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互聯網下的教育

      互聯網下的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互聯網下的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互聯網下的教育

      互聯網下的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互聯網;計算機基礎教育

      引言

      為適應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高校應全面分析計算機基礎教育內容,并結合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提出相應改進策略,以培養全面的計算機人才,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貢獻。因此,筆者對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開展研究,展望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方向,希望為提高計算機基礎教育水平作出貢獻。

      1《計算機基礎課程》概述

      《計算機基礎》是高等教育中,高校為學生所開設的基礎性計算機教學課程,是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能、學習計算機基本知識的“入門課”,也是高等教育的公共必修課。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相關知識,能夠掌握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主要操作方法,為后期學習、工作奠定基礎[1]。再者,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會學會應用信息技術完成自主學習任務,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具體實踐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會全面、系統地講授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重要概念、操作技能,使學生在計算機基礎科學學習期間,獲取計算機基礎知識,同時在知識內化任務完成后,擁有解決的問題能力,從而滿足新時期信息化社會對學生素質的要求?;ヂ摼W技術使各類產業趨于數據化、在線化發展。這類新型經濟形態的出現對高校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基于互聯網背景,計算機應用軟件呈現多元化特征,高校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時,還需改進現有計算機基礎教育模式,確保計算機基礎課程在互聯網背景下,有序、有效地完成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社會人才培養事業提供助力。

      2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為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需改變傳統計算機基礎教育觀念,科學設置《計算機基礎》課程講授模式。但在計算機基礎教育實踐中,學生個性差異、教學內容滯后等因素,使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較多的現實性問題。(1)學生計算機知識、技能水平差異大,教師授課內容難以統一。據調查,在高校新生中,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接觸了《信息技術》課程,該課程和《計算機基礎》課程有較多的重復性內容。但是由于地區教育、經濟差異,部分地區在中學時期并未有效落實《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使高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平,增大了教師開展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難度[2]。比如,對計算機知識了解較多的學生,由于其對課程內容較為熟悉,會認為教師講授內容過于簡單,從而對課程教學興趣不高。而對計算機知識了解較少的學生來說,計算機基礎屬于新內容,他們就無法快速、熟練掌握教學內容。這一教學現象,導致教師無法統一授課內容,難以掌控課程進度,使計算機基礎教育質量偏低。(2)教學內容滯后,教育目標針對性不強。《計算機基礎》課程多選用全省材,但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部分內容滯后性明顯,教學內容應用價值不高。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使教學效果難以保障。此外,高等院校專業繁多,涵蓋工、醫、文、理等學科,不同專業對于計算機應用有著不同要求。但高等教育《計算機基礎》課程使用的是材,并且教材內容著重強調“辦公軟件”的操作知識與技能,忽視了高校學生的專業特性,進而造成各專業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不能有效服務于本專業技能學習。由此可見,對于不同專業,《計算機基礎》的教育目標針對性不強,嚴重影響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的應用效果,阻礙了各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3)重視計算機考試通過率,忽視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队嬎銠C基礎》考試采用全省統考標準,將學生考試成績和學生學位證、畢業證掛鉤。因此,為保障學生考試過關率,部分教師在課程講授期間,僅講授計算機考試相關內容,更側重于考察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技能。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著重學習計算機應用軟件操作技能,忽視了計算機理論知識學習,導致后期計算機學習水平、計算機綜合運用能力不高。

      3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開展途徑

      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技術、知識概念不斷豐富,為《計算機基礎》課增添更多新內容,同時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際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教師應不斷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新時期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在全面教育引導中,適應當前社會形勢下我國經濟建設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核心要求。

      3.1重視學生水平差異,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

      針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為改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學習條件,教師應重視學生水平差異,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1)針對課程進度難以掌握、教師授課內容不統一等問題,教師可應用互聯網學習平臺,分享課程資源,豐富平臺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計算機掌握程度,合理完成教學任務,避免學生重復學習[3]。(2)教師應采用差異化教學模式,在集體教學中,重視學生個體學習訴求。教師需在原有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基礎上,以網絡學習平臺為基礎,拓展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渠道,打造個性化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3)學生在高等教育時期有著獨立思維能力,在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時,教師還應以學生性格、興趣特點為立足點,因材施教,分層次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喚醒學生課堂活力。在教學引導中,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組織、協作學生并在優勢互補中完成計算機知識學習任務,實現計算機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除此之外,在落實差異化教學時,教師應預先調查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結合學生掌握程度,設計不同教案。同時制作微視頻,上傳至計算機網絡學習平臺,使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完成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任務。在此期間,教師應督促、指導學生有效利用平臺資源,必要時可基于平臺點擊量、觀看次數,通過課堂獎勵機制給予學生相應鼓勵。

