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村官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136-01
教育是人力資本投資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之一,而高等學歷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環,也必將成為人力資本投資的最基本方式,會對經濟產生影響。由于人力資本的特征確定了人力資本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最強大的驅動力。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城市積聚效應明顯,吸引了農村的大量資源,使得農村的各種資源流失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從而造成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大學生“村官”這一制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解城鄉差距。
合川區2008年9月出臺了《“村村有一名大學生工程”實施辦法》,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全區“村村有一名大學生”的目標。目前繼續任職的264名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中實行大學生“村官”制度可持續存在與發展的經濟意義,在經濟政治角度下,大學生“村官”存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說明了合川地區實行“村官”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成效。但合川區農村經濟增長也面臨諸多制約,如:第一,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制約。一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制約農業走向市場。二是村社集體經濟脆弱,社會公益事業實施難。第二,農業農村基礎條件的制約。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二是信息網絡體系不健全,農業結構調整缺乏針對性。三是耕地面積持續減少,基本農田保護形勢嚴峻。第三,農村社會事業面臨的制約。一是農業農村保障體系亟待建立和完善。農村教育相對滯后,農民文化技術素質低。
針對以上新農村經濟建設中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加大對大學生“村官”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大對大學生“村官”人力資本投入的力度。可以說,教育是影響人力資本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主要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據發達國家成功的人力資本發展經驗來看,在人力資本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政府為主,企業和個人為輔的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機制。作為回報,教育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作為高學歷人力資本,他的形成過程需要經歷正規的教育培養,即然我國農村需要大量的高學歷人力資本,那么高等教育就應該根據這種需要,進行培養。現在社會對大學生“村官”持懷疑態度的論點之一,就是認為大學生“村官”不熟悉農村情況和業務,工作中不知怎么做起。要改變這種狀態,我認為可以在一些涉農的高等學院,設立“農村管理”等專業,專門進行大學生“村官”的培訓,或者可以列為輔修專業,在大學生“村官”走出校門前就進行專業的培訓。
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改變村民養殖模式
2009年3月,廣安區彭家鄉梯子村57歲的村民李志貴在鄧國先的指導下,花了1000多元購買了兩頭母豬,到今年10月,僅賣小豬崽就賺了3萬多元。
2008年9月,鄧國先被選聘到梯子村任支部副書記,他把自己當作是村民的服務員,處處從村民最需要、最盼望的事情做起。
自幼在農村長大,曾幫父親養過多年生豬并積累了不少養豬經驗的鄧國先,在調查中發現,村民們飼養的母豬嚴重老化,產仔率低、風險大、收益低。他積極鼓勵村民更換生豬品種,并于去年3月組織農戶到榮昌縣按每頭540元的價格購回16頭優質母豬,每頭豬不僅單價比本地便宜240余元,農戶喂養后還紛紛反映,比以前的母豬骨架更好,長勢更快。到今年4月初,這批母豬已陸續產崽,每胎仔豬較以前增值500元以上。
打開突破口后,村內的唐遠波、滕召林等5名養豬大戶一起找到他,請他幫忙引進優質母豬70余頭。現在,村里生豬養殖規模日益發展壯大,群眾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任黨村支部書記,改變村民種植觀念
2010年12月,鄧國先調任彭家鄉金橋村黨支部書記。
2011年3月,又到春耕生產時節,他通過網絡等媒體學習旱育秧的種植技術。在金橋村,以前的村干部都動員群眾搞旱育秧,卻一直都沒有種植成功,群眾怨聲載道。
今年,鄧國先又發動群眾搞旱育秧,村民卻擔心地說:“你一個大學生,不懂農業生產技術,在技術上還不如我們老農民。”沒有人愿意跟他一起搞旱育秧。
于是,他通過召開黨員大會、院壩會,邀請鄉農機站技術員到村里宣傳旱育秧技術,并印發旱育秧種植及病蟲害防治資料。同時,幫助村民解決技術、種子、病蟲害防治等后顧之憂。
陪同采訪的副鄉長譚學新告訴記者:“今年金橋村種植水稻的農戶越來越多,旱育秧規模達到了20余畝,水稻栽植面積達到80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80%左右,每畝增長100―150公斤,稻谷的市場價格按2.2元/公斤計算,村民每畝增收近300元。”
任副鄉長半年,解決村民飲水難題
2011年6月27日,鄧國先通過公推直選,全票當選蘇溪鄉副鄉長兼人武部部長。
2010年“7?19”洪災造成地勢低洼的干埝村兩個組遭受重災。洪災后,鄉黨委、政府積極組織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通過統一規劃、設計,將受災戶全部集中安置在地勢相對平坦、安全的干埝村二組大梁子處,集中建房17戶,加上原來居住在此地的村民,共計70余戶、300多名村民。
