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無機化學物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化學文摘號(CAS號)
(一)具有CAS號的物質
CAS號對應的有關標識信息以權威數據庫為準(如SciFinder數據庫、CA光盤版數據庫、紙質版CA等CAS所屬的產品或權威的相關數據庫)。當已知申報物質CAS號存在被代替、刪除等情況時,應予以提供。
(二)無CAS號的物質
經查證確認不具有CAS號的物質,不需要提供CAS號。對于正在申請CAS號的物質,申報單位應在CAS號申請完成后及時提交登記中心該物質的CAS號信息,包括CAS號、CA索引名稱(CA Index Name)、全部其他名稱(Other Name)、分子式和結構式。
二、名稱
申報物質的名稱包括中/英文化學名稱、中/英文類名和其他名稱。化學名稱和類名的中英文應相互對應。
(一)中文名稱
1.具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
具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應按照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命名原則》(1980版)、《有機化學命名原則》(1980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高分子化學命名原則》(2005版)、國家標準《化學品命名通則》(GBT 23955),或參照現行的IUPAC命名規范文件,對各類化學物質進行命名。
2.無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
無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有CAS號的物質:可參考CA索引名稱命名中文名稱,但必須符合中文命名規范基本要求。
(2)無CAS號的物質
聚合物:參照《高分子化學命名原則》。已知重復結構單元的,采用結構基礎命名法命名;未知重復結構單元的,采用來源基礎命名法命名。來源基礎命名的表述形式一般為:單體1與單體2(單體3……和最后一個單體)的聚合物。
多步聚合的聚合物應分層次描述名稱,不同層次應使用括號分開。
混合物: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學品命名通則》(GB/T 23955)命名。
反應產物:按照來源基礎命名,表述形式為:反應物1與反應物2(反應物3……和最后一個反應物)的反應產物。
多步反應的反應產物應分層次描述名稱,不同層次應使用括號分開。
來源于生物的化學物質或材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學品命名通則》(GB/T 23955)命名。
染料和顏料:采用C.I.(顏料索引)名稱(有明確結構的染料和顏料除外)。
3.中文命名的一些注意事項
(1)學科中約定的名稱可作為物質名稱;
(2)中文名稱中不允許出現空格;連字符“-”使用要符合化學物質命名的基本原則,不能隨意增減;
(3)名稱中所有的數字、英文字母、括號、連字符、撇等符號均應采取半角格式;
(4)有些特殊字符應使用斜體,如前述聚合物中的“α”、“ω”等;
(5)對于復雜的描述性名稱,應采用括號表示不同層次,以便于識別與閱讀。
(二)英文名稱
應按照現行的IUPAC命名規范命名,或者使用CA 索引名稱。其他英文名稱、俗稱、慣用名和行業內名稱等,可以保留作為“其他名稱”。
(三)類名
新化學物質常規申報登記時要求標識信息保密的,應給出中文類名和英文類名,此類名可用于新化學物質審批公示、公告、登記證,以及被公布列入《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時使用。中文類名應參照《新化學物質申報類名編制導則》(HJ/T 420―2008)編制,英文類名根據中文類名翻譯編制。
三、分子式
應正確表述分子中各元素及其排列順序和下標。
(一)無機物
按照單質、化合物(酸、堿、鹽等)、配合物等結構組成的基本規范來表述。
(二)有機物
按照合并分子中同類元素的方式表述,不按照官能團方式表述。表述元素順序按照C、H以及其他元素(按字母順序)。
(三)有機金屬化合物、有機鹽
參照無機物分子式表述。對于結構或局部結構不確定的,采用“有機物分子式•x金屬元素符號”方式表述,其中“有機物分子式”為完整的分子式;“•”為中圓點(不能是小數點);“x”為構成系數,可以是整數或分數。
(四)聚合物
按照重復單元、結構單元或單體方式表述,形式如下:
1.重復單元方式:(重復單元分子式)x,其中“x”為下標,括號需使用半角括號;
2.結構單元方式:(結構單元分子式) x,其中結構單元內各組分單元間用中圓點“•”連接;