      3.2科學設置學習模塊,更新計算機教學內容

      在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應整合各專業學習計算機技能要求,科學設置學習模塊,為學生專業化學習提供技術支撐,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水平。對于計算機教學內容滯后、教學目標針對性不強等問題,教師應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更新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1)各院校應根據本校專業范圍、計算機知識學習特點,組建校園教學網站,展示、分享含有新知識、新技術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資源。(2)教師應以學生專業為導向,調整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重點,并在知識講授期間,針對不同專業學習設計不同教學案例。(3)針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教師還應重視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與計算機綜合運用能力相結合。對此,教師需調整計算機教學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有效融合,鼓勵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應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3.3發揮計算機考試價值,保障學生學習的全面性

      計算機考試用于真實反映計算機基礎教學效果和學生計算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對此,教師在計算機教學實踐中,應發揮計算機考試價值,同時保障學生學習的全面性。(1)《計算機基礎》是理論、技能的綜合課程,教師在考察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成績時,應客觀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以此為方向,判斷學生計算機運用能力、知識內化能力。(2)教師應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并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特點,多層次、多方位地對學生成績進行考評。基于此,高校可在互聯網背景下,建立互聯網在線考試系統,轉變計算機考試形式,展現計算機考試的作用,從而為學生計算機知識學習提供學習思路。(3)教師在改革計算機考試時,還需完善計算機基礎教學評價體系,靈活調整計算機考試形式、成績評分比重。此外,為避免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僅用于通過計算機考試,僅注重計算機技能學習,高??蓪⒃诔煽冊u分中,采用多元化考評模式。比如,教師可采用“計算機技能(60%)”+“理論概念學習(25%)”+“日常表現(15%)”的考評比重模式,全面分析學生計算機學習效果,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3.4轉變教學理念,創新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背景下,為保障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實效性,教師應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創新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以此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教師應改變課程教學思維,豐富教學內容。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計算機知識內容。(2)教師應鼓勵學生學會應用互聯網平臺,搜索自己所學課程資料,鍛煉實踐能力,促進計算機知識理論、實踐的有效結合。比如某大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應用“藍墨云班課”,為學生推送教學資源、反饋學生學習記錄、提醒學生學習時間等。(3)教師應通過微課、慕課、資源分享、課堂示范等方式,幫助學生梳理課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將計算機理論知識融合至課堂案例中,以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趣味性。

      互聯網下的教育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商務英語 互聯網 教學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外經濟貿易行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對應用型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高校作為人才的重要輸出基地,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健全和完善教學機制,創新和優化教學手段,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復合人才。近年來,互聯網作為重要的信息資源傳送載體,被廣泛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逐漸向互聯網教學模式延伸和轉型發展,許多網絡課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渠道?;ヂ摼W與商務英語教學的合作模式是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產物,能有效地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拓展學習資源的同時,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為學生創建在線模擬商務英語運用環境,有效強化學與用之間的銜接轉化,擴大學習范疇,提升能力高度。本文結合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實際,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出發,分析如何有效整合互聯網教學優勢,提高學生的商務交際技巧和商務英語運用能力。

      一、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優勢,積極拓展教學資源

      互聯網作為重要的信息資源傳送和分享載體,能有效拓展和深化課本教學內容,特別是在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中,了解市場的動態發展需求,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強化和完善知識范疇,助推商務英語能力的發展。另外,由于商務英語有其既定的專業術語和交際技巧,需要學生結合語言情景和交流目的靈活運用和轉變,互聯網下多語境、多模態下的很多成功和典型的商務英語交流案例,以及最新的對外貿易談判資訊和技巧等都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資源,有效地彌補了課堂書本教學的不足。因此,基于互聯網狀態下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應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其龐大的教學資源,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深化學生的知識內涵,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技能,達到學而深、學而精的地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豐富和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

