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

      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

      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范文第1篇

      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廣,從純水的檢測到發熱片的加工,以及電子元件的質量標準和各種量具的用法.雖然工作并不復雜,可在操作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在工人們操作的時候加以糾正,傳授正確方法,從而使產品質量提高.同時在工作中培養了自身交流能力.促進了工作的效力.這些都是我在靈芝電子里學到的.

      離開靈芝主要原因是因為交通不便,后來我來到了離家不遠的鑫美金屬制品廠.這里工作的環境很好.我和幾個同事安排在一間辦公室.我主要的工作是整理文件,圖紙管理. 最近又幫忙做起里加工進程跟蹤.這個廠的歷史雖然不過幾年時間,但是實力卻是不錯的.有專業的模具設計人才,先進的生產設備.我平時也會幫忙畫畫圖紙.在學校學到的AUTOCAD現在派上了用場.碰到不會的問題我還可以問我的幾位師傅,他們都是專業的制圖人員,畫圖紙又快又好.在他們的用心指導下我可以畫很多以前不會畫的圖紙了.此外,我還知道了不少用于生產的機器.

      一,線切割機 車間里有幾臺線切割機. 它主要用于加工各種形狀復雜和精密細小的工件,例如沖裁模的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等,成形刀具、樣板、電火花成型加工用的金屬電極,各種微細孔槽、窄縫、任意曲線等,具有加工余量小、加工精度高、生產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等突出優點,已在生產中獲得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外的電火花線切割機床已占電加工機床總數的60%以上。 根據電極絲的運行速度不同,電火花線切割機床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高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wedm-hs),其電極絲作高速往復運動,一般走絲速度為8~10m/s,電極絲可重復使用,加工速度較高,但快速走絲容易造成電極絲抖動和反向時停頓,使加工質量下降,是我國生產和使用的主要機種,也是我國獨創的電火花線切割加工模式;另一類是低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wedm-ls),其電極絲作低速單向運動,一般走絲速度低于0.2m/s,電極絲放電后不再使用,工作平穩、均勻、抖動小、加工質量較好,但加工速度較低,是國外生產和使用的主要機種。

      二,沖床 沖床 簡單的說 就是一種 沖壓的機床 它可以產生一個很強的沖擊力 它要和模具配合使用 例如 我要在 一批鐵皮上 做出同樣的方孔 或其它什么形狀的孔 那最好就用 沖床了 首先用硬度大的材料 做出模具 一公一母(上下 模具) 將鐵皮放在 公母之間 沖床一沖擊 公進入母 鐵皮就沖出你要的形狀了

      三,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是指備有刀庫,具有自動換刀功能,對工件一次裝夾后進行多工序加工的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是高度機電一體化的產品,工件裝夾后,數控系統能控制機床按不同工序自動選擇、更換刀具,自動對刀、自動改變主軸轉速、進給量等,可連續完成鉆、鏜、銑、鉸、攻絲等多種工序。因而大大減少了工件裝夾時間,測量和機床調整等輔助工序時間,對加工形狀比較復雜,精度要求較高,品種更換頻繁的零件具有良好的經濟效果。 加工中心通常以主軸與工作臺相對位置分類,分為臥式、立式和萬能加工中心。

      (1)臥式加工中心:是指主軸軸線與工作臺平行設置的加工中心,主要適用于加工箱體類零件。

      (2)立式加工中心:是指主軸軸線與工作臺垂直設置的加工中心,主要適用于加工板類、盤類、模具及小型殼體類復雜零件。

      (3)萬能加工中心(又稱多軸聯動型加工中心):是指通過加工主軸軸線與工作臺回轉軸線的角度可控制聯動變化,完成復雜空間曲面加工的加工中心。適用于具有復雜空間曲面的葉輪轉子、模具、刃具等工件的加工。

      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PLC;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046-02

      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PLC)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綜合了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訊技術,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強、使用靈活方便和易于編程等優點,應用越來越廣,目前已成為現代工業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PLC技術與機床電氣控制是實現機床自動化的重要技術之一,隨著PLC在工業自動化、機電一體化以及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等方面的廣泛應用,現代工業企業對PLC技術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大。對于獨立學院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掌握好這門技術,可以為今后的就業增加籌碼。

