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綠色產業的特點

      綠色產業的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產業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綠色產業的特點

      綠色產業的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包裝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包裝工業發展迅猛,總體產值實現了質的飛躍,2014年全國包裝工業總產值達到14800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包裝大國,2017年包裝產業的產值已達17000多億元,包裝產業不論在生產、流通與消費的各個環節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而大力促進了國家生產的發展與社會的整體進步。目前的包裝工業主要依靠粗放式的增長,對資源與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浪費與污染,因此急需要走可持續發展的包裝產業道路,綠色包裝作為一種全新的包裝理念,可有效防止包裝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秉持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理念,綠色包裝勢必會成為未來包裝產業的必然趨勢。

      一、綠色包裝的概述

      綠色包裝(GreenPackaging)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循環、低碳經濟的指引下,包裝物從原料采購、加工、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以及廢棄等的整個包裝產業鏈中,均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無害,并且符合綠色環保的理念。所以,綠色包裝是一種能夠循環使用和再生,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包裝。

      二、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

      循環經濟(CircularEconomy)是經濟發展的典范,主要指的是資源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以及與大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資源循環經濟的主要特點是低采礦、高利用率、低排放,以及在這個持續的經濟周期中非常合理地使用所有材料,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低碳經濟(LowCarbonEconomy)的主要特點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立以低能耗和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體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和低碳工業體系。

      三、目前包裝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過度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據統計,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有近1/3為包裝垃圾,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對包裝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容易產生更多的過度包裝材料,研究表明目前的城市包裝垃圾中有一半以上都由過度包裝產生,同時包裝廢棄物體積本身較大、占固體廢棄物一半。這些廢棄物已嚴重污染了河流土地,勢必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二)包裝制造帶來的環境污染。包裝復合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有機溶劑,據統計,在使用過程中起粘合作用的膠料不到總量的1/3,在目前越來越提倡低碳、環保、節約與綠色生態的今天,使用如此大量的有機溶劑既造成的資源和金錢的嚴重浪費,也導致大量有機溶劑的排放,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三)廢棄物循環利用率低。處理包裝垃圾主要靠焚燒或填埋,大量毒氣會導致嚴重的空氣污染,也是造成霧霾天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填埋后,大量的包裝垃圾并不能降解,因而會占用大量土地。

      四、循環與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包裝產業之路

      (一)政府主導。在包裝企業建立的同時,就應申請本行業的相關主管單位和環保部門出具綠色企業評估報告。稅收部門也對根據以上的評估報情況對企業的相關稅收進行核定,采取多污染多稅收,少污染少稅收原則。可迫使包裝企業從生產到廢棄等各個環節考慮產品的綠色性能。(二)協會指導。協會是最熟悉我國包裝行業發展狀況的單位,自然對綠色包裝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協會要為包裝企業的綠色發展建言獻策;要組織員工進行綠色技術學習等方面的培訓活動,在整個領域推廣綠色包裝的生產-消費-回收經驗;要積極配合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全球的發展動向,為綠色包裝發展提供及時、正確、有效的指導。(三)企業執行。企業作為綠色包裝產業的主體,要使綠色包裝產業沿可持續、低碳經濟軌道發展,務必在包裝企業宣傳綠色包裝理念。包裝企業需要充分考慮產品的各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并及時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進而研發新的生產工藝,向綠色包裝發展模式轉變。目前在綠色包裝企業中人才相對匱乏,急需大量人才支撐其快速發展,綠色包裝產業的發展不應僅依靠企業自身,也需要與高校、科研等機構合作,最大效率的攻克綠色包裝產業相關技術性難題。(四)群眾參與。綠色發展道路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對綠色包裝的認識,避免過度使用包裝材料,最大力度宣傳回收再利用的益處,要營造支持與發展綠色包裝的城市氛圍。

      綠色產業的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文化產業;文化旅游;發展思路;遂寧市

      一、文化產業的概念及遂寧文化產業的特點

      在全球經濟進入以知識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背景下,文化產業蓬勃興起。據聯合國統計,文化產業占全球GDP的7%,并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長,大大高于全球GDP7%的增長速度。在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點和支柱產業。 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認為,發展中國家要實現跨越式“蛙跳”,文化產業是具有優勢的產業部門。[1]

      1、文化產業的概念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與文化相關的經濟事業長足的發展。人們開始對文化產業日益重視,那么,文化產業究竟是什么呢?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文化產業定義為:“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簡而言之,文化產業指的是通過工業化和商業化方式所進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生產、再生產、供應和傳播。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歸納它至少包括以下行業:影視業、影像業、廣告業、咨詢業、網絡業、出版業、文化旅游業、文化娛樂業等等。”[2]

