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紅樓夢新版電視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電視劇《紅樓夢》;服飾;禮文化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從未淡出過人們的視野,除了小說中展現出的諸多歷史文化外,還有寶黛悲涼的愛情故事以及大觀園中那些楚楚動人的女子們的不同命運,可謂中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紅樓夢》中的人們生活年代是模糊的,曹雪芹稱“無朝代年紀可考”,但是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的過程中需要把小說中的人物、環境、事件等各個要素形象化、具體化,《紅樓夢》電視劇中的服飾造型在影視劇中承擔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時,也承載了傳統禮文化的傳播。
一、古代服飾體現的禮文化
中國素來以“禮儀之邦”著稱世界,這并不是說禮儀是中國所特有的現象,而是因為,數千年以來,中國一直維持著禮治的社會規范,“禮不行則上下昏”“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1]。中國古代非常講究禮制,但同時社會中的等級制度也明顯地存在,禮制的規范不僅體現在皇帝制定的各種朝綱制度上,而且日常生活中的禮儀規范以及衣著打扮也都有明確的規定,通過服飾來體現“貴賤有等,衣服有別”。
在古代社會,要讓人們遵從禮教思想,無疑要從生活中的各個細節入手,那么,古代的服飾就是歷代帝王進行禮教的一個媒介。《易?系辭下傳》中的“黃帝、堯、舜垂裳而天下治”,就把“衣裳”與“治天下”聯系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服飾制度的制定意味著服飾與國家制度和社會文化的緊密聯系,這一制度大致出現于夏、商時期,直到西周時期才逐步完善確立,并貫穿于整個中國歷史中。服裝的形制從此被賦予了濃厚的政治意義,同時也是統治者嚴格等級制度、確立身份地位、鞏固政治權力的重要手段。”[2]
人們生活的四個基本要素“衣食住行”,“衣”是最能夠將禮制物化的途劍因為服飾是“人的第二皮膚”,是無聲的語言。[3]因此,通過服飾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提醒人們貴賤有別。《禮記?玉藻》中記載了天子、諸侯、君子這些不同地位的人的服裝和配飾,以及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的場合所著裝的不同。
中國歷朝歷代對服飾都有嚴格的限定和區別,建立嚴格的服飾制度以便于人們顯示在社會中的身份和地位,如有逾越或觸犯便會受到懲罰,因此服飾在古代等級社會中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征。唐朝之后,黃色象征著權勢,皇帝的龍袍多為黃色;到了明代,服飾制度中規定龍、鳳這樣的圖文專為皇權家族所用,其余人均不能僭越,否則就是“犯上”,要受到懲治。“服飾被圈入禮制的框架中后,就已經跨越了個人行為,成為一種社會規范。人們的服飾從面料、款式、色彩、紋樣等各方面,都以奠定帝王至尊的基礎來擬定,被冠之以‘禮’,不同的階層穿著不同的服飾,不允許隨意穿戴。服飾在驅寒保暖、蔽體遮羞、美化的功能之外,完全附屬于等級制度。”[4]
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涉及不同階層的人物,通過服飾造型、人物行為、語言等體現貴賤有別。其中服飾除了在塑造劇中人物形象上發揮作用外,在與禮制的關系上也體現了封建社會中的等級關系。賈家是世家大族,為了體現他們“簪纓世家”的地位,《紅樓夢》中對服飾的描寫或多或少也體現了等級社會中的服飾制度,隱含了中國傳統“禮”文化的內容。
二、《紅樓夢》電視劇中服飾傳播的禮文化
服飾作為影視劇創作中重要的組成元素,除了具有日常服飾的基本作用外,還承擔著塑造人物形象,豐富影像語言,體現出藝術審美性、表意象征性和流行傳播性等基本特性,《紅樓夢》中人物眾多,各個階層的人物都有體現,電視劇中通過服飾之禮表現人物之間的等級關系。
擔任新版電視劇《紅樓夢》服裝設計的是當代杰出視覺藝術大師葉錦添,葉錦添曾擔任多部影視劇的美術指導和服裝造型,在美術、設計、影視三種藝術中游刃有余,能夠把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巧妙結合,完成影視劇的服飾造型。葉錦添在接受《青年周末》記者的提問時回答道:“紅學家跟我講過一個東西,他說《紅樓夢》的服裝不是歷史的,它是獨特的。用歷史來衡量《紅樓夢》的服飾是不對的。像寶玉的箭袖是清代的,但蟒袍又是明代的。尤三姐蔥綠的抹胸又像是唐代的。《紅樓夢》其實是一個時空跟細節的混搭。”[5]所以在新版《紅樓夢》中,眾多人物的服飾是融合了漢、唐、宋、明等眾多朝代的服飾特點完成整部劇中人物的服飾。以下主要從吉禮、兇禮、嘉禮、賓禮四種禮儀來分析劇中服飾傳達的禮文化。
(一)吉禮
吉禮,主要指祭祀之禮。吉,古人訓釋為善、福。《周禮?春官?大宗伯》中寫道:“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中國人崇敬祖先,以孝順親長為美德,祭祀之禮便是吉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電視劇《紅樓夢》第25集中,寧國府除夕祭宗祠這一情節體現了祭祀之禮在當時社會各階層人士心中的重要地位。古代在進行吉禮時通常穿吉服,吉服分為六種冕服:分別為大裘冕、袞冕、冕、毳冕、希冕、玄冕。根據穿戴場合的不同,穿戴者身份地位的高低,不同品級的禮服,其上衣下裳上面的圖案紋樣的數目便有所不同。
在《紅樓夢》中,寧國府除夕祭宗祠這一情節書中并沒有詳細的服飾描寫,而是對祭祖的禮儀有比較詳盡的描寫,對于服飾的描寫只有在《紅樓夢》書中第53回寫道“在賈氏宗祠,正堂居中懸著寧、榮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蟒衣是明代一種特有的服飾制度,在明代獲特賜的大臣可穿蟒袍,“腰玉”便是腰間系著鑲了玉板的腰帶,也象征著等級的權威。電視劇中寧、榮二祖的遺像以全景出現在畫面中,衣著紅色圓領官袍,并沒有像書中記載的“披蟒腰玉”。電視劇中除了對二位先祖的服飾表現外,賈母的服裝顏色以黑色為主,衣服上有金色的鳳繡,幾位夫人的著裝大都以金色為主,只是表現出對祖先的緬懷與崇敬,而家中男人的著裝大都還以日常著裝為主。
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對寧國府除夕祭宗祠這一禮儀有較為詳盡的表現,電視劇中以旁白介紹整個祭祀禮儀的流程,除了人物分主祭、陪祭、獻祭外,祭祀供品的傳序也都有所講究,供品擺放完畢后,由賈母拈香下拜,一切井井有條,無不體現長幼有序之特點。
(二)兇禮
