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遙感的特性

      遙感的特性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遙感的特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遙感的特性范文第1篇

      李金銘:對,當時他跟我聯系的時候是《愛情公寓2》正在播出的時候。他就一直給我打電話說,你要看我最后一場戲。我說你最后演的一場戲是什么?他說那場戲一條就過了,而且把導演演哭了。我說,什么戲把導演演哭了?導演是個很難哭的人。他說最后一幕,他在選B和D選項的時候,當時有一個鏡頭是讓他回憶,我們從開始到后來的每一個人。他說我想起你們每一個人的時候,腦子里清晰閃過的是你們可愛的臉,然后眼淚不自覺地就流下來了。那條鏡頭是一條就過的,演完之后全部人都鴉雀無聲。他說,那場戲你一定要看,那個時候我心里想的是,美嘉你什么時候能夠回來。因為我是個很感性的人,我很在意朋友,親情。可能這方面是我脆弱的一個點,在那樣的情況下,我覺得有一個地方需要我。包括我自己的一個夢,我也希望把它做得圓滿一點,劃上一個句號。從哪里開始,再從哪里回到那個原點,我覺得這樣是完滿的。所以最終選擇再回到《愛情公寓》,回到大家熟悉的那個角色當中。

      小資CHIC!:是不是因為這個角色太深入人心了?

      李金銘:對,因為這個角色咋咋呼呼的,觀眾可能覺得這個人挺“二”的,沒什么心眼。我本身也不是特別有心計的一個人。當時導演在讓我演這個角色的時候,他說你做到最舒服。你喜歡的,觀眾肯定會喜歡。所以說我就是把陳美嘉這個角色做到我喜歡,我覺得這樣是最好的。

      小資CHIC!:陳美嘉是不是就是你自己,特別本色的演出?

      李金銘:不完全是,陳美嘉是一個挺單純的人。有像的一部分,也有不像的一部分。陳美嘉比較地敢愛敢恨。但是對于我來說,我本身還算是一個比較小糾結的人,我沒有那么地大膽。所以說陳美嘉有一部分,讓我的糾結情緒從此打破。我覺得她帶給了我一種新的能量。一種力量讓我覺得我可以堅持,是這個角色給予我的。

      小資CHIC!:決定要回歸的時候忐忑么?

      李金銘:回歸的時候,當時是開一個新聞會,沒有人知道我會從那個門里走出去。劇組先把我秘密地保護起來,說有一個神秘禮物要送給觀眾。那天坐了很多人在臺下,我們曾經走過一次場,推開門的時候我一定要美美的,像一個小公主一樣跳出去,給大家一個很美好很燦爛的形象,這才是我。結果到正式拉開那個門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情緒不是這樣子的。有一點點緊張,有一點欣喜,有一點恐慌。然后當大家喊著,美嘉,美嘉,我眼睛就紅了。我在握著那個門把手的時候,就想著,我用什么樣的感覺都已經不重要了,我要迫不及待地沖出去,跟大家見面,告訴大家,我回來了。那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我覺得演員被需要是特別幸福的一種感覺。

      遙感的特性范文第2篇

      遼寧省鐵法煤業集團總醫院檢驗科,遼寧鐵嶺 112700

      [摘要] 目的 探討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藥性。方法 回顧性統計分析筆者醫院142株銅綠假單胞菌的科室分布、標本類型及耐藥性。結果 142株PA的臨床分布以ICU病房和神經外科為主,分別占28.2%和25.4%;標本類型以痰液和膿液標本為主,分別占40.1%和30.3%。分離的PA對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他啶、頭孢吡肟、亞胺培南耐藥率較高,在19.7%~24.6%之間。對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較低,在10.6%~13.4%之間。對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敏感。結論 臨床應增加感染病人的標本送檢率,根據藥敏試驗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PA 的耐藥率。

      [

      關鍵詞 ] 銅綠假單胞菌;分布;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 R44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0(a)-0010-02

      [作者簡介] 劉麗婭(1979-),女,山東招遠人,本科,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微生物學檢驗。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革蘭陰性菌,也是一種常發生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不全患者醫院內獲得性感染的條件致病菌。該細菌極易產生獲得性耐藥,已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點問題之一[1]。銅綠假單胞在醫院燒傷科、ICU、呼吸科等多科室病房中均有較高的檢出率[2-4]。本研究探討了筆者醫院142例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藥性,為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

      142株PA為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期間筆者醫院住院患者送檢的各類細菌培養標本中分離出來的病原菌,并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離的非重復性菌株。

      1.2 儀器與試劑

      血平板、伊紅美藍平板為自配試劑(試劑為細菌干粉培養基,購自浙江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按說明書制備;革蘭染液購自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Microscan微生物分析儀及配套試劑購自法國梅里埃公司;M-H瓊脂培養基購自浙江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3 研究方法

