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環保教育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經研究,我校決定組織開展 “環保節能”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的:
為共建節能型校園,我校將開展環保節能活動,使師生樹立節能意識,增強節能的責任心,做到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逐步形成全校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二、環保節能工作領導小組:
為了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加強我校環保節能工作,成立了清澗中學環保節能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蘇紅珍
副組長:曹玉東 張春霞
成 員:劉浩 郭海云
三、活動要求:
采取各種生動活潑、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和宣傳形式,引導學生樹立節能環保的觀念,關注生活中的節約方式,學習和尋找節能的竅門和方法,樹立節能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四、活動內容:
1、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欄和校園廣播等形式,宣傳并要求全校師生參加環保節能活動。
2、發放“環保節能、全體行動”倡議書。
3、各班級出一期以“環保節能”為主題的板報。利用墻報、宣傳欄等設立“環保節能金點子”專欄,收集“環保節能金點子”。
4、各班級組織開展“環保節能”主題班會活動。
5、開展“節能減排,環保生活”廢棄物品設計制作大賽。各班級組織同學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如:食品包裝盒、可樂罐、飲料瓶、塑料瓶蓋等等,制作具有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功能的小設計、小發明、小作品,從中挑選出構思新穎、精巧美觀的作品上交德育處,德育處將組織評比。通過這項活動向同學們宣傳“變廢為寶”的環保生活理念,動員大家一起來參與環保節能行動。
6、開展以“環保節能”為主題的手抄報評比、漫畫大賽,并在其中挑選部分優秀作品展出。作品要求:
①作品反映一個主題:“環保節能”。
②作品要求主題突出,創意獨特,構圖新穎,色彩明快。
請各班級于12月10日前從學生作品中挑選2張優秀作品上交教務處,教務處將組織評比,并對評比出的優秀作品進行展覽。
7、德育處組織成立“環保節能行動小分隊”。各班級推薦1名學生,由德育處組織對班級、辦公室等場所的用水、用電情況進行監督。
1、和諧性
兒童期是個體和諧發展的關鍵期。我們方案的活動是為充分促進兒童的和諧發展。在農村幼兒環?;顒又?,始終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情緒,使幼兒的創新思維活動處于最佳心理狀態,從而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帶幼兒到大自然中,提供自由探索、體驗的機會,使幼兒在和諧的氛圍中大膽想象、獨立解決問題。同時,師生間建立親和融洽的關系,允許幼兒在嘗試過程中出現失誤,使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創造活動中,而不必擔心因失誤而受批評或責備,促使幼兒和諧發展。
2、啟蒙性
幼兒期是創造力萌芽時期,方案設計應遵循啟蒙性原則。正確估計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可能,并且是兒童可以接受的,使方案設計目標、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是兒童可以接受的,既不負擔過重,也不能輕而易舉,要高于兒童現有的水平,保持一定的難度,要在能力尚處在形成狀態的“最近發展區”內,引導幼兒通過努力去解決問題,增強幼兒創新的樂趣,相信孩子總有一天能把這種能力發揮出來。
3、活動性
幼兒的創新行為往往與其對客觀事物的操作密切聯系,教師在環保活動中注重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注意不斷變換孩子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在操作中,萌發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如在大班幼兒對環境有了初淺的認識,幼兒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滋生了幼兒敢于探索的精神和獲得知識的成功感,幼兒的好奇心不斷地被激起,又不斷得到滿足,在環?;顒又杏變喊l明了“不濕的紙”“小鳥是我的朋友”等作品,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4、滲透性
在創新精神培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并不把環保內容單獨設立,而是注重了互相滲透性,把活動內容滲透于各科教育、主題活動及社區、家園。例如:幼兒參觀了菜園后,啟發幼兒通過觀察種植、實驗、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讓幼兒感知植物的好處,激發幼兒對農村自然的興趣,誘發幼兒的好奇心,產生探究、操作的愿望,發展幼兒創新思維。
為了加強環保宣傳,我園還設立了兩個環境教育的專用宣傳欄,向幼兒、家長宣傳環保知識,進行以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在新創建的幼兒科學宮內,我們還根據教育的需要,設置了“生命與自然”活動區,通過各種動植物標本、圖片、圖書等資料讓幼兒了解人類與自然的密切關系??傊?,在環保教育中我們力求做到“三個結合”:
第一,園內與園外教育相結合。
為進一步讓幼兒認識、感知環境,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認識層面,我們每月都通過各種活動來讓幼兒感受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他們看到季節的轉換所伴隨的大自然萬物的轉變,使幼兒強烈地感受到優美環境所帶來的身心愉悅,同時也體會到噪音、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所帶來的不適。
