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學生愛國教育

      小學生愛國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愛國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學生愛國教育

      小學生愛國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多種形式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愛”的教育的最高境界。現在的孩子,生逢盛世,早已習慣了和平時代的幸福生活,一說到愛國,就覺得空洞教條,仿佛離自己遙不可及。如何觸及孩子的靈魂,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呢?

      1、營造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氛圍

      校園文化作為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完善,覆蓋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很強的感染力,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因此學校要設有規范的國旗、旗桿、旗臺,有醒目而莊重的教育方針、名人格言、校訓,有數量足夠的圖書報刊和規范的圖書室、閱覽室,有固定的校內教育室、校史室等教育基地。校園文化的布置也可以以古詩文為主,誦讀經典古詩文,傳承中華文明,讓學生感受祖國源遠流長的古文化。另外學校還要專門設立紅領巾廣播站,定期播放每周一歌,廣播報道國內外大事,講講發生在校園內外的真人真事等,讓整個校園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濃厚氛圍。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生動活潑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2、寓教育于各種活動之中

      活動是一種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動態教育。

      2.1、重視升國旗儀式,激發學生自豪感

      國旗是我們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象征,人人都要對國旗崇敬和熱愛,而學校每周一所進行的升旗儀式正是養成這種高尚品德的重要方式。在升國旗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都身穿整齊干凈的校服,唱國歌時敬好隊禮,莊嚴站立,而且要熟背校訓、校風,大聲唱校歌,以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每當學生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每當聽到《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牢記我們祖國的象征,懂得不尊重國旗國歌也就不尊重我們這個國家,不尊重這個社會。學生雖然小,但是對國旗國歌的尊重也會慢慢積淀在心中,內化為一種愛國意識。

      2.2、利用法定節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把組織節慶、紀念活動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的重要工作。特別是 “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節日的慶祝活動要突出愛國主義的內容。“中華五千年,英雄千千萬”。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就像一幅浩瀚的畫卷,無數愛國才俊就是鑲嵌在這幅畫卷上最耀眼的明珠。小學生的年齡小,我們要盡可能把愛國主義的榜樣生活化、藝術化、具體化、形象化,慶祝重要節日,可以 “講英雄故事”、“看愛國電影”、“讀偉人傳記”、“唱愛國歌曲”等,讓這些愛國英雄人物形象深深植根于幼小心靈深處,讓學生從小就對英雄人物的行為有一種認同感,認識到中國人是偉大的,都擁有一顆忠于祖國的中國心。讓愛國主義有機會從他們稚嫩的小嘴中說出來,從他們笨拙的行動中體現出來。

      2.3、開展國情教育,陶冶愛國情操

      學校要以多種形式開展國情教育,把愛國主義教育同我國近現代史教育、國情教育結合起來;把愛國主義教育同社會主義教育結合起來;把愛國主義教育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把愛國主義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

      2008年的“5.12”四川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它巨大的凝聚力,把十三億中國人以及數以萬計的海外華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幫助災區人民戰勝災害,重建家園。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震動了世界,展示了我國的強大國力。奧運健兒們為了祖國的榮譽,在賽場上奮勇拼搏,賽出了水平,賽出了國威等等-----這些生動的事例,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利素材。

      結合當今“事件”, 對學生進行教育,認識日本文部省屢次篡改教科書、歪曲日本侵華史的卑劣行徑,并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和深重災難,進一步明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像這種能夠撥動學生心弦的教育,一定是能讓他們的心靈受到震撼的教育。這些充滿正氣、觸動心靈、記載著社會發展軌跡的素材能讓學生產生一種前進的動力,萌發愛國的意識,催生愛國的情感。

      2.4、對學生進行軍訓,增強國防觀念

      軍訓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真刀真槍的刻苦訓練,體驗軍人的生活、軍人的感情和軍人的追求,從而樹立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思想感情。軍訓學生與部隊官兵同吃、同住同練,受到了艱苦奮斗的教育,增強了愛國意識。

      2.5、設置愛國情境,增強愛國情感

      班隊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時機,通過班隊課的講解和學生自己的消化,將自己的愛國行為由理論化的聽聽,想想,說說轉化到自己的行動上來,也可以利用班隊課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愛國行動。