      1.加強思維引導,突破教材內容限制。

      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材內容難度適中,但是如果僅僅以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是遠遠不能達到市場對英語人才需求的標準的,而互聯網能有效實現教學資源的迅速傳遞與共享。因此,教師要科學引導學生突破教材內容的限制,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資源,在知識深度和能力高度上進行拓展,使課堂教學內容與市場和國際接軌。

      2.把握語言特性,擴大學生知識范疇。

      商務英語由商務和英語組成,是一種職業性英語,其中商務知識和商務技能占60%,英語能力占40%,較強的英語能力是進行有效商務活動的基礎,所以,一個成功的商務英語人才必須同時具備較強的英語能力,以及豐富的商務知識和商務技能。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整合商務知識和英語知識,積極擴大學生的知識范疇,科學地融入財務、管理、文秘、營銷及法律等相關商務知識,拓展學生在不同商務活動中的英語運用技能。商務英語用語具有嚴謹性、準確性的特點,對書面用語和交際用語的要求都非常精準,特別是在合同、談判等商務環節中,掌握科學的語用技巧有助于達到商務目的?;ヂ摼W作為移動式的教學資源,能根據知識類別和目的功能進行快速的按需搜索,實現隨時隨地的資源共享,拓展和深化學生的知識內涵。因此,教師要充分借助互聯網優勢不斷擴大學生的商務英語知識范疇,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技能,為學生將來進行實際商務英語活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3.加強職業規劃,引導學生知識能力建設。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學習,有助于學生明確自身能力水平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并明確努力方向。在傳統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是以考試成績作為學習目標,缺乏以職業需求為目標的有效學習。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加強職業規劃,并以此作為教學目標不斷完善自身知識能力建設。比如旅游英語、酒店英語、金融英語、文秘英語,等等,學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商務交際技巧和交際禮儀外,還需要掌握專業領域內的英語術語和信函寫作規范等;及時了解自己的目標職業和目標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最新動態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建設,這些都可以借助互聯網教學資源得到有效的深化和拓展。

      二、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優勢,科學優化教學手段

      互聯網輔助商務英語教學的最大價值在于能夠有效優化教學手段,拓展教學途徑,實現學與用之間的銜接轉化,并能通過創設真實的商務語用環境,加深學生的英語感官體驗,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技能。

      1.導入多媒體教學案例,優化教學手段。

      互聯網輔助商務英語教學最大的作用在于將傳統的靜態書本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情景運用,將被動的接收轉化為主動的吸取,通過直接的視覺和聽覺刺激,加深學生的英語感官體驗,進而強化學生的理解掌握和實踐運用。在商務英語中,語用情景和語用目的是影響有效英語交流運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讓學生體驗不同場合和語境下的商務英語交流運用。相較于純粹單一的課堂講學,以事實為依據的多媒體教學更能強化學習效果。比如導入以職場為題材的英美電視劇、電影,以及當前世界百強企業中比較成功的對外貿易項目等,將這些內容作為典型的教學案例,仔細分析其用語技巧,總結成功商務環境中的用語技能。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為學生創設虛擬的語用環境,加深學生的商務英語實踐體驗,以更加充足的準備迎接工作的挑戰。因此,在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借助互聯網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效果。

      2.導入網絡化教學課件,實現交互式教學模式。

      互聯網輔助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的主要優點在于能有效實現交互式學習,充分利用互聯網學習資源進行有效交流和互動,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采取小組交互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和創新,促進自我能力的發展。交互式學習可以有效實現異地、異時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或拓展引入的內容制作成網絡化課件,供學生隨時隨地地共享學習,有效地改善了學生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不能及時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情況,增加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部分進行再學習、再理解和再消化的機會?;诮换ナ浇虒W模式下的高職商務英語學習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獲取渠道,學生可以有效實現遠程學習,接受在線指導,包括其他知名教師、學者的課件、講座等,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商務英語薄弱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改善?;ヂ摼W下的交互式英語教學可以有效擺脫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加強互聯網與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的整合,能有效健全學生學習過程,強化教學效果。

      3.積極搭建網絡化學習群,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有效借助互聯網優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多媒體載體,以班級或者院系為單位搭建一個學習資源共享群,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群體活動,每天輪流和更新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學習內容,包括市場最新用人需求資訊等。學生需要每天簽到并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加強在線指導性學習,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學生創設一個課堂之外的教學環境,同時引導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加強與其他學生在線討論交流,不斷創新網絡化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同時作為重要的指導者,需要建立健全學習情況考核機制,對學生更新情況和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并將學習任務的完成結果納入總結性評價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因此,加強互聯網與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的整合,能以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的形式優化教學過程,強化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互聯網與商務英語教學的整合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發展和進步的結果。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借助互聯網教學優勢,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商務英語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技能,將學生培養成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實現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娟.巧用網絡課程資源提高商務英語教學成效[J].高教學刊,2015.13.

