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子合同市場規模

      電子合同市場規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子合同市場規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子合同市場規模

      電子合同市場規模范文第1篇

      [關鍵詞]資產管理 資產托管 市場規模 增長趨勢預測

      一、資產管理及資產托管業務背景及發展概述

      目前,我國軟件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通過IDC的調查顯示,未來五年,中國IT企業支出將增長近3倍之多,2012年,云計算市場規模可達420億美元,企業投入在云計算服務的支出將占整體IT成本的25%,2013年甚至會提高到33%。而2010年下半年,預計軟件公司的業績增長比較樂觀,主要原因是:1、大多數公司上半年合同增長好于業績增長;2、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集中體現在上半年。3、軟件行業進入合同簽訂與收入確認旺季,收入與凈利潤占全年比重普遍在60%以上。

      2010年9月8日,中國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國家級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決定進一步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這將給軟件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光明的前景。這對于金融軟件行業的從業者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喜訊。

      在金融軟件領域,資產管理軟件系統及資產托管軟件系統兩個細分市場尤為突出。金融行業是對信息化依賴性很強的行業,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了第一筆由計算機自動撮合的股票交易系統,自此揭開了電子化交易的序幕。隨著各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及《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實行,1998年前后,市場上出現了針對資產管理及托管業務基本業務單元的基礎系統,如投資交易管理系統、財務核算與資產估值系統、資金清算系統等等。

      經過幾年的積累,資產管理和資產托管的基本業務系統已經發展成熟,單個業務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已顯著提高。市場上針對金融行業資產管理及托管業務的信息化產品已經涵蓋了研究、分析、投資、交易、風控、監督、清算、核算估值、績效評估、存托管、數據整合等業務環節。以下分別討論資產管理和資產托管業務領域。

      二、資產管理業務

      資產管理平臺主要為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提供投資決策分析、投資交易管理、資產清算、資產估值、會計核算、信息披露、報表管理、資產定價等產品和服務。據中國證監會統計:2009年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37417.12億元,證券投資基金資產凈值26760.80億元,前14家證券公司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222.38億元。據中國信托協會統計,2010年3季度信托公司信托資產總額為29570.16億元。以上資產都需要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服務。

      2007年~2009年,我國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約為14.10億元、16.66億元、19.49億元。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國民財富將持續快速積累,將會有更多的資金存在理財的需求。預計2010年~2013年我國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將達到22.83億元、27.29億元、33.06億元、40.28億元。

      三、資產托管業務

      資產托管平臺主要為商業銀行托管業務的金融資產保管、會計核算、資產估值、資金清算、稽核監控、風險分析、績效評估、信息披露等業務環節提品和服務。目前獲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銀行為18家,所托管的資產類型涉及: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金、理財計劃、信托計劃、社保基金、企業年金、QFII、QDII、股權基金、交易資金等十余種。

      2007-2009年,我國資產托管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系1.20億元、1.47億元、1.70億元。隨著托管資產規模的增加和托管需求的快速發展,需要持續投入較大的資金對資產托管平臺進行建設及維護。預計2010年~2013年我國資產托管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2.07億元、2.56億元、3.20億元、4.03億元。

      電子合同市場規模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概述

      中圖分類號:F74;F71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708.09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708-29-09

      近年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逆市持續快速增長且世界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整個產業的總體規模、業務質量和經濟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據商務部的統計數字,2011年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達到了323.9億美元,同比增長63.6%,其中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高達238.3億美元,同比增長65.0%。①預計到2015年,中國服務外包的內需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20億美元,相比于2009年增長近5倍。②目前,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服務外包的市場份額約占世界市場總份額的1/4,其在軟件、金融、電信、生物醫藥等多個服務外包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相對的優勢。不過,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過程當中的一系列突出問題,仍然不能小覷。對此,必須從不斷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科學合理優化經濟結構、大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戰略高度,進一步積極地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努力促進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一、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現實狀況

      隨著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外開放能力的不斷增強,近年來中國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不斷增大、市場份額穩步提高、產業優勢逐步顯現。應當說,目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勢頭比較良好、增勢十分強勁,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軟件服務外包行業持續快速成長

      軟件服務外包行業一直是有效拉動和不斷助推中國服務外包產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軟件服務外包行業逆勢上揚,保持了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整個行業的優勢資源整合進程不斷推進,并已經形成了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中國軟件服務外包行業的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些較大規模的軟件服務外包企業正穩步推進品牌國際化戰略。與此同時,一些附加值相對偏低的軟件服務外包業務已經開始快速向二、三線城市實施轉移。

      目前,中國軟件服務外包行業主要以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支點③,其已經初步形成了東北地區、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五大行業發展集群,整個行業的集聚效應及巨大優勢正在逐步顯現。與此同時,還涌現出了諸如東軟、浙大網新等一大批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行業領軍企業。這些主要是得益于中國軟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逐年快速增長,整個行業的總體規模迅速擴大、企業收入持續增加、國際競爭力和經濟貢獻率顯著增強。

      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中國一線城市的人力成本、業務開支等明顯增加,從而使一些低附加值的軟件接包業務被快速地轉移到了二、三線城市。一些規模較大的軟件服務外包集團通過在二、三線城市設立分支網絡以及尋找、挖掘長期合作伙伴等多種方式,一方面,有效地帶動了二、三線城市的中小型軟件服務外包企業的快速成長,還進一步催動了中小型軟件服務外包企業聯盟的出現與發展;另一方面,形成了比較穩定和有效的產業鏈條,這些中小型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及其聯盟在獲取軟件服務外包的轉包或分包業務時,往往作為大型軟件服務外包集團的中下游企業。這種良性的發展格局,有力地推動著一大批中國軟件服務外包企業踏上了以新技術尋求新發展和新突破的新道路。