      2、遂寧文化產業的基礎和特點

      遂寧市地處丘陵地區的四川盆地中部,是一座擁有厚重文化底蘊的城市。觀音文化源遠流長,她不僅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傳統文化的燦爛篇章。另外開先唐詩風的陳子昂也出生在這兒,國寶宋瓷更是世界唯一。在文化產業全球化趨勢日益凸顯的大背景下,遂寧市政府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的資源優勢,認識到城市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把文化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與后盾,以報刊出版業、廣電影視業、演藝娛樂業、文化旅游業等產業為載體,在保護傳承民間文化遺產的前提下,精心打造獨具特色的觀音文化精品。將觀音民俗文化的精神核心仁愛、慈善、和諧等文化元素推廣于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將公民道德建設、城市建設與文化旅游建設的發展結合起來。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儼然成為遂寧對外招商引資的文化品牌。

      早在2007年遂寧就提出了打造觀音故里、愛心之都的城市營銷戰略。并著力將觀音文化元素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細胞。建成觀音湖、觀音文化園等文化旅游景區,推出素宴、花齋宴、梵音禪茶等特色餐飲。發展了觀音繡、玉觀音、俏觀音等特色文化產品。還聘請國內一流的創作團隊,精心打造大型歌舞雜技劇《姊妹觀音》,在省內外成功演出,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與此同時,遂寧市政府加快創建全國慈善城市,并榮獲了首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七星城市。十一五末遂寧文化產業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長了70%。

      3、綠色經濟是遂寧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模式創新

      近年來,遂寧因發展綠色經濟而聲名鵲起。綠色經濟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基本坐標,以生態農業、循環工業、持續服務業為基本內容的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社會形態。2011年聯合國呼吁在今后40年內全球每年增加19000億美元投資推動綠色經濟。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遂寧提出了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的新思維、新理念,在全市范圍內倡導綠色文化。遂寧的綠色經濟與老子道法自然的自然哲理和觀音慈悲為懷的社會文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遂寧特色的綠色文化。尤其把旅游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整合綠色生態旅游資源,包裝綠色旅游項目。同時借助創建中國慈善城市的機遇,加大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生態鄉村旅游,打造精品綠色低碳旅游線路。實現文化“軟實力”與科技“硬實力”的有機融合,從某種程度上講綠色經濟是遂寧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的模式創新。

      二、遂寧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思路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體驗經濟、娛樂經濟時代。旅游成為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需求,旅游業也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指標。創意旅游文化產業是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是對旅游產業鏈進行延伸以及價值的提升。

      1、文化旅游產業的定義

      與其傳統旅游形式相比較,文化旅游具有了知識經濟時代的特征。它將濃厚的知識性、開發利用的持續性,豐富多彩的創造性融為一體,從而具有強大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為當今世界旅游業發展的新潮流,屬于綠色朝陽產業。

      2、遂寧旅游經濟與本地固有文化資源相結合后的升級和飛躍

      遂寧不僅有自然旅游資源,而且有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加上地處重慶、成都、綿陽三大城市的結合點,交通非常便捷。到重慶成都只不到2小時車程,很容易成為周末出游的首選。具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較好的基礎和條件。當地政府按照“旅游產業現代化、旅游城市品牌化、旅游市場國際化”的思路發展整合旅游資源、創新旅游產品、鍛造旅游產業鏈。使遂寧旅游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遂寧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模式把文化產業鏈與旅游產業鏈對接從而產生雙輪驅動響應。

      ①對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深挖、提煉,通過創意手法發展歷史文化旅游和休閑觀光旅游。

      文化旅游的發展與城市文化的積累相輔相成,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實現文化教化和娛樂功能的重要載體。象美國的百老匯、自由女神像、法國的盧浮宮、香榭麗舍街就既是各國著名的文化標志,又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要實現旅游產業鏈與當地特色文化的對接就需要深入挖掘當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并進行包裝和演繹。

      (1)觀音文化資源。遂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特別是觀音文化獨具特色,被稱為觀音故里。廣德寺、靈泉寺兩座寺廟歷史悠久。特別是有著中國皇家禪林之稱廣德寺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觀音道場,成為遠近向往的川中名勝及聞名西南的佛教圣地。每年二月香會、九月觀音生日期間,國內外乃至東面亞各國的朝山進香者、覽勝旅游者絡繹不絕,年逾百萬人次。2008年以來,遂寧連續舉辦了幾屆觀音文化旅游節,通過祭拜圣水祈福大典、中國觀音文化論壇、觀音和玄奘佛教文化文物展、海峽兩岸觀音文化藝術展、清明祭祖大典等重頭文化旅游活動為深度營銷“觀音故里”的城市旅游品牌,獲得了很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宋瓷文化資源。宋朝青瓷是遂寧市又一不可或缺的城市名片。遂寧市宋瓷博物館,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是國家旅游局評定的3A級旅游風景區、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專業宋瓷博物館。新館建成不到半年,觀眾人數就達7萬人次。宋瓷博物館堅持走展覽產業化道路,積極和國內外文博單位開展交流、合作。先后到新加坡、日本、香港、澳門等地展出,引起世界轟動。2006年3月,80余件館藏宋瓷在上海豫園展出15天,觀眾近3萬人,不少上海周邊城市的觀眾專程前往參觀,獲得了巨大的宣傳效益。目前遂寧深入挖掘宋瓷文化資源,推出宋瓷文化體驗項目和特色產品,力爭在宋瓷文化旅游上實現新的突破。

