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酒店資源共享方案

      酒店資源共享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酒店資源共享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酒店資源共享方案

      酒店資源共享方案范文第1篇

      (一)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發展現狀。我國旅游教育起步于改革開放初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職、中職在內的旅游人才培養體系。截至2010年底,全國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開設旅游系或旅游專業的院校共計1968所,其中高等院校967所,中等職業學校1001所。2010年全國旅游院校在校生首次突破100萬人,達到108.6萬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為59.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總數為49萬人。在全國高等旅游院校的專業構成上,旅游管理、旅游外語專業占在校生總數的60%以上,而酒店管理在教育部2011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上為少數高校試點目錄外專業,目前只有少數幾所高校開設。全國540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酒店管理專業,在校生僅為14.5萬人。酒店管理專業在校生人數在全國旅游院校在校生總數的比例嚴重偏低。我國酒店行業剛開始形成時,因酒店比較少,在需求增長的情況下,競爭重心是數量。所以,我國酒店業初期的發展水平與酒店設施的數量規模有關。在酒店的數量規模增大、設施檔次提高、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行業的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質量競爭的核心是人員素質的競爭,行業的發展水平就與人力資源的開發水平密切相關。酒店業人員的敬業精神、技術水平、職業心理素質、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力的組合效應,以及形成一支訓練有素的人才隊伍等,都影響酒店業的競爭力。我國內資酒店競爭力不強,關鍵因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員素質問題。從整體看,本土酒店人才在素質與培養模式上與國際酒店人才存在較大的差距。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我國現有高級酒店管理人才70%來自國外,或者有在國外酒店培訓的經歷。

      (二)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存在的問題。第一,優質資源少,資源開發程度低。據統計,全國高職院校開始酒店管理專業的院校約540所,其中辦學時間在20年以上的不足5%,在10年至20年之間的不足10%,絕大多數為新建、改建專業。軟硬件建設力量不足,教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課程教材、場地、設施及合作的企業資源差距較大,優勢教學資源不豐富。在教學資源開發建設上,各院校教師對教學資源收集、管理、保存和處理上比較散亂,教師們大多是需要用時才努力尋找或制作,等用完后隨即拋棄,然后需要時又重新來尋找,未能較好地保存和管理好這些資源。同時,網絡資源雖然種類繁多,但分類管理不科學,適用性不強,不能很好地和專業教學特色相結合。第二,現有資源共享度低,社會服務能力差。即使在同一院校,教師們收集、管理使用資源時往往也是各自為政,無法分工合作、實現共享。院校收集、開發的教育資源也未能與兄弟院校共同分享。同時,酒店從業人員在自主學習提高時也難以有合適的途徑從院校獲取教學資源。這些現象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第三,網絡平臺功能不全,信息化服務水平低。近年來,各高校大力建設數字化校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相應教學資源建設數字化校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相應教學資源建設的問題凸顯,教學資源建設簡單化、重數量、輕質量、網絡及現代教學設施利用率低,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探索還停留在表面,嚴重阻礙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二、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意義

      (一)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符合教育部教學改革精神。《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擴大受益面。”通過建設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收集、整合、開發、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共建共享,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符合教育部有關教育教學改革精神的要求。

      (二)進一步推動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通過教學資源庫建設,促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開發,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課程改革與建設提供平臺。資源庫建設過程中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并更新教學資源庫內容,對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探索是一個良好的推動。同時,開放互動的網絡資源平臺,師生可以實時了解酒店行業前沿成果,動態交流行業信息。

      (三)促進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通過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可以合理有效地開發并利用酒店管理專業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共建共享,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教師來說,通過利用教學資源庫豐富的素材,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進行課程開發、組合,同時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大量優質的教學資源,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工作效率。

      (四)可提高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對酒店及學習酒店管理專業的社會人員來說,教學資源庫既是一個自主學習專業提升的資源中心,又能提供教師指導、學習咨詢等服務,幫助酒店解決經營過程中的問題,為酒店提供軟件支持。這項建設將實現高校服務社會的良好效益。

      三、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

      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準則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是酒店管理專業長期以來探索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實驗、實訓、實習“三實合一”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實現以工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教、學、做”一體化能力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以專業課程建設及行業培訓建設為兩大核心內容,以數字載體及實物載體為平臺,最終建成一個酒店管理專業的立體教學資源庫。具體見圖1。