      按照中國互聯網協會公布的相關數據,2012年中國云計算的市場規模將會超過600億元,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云計算的產業鏈規模將會高達0.75-1萬億元。④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婁勤儉預計2012年中國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會超過300億元。⑤另據第三方機構的預測數據,2010-2013年,中國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將會高達91.5%。⑥可見,諸如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日趨成熟及其不斷應用,將會使更多的中國軟件服務外包企業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金融服務外包行業持續放量增長

      從承包領域來看,銀行業外包服務與保險業外包服務是目前中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的主要業務領域,未來這兩大業務領域仍將繼續保持放量增長的良好勢頭且越來越成熟。而證券業外包服務在中國還是一個不斷興起且快速成長的新興業務領域。目前,中國銀行業外包服務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災難備份、銀行卡及客戶服務等方面,保險業外包服務則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理賠勘查、營銷業務等方面。這兩大金融服務外包主業正逐步從以信息技術外包(ITO)領域為主,向業務流程外包(BPO)領域及知識流程外包(KPO)領域輻射和延伸。

      從承包城市來看,既有金融機構更加集中且相對優勢十分明顯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又有憑借著自身的相對地緣優勢而不斷承接中心城市金融服務轉包或分包業務的諸如廣州、天津、深圳、蘇州、杭州、大連等區域性核心城市。另外,諸如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等素以人力成本低廉、業務開支較少而著稱的一批大城市,正迅速成長為吸納金融服務外包業務的新興力量。

      從承包模式來看,由于各級各類金融機構的前臺與后臺、核心與非核心、標準流程與非標準流程等各項業務加速分離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國內一些大型金融集團已經開始著手加速利用分支網點運營后臺業務。這無疑將有力地促進以金融業后臺業務為載體的中國各類金融服務外包業務的進一步放量增長,⑦也將會促進各類金融業后臺業務服務中心城市的不斷出現及增多。

      從承包方案來看,國外金融服務發包商一直熱衷于提供一攬子綜合性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他們大多是傾向于信息技術外包(ITO)與業務流程外包(BPO)相結合的方案設計。目前,中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正加速與國際接軌步伐,致力于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世界潮流的金融服務外包供應鏈。這有助于中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擺脫以往的大多只是提供一般性的金融軟件配套外包服務的尷尬角色,從而加速向金融服務運營操作過程外包發展。

      從承包市場來看,與全球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相同步,中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正加速向更加細化、更加專業的市場化方向發展。比如:近年來中國中小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市場定位就是更加關注于特定領域的細分市場,他們大多是通過提供諸如數據管理、圖像處理、ATM、E-banking等相對特殊化的服務,以滿足發包商的細分化、特殊化的商業需求,從而獲得了新的更大的市場競爭優勢。

      (三)電信服務外包行業繼續保持優勢

      隨著近年來我國電信運營商轉型及重組步伐的不斷提速,加之各種新技術的不斷開發與成功應用、各類新項目的不斷推出及持續開發,這些不僅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電信服務業的持續快速發展,還使得中國電信服務外包行業的總體規模及世界市場份額都急劇地擴大。據統計,2003年以來中國電信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年均增幅接近15%,其中2009年中國電信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達到了451.4億元,比2008年增長28.6%,這是近年來中國電信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增幅比例最大的一年。⑧

      伴隨著中國電信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及其相對優勢地位的進一步突顯,中國電信服務外包市場的專業化程度、規范化程度以及細分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由此,眾多的中國電信服務外包企業與國外發包企業之間結成了戰略協作關系。他們一方面不斷地為國外電信運營商提供更加多元化、優質化的外包服務;另一方面憑借自身的強大研發能力,不斷引領國外電信運營商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目前,數據中心外包服務和呼叫中心外包服務已經成為中國電信服務外包行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四)生物醫藥外包行業發展勢頭良好

      “十一五”期間以來,由于國家政策的戰略性關注及進一步扶持,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并且初步形成了集聚式發展的良好勢頭,這帶動了中國生物醫藥外包行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還相繼批復了1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及10個生物產業領域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⑨2012年7月,國務院出臺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據統計,“十一五”期間,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總產值從0.6萬億元大幅度增長到了1.6萬億元。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總產值將會達到4萬億元,其中僅生物醫藥產業的總產值就會高達3.6萬億元。⑩預計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總產值將會超過10萬億元。11另有數據顯示,全球生物醫藥外包市場正以每年20%—25%的高速度持續增長,12這與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的持續繁榮相一致。2010年中國生物醫藥外包服務市場規模達到了100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20%。由此,中國取代了印度一躍成為亞太地區生物醫藥外包的首選國家。

      總體來看,目前中國生物醫藥外包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對一些突出問題不容忽視。長期以來,中國生物醫藥外包服務的發包商都是來自于國外,這一領域的國內需求還處于起步階段。不過,隨著醫藥體制改革的不斷加快推進,中國的生物醫藥研發市場將會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一段時間內,中國生物醫藥市場仍將是全球醫藥研發外包公司(CRO)的關注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身技術研發及創新能力的不強以及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目前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公司的總體規模還相對較小,他們大多是處于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鏈的低端甚至是最低端,數量眾多的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公司淪為了國外企業的加工廠或代工廠。另外,雖然中國在化學合成、提取及工藝領域當中一直保持著相對較大的研發優勢,但是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公司在臨床、動物試驗等一些領域長期裹足不前,致使中國臨床外包的市場規模始終偏小。其實,大多數的中國醫藥研發外包公司難以獲得歐美等發達國家制藥企業的認可及承認。

