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豬生態養殖項目方案

      生豬生態養殖項目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豬生態養殖項目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豬生態養殖項目方案

      生豬生態養殖項目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015-02

      一、湯陰縣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湯陰縣堅持用建設生態經濟的理念發展循環經濟,已經形成了食品工業、冶金工業、醫藥化工、機械制造、紡織服裝五大支柱產業,打造了8條較為完整的循環產業鏈,搭起了圍繞農業建工業、依托工業促農業、工農嫁接的大平臺。

      (一)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1.引進開發了木糖渣栽培金針菇、白靈菇、香菇,麥秸、雞糞栽培雙孢菇等技術,促進了物質在系統內部的多層次重復利用和循環利用,改變了原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模式,實現了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每年轉化木糖渣2萬噸,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8萬余噸,可使5萬噸有機肥還田。

      2.通過面粉加工業的車間粉塵收集及下腳料綜合利用、肉食加工企業廢固回收飼料化和廢水深度凈化綜合利用、生物行業廢渣飼化及廢水進行沼氣生產等措施,每年節約水資源消耗900萬立方米,節煤30 000噸/年。

      3.開發出了節能減排的新工藝、新技術。如與河南省能源研究所合作,聯合研發了利用食品加工企業高濃度廢水厭氧制沼氣的生產技術;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食品研究所等合作,聯合研發出利用啤酒渣生產高蛋白飼料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這些技術的應用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節約了能源,提高了產品的經濟效益。

      (二)構建了8條循環經濟產業鏈,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產業化

      1.優質麥種植-面粉加工-餅干、掛面加工產業鏈。以華龍、健豐、火龍崗等大型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為依托,年加工能力27萬噸(益海嘉里建設后加工能力可達67萬噸),圍繞華龍面粉廠建立了55萬畝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加工基地。

      2.專用玉米種植-訂單銷售-飼料加工產業鏈。以六合永達、益農等飼料加工企業為依托,帶動全縣專用玉米種植基地面積達到50萬畝,年產飼料55萬余噸。

      3.肉雞養殖-肉雞屠宰分割-熟食加工-連鎖經營產業鏈。以永達、鐘瑞等30余家肉雞養殖、加工企業為依托,使全縣家禽飼養量達到3 400萬只,禽蛋總產達到3.3萬噸。

      4.玉米芯-木糖-木糖醇-木糖渣-食用菌-有機肥還田產業鏈。培育壯大了木糖(醇)、食用菌兩大主導產業。

      5.生豬規模養殖-生豬屠宰-熟食加工-連鎖經營產業鏈。以眾品、六合等企業為依托,年加工生豬150萬頭,帶動全縣瘦肉型豬養殖,建成20個萬頭豬廠和一個12萬頭豬廠。

      6.優質棉種植-軋花-紡織-成衣生產產業鏈。以鴻發棉業、翰迪爾制衣等大型棉花、服飾加工龍頭企業為依托,帶動全縣棉花種植基地面積5萬畝,農戶2萬余戶。

      7.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研發、加工-中成藥銷售產業鏈。以創新藥業為依托,在任固鎮建立1 000畝中藥材種植高科技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中藥材種植基地百余個。

      8.肉奶牛規模養殖-肉奶加工-連鎖經營產業鏈。以諾金、中升等企業為依托,帶動全縣肉(奶)牛飼養量達4.22萬頭,并成為伊利等大型奶制品企業的原料基地。

      (三)通過循環經濟,帶動了相關產業(行業)的發展

      1.帶動了農村沼氣發展。2004年以來,全縣共發展沼氣2.3萬戶,涉及298個行政村,占全縣10萬戶農民的23%。經過努力形成省級生態示范村32個,全縣沼氣用戶可處理10萬頭生豬產生的17萬噸糞便。

      2.帶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截至2010年3月底,全縣形成以公司合并型、資金互助型、科技引領型、大戶牽動型、經紀人營銷型為主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24家,范圍涵蓋糧食、棉花、菌菜、林果、畜禽、農機、農資、水利等多個領域。

      3.帶動了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正在緊張建設中的湯河農業觀光區和琵琶寺生態農業區,建成后將成為集休閑、觀光、旅游、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現代觀光、生態農業區,形成湯陰縣農業增效新亮點。

      4.帶動了農業機械化發展。通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的實施,全縣55萬畝小麥、52萬畝玉米實現秸桿直接還田。

      5.帶動了物流倉儲行業發展。依托湯陰縣交通、農產品加工企業等資源優勢,形成一批冷鏈物流、恒溫物流、倉儲物流,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湯陰縣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經驗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目標

      1.由縣領導親自負責,成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落實牽頭實施部門,建立協作機制,整合政府相關部門力量形成發展合力。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協調會,集中解決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2.專門設立了項目執行組,具體負責項目方案的制定、組織實施和技術措施的推廣落實等工作。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投資等方面的評估、論證、咨詢和推介作用,為循環產業發展、集聚區建設及配套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3.推行鄉(鎮)黨政領導目標責任制,縣政府與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把年度相關工作目標任務層層分解、細化量化到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落實到具體負責人。