3.單體方式:(各單體完整分子式)x,其中各單體分子式間用中圓點“•”連接。
若聚合物具有非來自于聚合物單體的封端基團,應在聚合物分子式前后加上封端基團的分子式。
(五)混合物
按照組成成分方式表述,各組成成分的完整分子式間用“+”連接。
(六)反應產物
按照反應物方式表述,各反應物的完整分子式間用“•”連接。
(七)來源于生物的化學物質或材料
一般屬于沒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組成繁雜、結構復雜,可不提供分子式。若有已知的確定成分,應給出已知成分的分子式,各已知成分分子式間用“+”連接,后接“+W99”表述其余未知成分。
(八)染料和顏料
一般屬于沒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結構較為復雜,可不提供分子式。但對于已知分子結構的物質,應按上述規定給出分子式。
四、結構式
(一)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
有唯一、確定分子結構的物質應使用ChemDraw軟件繪制(下同)準確、完整的結構式。然后在ChemDraw界面復制結構式并直接粘貼到申請表Word文件的相應欄目中,不要另存為圖片文件后再插入Word文件。
(二)主體結構唯一確定但局部結構不確定的物質
已經明確的主體結構應繪制其結構式,不確定鍵接位置的局部結構或局部結構可變的部分,應采取不定位置結構的表示方式或注釋、文字說明的方式表述。例如,苯環上取代基位置不確定時,可以從苯環中心引出垂直于苯環某一邊的鍵的方式來表示;局部結構沒有確定的分子結構時,可以用中文或名稱代替。存在多種不同結構形式時,應給出主要成分的物質結構式,并注明其為典型的結構形式,作為參考結構式。
具有明確重復單元或結構單元的聚合物,應繪制出其結構式,并在結構式左右兩邊加上括號,在右括號外加注“x”。若有非來自于聚合物單體的封端基團,應將封端基團的結構式繪制在括號兩側,并用鍵接線通過括號連接。
(三)結構不確定的物質
聚合物(具有明確的重復單元或結構單元的除外)、反應產物、混合物等無唯一、確定結構的物質體系,應按照各單體、反應體、組分在物質名稱中出現的次序,依次繪制各單體、反應體、組分的結構式。當其中某單體、反應體、組分沒有確定結構式時,可以用中文或英文名稱代替。對于聚合物,各單體間用“•”連接,并在結構式左右兩邊加上括號,在右括號外加注“x”;對于反應產物,各反應體間用“•”連接;對于混合物,各組分間用“+”連接。多步反應的物質體系,應分層次用括號括起來。
(四)對結構式的其他要求
1.不接受Newman投影式作為結構式。
2.含有雙鍵順反異構、手性分子中心等的物質,其結構式中應包含相應的立體結構信息,標識字母用斜體。表示立體結構時應正確使用楔形線、虛線、實線等。
高職教學的培養目標是要培養出素質高,機能強,符合當今社會崗位需求的職業技術人才。所以在教學時候要以夠用為主,要強調實踐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將來走入工作崗位后可以根據需求,繼續深造學習。針對這些特點,高職對無機化學的課程安排課時相對不多。而無機化學涵蓋的內容又特別的繁雜。所以在選用教材的時候,需要精心挑選,能夠自主編寫教材為最佳。當然,在沒有自主編寫教材的時候,選用的教材不可能完全適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準備課程時,發揮作用。不能照本宣科。要把必需的,關乎實踐和工作的內容精講,花費較多的課程。對其它的內容就采用精簡,刪除的方式。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無機化學課程有的內容的確是枯燥難懂,學生不愿意去學習。但是這部分知識又是不能忽視,不能跨越的,否則會影響后續課程的連續性。這時候就需要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枯燥中尋找生趣。在抽象中體現具體。比如,重金屬元素。可引入中毒時,用牛奶緩解并急救的例子。從生活貼近研究。又可以引用原電池的各種應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還可以集思廣益,讓學生來列舉討論生活蒸與知識點有關的生活常識。
3教師走入企業,打造雙師隊伍
教師不能紙上談兵,要培養能夠走上崗位,成為合格技術工人的學生。就要求老師有過崗位工作經驗,真正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企業運轉有哪些流程,工作人員扮演什么角色,承擔什么任務。所以學校盡量給教師提供掛職鍛煉的機會。可以利用假期,周末休息日。或者學期時間帶薪體驗崗位。讓教師不僅僅是講師更是技術精湛的技師。