      [2]黃曉璇.混合式學習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互聯網下的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 “互聯網+教育” 教育 共享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03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Education"

      LI Yibao

      (School of Marxism,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lso derives new forms, "Internet +". "Internet +"not only provided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Internet + education" is not a simple kind of online education. It is the advanced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et +"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best meeting point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internet era of human beings. "Internet +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make education achievement sharing possibl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levant policies about realizing education sharing with the use of "Internet+education"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Internet+educ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education; sharing

      1 “互聯網+教育”的內涵及特征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通俗來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通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①例如,互聯網加傳統集市造就了淘寶,加媒體產生了網絡媒體,加金融就有了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等等。

      當然,教育也不例外。那么,“互聯網+教育”是什么呢?“互聯網+教育”其實是在尊重教育本質特性的基礎上,用互聯網思維及行為模式重塑教育教學模式、內容、工具、方法的過程。②之所以我們需要使用“互聯網+”的模式來促進教育化的發展,是因為“互聯網+教育”具有以往傳統教育所沒有的特點和優勢:(1)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優秀的教師和教學資源是有限甚至缺乏的,但是互聯網對人群具集中效應,這讓有限的資源比線下傳播的速度快百倍。(2)學習行為自主化?!盎ヂ摼W+教育”給予受教育者更自由的學習時間和地點,為偏遠地區,教育設施落后的貧困山區的學生增加了“教育福利”,有助于提高整體的教育素質。(3)學習形式交互化。互聯網+教育”使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學習,在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系。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等問題,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4)教育管理自動化。遠程學生的學習、報名和管理等,都可以通過網絡遠程來完成,教師也可以通過遠程來上傳更新一些教育課件等等?!盎ヂ摼W+”能夠實現教育的信息化、數字化以及網絡化,使傳統教育脫去陳舊的外衣,逐漸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2 “互聯網+教育”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互聯網+”是基于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信息革命,“互聯網 + 教育”模式下的人機交互、人工智能……不僅革新了教育技術,對原有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人才培養也是一次深層次的影響。③因此,實施“互聯網+教育”有助于實現教育的現代化,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帶來的教育發展成果。

      2.1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

      “互聯網+教育”能夠促進教育資源從封閉走向開放,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育資源集聚在相對封閉校園,局限于課堂、圖書館等場所,而互聯網在短時間內可以迅速吸納大量知識和信息,使教育資源可以跨越校園、地區、國家甚至覆蓋到世界每個角落,使教育資源共享成為可能。例如,目前風靡全球的慕課就是典型的“互聯網+教育”的產物。“慕課”是英文縮寫MOOC的音譯,“M”,Massive,大規模;第二個字母“O”,Open,開放;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第四個字母“C”,Course,課程的意思。所以,慕課的英文直譯就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顯然,慕課使教育資源不再局限于校園,不再局限于課堂,不再局限于圖書館,它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全球共享。它是以網絡化學習的開放教育為基礎的、開放式的在線學習課程,受教育者只需免費注冊一個郵箱就可以參與學習。 慕課之所以在短短幾年就吸引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學習者,正是得力于其開放性和免費性。

      另外,“互聯網+教育”能夠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更加公平。教育資源配置是指各種教育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時空、信息、文化、權力、制度、政策、關系等,在各種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間的分配,以期投入的教育資源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④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資源配置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效率和公平。而“互聯網 + 教育”能夠最大化地發揮教育資源的價值。通過互聯網授課,學生只需要一個移動終端連接到互聯網,就可以自主地挑選想要學習的課程,而這只需要一個老師就可以授課給千萬個學生,“互聯網 + 教育”可以加強地區或行業的合作交流,促進資源共享。