兇禮,主要是指喪葬之禮,是遇到兇喪禍患時吊唁的禮儀。《周禮?春官?大宗伯》中記載,“以兇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扎;以吊禮哀禍災;以W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這是說兇禮共有五類,即喪、荒、吊、W、恤。喪禮,是哀悼和處理死者的禮儀,包括殮殯典饌和拜踴哭泣等禮節。”[6]喪禮的服飾根據與死者的親疏關系一般分為五個等級,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紅樓夢》中描繪到很多人的死亡,像周太妃和作為貴妃的元春是《紅樓夢》中最高地位者的死亡,稱為薨,百姓要舉國齊哀,服國喪,還有大觀園中諸多人的死亡,如賈母、秦可卿、林黛玉、賈敬、林如海、尤二姐、尤三姐等,丫鬟晴雯、金釧、瑞珠之死。而秦可卿和賈母的喪禮在書中算是較詳盡的,在電視劇中也同樣如此。
賈母壽終而去,子孫送終、穿衣、停床、搭孝棚等,家里家外都是白色,賈母兒孫的喪服便要穿戴斬衰。斬衰作為喪服中最重的一種,是把粗麻布直接斬斷做成的喪服,這是晚輩為長輩、妻子為丈夫而服的,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賈珍在賈敬死后,守的也是此禮。齊衰因縫邊較為整齊所以稱為齊衰,是次于斬衰的一種喪服,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第6集、第7集中,秦可卿的葬禮上,賈蓉為她守的便是此禮。大功是用熟麻布做成,比齊衰精細,是次于齊衰的一種喪服。小功是用細熟麻布制成,是次于大功的一種喪服。緦麻是五服中最精細的,也是分量最輕的一種喪服,用細熟麻布做成。
喪禮中除了服飾有如此講究外,喪禮的場面、規格也體現著死者的身份地位,一般停靈時間越久,表明死者身份地位越高,在新版電視劇第6集中,秦可卿死后停靈期間,夜夜燈火通明,人來人往,場面龐大,出殯前一晚家中所有人“坐夜”相陪,出殯時更是有北靜王設棚路祭,秦可卿的喪葬之禮充分體現出當時官宦之家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
路祭往往表示對死者有較高的敬意,在《t樓夢》第14、15回中寫北靜王設棚路祭秦可卿,與賈政等人見面這一情節中有對北靜王的服飾描寫,“水溶頭上戴著潔白簪纓銀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系著碧玉紅帶”。在這一段的描寫中,簪纓、蟒袍、江牙海水、坐龍、碧玉都體現了北靜王達官顯貴之勢。北靜王所戴的王帽“又稱堂帽,金底,上鑄金龍,綴金黃色絨珠,后邊有兩根朝天翅,兩耳垂金黃絲穗,北靜王戴的潔白王帽,是吊祭時的特定王帽”[7]。在新版電視劇第7集中,北靜王所著服裝與書中記載并不一致,北靜王的服裝以白色為主,突出對秦氏的悼念,而電視劇中北靜王頭戴的王帽也并非書中記載的王帽樣式,第7集中著重表現了北靜王與寶玉的對話,北靜王大多以中近景出現,也沒有完整地表現出北靜王的著裝。
(三)嘉禮
“嘉禮,按照《周禮》的說法,是親睦兄弟、男女、朋友、賓客和邦國萬民的一套禮儀制度,包括飲食、婚冠、賓射、饗燕、、賀慶六大類。”[8]《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表現婚禮的場景不算多,略有表現探春遠嫁、迎春屈嫁等,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禮算是重要的一場,在第43集中,寶玉和寶釵穿上婚服完婚,寶玉、寶釵大婚的目的主要是為寶玉沖喜,為了挽救寶玉的生命,雖然婚禮倉促,但婚禮的大體禮節都有。
《禮記》中有關婚禮的記載是經過六個程序,第一道程序是納采,由男方向女方提親,并獲得女方的許可,在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第43集中,王夫人去找薛姨媽就是“納采”,詢問薛姨媽的意見。第二道程序是問名,主要指問清女方的姓名、八字并請人占卜是否合適。第三道程序就是納吉,若占卜結果為吉,男方把占卜結果告訴女方,就可以結婚。第四道程序便是男方送聘禮到女方家中,稱為放定,也叫納征,聘禮包括禮單和通婚書。女方一旦接受了聘禮便視為婚姻成立;在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第43集中,當薛姨媽答應婚事之后,選定鳳姐夫婦做媒人,吩咐了薛蝌辦泥金庚貼,填上八字,送給賈璉,問好過禮的日子,這一系列行為就是問名、納吉、納征,這一系列的婚禮程序都具備。第五道程序是請期,需要男方擇定日期舉辦成親儀式,并讓媒人向女方請示日期。最后便是迎親,新娘、新郎舉辦婚禮儀式,新娘告別娘家,正式成為夫家的一員。自古以來人們常說“婚姻大事”,但是在封建社會中,婚姻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遵從社會等級制度是婚姻締結的重要條件,也是因為這樣的禮節致使寶黛釵三人的悲劇發生。
婚冠之禮是嘉禮的表現,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除了寶玉、寶釵的婚禮外,元春省親這一情節也較好地體現了嘉禮。在古代,見面禮節也是嘉禮的一種,在第8集中,元春元宵節回榮國府省親,榮國府內自賈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服大妝迎接貴妃,賈母、王夫人、邢夫人都穿著朝服,頭戴品級大冠站在門外迎接元春。
在明代,誥命夫人是指受有封號的婦女,多指朝廷官員的母親、妻子,誥命夫人享有朝廷儀節上的待遇,在重要場合穿戴的冠服也有嚴格的規定,因此,賈母、王夫人、邢夫人這些誥命夫人在迎接元妃時必須嚴格遵守服飾制度,按照品級進行穿戴。在第二次修改命婦服飾后,“大概基本形制是:朝服――頭上戴山松形假髻,假髻花錮裝飾,身上穿真紅大袖衣,珍珠蹙金霞帔;常服――珠翠角冠,金珠花釵裝飾,闊袖雜色衣,衣邊為綠色。然后按照品級不同霞帔裝飾各不相同。一品金線繡紋霞帔,用金、珍珠、翡翠裝飾,下墜玉墜;二品金繡云肩大雜花霞帔,用金、珍珠、翡翠裝飾,下墜金墜;三品金繡大雜花霞帔,珍珠翡翠裝飾,下墜金墜:四品金繡小雜花霞帔,翡翠裝飾,下墜金墜;五品鑲嵌金線大雜花霞帔,用有突出花紋、色彩鮮艷的畫絹裝飾,下墜金墜;六品、七品鑲嵌小雜花霞帔,用有突出花紋、色彩鮮艷的畫絹裝飾,下墜銀墜子”[9]。
由于《t樓夢》在寫作時刻意隱去年代,所以在元妃省親這一情節并沒有詳細地描寫誥命夫人的服飾,在電視劇中也是表現了賈母、王夫人、邢夫人這些誥命夫人身著真紅大袖衣,身披霞帔,頭戴鳳冠,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是明代時期誥命夫人的衣著。
元春下轎后,衣著黃色貴妃服裝,頭戴鳳冠,顯現出朝廷貴妃之勢,從電視劇中元妃的衣著看,便是明代皇后的服飾等級,皇后鳳冠上是“金龍”“翠鳳”;皇后鳳冠三博鬢(左右共六扇);皇后大衫是黃色;皇后霞帔繡龍;大衫霞帔自妃以下是禮服,而皇后大衫霞帔是常服,皇后禮服是翟衣,由這些明代皇后的服飾制度來看,元妃所穿戴的就是皇后的服飾級別。