4多媒體教學方法與傳統方法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由于多媒體集文字、圖表、動畫、聲音于一體,可以刺激學生感官系統,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拓寬教學內容,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進度。如在講授雜化軌道、原子軌道空間伸展方向等時,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直觀簡潔,學生容易理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們建設了無機化學教學網站,吸引了學生進行網上無機化學學習,使網絡上的在線學習、在線測試與在線答疑成了學生的第二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有機化學同系物就是在分子結構上相差若干個CH2官能團。
2、同系物有兩大特點:1同通式。比如烷烴通式CnH2n+2,任何烷烴都位同系物。2同結構。主要看是鏈狀還是環狀。符合上面兩個條件就可以了。
3、簡單判斷:相差的分子質量相差14,且同結構,組成元素相同。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創新
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通過理論基礎的指導,加上化學實驗的探究,更進一步地深化對化合物的組成、性質、結構等方面的了解。化學學科的學習是離不開實驗探究的,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基本環節和手段,尤其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1]。在高等教育化學專業的學習中,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實驗教學和化學基礎知識學習的基奠[2-3]。無機化學實驗主要面向的是剛剛步入大學的大學一年級新生,他們對化學學科的了解還只在高中的書本知識上,對于化學實驗的操作知之甚少。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時代,無機化學實驗這門學科也應與時俱進,及時總結以往的教學和管理方面的經驗,適時調整,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1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創新無機化學實驗教學
新時代的大學生具有思想政治意識薄弱、特立獨行、缺少思想獨立性、功利心重和合作意識弱等特點。在學科教學開展前,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適時調整教學安排。大一新生剛剛接觸化學實驗會有許多新奇感,教師們就可抓住這個心理,在無機實驗的安排上加入一些操作簡單、現象明顯、與無機化學知識結合較為緊密的課程,如堿式碳酸銅的制備、過氧化鈣的制備等實驗內容。由于大一新生對化學實驗的了解還停留在高中所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應材施教,對實驗藥品的原理、用量、操作等方面要詳細講述,把學生的化學基礎打扎實。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可安排一至兩個創新實驗,由學生提出實驗方案,教師把關調整實驗內容,指導學生操作,以此作為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標準之一。這樣不僅可以豐富無機化學實驗的內容,還可提高學生對無機化學實驗的興趣,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做好鋪墊。
2及時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創新無機化學實驗教學