      一、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PLC與機床電氣》是綜合了機床設備、電氣控制和PLC應用技術的一門新興科學,是我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典型機床加工設備的機械結構組成、生產工藝過程、對電氣控制的要求以及傳統機床設備電氣控制特點,并了解傳統機床電控技術上的落后,從而采用先進的PLC技術加以改造和研發創新。以往的《機床電氣與PLC》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通常分為理論、實驗和實訓三大部分。理論教學主要介紹常用低壓電器、簡單的電器控制線路、PLC基本指令、步進指令以及常用的功能指令,課堂講解過程中結合一些常見的實例加以說明,總的來說比較抽象和枯燥,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問題。實驗教學方面,學校實驗室雖然配備了多套三菱FX1N系列PLC試驗臺,但是由于實驗臺上的模塊有限,并且相應的程序已經固化,因此只能開展驗證性試驗,學生的實際編程能力得不到鍛煉。傳統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PLC與機床電氣》課程的學習,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考察,絕大部分高校師生感到教學效果不佳。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機電結合,以機為主,電為機用,具備機械電子工程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制造、系統控制、測試維修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專、通、雅”協調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因此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當務之急,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手段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籌碼,這些都是我們教師需要不斷進行探討的課題。另外,《PLC與機床電氣》課程設計應該體現工學結合的理念,與機械制造行業的工程師、專家合作,以行業和崗位的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進行系統化的項目課程開發與改革。

      二、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根據機械制造業發展需要,課題組針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了適合我專業的教學大綱并編寫了相應的教案,課程內容的排序是基于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工作過程來組織的,并兼顧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以形成完整的工作任務和學習體系,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理論教學方面,經多次研討,課題組決定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采納“項目驅動教學法”,將機床結構,電氣控制基本概念及PLC指令系統的講解穿插在各個項目中進行講解。為此課題組在課程內容安排方面進行了改革,精心準備教學實施項目,具體項目及相關知識點安排如下:常用低壓電器組裝及測試(4課時),熟識常用低壓電器的外型、文字及圖形符號、動作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項等;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啟停控制(2課時),掌握機床電機的基本控制原理,了解電氣控制線路結構特點、繪圖原則及標準,熟識線路的保護環節;三相異步電動機點動和長動、正反轉控制、星形/三角形減壓啟動控制(4課時),了解PLC基本指令,PLC控制和繼電器控制的區別,自鎖與互鎖概念,時間原則,并會設計三相交流異步電機的起停及正反轉切換控制線路等;普通機床的電氣控制(4課時),了解簡單機床結構、功能、控制原理和相應的控制線路等;水塔水位控制模擬(4課時),PLC基本指令及編程方法;運料小車控制模擬(4課時),基本指令編程,步進指令編程,多種方式控制的編程;LED數碼顯示控制(4課時),掌握移位指令SFTL在控制中的應用及其編程方法;機械手動作的模擬(4課時),常見功能指令的應用。在實踐教學方面,我院配合加工中心的建設,加大了實驗室資金投入的力度,建成了以FX1N系列可編程控制器實訓裝置22套,可開展多種基本驗證性試驗;同時配備了THJDQG-1型機電一體化組合實驗實訓平臺4套以及THJDME-1型光機電一體化實訓裝置2套,可開展綜合性實驗。實驗教學內容改革體現在將實驗分為三塊進行:第一是驗證性實驗。配合上述項目緊跟理論教學進程進行,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電氣控制基礎,PLC基本指令和常用功能指令的使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基本的軟硬件調試能力。第二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此類試驗可在THJDQG-1型機電一體化組合實驗實訓平臺以及THJDME-1型光機電一體化實訓裝置上開展,在較好完成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引入。具體項目有:機械手搬運的自動控制、皮帶輸送機的自動控制、物料傳送與分揀控制系統設計,步進電機控制等。教師只提供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以學生自己動手為主,老師引導為輔,在此基礎上,通過查閱資料,擬訂設計方案,寫出I/O分配表、設計I/O接線圖,編寫系統控制程序,最后上機調試、修改等。通過這類實驗,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用PLC進行產品設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是創新性實驗。對于基礎較好、學有余力以及興趣濃厚的同學,鼓勵其利用實驗室所具備的條件進行創新設計。目的在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的工作作風,為以后從事本專業的設計、研制開發新產品打下基礎。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方法,它偏重傳授知識,忽視培養能力,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學生的厭倦感,長時間下去產生抵觸心理,不愿意進行學習。課題組以項目驅動教學法為主,綜合應用一體化教學法、示范教學法、相互交流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法,突出任務驅動,培養創新能力。具體表現為:(1)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依托;(2)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3)學習成果以多樣化為特征。在項目教學中,每個學生會給出不同的解決任務的方案與策略,因此學習成果是多樣化的。實踐過程中針對學生情況給學生分組。這樣,既能保證項目活動按時完成,又有利于學生間互相交流,有助于專業較差學生提高。分組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實施項目活動的計劃,包括任務分配以及各項內容需要的時間等。教學手段上,全面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結合企業參觀及現場教學多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教學時,采用分組討論、小組協作式學習,及時地安排適當的實訓、課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除此之外,課題組老師定期安排時間帶領學生參觀企業PLC控制設備的安裝或改造過程;聘請校外行業專家來校介紹實際操作經驗,帶產品進行現場安裝演習,并對我校的實訓項目和具體內容進行指導;同時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校外的PLC控制系統設計大賽,獲取更多的實際操作能力,確保學生經過培訓后掌握課程所要求的職業技術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考核評價方法