      二、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成為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新寵兒,其已經在多個服務外包領域取代了長期占據優勢地位的印度、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這主要是得益于中國的對外開放加大、經濟環境良好、經濟增長迅速、市場規模龐大、基礎設施完備和人力資源充沛,從而使中國成為了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的主要對象國之一。歸結起來,現階段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主要具有六大特點。

      (一)中國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偏小但發展勢頭強勁

      以軟件外包服務為例,2004年全球軟件外包的市場規模是328億美元,而當時中國軟件外包服務的市場規模只有6.33億美元,其市場份額不足世界市場總份額的2%。2005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的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到了9.2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45.3%,其占世界市場總份額首次突破了2%。2006年,全球軟件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驚人式地增長到了7000多億美元,中國軟件外包服務的市場規模占世界市場總份額也首次突破了5%。2010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到了70.28億美元,其占世界市場總份額首次突破了8%,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50.2%。

      可以看出,雖然中國軟件外包服務行業的發展速度一直十分迅猛,但是其始終存在著市場規模偏小等一系列棘手問題。與世界公認的軟件外包服務大國——印度相比較,其2005—2006財年整個軟件產業的總產值就已經達到了296億美元,其中以外包形式實現軟件出口總額達到236億美元。而當年度中國的軟件出口總額只有35.9億美元,其中以外包形式實現的軟件出口總額只有9.2億美元。目前,中國軟件外包服務行業與印度等全球知名的軟件外包服務大國相比,無論是總體規模、研發實力還是經濟效益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差距。

      (二)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競爭力相對不足有待提高

      長期以來,中國服務外包行業一直受困擾于整體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弱、缺少大型集團等一系列棘手問題。以軟件外包服務行業為例,目前諸如IBM、EDS等全球軟件外包服務行業的頂級企業,其每單所承接的軟件外包服務金額超過數億美元的情況十分常見。另外,諸如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TCS)、薩蒂揚、Infosys、Wipro等印度的軟件外包服務巨頭,其每單所承接的軟件外包服務金額大多也不少于500萬美元,最多時每單所承接的軟件外包服務金額可以高達數千萬美元。TCS作為目前印度最大的軟件外包服務企業,其員工總數超過了25萬人,在2011—2012財年的綜合收入超過了100億美元,其中軟件外包服務的年產值超過了數十億美元之多。13而目前中國最大的軟件外包服務企業——東軟,其員工數量不過2萬人而已,該公司軟件外包服務的年產值只有數億美元。

      另外,在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諸多方面,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與國際同行企業之間的距離都有待進一步的縮小,尤其是在外包服務質量、國際資格認證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必須盡快彌合。目前,大多數的印度軟件外包服務企業都通過了IS09000國際質量認證體系以及CMM質量認證體系,全球每4家拿到了SEICMM5級認證的軟件外包服務企業當中就有3家是印度籍企業。14雖然近年來中國軟件外包服務企業越來越重視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但是其與行業巨頭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三)美日等發達國家是中國服務外包的主要市場

      目前中國最重要的外包出口市場分別是,美國、日本、中國香港以及歐洲。據統計,2004年中國從日本、美國、中國香港以及歐洲獲得的服務外包市場份額分別是63.5%、13.5%、10.3%和3.3%。15由于地緣相鄰、文化相近等諸多原因,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獲得了日本發包商的青睞,不過這些服務外包項目的業務金額始終偏小,其只占日本每年服務外包市場總份額的2%左右。那些業務金額較大、附加值更高的服務外包業務,基本上仍然是在日本本土完成的。隨著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業務能力不斷提升,其在世界市場尤其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市場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從而使對上述發達國家服務外包業務的承接逐步由間接式接包模式轉向直接式接包模式。

      (四)跨國公司控制著中國服務外包的中高端市場

      據統計,截止2012年4月,中國大陸已經累計批準設立了大約74.5萬家外商投資企業,16這些企業也是目前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當中的主體力量。隨著跨國公司逐漸成為全球產業接續轉移及服務外包模式更新升級的主要載體,其獨特的雙重身份格外引人注目。這些跨國公司既是潛在的服務外包市場的積極營造者,同時又是實力不可小覷的、重要的服務外包發包商。有數據顯示,現階段中國所承接的技術含量較高、合同金額較大、外包期限較長、外包合作穩定的所謂的“中高端服務外包業務”,基本上主要是由外資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完成的。比如:IBM就承接了寶潔(中國)有限公司的商業處理外包(BPO)合同以及百安居(中國)有限公司的SAP應用管理外包服務,其承包金額高達數億美元之多。17

      (五)一大批小型民營服務外包企業正迅速地崛起

      諸如東軟、華信、中訊、海輝、啟民、亞星等大型軟件外包服務集團的企業規模相對較大,因此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也更強。不過,由于小型民營服務外包企業具有機制靈活性高、營運成本較低等一系列優點,因此近年來一大批小型民營服務外包企業正迅速地崛起和成長。比如:“賽迪呼叫”就是從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呼叫外包服務業務做起,進而不斷地向其他軟件外包服務領域擴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又如:藥明康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一心專注于醫藥研發領域,其外包服務客戶包括了當今世界前20位制藥企業當中的18家和前10位生物化學制藥企業當中的前8家,一躍成長為亞洲地區最大的醫藥研發外包企業。