      (3)詩書畫文化、名人文化資源。遂寧市射洪縣是中國書畫之鄉,蓬溪縣是中國書法之鄉,擁有陳子昂、黃娥、張船山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遂寧旅游業抓住這一契機,以名人為招牌、以文化為內容,深入挖掘、整理開發書院文化、書法文化、詩酒文化等旅游產品。“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區”就是以初唐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陳子昂為招牌,以大唐文化、書畫文化為主題建成的遂寧又一4A級旅游景區。核心景區為金華山,前山金華山道觀,是蜀中四大名觀;后山陳子昂讀書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統計,景區現年均接待游客達7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7500余萬元。

      ②依托侏羅紀主題公園,創建科普的旅游特色。

      20世紀90年代后期,全國興起了建設主題公園的熱潮。遂寧更意識到應強化文化發展中的科技自覺。于2009年投資5億元建成了國家級地質公園,它是以中華侏羅系科普娛樂主題旅游目的地定位的侏羅紀主題公園。地質遺跡包括硅化木化石群、恐龍化石點、古人類化石、烏木、湖相沉積波痕群、類巖溶景觀、峽谷地貌景觀、龍洞河水體景觀以及古山寨、韃人洞等人文景觀。技術上運用4D電影聲、光電技術真實再現當年鹽鹵文化和侏羅紀文化資源。結合景區的特點,利用景區游客集散優勢,設置與之相關的各類展覽館,使單純的觀光休閑成為寓教于樂的知識性旅游。成為科普性較強的旅游目的地和游樂性較強的科普教育基地。

      ③創建中國死海娛樂度假村,引入現代旅游設施、提升休閑層次。

      位于遂寧大英的“中國死海”是典型的對未來文化遺產的一種創造,亦即“無中生有”,“有中生優”,是文化創意與旅游自然資源相結合非常成功的一個范例。一句“從地下抽取鹽鹵水能夠讓人漂浮不沉”的無心之言點燃了遂寧市的創意;一個鹽鹵資源非工業開發,中國版本的“死海”旅游項目悄然包裝。死海把握了旅游從單一觀光模式向休閑度假模式的轉變趨勢,將項目定位于集觀光、休閑、度假、運動、理療為一體的休閑型娛樂產品。尤其注重游客從單純的觀賞向參與體驗的轉變,強化旅游項目與游客的互動關系。并不斷創新,不斷創造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文化旅游產品。如日日出新的文化活動和藝術節目使其生命周期不斷延長。死海從2004年正式營業以來,連續五年黃金周門票收入居四川景區第一,甚至超過了九寨溝、峨眉山等著名的風景區。同時死海的開發,也促進了招商引資、拉動了發展、擴大了就業,給服務業帶來了直接的經濟利益,縣內的餐飲大排檔發展迅猛,生意紅火。

      三、結語

      城市如何更好地塑造自身的整體形象,文化旅游應該算是最佳的一種途徑。目前遂寧已成功創建“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等10張國家級城市名片。旅游已經成為遂寧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2010年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1010萬人次,同比增長11.0%,實現旅游總收入75.70億元,同比增長34.0%。

      遂寧順應21世紀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趨勢,成為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的試驗田;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是川東地區文化創新的活力最旺、文化投資的成本最低、文化創作的包容性最大、文化產業的競爭力最強、文化權利的市民享受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注 釋】

      [1] 厲無畏.文化創意的產業化與產業創新.同濟大學學報,2009.1.

      [2] 劉玉珠,柳士法.文化市場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13.

      綠色產業的特點范文第3篇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消費,在滿足自身物質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從各個方面滿足精神文化需要。旅游業作為一項精神娛樂享受的消費產業,近幾年來備受消費者的喜愛,隨著旅游產業的大力發展,相關部門著力在各個領域挖掘合適的旅游文化產業,為消費者提供適合、新潮、健康、綠色的精神享受,為消費者的生活增添新的光彩。特色森林具有親近自然,貼近自然氣息的特點,將其作為旅游業的開發重點,能夠很好的吸引消費者進行消費。在進行特色森林旅游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旅游產業規劃、管理、經營方面的工作,既要做到有效的利用好有限的生態資源,又要保證不破壞自然環境。在新時期特色森林旅游創新中,要引進大量的人才,提供有效的資金投入,樹立長遠的發展觀,為特色森林旅游發展提供有效的基礎。