      由于采納了“項目驅動教學法”,《PLC與機床電氣》課程對實踐教學要求比原來更高,考核時應綜合考慮理論考核和實驗考核兩方面。理論考核(占總成績的50%)細節為:平時練習占15%,課堂表現占15%,期末考試成績占70%。實訓考核(占總成績的50%)主要注重過程,考核細節為:實訓課堂紀律和表現占25%,實訓總結報告占15%,操作技能占60%。實驗報告要求整潔、完備,內容正確,概念清楚,文字通暢,符合規范。

      實踐表明,課程教學經改革后,教學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學生反映學習資源更加豐富,為課后進行自我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收獲很大,受到了學生歡迎。然而我們對于《PLC與機床電氣》教學探索剛剛開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很多,我們會不斷努力并堅持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深化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真正做到課程教學與工程實際相結合,為社會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汪志鋒.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與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2]張萬忠.可編程序控制器應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3]王炳實.機床電氣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王子文.PLC技術及應用項目教程[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5]蘆蔚瑤.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3).

      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范文第3篇

      關鍵詞:實踐教學;創意;創新;創業;綜合訓練;機電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110-03

      一、概述

      在大工程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工程素質,加強“厚基礎、寬口徑、創新性、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同時,為適應新形勢下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實踐教學和綜合能力訓練力度,必須堅持復合型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多學科融合,強調機電設計、制造、控制與管理相結合以及人文藝術素養兼顧的綜合培養模式。在完善理論教學的同時,大力加強實驗與實踐教學改革,著力推進實踐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管理以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立足浙江、面向全國的經濟發展大環境、迎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改變新形勢下學生就業尷尬的局面,把工程素質教育與文化藝術素質教育有機地聯系起來,并加以綜合運用。培養學生工程技術基礎扎實、人文藝術素養優良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在實踐教學內容安排上,我們將綜合訓練項目貫穿整個大學的培養過程,利用綜合創新訓練平臺,通過各種綜合創新及創業設計和各類學科競賽,培養學生設計制造、成本分析、工業工程管理、創業策劃和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認知―綜合”兩端式實踐教學方案及綜合訓練項目的實施,對建立多學科融合和交叉的綜合實踐能力訓練,探索新時期高校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實踐教學方案