但是,大梁子處無地下水,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1)心理適應問題。目前,“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生源主要集中在農村基層。學生年齡跨度大,而且文化基礎偏低,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要達到教學規定的任務難度較大。大部分一村一大學生從離開學校到再次學習的間隔比普通高考入學生長很多,再次進入課堂后,其學習主動性較低,而且在心理上不能夠把自己等同于其他的同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學習階段。(2)學習觀念的轉變問題。在入學前無論做多少工作,一些學生平時仍然不能主動看書學習,使其能夠主動學習的難度很大。課堂上等待老師講授,對于一些基礎性的知識提不起學習興趣,完全寄希望于老師講授一些和生產實踐相關的內容,或者講解具體題目幫助其通過課程考試。(3)自律性問題。自律學習,也稱為自我調控學習,是學習者在認知、情意與行為等不同層面,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程度,其焦點在于個人如何建立、改變及持續學習,以及學習遷移。一村一大學生在自律性學習方面明顯不如其他學生,其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自我約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是教育中最突出的特征。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加強學生自律能力的培養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學過程中尤為顯得重要。
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方法單一。教學內容在對于興趣越來越廣泛、思維方式越來越活躍的大學生來說,學生選擇的空間顯得有些狹小,內容也不夠豐富。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還停留在講解與示范法等常規方法上,課程教學時數較普通學生相當,但其基礎較弱,學時數難于達到教學目的.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2)教學形式變化而相應措施滯后。一村一大學生在實踐教學的課時數相比理論教學課時數大幅度提升,教學形式相比普通高校學生發生較大變化。學生在課程學習時,只能根據學校安排,甚至由于客觀條件限制只能進行理論上學習。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不利于學生在自己專業上的提高,而且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也無法培養。(3)教學目標的落實不到位。一村一大學生教學,忽略了與社會的銜接。盡管在制訂目標時考慮了能力培養,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只是停留在文字上。通過畢業生反饋信息發現,由于在教學中沒有完全落實教學目標的內容,部分學生在畢業后沒有從事和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項目,專業水平也下降的很快,不利于學生在自己專業上的提高,也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相違背。
三、針對“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學現狀的建議
(1)開展心理疏導課程。學生在入學后,學校應當針對其對重新學習的不適應性開展學前動員大會,在學期中不定期開展心理座談會,使其能夠迅速的調整心態,轉變學習觀念,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增強自己的心里認同感,調整自身學習能動性,充分提高自身學習興趣。(2)轉變觀念。我們強調的學習模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從目前的情況看,不少學生還難以適應學習模式的改變。一些學生還是把學習的注意力放在教師的課堂面授上,總希望教師多講一些,覺得這樣才有收獲,這些現象的出現反映了部分學生的教育觀念還停留在傳統教育的框框里。學習者要轉變觀念,認識到學習是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不能滿足于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可能是什么,才能去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興趣。(3)突破傳統理論框架。傳統的理論是經歷歲月的積累而沉淀下來的精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科互相交叉,僅僅依靠傳統理論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課程,處理好傳統理論和其他交叉學科的精華內容的比重,才能真正豐富課堂,使學生有更開闊的視野。(4)突破傳統教學方法束縛。根據教學內容而采用電腦輔助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構建新的教學方法體系。在此基礎上,鉆研學導式教學法等先進教學方法,改變現今“趕鴨子上架”的教學現狀,營造輕松、活潑、歡樂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一村一名大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新世紀的今天,教育將表現出社會化、多元化等趨勢,鑒于此,“一村一名大學生”教學應根據教育發展的趨勢來指導和規范各環節的改革。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一村一名大學生”學習意識,從各方面引導大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成為農村經濟和農業致富的帶頭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
參考文獻
[1]唐金標.“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學與實踐探索[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2)
【關鍵詞】結腸癌;存活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免疫組化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rvivin,VEGF -C in Human Colon Cancer
WANG Xiao-ling,HE Jian-qin,LI Jun-da.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o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 5180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VEGF-C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in colon cancer.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35 colon cancer tissues,15 adjacent noncancerous specimens were obtained.Survivin,VEGF-C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Results Survivin and VEGF-C were overexpressed in colon camcer tissues (60.0%,(65.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cancerous tissues(13.3%)(P