      微生物培養標本采集、培養和鑒定程序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三版[5]進行,所有標本接收后于30 min內接種于血平板、伊紅美藍培養基,置5%二氧化碳條件35℃孵育16~24 h,對培養出的優勢菌進行分離鑒定和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MIC法)。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

      2 結果

      2.1 標本來源的科室分布

      共分離出142株PA,其中ICU病房40例,占28.2%;神經外科36例,占25.4%;呼吸內科18例,占12.7%;骨科16例,占11.3%;兒科14例,占9.9%;神經內科11例,占7.7%;腎內科4例,占2.8%;康復科3例,占2.1%。

      2.2 標本類型分布

      142株PA的標本中,痰液57例,占40.1%,膿液43例,占30.3%;分泌物28例,19.7%;尿液6例,占4.2%;膽汁及引流液5例,占3.5%;血液標本3例,占2.1%。

      2.3 PA耐藥性分析

      結果如表1所示,分離的PA對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他啶、頭孢吡肟、亞胺培南耐藥率較高,在19.7%~24.6%之間。對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較低,在10.6%~13.4%之間。對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敏感。

      3 討論

      PA又稱綠膿桿菌,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之一,由其引起的院內感染往往治療難度極大.幾乎近年來,PA 對大部分抗菌藥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他啶、頭孢吡肟、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的耐藥率呈增長趨勢,成為臨床感染的突出問題之一[6]。不同文獻[7-8]報道的PA分布和耐藥性存在差異,這說明PA感染存在地域性,同時與醫療單位抗生素的應用合理性有關。

      本研究結果發現,分離的142株PA臨床分布以ICU病房和神經外科為主,分別占28.2%和25.4%;其次為呼吸內科占12.7%。這說明PA在ICU和神經外科具有較高的檢出率,提示ICU病房、神經外科和呼吸內科應將PA作為重點監測的感染性病原菌之一。分離出PA的標本類型中,以痰液和膿液標本為主,分別占40.1%和30.3%。這可能與臨床上痰液標本送檢率最高有關,膿液標本很方便抽取,故送檢率也較高。這提示臨床醫生應加強疑似感染部位標本的送檢,以有利于提高PA的檢出率。

      耐藥性監測結果顯示,分離的PA對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他啶、頭孢吡肟、亞胺培南耐藥率較高,耐藥率在19.7%~24.6%之間。而對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較低,耐藥率在10.6%~13.4%之間。而對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敏感,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9-10]。這提示臨床可將頭孢哌酮/ 舒巴坦、頭孢他啶、亞胺培南、頭孢吡肟作為本院PA 感染治療的經驗性用藥。當上述藥物治療無效時,可選擇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作為治療的候選藥物。該結果對于我院臨床治療PA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綜上可知,PA感染科室分布較廣、耐藥性發生率高,值得臨床醫師關注,對于疑似感染的患者應加強細菌標本送檢率,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性的發生率。

      [

      參考文獻]

      [1]李倩妮,王文軍,周麒.2007—2011 年某院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變遷與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4,8(1):76-79.

      [2]竇懿,張勤.燒傷病房6年間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中華燒傷雜志,2014,30(1):9-14.

      [3]李博,許彩玲.院內ICU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9):148-149.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銅綠假單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4,37(1):9-15.

      [5]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831-834.

      [6]鄭璇兒,楊杰.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的基因學研究進展[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4,8(1):123-125.

      [7]許時菲,賈翠蘭,冶輝,等.銅綠假單胞菌分離率及耐藥性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 2014,12(13):68-69.

      [8]張瑛,羅玲,張晉.老年患者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6):1328-1329,1332.

      [9]胡慧玲,高海閩,陳秋蝦,等.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12(10):69-71.

      遙感的特性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用藥干預;臨床藥師;回顧性分析;特殊人群;不合理用藥;抗感染;抗腫瘤

      [中圖分類號] R9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3(b)-0132-04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ing irrational drug use on special groups

      LIU Yang1 DU Jing2 LI Xiaolong3 ZHOU Miao1 WANG Yan1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f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3.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the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special groups. Methods The drug intervention in pregnant women, lactating women, senile patients and newborns in the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was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216 cases of special groups instructions were intervened by clinic pharmacists in 2015, among which physicians adopted 185 cases. The main reasons for intervention were mainly inappropriate dosage (42.10%), irrational selection (19.44%) and repeated use (19.00%). The main drug types were antibiotics(72.70%). Conclusion Doc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drug instructions and guidelines,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provide powerful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help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of special groups, to reduc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d make sure that the drug is saf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Drug intervention; Clinical pharmacis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pecial groups; Irrational drug use; Anti-infection; Antineoplastic