      (六)二線城市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亮點

      盡可能地節約和壓縮各種成本,這是促使各類服務外包企業不斷地實施轉移戰略的最根本原因。伴隨著中國的軟件、金融、電信、生物醫藥等多個服務外包領域逐漸步入到高速成長的新階段,諸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大連等一線城市越來越難以滿足整個服務外包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迫切現實需要。因此,目前中國的服務外包產業正在向天津、西安、武漢、成都、重慶等二線城市實施快速轉移,各個地區之間服務外包的市場結構更加的分散化。以大連、北京、上海為主要代表的一線城市的服務外包市場份額,占其所對應的東北、華北、華東三個地區的服務外包市場總份額的比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另外,為了更加有效地節約人力成本,進一步壓縮商務開支,越來越多的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實力、品牌自主性較大、出口前景看好的中國軟件服務外包企業,正在加速推進和實施“走出去”戰略,同時更多地參與到海外企業并購活動當中。他們除了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市場營銷網點、外包服務機構之外,還積極地貼近發包商所在的市場區域,以便更好地實現客戶滿意度最大化的企業目標。比如,用友、軟通動力等一些頗具規模和實力的中國軟件服務外包行業的領軍企業,其已經在東京、首爾等地分別設立了分公司或是離岸研發中心。海輝軟件(國際)集團公司還在2007年初成功并購了Envisage Solutions公司,從而一舉進入美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浪潮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并購了日本伸和軟件外包業務團隊,從而為其更好地進入到日本嵌入式軟件外包服務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其總體規模逐年增大、行業領域不斷拓展、業務范圍持續放寬、市場份額穩步增加、外包對象更加多元。在北京、上海、大連、深圳等一些城市還形成了一大批頗具規模、實力和特色的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園,從而使他們所在區域內服務外包產業的集聚效應及相對優勢進一步的突顯。另外,伴隨著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迅速地成長及崛起,由外資企業長期主導中國服務外包市場的尷尬格局正逐漸被打破。盡管如此,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對此不容小覷。

      一是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的瓶頸效應不時發作。雖然我國擁有為數眾多的高校院所及科研機構,人力資源儲備相對充沛,但是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一直沒有根治,這一點在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上也體現得比較明顯。以軟件服務外包行業為例,目前全球軟件產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結構呈現金字塔形,而現階段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結構呈現的是“橄欖型”,即處于軟件產業頂層的諸如軟件架構師、系統設計師等十分缺乏,同時處于整個產業底層的主要是從事基礎性工作的軟件程序員也非常缺少,處于整個產業中層的系統工程師則大量過剩。

      二是外包產業布局不科學的阻礙作用不斷顯現。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一旦服務外包產業形成了集聚規模,就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及連動效果。雖然近年來我國一些一線城市初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集聚效應的服務外包產業園,但是這些園區的規模與容量同國外同類園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加之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規模一直偏小,始終沒有出現真正的行業領軍企業以及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行業品牌。因此,目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布局相對分散、不夠科學合理的局面依然沒有打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亟待進一步的整合及集聚。

      三是相關扶持政策不到位的制約作用不容忽視。眾所周知,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涉及到許多領域和許多部門。如果沒有健全和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作為堅強的發展后盾,其后果難以想象。可見,始終缺少一套科學、有效、長效的政策支持體系,也就成為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一大軟肋。18目前,中國政府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持大多是局限于某一個行業、某一個領域,亟需形成覆蓋服務外包產業整個流程的政策支持體系。比如,針對服務外包企業的工商登記優惠政策、人才引進優惠政策、稅收及財政優惠政策等。

      四是中國外包市場不規范的制度困境亟待突破。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處于不斷建立健全的關鍵時期,因此中國服務外包市場出現一些不規范的現象實屬正常。不過,對于這些不良現象不能聽之任之,而是應當及時地予以妥善處理。尤其是對服務外包市場競爭不正當、服務外包流程及其質量監控不到位、服務外包行業標準不統一、服務外包合同文本不規范、服務外包合同執行不嚴格等一系列棘手問題,必須予以及時有效地綜合治理。

      四、當前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競爭力評估

      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矚目的新興的服務外包中心,其正在快速成長為全球的信息技術外包(ITO)、商業流程外包(BPO)、知識流程外包(KPO)以及招聘流程外包(RPO)的重要競爭者。這就需要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必須進一步不斷地提升市場競爭力,加速推進和不斷實現“走出去”戰略,在海外建立起更多的全球服務外包中心或網絡,提供更加豐富和優質的服務外包產品,以便更好地滿足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的迫切需求,樹立起中國服務外包品牌的世界信譽。

      按照權威的科爾尼咨詢公司(A.T. Kearney)的相關分析,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其將越來越成為全球服務外包業務新的主要接包商。不過,目前中國的服務外包綜合競爭力還相對遜于印度和愛爾蘭,其在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環境上屈居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二位。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主要競爭優勢是各類成本相對低廉、人力資源相對充沛,但是在總體商業環境、地域吸引效應、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總體規模、競爭成本結構、客戶互動技能等諸多方面,還落后于印度、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中國想躍升成為全球服務外包的重要接包國任重而道遠,這需要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不斷地提升市場競爭力。