      在"祖國山河美如畫"主題班會中,結合活動內容編排、播放錄像片《桂林山水》、《草原》、《頤和園》的片斷。桂林之山的奇秀、清峻,漓江之水的靜逸、清綠,猶如連綿不斷的畫卷,那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內蒙草原又如同一首"江山多嬌"的詩篇,而頤和園的亭臺樓閣、湖光山色則仿佛是人間天堂的贊歌。這些真實而藝術化的畫面鏡頭以境激情、以情育人,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設置這些愛國情感教育的情境,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的感情自然地參與和投入,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6、利用學科教學,開展愛國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是學科教學,在各科教材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愛國主義素材,猶如粒粒閃光的珍珠,但要串成帶有強烈感彩的美麗項鏈,決不是教師在課堂上面無表情地喊幾聲 “偉大、崇高、優秀”之類的言辭可以辦到的。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是一種心與心的呼喚,心與心的碰撞,

      硬性灌輸是難以奏效的。這要求教師必須飽含真情,創設一種情境,制造一種氛圍,如和風細雨地感染學生的情緒。教師應用一種如江流般深沉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潮起潮落,使學生如臨其境,深感其情。

      例如:教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海外華人心系祖國》一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海外華人雖然身在異國,但他們有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可以結合語文課所學的《梅花魂》來感受海外華人眷戀祖國的金子般的心,因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國而嗚嗚地哭,還把梅花看成是中國最有代表的花,分外珍愛墨梅圖。這樣,就把品社課與語文課有機結合在一起了,實現了各學科知識的融合,陶冶了學生的愛國情操,激發了民族自豪感。

      初中語文課本中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就是愛國民主志士的宣言書和絕命書。他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的視死如歸的忠誠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珍寶,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

      3、愛國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

      思想決定行動,有愛國之心才能有報國之志。只有將愛國之心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才會讓孩子心中莊嚴的種子生根發芽。愛國常常在一個個微小的地方。只要一個人心系祖國,哪怕在一件平常的小事上也能表現出愛國之情。主動承擔責任、愛校愛家是愛國,愛護環境、節約用水、用電是愛國,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愛國,盡量購買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的商品是愛國……愛國無小事,事事皆能愛國。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小事”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去做“大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作為小學生,愛國就應該關心國家大事。在汶川地震后,同學們默默地把自己的零花錢節約下來,捐給災區的人民;奧運會時,積極爭當自愿者為奧運加油,為奧運宣傳;當聽到神七上天的信息,為祖國感到驕傲。

      作為小學生,愛國就應該天天佩戴紅領巾,嚴肅參加升降旗儀式,高唱國歌,眼睛望著國旗,在心中默默地感激那些為今天幸福生活而獻出生命的英雄們!

      愛國主義是學生成長的指明燈,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南針。培育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給孩子一顆中國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我們要把愛國主義融入每節課、融入每件事,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由情感熏陶到道德情操,讓愛國主義成為我們教育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 創新教育實驗與研究.張志勇.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10.

      小學生愛國教育范文第2篇

      《紫日》原來是一部以|“探索戰爭中人性泯滅根源,聲討日本法西斯犯下的罪行”的題材的電影,后來這部電影我也看了,可我無法笑得起來,凡是有良知的中國人和沒有忘記歷史的中國人們,同我一樣絕對笑不出來。但是確有一群孩子笑了,笑得我不寒而栗,笑得我心甚為傷悲。這一笑也讓我驚醒,讓我反思。

      記得80年代初,我讀小學的時候,在課上唱小英雄王小二的歌時,我的同學邊唱邊哭,特別是唱到“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至今想來鼻子仍在發酸。我們那時不過同發笑的這群學生一般大。雖然當時我們并不理解這種情感生發的根源是什么,但我們能理解老師對我們說的“日本鬼子無惡不作,燒殺搶掠,*擄掠,是他們殺害了王二小”。由此,我們都恨日本鬼子,而王二小就像我們的親兄弟一般,日本鬼子殺害了他就仿佛象是殺害了的親兄弟一樣,增添了我們對日本鬼子仇恨,這一恨就恨了二十多年,然恨意并未減損分毫。我記得只要一看到影片中日本鬼子的暴行時,心中總是怒火熊熊,淚水直往上冒,而看到八路軍英勇殺敵時,總覺得激動萬分,心情無比暢快。也許,愛國主義情感的種子就是在這不經意間,種在了我們的心田。我想,能明辯是非,懂得愛增對于當時的我們來說就是一種愛國了。