      石家f市第四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以婦產專科為主的三甲醫院,孕婦、乳婦、老年人、新生兒等特殊人群是臨床藥師藥學監護的主要對象,臨床不合理用藥的情況也較常見。為了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少不合理用藥情況的產生,我院臨床藥師在婦科、產科、乳腺外科、新生兒科等重點科室開展藥學服務工作,對運行病歷用藥進行評價,對臨床不合理用藥的問題及時干預,現對2015年干預記錄中涉及特殊人群如新生兒、孕婦、乳腺外科哺乳期婦女及婦科早孕等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5年1~12月我院臨床藥師在婦科、產科、乳腺外科、新生兒科等科室對特殊人群患者用藥醫囑進行干預的記錄,特殊人群包括婦科的早孕患者及超過60歲的老年患者、產科的孕婦、乳腺外科的哺乳期婦女、新生兒科的新生兒。用Excel軟件按照干預原因及涉及的藥物種類進行統計。

      2 結果

      臨床藥師干預特殊人群患者住院醫囑共計216次,其中醫師采納干預185次,有效率85.6%。干預原因統計見表1。干預的藥物種類主要是抗感染藥物、營養及礦物質類、抗貧血藥物及抗腫瘤藥物,見表2。營養藥及抗貧血藥物主要問題多為重復用藥及用藥時間過長。

      3 典型實例

      3.1 婦科藥學干預

      抗菌藥物應用管理是臨床藥學的重點[1-2],藥師應規范圍術期的預防用藥選擇,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方案,關注藥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應。

      某患者行引產術,預防感染用藥選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根據2015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婦科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應選擇第一、二代頭孢菌素,臨床藥師建議選用頭孢呋辛聯合甲硝唑。

      某盆腔炎患者,抗生素方案調整為氨曲南1 g、q12h+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0.368 g、q6h,外用雙唑泰陰道凝膠。后宮頸分泌物支原體陽性,抗生素方案增加了阿奇霉素腸溶膠囊0.5 g、qd。但外用藥物臨床并未調整,而雙唑泰對支原體無效,藥師建議改用復方甲硝唑陰道栓。

      某婦科患者診斷為黃體破裂,瘢痕子宮,給予靜點氨曲南及甲硝唑抗炎治療。醫囑未單獨開具沖管液體,臨床藥師經過詢問二者在操作時連續輸注。根據藥品說明書和文獻報道[3],二者存在配伍禁忌,應避免聯合使用,如需同時使用,應增加沖管液體。

      某高齡妊娠滋養腫瘤患者,給予EMA-CO方案化療。臨床藥師查房發現患者自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奧美拉唑的質子泵抑制作用抑制氫泵,主要使通過血液中的H+代謝的甲氨蝶呤血液濃度持續增高[4],易蓄積產生腎毒性。藥師建議更換為H2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避免可能的不良反應。

      3.2 產科藥學干預

      感染控制是產科藥學監護的重要內容之一[5-6],產科藥學有效干預主要針對剖宮產手術感染的預防和治療展開。

      某患者行剖宮產術,患者頭孢皮試陽性,臨床選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0.6 g、q8h作為術后預防用藥。對于輕中度感染本藥用量為0.6~1.2 g/d,分2~3次使用,此預防用藥一日用到1.8 g/d。臨床藥師提醒劑量增大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臨床更改醫囑為0.6g、q12h。

      某產婦行剖宮產術后發現右卵巢囊腫,行卵巢囊腫剝除術,術后出現發熱、體溫升高,發現腹部切口感染,局部膿液培養+藥敏結果回報提示:MRSA,對頭孢西丁、青霉素、四環素耐藥。臨床抗感染方案為甲硝唑1.25 g、q12h+頭孢曲松3 g、q12h+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q12h+克拉霉素緩釋片1 g、qd+對乙酰氨基酚栓0.15 g、q8h。臨床藥師分析認為,甲硝唑針對厭氧菌感染,在MRSA培養出來以后應用意義不大,可考慮停用,如繼續應用,應減少單次用量,需根據患者體重60 kg調整為0.45 g/次,一日3~4次給藥;根據培養的藥敏結果,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對MRSA敏感,而頭孢曲松只對對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有效[7],應停用。左氧氟沙星1次/d給藥即可;對乙酰氨基酚栓可迅速降低患者體溫,長期應用會掩蓋病情變化,建議改為臨時醫囑,只在必要時使用;注意做好切口的引流和清洗。臨床采納了臨床藥師方案,停用甲硝唑及頭孢曲松,將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改為0.4 g、qd,對乙酰氨基酚栓改為臨時醫囑,治療3 d后患者體溫恢復正常。