      關鍵詞 特色森林 旅游創新 發展研究

      森林旅游產業的興起,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森林公園最受歡迎,森林公園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特色,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休閑娛樂的綠色環境,消費者在娛樂的過程中體驗自然景觀,感受綠色健康的放松方式。特色森林旅游業發展,依托于基礎的自然資源之上,利用原生態的“旅游產品”打造極具特色的養生旅游產業。從現階段森林旅游發展業來看,需要做好產品的創新工作,智能時代的到來,使得各行各業產業發展迅速,在進行產品的經營上,要從追求產品的數量轉移到產品的質量上,以特點鎖定消費者的消費點,以此吸引消費者的興趣。進行特色森林旅游的開發,應改善過去規劃單一、設施不完善的不足之處,立足特色創新、設施完善為出發點進行有效的規劃發展,推動特色森林旅游業進一步發展。

      一、特色森林旅游業發展現狀

      就目前特色森林旅游業發展內容看,主要側重于觀光旅游景觀的發展,提供給消費者最直觀的視覺感受,通過讓消費者直接感受自然景觀,切身感受自然風光,放松心情,從步伐快速的現如今社會中放松發展心態,體驗愉悅旅游。除此之外,特色森林旅游產業關注養生文化產品和旅游商品的發展,養生文化產品側重于以養生文化形成一系列的養生產品,將百家思想精髓融入其中,消費者可以進一步精神上體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特色森林旅游業開發原則

      (一)注重開發與保護相結合

      進行特色森林旅游產業開發,要在注重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資源利用,做到資源開發融入產品開發中,因其旅游資源是有限的,一味的開發與利用會造成旅游資源的枯竭,造成資源的嚴重消耗。從這一角度出發,可以注重可持續旅游產業的開發與使用,對資源環境的改造與設施建設注重保護。

      (二)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旅游產業的主體是消費者,特色森林旅游產業發展要在有效了解消費者的消費意向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開發。特色森林旅游產業以特色為主,就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在進行旅游項目開發前期做好市場調查,了解消費者的旅游需求,從消費的角度確定市場的發展目標,進行資源有效的整合,合理規劃,突出特色,集中發展特色森林的重點內容,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意向進行設備的引進完善。

      (三)做到特色發展

      特色森林旅游產業的發展主要以發展森林特色為主,要立足森林整體資源的基礎上,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分析,或是整體突出,或是個別突出,將特色旅游進行到底。例如,野生動植物較多的森林可以發展為原始森林旅游l展,吸引消費者對不熟知的自然景觀的探索,讓消費者在進行自然景觀的探索中體驗精神消費。

      三、特色森林旅游業開發策略

      (一)做好市場影響創新策略

      特色森林旅游產業發展的前提是進行好前期策劃,可以利用現階段多媒體發展,從各個方向進行森林產業的宣傳。宣傳內容立足特色,突出森林旅游的重點內容,可以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網絡營銷系統,多個渠道進行市場定位,形成新型的旅游發展體系。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就以往的森林旅游產業發展看,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不足之處,加上多年使用,森林資源的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旅游產業的要求。吸取不足進行改善,特色森林旅游產業要從滿足旅游產業特色的基礎上進行設施的引進與配備,同時做好質量把關工作,保證游客使用安全。同時,基礎設施要注重自然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有效結合,展現富有精神文化的特點,提高特色森林旅游產業的文化屬性。

      (三)實施生態保護措施

      特色森林旅游產業發展要注重對其進行生態保護,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生態的完整性,為發展長久產業鏈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在游客日流量上做好防護措施,在森林資源能承受的基礎上規定基本的游客日流量數值,尤其是在重大節假日做好防范措施。同時,對特色森林旅游環境進行日常的維護,注重對設施的維修,對資源的保護,利用標語提醒游客進行生態資源保護,進行文明旅游。

      綠色產業的特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綠色管理;園林綠化產業;規劃設計;施工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4019004

      1 引言

      城市化進程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趨勢,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然而,城市人口增長、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逐漸將城市置于人與自然矛盾對立的處境。空氣污染、熱島效應、噪光污染等各種“城市綜合癥”使城市越來越不適宜人類居住,城市中的不和諧因素也越來越多。

      近年來,城市綠地面積大范圍增長,市政園林綠化事業蓬勃發展。園林綠化產業同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巨大的生態效益。盡管如此,片面追求視覺形象、突出觀賞性與藝術性、違背自然規律拆墻透綠、填湖造園、逆境移植等現象不但不能使園林綠化產業發揮其保護環境的作用,反而會違背自然規律,造成生態破壞。作為人類生存的棲息地,城市環境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環境破壞、資源浪費日益嚴重的今天,旨在尋求一種途徑建造一種綠色城市,使城市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 研究背景介紹

      2.1 綠色管理概念與內容

      綠色管理譯自英文Green Management。1990年,德國學者瓦德瑪爾•霍普分貝克出版《綠色管理革命》一書,是較早正式使用綠色管理一詞的著作。綠色管理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主張將生態管理納入企業經營的全過程,以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依據世界先進企業的運作經驗,綠色管理可用5R概括,即研究(Research)、減消(Reduce)、循環(Recycle)、再開發(Rediscover)、保護(Rescue)。研究是指將環境保護納入企業決策與研發運作之中;減消是指采用新技術、新方法以減少或消除生產流通過程中廢物的排放;循環是指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再開發是指開發普通商品為綠色產品;保護則是指積極參與社會環境整治,樹立綠色形象。