賈赦、賈政、賈珍、賈蓉覲見貴妃時都身著朝服,并且都是隔著簾子給貴妃請安,體現出當時嚴格的等級制度。即便作為元春父親的賈政在見到元春時也要先行君臣之禮,再有家禮。在電視劇中,賈赦、賈政、賈珍、賈蓉所著服飾是洪武二十四年改制后的朝服,也是明代最具特色的區別官階秩序的重要標志――補子。“補子的圖案用以區分文武官員等級,具體來說就是,文官袍服繡禽,武官袍服繡獸。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云雁;五品青袍,繡白鷴(xian);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xi,chi);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鶴鶉。武官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這些不同的禽紋獸紋被設計在方形框架內,置于圓領團衫的前胸后背,下圍裝飾著金、玉的腰帶,既便于區分品級也顯得十分壯觀。”[10]
在第8集元春省親這一情節中,元妃、誥命夫人、文武官員都是按照明代官服的等級制度著裝,通過不同等級的服飾制度來限制人們的身份。
(四)賓禮
“賓禮,待賓客之禮。涉及天子和諸侯之間、諸侯和諸侯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中國和外國之間以及人和人之間相互交往時必須遵循的各種規范和儀式。”[11]《紅樓夢》書中第53回寫道“至次日五鼓,賈母等又按品妝,擺全副執事,進宮朝賀,兼祝元春千秋。領宴回來,又至寧府祭過列祖,方回家受禮畢,便換衣裳歇息”。在當時朝賀、祭祖、受禮這先后順序是不能變動的,不然就是失禮。相對應書中53回的電視劇第25集中,賈母進宮朝賀,除夕辭歲,劇中用旁白說道“次日五鼓”,也就是元旦清晨,賈母等人進宮朝賀,即給皇上、皇后、元妃拜年,無論是除夕辭歲還是春節賀歲都屬于國禮,只是劇中沒有給出賈母等人去宮內朝賀的具體鏡頭,但此時賈母等人朝賀的服裝是與迎接元妃省親時所著服裝相同的。除此之外,在電視劇第38集中,元妃染恙家中親人去宮中探望,賈母、邢夫人、王夫人也皆按品妝穿著,只是家中的男性都在宮門外請安,不得入見,這都體現出當時嚴格的等級制度。
除了這些,《紅樓夢》中還體現了一些士相見禮,最為突出的一幕就是在電視劇第7集中,賈赦、賈政、賈蓉和賈寶玉在秦可卿的喪禮上路遇北靜王,于是賈珍、賈政、賈蓉三人迎來北靜王,以國禮相見,北靜王并贈給寶玉一串n_香念珠,作為敬賀之禮。除此之外,還有寶玉、賈璉、湘蓮和薛蟠等見面時的情景,賈雨村和冷子興見面時行禮的情景等,總之,賓禮主要是人與人交往時需要遵照的各類規范。
三、結語
中國古代服飾向來與“禮”聯系密切,不僅在色彩、服飾紋樣、配飾上體現出等差有別,而且在服飾的制作理念上也都體現出中國的禮文化,《禮記?深衣》中對深衣推崇備至,認為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袖根寬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擺平齊,象征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征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古代深衣很好地體現了自然規律,生活合乎四時之序,身合人間正道、權衡規矩,有天道之圓融。除此之外,中國服飾與禮儀也有密不可分的關聯,無論是古代的吉禮、嘉禮、兇禮、賓禮、軍禮還是現代社會中的婚禮、喪禮、成人禮等都同樣講究服飾的得體,不同的儀式場合需要穿著相對應的服飾。
服飾是文化的載體,是文明的表征,是表達人類精神生活的特殊語言,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結晶。服飾作為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繼續保持我們“衣冠上國”的榮光,如何構筑我們的文化認同,這是在全球化語境下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本文為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禮文化傳播與認同建構研究”(項目編號16BXW04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荀子[M].安小蘭,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20.
[2]鄭煦卓.中國古代“禮治”思想下服飾制度的形成與發展[J].絲綢之路,2011(6).
[3]張宇珊.霓裳釵影探紅樓[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4]張宇珊.霓裳釵影探紅樓[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5]葉錦添回復質疑.網民望政府干預新紅樓人物造型[N].青年周末,2008-7-19.
[6]楊志剛.中國禮儀制度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61.
[7]季學源.紅樓夢服飾鑒賞[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108.
[8]楊志剛.中國禮儀制度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53.
[9]李小虎.《明史?輿服志》中的服飾制度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10]李小虎.《明史?輿服志》中的服飾制度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11]李小虎.《明史?輿服志》中的服飾制度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最近,一部電視新版《紅樓夢》的露面,占據了幾大電視臺的黃金時段,制造了無數商業噱頭。作為一部電視劇,《紅樓夢》意外地成為了一個商業話題,這并不是純屬偶然。
從2006年底的《紅樓夢中人》風波到新《紅樓夢》的播出炒作得沸沸揚揚,新《紅樓夢》這一夢做了四年有余。這場夢還在繼續,或許,這其間的經過波折絲毫不亞于一部電視劇。
對于它的期待和議論從來沒有停過,持續的關注也在電視臺的眾多廣告渲染中被推向了。在媒體的飛短流長中,這是一部耗資巨大的電視劇;在其片花和努力營造的唯美畫面之后,則是制片方、廣告商的各自悲喜。這部悲金悼玉的新《紅樓夢》,其實有著另一番“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商業興味。