      (一)從總體商業環境的角度分析

      中國的總體商業環境還有許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同時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全球商業環境以及發包商所在國家的商業習慣和規則,從而不斷地豐富和充實自身的行業知識體系,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優勢。隨著眾多的跨國公司將全球商業慣例及其規則引入了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開始致力于推進國際化戰略。不過,很多的跨國公司為了便于在中國市場展開經營、最大化地賺取商業利潤,其原有的西方主流商業慣例及全球通約規則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調整和改變,致使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總是帶著一種“土洋結合”的習慣來審視當前及未來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這種既非完全意義的“本土化”又非通約意義的“國際化”,致使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一直未能與真正意義的全球商業慣例相接軌。對此,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可以通過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設立更多的全球服務外包中心等方式,以便真正地、全面的接觸、了解和掌握西方商業慣例及其規則。

      (二)從地域吸引效應的角度分析

      地域吸引效應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時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由于中國身處于亞太地區的諸多便利條件,從而使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從中受益匪淺。加之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擁有數量較多的精通日、韓等國家語言的專業人才,這使得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一直頗受日、韓等國家發包商的青睞。目前,世界500強公司幾乎都在中國境內設立了自己的亞太地區服務外包中心,中國的巨大地域吸引效應正逐漸顯現。19不過,中國要想真正的成為全球的信息技術外包(ITO)、商業流程外包(BPO)、知識流程外包(KPO)以及招聘流程外包(RPO)的首選國家,還需要使相關政策更加的清晰透明并著力落到實處,繼續推動和實現企業所有權的多元化、穩定化,同時進一步加強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和保護力度。

      (三)從企業經營理念的角度分析

      通過不斷地壓低各類成本以賺取商業利潤,這可以說是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頭腦當中根深蒂固的經營理念。不過,從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過程及經驗來看,一個真正成功的服務外包企業,其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于不斷地壓低成本以保持所謂的“低成本優勢”,而是在于不斷地提高服務外包的水平及質量。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要想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不斷地做大做強,真正地走向世界,就應當切實地轉變企業經營理念,吸納更多的更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健全企業管理體系,理順行業業務流程,多渠道、多方面不斷提高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鏈的應有價值。

      (四)從企業總體規模的角度分析

      盡管近年來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勢頭迅猛,但是其總體規模相對于國外服務外包巨頭而言還有不小的差距。目前,中國軟件服務外包企業有近萬家之多,但是其中最大的10家企業的市場總份額也不過僅有20%而已。而印度軟件服務外包企業不足3000家,但是其中的前10家企業的市場總份額超過了一半以上,還有20多家企業的員工數量超過了2000人。經驗表明,如果要提供持續的、大量的、高水平的軟件外包服務,軟件服務承包企業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總量。一舉突破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的瓶頸限制,既要依托于國家政策層面的積極促動和保障,即鼓勵服務外包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活動,更要專注于服務外包企業本身,當務之急是不斷建立健全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績效激勵機制。

      (五)從競爭成本結構的角度分析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各類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最低廉的國家之一,加之中國十分龐大的市場規模,這些為一個時期以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即相對低廉的價格競爭優勢。據統計,目前中國在商業總成本方面要比印度低11%,具體參見表1。不過,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所謂“競爭成本結構優勢”并不理想且作用越來越有限。長期憑借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只能是在一時助推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長期來看無益于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與“民富國強”的政策目標相左。為此,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必須著眼于長遠而非眼前,致力于打造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和優化的成本競爭優勢。

      數據來源:

      ⑨ 這1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分別是:石家莊、深圳、長春、北京、上海、廣州、長沙、重慶、青島、成都、昆明、武漢;這10個生物產業領域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分別是:西安、天津、泰州、通化、德州、鄭州、南寧、哈爾濱、杭州、南昌。

      ⑩ 生物醫藥產業:多重因素引發重大變革[N].科學時報,2013-1-5.

      11 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最后沖刺 生物醫藥成贏家[N].華夏時報,2012-7-7.

      12 王亞平.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投資,2012,(07)7期。.

      13

      17 “寶潔人力資源BPO五億美元包給IBM”,

      電子合同市場規模范文第3篇

      【關鍵詞】服務外包;現狀;趨勢

      一、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現狀

      (一)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總體情況

      我國服務外包從2006年起步到現在只有短短的5年左右的時間,比起印度我們的確落后了很多,但是在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國服務外包業在這5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即使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下,導致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上半年國際訂單的大幅下滑,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中小企業的成本壓力不斷增大,但是我國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擴展國內市場需求,提高企業素質等措施,整個2009年全國服務外包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底我國共計完成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在2008年66.9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了138.4億美元,達到205.3億美元;其中離岸合同執行金額在2008年55.9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了100.9億美元,達到156.8億美元;服務外包產業吸納就業人數在2008年83.6萬人的基礎上增加了71.1萬人,達到154.7萬人;外包企業數量在2008年4775家的基礎上增加了4175家,達到8950家,其中獲得國際認證的企業在2008年898家的基礎上增加了847家達到1745家。據加拿大研究和咨詢公司XMG調查數據顯示,中國2010年外包業務預計將占全球外包業務的28.7%,與印度所占的43.7%份額仍有差距,但差距正在縮小。中國今年外包業務預計將增長30%,而印度預計為14%。據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新增服務外包企業3756家,新增從業人員78.1萬人,其中新增大學畢業生就業48.6萬人,占新增從業人員的62.2%。全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274.0億美元,合同執行金額198.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7.0%和43.1%。截至2010年底,全國服務外包企業12706家,從業人員共232.8萬人,其中大學以上學歷165萬人,占70.9%。

