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防治的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林業 有害生物 防治 措施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12-01
1 林業生物災害發生的原因
1.1 氣候變化及環境破壞
林業生物害蟲對于林業資源的破壞在很大程度上和氣候存在著極大的相關,例如,隨著當代溫室效應這一趨勢的發展,全球氣溫越來越高,冬季氣溫也有所上升,這就使得很多的害蟲冬季休眠期變短,對于林業資源危害的時間就變得更長,一旦大范圍的生物害蟲爆發就極可能造成林業資源的大范圍破壞;另一方面,森林環境的破壞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生物害蟲的危害,這里所說的環境破壞主要是指的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例如大量使用不合理的農藥就極可能導致森林生態系統變化,大量捕殺生物害蟲的天敵就可能導致生物害蟲的大量繁殖,進而造成生物病蟲害。
1.2 森林生態圈破損和生物多樣性減少影響了森林昆蟲和微生物區系
森林可以看作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內各個動植物應該是維系著一個平衡狀態才能夠確保整個森林的可持續發展,然而隨著當前森林資源的人為破壞導致當前眾多的森林片區遭到惡性損壞,進而破壞了整個小系統內的平衡,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破,森林內的有害生物就失去了本有的控制,使得生物害蟲的大量繁殖最終造成病害。
1.3 森林樹木種類單一,為林業有害生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環境
大家都知道只有森林內部的樹木種類保持一定的多樣性才能夠確保整個森林系統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也不容易造成各種病蟲害的發生,而就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現狀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原始森林資源被破壞,天然森林正在逐步減少,取而代之的人工林正在逐步增多,而新興的人工林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森林內部的樹木種類過于單一,這種單一種類樹木的種植環境就給了病蟲害很大的發揮空間,進而就極可能導致病蟲害的大肆泛濫。
1.4 外來物種入侵破壞本土生物多樣性
外來物種的入侵也是影響林業正常發展、病蟲害頻發的一個主要原因,據估計,到目前為止,因為外來物種的入侵所造成的我國林業資源的經濟損失已經達到了560億元以上,可見其危害性。外來物種的入侵對于我國林業資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來物種直接對我國的林業資源造成危害,例如近些年最為猖獗的美國白蛾等,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外來物種的入侵導致森林內部的一些有害生物的天敵減少進而也就會造成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最終威脅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 林業有害物種的防治措施
針對當前造成我國林業有害生物威脅的一些原因,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些隱患,確保林業的健康發展,從宏觀方面來講,首先應該做好以下幾點,然后才能在具體技術的輔助下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1 建立健全林業防治理念
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首先應該建立健全林業防治理念,只有在一個科學合理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才能切實做好具體的防治工作。當前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總方針主要是“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這也是當前我國林業防治工作的重擔。在林業治理過程中我們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把眼光放遠,切實把握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落實好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2 做好有害物種的預防工作
對于林業有害生物來說預防遠遠比治理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做好了林業有害生物的預防工作也就徹底避免了有害生物對林業資源的威脅,進而減少了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量。林業有害生物的預防主要是從外來物種的引入入手,要切實做好外來物種的檢查,避免出現威脅我國林業發展的外來物種的引入,嚴格按照我國規定的物種檢疫法規進行外來入境物種的檢驗,避免沒有天敵的生物害蟲進入我國的森林環境,也避免一些外來物種引入后影響我國的森林生態平衡。
2.3 加強林業自身抵抗有害物種侵害的能力
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還應該從林業本身入手,加強林業自身的抵抗力,避免因為有害生物的入侵造成大量的林業損害。加強林業自身抵抗有害物種侵害的能力主要的途徑就是在林業的種植過程中做好規劃,盡量采取多種森林物種混種的方法,避免出現單一品種的森林,盡量營造森林內的品種多樣化,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2.4 借助先進的技術措施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也起到了相應的促進作用,在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過程中大量采用新型的防治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質量和效率,在避免有害生物對于森林資源侵害的同時還能夠對于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避免以往的化學農藥使用帶來的危害。
3 生物災害的防治技術
3.1 化學藥劑
上文中提到了化學藥劑對于有害生物的防治雖然有效,但是同時也會起到很多不好的效果,但是這并不是說不能夠在生物防治中使用化學藥劑,化學藥劑的使用對于有害生物的防治也具有其獨特的好處,比如它見效快、適用范圍廣都是當前我們進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所需要的。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就是采取一些人為的捕殺法、阻隔法或者誘殺法進行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這種方法的一大好處就是不會造成林業資源的破壞,但是見效慢,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采取利用生物害蟲的天敵或者寄生微生物等能夠造成有害生物死亡的生物品種來達到有害生物防治目的的,這種方法的一大好處就是不會造成環境的破壞,但有時外來物種的引入也會造成森林生態平衡的破壞。
3.4 科學的營林技術
營林技術就是指在森林的營造過程中通過合理的搭配多建混交林,進而提高森林自身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采取不同植物對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達到整體森林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5 3S技術
3S技術也就是RS、GIS、GPS技術,這些技術的運用能夠幫助提前預知林業有害生物的病害發生,并且能幫助我們做好決策,提高有害生物防治的效率。
4 結語
總之,當前我國林業資源的發展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面臨著有害生物的大肆破壞,針對這些有害生物的肆虐如何進行有效的防治成為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的一個問題,只有切實做好了林業生物害蟲的防治工作,才能確保我國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小青.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與發生原因及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11(2).