      臨床為嚴重貧血孕婦同時開具注射用蔗糖鐵與多維鐵口服溶液,藥師提醒注射劑型會影響口服鐵劑的吸收,應序貫使用,更改醫囑并提醒患者注射用蔗糖鐵停藥5 d后再服用。

      某順產患者同時服用鮮益母草膠囊、芪芳氣血口服液、產復欣顆粒。其中鮮益母草膠囊與產復欣顆粒均具有活血調經功效;芪芳氣血口服液與產復欣顆粒均具有補氣血功效,臨床藥師發現患者各項檢測指標正常,建議同類功效中成藥只用1種。

      臨床為便秘的孕婦開具乳果糖口服溶液10 mL、tid,藥師發現患者應用后出現輕微腹瀉,甚至誘發早產[8],建議改為10 mL,晨起一次服用。

      3.3 乳腺外科藥學干預

      哺乳期乳腺炎是婦產醫院乳腺科常見的疾病,初始可經驗選擇頭孢一、二代治療兼顧哺乳。對于過敏或培養耐藥的患者應根據藥敏結果調整治療方案,MRSA且感染較輕的乳腺炎患者可選用多西環素和克林霉素治療[9],配合按摩、外敷等輔助治療效果明顯。對于乳腺癌的患者,臨床藥師應重點監護可能的不良反應,對于可能增加不良反應的方案給予干預。

      臨床為某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開具氨曲南2 g、q12h,急性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屬,而氨曲南對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無活性。經藥師詢問患者頭孢皮試陽性,建議選用克林霉素,可針對青霉素、頭孢類過敏的陽性菌感染患者,臨床改為克林霉素注射液1.2 g、q12h的方案,提醒患者停止哺乳,注意及時排乳,觀察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患者治療后好轉,未見不良反應。

      某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頭孢過敏,臨床選用氨曲南,膿液培養為多重耐藥的MRSA,僅對左氧氟沙星、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萬古霉素敏感,臨床改用注射用左氧氟沙星0.6 g、qd,囑停止哺乳,及時排乳。應用1周后好轉,患者體溫再次升高至37.9℃,拒絕繼續輸液。臨床藥師和患者溝通后分析認為,患者血象正常、CRP下降明顯,考慮感染已基本控制,可采取保守治療,針對腫塊行乳腺按摩、外敷等輔助治療,加用莫匹羅星軟膏外涂[10],抗感染治療可改變給藥途徑序貫治療,臨床調整醫囑為口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0.6 g、qd,加用莫匹羅星軟膏外涂。更改方案后患者腫塊縮小,復查血常規及CRP正常。

      某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有嚴重的左氧氟沙星過敏史,初始頭孢甲肟治療。膿液培養結果為多重耐藥MRSA,對青霉素類、頭孢類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耐藥。藥師分析頭孢耐藥治療無效應更改方案,喹諾酮類敏感,但鑒于左氧氟沙星嚴重過敏史應慎用,如使用可考慮口服并密切監護。四環素類藥物敏感,可以考慮多西環素。臨床采納建議為患者制訂了注射用多西環素200 mg、qd的方案,患者逐漸好轉。

      某高齡乳腺癌患者,化療方案為TAC方案(多西他賽120 mg+吡柔比星 80 mg+環磷酰胺 800 mg)。并輔以注射用奧美拉唑抑酸治療。多西他賽和奧美拉唑均為CYP3A4 的代謝底物[11],奧美拉唑可能會延緩多西他賽代謝造成蓄積,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建議更換為與P450酶親和力低的泮托拉唑治。

      3.4 嚎埔┭Ц稍

      兒科感染患兒多,抗感染治療是臨床藥師藥學干預的切入點。藥師通過調整抗生素的種類、劑量、給藥頻次,使臨床用藥更為合理。

      兒科為1歲4個月支氣管炎患兒開具注射用頭孢硫脒0.8 g,每日1次,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第69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兒童使用頭孢硫脒后發生不良反應的報告所占比例較高,應每日推薦劑量分次使用,避免單次給藥劑量過大或每日總量超劑量。頭孢硫脒應為2~4次。

      新生兒感染、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臨床擬采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甲硝唑三聯方案,頭孢哌酮舒巴坦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可覆蓋厭氧菌,聯用甲硝唑重復用藥。甲硝唑新生兒代謝比成人慢,q8h,用法不妥,應改為qd[12]。臨床仍用三聯,甲硝唑用法更改,后患兒好轉。