      (二)我國服務外包細分市場現狀

      1.離岸服務外包市場。離岸服務外包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發展的重點,在政府的大力扶持與企業的努力下,最近幾年我國離岸市場增長迅速。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與影響,2009年我國離岸服務外包合同簽約金額達147.7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153.9%,合同執行金額為100.9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152%。從細分市場來看,ITO市場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總體比重略有下降。2009年總離岸外包合同簽約金額中有88.9億美元是ITO,占總金額60.2%的比重。2009年總離岸外包合同執行金額中63.9億美元是ITO,占總金額的63.3%。離岸BPO和KPO市場比重略有上升,2009年BPO市場的離岸外包合同簽約金額為34.6億美元,占總金額的23.4%,KPO等市場的離岸外包合同簽約金額為24.2億美元,占總金額的16.4%。2009年總離岸外包合同執行金額中24.8億美元是BPO,占總金額的24.6%,KPO等市場的離岸外包合同執行金額為12.2億美元,占總金額的12.0%。據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98.3億美元,合同執行金額14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4.3%和43.1%。

      2.在岸服務外包市場。在岸服務外包是指服務外包企業將業務發包給境內客戶來完成,又稱為境內外包。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我國企業主要瞄準的是國際市場,主攻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出于節約成本、轉型升級的需要,開始把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出來――“在岸外包市場”在我國整個服務外包市場的份額與比重逐漸提高。來自商務部的數據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在岸合同執行金額的比重為18.4%,2009年上升到27.1%,當前我國在岸服務外包行業主要分布于金融、電信、醫藥等行業。(1)金融服務外包。銀行金融服務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銀行卡、電話銀行、網上金融服務等業務大幅增長。2009年我國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移動銀行支付業務合計55.67億筆,金額357.45萬億元,同比增長81.04%和24.85%,其中網上銀行業務占據主體地位,共計49.83億筆,351.0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1.21%和33.16%,分別占電子支付業務量的89.51%和98.21%。(2)電信服務外包。國家在電信服務業開展3G建設及其業務應用,大力推薦TD產業化、商業化進程,加快通訊業的轉型步伐,市場格局進一步優化。來自2009年全國電信業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09年累計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5680.6億元,同比增長14.4%;實現電信主營業務收入8424.3億元,同比增長3.9%;完成電信固定資產投資3724.9億元,同比增長26.1%;實現電信增加值5012.2億元,同比增長7.0%。(3)醫藥研發服務外包。目前,我國醫藥服務外包行業開始由“產品驅動型”的階段向“研發驅動型”階段加速邁進。我國擁有大批高素質低成本的生物醫藥專業技術人才,具有十分豐富和獨特的臨床測試病人樣本及疾病資料,加之,我國新藥臨床試驗的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等優勢,我國在開展醫藥研發服務外包的潛力巨大。計世資訊(CCW Research)《2011年中國醫衛行業信息化建設與IT應用趨勢研究報告》預測:“2011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投入總額相對2010年將增長25.5%,達到153.4億元,而2010年投入總額為122.3億元。”

      3.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現狀。當前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具有增長快、數量多、規模小、知名度不高等突出特點。據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與2010年全國分別新增服務外包企業4175家和3756家,截至2010年底,全國服務外包企業12706家。2010年,全國新增服務外包從業人員78.1萬人,截至2010年底,全國服務外包從業人員共232.8萬人,其中大學以上學歷165萬人,占70.9%。服務外包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截止2009年底,服務外包企業的平均從業人員規模只有173人,從業人員超過1000人的大中型企業219家,占全部企業總數的2.5%。企業規模的偏小決定了其在項目管理,人才管理、交付能力、服務水平等多方面都有較大不足,與國際同行之間差距較大,因此目前還沒有產生具備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大公司。

      二、我國服務外包的發展趨勢

      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全球經濟普遍陷入衰退之中,但是中國經濟卻表現堅挺,2009年全年實現8.7%的GDP增速,2010年全年又實現了10.3%的GDP增速,成為穩定和帶領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十二五期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擴大內需戰略,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成為未來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任務。筆者認為未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1.產業地位不斷提升,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在“調結構,轉方式”的國家宏觀經濟方針指引下,高耗能、低增加值的傳統產業將逐漸喪失優勢地位,一些具有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將迅速占領市場,低碳經濟與綠色經濟繼續成為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就此提出了如下目標:“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兼具綠色、低碳和吸收就業能力強優勢的服務外包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必將會在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技術進步和吸收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促使“中國制造”向“中國服務”的轉型。據IDC的報告稱,在中國政府宏觀政策和實施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推動下,中國IT市場2011年的規模將超過1099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4.5%。

      2.政府政策推動力度加大,服務外包進入全面發展時期。從2006年我國政府正式把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提高國家戰略層面以來,5年多時間內,國務院、中央各部委、各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政府相繼出臺財政、金融、稅收等多項扶持服務外包發展的產業政策。目前我國政府正在研究和編制2011~2015年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這個規劃將從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對我國服務外包未來五年的發展進行全局設計與規劃,將針對未來發展趨勢提出新的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將集中調配各種力量、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推動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和共同推進,使服務外包產業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使服務外包產業在我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3.產業并購整合加快,國際知名服務外包企業將涌現。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加速了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回顧國內一些領先的服務外包企業的成長歷程,都伴隨著一系列的并購重組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到2009年底,國內服務外包企業并購事件超過60起,其中2009年就有22起并購事件。如:2009年3月,軟通動力一舉并購了四達榮合科技公司和環亞先鋒公司兩家企業;2009年4月浙大網新并購了海納科技;2009年5月北京用友并購了重慶邁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2月又并購了北京時空超越科技等5家公司。隨著企業之間收購、兼并、重組等行為的頻繁發生,企業的規模逐步擴大,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國本土的一些服務外包企業必將成長為有競爭力及品牌影響力的國際領軍企業。