      (一)專業課程模塊。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以人才培養方案及行業崗位需求為基準,并隨著行業需求變換而及時調整更進,是一個合理而動態的課程管理過程。與行業進行及時溝通,結合本專業的優勢與特色,選擇核心課程,以核心課程為主覆蓋到其余專業課程建設的專業課程資源模塊,包括具體的課程教材及參考教材、教學大綱、教案、網絡課件、課程案例資源、課程考核模式及試題等,其中強調本課程與整個教學計劃的吻合,與其余專業課程設計的銜接。

      (二)行業培訓模塊。行業培訓模塊包括職業資格培訓及專項培訓兩部分。其中,職業資格培訓又包括職業資格崗位及分級培訓兩部分資源,與地方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合作,以適應目前行業崗位持證上崗及崗位晉升要求,建設完成各類崗位的職業資格培訓資料庫,具體包括崗位取證標準,試題庫、案例庫。專項培訓包括相關行業、企業培訓以及院校師資培訓兩部分資源,具體需要建設完成各類培訓的目標要求、培訓大綱、培訓課件、案例庫等。

      (三)資源庫的平臺建設。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最終形式是一個立體的教學資源庫,包括以網絡為核心的數字載體和以校內酒店實訓基地為核心,含有酒店博物館建設在內的實物載體,這兩大載體形成了資源庫平臺建設兩大組成部分。1.以網絡為核心的數字載體平臺建設。教學資源庫的數字載體實際上是將專業課程教學模塊及行業培訓模塊中的資源,以數據庫、圖片、視頻、圖表、教學課件、網頁等形式通過網絡服務器連接組合成一個數字載體平臺。專業教師通過網絡服務器把教學資源遞交入庫,即以數據庫、圖片、視頻、圖表、教學課件、網頁等形式通過網絡服務器完成教學資源的遞交同時產生資源共享。數字平臺管理人員輔助教師遞交并進行資料分類及管理,或更新或刪除,保證數字載體里的教學資源具時效性特征。與此同時,數字平臺管理員需對站點進行設置及維護,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與客戶端形成良好鏈接與互動,教師與系統、學生與系統、企業與系統的順暢對話,一方面實現教師所遞交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實現酒店行業各崗位的取證培訓和提升培訓及高職、中職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數字載體平臺的建設與維護最終目的是方便有需求的客戶,因此在平臺管理上要強調資源檢索功能,同時為了體現資源的共享性及優化性,在系統中設置好資源下載與評價功能意義重大。2.以校內酒店實訓基地為核心的實物載體建設。(1)校內酒店實訓基地的建設。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資源收集與資源共享服務,而校內酒店實訓基地的建設既能為資源庫建設提供功能的完善,又是教師與學生充分利用資源庫進行教與學的一個全方位實物載體。校內酒店實訓基地作為一個校內小型高星級酒店,包括前廳、客房、中餐廳及后廚、西餐廳及后廚、酒吧、面點室、形體房等,是專業教學、崗位培訓及師生交流的主要場所。教師可發揮模擬崗位優勢實現情景教學,同時,資源庫中專業課程資源應用將得以優化體現,更好實現資源庫的價值。校內酒店實訓基地的建設將是教學資源庫建設成效顯現的一個最核心的實物載體,將校內的酒店實訓基地建設成集生產、教學、技能培訓、新產品研發、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對于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功能性的貢獻,同時代表了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的先進性及全面性。(2)小型酒店博物館的建設。酒店博物館是一個直觀的針對性強的酒店管理專業場館。博物館收集了酒店發展史、各酒店集團介紹、有代表性的酒店介紹,其中包括圖片、教材、酒店手冊、特色酒店客房用品等,學生在這個小型博物館里能直觀體驗到酒店的演變與發展,結合現代酒店運作模式,讓學生既有對于酒店發展時間隧道的體驗,又有身臨其境的現代酒店體驗。同時,博物館也是一個小型的專業資料閱覽室,師生共享資源、自由交流的場所,學生及教師可以在此查閱資料,滿足自主的現場專業學習的需求。