前期醞釀早就開始了。作為投資方之一的華錄百納影視公司副總經理羅立平表示,想法成形最早要追溯到十幾年前。而從最初立項開始,投資方花了九年時間籌備。要知道時隔多年后,《紅樓夢》易主,由多方參與制作一部大戲代替了中央電視臺電視劇中心的主體角色,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在2006年3月拿到拍攝許可證后,三家投資方進行了漫長的預熱,就新劇的具體操作反復溝通,從投資方案細則,到選材再到市場的考察絲絲入扣,新《紅樓夢》就要呼之欲出了。
在87版《紅樓夢》中飾演賈薔的經歷使羅立平對新版《紅樓夢》有著一種骨子里的堅持,對格調要求甚高,也抵制一味的急功近利和商業化。
羅立平表示,投資方一心想營造一個美輪美奐的新《紅樓夢》,這帶有著使命感的色彩,要求翻拍達到從文字中脫胎換骨的一種藝術高度。這注定是一場浩大的工程。他們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團隊,因為對于這部新《紅樓夢》的命運,誰來擔綱誰來參演至關重要。起用新人是在投資方計劃中的,一切都在投資方的計劃下按部就班進行。可翻拍公之于眾后,還是遇到了劇情一樣不可控制的波瀾。
2007年,《紅樓夢中人》選秀人選剛塵埃落定,先是導演胡玫突然請辭,選秀結果被質疑和,新《紅樓夢》的籌備幾經中斷,新一輪海選重新進行,等到李少紅接過導演一職已經迫近拍攝的最后期限。一般題材電視劇從準拍到建組的時間是兩年,新《紅樓夢》必須趕在2007年3月之前開機。
開拍準備匆忙進行,此前華錄百納和中影集團、北京電視臺已分別以5:3:2的比例注入投資,總數額達到4500萬元。這筆數字同時也是87版《紅樓夢》680萬元拍攝費用的數倍。
就這樣,新《紅樓夢》開機了。羅立平表示,翻拍這樣一部名著,機遇和挑戰同在。按照對新《紅樓夢》視覺上的構想,他們邀請到葉錦添擔綱藝術總監,以求在藝術表現上有所突破,營造出一個浮華又空靈的紅樓場景,讓劇中人物和人生都在這個溫柔富貴鄉里傳出神韻。
但是這筆“藝術上的投資”是無法計算的。羅立平表示,4500萬這個數字是經過了前期的投資方成本預算,和李少紅團隊商榷的結果。這個預算,已經超出了當時電視劇60萬元一集的均價,也夠得上一部大戲所需要的“藝術造價”。但是每集高達100多萬元的投資,還是遇到了中途“斷糧”的尷尬。尤其是10個攝影棚的搭建、配套的電影燈光、400多套有收藏價值的華服,等等;“對藝術效果的追求”遠遠超出了紙上預算,也給拍攝過程增加了變數。這是李少紅團隊和投資方都沒有想到的。
新《紅樓夢》預期已達到了200萬元,拍攝計劃也從原先的一年延遲到了2009年9月。但這個時候,投資方不能再繼續追加資金了。華錄百納相關負責人表示,投資方所提供的資金必須按計劃劃撥,按市場規律運作。羅立平也表示,投資方作為利益相關方,會更多地兼顧市場的回報。而這個還不能馬上看到前景的“市場回報”左右為難著制片方和投資方。于是新《紅樓夢》在被重新拉到幕布前,又一次遇到了文化和商業的矛盾夾擊。
對于這個商業上的命題,87版《紅樓夢》也同樣遇到過。因為實際拍攝超出28集劇本預期,劇組資金也遇到同樣難題,不過所幸遇到了仗義疏財的山東企業家,得到250萬元的“義務”贊助,而紓解了資金困難。可是新《紅樓夢》已經面臨著不同甚至更為復雜的商業環境。
新《紅樓夢》制作人李小婉對費用做了一筆估算,結果是1.18億。她因此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找資金之路,從企業到地方政府多方尋求支持。劇組演員也出動,主要演員“大寶玉”楊洋、“妙玉”高洋也外出宣傳,拿回贊助補貼劇組。
就像一位資深影視人所說,影視營銷就是對各種社會資源的整合。新《紅樓夢》運用各種社會關系和人脈撈回了救急資金――8000多萬元。這增加了新《紅樓夢》的身價。不過至今,羅立平代表的投資方還是不能完全信奉高造價的市場回報。
據統計,目前國內電視劇市場有將近三成的賠率和八成的超支現象。盡管如此,近年來電視劇的造價還是逐年升高,作為文化產品與商業結緣越來越深,而與新《紅樓夢》相伴而來的高投入“大劇時代”正漸行漸近。
四大名著扎堆翻拍是一個集中的體現,除了新版《水滸》每集投資110萬元,正在拍攝的張紀中版《西游記》,單集成本則近200萬元;古裝劇也在回暖,《古今大戰秦俑情》、《武則天》、《后宮?甄傳》、《廉石傳奇》、《蓋世英雄方世玉》、《畫皮》等,每集投資幾乎都逼近百萬元,有的則超過百萬元。而再看看同樣翻拍并正在熱播的《三國》,也在單集成本上過百萬元,屢見不鮮的過億投資是否保證其穩賺不賠呢?這正是羅立平的顧慮。在他看來,藝術的投資是沒有止境的,高投入也并不能代表高產出,甚至有時適得其反。在這個市場說了算的影視圈子,投資人決定了導演和演員的來去,但是投資遠不能決定一部作品的成敗。
新《紅樓夢》的商業價值還是慢慢地顯現出來。盡管因為電視劇本身的限制不能做植入廣告和貼片廣告,新《紅樓夢》與企業的合作大多以商家冠名、代言形式來實現。從眾多贊助企業對新《紅樓夢》的追捧來看,對其商業效果看好的大有人在,山西大運汽車集團也是其中之一。對于新《紅樓夢》,其宣傳科負責人認為是一個投放廣告的契機,無論收視和口碑如何都會達到自己的商業訴求;也有廠家則將《紅樓夢》內涵運用到品牌文化中,比如四川宜賓紅樓夢酒業就計劃,打造具有紅樓夢文化特色的紅樓夢旅游度假勝地,并把大觀園文化、賈府文化、榮府文化等層面上的文化底蘊、個性、淵源,作為一個品牌的訴求定位。
他們的出發點都在于一點,這部重金打造的新《紅樓夢》應該不會使人失望。
正劇
6月24日,新《紅樓夢》在山東青島電視臺全國首播,并取得了9.37748% 的高收視率。
新《紅樓夢》以每集5萬元的價格將首輪播出權賣給地方臺時,這個價格遠高于當時地方臺電視劇單集2萬元這一平均價格。而和新版《三國》在四家衛視首播不同的是,新《紅樓夢》是在第二輪中賣給上星衛視。
羅立平表示,先在地面播后上星,這是電視劇播出的傳統方式。不過,相關人士也解讀為,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一部電視劇的首播只能賣給最多4家衛視,如果首輪在衛視播出,那么二輪地方電視臺的賣價就會被壓得很低。
經過在實力雄厚的地方電視臺,比如青島電視臺等的首輪播放后,新《紅樓夢》還可以在二輪上星播放、海外播映權以及音像網絡播映權等方面繼續受益。結果新《紅樓夢》首輪上星就以單集30萬元賣給北京電視臺和安徽電視臺。
一集電視劇的價碼很可能在下一秒就被刷新。據稱,《三國》投資1個多億,毛利潤也達1個多億。在此之前《潛伏》也曾創下紀錄,包括電視臺播放、視頻網站收益、DVD收益等在內,每集收益達到100萬元。而2010年四大名著剛一登場,就戰績赫赫。還未開播的新版《西游記》,網絡版權已經賣到了20萬元。
在電視劇“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同時,電視臺之間也在為電視劇資源爭奪得焦頭爛額。在新《紅樓夢》播出前后,各路電視臺更是使出渾身解數。沒有拿到播放權的電視臺等待該劇第三輪投放,拿到播放權的衛視對于新《紅樓夢》營銷熱度甚至超過了新《紅樓夢》本身引起的關注度。作為出品方的北京衛視獲得首播權后,從年初就做起了《紅樓夢》文章,《一人一個紅樓夢》、《解夢紅樓》、《紅樓三人行》等自制欄目,到8月新《紅樓夢》播放前與金龍魚“歐麗薇蘭”及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簽下近千萬元的節目廣告合約。安徽衛視為了搶在黃金時段播出新《紅樓夢》,忍痛砍掉《新聞聯播》后的5分鐘廣告,也流失了近千萬元的廣告收入。不過,新《紅樓夢》賣點很多,也連連爆出業內驚嘆的廣告數字。合肥三洋以2000萬元簽下新《紅樓夢》的首播冠名權;安徽衛視圍繞《紅樓》制作的主打節目《紅樓三人行》獲得朵唯女性手機的獨家冠名廣告合作,換來 500萬元的廣告收入。