      某患兒體重2.1 kg,診斷為新生兒感染,臨床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后血常規白細胞持續升高,白細胞:70.1×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32.2%,加用美羅培南0.04 g、q12h加強抗感染治療。行腰椎穿刺術,腦脊液常規:外觀黃色透明、蛋白定性(CSF)+、總細胞計數:9600×106/L、白細胞計數:3600×106/L。腦脊液生化:乳酸脫氫酶:75 U/L、蛋白:1.83 g/L。腦脊液白細胞、蛋白明顯高于正常,考慮存在化膿性腦膜炎,繼續給予頭孢哌酮舒巴坦鈉、美羅培南抗感染治療。臨床藥師分析,已送多項培養均未出結果,針對化膿性腦膜炎的治療,美羅培南用量偏低。雖然美羅培南有抗生素后效應[13],但針對重癥感染,尤其是顱內感染,需要加大給藥頻次。建議美羅培南加量至0.08 g、q8h,臨床更改方案。第2天血常規白細胞降為36.9×109/L,后患兒血象逐漸恢復正常。

      4 討論

      臨床藥師開展的干預以抗感染預防和治療為主,原因是主要有:抗感染有具體的相關規范、指南等作為參照標準;臨床常用但往往忽視藥物用量、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感染用藥效果不佳,臨床也需要藥師提供幫助。

      藥學干預是特殊人群用藥安全相關影響的主要因素[14-16],加強對特殊人群的藥學干預是婦產專科醫院臨床藥學的重點工作,但有研究顯示臨床藥師對特殊人群及相關病種的干預較少[17]。合理有效的干預能提高治療效率,減少不良反應,減少患者開支[18],提高患者獲益的人文性指標[19]。我院臨床藥師在臨床期間發現用藥問題會及時查閱資料,在藥師團隊先開展討論,有把握的找到解決方法后及時告知臨床;拿不準的請教醫師共同探討[20-21]。針對每一個不合理方案都提供修改意見供參考,提高了干預采納率,獲得了臨床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金經,王先利,龐艷玉,等.臨床藥師干預婦產科專科醫院抗菌藥物的應用實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6,16(6):836-840.

      [2] 鄭新,劉福,朱玉清.婦幼保健院臨床藥師干預抗菌藥物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業.2016,25(1):77-79.

      [3] 郭良君,孔飛飛,譚興起,等.氨曲南的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2,12(4):356-359.

      [4] 劉雄.奧美拉唑藥物相互作用案例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19(23):255-256.

      [5] 高婧,劉迪豐,蔡林.孕期早產患者的藥學監護要點[J].中國執業藥師,2014,11(4):32-35.

      [6] 桂洪芹,寧穎.臨床藥師參與 2 例產 ESBLs 大腸埃希菌抗感染治療病例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6,14(4):3-5.

      [7] 李丹,張永信.頭孢曲松鈉的特性及臨床應用[J].上海醫藥,2013,34(13):12-16.

      [8] 龐艷玉,路敏.先兆早產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藥學監護[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8):744-745.

      [9] 高海鳳,馬祥君,汪潔,等.難治性哺乳期乳腺炎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方法 [J/CD].中國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9(4):550-551.

      [10]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專家委員會.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專家共識2011年更新版[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1, 5(3):66-72.

      [11] 徐巍,李巖,李宏建等. 對1 例乳腺癌患者的藥學監護[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0,7(3):175-176.

      [12] 桑福德.《熱病》抗微生物治療指南[S]. 43 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3:203.

      [13] 趙嘉紅,倫小燕,黃小茜,等. 依據PK/PD參數優化兒科抗菌藥物合理應用 [J]. 海峽藥學,2014,26(6):131-133.

      [14] 馬慶,歐陽海燕,司淼.特殊人群用藥安全影響因素及藥師的干預作用研究 [J]. 中國藥業,2015,24(8):75-77.

      [15] 張晨.特殊人群的用藥安全影響因素以及藥師干預作用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165-166.

      [16] 邵菁菁,潘春曉,張小丹.婦科腔鏡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干預效果分析 [J].安徽醫藥,2016,20(5):1007-1009.

      [17] 李歆,潘坤明,徐欣星,等.基于內容分析法的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實證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1):25-27,34.

      [18] 劉地林.淺談臨床藥師在臨床不合理用藥中的藥學干預作用[J].海峽藥學,2016, 28(6):229-230.

      [19] 范洪瑋,向倩,任冠華等.中國臨床藥師工作模式的系統性評價[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6, 14(4):23-29.

      遙感的特性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特異性短杠桿手法;非特異性長杠桿手法;操作規范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Specific Short Lever Manipulation

      ZHU Lin,BAI Yu,LI Pei,ZHANG Zhong-bo,LIU Jun-yi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ort lever manipul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Sixty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non-specific long lever manipulation group(the long lever group)and the specific short lever manipulation group(the short lever group),30 cases in each.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four weeks,3 times a week.The pain relie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elf-quantizing dysfunction were evaluated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n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questionnaire for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treatment,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 0.05),and those of the short lever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long lever group(P < 0.05).The OD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Both manipulations in the study have certain curative effect,with the short lever manipulation being better than the long one in relieving pain,restoring joint func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convenient,safe and economical.