      (二)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生態產業

      1.鼓勵企業使用可再生原材料及清潔能源,節約用水、用電等,積極開發新能源,減緩資源的耗竭,達到自然資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2.要求企業積極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及設備,在可能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內地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提高能源效率。加強產品重組、設計更新、原材料的替代等環節,生產綠色認證產品。

      3.要求企業增設末端治理設施,減少廢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增加廢棄物在工藝中的再利用,廢氣、廢水和熱能的回收,使中間及末端副產物效益最大化。

      4.制定詳細的工作規程及獎懲制度保障清潔生產落實于生產流程、倉儲、運輸、管理等每個環節。

      (三)加強資源整合,引領產業發展

      1.人力資源整合。把組織部門管理的縣管優秀專業技術人才、農業部門管理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人事勞動部門管理的鄉土科技人才、中小企業局管理的企業管理人才等整合起來,以及聘請的菌類專家等20余位專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去指導木糖(醇)企業和全縣的食用菌生產。

      2.涉農資金整合。每年從財政、信貸、農開資金等方面劃出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木糖生產企業和食用菌生產基地和專業大戶,并以財政投入為引導,構建多渠道、多元化、多途徑投入機制。

      3.技術力量整合。配備了科技服務直通車,建立了由國家、集體、企業、個人廣泛參與的新型科技推廣服務網絡體系。

      (四)加強培訓服務,提高操作技能

      1.以會促訓。聘請國內知名食用菌專家和技術骨干,采取集中培訓技術人員、分點培訓農戶等方式,常年開展技術培訓。

      2.以現場示范促培訓。如建設了韓莊鄉食用菌百畝示范園、白營鄉優良食用菌品種示范區,培養了一批既能承擔科技研究,又具有實際成果推廣的食用菌示范園5處。

      3.以科普宣傳促培訓。投資建設了農業技術培訓中心,與廣播電視局聯合開辦了《農業天地》、《新農村》科普專題欄目。采取舉辦科技活動周、科技下鄉、培訓班、電視講座、現場指導等多種方式,常年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活動,年受益人數達5萬人次以上。

      (五)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

      1.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建立土地集約供應保障體系,對于符合循環產業發展方向的重點項目優先保障其建設用地。

      2.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道路交通、給水、排水、供電、通訊等為主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學校、醫院、商業、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的完善,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的前期條件。

      3.實行多項優惠政策。尤其是對產業集聚區內的企業,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應上繳的有關稅收實行減免、提留、返還或獎勵等。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費用,允許據實部分或部分計入管理費。對投資較大的企業、引進外商外資、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等,可給予更多優惠。

      4.強化國內外招商引資。結合循環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主動上門聯系,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密度高、產業關聯度高、污染低、消耗低的投資項目。

      三、啟示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是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是解決環境與發展矛盾的治本之策。通過一系列舉措,湯陰縣循環經濟發展已經有了良好基礎,尤其是在推行清潔生產和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這對其他地區循環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制定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按照循環經濟的基本理念,綜合研究經濟社會各領域、各層面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及作用,明確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及保障措施,突出規劃目標的可行性和規劃內容的可實施性。既要統籌規劃、整體協調,又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二)明確各部門的職責

      發展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多個部門、機構的協作,全社會共同行動,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啟動,在這種情況下,僅一個部門單位是難以支撐的。應盡快明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推進循環經濟工作中的分工、責任和義務,明確全社會推行循環經濟的途徑和方向。

      (三)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河南是全國的農業大省,也是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然而,長期的高強度生產使河南農業面臨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耗竭等問題,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模式,走高產、高質、高效、循環、再生的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要重點加快農業優質基地建設,發展節約型種植業和集約型養殖業,全面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模式,加快循環經濟技術、現代農業、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

      (四)全方位構建循環經濟體系

      循環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三個層次:企業層次、園區層次和社會層次,即要構建小、中、大三個循環體系。“小循環”,是在企業內部推行清潔生產,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產品和服務中資源和能源的投入量,從源頭上實現污染物產生量的最小化。“中循環”,指根據生態學原理組織生產,在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或開發區建設生態集聚園區,把上游生產過程的副產品或排放物用作下游生產過程的原料,形成企業間的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組合,盡可能做到污染零排放。“大循環”,要在社會層面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將周邊為聚集區提供原材料的農戶、企業等均納入循環經濟圈,完成“自然資源――產品與用品――再生資源”的閉合循環回路。

      (五)提高公眾參與循環經濟的意識

      發展循環經濟涉及的是全體公民的利益,必須要有公眾的自覺參與,才能把循環經濟的法制規范轉化為普通的道德準則和廣泛的社會行動。與湯陰的情況一樣,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循環經濟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企業和產業示范園區,忽視了循環型社區的建設,缺乏對居民參與循環經濟建設的引導和扶持。群眾的循環經濟意識薄弱,社區節能減排的管理滯后,居民參與循環經濟建設、參與環保的熱情不高,很難形成全社區倡導循環經濟的良好氛圍。因此,要積極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多種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擴大公眾參與力度,加強社會公益組織的能力建設,鼓勵公眾及社會公益組織參與生態和環境保護事物的決策、管理和監督,逐步樹立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

      參考文獻:

      [1] 文春波,閆雷,等.河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24):186-187.

      [2] 魏澄榮.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2):27-29.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91av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