      2.2 園林綠化產業分析

      國務院于1992年將城市園林綠化列為重點支持產業,指出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和環境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綠化產業有其獨特的產業特性。

      2.2.1 園林綠化產業是綠色產業

      除第一產業的農林業外,第二產業的加工業、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業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園林綠化產業則不同。園林綠化產業本身就是一項綠色產業,其發展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強大的生態效益和正環境保護效益。園林綠化產業所種植的花卉產品、林木產品、草皮產品等對城市廢氣的吸收與環境的凈化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植物發揮著獨特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主體。

      2.2.2 園林綠化產業是房地產業的附屬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逐步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著力推行住宅商品化,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園林綠化產業是房地產業的附屬品,伴隨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園林綠化產業也可以因此經久不衰。即使房地產市場達到飽和,城市化進程的深入、道路的建設也是園林綠化產業發展的有力推手。因此,綠化園林產業發展前景樂觀,結合其獨有的生態效益,其發展壯大必將為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2.2.3 園林綠化產業是以人為本的民本產業

      市政廣場公園、小區綠化帶是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緩解壓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好去處。綠化苗木花卉的栽植可以凈化空氣、降低污染、增加空氣濕度,增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美化生活環境,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此外,城市公園廣場是人們進行文化交流、文娛活動的重要場所,因而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園林綠化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效的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是以人為本的民本產業。

      園林綠化產業處在自然環境、經濟環境、人文環境的核心(圖1),是聯系自然生態、經濟發展、人文進步的重要紐帶。園林綠化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效的改善自然生態環境,降低經濟發展對環境的破壞作用,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3 綠色管理思想在園林綠化產業中的運用

      綠色管理思想指導下的城市園林綠化旨在建設一種綠色城市,為城市增添更多綠色要素,使城市“綠意盎然”,運用于園林綠化產業中的指導思想有兩點,即減輕城市污染、改善城市小氣候,以促進園林綠化植物發揮更大的生態與環境效益;合理利用園林綠化資源,減少資源與能源的消耗與浪費。

      3.1 園林綠化設計規劃中的綠色管理

      3.1.1 綠色設計理念

      堅持綠色設計理念,追求簡約設計。早在20 世紀初,歐美地區就產生了一種完全模仿自然狀態植物群落建造的生態園林。美國城市公共綠地因地制宜,減少大體積的園林建筑小品,植物采用自然式種植,簡樸大方,體現綠色設計理念。堅持綠色設計理念,追求自然生態,要求設計師堅持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特征的基礎進行設計,反對為了設計圖紙而盲目地改變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在鋪裝材料的設計上減少硬質鋪裝比例,少用高檔材質,多用透氣透水的環保型材料;在燈飾的設計上少用昂貴燈具,多用節能型燈具,如草坪燈。

      3.1.2 苗木樹種的選擇

      許多設計師在進行圖紙繪制時,重硬質設計和平面構圖,輕綠化苗木的選擇。多數設計師都是先勾勒全貌,后根據色彩搭配與美觀度選擇苗木添置入內。綠色管理思想指導下的園林綠化設計應講究植物的生態效益,根據的苗木的性質特征設計圖紙,使被選苗木符合資源的最優選擇,能夠最大限度地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

      (1)選擇鄉土植物。許多城市園林建設一味追求觀賞性,采用外來罕見的奇花異木,以展現園林的“高貴”。鄉土植物在本地區種植范圍大,選用這些苗木可以節約種植異地苗木的時間成本、養護成本與運輸成本。此外,鄉土苗木對當地環境有更強的適應性,成活率高,能更好的參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更利于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2)選擇抗污性強的樹種。抗污性強的樹種指可以吸收城市大氣中的各種有害物質(二氧化硫、臭氧等),對各種空氣化學污染物抗性比較強的苗木樹種。這些植物因其獨特的生物特性,對空氣起到很強的凈化作用。它們有的吸塵作用較強,有的能夠起到消除城市道路交通噪音的作用,有的則釋放揮發性物質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3)選擇耐旱植物。減少耗水量大而葉面積系數小的草坪,倡導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等形式的立體綠化,也是節約水資源、土地資源、增加空氣濕度,推動綠化園林植物發揮更大的環境與生態效益的有效途徑。

      3.2 園林綠化施工建設中的綠色管理

      3.2.1 實施成本管理

      堅持綠色管理,必須進行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嚴格按照設計圖與現場情況制定總額控制,確定開支范圍。總額包括勞動定額、工時定額與預算定額,在制定預算時要根據設計圖對施工需要的各種材料進行估計。養成成本管理意識。主管人員在下達任務的同時就應該將全過程成本控制的理念傳遞到每個部門、每個員工、每道工序。