[2] 殷信,曲戰.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措施[J].民營科技,2009(8).
關鍵詞:森林;有害生物防治 ;營林措施;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87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對森林、林木以及林木幼苗、種子等的正常生長發育有著負面影響,并可能引發嚴重損失的病、蟲、雜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這些生物包括本地生物,也包括許多外來生物。在全球范圍內,林業有害生物對于森林資源的破壞極其嚴重,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可能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需要林業管理部門切實做好預防和治理工作。
1 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
森林有害生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以我國的山東、河南等地為例,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松毛蟲、白鵝、蛀干害蟲等。由于不同的區域,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和分布也各不相同。我國當前全國范圍內共有林業有害生物約8000種,經常造成嚴重危害的生物超過200種,其不僅會造成森林資源的破壞,導致人工林的減產甚至絕收,還可能破壞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有超過733萬hm2的森林受到了森林有害生物的破壞,占據全面森林總面積的約8%,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億元,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 營林措施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
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是基于森林生態系統以及有害生物種群的生態變化規律,通過對森林結構和生態種群的調節和控制,結合相應的營林措施,使得森林內部的生態系統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實現物種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從而減少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明確防治策略
林業有害生物對于森林資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盡可能將危害消除在萌芽階段。林業管理部門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引入先進的營林技術,實現由重處理向重預防、由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的轉變、由化學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轉變。在林業生產管理中,應該以預防為主,通過定期的巡檢工作,了解林業生態情況的動態變化,始終將其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通過的防治策略的明確和防治方法的轉變,能夠有效減少林業有害生物的影響和危害,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
2.2 完善森林生態系統
在人工造林時,應該采取混交的方式,構建相對完善的生物鏈,通過更加合理的生物種群,實現對于林業有害生物的控制。例如,在復雜生物鏈環境下,部分昆蟲可能對林木有著一定的危害,但是卻是一些寄生天敵的補充寄生,當有害生物減少時,可以保證其天敵的數量,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而且,與單一林相比,混交林復雜的生物鏈能夠有效強化林業生態環境的抗干擾能力和穩定性。
2.3 建立專業測報機制
要想實現對森林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應該建立其合理有效的專業病蟲害測報機制,結合相應的技術性措施,對森林資源的發展情況進行實時監測,隨時掌握森林系統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有病蟲害爆發的趨勢,可以立即采取針對行動額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理,從而降低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和破壞。
2.4 推廣綠色藥劑
如果森林病蟲害比較嚴重,必須使用殺蟲劑進行處理,則應該盡可能選擇植物藥劑和綠色藥劑,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從而減少其對于植被和環境的損害。從目前來看,在一些針葉林和闊葉林中,應用植物藥劑進行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有著良好的效果,在控制病蟲害的同時,也不會對林木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值得營林人員的推廣。
2.5 加快隊伍建設
林業部門可以與高職院校相互配合,選擇優秀的畢業生,擴充營林技術人員隊伍;應該適當提高從業人員待遇,增加崗位吸引力,確保能夠在留住人才的同時,吸引更多的、綜合素質更高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僅如此,對于現有的從業人員,應該加大培養力度,不斷提升林業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確保營林技術的有效應用,實現對于林業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
3 結 語
綜上所述,林業有害生物對于森林資源的影響和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僅會造成相應的經濟損失,還可能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需要林業管理部門的重視,采取相應的營林措施,加強對于森林有害生物的預防和治理,確保森林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綠色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穆鑫.營林措施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9):257.