      在教學理念上打破傳統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突出“認知―綜合”兩端式實踐教學環節。認知訓練,使學生提前介入綜合訓練項目的學習和研究;綜合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認知的效果。“認知―綜合”兩端式實踐教學環節,貫穿整個大學的培養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又好又快地培養多學科融合和交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在學生入學初期,通過工程訓練中心的認知訓練,為剛入校的學生展示現代制造全過程,使他們了解現代制造所涉及的機、電、管、控等多學科融合的全貌。在認知訓練階段結束時,要求學生確定綜合實踐訓練項目,使學生提前介入綜合訓練項目的學習和研究,工程訓練中心起到了現代制造的“入學教育”和專業引導作用。此后,學生帶著綜合實踐訓練的任務進入各專業知識的強化訓練和學習階段,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分別由各專業實驗室完成實踐教學的中間階段―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輔修第二專業的形式跨學科強化專業知識學習。最后,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又回到工程訓練中心,利用綜合創新訓練平臺,通過各種綜合創新設計以及綜合競賽,對不同學科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并完成綜合訓練項目。

      圖1 “認知―綜合”兩端式實踐教學環節

      以現代制造業的“大工程”為主線,結合“機電一體化”系統和“管控一體化”過程進行多學科融合,重點突出“認知―綜合”兩端式的實踐教學,最終培養學生的“三創”(創意、創新和創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綜合創新訓練平臺如圖2所示。學生在完成基礎課實驗與專業課實驗后,進入綜合訓練階段。首先學生根據興趣和意向選擇綜合訓練項目,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通過綜合訓練方案制訂、開題報告、具體實施、答辯評分等環節,培養學生系統地、科學地應用現代工程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綜合訓練項目包括定制項目、課外科技活動、競賽、教師課題、新苗計劃、開放實驗室項目等,圍繞機電一體化工業系統及管控一體化制造過程,要求體現跨學科、跨專業、以及創意設計、創新理念、創業計劃等內容。通過綜合訓練階段,完成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對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和“三創”能力,使學生基本具備走向社會的就業、工作和創業能力。實驗室全天開放,創新教學團隊提供指導。同時,面向全校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模塊式的培養方案,制訂個性化綜合訓練項目,由專門老師跟蹤指導,最后在工程訓練中心完成訓練項目和答辯。針對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直接進入學校大學生科技創業園進行創業孵化。最終達到“自行設計、自主研學、自由創造”的教學目標。

      圖2 綜合創新訓練平臺

      實踐教學體系從認知到基礎和專業訓練,再到綜合訓練,符合人才培養的科學規律。各階段的訓練內容配置,以“現代制造業”的理念為指導,以提高學生工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具有漸進、互動、模塊、開放等特點。

      三、綜合訓練項目

      針對綜合性工程訓練的教學特點和復合型工程應用人才的培養要求,綜合訓練特色項目設置堅持“機電、經管、控制”多學科融合的原則,通過特色項目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在機電產品設計制造、工藝和成本分析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和“創意、創新、創業”能力。綜合訓練特色項目設置如表1所示,設置了7個規定的項目、學生自擬題目、各類學科競賽以及工程訓練中心項目。其中7個規定的項目來自教師的科研項目,結合學院的學科方向,符合“機電、經管、控制”多學科融合的原則,曾作為“挑戰杯”的作品參加過比賽。學生自擬題目可以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學生的各類科技創新項目而確定,通過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審定。各類學科競賽的題目,應滿足學科競賽的要求,要有設計制造、成本分析、工業工程管理、創業策劃等內容。工程訓練中心項目是指根據學院實驗室發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實驗設備自制計劃,除設計制造外,補充成本分析、工業工程管理、創業策劃等內容。綜合訓練按以下步驟實施。

      1.第一步完成選題與組隊。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意向,以4~5個同學為小組,選擇綜合訓練項目。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概念和創意設計。

      2.第二步完成方案設計。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概念和創意設計基礎上,對訓練項目進行方案設計。在方案設計中,增加對項目市場營銷、成本分析、工程管理、財務預測等方面的考慮,做出全面、系統、合理的方案,以培養學生的“三創”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3.第三步加工與裝配。根據設計的技術要求,制訂合理加工工藝,以使在給定批量條件下加工成本最低。在學院實驗示范中心中,進行零件加工、裝配。在這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基本工程素質和操作能力。同時,結合項目進行制造成本分析,通過對制造過程的組織和管理,提高學生成本分析及控制和工業工程管理的能力。