除了借新《紅樓夢》積極造勢,安徽衛視已經重金買下新版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的播放權,并在2009年斥資3億元購買30多部優質獨播電視劇。
安徽衛視廣告中心副主任查道存之前曾表示,電視劇產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中的一塊大蛋糕。據他調查,省級上星衛視的多數觀眾來自電視劇。越來越多的衛視開始關注電視劇的播出,搶奪這塊蛋糕。
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電視劇市場仍將是兵家必爭之地。顯然各方都不甘示弱,山東衛視也已經購買了新《水滸》和新《西游記》的首輪播出權,部分衛視采取了組團購買的方式,分攤到每家每集的價格大約40萬元左右。
實際上,安徽衛視的廣告量雖有減少,但是價格也做了調整和提高,同時廣告質量也提高,收視率反而上升了30%。對于大片時代,安徽衛視催生了新的營銷戰略,要吸引觀眾的眼球就要追求新的營銷模式和與眾不同的創意,進行話題制造,讓節目成為話題對象。可以看到,李少紅團隊頻頻出現在電視臺首映慶典上,既增加曝光率,又為電視臺提高了收視率。除了新《紅樓夢》,每部電視劇的上映都被炒出了一個話題,這背后是電視臺營銷的推波助瀾。
后傳
近來伴隨新《紅樓夢》的熱播,又出現了《紅樓夢》收藏熱,《紅樓夢》原著和畫冊在圖書市場的熱賣,新《紅樓夢》的飾品在網上拍賣,這些應景的場面,已經很久沒有再現,但卻是羅立平一直希望看到的。
早在《紅樓夢中人》選秀時期,選秀或翻拍,造勢或噱頭,就不再單純是羅立平推動新《紅樓夢》的初衷,反而是因此興起的“紅學熱”是他樂于見到的。當年報名選秀的四五十萬人,都要因此重溫《紅樓夢》這部經典,并帶動了電視機前的更多觀眾。紅學離現代生活比較遠,但是經過這些年,小說中那些情感和故事并沒有變得老套,仍然可以引起共鳴,這是他希望告訴觀眾的,《紅樓夢》并沒有遠去。
新《紅樓夢》卻是一個事件,也是一個品牌。羅立平表示,新《紅樓夢》正在預售音像網絡播映權,海外市場也將是今后的重要目標。
一部電視劇背后,就是一整套系統化的營銷推廣。拿韓劇為例,隨著大批韓劇在海外的播出,韓國的旅游日漸升溫,許多韓劇的拍攝點成為熱門旅游點,相關的衍生產品開發層出不窮。因為一部影視劇做出一條產業鏈,在西方屢見不鮮,這也是新《紅樓夢》的發展方向。
羅立平表示,目前國內電視劇廣告植入還不是很活躍,有一些限制,渠道溝通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也限制了投資的做大做強。
在國內,真正懂影視營銷的人才也很稀缺。經過了10多年的市場磨合,優秀的導演、演員、編劇、攝影、造型、道具等等都不缺乏,但如何經營影視行業,如何把營銷做好,卻始終是一個缺憾。
電影《畫皮》的藝術及營銷總監楊真鑒表示,按照一個標準的現代營銷的理念,從籌備、緣起、選材、劇本,包括宣傳戰略的制定、宣傳細節的規劃,以及前期、中期、后期發力的節奏,都是播映半年前就安排好的。這也在他營銷的《畫皮》中得以印證。在《畫皮》開始宣傳推廣之前,就確定了宣傳步驟,每一步宣傳所要取得的目標也很明確。《畫皮》的票房和口碑并不純粹是一部電影的催淚和發酵,而是在有節奏的營銷策略下逐漸到位、水到渠成的。
可見,要把一個故事講好,一部影片賣座,營銷變得必不可少。這確實需要制片方的一番功夫。
第壹回
拍攝緣起
舊版:以文化責任感為動機
用今天新鮮的話來說,舊版《紅樓夢》是中央電視臺的自制大劇,依托的是央視這樣一個大平臺―其發起單位以中央電視臺電視劇中心為主,該中心是1983年成立,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全國迅速發展起來的電視觀眾制作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電視劇作品,而改變當時譯制劇和港臺引入劇為主的局面。而另外一個背景是,央視希望通過拍攝名著來弘揚民族文化,在當時這并非宣傳文件上的口號,他們真是這樣想的,據導演王扶林回憶,當時有一項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某名牌大學中文系居然很多學生沒看過四大名著,更令他們感覺到任重道遠。
新版:為不使準拍證過期而趕鴨子上架
據記者了解,新版《紅樓夢》重拍事宜一波三折,前后歷時5年,曾先后報批兩次,第一次就是因籌備工作不到位一再擱置,最終導致準拍證過期。此次立項報批是第二次,最后由廣電總局唯一授權拍攝許可證的華錄百納協同中影集團在2006年啟動該項目,中影集團總經理韓三平出任總制片人,同時與北京臺簽訂合約,舉辦大型“紅樓夢中人”海選活動,選出符合條件的演員,開始拍攝。但據記者了解,作為新紅樓夢最大的投資方的華錄百納依然有點趕鴨子上架,他們是2006年3月拿到了拍攝許可證,趕在當年5月廣電總局出臺“電視劇拍攝備案公示取代立項審批”新規之前。按照原有規定,一般題材電視劇從準拍到建組的時間是兩年,這就意味著新版《紅樓夢》必須趕在2007年3月份之前開拍,否則準拍證可能失效。從時間來看,留給新《紅樓夢》的準備期并不長。
第貳回
資金來源
舊版:大部分依靠預算
87版拍攝共花了680萬,是新版3集成本的數字。當時經費全部靠預算,這樣也避免了廣告客戶的干涉,藝術創作更加純粹一些,舊版更像是一個龐大的文化工程而非商業項目。不過在實際拍攝中,劇本寫了28集,而不是36集,按照當時的資金,預算即便是拍28集也是不夠的。這個時候,出現了像“醉金剛”這樣仗義疏財的企業家,山東濰坊9位企業家,一起投資了250萬。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們完全是義務贊助,沒有所謂廣告植入或者貼片廣告的概念,他們用白花花的銀子支持了中國文化界的大事。
新版:資金缺口大,演員到處商演拉錢
李少紅最初預算達到6000萬元左右,幾乎是每集高達100萬元的投資,但李少紅仍稱有資金缺口,最終投資達到1.18億元。據該劇宣傳總監王俊表示,三家投資方只投資了四千多萬,剩下的八千多萬都是李小婉一個人去找回來。而制片人李小婉也曾對記者透露,后期制作的錢全得叫她帶著小演員到處商演拉回來。為此,劇組不得不采取了“分攤”辦法,像寧波千玉水晶公司就為新《紅樓夢》提供上千種琉璃道具和服裝飾品,四川的紅樓夢酒業集團也成為劇組的戰略合作伙伴。即便如此,仍傳出劇組有5個月發不出工資來的消息。
批語
中學政治書里我們都學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舊版依托于國營體制,雖然不能說全無資金壓力,但顯然算是基本充分、吃穿不愁,而新版依托榮信達這樣的民營公司,意味著商業主導、掙錢為先。5個月發不出工資的情況,很難相信團隊的創作心態不被傷害。這個問題值得思考:既然重拍《紅樓夢》這樣一項文化工程,責任重大,完全由一間民營公司承擔是否恰當?