關鍵詞:根結線蟲;生物學特性;危害特點:生物防治
在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四大病原生物中,植物寄生線蟲的危害超過細菌和病毒,僅次于真菌病害,每年造成世界農業生產損失約為1500億美元。根結線蟲是一類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線蟲,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寄生于數千種植物,使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等植物發病較普遍,其危害所造成的損失約占所有植物線蟲造成損失的50%。近年來,日光溫室大棚根結線蟲的發生呈不斷上升趨勢。
一、根結線蟲的形態
線蟲(Nematodes)又稱蠕蟲,體長僅毫米級大小,分類上屬于無脊椎動物線性動物門(Nematelminthes)線蟲綱(Nematoda)。根結線蟲屬于線蟲綱根結線蟲屬,雄線蟲成線狀,尾端鈍圓,無色透明,大小為1.0-1.5nun×0.03-0.04mm。雌成蟲呈梨形或者球形,前端尖,乳白色,大小為0.44-0.55mm×0.26-0.81mm
二、根結線蟲的生活史及發病特點
在我國蔬菜根結線蟲中,分布最為普遍的就是南方根結線蟲。南方根結線蟲的卵產在土壤或植株內,幼蟲經過幾次脫皮后變為成蟲。一代生活史在7-8d到數周。在一個生長季節里根結線蟲可繁殖3-5代,卵孵化出的2齡幼蟲具有侵染力,對根分泌物有趨向性,可主動向根游動,當與根的伸長區接觸后,即咬破表皮侵入根部,并固定下來生長繁殖,形成多核的“巨細胞”,2齡幼蟲從中獲取營養,經過三次蛻皮,雌幼蟲膨大發育成球,形成熟雌蟲固著在根內繼續取食為害,并分泌吲哚乙酸等生長素刺激附近寄主細胞。雄幼蟲發育成線形成蟲離開根組織進入土壤中。由于根組織細胞不能正常生長,根部形成大大小小的不規則的根瘤,稱之為根結(root-knot),由此造成根系發育受阻和腐爛,植物地上部衰弱和枯死。
南方根結線蟲多在土壤5-30cm處生存,常以2齡幼蟲或卵在病殘體上或以幼蟲在土壤和糞肥中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后,越冬卵孵化為幼蟲或越冬幼蟲繼續發育并侵入寄主。幼蟲在根結內發育成為成蟲,雌、雄蟲開始交尾產卵,可存活1-3年,在保護地內可終年繁殖。
該蟲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肥、病苗及灌溉水。線蟲通常借助于土壤、雨水、灌溉水、流水、種苗移栽等途徑傳播擴散。南方根結線蟲生活最適溫度為25℃-30℃、土壤持水量在40%左右,高于40℃或低于10℃都很少活動,50℃經10min致死。
近年來,由于蔬菜大棚化肥施用過多,造成土壤板結,土壤中透氣性差,造成根結線蟲在土壤中的分布集中上移,主要分布在離地面20cm的土層以內,以3-10cm最為集中,這正好是大多數植物根系集中的區域。根結線蟲一旦發生,很難清除,連作期愈長發病愈重。
三、根結線蟲種類
根結線蟲的不同種類、數量以及不同的寄生植物種類是導致根結大小、數量以及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國已報道的根結線蟲(MeloidogyneGoddi)有29種,其中新種16個,包括象耳豆根結線蟲(M.enterolobii Yang etEisenback)、中華根結線蟲(M.sinensisZhang)、福建根結線蟲(M.fu-jianensisPan)、濟南根結線蟲(M.jinanemisZhang et su)、孔氏根結線蟲(M.kongiYang et al)、林氏根結線蟲(M.lini Yanget Zhu)、簡陽根結線蟲(M.iianyangensisYang et a1)、卷尾根結線蟲(M.cir-ri-cauda Zhang et Weng)、柑桔根結線蟲(M.citriZhang et al)、東海根結線蟲(M.donghaiensis Zhenget al)、繁峙根結線蟲(M.fanzhiensis Chen et al)、獼猴桃根結線蟲(M.actinidae Li et Yu)、閩南根結線蟲(M.mingnanica Zhang)、海南根結線蟲(M.hainanensis Liao et Feng)、懸鈴木根結線蟲(M.phtani Flirschmann)和龍眼根結線蟲(M.di-mocarpus)。
山東省報道的根結線蟲有9個種和2個異名種。除4種最常見的根結線蟲(M.arenaria、M.hapla、M.incognita和M.javanica)外,這9個種還包括中華根結線蟲(M.sinensis)、濟南根結線蟲(M0jinanemis)、懸鈴木根結線蟲(M.pla-tani)、摩洛哥根結線蟲(M.moroccien-sis)和西班牙根結線蟲(M.hispanica)等5個種。2個異名種是格氏根結線蟲M.grab枷j和高弓根結線蟲M.acrita。’危害較重的只有4個種,即南方根結線蟲、北方根結線蟲、花生根結線蟲和青島懸鈴木上的未定種。
四、根結線蟲的危害及發生途徑
根結線蟲和其他植物的病原不同之處在于它有主動侵襲寄生和自行移動的特點。除吸取寄主的營養并對植物組織造成機械損傷外,食道可分泌有毒物質,主要成分為多種消化酶,可誘發寄主組織發生各種病理變化,使植物組織細胞發育過度,形成巨型細胞或使細胞中膠層溶解引起細胞分解、細胞壁被破壞等,從而使根部和皮層形成空洞甚至細胞死亡。
寄生性根結線蟲主要危害植物根部,側根和須根最易受害。受害根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物或根結,根結初為白色、柔軟,后變為淺黃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粗糙,有時裂開,根結剖面可看到白色或淡黃色細小蟲體。發病植株生長緩慢,葉片較小,葉色發黃。發病重的,植株矮小,不結實或結實不良,發育后期枯死。根結線蟲不僅直接造成植物的根系喪失吸水肥的能力,而且根結線蟲進入根系時的創傷口利于真菌、細菌等病原物的侵染。所以,侵染根結線蟲的蔬菜等作物往往并發其他病害,給大棚種植戶帶來巨大的損失。