【Key words】Colon cancer survivi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 immunohistochemistry
存活素(survivin)是新近發現的一種凋亡抑制基因,在多種惡性腫瘤組織中異常高表達,可增強腫瘤細胞的轉移潛能。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的新成員,又稱為淋巴管生長因子,誘導淋巴上皮增殖和淋巴管增生,在腫瘤的淋巴管播散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應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結腸癌組織中survivin、VEGF-C的表達,探討其與結腸癌生物學行為的關系及臨床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1 標本與試劑 收集結腸癌標本35例,癌旁非癌組織15例(距癌灶邊緣大于5cm),均未接受放化療。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齡29歲~72歲,中位年齡52.7歲。標本常規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3~4 μm連續切片分別進行HE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研究。根據1987年國際抗癌聯盟公布的PTNM分期標準進行TNM分期。
兔抗人survivin多克隆抗體(Santa Cruz,U.S.A)工作濃度為1∶50,兔抗人VEGF-C多克隆抗體(Zymed,U.S.A)工作濃度為1∶80。SP試劑盒購于北京中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 免疫組化染色 免疫組化采用SP法,切片脫蠟水化,3% H2O2室溫下孵育5min,均采用高壓修復,滴加survivin、VEGF-C一抗,均在4℃冰箱過夜,滴加生物素化二抗,滴加辣根過氧化酶標記的鏈霉親和素,DAB顯色。以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
以胞漿呈現棕黃色為陽性細胞,計算5個高倍視野中陽性細胞所占的比例,結果分為:一(陽性細胞
1.3 統計學方法 臨床病理參數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P
2 結果
2.1 survivin、VEGF-C的表達 在癌旁組織中survivin、VEGF-C僅在少量上皮細胞中表達,陽性率均為13.3%(2/15)。癌組織中survivin、VEGF-C陽性表達率分別為60.0%、65.7%(21/35、23/35),明顯高于癌旁非癌組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結腸癌組織中survivin、VEGF-C蛋白的表達與臨床病理參數的關系 如表1所示:survivin的表達與VEGF-C的表達一致,與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及TNM分期有關。survivin、VEGF-C蛋白的表達率,在浸潤深度為T3+T4者顯著高于T1+T2者,差異有有統計學意義(P
2.3 survivin蛋白表達與VEGF-C蛋白表達的關系 Survivin陽性表達組中VEGF-C陽性表達率為85.7%(18/21),survivin陰性表達組中VEGF-C陽性表達率為35.7%(5/14),差異有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員,由Ambrosini等于1997年分離得到。它通過抑制caspase級鏈反應下游的caspase-3、caspase-7發揮其抗凋亡作用[1]。諸多研究已證實,survivin在成熟分化組織中一般不表達或低表達,在多種惡性腫瘤組織中異常高表達,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2-3]。有學者對survivin與子宮內膜癌的研究發現,隨子宮內膜病變程度的加重,survivin表達逐漸增強,且與子宮內膜癌淋巴結轉移情況呈正相關[4]。Ikehara等認為survivin的表達與腫瘤的浸潤、轉移及治療和預后密切相關[5]。可見survivin與腫瘤細胞生長失控及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預后關系密切。
VEGF-C是VEGF家族的成員之一,目前已在大多數人類惡性腫瘤如前列腺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等組織中檢測到。能與表達于淋巴內皮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VEGFR-3結合,刺激淋巴管生成,在腫瘤淋巴管新生及淋巴結轉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C也有促進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Karpanen等研究發現在人乳腺癌MCF-7細胞中,VEGF-C過表達顯著促進了腫瘤細胞的增殖,但是不影響腫瘤組織的血管發生;用可溶性VEGFR-3-Ig阻斷VEGF-C與VEGFR-3的結合,VEGF-C的促進作用被抑制。因此認為VEGF-C能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這種促腫瘤生長的作用與腫瘤細胞的淋巴管內生長有關[6]。
研究表明,淋巴結轉移組survivin、VEGF-C的表達顯著高于淋巴結無轉移組。Survivin、VEGF-C的高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相關。另外survivin、VEGF-C的表達與浸潤程度及TMN分期相關,由于TNM分期與結腸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關,并且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因素,因此,survivin、VEGF-C表達增高的結腸癌易發生周圍組織的浸潤,預后較差。并且,研究還發現,survivin與VEGF-C表達呈正相關(P
綜上所述,結腸癌組織中存在survivin、VEGF-C的過度表達,且兩者表達呈正相關,能刺激淋巴管生成,促進癌細胞進入淋巴管從而導致淋巴結的轉移。兩者的表達可能有助于預測結腸癌的惡性程度和預后,并為結腸癌的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參考文獻
[1] Ambrosini G,Adida C,Altieri DC.A novel anti-apoptosis gene,survivin,expressed in cancer and lymphoma.Nat Med.1997,3(8):917-921.
[2] Montorsi M,Maggioni M,Falleni M,et al.Survivin gene express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7,54(79):2040-2044.
[3] Lechler P,Wu X,Bernhardt W,et al.The tumor gene survivin is highly expressed inrenal tubular cells:implications for a pathophysiological role in the kidney.Am J Pathol.2007,171(5):1483-1498.