第叁回
制作環境
舊版:文化部副部長直接反對
盡管拍攝目標很明確,意義也很重大,但87年版其實曾經遭遇巨大阻力―當時文化部副部長、分管國務院電視電影領導小組 組長陳荒媒不同意拍攝這部電視劇,陳部長的天平當時是傾向于幾乎同時要上馬的電影版紅樓夢(導演謝鐵驪,主演陶慧敏、劉曉慶等),在他看來電影版的資源和條件更好一些,他先后找過中央電視臺領導兩次,希望他們不要拍了,說你們各方面條件不具備。不過央視沒理這茬兒繼續干自己的,后來證明電視劇比電影版更深入人心。
新版:投資方與創作團隊的“內亂”
“紅樓夢中人”海選不可謂不大型,然而過程中種種事態發展卻讓人匪夷所思,結果受到質疑,胡玫以不滿意選秀結果為由臨陣撂了挑子,原先定下的制作班底如音樂譚盾、攝像師池小寧等也隨著李少紅、曾念平夫妻檔的最終入主成為過往云煙。由于與投資方的隱性矛盾,李少紅最終采取了折中辦法,繼續擴大規模進行全國海選,而選秀出來的隊伍將會在電視劇中露臉,但不確定扮演何種角色,到最后,姚笛的角色從寶釵到黛玉再到王熙鳳一波三折,寶釵、寶玉更是幾人分飾,李少紅拉來了自己的藝人隊伍,也安撫一通投資方原定下的演員。
第肆回
創作團隊
舊版:大師級顧問團隊
87版紅樓的顧問團隊是大師級的,包括沈從文、、周汝昌、、啟功、吳世昌、楊憲益等等。他們在各種領域的成就、治學嚴謹的態度都直接導致了電視劇在審美品位上的段位。他們中有的早在抗戰期間就寫過關于紅樓夢的著作,例如王昆侖。有的對紅樓夢中某一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比如沈從文,他曾專門考證紅樓夢服飾。
新版:80后編劇團隊
新版《紅樓》組織了20人的紅學顧問團隊,還有細分到文本、文學、昆曲、曹雪芹寫到的詩詞曲賦等等種種百般的顧問。有爭議的是編劇團隊,從原來的黃亞洲變成80后集體創作,李少紅邀請了青枚、張天然、張珊珊、顧小白、董友竹、李雪、劉躍、胡楠八位新人,有的是影視編劇,有的是網絡主編,還有的僅僅是大學在校生。這一班底曝光后,也受到觀眾質疑,以年輕人的文化修養跟知識架構底蘊究竟能不能駕馭《紅樓夢》這樣的題材,現如今看來是毛病多多,錯誤多多。
批語
劇本對于一部戲有多重要,相信已不消多說。李少紅的顧問團隊自然也是重量級的,但核心的編劇團隊由80后集體完成,還是讓人捏一把汗。
第伍回
場景制作
舊版:興建一座大觀園
87版做了一件現在看來特別牛氣的事兒,就是在1984年還在籌備期的時候,經過紅學家、建筑學家等各界人士商議,在北京宣武區興建了大觀園,幾乎是比照書中的描寫,舊版公子小姐們的生活場景也基本都在這里拍攝了。猶記得賈母率全家上下陪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戲中,連林妹妹所嘆“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荷塘也是活生生的,這一集也全方面展示了大觀園的美感。
新版:搭建10個攝影棚
李少紅認為,現實中任何景物都無法滿足新“紅樓”的藝術效果,所以大多建筑都在攝影棚內搭景,總共搭建了10個A類攝影棚,其中包括用來拍榮國府的5000平方米亞洲第一大攝影棚,最多同時8個攝影棚在搭景拍攝。動用了92套超豪華場景、配套的電影燈光、電影攝影機鏡頭、四百多套具有收藏價值的華服,還配有珍貴珠寶的鳳冠頭飾、硬木家具等,投入無疑十分巨大。
批語
舊版場景雖然還沒有達到金碧輝煌的地步,但卻有著一種純天然的古樸和大氣,新版雖然富麗堂皇但也有揮之不去的不真實感,甚至由于布景燈光的緣故,憑添“鬼魅”之氣,所以觀眾說像“蘭若寺”。
第陸回
演員篩選
舊版:走入民間海選,全封閉培訓
舊版是從1984年開始籌備,演員篩選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是真正的走入民間的全國海選,演員來自各行各業,為符合古典美的要求,不少演員都來自于戲曲劇團,例如鄧婕是學川劇的,袁枚是學黃梅戲的。所有演員好像高考,進入培訓班時都有第一志愿,但導演會根據培訓情況進行調整,例如晴雯扮演者安雯是想競爭林黛玉一角,鄧婕PK掉樂韻、周月等強勁對手。培訓班請來紅學家、民俗家、禮儀老師給他們上課,從走路說話開始練。劇組還跟他們簽署了嚴格的合同,不允許去其他劇組“串戲”,請假離組都要得到批準,演員們幾乎是在封閉的環境里學習,培養感覺。
新版:也有培訓,同時上演
新版演員原定從“紅樓夢中人”海選活動中產生,但一年后選出的演員均不入李少紅法眼,而這批邊選秀邊按照劇中人物培訓的年輕人們要進組拍攝,便要顛覆此前培訓的成果,譬如原本是寶釵組的姚笛最終演出的是王熙鳳。至于李少紅此后擴大規模全國再選的結果,則出現了個黛肥釵瘦的版本,飾演林黛玉的蔣夢婕來自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出身,小寶玉于小彤則在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校芭蕾。眾多演員都集中在位于北京昌平區,進行古代文化和禮儀的封閉培訓,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分三次在城堡主樓二樓的臨時教室進行培訓,歷時三個月到半年不等。
批語
八幾年,大家還不知道什么叫選秀,演員們在劇集開播前都默默無聞,他們靜悄悄地培訓,靜悄悄地拍攝,沒有鎂光燈的打擾。而一場熱熱鬧鬧的選秀,讓新版《紅樓夢》沒有拍攝便賺去太多眼球,也沾上更多浮躁的炒作氣質。
第柒回
配樂制作
舊版:四年半冥思苦想的成果
87年版的音樂,作曲家王立平前后花了四年半的時間,他研究了紅樓夢關于人物的唱詞,將判詞改成唱曲,關注重點角色的命運,如《嘆香菱》、《晴雯歌》、《分骨肉》等。而《葬花吟》是他創造最苦的一首,花了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他對林黛玉的理解就是,一個弱女子對蒼天的叩問。
新版:出自80后之手
新版紅樓夢音樂同樣出自80后之手,曾年參與馮小剛《手機》、張藝謀《千里走單騎》音樂制作的郭思達完成了新版紅樓夢的15首音樂作品,其中包括12釵判詞、寶玉判詞和開篇、結尾,但呈現出來的鬼魅背景聲,昆曲腔甚至電子樂混搭風無法令觀眾接受。主題曲《飛鳥各投林》則傳言是李小婉的兒子林申演唱。
批語
舊版的配樂制作欲達到的效果是:回到過去,回到原著本身。而新版,則是立足現在,為經典名著添加現代的時髦。新《紅樓》以“顛覆”為最大特征的創作理念,無疑是對觀眾接受能力的極大挑戰。勇氣值得嘉許,但不經深思熟慮、缺乏深厚底蘊支撐的挑戰,只能視為魯莽。
第捌回
服裝造型
舊版:以接近歷史特征為目標
舊版的服裝設計史廷芹老師名氣當然沒有葉錦添大,但她精通古代的服裝流變,她的創造理念就是盡量接近歷史特征,并且選料上也盡量采用當時的主要材料,這種細致和考究的態度在時下的環境下非常難得。據統計,舊版服裝達到2700多套,數字相當驚人,出來后得到了紅學家和民俗學家的肯定。化妝上,舊版講究到“眉毛”等細節,幾乎所有女演員都要把眉毛剃掉,再畫上去,包括陳曉旭。
新版:以徹底顛覆為目標