      3.2.2 現場管理

      堅持綠色管理,倡導施工現場管理。根據現有綠化工程的特點及現場條件進行安排,合理利用各項人力和物力資源。制定施工標準與規范,幫助綠化工作者進行有規律施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對施工人員進行綠色管理理念的教育,引導施工人員自覺節約各種資源,杜絕偷工減料。節省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如就地取材,以減少建筑材料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壞與浪費。

      3.2.3 合理利用資源

      綠色管理要求園林綠化企業施工合理利用各種物質資源,達到低材高用,粗材精用,精材巧用。苗木成本在綠化總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選擇質優價廉的苗木是降低施工成本的關鍵。購買苗木應貨比三家,同時堅持就近原則,以降低運輸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對于園林設備的使用,要嚴格按照說明,以減少不必要的設備耗損;堅持措施得當的保養,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對園林設備的調配進行管理,實現資源共享,以提高資源的使用率。

      3.3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中的綠色管理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是指植被、綠地等植物以及園林景觀的養護與管理,是整個園林綠化工程中經常性的活動,在整個園林綠化系統中占用時間最長。高水平的養護管理是園林景觀發揮環境效益的關鍵。園林綠化養護要用大量的水資源,堅持綠色管理要合理利用水資源,主要涉及到使用什么水、怎么使用水、開發利用節水綠化技術與減少水資源的消耗4個方面。

      (1)園林綠化用水同城市生活用水不同,對水質沒有太大的要求。因此,推廣使用中水,進行雨水攔蓄、收集與回收,既是節約資源的重要手段,也是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

      (2)就如何使用水而言,一方面要堅持區別對待,按照植物的樹齡進行澆灌,幼苗需水量小,只需適當澆灌,較大植物需水量大,需大量澆灌;選擇最佳澆水時間,早上較之正午澆水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選擇合理的噴灌方式,滴灌系統和微灌系統出水量少,水壓也較低,可以使水噴灑到精確的地區。

      (3)在養護中推廣使用節水型綠化技術。減少鋪裝面積,采用透水透氣型鋪裝材料,選用地膜覆蓋等都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消耗和浪費。

      3.4 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的綠色管理

      隨著城市化發展與城市園林綠化產業的發展,城市園林綠色廢棄物的數量日益增加,倘若處理不當,不僅影響城市的美觀,而且還可能造成各種污染,進而影響居民的人身健康和生態城市建設。正確有效的處理園林綠色廢棄物,可以有效的減少垃圾處理成本,節約有限的土地資源。

      3.4.1 堅持環保原則

      傳統的衛生填埋或焚燒不僅浪費了可利用的資源,增加城市垃圾,造成環境污染,而且違背綠色管理的思想。大量研究證明園林廢棄物直接覆蓋或堆肥后土地利用,不但可以減少填埋場的面積、減少病原菌的繁殖場所,還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城市粉塵飛揚等功能,而且還能美化城市綠化景觀,減少城市水分消耗。園林廢棄物堆肥處理成本低,能減少廢棄物的收集與運輸費用,有效的保護環境、節約能源。

      3.4.2 堅持循環原理

      循環原理運用在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上就表現在對園林綠化廢棄物的再加工與處理上。園林廢棄物不經加工處理就可以直接進行循環利用,如鋪路剩余的石塊可以用來鋪地,攪拌機剩余的混凝土可以用來做假山石,石塊、枯木可以用來做裝飾座椅;其他園林綠化廢棄物則可以經過再加工與處理成為各種肥料,實現園林綠化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3.5 園林綠化產業的綠色管理分析圖

      綠色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范式,其目的在于保護環境,方法是節約與循環;園林綠化產業的作用是美化環境。在園林綠化產業發展中,為了保障其環境效益的發揮就要求園林綠化設計、施工、養護等各個環節做到節約與循環利用。可見,綠色管理與園林綠化產業具有很強的內在邏輯關系(圖2)。綠色管理的內容包括綠色設計、綠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處置,運用到園林綠化產業中就表現在園林綠化設計的合理配置、節約型生產、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等環節。

      綠色管理講求資源的合理利用,要“減省”,也要將正確的資源放到正確的地方。在綠色管理中,閑置也是一種浪費,用的不恰當更是浪費中的浪費。將綠色管理思想運用在園林綠化產業的主要方法就是合理利用各種園林資源,使這些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資源的使用貫穿整個園林綠化產業的全過程(表1)。

      4 結論

      綠色管理的目的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園林綠化產業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環境,促進生態和諧,可見兩者有密切的內在邏輯關系。將綠色管理思想運用到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各個環節中,倡導節儉,以最少的資源與能源投入實現園林綠化產業最大的產出,將有力的推進生態城市的建設,推進園林綠化建設發揮更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改善居民身心健康,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棲息地。

      參考文獻:

      [1] Douglas B,Johnson.Green businesses:perspectives from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thics[J].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1998(4):66~76.