每一種植物幾乎至少有一種寄生線蟲,與植物有關的線蟲已達100多屬,2000多種,嚴重危害我國農、林、經濟作物等的線蟲達100多種。根結線蟲對某些作物的危害甚至超過了其他病、蟲、草的危害程度。例如我國松材線蟲(Bur-saphlenehusxylophilus)對松林的危害被稱為“無煙的森林火災”,感病性強的松樹感染松材線蟲病后,通常2-3個月即萎蔫死亡。云南省煙草根結線蟲發病面
積達2.7萬平方千米,直接經濟損失超過9600萬元。日光溫室根結線蟲分布廣,蔓延快,對許多蔬菜如茄子、辣椒、白菜、黃瓜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輕者使作物減產達10%,重者減產60%以上。花生根結線蟲(Meloidoxyne arc-naria)在我國發現已經40多年,以山東省危害最為嚴重,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達到70%-80%。大豆孢囊線蟲(Heterodera-xlycineslchinohe)是世界性的大豆生產的主要病害,我國受害面積達到130萬平方千米,一般減產20%-30%,嚴重可達到80%以上,甚至4-5年內不能種植大豆。小麥孢囊線蟲(Heterodera avenaeWollen weber)病發生面積達到6.67萬平方千米,一般減產20%-30%,嚴重達到50%。松樹萎蔫線蟲(Bursaphdenchus xylophilus)每年僅在江蘇省就造成木材損失達100萬立方米。其他許多作物如柑橘、甜菜、馬鈴薯、甘蔗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根結線蟲還可以傳播病毒,使植物發生某種病毒病。線蟲傳毒介體主要分布于矛線目矛線科中的劍線蟲屬(Xiphinema)、長針線蟲屬(Longi-dorus)和毛刺線蟲屬(Trichodor-usSpp)。劍線蟲屬傳播煙草環斑病毒、芥菜花葉病毒、長針線蟲屬可傳播番茄黑環病毒、桑環斑病毒、毛刺線蟲屬可傳播豌豆早枯病毒和煙草脆裂病毒等。同時,線蟲還與其他病原如真菌、細菌互相作用,共同致病,造成復合病害,加重病害的發生。所以,線蟲與農業生產尤其是蔬菜作物種植關系密切,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比較適宜線蟲的繁殖和分布,因此加強日光溫室根結線蟲病的防治,是保證農業豐收的重要舉措。
五、日光溫窒根結線蟲的生物防治技術
根結線蟲的防治問題中應高度重視線蟲的傳播問題。線蟲靠自行遷移而傳播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可以借助于流水、風、病土搬遷和農機具沾帶病殘體和病土、帶病的種子和苗木等、人類的各項活動等進行遠距離傳播。所以,避免人為的線蟲傳播可以減少線蟲在人類活動地域的蔓延。
關鍵詞:房屋;滲漏;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房屋滲透漏水現象是房建工程中的質量通病,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用年限,有的還危及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滲漏水現象已成為用戶反映強烈且極為普遍的問題。不僅是施工單位解決的重點和難點,而且也是物業管理部門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這類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設計、材料都有關系,但施工單位是直接因素。
1、外墻滲水
1.1原因分析
(1)砌筑或澆筑的墻體因溫度變化、結構干縮變形,不均勻沉降而產生裂縫,水從裂縫中滲出,從而造成外墻滲水。
(2)墻體砌筑中不按施工規范操作,尤其是灰縫砂漿不飽滿,雨水透過外墻面層后形成滲水。
(3)在砌筑墻體中,或抹灰層裂縫起鼓,或灰層太薄,或分隔縫未按規定要求用水泥砂漿勾縫,均會形成漏水,另外外墻面磚底灰不飽滿,勾縫粗糙不嚴密,也是形成外墻滲水的原因。
(4)外門窗四周防水處理不當或窗臺倒泛水也容易造成滲漏。
(5)外墻腳手架眼、預留洞口、螺栓孔、預埋鐵腳四邊堵塞不嚴密,也容易造成外墻滲水。
1.2防治措施
(1)嚴格把好設計關,杜絕由于設計原因造成的外墻結構裂縫,同時,在設計中也要嚴格選擇優質的適宜的建筑材料。
(2)抓好墻體的砌筑質量,這是防止外墻滲水最關鍵的環節,砌筑砂漿飽滿密實,嚴禁干磚上墻;嚴格控制填充墻的沉降裂縫,拉結筋數量符合要求,填充墻砌至梁底500mm左右應停3天以上,待灰縫干燥沉實后砌到梁底180-200mm時用斜砌填充,傾斜度應在30度-80度之間,斜角縫應鋪滿砂漿。
(3)抹灰層應表面平整,厚度適當,無空鼓質量問題,分隔縫應用水泥砂漿填充密實,防止出現干裂。
(4)外門窗四周方泡膠要封閉嚴密,不準有任何滲漏。外窗臺應該當設順流水的坡度,嚴禁出現倒泛水。鋁合金門窗四周密封膠要均勻密實,窗框底要有排水孔。
(5)抹灰前要首先修補好墻面上深度較大的縫隙和腳手架眼,且保證孔洞堵塞密實。穿墻管道、預埋件、應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
2、屋面滲漏水
2.1 原因分析
(1)設計雖然無問題,但施工質量較差,不按照國家規范規定施工,或選用的防水材料質量不合格,屋面防水層開裂而造成滲漏水。
(2)屋面找平層細部處理不當,使其成為薄弱環節,在此產生滲漏。