      4.第四步質量檢驗與誤差分析。對制作完成的作品進行質量檢驗與性能測試,檢驗產品是否符合設計任務書規定的要求,分析誤差、不足及產生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措施。通過質量分析、管理與控制環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工程管理素質。

      5.第五步制訂創業計劃。對制作完成的作品,根據生產批量,制訂創業計劃。結合所學的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對創業計劃進行可行性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

      6.第六步答辯與考核。按照各階段的方案報告、生產報告、市場報告和創業計劃書打分,結合現場答辯和辯論情況評分,最后得出綜合分。

      四、結束語

      堅持復合型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多學科融合,強調機電設計、制造、控制與管理相結合以及人文藝術素養兼顧的綜合培養模式。在完善理論教學的同時,大力加強實驗與實踐教學改革,著力推進實踐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管理以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人為本,加強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意、創新、創業”三創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夯實基礎、拓寬知識、學科交叉、突出綜合、體現特色、培養“三創”和提升素質。本文提出的“認知―綜合”兩端式實踐教學方案以及綜合訓練項目,經過三年多的實踐證明,學生的興趣、積極性、自主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促進了“三創”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從我校機械工程學院學生來看,近年來各類學科競賽成績優異。學科競賽既能提高學生的工程與“三創”能力,又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使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同時,學生自主創業的數量逐年上升,為建立創新型國家奠定了未來的基礎。

      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模式;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5-0042-02

      一、引言

      針對對接就業崗位需求,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培養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建立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體現教育公平、先進、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職業學校未來發展建設的核心。機械加工技術是我校機械類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機械加工和焊接技術四個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教學使用范圍上每年覆蓋400名中職學生。該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征,在培養規格上具有技能性和技術性雙層次。但在我校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1)課程學習要求與學生實際認知能力之間存在接受障礙。(2)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所需知識點、能力點不對接,培養標準與用人標準有偏差。(3)受師資、教學條件限制,教學方法和模式脫離學生認知實際,教學速度與學生認知掌握程度不同步。教與學難以形成良性循環。(4)課程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考核評價成員單一,考核評價沒有社會化等因素的困擾,導致學科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和就業企業認可度一直不理想。面對這種狀態,建立一種全新的課程體系,突出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職業崗位需求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師能力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012年5月,筆者主持的校級教學改革研究基金項目“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研究”同時被批準立項為朝陽市“十二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課題號:JG12BP13)。現把課題研究和實踐效果情況介紹如下。

      二、課程教學改革內容

      1.制定課程標準。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應以就業崗位需求標準為依據制定課程標準。為此,課題研究小組聘請行業專家、工程技術骨干到校參與課程教學改革。根據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提供的行業標準、企業需求、就業崗位所需知識點和能力點,結合專業培養方向,共同制定課程標準。該標準涵蓋(1)師資標準。(2)實踐標準。(3)教學實施標準。(4)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標準。(5)課程學習質量標準。(6)課程教學質量考核評價標準。

      2.教學大綱、內容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以課程內容對接職業崗位活動、突出專業技能、突出核心崗位能力的培養為建設目標,根據培養規格、學生自身定位和發展價值取向構建和設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采取模塊式結構,分別設計建立多層次、多方位的能力素質培養目標,具有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可結合自身需要選擇和搭建學習模塊。這種課程結構雖然打破了學科知識的完整性,但由于它是基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的,因此保持了工作過程的連貫性,具有實用性、自主選擇性、發作性和可評價性的典型特征,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符,符合職業教育的規律。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強。

      3.教學模式、方法設計。職業教育是做的教育,教學活動要以教學模式為載體,將培養規格、目標和方向融入其中,突出體現“教學做合一”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采用理實一體化的先進教學模式并大量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突破學習要求和實際認知之間的教學瓶頸。

      4.課程教學質量標準體系設計。職業教育服務于就業企業教育,因此,職業教育質量標準應與行業標準、就業崗位技能標準方向一致。以課程教學改革為契機,打破傳統的以學校為唯一評價主體、以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價依據的靜態評價模式。構建由學校、教師、學生、用人單位、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動態評價模式,將行業標準、崗位技能標準納入考核中,并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方面加以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實現考核社會化。

