為用戶的服務選擇帶來障礙。而對于IPTV的提供者來講,只有傾注更多的服務及更充分的質量內容,才能更好地把握用戶,同時,高質量的內容也是收入與利潤的保障。數字版權管理不但是一門技術,同時也是一種營銷體系及數字內容的管理形式,它有效地打破了一次購買終身受用的傳統內容購置模式,將具備高價值的數字內容細化為多梯層次的定制購買形式,滿足不同階層用戶的消費需求,實現對數字內容的定向營銷。數字版權管理技術,能夠良性地將內容數據業務的生命周期控制在內容運營商的手中,大大加強了業務運營方面的精細化管理。
總之,三網融合糅合了競爭、整合及融合的過程,充斥了博弈的色彩,同時又相互融合,最后回歸于自我陣地,在這一過程內,實現了雙方的互贏及多贏。因此,在三網融合的過程中,組成個體間必須要就自身發展規律進行把握,做到技術與內容方面的調整磨合,在共同的努力協作中找準定位,協調分配好利益關系,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互補互贏,促進電視傳媒運營機制新模式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尚光亮:《三網融合下中國電視傳媒產業的商業模式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