      【Key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specific short lever manipulation;non-specific long lever manipulation;

      operation norms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

      是在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的基礎上,由于負重、寒冷、外傷等因素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而引起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腰痛等癥狀的腰腿痛疾病[1-2]。其發病率約占骨科腰腿痛住院患者的25%~40%[3],多見于20~

      50歲左右的青壯年[4],臨床保守治療以牽引、推拿、手法、中藥等為主。本研究通過手法治療LDH患者60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腰腿痛在河南省中醫院、鄭州市骨科醫院就診的門診LDH患者60例,采用隨機分組對照試驗方法分為非特異性長杠桿手法組(長杠桿組)和特異性短杠桿手法組(短杠桿組),每組30例。長杠桿組男26例,女4例;年齡19~46歲,平均(32.97±3.76)歲;病程0.5~4.5年,平均(2.25±0.75)年。短杠桿組男23例,女7例;年齡18~47歲,平均(31.47±4.26)歲;病程0.6~

      5.0年,平均(2.31±0.87)年。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擬定:①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發于青壯年。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③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④下肢受累神經分布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趾背伸力減弱。⑤X線片檢查:腰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有骨質增生。CT(MRI)可顯示突出部位及程度。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后側突型康復期LDH患者。③腰椎間盤突出前期和突出期。④符合氣滯血瘀型:腰臀部刺痛難忍,痛處固定不移,多見外傷后患者,軀干屈伸、轉側不便,舌有瘀點,脈沉澀。⑤年齡18~65歲。⑥影像學檢查和體格檢查排除引起腰臀部及下肢疼痛的其他疾病者。⑦患者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經正規的非手術療法6個月無效者;②短時間內下肢肌力明顯減退,肌力 < 3級者;③腰椎管狹窄、有馬尾壓迫癥狀者;④影像學診斷為椎間盤完全突出脫垂者;⑤有嚴重腰椎創傷史,合并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結核、椎體畸形、腫瘤,及精神病患者和腰椎手術史者;⑥3周內發生骨折、脫位、皮膚破損,及嚴重傳染性皮膚病者。

      2 方 法

      2.1 治療方法 2組急性期患者采用質量分數為20%的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

      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5~7 d后停止用藥。如在輸液治療期間患者疼痛無法忍受可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并監測日常電解質,待患者疼痛緩解后采用手法治療。2組慢性期患者直接采用手法治療,所用手法主要根據作用于患者身體的施力點與作用的關節距離長短劃分為非特異性長杠桿手法和特異性短杠桿手法。

      2.1.1 非特異性長杠桿手法 依照全國統編教材《推拿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年)中推拿手法:囑患者左側臥位,左腿伸直,右腿屈髖屈膝,醫者面向患者站立,左手屈肘固定患者臀部,右手置于患者肩部,兩手相對用力,使患者肩部和臀部反向旋轉(肩部旋后,臀部旋前),同時囑患者盡量放松,活動到最大程度時,用力做一次推板動作,右側反之,以盡可能聽到局部響聲為操作成功標準(但不可以強求,操作動作到位也可)。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患者身體一側,尋找患者痛點,用?法、掌根揉法放松痛點及痛點周圍、腰骶區肌肉,用掌撥法、指撥法將粘連的軟組織松解開,以上手法進行至腰區肌肉柔軟為止。

      2.1.2 特異性短杠桿手法 以病變脊柱節段棘突、橫突為接觸點,拇指或食指掌指關節橈側著力,實施快速小幅度的推扳,調整成功時可聞及關節彈響或觸及松動感。以此來分類,臨床中常用的治療LDH的手法如腰扳法為非特異性長杠桿手法,而小幅度的推板,以調整為主的按壓復位為特異性短杠桿手法。患者取俯臥位,頭部自然下垂于床前,上肢置于身體兩側,腹部墊軟枕。術者站于患者左側,先按摩患側腰臀部及下肢肌肉,使其盡量放松;然后兩手交叉,一手掌根置于病變椎間盤的上位椎體右側橫突(棘突旁開2 cm處),另一手掌根置于病變椎間盤的下位椎體左側橫突,囑患者勻速、緩慢呼吸,兩手掌根同時向下按壓橫突;待患者呼吸均勻后逐漸增加掌根按壓力度,以能耐受為度,在其呼氣末期肌肉放松時兩手掌根同時用力向棘突方向扭轉,調整成功時可聞及關節彈響或觸及松動感。

      2組患者采用相應治療方法進行治療,1周內選取治療后的第2,4,6天,每周治療3次,共治療4周。

      2.2 觀察指標 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評分對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緩解情況和患者自我量化功能障礙進行療效評價。

      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以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表示,組內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 果