      [2] Sharma S.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spredictors of corporate choice of environmental strategy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4):681~697.

      [3] Del J,Brio A.Environmental managers and departments as driving forces of TQEM in Spanish industrial compani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2001,18(5):495~511.

      [4] 胡春才.新世紀跨國公司的競爭焦點:綠色管理[J].科學管理研究,2001,19(3):28~32.

      [5] 孫寶連,閆秀霞.企業全面綠色管理體系構建與戰略優勢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0(26):41~44.

      [6] 孫向麗,張啟翔,王 銀.宿根花卉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及發展前景[J].廣西園藝,2006(17):16~18.

      [7] 王 怡.淺談綠化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60):175~176.

      [8] 馬雪明,鮑金艷.節約型園林在綠化養護管理中的實踐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5):138.

      [9] 呂子文,方海蘭,黃彩娣.美國園林廢棄物的處置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園林,2007(8):90~94.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Management in Landscape Industry

      Zhang Haiji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綠色產業的特點范文第5篇

      多維視野下的“綠色產業”

      丁憲浩:對綠色產業的界定有小、中、大三種觀點

      范圍最小的是生產過程綠色化的觀點,如國際綠色產業聯合會認為綠色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基于環保考慮,借助科技,以綠色生產機制力求在資源使用上節約以及污染減少的產業”,即積極推行節能減排的產業。范圍居中的是傳統產業綠色化的觀點,即除了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其產品也應該是綠色安全的和環境友好的產業。范圍最大的是產業結構綠色化的觀點,認為綠色產業既包括用綠色方式生產環境友好的物質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也應該包括專門進行環境保護、生產生態產品的生態生產部門,后一部門主要由污染防治產業(習慣稱為環境保護產業)和生態資源產業構成。在我國,從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性、全面性特點出發,主要采用第三種定義方法。

      張育林:發展綠色產業不僅意味著培育新興產業,也包括對傳統產業實施“綠色再造”

      提到綠色產業,通常的概念是低碳、環保、控制。我認為,這三者中,低碳是核心,控制是過程,環保生態是最終目標。基于這一認識,綠色產業不是單一的產業,而是涵蓋了綠色農業、綠色工業和綠色服務業等諸多領域。發展綠色產業,不僅意味著培育新興產業如新能源產業等,也包括對傳統產業實施“綠色再造”,具體就是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文章:一是做加法,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生態優先、高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的低耗高效產業。二是做減法,叫停環保不達標企業,對重污染企業實施關停并轉。三是做乘法,發揮環境在經濟發展中的乘數效應,以良好發展環境吸引高品質項目落戶。四是做除法,實施項目引進綜合評估,堅決不上影響環境的產業項目。

      李兆斌、李廣偉:未來的經濟競爭將是“綠色生產力”的比拼

      從需求層面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以潔凈、安全、優質、營養為主要特征的綠色產品消費,正在成為社會消費需求的潮流,綠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從投入層面看,“十一五”期間,全國環境污染治理年投資由2388億元增加到6654億元,增長了1.79倍,年均增長近22%。“‘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由2010年的20000億元增加到45000億元。在國家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占據其中四席,顯而易見,綠色產業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對于從業的企業而言,機會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堅信未來的經濟競爭,很大程度上將是“綠色生產力”的比拼。

      顧為東:大力發展綠色產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是符合江蘇省情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隨著工業化不斷加速,我省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資源、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解決這一矛盾,根本途徑是要改變過去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經濟增長模式。發展綠色產業,不僅是尋找經濟新增長點的需要,也是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從江蘇實際看,發展綠色產業具有許多有利條件:(1)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特別是能源結構的調整,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單位產出的能耗和污染排放物;(2)城市化發展迅速,更多農民進入城市,緩解了農村生態環境壓力,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城市規模效益,降低生產與消費成本;(3)相關產業起步較早,在新能源產業、環保設備、生物制藥等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優勢;(4)國際化優勢明顯,有利于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一方面提供新的技術激勵,另一方面提供市場激勵。

      綠色產業發展瓶頸探析

      丁憲浩:產業形態的整合、支持機制創新仍在探索中

      首先是形態瓶頸。綠色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其產業形態尚未成熟。傳統產業綠色化處于較初級的發展階段,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進展參差不齊,尤其產品綠色化相對滯后。綠色化的傳統產業與新興的、尖端的生態產業部門在生產目的、動力、手段、產品、功能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雖然同屬綠色產業但各自保持著獨立性,產業整合不足。其次是支持機制瓶頸。綠色產業體系中有相當部分產業內容屬于市場失效的范疇,如物種保護、生態資源維護等,其產品屬于公共產品,供給應由公共財政支撐,但目前公共財政保障力度還明顯不足。屬于市場調節的部分如傳統產業的綠色化、環保設備制造等,因技術、市場發育等原因,形成投入多、經濟收益少、投資回報率低的局面,完全依賴市場調節必然導致行業萎縮,也需要公共財政給予必要支持。而目前支持的對象、范圍如何確定,支持的時機、力度如何把握,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張育林:理念不強、競爭力偏弱、投入不足制約綠色產業發展