      日本法西斯在時犯下的滔天罪行,原本就是個常識性的問題。我們打小就明白,然而,今天的孩子們卻因此而笑,那么他們是為什么而笑呢?我想是愛國主義教育沒有深入人心的緣故吧。愛國主義教育是教育中最基礎的思想教育,沒有教育好孩子愛國,卻淡忘歷史,這是整個社會,家庭和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是一個老師,我認為教會學生有愛國心,這一點在教育中非常重要。如果教出來的學生不愛國,那么學知識學來做什么用。一個不愛國的知識分子比一個文盲更為可怕,更為可鄙。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演講稿(二)

      時侯,媽媽對我說:“我們的祖國叫中國。”上學了,老師對我講:“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要愛媽媽一樣,更要愛祖國。”

      記得剛上學的時候,我總是羨慕的望著大哥哥大姐姐胸前飄揚的紅領巾,老師告訴我們,”她是紅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終于有那么一天,一面小小的紅旗,掛在了我的胸前,在鮮紅的少先隊旗下,五指并攏,高舉過頭,我深深知道:這個敬禮代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鮮艷的紅領巾將伴隨著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鮮艷的少先隊旗指引著我們”學雷鋒、做好事“。

      漸漸地,我們長高了、長大了。知道了,長江、黃河;知道了,紅旗象征著祖國的光榮和夢想;知道了,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每當我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時,我的心情都無比激動。祖國啊,媽媽,媽媽啊,祖國。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演講稿(三)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國愛校,從小事做起。

      《中小學生守則》明確要求我們要熱愛祖國、熱愛學校。世界上,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非洲貧窮落后的國家,愛國都是人民所推崇的精神。作為一名小學生,怎樣做才是愛國呢?”愛國“絕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應立足于我們身邊的具體行為。

      我想和大家先講一個事例:在新加坡這個被譽為”花園城市“的國家里,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最起碼的文明禮貌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答案令每一個中國人汗顏: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人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在今年暑假里,有一批中國的小學生到新加坡游學訪問,也做出了在一些公眾場合大聲喧嘩、在賓館里追逐打鬧等不文明的行為,導致一些當地人向該校的領隊投訴,這又為祖國造成了不良的負面影響。

      我講這個事例到底要告訴大家什么道理呢?道理很簡單:小事,也關系著尊嚴!所以愛國就請大家從小事做起。

      對我們每位學生來說,愛國就是從點點滴滴小事做起,從日常行為規范做起,把愛國化為具體的行動。我們的愛國,首先要愛自己的父母、愛家庭、愛學校、愛班級、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愛周圍的環境。

      小學生愛國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中學生;艾滋病

      青少年時期是性成熟期,性探索、性活躍、多性伴、無保護、酒精和藥物濫用及對艾滋病信息和服務的可及性差等,都是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潛在危險因素。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2005年12月)報告[1],估計全球有HIV感染者4030 萬人,50%左右的新感染發生在15~24 歲的年輕人中。由于艾滋病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和預防疫苗,通過宣傳教育幫助人們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個人行為,是目前預防艾滋病的最佳選擇。學校是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環境,是對中學生進行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為了解中學生艾滋病知識現狀,評價在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對深圳市南山區8所中學進行了基線調查,選擇其中4所作為實驗組實施艾滋病知識健康教育,另外4所為對照組,對比教育結果。

      1 對象與方法

      1.1對 象隨機抽取深圳市南山區4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一、二年級全體學生為基線調查研究對象;根據基線調查結果兩兩配對,其中2所高中和2所初中為實驗組,作為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對象;另外2所高中和2所初中為對照組,不作任何干預。