      四、酒店管理教學資源庫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一)基于行業與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與更進。酒店管理教學資源庫的內容是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深入開展對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酒店企業、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和學生的調研,制定適合現代酒店業發展需要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同時在對酒店工作崗位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細致分析酒店業務操作層、業務督導層和管理層等三大崗位群的能力和素質要求,參照酒店業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突出對高素質技能型酒店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方案成了資源庫建設中決定方向的重中之重。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也是一個調整、更進的工作,專業負責人需定期與行業溝通,根據行業及崗位需求進行反饋并及時調整,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時效性。

      (二)從制度上提高教師參與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積極性。酒店管理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最終是為人才培養服務,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是師資,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實際也是打造一支強大的師資團隊的過程,是一個以培養高層次“雙師型”專業帶頭人為重點、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為核心,打造一支職業道德好、業務素質高、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學團隊的過程。傳統的大學教師教學資源以個體的教學資源儲備為主,建設酒店教學資源庫需將以往教師獨立收集、整理教學資源的個人行為轉化為教研室、教學團隊的團隊行為,提高收集教學資源的效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這個轉變過程初期階段首先需從制度上要求并鼓勵專業教師對本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參與,構建符合酒店管理專業辦學要求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三全”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酒店資源共享方案范文第2篇

      一、高職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現狀

      (一)高職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情況

      2010年教育部啟動了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目前已經立項42個,分三批立項,其中2010年立項11個,2011年立項17個,2013年立項14個。2014年計劃重點支持不超過14個資源庫的建設,資源庫建設從“招標建設”調整為“先建后補”,從已有建設和使用基礎的資源庫中擇優支持,并明確“輔教輔學”的基本定位,提出“碎片化資源、結構化課程、系統化設計”的資源庫建設規范,強化共享應用的功能與制度設計。

      目前42個立項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中的機械制造技術、旅游服務與管理、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3個資源庫為中職資源庫,39個為高職資源庫,涵蓋了高職19個專業大類中的18個專業大類。其中涉及旅游相關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的有兩個,一個是2011年第二批立項的天津職業大學主持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另一個是2013年立項的哈爾濱市現代服務中等職業技術學院主持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二)旅游類專業資源庫建設情況

      目前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已經完成,建成了符合旅游產業特點的資源素材和社會服務平臺,開發了12門專業核心課程及其120個單元的微課和9門網絡課程;研制了虛擬五星級酒店、虛擬教學實訓、虛擬酒店博物館等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資源;建成了培訓中心、校企直通車、文獻信息導航、社會服務等多個學習服務板塊;面向學生、教師、酒店員工和社會學習者等4類用戶,建成了個性化的網絡平臺。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正在建設中,擬開展以專業建設庫、課程資源庫、虛擬實訓庫、培訓考評庫、信息交流庫、素材資源庫六個庫為資源中心,以一個資源服務平臺為依托的“6+1”模式架構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面向學習者、教學者、企業、院校、旅游者。

      (三)高職導游專業資源庫建設情況

      目前國家立項中職資源庫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涉及導游專業,高職的導游專業資源庫建設還是空白。各高職院校雖然對導游專業資源的建設比較重視,部分院校建立了模擬導游實訓室,大部分院校都建有導游專業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資源、導游資格證考試資源、導游培訓資源、導游素材資源等,但這些資源比較零散、缺乏系統化,不能夠共享。如各院校建立的3D模擬導游實訓室中的資源只能在該平臺上應用,不能獨立運行,而且部分資源是重復建設,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四)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缺乏溝通協調機制,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二是結構化缺失,資源庫里資源很多,但重點不突出,找不到適用的資源;三是應用不夠,驗收后應用推廣困難。

      二、基于“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的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構建

      教育部在2014年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中提出“碎片化資源、結構化課程、系統化設計”的資源庫建設思路。“碎片化資源”是指資源本身要具體、豐富,有利于根據不同的需求組合;“結構化課程”是指資源庫中要提供示范性課程,并通過示范性課程建設引領全國同專業的課程建設;“系統化設計”是指整體設計要合理,完善資源檢索、學習測評等功能,方便使用者檢索資源、自測學習,同時基于不同學習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鑒于目前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高職導游專業資源庫建設情況及2014年教育部新提出的資源庫建設思路,并借鑒其他專業資源庫建設的成功經驗,構建“基于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的導游專業資源庫。