      長杠桿組因不良反應中止1例,因個人原因脫落1例,合格28例,合格率93.33%;短杠桿組因不良反應中止1例,因個人原因脫落2例,合格27例,合格率90.00%。

      3.1 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VA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 < 0.05);且短杠桿組VAS評分低于長杠桿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2 2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OD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 < 0.05);且短杠桿組ODI評分低于長杠桿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4 討 論

      中醫特異性手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廣泛應用于推拿、骨傷、中醫康復臨床的特色診療技術,是

      臨床中常用的治療LDH方法之一。現代醫學認為,手法具有調節神經功能、促進血液與淋巴液循環、促進血液中生物活性物質改變、提高機體代謝功能、加速修復損傷軟組織等功能[4]。手法治療LDH主要是通過手法調整以降低椎間盤內壓,提高后縱韌帶張力,使纖維環和黃韌帶整形,減輕椎管狹窄,改善突出物對神經根的機械及化學刺激,從而緩解癥狀,達到治療目的[5]。施邵宇[6]運用二步十法推拿療法治療LDH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其手法可以松解椎間盤與神經根的粘連,減輕或解除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周楠

      等[7]認為,推拿手法可改善LDH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縮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協調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電頻率,緩解腰部肌群的疲勞程度,改善LDH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狀態,從而有利于恢復LDH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學特性。畢勝等[8]模擬腰椎牽扳手法生物力學實驗,認為LDH手法的治療機制是通過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之間的位移而減輕或消除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從而達到改善或消除疼痛的目的。有研究表明,手法可調節神經體液系統,提高痛閾,促進致痛物質(5-羥色胺等)的排瀉、吸收,刺激止痛物質

      (β內啡肽等)的分泌,達到鎮痛效果[9]。倪彬斐等[10]采用側臥斜扳法治療LDH,筆者認為,側臥位斜扳法不僅能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放松,而且能減小上半身重力對腰椎部的壓力及腰椎部肌肉韌帶的緊張度,從而利于手法的復位。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特異性短杠桿手法是基于中醫學對脊柱病“骨錯縫,筋出槽”的病理認識,同時結合臨床所形成的一套防治疾病治療方案,手法治療的著力點在病變階段上、下椎體的橫突和棘突上,以節段微調代替解剖整復,通過最小幅度的病變階段被動運動,調整錯縫關節,改變椎間盤和突出物與受壓神經的相對位置,從而起到神經根的減壓或減張效應,可以減少對正常椎體的干擾,避免手法應力的多連接傳遞,使非病變關節不需要承受額外的載荷損傷[11],恢復筋骨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本研究中2組治療后VA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 < 0.05);短杠桿組治療后VAS評分較長杠桿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組治療后OD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05)。說明特異性短杠桿手法不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可有效緩解疼痛,有助于恢復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該手法具有操作簡便、方便經濟的優點,安全性較高,便于臨床推廣應用。

      5 參考文獻

      [1] Boucher P,Robidoux S.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cauda equina syndrome following spinal manipulative therapy:a review of six court decisions in Canada[J].Forensic Leg Med,2014,22(9):159-169.

      [2] 朱丹楓,黃玉明,李小居.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7):2601-2602.

      [3] 曹建忠,劉國平,陳湘鄂,等.老年骨關節疾病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56,63.

      [4] 王強.簡述推拿手法的機理與治療原則[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1):83-84.

      [5] 吳在德,吳肇汗.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76.

      [6] 施邵宇.二步十法推拿療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藥大學,2010.

      [7] 周楠,房敏,朱清廣,等.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學特性評價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3):562-566.

      [8] 畢勝,李義凱,趙衛東,等.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1,16(1):8-10.

      [9] 高長明,劉欣.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理研究概述[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1):59-60.

      [10] 倪彬斐,金昕,陳威燁,等.側臥斜扳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4(16):40-41.

      遙感的特性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耐苯唑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特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常規方法做細菌培養,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對分離菌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使用WHONET5.5軟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結果 我院2009年8月-2010年7月共分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200株,160株為MRSA,占80%;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和皮膚傷口;MRSA對青霉素等大多數抗生素耐藥率明顯高于苯唑西林敏感株,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0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和利耐唑胺敏感;同時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紅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藥的MR S A為138株,占86.25%,是主要的耐藥模式;1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為紅霉素耐藥克林霉素敏感株,D-試驗陽性率為40%。結論 M R SA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率高,絕大多數MRSA為多重耐藥菌株;實驗室應加強MRSA耐藥性和克林霉素誘導型耐藥監測,規范臨床用藥,隔離MRSA感染者,防止醫源性傳播。