      5.課程教學考核評價機制設計。考核評價改革是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創新人才培養考核評價模式,由學校、用工企業共同培養,第三方即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考核認證,使人才培養、考核社會化。考核評價機制由學校、就業企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共同構成。以行業標準、企業用工標準為依據,以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考核評價為內容,所有考核都由學校牽頭,會同就業企業和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共同完成。在上述一系列的考核評價過程中,評價機構的每一成員都在考核現場,三者之間相互監督,嚴格把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培養質量。由于本課程采用了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為實施過程考核提供了條件。

      6.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創新教學模式,引進和實施國內外先進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和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1)建設一體化、專業化的教學隊伍。聘請行業專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校指導;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提高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2)基于機床、多媒體設施構建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室。教室具備多媒體教室、實習車間的雙重功能。使用多媒體設施播放課程教學網絡軟件、視頻錄像、課件、電子教案等,完成理論教學。使用CA6140普通車床、X4050銑床、CKJ6140數控車床、XD40A數控銑床等機械加工設備,用于教師現場演示和學生實踐教學。在專業教室構建工作情境,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完成。

      7.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包。(1)專業教學包涵蓋內容。①行業標準。②教學課件。③多媒體視頻。④學生實踐項目。⑤理實一體化試卷。⑥試題庫。⑦機械加工技術課程網絡教學軟件。該教學軟件有三部分構成:學習輔導。是整個教學軟件的最基礎部分,涵蓋夾具、刀具等工裝內容,和相應的樣件加工、學習題庫供學生在線答題、在線評價,并用文字和動畫視頻演示所有內容。仿真操作。仿真操作控制面板與教學實訓機控制面板完全一致,克服重復教學的弊端。根據加工制作中經常和出現幾率較大的錯誤操作設計錯誤報警,以提醒學生足夠重視。設計仿真操作考核,學生在線答題,在線評價。實訓操作。給出實訓任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工藝與工裝設計選擇,在教師審核通過后加工制作并在線交卷、在線評價。(2)以專業教學資源包為主,構建數字化專業教學網絡資源平臺。充分發揮網絡教育的優勢,營造良好的交互學習、有問必答、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評價激勵、統計反饋和優秀的學習資源環境。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原則:①內容突出、結構合理。面向全體學生,并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培養目標,設計獨特學習模塊。②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學生可隨時上網在線學習、在線獲得指導、進行自我評價,支持師生在線互動。③更新速度快。及時補充生產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等學習內容。(3)構建數字化學習資源管理平臺。構建數字化學習資源管理平臺,將教學資源融合在課堂管理中。實現網上教學、課堂管理、教學資源管理、查找資料、備課、設置教學進度、布置作業、在線測試、答疑、雙向溝通等良好功能。允許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需求。為教師提供數字式平臺,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實踐教學,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進而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搭建廣闊的平臺。

      三、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取得的實踐成果

      1.課程教學改革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筆者以課題研究為內容撰寫的研究報告《機械加工技術課程個性化學習策略的探討與實踐研究》,參加2012年全國優質教育成果評比,并獲得一等獎(獲獎號:GXH12101)。

      2.課題研究實踐表明,以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為載體、以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為手段的專業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學做合一”的職業教育思想。筆者以課題研究為內容,代表遼寧省參加2012年10月28日在成都電子信息學校舉辦的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專業課“創新杯”教師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獲得二等獎。

      3.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生職業資格(車工、中級)考取通過率由改革前的70%提高到90%以上。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進入崗位角色在時間上比改革前縮短一周并且產品加工合格率提高10%,獲得北票市波迪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北票理想機械工程公司、東電二公司等就業單位的好評。教師專業教學水平明顯提高,通過學生的評教問卷調查,教師評教成績優秀率達到95%以上。

      四、結語

      課題研究實踐證明,這樣的課程教學改革是卓有實效的,“教學做合一”即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學內容,基于工作過程設計的教學情境和任務驅動教學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明顯提高,尤其是學生對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增強,學生認可度高,企業評價好,說明課程教學改革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明興祖.高職機械類專業教改探索[J].職教論壇,2004,(3).