      (一)“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內涵

      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要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院校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構建“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模式”。所謂“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模式”,是指學校和企業在合作育人過程中的一種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操作策略,體現在資源庫建設上,就是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在此基礎上開展人員培訓、技術交流、實訓基地建設等工作,為學生和社會及企業人員提供學習與交流的窗口。

      (二)基于“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構建

      1.組建校企共建共享聯盟

      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由旅游城市的高職院校牽頭,聯合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行業組織、旅游企業及高職院校,組建校企共建共享聯盟,建立共建共享組織架構,統一管理、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充分發揮各院校、行業企業的優勢,結合地域差異進行分工合作,聯合研制與開發,確保導游資源庫建設的數量和質量,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推動資源庫的有效共享。

      2.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構建思路

      按照教育部在2014年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中提出的“碎片化資源、結構化課程、系統化設計”建設思路,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構建要源于旅游行業企業導游職業崗位,從導游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出發,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原則,科學規劃崗位群,從崗位群中篩選和歸納出典型工作崗位,再細分為工作過程。通過對工作過程中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提煉出崗位能力要求和崗位素質要求,再融入導游職業標準,從而構建出導游專業課程體系。通過梳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各門課程間的支撐關系,基于項目課程結合業企業在崗培訓,開發具有系統性、持續性、開放性及共享型的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

      3.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框架構建

      借鑒高職其他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經驗,結合導游專業的特點,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設計為“2+1”架構(如圖1所示),即資源中心、功能中心和一個服務平臺。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服務平臺的用戶群包括五大類:教師、學生、行業企業、社會學習者和旅游者。為了滿足五大類用戶群的需求,實現導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導游專業教學資源庫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三級資源中心和三個功能中心。其中,資源中心是資源庫建設的核心任務,主要包括專業資源、課程資源和素材資源三大部分;三個功能中心主要是提供的社會服務功能,包括模擬導游實訓、導游證培訓考評和信息交流三個功能。

      專業資源是在深入行業企業進行調研,廣泛聽取行業企業專家、導游從業者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意見與建議的基礎上,充分了解畢業生的崗位面向及從業所需的能力要求,形成系統設計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其課程體系;課程資源提供“做中學”教學模式的實際案例及其操作方法,將源于旅游行業企業的項目作為導游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并通過課程整體方案設計,構建課程資源方案,以學習單元為單位開發配套教學資源(學習包);素材資源以導游典型工作為素材中心,通過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虛擬場景等媒體提供直觀形象的專業學習內容。

      模擬導游通過整合行業企業真實導游任務,將“導游職業場景+崗位工作任務+導游角色”有機結合,進行模擬實訓,以實現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培訓考證將“知識考評+資格證考試+業務操作”有機結合,以考為線貫通校企行三方;信息交流庫為旅游行業企業、學生及旅游者搭建真實、高效溝通渠道。

      酒店資源共享方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機制創新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教學改革課題(2012-R-22451)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月27日

      一、創新體制機制,形成“四位一體、三層聯動”合作新格局

      (一)理事會科學指導,頂層設計高屋建瓴

      1、地方政府多措并舉,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等政府有關部門作為理事會重要成員單位,在集團化辦學、校企(地)合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淮安市人民政府為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多項政策和資金支持,協調洪澤縣、淮陰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與學院共建江蘇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江蘇食品產業科技園、淮安市食品技術研究院;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等政府部門提供多項優惠政策和專項資金,支持學院食品科技園等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協調學院與轄區內多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鼓勵園區企業通過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派駐實習生、開設企業冠名班等方式吸納學生實習和就業,促進了產教深度融合。

      2、行業協會發揮優勢,科學指導專業建設。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酒業協會、烹飪協會等行業組織作為學院發展顧問單位、辦學理事會支持指導單位,為學院發展規劃、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咨詢意見。江蘇省食品工業協會、酒類行業協會、餐飲行業協會等單位利用其信息靈通、溝通便利等優勢,充分發揮指導、協調和監督作用,不斷為校企合作開辟新的渠道,協助校企雙方尋求合作伙伴,促成各項合作協議的落實。在人才需求調研、專業優化調整、專業教師培訓、兼職教師聘任、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制定、教育教學改革、教學資源開發、教學案例設計、職業資格認證、實踐基地建設、企業員工培訓、學生工學交替、合作平臺搭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學院領航主動對接,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學院作為辦學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本著“以服務求生存,以質量為核心,以合作促發展,以特色創名校”的辦學思路,主動對接區域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及新興產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形成以食品藥品為特色的優勢專業群,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改革,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人才。