      1.2方 法參照國內有關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調查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識、傳播方式、預防措施、態度等。由經培訓的調查員在教室現場發放問卷,現場匿名獨立填寫,并當場收回。分析基線調查資料,進行兩兩配對,選取2所高中和2所初中作為實驗組進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教育內容包括艾滋病流行現況、基本知識、對患者的正確態度等;教學方法為參與式教學,形式有講座、知識競賽、征文、繪畫、演講、板報、觀看電影、簽名活動等。另外2所高中和2所初中作為對照組不作任何干預。實驗組健康教育完成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

      1.3統計分析調查數據使用Epi data3.0軟件建立錄入程序雙份錄入,并使用SPSS11.0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基線調查學生2929名,其中男生1633人(55.75%),女生1296人(44.25%);初中學生2155人(73.57%),高中學生774人(26.43%)。二次調查學生2135名,其中男生1118人(52.37%),女生1017人(47.63%);初中學生1488人(69.70%),高中學生647人(30.30%)。

      2.2實驗組干預前后艾滋病知識情況調查問卷中有11題涉及艾滋病基本知識,7題涉及艾滋病的傳播方式,8題涉及艾滋病的非傳播方式,5題涉及艾滋病的預防知識。實施健康教育前,實驗組這4部分內容的正確回答率分別為59.93%、79.37%、73.68%和65.54%。教育后學生對艾滋病知識各個問題的正確回答率均明顯高于教育前(P

      2.3對照組兩次調查艾滋病知識情況基線調查時,艾滋病基本知識、傳播方式、非傳播方式和預防知識這4部分內容的正確回答率分別為59.84%、78.92%、74.27%和68.35%。二次調查時,31道問題中有18題的正確回答率明顯高于基線調查(P

      2.4兩次調查實驗組與對照組艾滋病知識比較情況基線調查時,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艾滋病基本知識、傳播方式、非傳播方式和預防知識這4部分內容的正確回答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二次調查時,實驗組在這4部分內容的正確回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基線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艾滋病知識不足,平均知曉率低于70%,僅達到及格水平。雖然國家曾多次強調在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規定初中至少要安排6個學時的教學內容,但很多學校根本未開設相關課程,即使開課的學校,在安排教室、課時、授課時間時也要讓位于學校其他課程,給健康教育教師開展工作造成很大困難,學生難以真正獲得相關知識[2]。學校領導對在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可能是導致學生知識得分較低的原因之一。

      中學生對艾滋病知識掌握不均衡,對于三大傳播途徑等知識的正確回答率較高,在90%左右;對非傳播途徑的認識不足,近一半學生認為蚊蟲叮咬能傳播艾滋病病毒,四成左右學生認為共用馬桶、毛巾或打噴嚏、咳嗽可傳播艾滋病;對于某些知識如“一般消毒方法能否殺滅艾滋病病毒”的正確回答率僅為13.01%。知識的缺乏有可能會引起對艾滋病的恐慌,歧視、不理解艾滋病病人的態度也會蔓延[3],更不利于艾滋病的總體預防和控制[4]。

      對實驗組實施健康教育后,中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各個問題回答正確率均較基線調查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1題的正確回答率平均上升16.51%。提示以學校為基礎的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可行和有效的。從自身前后對照發現,進行艾滋病知識健康教育對學生掌握知識、培養正向態度和行為都有明顯促進作用。

      對照組學生在二次調查時平均知曉率也有所上升,說明學生有一定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對這第一次問卷中不了解的問題可能通過查書、上網等方式尋求答案。二次調查中,艾滋病全稱、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壞人體哪個系統、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等問題的知曉率上升明顯,而一般消毒方法能否殺滅HIV病毒、蚊蟲叮咬是否傳播艾滋病等問題的知曉率無明顯變化,說明學生自主獲取艾滋病知識時,對于淺顯的知識較易獲取,需要結合基本知識再思考或相對專業的知識不易獲取。

      雖然實驗組和對照組二次調查知曉率都有所上升,但實驗組上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達到85%,符合在人群中預防艾滋病傳播的知識知曉率要求。對照組知曉率提高程度有限,未能達到在人群中預防艾滋病傳播的知識知曉率要求。

      中學生屬于可塑性較強的年齡階段,接受新知識及新事物能力較強,善于提出問題和見解,對中學生進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必要且可行[5]。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增加師生的互動性,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形成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的課堂氛圍,對健康教育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6]。此項工作是有遠期效果的工作,應長期堅持,相信一定會對控制艾滋病蔓延起到作用。

      參考文獻

      1 UNAIDS/WHO AIDS Epidemic Update: December 2005-Complete report [OL]. 省略/epi/2005/doc/report_pdf.asp.

      2 閆靜弋,楊育林,徐留臣,等.山東省部分高校校醫艾滋病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2):131-132.