      4.內需市場廣闊,在岸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金融危機對離岸服務外包的沖擊使政府開始關注國內服務外包市場。2009年9月23日為了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又好又快發展,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鼓勵政府和企業發包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第一條明確提出“把促進政府和企業發包作為推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重點。”第二條更是也指出將來要:“積極發揮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擴大內需市場,培育國內服務外包業的發展。”這項政策的出臺,不僅為中國外包企業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外包服務領域――政府外包市場,而且它標志著自2006年商務部“千百十工程”以來,我國鼓勵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已經開始從“扶植離岸服務外包”向“鼓勵在岸外包業務”的轉移。這種政策導向的變化必將對該產業未來的發展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09[R].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6)

      [2]曲玲年.服務外包產業與金融服務的現狀與前瞻[J].ChinaSourcing.2010(1)

      電子合同市場規模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經濟速度經濟規模經濟

      “速度經濟”一詞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提出,它的意思是“因迅速滿足客戶需求而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全球最大的網絡數據傳輸公司——思科系統公司總裁約翰?坎博斯說,在新經濟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這就是說:企業的發展速度將代替企業的規模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因為反映最快的企業總是能夠占據最佳位置,從而能夠最先獲得市場。所以速度將代替規模而成為新經濟自然淘汰的方式已成為必然。

      一、傳統“規模經濟”之路將越走越窄

      1.“反壟斷法”的存在使企業將走向規模經濟的誤區。

      西方“工業革命”之后的19世紀末,“新古典學振”和“劍橋學派”的創始人、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名著《經濟學原理》中提出了一個哥德巴赫猜想”式的命題:社會經濟發展可能要長期面臨規模效益和競爭效益的兩難選擇。馬歇爾提出:高效大型機器設備的廣泛應用必然導致規模擴大,而規模擴大可以帶來單位產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用經濟學的語言說,就是可以為生產者帶來單純要素追加以外的收益,這就是所謂的“規模經濟”。但規模經濟造就的生產集中又極易造成壟斷,壟斷又會使經濟喪失活力。他認為:規模經濟和壟斷難以分割,社會要取得規模效益,就得失去競爭效益;要取得競爭效益,就得犧牲規模效益。但是,基于這種兩難選擇的情況下,西方國家還是更偏向于競爭效益。正如美國聯邦司法部長雷諾所指出的“聯邦司法部有責任為美國的企業制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保證消費者選擇的權力。我們要的是競爭而不是超大規模的企業”。正因如此,才出現美國歷史上利用《謝爾曼法》和《克萊頓法》棒打標準石油公司、分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及目前的刀砍微軟”。因此,如果企業一直沿著“規模經濟”的路走下去,不免是個誤區。

      2.全球市場由于空間距離大,使規模經濟”實現難度加大

      規模經濟的形成是同一類型產品在同一地區通過大規模的經營而產生的,但是,由同一類型產品在不同地區組成統一管理下的企業,是否產生規模經濟效益,這就不一定,因為規模經濟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1)采購的規模經濟。固一次大批量采購而引起采購成本的下降。比如價格的數量折扣,談判和簽訂合同的時間節約。但是,如果企業采用壘球化經營,每個子公司分布在全球上相距遙遠的各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如果由母公司實行全球統一采購,再把其分配到各地的子公司,這將會造成極大的運輸成本,尤其是原材料體積大而重的產品,這種運輸成本反過來把上述的成本節約進行了抵消這也是跨國公司為什么大多數情況下實行本地經營、地方采購為主的原因(2)生產的規模經濟就是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分攤到單個產品上的廠房設備、經營管理等固定成本就會減少而現在大多數跨國公司生產都采用本地化政策,實行分地生產,生產的規模經濟很難取得(3)儲藏的規模經濟即由于投入品采購后,產品出售前的集中存放固存放數量的增加而使單位儲藏成本減少,這種規模經濟也會固異地生產而使其無法實現以上面的情況看,對于一個面向全球實行跨國化經營的企業來說,因為全球市場空間距離相距遙遠和本地化經營的要求,使規模經濟之路很難走得通。

      3.產品個性化的需求和產品壽命周期的日益縮短.使“規模經濟”逐漸失去其存在的基礎

      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個比較明顯的消費趨向就是追求產品的個性化。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文化、教育、宗教、審美習慣、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不盡相同,使標準化這個規模經濟的基礎不復存在。同時,從企業角度看,產品的壽命周期日益縮短,產品更新換代的加快,使企業只有采取小批量、快生產的方式才能生存。在日本電子行業,每隔30分鐘就有一個新產品出現,在瑞士的鐘表行業,每隔2O天就有一個新產品出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產品壽命周期變短的趨勢還會加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怎么能通過大規模生產經營來實現規模經濟呢?