      4、企業強化主體地位,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江蘇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作為理事會成員單位,充分發揮辦學主體作用,輻射帶動相關企業參加理事會的各項活動,深度參與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建設、教材開發、基地建設,優先提供各類兼職教師,積極接受學生實習實訓、社會實踐和就業,并通過捐資、捐贈設備、設立專項基金等形式資助學院辦學,促進了校企全方位、深層次合作。

      (二)集團聯盟組織協調,校企合作運行良好

      1、加強集團內涵建設,推動校企一體辦學。江蘇食品職教集團以秘書處及專門工作委員會為紐帶,以年會、論壇、報告會等為載體,在地方政府、行業協會、職業院校之間發揮橋梁作用,開展專業建設指導、社會服務、高職教育研究、就業創業指導、畢業生聯合招聘及企業家論壇等方面工作,協調各專門工作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通過搭建平臺、創設載體、舉辦活動、營造氛圍,為校企合作開展招生就業、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基地建設、隊伍建設、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教學質量考核與評價等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證,推動了辦學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及評價模式改革,促進了校企全方位、多形式、深層次合作。

      2、跨境組建職教聯盟,實現校際“四互一共”。學院牽頭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臺灣元培科技大學、新加坡特許科技學院等海內外17所職業院校成立了首個跨域跨境的職業教育聯合體――中國食品藥品職業教育聯盟。成員院校密切互動,抱團發展,形成了“骨干互兼、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資源共享”的“四互一共”合作交流機制。

      (三)專門機構具體執行,項目實施富有成效。

      二、集聚多方優勢資源,形成“雙鏈融合、互惠共贏”利益新驅動

      (一)推校入企,企校共建“廠(店)中校”。與無錫艾迪花園酒店等職教集團成員企業共建“廠中校”,校企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及實施計劃,共同組建教學與管理團隊,共同組織教學活動,共同開展考核評價,企業優先安排學生實習就業。

      (二)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依托校內食品科技園注冊成立江蘇食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大喜來食品有限公司、三得利啤酒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教學工廠”,開發和生產面包、蛋糕、月餅、酸奶、冰淇淋、啤酒等系列產品,同時承擔學生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有機融合。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原則,與揚子江藥業集團等管理規范、設施完善、實力較強、專業對口的企業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三)柔性流動,校企共建專家工作站。為進一步優化高層次緊缺型人才引入環境,校企雙方互聘專家教授成立專家(教授)工作站(室),引導企業專家、教授及其科研團隊合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及區域競爭力。企業從高校、科研院所聘請在本專業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教授成立教師工作站。學院從經營管理狀況好、研發實力強的合作企業聘請專家成立企業專家工作室。企業專家工作站(室)、教師工作站實行柔性流動、動態管理,通過專家網絡、現場辦公等多種形式提業及企業發展戰略咨詢,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聯合培養創新人才。

      (四)高端定制,校企共建“訂單班”。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與蒙牛乳業有限公司等職教集團成員企業廣泛開展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試點等。校企共同制定“訂單班”管理辦法,簽訂企業、學生、學校、家長四方協議;根據訂單企業的個性化要求,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嵌入企業專門課程,校企合作編寫教材;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企業安排專人協助管理、來校授課,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企業安排學生進入生產、管理崗位頂崗實踐,企業安排專人指導,培育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校企共同開展考核評價,按準員工要求進行學業考核。

      三、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形成“協同育人、共同發展”保障新體系

      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學院與合作企業以組織管理為保障、互惠共贏為驅動、優勢互補為手段、學生成才為目標,推進“多元融合、學做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逐步形成培養方案共商、課程體系共構、師資隊伍共組、教學過程共管、評價標準共訂、實訓基地共建、教育資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運行機制。通過集團推進,構建了多元融合辦學體制;項目承載,構建了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產教對接,構建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校企聯姻,構建了招生就業聯動機制;校企互通,構建了教師互兼互聘機制;校企一體,構建了基地共建共享機制;校企聯合,構建了科技服務協作機制;校企協同,構建了全程參與育人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酒店資源共享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實習基地