      對縣域來說,環境優美、資源豐富是發展綠色產業的天然優勢,但總體來看,這些天然優勢尚未轉換成綠色產業的發展優勢。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發展綠色產業意識落后。不少企業受短期利益影響,將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兩者對立,片面追求經濟發展,不考慮環境承受能力。少數干部對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到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二是綠色產業競爭力較弱。綠色產業的發展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撐,只有科技創新始終超前一拍、領先一步,企業才能具備持久的核心競爭力。縣域綠色產業普遍規模較小,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產品質量和產品服務能力不足,尤其是受客觀條件限制,綠色產業急需的高層次人才難引進、難培養,增強科技支撐綠色產業發展能力尚需下大力氣。三是綠色產業投資不足。地方政府、企業對綠色產業資金投入仍偏少,一些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不能滿足綠色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李兆斌、李廣偉:沒有核心技術是光伏產業及其所代表的綠色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危機

      在歐盟削減光伏補貼、美國意欲發起“雙反”調查的當下,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遭遇“寒冬”。但我們還是認為,光伏企業的窘境絕不意味發展綠色產業的大方向存在問題,融入生態循環經濟仍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覺得:沒有核心技術是光伏產業及其所代表的綠色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危機。在社會浮躁的氛圍中,大家都想著盡快搶占市場,技術研發不為人重視。很多企業把光伏作為投資項目,而非持續經營的產業在做,遭遇市場重挫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對企業而言,要真正融入生態循環經濟,必須始終將自主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顧為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造成產業發展受制于人

      近年來,江蘇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等裝備產業發展迅猛,技術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風機零部件方面,相比十年前什么都依賴進口,現在基本都有能力國產了。然而,大部分零部件實現國產化并不等于風機就實現國產化,在風機整機的研發和設計上,依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造成每生產一臺風機,就得支付一定的技術使用費,為歐美國家創造外匯。歐洲有一家雜志稱中國是“風電銀行”,認為中國大型風機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幾乎全部通過國外技術的轉讓和生產許可證來進行生產,我們生產的越多,他們在這個“風電銀行”里拿到的利潤就越高。再拿光伏產業來說,我們97%的光伏產品都是出口,自己卻用不起。省內一家著名光伏企業和美國簽訂太陽能光伏的出口協議,美國制裁條款出來以后,三年就要損失4億美元,為避免更大損失,只好忍痛撕毀合同,賠償了1億多美元。可見,作為一個可再生能源大省,要把風電、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的綠色產業做大做強,一定要建立一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開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激活“綠色生產力”的路徑選擇

      張育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綠色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各級政府應制定出臺分行業的綠色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建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按照有償扶持原則,財政每年撥出一定資金,作為發展綠色產業資金的補充和引導,實行有償滾動使用,補貼重點項目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整體形象提升。提倡和鼓勵利用非耕地資源開發綠色產業,對通過規劃的龍頭企業用地,簡化土地使用審批手續,在繳納土地使用費和支付土地出讓金的數額和時限方面給予照顧。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和生態環境有償使用制度,完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使發展循環經濟、生產綠色產品的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有利可圖。推行“綠色資本”市場,完善“綠色信貸”制度,對環境友好的優質企業在上市融資、公司貸款、企業債券發行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積極探索綠色保險機制,探索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投入機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不同經濟類型和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經濟項目開發。

      丁憲浩:積極拓展綠色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

      有三個基本拓展方向,一是以準入制度壓縮非綠色產業的市場空間,適時淘汰非綠色產業,為綠色產業進入清空場地。這一制度不僅在公共財政支出領域應該堅決實行,即使在市場調節的領域也可以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強制性標準。二是采取多種措施引導消費,誘導、鼓勵消費傾向的綠色化,以不斷增強的消費者綠色消費偏好匯成逐步擴大的市場需求。三是積極拓展綠色產業的海外市場,并將其作為我國推進“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兆斌、李廣偉:一方面企業要主動作為,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科學規劃,平衡供需關系,理順產業鏈條

      對從業企業來說,首先要通過科技創新,尋求技術突破,自救圖強謀生存。其次,努力優化工藝流程,實現生產過程資源循環利用,瓦解高成本壁壘,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第三,轉變市場營銷觀念,走出國門,擴大海外新興市場份額,借助國外市場,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同時,我們也希望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學制定規劃,平衡供需關系,理順產業鏈上下游關系,減少“一窩蜂”上馬相關項目的盲目性,不要讓企業承擔政府決策失誤造成的巨大成本,為綠色產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基礎環境。

      顧為東:加強重點突破,培育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應用前景好的新興綠色產業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不卡一卡二卡三亚洲|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亚洲性在线看高清h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