      [2]楊鳳飛.任務驅動機制下的教學進程設計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6,(8).

      [3]王亞平.主體性職教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2,23(314):47-49.

      [4]湯躍明,謝紫娟.淺議網絡學習資源及其管理問題[J].現代教育技術,2007,17(4):12-14.

      [5]陶春明.web3.0及其對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的展望[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0(3):63-66.

      機電一體化學習報告范文第5篇

      一、電子電工教學存在的問題

      電子電工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理論和實踐脫節,影響應用性和技能性人才的培養,教學方法過于古板,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考核方法簡單單一,內容片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符合這類學生學習的特點。

      二、電子電工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實現課程整合和優化

      教師要打破學科學習的體系,改革課程設置,將課程內容設置得簡約一些,實現集成和重組,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精心縮減教學內容,減少理論推導和證明,減少驗證,重視技術的重現和技術的實現。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實踐,重視知識在專業中的應用。教師要按照適用和實用為原則,逐漸優化知識技能結構,形成和職業崗位一致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從應職崗位出發,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結合,增加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例如,教師可以增加對電子電路的應強化集成電路方面的內容,增加集成電路的應用,刪減難度較大、過程復雜的例題和習題。

      2.加強專業方向的銜接

      教師開展電子電工教學,專業方向不同,學生的學習重點也不同。電子電工是基礎課程,教師要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重視實現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后續課程的聯系,并按照內容進行編排,采用靈活的組合方式,適應不同學科、不同學時、各個層次學生對電子電工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的要求。

      3.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電子電工學生基礎薄弱,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基礎知識,基本內容和重點內容進行精心組織,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類比法、啟發式教學法、講解法、實驗演示法等,讓學生改變厭學的心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求知愿望,對待理論性強的內容,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教學案例,進行精心講解,強調重點知識,教會學生掌握本領。

      4.充分運用現代科技,豐富教學手段

      教師可以巧妙合理地運用輔助教學手段,收獲積極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運用教學錄象,直觀的實物模型和幻燈片、投影等,運用生動詳細的課件,讓學生學習得更加快樂,縮短學習時間,增加信息量,拓展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為了適應現代的教學改革的形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校園網上給學生提供電子教案、網絡課件等教學資源,運用網絡進行答疑,接受學生的反饋意見,實現和學生的交流。教師也可以利用網上試題庫,進行自檢自測。許多電子電工的概念需要實驗進行闡述和驗證,教師要進行課堂講解,重視實驗演示電路,運用電路文件進行演示,提升教學效率,降低教學難度。

      5.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電子電工是基礎學科,也是應用學科,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將理論靈活運用到實踐中,重視在工業和企業中增加實踐的機會,了解在工業和企業中怎樣進行具體的工作。

      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基本的應用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進行技能訓練,引入知識和理論的結合,在實際訓練中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概念和電路。教師要提出學習內容和目的,要求等工作,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動手實踐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獲得技能的訓練。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實現感性和理性認識的結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選擇實踐操作的項目讓學生練習,激發學生提高學習理論的動機。

      此外,教師可以根據職業活動環境的特點增加職業性的因素,按照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現場規定,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訓練的研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品質。

      6.建立能力中心的考評體系

      教師可以實現向過程考核的轉變,在教學過程全程中進行學習效果好壞的考核。教師要提升學生的素質,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查方法,采用開卷考試、課程論文、口試、實際操作、調查報告、綜合考查等形式,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在理論考核的時候可以采用閉卷的形式,在實訓的時候可以采用項目制作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操作能力,綜合考評學生的實驗實訓成績,也可以對綜合分析和電路設計采用開卷考的形式,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寫調查報告等,讓評分更加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平時成績、實驗實訓成績、期末成績等,調動學生參與全程學習,重視擴大平時成績和課程測驗的比例,可以平時占20%,測驗占40%,期末占40%,也可以改革記分方式,進行實質性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 亚洲大香人伊一本线|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国产99在线|亚洲|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jiz zz在亚洲|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