教學崗位本身就是一門“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崗位,在教學開展過程中要實時跟進學科知識,及時完善和豐富自身所學。在無機化學實驗的教學中,不僅要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心理動向,還應根據往年實驗開展的情況,調整實驗內容。我院無機化學實驗課程會根據以往授課情況及學生接受程度做相應的調整,例如:(1)《硫酸亞鐵銨的制備》實驗,書本上要求的實驗原料為鐵屑、碳酸鈉、3mol/L硫酸、硫酸銨等。通過以往的教學經驗,我們將原料中的碳酸鈉改為2mol/L氫氧化鈉,這樣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實驗的效率。(2)《硫代硫酸鈉的制備》實驗,書本上要求的是用硝酸銀作現象檢驗,通過對產物硫代硫酸鈉做鑒定,檢驗硫代硫酸根離子。我們要求學生分別用兩支試管,一支加入硫代硫酸鈉溶液,一支加入亞硫酸鈉溶液,然后分別滴入過量硝酸銀,觀察實驗現象。這樣的改變可以加深學生對各化學物質性質的了解,并更為深刻地熟悉實驗內容。(3)在一些污染度較高的實驗中,如不是經典實驗,可做刪減或做好廢液處理工作,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考試以平時講授為主,研究型課題為加分項,創新無機化學實驗教學
無機化學實驗課程是向大一新生開設的一門基礎實驗課,學生的實驗基礎較薄弱,所以在無機化學實驗考試中仍要以平時講授課程內容為主,對學生進行手把手地教授實驗內容,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無機實驗的基礎知識,增進學生對無機化學實驗的了解,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為了推進創新型科研人才的培養,加強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的提升,我院不僅為學生開設了微課,讓學生自己上一堂實驗課,并自查自糾,及時發現實驗和教學中的問題,還為學生的自主創新提供了發展的平臺。我們鼓勵學生提供創新實驗的方案,學院為學生提供實驗原料和用具,這些內容都作為學生考試成績的評估標準。通過這樣一個開放式的教學平臺,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為促進學生掌握無機化學實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杜鵑花屬;木藜蘆烷型二萜;黃酮;化學成分;生物活性
中圖分類號:R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5―0051―03
杜鵑花科(Ericaceae)植物在全世界約有70屬,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地區;我國有20屬,約800余種,分布于全國,以西南地區最多。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是杜鵑花科中最大的一個屬,全世界約960種,我國約542種(不包括種下等級),除新疆、寧夏外,各地均有分布,但80%以上的種類集中分布在東南、云南西北、四川西南,是世界杜鵑花屬植物的主要分布中心。
杜鵑花屬植物或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或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已引起國內外的重視。杜鵑花屬植物主要含有木藜蘆型及其相關的二萜,此外還含有黃酮、三萜及其苷、酚類、鞣質、揮發油等多種化學物質,許多成分有藥用價值,有止咳、祛痰、平喘、降壓、降膽固醇、利尿、抗菌等多方面的用途,還可用于治療心血管病和風濕等。
杜鵑花科植物的毒性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明代的《本草綱目》記載了羊躑躅(又名黃杜鵑)(R.moll G.Don)的毒性:“花、根、葉有大毒。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飲,遂至于斃也。”經國內外學者對杜鵑花科植物的研究,在上世紀80年代就確定了該科植物的有毒成分主要為木藜蘆烷類二萜。
國內外學者對杜鵑花屬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本文擬對此進行綜述,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杜鵑花屬植物資源提供一定的依據。
1、化學成分
1.1二萜類化合物 從杜鵑花屬植物中分離得到的二萜化合物根據化學結構的不同可分為4種骨架類型:木藜蘆烷型,leueothane,1,5一開環一木藜蘆烷型和山月桂烷型。木藜蘆烷型二萜為多羥基四環二萜,擁有較為特異的A環縮環B環擴環的對映貝殼杉烷類骨架,是由C5―C7―C6―C5四環駢合而成,大部分的此類二萜環的連接方式為trans/eis/cis(H-1處于a位,A,B環反式稠合),少量的連接方式為eis/cis/cis(A,B環順式稠合);由木藜蘆烷型二萜為基本骨架變化而來的leucothane為多羥基四環二萜,擁有A環擴環,B環縮環的木藜蘆烷型骨架(A-homo-B-nor granyanane skeleton,6/6/6/5ring system);1,5一開環一木藜蘆烷型二萜為多羥基三環二萜,擁有1,5開環的十元環的木藜蘆烷型骨架(10/6/5 ringsystem);山月桂烷型二萜為多羥基四環二萜,擁有B環擴環,C環縮環的木藜蘆烷型骨架(5/8/5/5 ring system)[4]。