(3)泛水高度不夠或收口不嚴,或選用的屋面防水材料不合格,屋面防水層開裂而造成滲漏水。
(4)現在廣泛采用的坡屋面也有滲漏水的現象,主要原因:①忽視隔氣層的作用,隔氣層的質量不過關。②保溫板的質量達不到規范規定的要求,起不到保溫的作用,③屋面上的各種管道堵塞不嚴密,形成冷凝水,滲透到屋面上。
(5)變形縫處理不當。
2.2防治措施
(1)認真搞好屋面防水設計,嚴格把好材料的質量關,在設計中要特別注意,在應力集中、基層變形大的部位(如屋面板拼縫、現澆混凝土施工縫、預制板端等處)鋪貼緩沖層。
(2)找平層應采用(1:2.5)-(1:3.0)的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低于C15。按施工規范要求設置分隔縫,并填密封材料,分隔縫應鋪附加層。
(3)突出屋面的管道、上入孔口,女兒墻等與屋面交接處,需做半徑100-150mm的圓弧,穿過屋面管道周邊細石混凝土澆搗密實,必要時需用保溫材料覆蓋,防止熱量散發,在彩板上形成冷凝水。
(4)采用卷材防水的泛水高度不得低于250mm,卷材收頭應固定密封,且上部墻體需做防水處理。
(5)變形縫處金屬蓋板應順水搭接,咬口處理后,側面還應固定牢靠。縫內垃圾清理干凈,然后填泡沫塑料或瀝青麻絲,上部填放襯墊材料,并用防水卷材封蓋。
(6)房屋流水坡向設計正確,坡度應符合設計的要求,不得出現積水現象。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應做成不小于5%的坡度,并用防水材料或密封材料進行密封,其厚度不小于2mm,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應當留出寬20mm、深20mm的凹槽填密封材料。
(7)屋面防水施工完成后,按要求進行屋面蓄水試驗,檢驗屋面是否漏水,一般蓄水時間不得少于48小時。
3、衛生間、廚房地面滲漏
3.1滲漏部位及原因
(1)地面的泛水坡度不符合排水的要求,甚至出現倒返水的問題,積水沿墻體底部空隙而滲漏。
(2)通過樓地面的塑料排水管末設置伸縮節,采暖管未加管套,由于溫度變化的原因,造成管子與其周圍已灌密實的混凝土產生相對位移,從而使管道與混凝土之間出現縫隙,水通過縫隙沿管道滲漏。
(3)大便器排水管安裝高度過低,大便器出口插入排水管的深度不夠,從而造成水從連接處向外漏出。如果處理不好,水就會沿管道周圍或混凝土板內的蜂窩,裂縫及墻縫滲出。
(4)預留孔位置不對,安裝管道前亂砸亂剔,破壞了三小間樓地面的整體結構,從而造成滲水。
3.2 防治措施
(1)現澆混凝土樓面應當振搗密實,四周沿墻應同時澆筑高120-180mm、寬度與墻體等厚度的混凝土擋水帶,在地面施工之前,應先按設計要求找好泛水坡度,拉線做好標高控制點,然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穿過地面的塑料排水管應每層設置伸縮節,并埋置于混凝土板內,其高度為上口露出地面40mm左右。采暖管在穿過現澆板處時設套管,套管與管道之間用石棉油麻封堵。在做水泥砂漿找平層時,在管道周圍50mm內做高出地面為20-30mm的水泥砂漿擋水臺,防止水從管道處滲漏。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學留白;理論聯系實際;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17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108
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機構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生物實驗中無論是學習的內容還是考察的內容都有所增加。而高中生物本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課程,生物教師必須重視實驗教學,并自覺創新實驗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一、優化教師管理,夯實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高中生學習效果的好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教師教學方法的好壞、教學設計如何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否恰當等。這些都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優化教學設計,尊重學生,創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高中生物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教學能否成功,因此要想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就必須先提升教師的素質,這是實現有效實驗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具體做法:首先,要把好入門關,在教師招錄的時候一定要任人唯賢,選擇德才兼備的人,同時強化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優化教學設計,轉變以往滯后的教學模式,尊重學情和學生,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次,教師要發揮學科組的作用,通過集體備課,提升學科組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此外,教師還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優化課堂管理,做好課堂反思,及時調控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 