[4] Ai Z,Yin L,Zhou X,et al.Inhibition of survivin reduc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endometrial cancer.Cancer.2006,107(4):746-756.
Abstract: Hiring college graduates to serve in rural areas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ultivate rural officers and increase the primary organization vigo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aption situation of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and researches the adjustment of cultivating mechanism,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plan and management.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ound developing mechanism of China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work, and suggests thatonly continuous by learning advanced ideas and enhancing their own quality can the students keep pace with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etter pla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backbone role.
關鍵詞: 大學生村官;適崗狀況;發展機制;研究
Key words: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adaption situation; developing mechanism;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5-0206-01
1大學生村官的基本含義
大學生村官是指到農村(含社區)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或其他村“兩委”職務的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應屆或往屆大學畢業生。
2大學生村官計劃的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
2.1 更新了陳舊觀念,推廣了專業技術,宣傳了科學理念新時代的大學生在觀念上會一定程度的促進農村干部群眾觀念的更新,相關專業大學生可以把技術和知識運用到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中去。
2.2 改變了傳統擇業觀,拓寬了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廣大農村去艱苦創業,不僅緩解了大學生就業壓力,對新農村建設有重大作用,對于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也具有長遠意義。
2.3 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層組織將極大地緩解和改善農村人才資源匱乏、層次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為建設基層組織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證。
2.4 培養了國家后備人才,和諧了農村和城市大學生到農村任職,增長了人生閱歷,提高了能力,黨和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得到了保障,才能切實的利用政策來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和諧。
3大學生村官適崗狀況
3.1 思想基礎不穩定目前,大學生選擇到農村擔任村官主要出于“先就業,再擇業”的考慮,真正志愿投身新農村建設、安心扎根農村的為數不多。
3.2 心理調適不到位大學生仍存有優越感,想問題辦事情較片面,獨立工作能力不強;面對基層環境,不能盡快地進入角色缺乏必要的實踐,因擇業無奈只要組織照顧,不要組織紀律。
3.3 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較多①人際溝通交流難。②組織管理提升難。③自身正確定位難。④運用專業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難。
4大學生村官發展機制
4.1 加大政策支持,建立長效機制政策支持。盡可能的完善大學生村官服務計劃,將大學生村官選聘制度化、法律化,擺脫“無法可依”的尷尬,形成一整套選拔、錄用、考核、培養、管理、待遇升降體制,以減少政策不穩定性、難落實性,建立大學生村官與農村基層組織的對接機制。長效機制。要把大學生到村任職作為長期性工作來抓。實施動態考核,形成優勝劣汰的工作氛圍。建立崗位目標承諾制,開展村民對村官的滿意度測評。建立大學生村官長期服務計劃和村官職業發展體系,對于優秀的大學生村官,給予晉升、深造的機會。
4.2 完善激勵機制,強化保障措施提高待遇。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工資、福利等各方面待遇,辦理養老、失業、醫療和人身意外等“五金一險”,增加激勵政策,加強國家財政補貼,讓大學生村官有干勁、有激情、有盼頭。創業扶持。制定優惠政策,設立農村專項資金,鼓勵、支持大學生農村創業。與銀行合作,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小額創業貸款,支持服務期滿的村官進行創業,或設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等。保障措施。保障好大學生村官的政治、生活、工作等方面待遇,通過法定程序使成績突出、群眾信任的大學生村官進入村領導班子,妥善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并加大培養力度,使其成為鄉鎮領導班子的后備力量。
4.3 提升工作能力,夯實業務知識提升工作能力。政府應著手于激發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使其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盡快提升實際工作能力。夯實業務知識。加強大學生村官職業化培訓,進行農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培訓,以農村政策、農業科技、涉農法律等為主要內容開展的專題培訓、以會代訓、業務跟班培訓、集中辦班培訓和外派學習培訓等多種形式的任命后教育;指定具有工作經驗豐富和有較好群眾基礎的村干部結對大學生,傳授群眾工作經驗,幫助開展各項工作。
4.4 創新工作思路,搭建互贏平臺創新工作思路。大學生村官沒有工作經驗,需要積極總結,在工作中不斷尋求創新辦法,開辟創新道路。搭建互贏平臺。積極努力構筑活動陣地,搭建不同形式、各種類型大學生村官之間的學習交流平臺,總結各種經驗和教訓,提出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看法。
總而言之,在長期的摸索和實踐中,我們一直在尋找一條通向新農村建設的康莊大道,但是這條大道往往要花費我們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進一步推廣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將是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大學生村官事業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通過科學管理和培養,真正能夠培養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有作為的大學生村官,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生、骨干力量,在廣闊的農村開創偉大的事業,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盈辛.新農村人才戰略研討會論文集.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決策探索》雜志社.
[2]劉橋生.大學生村官計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考[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