      武漢商學院在1986年開始開辦專科酒店管理專業的基礎上,于1996年新增專科旅游管理專業,該校旅游專業已有17年辦學積累,已累計為社會輸送了1500多名旅游酒店專門人才。近年來我院酒店管理專業的招生規模穩定在100人左右,其中,2010級學生130人,2011、2012、2013、2014級學生人數均超過了150人。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高、社會聲譽好,先后有20多家兄弟院校來我專業觀摩交流;多家酒店企業主動與我們進行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專科本科實訓基地。筆者就高等職業專科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有效 共享實習基地談點淺見。

      一、基地共建單位的基礎條件

      (一)尋找本地優質企業集團(紐賓凱集團)為校企合作者

      紐賓凱集團旗下擁有20多家全資及控股(合伙)子公司:紐賓凱酒店集團(武漢)有限公司、武漢瀛洲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紐賓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十里新航置業有限公司、新航盛置業有限公司、東湖華都酒店投資有限公司、武漢東急百貨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國商聯商用物業投資有限公司、致達商聯置業顧問有限公司、武漢星聚點KTV管理有限公司、紐賓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旺斯達教育發展有限公司、武漢中金匯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元經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及合伙的豐泰置業有限公司等。

      共建紐賓凱集團實習實訓基地是雙方的共同需求,對于企業而言,培養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質人才已迫在眉睫;就武漢商學院的酒店管理、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而言,擁有完整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有著廣泛的校企合作辦學經驗,但急需與省內具有更大影響力的行業骨干(龍頭)類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以搭建影響力更大、合作水平更高、接納學生能力更強、實訓內容更具綜合性的管理類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切實提升人才培養的水平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二)武漢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情況

      1.專業歷史與規模

      武漢商學院1986年開辦酒店管理專業大專,近30年來已為社會輸送了5000多名專業從事酒店服務與管理的人才。2004年開始和江漢大學合辦旅游管理本科,2013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武漢商學院后,開始獨立開設酒店管理本科,2013年招生108人,2014年年招生102人。目前酒店管理專業擁有酒店管理本科、酒店管理(專科),國際酒店管理(專科)等3個專業及方向,在校學生700余人,其中本科生310人。

      2.師資概況

      師資隊伍情況:現有專職教師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碩士以上學歷 19人,并建有兼職教師資源庫,常聘酒店職業經理人、能工巧匠6人以上。專任教師中有國家級服務大師2名、武漢市職教名師2名、武漢市學科帶頭人3名,武漢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楚天技能名師1名,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2名。專業師資結構合理,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能力突出。

      3.科研情況

      設有旅游經濟研究所,下設旅游規劃、酒店管理、禮儀文化三個研究中心,形成年齡結構合理,職稱、學歷結構協調的學術梯隊,近5年來,本專業教師承擔各級教科研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項目20余項;承擔政府、企業管理咨詢項目10多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40余部。

      4.教學設施

      校內實訓實驗基地方面,建有旅游與酒店實驗(實訓)中心,該中心隸屬于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實驗(實訓)基地――餐飲技能與服務實驗(實訓)中心,擁有前廳實驗(實訓)室、客房實驗(實訓)室、餐廳實驗(實訓)室、酒吧實驗(實訓)室、形象設計實訓室、酒店信息管理實驗(實訓)室、服務禮儀實驗(實訓)室、酒店會務會議實驗(實訓)室、實驗(實訓)茶餐廳、酒店現場模擬實驗(實訓)室等10個實驗(實訓)室,建筑面積2000多平米,設備總值1800多萬元,可同時容納300余人進行專業實驗(實訓)。

      (三)學校與基地共建單位已有的合作基礎

      本專業從2013年開始與紐賓凱酒店集團進行校企合作,武漢商學院把紐賓凱酒店集團作為學生實習、就業基地,紐賓凱酒店把武漢商學院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校企雙方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基礎,進行多方面的合作探索和實踐。

      其一,人才輸出與人才容納的基礎。紐賓凱集團擁有酒店、餐飲、休閑娛樂、旅游服務等一流的子公司和相關場所設施,也需要大量專業人才的涌入,本專業的開設能有效節約企業在人才培養的成本,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酒店管理專業采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從2013級酒店管理本科專業開始與紐賓凱酒店聯合創建酒店管理創新實驗班,按照企業實際需要,雙方一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行業技能需求,創設教學實訓條件。