生物實驗課上讓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生物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有直接的關系,但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并不是說教師講授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教師手把手地教給每一位學生如何操作生物實驗,讓學生記住實驗操作的流程和結論。有效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應該是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讓學生動起來。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往往要看學生能否進行個體單獨操作,能否掌握實驗操作的步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實驗結果。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緊扣教材和學情,巧妙地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設計,同時管控好生物課堂,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讓學生在生物實驗課堂上動起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動員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內容,整合相關的資源,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
三、巧用教學留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要想實現高中生物實驗課堂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統一,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學情,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欲望。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他們累積式地灌輸多少知識,而是需要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近年來,教學留白在高中生物實驗課堂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廣和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它的使用給學生留下了一定的探究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以往的常規教學模式,優化了教學過程,促進了高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高中生物實驗課堂中融入教學留白,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需要教師為學生設計優質的問題,讓學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想象,突破定式思維,找出新穎性的科學答案,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四、優化教學設計,實現生物實驗教學和多媒體的融合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日趨成熟,在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育教學領域也不例外。高中生物實驗教師一定要順應時展的潮流,與時俱進,融入新思維,自覺地在教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兩者,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做好準備。信息技術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明顯,可以實現聲文并茂,利用自身具備的信息存儲、刪減、播放、編輯等功能,把理論性和抽象化的知識轉變為直觀的形象化知識,實現知識呈現方式的多元化,全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比教師口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可見,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創新教學思路,優化教學設計,緊扣教材內容和學情,自覺地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