      【關鍵詞】 金黃色葡萄球菌 藥敏試驗 抗生素 耐藥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臨床常見致病菌,隨著青霉素及其他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耐苯唑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 SA)大量產生,已成為大中型醫院院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1,2]。本文回顧性總結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我院分離的20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其感染狀況及耐藥性進行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一、材料與方法

      1.菌株來源 菌株來源于2009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各類臨床樣本,包括痰、尿液、血液、胸水、腹水等。

      2.菌株鑒定及藥敏實驗 采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VITEK 2 Compact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同時進行紅霉素和克林霉素雙紙片協同實驗(D-試驗),按CLSI/NCCLS2009年版標準判斷,結果分為耐藥(R)、中介(I)、敏感(S)。

      3.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 T C C25923由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提供,ATCC29213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細菌室惠贈。

      4.統計學方法 采用耐藥分析軟件WHONET5.5軟件對藥敏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x2檢驗統計分析。

      二、結果

      1.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樣本分布 2009年8月~2010年7月共分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200株,感染涉及多個部位,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和傷口,見表1。病區方面,I C U分離到56株,占23.5%;康復病區48株,占20.2%;呼吸科41株,占17.2%;干部病房37株,占15.6%;神內科21株,占8.8%;心外科3株,占1.2%;普外科6株,占2.5%;骨科6株,占2.5%;其他20株,占8.4%。

      2.藥敏結果 20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MR S A160株,占80%;苯唑西林敏感(MSSA)40株,占20%。MRSA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和利耐唑胺敏感率為100%,對奎奴普丁/達福普叮敏感率達98.7%,M R S A同時對紅霉素、環丙沙星、克林霉素、慶大霉素等表現出很高的耐藥率。MS SA除對青霉素耐藥性較高外,對其它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均較高,見表2。數據顯示,MRSA對青霉素、環丙沙星、慶大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四環素、復方新諾明耐藥率均明顯高于MS SA菌株,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D-試驗結果 在20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159株對紅霉素耐藥,其中10株對紅霉素耐藥而對克林霉素敏感,對該1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克林霉素誘導試驗(D-試驗),4株呈陽性結果,陽性率為40%。

      三、討論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侵襲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可導致患者死亡。根據本院一年來的統計資料,感染樣本主要分布于痰和分泌物,特別是痰分離菌占76.5%。感染科室的分布依次是I C U、康復病區、呼吸科、干部病房和神經內科,這些病區收治的患者多為病情危重、老年人或住院時間較長且體質虛弱者,采用的治療手段多為侵入性診療操作。

      自1968年MRSA首次發現以來,MRSA造成的院內與院外感染均成上升趨勢。2004年美國大部分醫院MRSA感染率超過50%,2006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測顯示MR SA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中所占比例平均為76.3%[1]。統計顯示,本院MRSA分離率較高,在20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MRSA為160株,占80%,說明MRSA感染已經達到了很嚴重的程度。MRSA的耐藥機制主要是產生新的靶蛋白而改變抗生素作用靶位,所有的MRSA都能產生出一種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PBP)PBP2a,這種蛋白在β-內酰胺類抗生素存在的情況下可以維持菌體細胞壁合成從而抑制胞體內其他青霉素結合蛋白活性,因此對幾乎所有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產生耐藥。研究顯示,本院分離的MR SA耐藥嚴重,且呈多重耐藥,M R S A對常用抗菌藥物紅霉素、環丙沙星、克林霉素和慶大霉素耐藥率分別為90.6%、96.2%、86.2%和95.6%。同時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紅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藥的菌株為138株,占86.25%,是主要的耐藥模式,提示針對MRSA感染,以上四種抗生素不應再成為治療的選擇。MRSA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和利耐唑胺敏感率為100%,對奎奴普丁/達福普叮敏感率為98.7%,以上四種抗生素可作為經驗性用藥選擇。有研究[3,4]亦表明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和利耐唑胺治療效果相仿。克林霉素是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膚和軟組織感染較有效的藥物,也是社區感染病人比較有效的口服藥物,常作為青霉素過敏病人的首選藥物,但臨床上可能因克林霉素誘導耐藥而導致治療失敗。本研究中對10株紅霉素耐藥而克林霉素敏感的MRSA進行D-試驗,結果4株呈陽性,陽性率為40%,因此,克林霉素誘導試驗顯得十分必要,微生物實驗室應加強D-試驗,陽性者,應報告兩者均耐藥。

      預防和控制MRSA感染及擴散已非常迫切。臨床上應依據微生物培養和藥敏結果規范抗菌藥物應用,特別注意慎用三代頭孢菌素,降低MR SA的發生;要加強住院患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和耐藥情況的動態監測,特別強調醫護人員規范洗手,防止通過醫護人員的手傳播耐藥菌株。

      參考文獻

      [1]李勇湧.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現狀與治療進展[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0.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yy6080亚洲一级理论|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在线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