與李少紅合作多年的造型師葉錦添在《紅樓夢》里玩了一把徹底的顛覆,由于他認定《紅樓夢》描寫的那時候中國人對戲劇的美感都沉醉在戲曲里面,因此把昆曲里的貼片運用到林黛玉、寶釵等一眾姐姐妹妹的身上,就成為“新紅”顛覆的第一個標志。過于追求虛化的戲劇感,結果是不被觀眾認可,被認定是不符合原著的異想天開的做法。
批語
葉錦添的創作理念無疑非常大膽,因為現在的時代,實在過分追求個性;舊版服裝設計史廷芹則保守、嚴謹,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仔細考究,只有在那個還不那么浮躁的時代,才能有人沉下心去做這樣一件事。
第玖回
拍攝時長
舊版
從1984年開始籌備,直到1987年播出,歷時三年之久。
新版
2008年5月底正式開機,2009年9月9日關機,歷時一年3個月,其間北京臺還進行了一次大型拍攝直播活動。
批語
顯然,如今這個年代,不講究效率是不行的,尤其拍片,怎么可能像二十多年前一樣緩緩進行?
專訪新《紅樓》大寶釵扮演者白冰
白色造型是回歸原著
南都娛樂:你是從紅樓夢中人選秀開始接觸新版紅樓夢的,這中間都經歷了哪些培訓?
白冰:在選秀的時候就已經是封閉式培訓了,有紅學專家來做過講座,但主要是臺詞、表演方面的老師來訓練我們形體表演,到了李少紅導演劇組,就是各個方面的訓練,琴棋書畫,民俗禮儀,形體臺詞表演。
南都娛樂:你是什么時候知道自己演的是大寶釵?
白冰:已經是培訓很后期的事情了,因為選秀結束后就公布了我跟姚笛一個演寶釵一個演黛玉,進組培訓后,除了我倆,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演什么。
南都娛樂:你對新紅的造型怎么看?
白冰:其實我們試妝都試了小半年,不停地在試,不過一開始就定下了貼片子。我是覺得挺新穎的,畢竟從來沒有電視劇這樣拍,心里也會打個問號。但進入園子之后,穿上那身衣服站在那個制景里,就覺得很和諧很統一了。
南都娛樂:寶釵的造型你喜歡嗎?
白冰:我覺得特別好的一點是寶釵所有的造型都是以白色為主,葉錦添老師做了各種各樣白色系的衣服,這糾正了大家的一個誤區,87版給寶釵的衣服比較花,又是粉色系,但我們以原著出發,宮里送來絹花,她說她不需要,拿去給其他姐妹,這一個行為就說明寶釵是不喜歡亂七八糟瑣碎的東西,她是很素凈的。這真的是回歸原著的體現。
南都娛樂:你有看87版紅樓夢嗎?
白冰:有,不過自從培訓準備演出的時候就沒再看了,因為不想給自己一個框架,去模仿或去對比。所有人都是以原著出發,我也是,從原著出發去飾演寶釵。像我并沒有刻意去增肥,但拍攝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比之前胖了。
專訪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顧曉鳴
李少紅確實沒有做足功夫
南都娛樂:新《紅樓》目前千夫所指,感覺有點墻倒眾人推的意思。
顧曉鳴:不不,正是因為網絡的傳播,現在的年輕人對經典的理解反而更深,他們對作品有更高的期待,他們要求藝術家通過影視復原,但李少紅沒做到這一點,她對經典的褻玩,同妓院里的掛塊牌子寫“林黛玉”,是一樣的。
南都娛樂:呃,言重了吧?新《紅樓》這樣的作品,換誰拍都挺難的吧?
顧曉鳴:誰說的?按現在新《紅樓》古裝言情片的的路子,顧老師都可以拍一部《白樓夢》出來,專門講白領故事。李少紅其實是有本事的,但《紅樓》有一句話叫假作真時真亦假,滿紙荒唐言,飽含對社會的批判。李少紅顯然沒做足功夫,沒有從《紅樓》的內核里提煉當代性,反而在化妝、道具、特技上動腦筋,還號稱“忠于原著”,實際不動腦照搬,導致拍成了冗長的《大長今》。
繼“超級女聲”之后,去年年末,又掀起了一次“轟轟烈烈”的選秀活動――“紅樓夢中人”大型選秀活動。此次活動是為新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選拔演員。
整個“紅樓夢中人”選秀活動已成為全球華人關注的文化娛樂盛典。至啟動3個多月后,官方網站的報名人數已逾23萬,賽區遍及全國各地:沈陽、武漢、成都、昆明、西安、上海、廣州……
擔當這次選秀活動的顧問有紅學專家馮其庸、李希凡、張慶善,評論家劉景錄、仲呈祥、李準,除了著名紅學專家和文藝評論家外,還有一些影視和文學界的巨匠,電影藝術家于洋、王曉棠、謝鐵驪,作家阿城等以及87版《紅樓夢》編劇周嶺和飾演王熙風的演員鄧婕,新版《紅樓夢》的導演胡玫會親自到選秀現場督戰。
在新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據導演胡玫介紹,從去年到今年10月,是新版《紅樓夢》的籌備階段,這期間要完成選拔演員、培訓演員等一系列工作。初步計劃新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將于今年10月開機。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你就會看到新版的《紅樓夢》電視劇了。
黛玉葬花
在《紅樓夢》里,寶玉在大觀園生活時,他十四歲,黛玉十三歲。和大家都是同一個年齡段,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最耀眼的情節,是黛玉人格理想與生命意識的集中體現。對花祭奠,是主人公的一種精神儀式,花的命運也即黛玉的命運。
下面所選是葬花的前奏,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和1987年《紅樓夢》電視連續劇劇本第七集“叔嫂染恙”。讓大家來比較閱讀一下兩種文學樣式,看看有什么不同。
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后,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
回來只見地下還有許多,寶玉正踟躕間,只聽背后有人說道:“你在這里作什么?”寶玉一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這里的水干凈,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干凈。”
寶玉聽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書,幫你來收拾。”
(節錄自《紅樓夢》)
正是暮春時節,草樹爭茂,各種顏色的花開得正盛,也正開始凋落……
一樹桃花開得噴火蒸霞一般。樹下一方長石上坐著寶玉,正聚精會神地讀著一本書。
一陣清風吹來,樹上桃花紛紛灑落,落了寶玉滿頭、滿身、滿書,四周地上也落滿鮮美的花瓣……
寶玉輕輕地站起身來,雙手兜著衣襟,想往地上抖落,忽見地上花瓣落在雜草和泥土中。
寶玉皺一下眉,搖搖頭。
耳邊傳來潺潺流水聲。
寶玉轉頭,清澈時沁芳溪水泛著浪花活潑潑地向下流去……
寶玉露出欣喜的微笑,輕輕走到溪水邊,小心地將花瓣抖落在溪水中。
花瓣隨水漂轉流去……
寶玉欣慰地笑了。
“你在這里作什么?”