      其二,社會服務的合作基礎。我校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從2013年開始多次為紐賓凱酒店開設管理人員培訓班,講授課程10余次;專業教師參與開紐賓凱集團轉型提升項目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和技術支持。

      2013年時武漢商學院(武漢商業服務學院)與紐賓凱酒店集團有限公就已經簽署校企合作協議,2015年武漢商學院與紐賓凱酒店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共建湖北省高校實習實訓基地的協議,雙方就資源共享、項目合作、人才培訓、學生實習就業、橫向課題研究等方面達成了合作意向。

      二、有效共享實習基地平臺

      (一)確立目標

      1.基于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深化與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適合應用型專業教育的一套基于崗位能力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彰顯武漢商學院辦學特色鮮明,提升學生就業質量。

      2.實施實踐教學、教學手段、實習評價機制的創新改革,與紐賓凱集團共同制訂實習實訓階段的考核標準,構建科學的實習實訓質量評價體系。

      3.校企共建一支與專業人才培養相適應、雙師結構優良的實踐教學團隊。聘請紐賓凱集團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程、舉辦講座和進行實習指導,接受武漢商學院教師到基地掛職鍛煉或頂崗工作,提高高校教師的實踐能力;武漢商學院充分利用智力優勢和教學資源,為酒店提供管理培訓。

      4.合作開展科技攻關。學校積極了解紐賓凱集團企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管理咨詢,參與企業技術研發和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不斷提高提升服務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的能力。

      5.增進實訓基地教學條件建設,提升實習實訓裝備水平,保障和提升校外實習實訓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

      6.做好安全和保密工作。學校會同紐賓凱集團做好學生在實習實訓期間的人身安全、勞動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

      (二)科研合作

      現階段武漢商學院已經承擔了《武漢紐賓凱集團十三五規劃》項目,在技術創新應用、職業資格認證、科學研究方面都有著較大的科研創新空間。近年來,紐賓凱集團擁有重點業務板塊,發展十分速度,在現已開展科研合作的基礎上,我們將在酒店連鎖管理技術創新與應用、企業籌備籌建管理、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度科研合作。

      我們將面向區域經濟構建行業技術服務與創新體系,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參與,協同創新,促進新技術轉化應用。以我校經濟研究所咨詢機構為平臺,充分發揮師資科研優勢,通過承接國家有關部門的科研項目和行業企業的科研合作,不斷提高研究成果的質量及實際效用。力爭每年完成行業企業咨詢管理項目2-4項,每年完成企業培訓項目5-6項,充分彰顯我校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對區域經濟的智囊作用。

      (三)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平臺

      酒店資源共享方案范文第5篇

      多元商務國際視野

      華彬中心建設團隊基于對城市整體功能需求和對世界高端資源共享的考量,在功能規劃與建筑設計方面,充分考慮到營造城市新要素,改造后的華彬中心從原有單一的商務功能向多元化升級,從單體建筑向綜合建筑升級,設計了集星級酒店、5A辦公樓、頂級俱樂部、名品商業與高端劇院等,這是對城市發展的縱向推動,對城市形象的提升。華彬中心設計并利用各種物業的相互錯動構成豐富的空間變化,實現一種清新、自然、時尚的國際商務主場,為城市文化的演進增添一份時代的魅力。

      長安街上的玫瑰之冠

      華彬中心坐落長安街畔,CBD(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北臨長安街,南依通惠河北路,西望東二環,東靠東三環,升級后的華彬中心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筑總規模11萬平方米;建筑高度100米,長200米,建成集華彬中心寫字樓、華彬商務中心、北京華彬費爾蒙酒店、華彬紫金劇院、華彬城市俱樂部、華彬中心精品商街等360。全業態商務綜合體,改寫東長安街商務歷史。其結構形式采用鋼框架核心簡體系,寫字樓與酒店由橫跨45米、高60米的空中連橋將兩座建筑連為一體,形成凱旋門造型,視覺效果震撼美觀。華彬中心憑借華麗的玫瑰金主色調,在CBD灰白各色的建筑中獨具一格,被評選為“2008年度最具創新價值寫字樓”。

      國際頂級建筑大師“丹下健三”傾力鉅獻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精华|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黄色小说| 亚洲欧洲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亚洲性天天干天天摸|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好看的电影网站亚洲一区|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成人网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