      3 曾轉萍,許雅.醫科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和行為相關因素分析[J].宜春學院學報,2005,27(2):68-71.

      4 呂姿之.北京某醫科大學生對艾滋病/性病/安全教育需求的定性研究[J]. 中國學校衛生,1998,19(1):1-6.

      5 楊懷霞,茅露平.上海某區中學生艾滋病宣傳關于策略及效果評價[J].中國熱帶醫學,2005,5(2):254-255.

      小學生愛國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知識;健康教育;干預性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6-0497-02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傳染病,呈全球性的蔓延與流行,青少年是目前受害最大的群體[1]。高等學校的大學生正處于此年齡段,在生理、心理與性觀念等方面處于明顯變化時期,改革開放受西方性開放的影響比較大,相當多的大學生對婚前持贊同態度[2-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來提高這個特殊群體的艾滋病預防知識。而眾多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夠起到顯著的干預效果[4-5]。筆者于2008年對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的艾滋病預防知識進行調查,研究不同專業在校大學生的艾滋病預防知識掌握情況,并對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某高校的一、二年級在校大學生442名,其中男生292名,女生150名,通過以班級為單位發放宣傳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針對本研究自行編制宣傳冊,內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形勢、危害及基本知識等。干預前后分別采用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以及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基礎知識等。其中58個問題計算得分,滿分100分。關于艾滋病傳播途徑的19個問題,滿分33分;關于艾滋病預防措施的15個問題,滿分26分;關于艾滋病基礎知識的24個問題,滿分41分。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得分均以換算成百分制的60分為合格。

      現場調查采用匿名自填問卷方式,由經過培訓的人員負責,以班級為單位集中進行,使用統一的指導語,班級管理人員不在現場,保證調查的保密性和真實性,答卷結束當場收回。問卷收回后,采用統一的標準進行檢查,篩除廢卷,對合格問卷進行編碼,統一格式,輸入Excel程序,采用SPSS 12.0統計分析系統進行數據的處理。

      2 結果

      干預前,文科得分明顯低于理科、工科和醫科(P值均

      各項得分比較如表2所示。在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基礎知識的得分方面,理科、醫科、工科學生在干預后均較干預前有顯著改善(P值均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干預前4類學科大學生的總平均分在70分左右,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總體水平不高。醫科學生得分最高,為74.82分;理、工科次之,分別為70.62與70.49分;而文科最低,為65.47分。學科間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該差異推測是由不同學科教育背景差異所引起。醫科大學生在專業教材中能接觸到HIV和AIDS的相關知識,故得分最高。但是僅比其他學科的平均分高5分左右,提示有些艾滋病知識并未在醫科專業教材中得到講解或未得到重點闡述。而與理工科相比,許多地區的文科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已經減少了生物課程的學習,成為文科學生得分比理工科低的原因。因此,應該切實加強高校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別應重點加強艾滋病教育背景較薄弱的文科類學生的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干預后艾滋病全部知識得分明顯高于干預前,艾滋病知識得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顯示干預活動效果顯著,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不同專業學生干預效果有很大差別,理、工、醫科學生的得分均有顯著提高,而文科干預后和干預前學生得分差別卻沒有統計學意義,并且在干預后,醫、理、工科學生得分均高于文科學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顯示文科學生通過發放閱讀宣傳冊的形式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收效不大。