寶玉一回頭,原來是黛玉笑盈盈地站在他身后,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
寶玉高興地:“好,好,快把這些花掃起來,撩在水里……”
黛玉:“撩在水里不好,流到那臟的臭的地方又把花糟蹋了,不如裝進這絹袋里,埋起來,豈不干凈。”
四川宜賓的紅樓夢酒與貴州遵義的鴨溪酒一樣都曾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自與當地五糧液、茅臺能瓜分天下的名酒,同時它們都是計劃經濟轉型下的失敗案例。紅樓夢酒曾在2005年把“夢”酒銷售權外包給了一個資金實力不雄厚并且沒有酒類銷售經驗的公司。當聘請的一批職業經理人把產品輸送到市場的時候,公司因為外行及資金實力不夠、戰略不足導致市場幾乎一單死,最后欠下下人員工資及市場投入后公司進行解散,銷售權又被收回酒廠。但是此次的出動傷害了一批喜愛與忠誠的經銷商與消費者,為以后的銷售無形中添加了又一道障礙。
在2005年后紅樓夢酒廠又進行了多次改革,并以宜賓、四川市場為主戰場進行試探性銷售,銷售狀況并不理想。今天紅樓夢酒大力投入到市場,并與“中國紅,紅樓夢酒”廣告語及與新版“紅樓夢”電視劇結合,甚至花費大量資金參與到“世博會”中的方式來告訴經銷商與消費者“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的信息。
筆者在成都火車站的候車廳看到了紅樓夢的看板廣告,在報紙、網絡媒體上看到了與新電視劇版“紅樓夢”、“世博會”合作的信息,但在市場各渠道上卻極少發現產品。也許紅樓夢酒還在醞釀中吧。無論紅樓夢后面將于什么樣的營銷模式出現,筆者想給紅樓夢一些真心的忠告。也希望紅樓夢酒能夠順利復興。
一個企業、一支產品能夠順利被市場接受甚至經久不衰,那么它必須有其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例如微軟公司的強項是電腦操作平臺,其核心競爭力就在操作平臺的研發,當年英特爾也想進入操作平臺領域,但并不理想。于是根據企業發展打造自己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英特爾處理系統。并與各大電腦巨頭形成互補產業鏈,從而走上世界百強企業。紅樓夢的復出一定需要找到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千萬白酒競爭品牌中逐漸復興。
1、 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
紅樓夢酒的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需要明確及打造。一個企業需要不停檢測企業的內部核心競爭力的不足及優秀的地方,檢測四個方面:
①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如同虛設還是落實在員工的日常行為中。你的企業文化是否在組織中產生了“凝聚力”、“激勵力”、“約束力”、“導向力”、“互動力”、“輻射力”。 一個成功的企業文化可以為企業降低管理成本、減少實施監督成本、減少組織中的不協調。
②績效考核。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焦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有調查資料表明,90%以上的企業對自己的績效考核是不滿意的。績效考核問題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形成績效泡沫,表面上看起來企業銷售生產空前繁榮、員工行為規范有序、公司業績不斷增長、甚至出現短期盈利,但這些都是泡沫,在數字繁榮、員工努力和業績增長的前提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卻下降了,有的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企業應該適時擠掉績效考核的泡沫。
③員工培養。在企業管理中,領導者和管理者應該如何根據員工的特點對其進行培養?又應該在員工不同的發展階段采取何種恰當的培養方式,以培養成職場中的“許三多”?人才是企業的根本,而正確的培養方式是培養人才的根本,管理者須知悉!
④客戶管理。大部分白酒企業對客戶的管理還處于初級管理階段,他們的業務經理、區域經理、大區經理大部分成為了市場的催款員,而不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不是人員問題,這是企業制度下的產物。企業對客戶的管理應該象英國的管家一樣,擁有細致、全面、責任的態度和制度去與客戶共發展。
2、品牌及產品核心競爭力----
①品牌核心競爭力。紅樓夢酒現在的品牌定位:A:“紅樓夢酒--中國文化酒”,B:現在在推廣的“中國紅—紅樓夢酒”。紅樓夢的中國文化酒的定位是從“紅學文化”中衍生而來的。中國的“紅學會”擁有許多對紅樓夢文學研究者,但酒的載體能否與紅學文化接軌還有待探討。紅樓夢酒推出的十二金叉禮盒酒就是利用紅學文化而制造出來的產品,有著自己獨特的品牌文化。但紅學文化也不是可以隨意編造的,例如“中國紅,紅樓夢酒”的定位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為什么呢?紅學文化能代表中國中國紅嗎?中國紅的概念和文化酒能融合嗎?得體嗎?其實早在2008年的春季糖酒會上我們就看到了“中國紅--紅西風”的概念。看到現在的紅樓夢的“中國紅,紅樓夢酒”的口號及包裝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中國藍—藍色洋河經典”及“浙江衛視的中國藍”的翻版。
品牌傳播想復制曾經紅樓夢酒與87年版紅樓夢電視劇結合的品牌傳播模式,我認為紅樓夢酒廠做的不夠好。1987年一部好的電視劇的誕生可以吸引上億觀眾,但現在電視產業鏈已經今非昔比了。同時,大部分觀眾都不看好新版的“紅樓夢”能夠超越87版的紅樓夢。如果是站在炒作的角度看,感覺又沒有很好的去把握。我覺得應該把此事件交給一家專業的公關公司進行全方位的包裝策劃后進行海量的傳播。上帝不是萬能的,企業更不是萬事都能的,要學會借助專業的力量整合資源、整合傳播。
紅樓夢的品牌核心就是“紅學文化”,堅定不移的高舉“紅學文化”和挖掘“紅學文化”與品牌的結合是百年不變的路線。畢竟中國只有一個紅樓夢。
2、 產品核心競爭力。
產品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給消費者一個購買的理由,為什么購買?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什么需求?其次,任何一支產品都無法把消費者一網打盡,所以說核心消費者的挖掘與培養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紅樓夢能提供什么購買理由?紅學文化肯定是一種,只是需要系統的提煉及運作。但又忽略了一種,就是它的品質。紅樓夢的基酒可以與五糧液的基酒媲美,并且與五糧液同屬一個釀酒環境,所以紅樓夢的產地---“原產地”,可以成為產品核心競爭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