      4.規模經濟”實現的時滯使規模效益受到稀釋

      企業的生產規模是由其市場規模決定的,沒有市場規模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大必須造成產品過剩。而市場規模的擴大往往不象生產規模擴大那樣,這個月我引進生產線買進原材料.下個月就有可能上規模市場規模的擴大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至少要以年計算一般來說,一項新產品的市場壽命會經過介紹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新產品介紹期企業往往高收入和性格較為開放的消費者作為目標市場,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企業在此階段可采用高價策略以獲取大量的超額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的市場規模可能不斷增加,但是,由于競爭者也日益增多,產品的價格也就會不斷下降,利潤空間也不斷受到“蒸發”。雖然企業的生產規模因市場規模的擴大而擴大,但留給企業的利潤空間已被“壓扁”。這樣“規模經濟”所實現的規模效益就受到時間的稀釋如果企業想重新獲得超額利潤的話,只有采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取得壟斷地位采用壟斷高價。這樣.企業叉步入了“規模經濟”的誤區,受到政府“反壟斷法”的打壓。

      二、“速度經濟”的路將越走越光明

      1.時間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是速度經濟”發展價值的根本所在。

      時間的有限性正是這個世界為什么存在“價值”概念的根源。價值的本質是時間的有限性,按照經濟學的說法,是作為一種最根本資源的時間的稀缺性從亞當?斯密開始,經濟學就把時間作為價值的度量。如果想辦法替顧客節省時問,“速度”便成為一個競爭力工具。換而言之,顧客會對重視他們時問的企業心生感激,并愿意為之付出更高的價格。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副總裁伊斯凡是所謂“時間本位策略”的支持者。他說:“總有一天速度必將超過成本或品質,成為涵蓋全體的首要經營目標。

      2.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使“速度經濟”成為企業賺取“超額利潤的主要手段。

      規模經濟是通過經營成本的節省而獲得的。對于消費需求變化快、時尚化和個性化特征的產品,則是創新的速度創造價值。因此,時間和適時在其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企業進入速度稍慢,就有可能面對一個步入衰退期的不斷萎縮的低利潤市場。正如《兵經百篇?速》中所講:視而不見,人將先發。發而不敏,人將行發。難得者時,易失者機。迅爾行之,速哉”。這說明時間、速度的重要意義。比如我國目前競爭激烈的彩電行業,洋彩電雖然市場份額不占優勢,但它的新品迭出,即它們已進入一個“速度利潤時代”。別人沒有的它們有,“舍我其誰”,賺取的是超額壟斷利潤。一年前,索尼,東芝的純平電視登陸中國,當時的價格都在萬元以上,幾個月后等我國彩電企業跟進時,已吃飽喝足的洋電視迅速放水,價格打到5000—6000元,國內彩電企業的獲利空問被壓扁。等國內企業再一窩蜂進入爭搶這桶清湯寡水時,洋彩電已整體戰略性撤出,轉而推出背投、等離子彩電和壁掛式高清晰度彩電,攀上新的市場制高點。洋彩電的制勝之道說明,以規模降低成本獲得的利潤是有限的,但通過自主創新以速度獲得的壟斷利潤是巨大的彩電行業的前景應是看好的,但行業前景不等于每個企業的前景,企業制勝之道在于提升核心競爭力,搶占先機。未來的商戰是速度利潤戰勝規模利潤的時代,速度利潤的獲得主要靠企業快速的自主創新能力。

      3.網絡和科技的發展使“速度經濟”如虎添翼。

      電子合同市場規模范文第5篇

      什么是動漫品牌授權?授權商(動漫企業)或商將自己所擁有或的動漫品牌,一般以合同的形式許可被授權者使用。被授權者通常是從事經營生產、銷售或提供服務的廠家或商家。同時,授權商應給予被授權者人員培訓、組織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與協助。

      動漫品牌授權在全球品牌授權業中分量早已舉足輕重。全球每年的授權銷售額約為2000億美元。全球授權產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2008年授權銷售額是1100億美元,其中卡通形象和娛樂產業的授權占其授權產品銷售額的44%,約484億美元。

      成功的動漫品牌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培育。迪士尼“米老鼠”有80多年的歷史,哆啦A夢有60年的歷史,HELLO KITTY有將近40年的歷史。我國的動漫品牌形象相對國外成功的動漫品牌形象尚欠火候。因此,我國動漫品牌授權市場基本上由美國和日本等國外知名動漫企業所主導。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最大的授權商迪士尼在我國的品牌授權涵蓋服飾、玩具、文具、食品、電子消費、家居用品等六大類十幾個行業類別,主要授權廠商達200多家。

      在我國,動漫品牌授權業起步不久,但發展勢不可擋,前景看好。動漫產業70%~80%的收益來自于動漫衍生產品。整個動漫品牌授權鏈是品牌建立――品牌授權――衍生產品的產生。同時,我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授權產品市場,2005年授權產品總市值11億美元,年均增長17%,并成為亞洲第二大授權市場。2007年,國內授權商品零售額14.5億美元。2010年國內授權業務市場規模達20億美元。我國巨大的消費品市場里單動漫衍生產品年產值估算過千億元。可見動漫品牌授權的市場規模潛力巨大。

      目前,國內動漫品牌授權最大的瓶頸是授權模式混亂。許多動漫企業行業操作不規范,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無法形成明確的投資回報,讓國內廠家或商家對國產動漫品牌持觀望態度,不敢嘗試。

      但值得欣喜的是,國內有些優秀的動漫形象已稍顯露鋒芒,如喜羊羊和“派樂奇童”。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毛茸茸bbw亚洲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亚洲色图综合网站|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小说图片视频|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亚洲jjzzjjzz在线播放|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亚洲成人在线播放va|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黄页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亚洲精品91在线|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