      2.2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加強自主學習

      “互聯網 + 教育”的核心優勢就是個性化教育,這也是在線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需要按照課程安排到教室去上課,而“互聯網+教育”打破了這種傳統教育模式,使學習成為無時無地不可的事情。這種模式使教學的進行能夠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加強了其自主學習能力。課程結束后,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就完全實現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突破了傳統教育中的時空限制,讓學生真正成為教育中的主導者。例如,通過“翻轉課堂”,就是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重新調整課內外時間,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按照自身的情況設置學習內容和計劃。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在線講授知識,不再占用課堂時間,這樣學生有大量的時間進行專業項目的研究,從而對知識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總之,通過“互聯網 + 教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個性化的服務模式讓學習由“套餐”轉變為了“自助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進因材施教的實現。

      2.3變革原有教學方式,豐富課程內容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是傳授知識的唯一來源,是課堂中的主導者?!盎ヂ摼W+教育”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減弱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增強了其自主性。教師的作用從教學的主導轉變為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協助者,他們更多的是提供資源,通過移動終端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根據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式,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糾正和指導。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將與教學相關的學習資源發送到學生的手機上,這樣就加快了教學信息的傳遞速度,也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由此可見,“互聯網+教育”的網絡教學平臺,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促使原有的教學方式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豐富了學科的課程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 運用“互聯網+教育”實現教育共享的對策分析

      與傳統教育相比,“互聯網+教育”展現出了極大的先進性和優越性,它是對傳統教育的傳承與揚棄,不僅繼承和強化傳統教育的優勢,而且摒棄傳統教育中低效率和不公平的一面,最主要的是“互聯網+教育”能夠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教育更加公平,從而可以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使更多人共享教育發展成果。因此,我們應該從教育改革的真正需求出發,積極探索運用“互聯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實現教育共享。

      3.1 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力度

      教育資源和經費是“互聯網+教育”順利推進的首要條件。首先,國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投入力度,并在此基礎上設立專項基金。同時,政府要加強各省市和自治區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動員全社會投入到“互聯網+教育”的環境建設上來,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加”的信息建設機制。其次,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拓展網絡覆蓋面。長期以來,我國經濟較落后的農村偏遠山區,學校教育基礎設施較差,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相對不足,大部分學生連義務教育都無法完成。因此,對于這些地區,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使這些地區的學生也能夠享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成果。在“十二五”期間,劉延東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要以建設“三通兩平臺”為抓手,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在這些貧困偏遠山區,要加強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山區的校園提供網絡寬帶、建設多媒體教室等基本教學環境,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學薄弱的狀況,使偏遠山區的學生也可以體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成果。

      3.2 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水平

      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發展“互聯網+教育”的基本保障,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水平以及信息化應對能力都極大的影響著“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實施。因此,各個高校要積極開展教師技能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首先,依據教師自身實際掌握信息技術的情況來設置和拓展教師培訓的內容,建立有層次、循序漸進的培訓體系。其次,拓展培訓渠道和方式,例如可以通過開展教研、集中培訓、實踐應用等方式對教師教學實踐能力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基本信息素養以及應用能力。最后,不僅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日常生活中多接觸互聯網相關技術,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激勵自我,積極參加信息技能培訓和自學進修,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掌握能力,并將其與課堂教學“捆綁”起來,使自己在日常教學中能夠適應“互聯網+教育”這種信息化教學。這樣才能使“互聯網+教育”順利地應用于課堂和教學之中,使更多人體驗和共享教育現代化成果。

      3.3 強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教育的主體性主要是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在傳統教育模式中,老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人。而“互聯網+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轉換師生之間的本末位置,形成“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一個教學模式。在“互聯網 + 教育”的大背景之下,知識信息之復雜而又寬泛,所以,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指導,使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互聯網技術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切實針對個性化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經驗的互聯網平臺。例如,易班的建設,它是一個適應青年個性化發展需求和在線學習的新型網絡平臺,是課堂教學的助推器。為了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課程內容,易班的建設使在線視頻、在線討論和面對面相結合,讓學生抱著手機也可以收獲知識。由此可見,要強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和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能夠促使“互聯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當中,使得學生可以在娛樂中學習,在日常中收獲。

      注釋

      ① 平和光,杜亞麗.“互聯網+教育”機遇、挑戰和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5.1.

      ② 李碧武.互聯網+教育的冷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7.