到目前為止,從杜鵑花屬植物中分離得到41個木藜蘆烷型及相關二萜類化合物,見表1。
1.2其他類化合物 杜鵑花屬植物中除含有二萜類化合物外,還含有黃酮,三萜,酚類及揮發油等多種物質。E.CHosson等從銹色杜鵑(R.ferrugineum)中分離得到兩個新的黃烷酮醇trans-taxifolin 3-O-a-arabinopyranoside和cis-taxifolin 3-O-ar―abinopyran-oside;Hironobu Talahashi等從杜鵑(R.simsii)中分離得到一個新的黃烷苷7-0-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matteucinol。戴勝軍等從烈香杜鵑(R anthopogonoide)的地上部分分離得到了一個新的化合物(2R-4-phenyl-2-0-[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Butane);Hironobu Talahashi等從杜鵑中分離得到一新的三萜酸(19,24-dihydroxyurs-12-em3-one-28-oicacid);汪禮權等從羊躑躅的根中分離得到2個新的酚苷(ester-2-0-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和7-hydroxy-5-methoxyphthaide-7-β-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樊成奇等從鹿角杜鵑(R.1atoucheae)的葉中分離得到2個新的環烯醚萜rhodolatouside A and B;Li-Kang Ho等從西施花(R.ellipticum)的葉中分離得到一個新的櫟基苷(5,4'-dimethyleher);Yoshiki Kashiwada等從興安杜鵑(R.dauricum)中分離得到2個新的化合物rhodoau―richromanic A和B,具有潛在的抗HIV病毒活性。
2、生物活性
2.1降壓作用 從羊躑躅果實中分離得到的鬧羊花毒素Ⅲ能夠降低血壓。減慢心率;且降壓速度快,降壓幅度大;其降壓效果與給藥劑量、給藥速度有關。從大白花杜鵑(R.decrum)葉中分離得到的木藜蘆毒素Ⅰ,對小鼠腹腔注射急性毒性,其LD50為1.05mg/kg。對大鼠給予1~100μg/kg劑量時有明顯降壓作用,其特點是作用快,給藥后1~2min血壓降到最低值,但持續時間短,一般15min后恢復正常。
2.2殺蟲作用 杜鵑花科植物中,作為殺蟲劑而應用最廣,研究最早,最詳的是羊躑躅,羊躑躅作為我國傳統高效的特有的殺蟲植物,在我國民間很早就有使用。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研究人員就發現,羊躑躅的殺蟲毒力僅次于除蟲菊,對蚜蟲的毒力僅次于煙堿。直到上世紀80年代,華南農業大學趙善歡院士帶領科研人員率先在國內外重新系統深入研究羊躑躅的殺蟲作用,先后發現羊躑躅提取物和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鬧羊花毒素Ⅲ對馬鈴薯甲蟲、菜粉蝶、小菜蛾、家蠅、蚜蟲等重要害蟲具有突出的生物活性,且作用方式多樣,包括拒食、胃毒、觸殺、生長發育抑制、種群增長抑制、產卵忌避、內吸、熏蒸等多種方式,有望開發成為一種新型高效生物合理性殺蟲劑。
2.3鎮痛作用 宋小平等研究發現杜鵑花總黃酮(TFR)在濃度為100和200mg/kg可明顯延長小鼠熱板舔足反應潛伏期及小鼠熱水縮尾時間,且明顯抑制小鼠福爾馬林試驗I相反應;TFR在50和100mg/kg時可明顯抑制小鼠扭體反應數;100mg/kg TFR能升高小鼠血清中NO的含量,200mg/kg
TFR能升高腦組織中NO的含量。TFR可明顯降低小鼠腦組織PGE2含量,100mg/kg可降低血清中PGE2含量。試驗表明杜鵑花總黃酮有明顯的鎮痛作用,且對平滑肌的解痙作用明顯,TFR不僅對一般炎癥疼痛有效,而且更適合于內臟平滑肌的疼痛。其鎮痛作用機制與中樞作用有關,且與促進NO釋放及抑制PGEz合成有關。宋小平等還研究發現灌胃(ig)杜鵑總黃酮(TFR)在濃度為100和200mg/kg可明顯抑制小鼠扭體反應數及小鼠福爾馬林實驗Ⅱ相反應,灌胃100mg/kg可延長小鼠熱水縮尾時間,灌胃200mg/kg可延長小鼠熱板舔足反應潛伏期。小鼠腦室內注射(icv)TFR(5、10mg/kg)可明顯抑制小鼠扭體反應數。其鎮痛作用機制與中樞作用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