      調查結果還顯示,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基礎知識的合格率分別從79.88%,67.44%,64.62%提高到90.26%,80.80%,80.47%,傳播途徑方面的合格率最高。理、工、醫科學生在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基礎知識3個方面知識得分均有顯著提高,而文科學生則在傳播途徑與預防措施2個方面的知識得分沒有顯著提高。再次證實發放宣傳冊并不是文科學生有效的教育途徑,推測可能與文科學生依從性較差有關。提示在對文科類學生進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時,不僅要加大宣講的力度,采取多種教育方式,還要讓干預對象充分了解掌握艾滋病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學習興趣,才能讓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結果提示,針對大學生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健康教育,應從入學開始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點宣傳手段,通過校報、校園廣播、校內專題網站、發放宣傳手冊、展板展覽、舉行專題講座等多種宣傳手段,在校內廣泛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利用大學生在同學、朋友中宣傳,以便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要結合性教育課程的開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采取嚴肅而負責的態度,改變不良習慣,抵御不良行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傳播。

      4 參考文獻

      [1] SELDA H, CIHAT S, MERYEM A, et al. KAP survey of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exuality,reproductive health, drug addiction and violence . J Reprod Contrac, 2006, 17(4): 315-326.

      [2] 林丹,高源,楊洋,等.成都市某重點高校大學生的婚前和相關認識. 現代預防醫學, 2006, 33(5): 717-719.

      [3] 趙英, 蔣小緯,熊偉. 大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與的調查分析.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7, 21(6): 56-57.

      [4] 徐哲鼓. 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項目的研究. 中國健康教育, 2006, 22(7): 538-539.

      小學生愛國教育范文第5篇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國內,對現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無疑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面對這樣的形勢,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其實效性,發揚民族精神,讓廣大大學生加強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和榮譽感,以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1]。

      1.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的主要原因

      1.1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當今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階段,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的長期目標,而大學生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主力軍,就需要具備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諧社會不僅要講究民主法治和公平正義,還需要人們在相處過程中友愛待人,講誠信,建立安定有序、充滿活力的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矛盾也相繼出現,愛國主義能夠緩解社會中的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因為愛國主義能夠將群眾團結起來,劃清人民內部的矛盾和外部的矛盾,避免過度內耗[2]。同時,愛國主義也是情感支持和行為動力,推動著和諧社會的發展。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大學生肩負著建設和諧社會的重任,只有具備愛國主義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

      1.2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要求

      在社會主義國家中,任何教育都應該服務于社會主義[3]。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同時也要保持一顆熱愛祖國的心。只有讓培養出的人才對國家具備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才能促進他們為了國家建設而努力。因此,要讓大學生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就需要培養他們愛國的情感,讓他們利用所學到的科學技術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所以,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要求。

      2.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探討

      1.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實現,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主要是近當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內容,而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就相對欠缺。事實上,我國傳統文化中就包含了愛國主義精神,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每個時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各種經典著作都給現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在教材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同時,在理論課外,還要通過各種形式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開設傳統文化的選修課程、開展講座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中華民族歷史、國情等為主的愛國主義教育,讓大學生明確自身的職責,樹立中華民族的價值觀。通過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拓展愛國主義教育渠道,能夠讓大學生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從而增加認同感。

      2.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在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學生會受到熏陶,因此要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處處感受到愛國主義情懷。比如在學校的校園景觀或者紀念館中增加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各種宣傳方式,如通過廣播、校刊、橫幅、展板等載體傳播愛國主義精神,還可以在校園內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書畫作品展等,讓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園生活,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力。

      3.提高大學生的法律和公德意識

      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僅要求大學生具備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同時也要求大學生做個有素質的愛國公民。愛國主義是一種理智的、積極的愛國情感,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4]。我們看到一些譬如游行示威、景區刻字、在國外旅游時插隊等等這些行為都是由于沒有形成基本的法律和公德意識,這些行為不僅體現了公民的個人素質,同時對國家的形象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需要加強法律和公德等這些常識教育,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提高廣大大學生的素質,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的整體形象。

      4.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性

      愛國主義教育并不是說在口頭上的,它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中國的國情,磨練意識。高校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應積極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走出校園,脫離空洞的愛國主義理論認識,深入了解社會和民情,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如可以利用軍事訓練以及各種社會調研等形式進行教育,充分利用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讓學生切身地感受歷史,體會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增強民族榮譽感。

      色噜噜的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成av人影院|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