      互聯網下的教育范文第4篇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臻成熟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各行業都在借助互聯網的發展契機尋求自身發展之道。作為營銷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告也不例外?;ヂ摼W正在改變廣告的傳播媒介,顛覆現有的傳播模式?;ヂ摼W影響廣告行業主要在以下方面:傳播媒介上,從傳統紙媒向多媒體轉變;從視覺互動到立體互動轉變;從單一專業向復合型轉變。

      廣告設計是廣告活動中心環節,廣告作品是廣告的運作的載體,高校廣告設計專業肩負培養廣告專業人才的任務。之前以平面、影視為主要媒體形式時期,廣告設計人才的培養以單一型人才培養為主。在互聯網廣告時期,廣告活動各環節聯系程度更加緊密。廣告設計人才的培養不能再停留在造型的選取上,要更多地深入到廣告運作中。

      二、廣告設計專業培養目標的變化

      廣告設計專業一般隸屬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與之相并列的還有包裝設計與出版設計等方向。因此,廣告設計專業作為視覺傳達幾個方向之一,廣告設計專業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上既要求具備視覺傳達的理論基礎,又突出廣告設計的專業特點。

      在具體的專業教學中,廣告設計專業前兩年主要學習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最后一年根據學生意愿進行畢業前的實習和畢業設計工作。這樣的培養方案,一是為了保證廣告設計方向的正確性,另一頭是保證廣告設計執行與實現廣告媒體的最佳結合?,F代廣告設計與運作越來越講究協同作戰。對此,學校應在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上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三、廣告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

      在具體課程設置上,學院的廣告設計方向確定了五門廣告設計方向的核心課程。通過五門核心課程,一門課程主要解決廣告策略的問題;一門解決廣告媒介協作的問題;其他三門課程主要解決廣告設計方法和設計能力的問題。其中新媒體廣告設計是學院最近一次人才培養方案增加的內容。對于新媒體廣告設計,要給予足夠重視。學院應從自身發展需要出發,在教學內容上設置了編排了新媒體的理論學習環節、媒體廣告創作環節、品牌網站創作環節等內容。在教學上實行廣告設計專業教師同其他設計專業教師交叉向學生授課的方式進行。形成不同專業間的相互補充。

      許多人認為廣告設計專業學生只要具備專業技能就行,對于非常重要的廣告策略問題是否需要學習存在疑惑。而學院在教學實踐中已經證明了其必要性?,F代廣告項目多采用廣告運作形式,廣告設計人員必須對廣告策略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形成廣告創意;只有廣告設計人員掌握了各種媒介的優勢所在,才能設計出適合媒體宣傳的優質廣告作品。近幾年,學院廣告設計方向的學生在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中屢或佳績。在省內的各種海報設計大賽中勇于嘗試,大膽創新取得了優異成績。這些獎項的取得證明,學院不僅重視學生在廣告設計技能方面的培養,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師能夠從專業出發,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項目的策劃練習上,強化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廣告策略與廣告媒介的學習,經過這樣的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的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為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廣告設計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廣告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

      按照全面廣告應用人才培養的目標,學院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注意廣告設計的應用性與商業性的結合。學院斥巨資打造了服裝、包裝、平面、環藝、動畫等多個專業實驗室,在全省同類高校中,實驗室水平處于前列。教師在授課期間可以通過實驗室的優勢平臺,引進社會上的廣告項目指導學生去實踐,或者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商業性廣告競賽,通過多種實際課題的形式吸引學生盡快熟悉廣告項目的實際運作流程、創意產生規律,習慣用廣告思維來運作廣告的模式,尤其是商業廣告的敏銳性一定要融會貫通與廣告作品的設計中。

      學院與社會多家單位簽訂了實習基地協議,為學生早日進入專業領域工作提供了男的的機會。學院力求通過公司聯合學院、實驗室聯合商業項目等多種渠道鼓勵學生參與不同平臺的競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廣告主、廣告策略、商業廣告設計之間的密切聯系,怎么更好的達成客戶的要求,實現廣告設計與藝術享受的最佳結合。

      互聯網下的教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互聯網+;校企合作;信息時代

      一、互聯網+下職業教育發展背景

      (一)國際條件

      總體來講,國外相關國家互聯網技術起步早、發展快且掌握關鍵技術,職業教育領域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趨于完善。實踐層面,美英等國都已經通過Mooc等在線教育形式開展了互聯網+的職業教育探索。如MOOC課程主要提供者edX、Coursera、Udacity三大運營平臺都把課程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項目進行關聯,并與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如Udacity平臺與許多高新科技企業合作如Google、Microsoft。在線學習的人在學習所需技能時也掌握了實際中的操作要領,進入職場后可以更輕松完成任務。

      (二)國內條件

      2010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白皮書強調中國政府已經把發展互聯網作為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12月17日,主席在浙江烏鎮第二次世界互聯網大會再次提出并強調“互聯網+”,伴隨、李總理所倡導的“互聯網+”,在經濟新常態下、在“互聯網+”時代,與經濟發展最密切相關的職業教育,冠之以“新思路、新產業、新戰略”主題下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已經正式拉開改革大幕。

      二、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問題

      (一)職業教育社會認同度偏低

      在當代教育體系中,普通高等教育所占比例向來比高等職業院校高,加之受到傳統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且前些年職業學校自身發展相對緩慢,因此職業教育對學生、家長及社會各方面的吸引力相對較低。又因一些行業、企業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存在著“重學歷輕能力”、“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以致由職業教育培養的某些專業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且學生畢業后工作環境相對艱苦、收入待遇相對偏低、社會地位不高。

      (二)職業院為地方區域性經濟社會服務意識淡薄,專業設置不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產教融合存在一定困難。

      目前社會上,由于各大職業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因為一味的求大、求穩,從而忽視了產業發展的區域性的需求,在課程門類設置上出現了盲目性的跟風和不切當地實際產業發展需要的一些課程,導致相當專業畢業生供大于求或者學無所用的現象出現。部分中職學校的領導對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不夠深刻和長遠。多數縣級職業學校辦學條件也較差,學校的一般教師群體對這個職業教育理念還沒有形成,專業建設和校企合作意識缺乏。

      (三)師資結構制約教育教學改革,雙師型教師隊伍匱乏

      盡管政府已逐年加大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但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整體地位不高卻是一時難以改變實事,這造成許多優秀人才不愿意從事職業教育。師資結構制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盡管政府已逐年加大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但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整體地位不高卻是一時難以改變,這造成許多優秀人才不愿意從事職業教育。職業學校專業師資隊伍無論是數量、質量上都難以適應職業教育的教學要求,尤其是即能上理論,又能搞實訓的“雙師型”專業教師更是稀少,教師隊伍特別是“雙師型”教師不足,職教特色不突出,學校辦學質量較低,學生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積極性不高,存在著“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

      三、基于互聯網+下職業教育的發展創新

      (一)以課程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

      “互聯網+”時代下的的職業教育,無論在教學形式上還是在職業教育理念上,都已經從“以課程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因為和傳統教育不同,互聯網時代的職業教育更多的是通過網絡形式進行在線學習,學習內容主要是根據學習者的需要來進行選擇的。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全球在瞬間連成一個“地球村”,作為“生產”勞動力資源的職業教育最終在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下,必將實現教育作出如下轉變:

      (二)基于大數據的教育資源的信息化聯盟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教育資源的信息化聯盟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教育資源信息化聯盟就是要通過互聯網把教育資源進行數據整合和優化配置,讓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一種流動的良性循環,讓分享和貢獻資源的渠道越來越多,讓學習資源發揮的效用越來越大,受用地域和受用人群越來越廣,最終形成一個互通有無、交流共享、共同提升的教育資源信息化聯盟。在這個聯盟中,學習者可以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不同方式實現知識學習的目的,教學者可以通過多元數據庫工具、遠程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教學管理的目的,而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交互式網絡課堂也將在這個聯盟中起到關鍵性作用。教育專家指出,優質的學校、教師和教學資源的共享,將是這個聯盟最大的價值所在

      (三)基于在線教育、三維實景課堂的教師資源共享

      在線教育、三維實景課堂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升了學習效率。如開放式網絡教育平臺、百度教育、慕課等(MOOC)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

      此外,在線教育、三維實景課堂等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資源共享化,降低了學習的門檻。如時下流行的“微課”“翻轉式課堂”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辦的可汗學院等都是將先進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形式上傳,跨越時空進行共享。

      四、結語

      隨著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過渡和大國崛起,互聯網文明來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習慣發生了質的改變,中國的職業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在國家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的契機下,主動求變,打破常規,實現職業教育的“就業資源、課程資源、教師資源”在內的職教資源在更大方位內容的共享,把職業教育“小體系變成大體系”、“小循環變成大循環”,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打造大數據時代的職業教育良性生態圈。

      參考文獻: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亚洲va中文字幕| 亚洲?v女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ⅴ|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