第二,室內與室外教育相結合。
觀察是擴展幼兒環保知識的有效方法。教師可讓幼兒利用晨間活動和散步、社區活動的機會到園內、外去觀察和體驗,激發他們對自然環境變化的興趣,并隨機進行教育,進行以點到面的引導,使幼兒意識到環境與人類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主題教育與日常教育相結合。
每學期我們都組織一個環境教育專題活動, 特別是在有關環保的節日到來時,緊扣這些節日的意義進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經過一年的教育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幼兒增加了環保的知識。
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大大豐富了幼兒的環保知識,孩子們知道水污染、空氣污染的原因,知道了綠化的意義……特別是幼兒不僅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環保標志,而且看到環保標志能自覺作出反應,并能積極向父母介紹各種各樣環保標志所代表的含義。
(二)幼兒增強了環保的意識。
當幼兒外出時,會指著身邊駛過的汽車說:“汽車的尾氣會污染空氣,應該在馬路上多種一些樹”??吹接腥税牙拥胶?,孩子會生氣:“他們怎么不懂得保護環境呢?”有的幼兒還回家告訴正抽煙的爸爸:“別吸了,空氣都被你污染了!”平時幼兒洗完手后,會及時關緊水龍頭。
(三)幼兒基本的環保技能,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自覺性增強。
如今幼兒不僅能自覺保護、清理身邊的環境,如:手工活動后自覺整理紙屑,平時看到室內、園內的廢物、紙屑會主動揀拾,還能自覺督促周圍的人共同保持環境的整潔。
實踐證明,在幼兒時期實施環保教育是完全可行而且必要的。
幼兒正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他們的心理正處于迅速發展期,行為也最具有可塑性,通過教育以及各種環境影響而形成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方式將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環保教育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使他們掌握了一些淺顯的環保知識和技能,而且培養了幼兒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利用周圍自然環境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兒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他們最初只是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感知、理解。在他們眼中,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具有和人一樣的生命與情感,一塊石頭、一只昆蟲都能成為他們游戲的伙伴。這種珍愛生命、善待天物、樂以大自然為友的純真情感是幼兒形成良好環保意識的基礎。因此,教師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自然環境,帶領幼兒實地觀察,因地制宜地進行現場教育比空洞的說教更有利幼兒真正理解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要堅持專題教育活動與日常生活滲透相結合的原則。
開展環保教育,不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一系列主題明確的教育活動,以幫助幼兒系統地獲取有關環保知識和技能,而且必須堅持經常性、平常性,將其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否則就不能達到即定的目標。為此,教師必須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努力挖掘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教育因素,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保證幼兒多角度、多側面地認識環境問題。
關鍵詞:生物教學;環保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1;G633.91 文獻標 生物課程標準對于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對于中國的生物資源情況進行了解,摸清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形勢,使學生對祖國、家鄉有熱愛之情,使學生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增進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珍惜生命,對人與自然協調成長的意義進行深入地了解,培育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讓學生對生命的秘密有好奇心,使其建立腳踏實地的科學態度,培育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讓學生積極地投身于環保的事業之中,養成愛惜環境、節約用水、不破壞環境的好習慣。
一、環保教育實行的重要意義與目前形勢
1. 環保教育實行的重要意義
最近幾年環境問題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全球生態環境在不斷惡化,其原因在于人類素質水平較低,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把握得不是很好,這也是致使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的主要因素。在1992年聯合國人類第二次環境會議中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環境問題離不開全民的參與,而保證全民參與的是教育。我們所說的環境教育,主要是使用教育方法強化全人類環境意識,對環境給予足夠的關心。把握好環境的相關問題,使得個人或團體對于當前環境問題與預防有端正的解決態度。在此次會議上確定的《二十一世紀議程》中的第三十六章提出:不管教育的正規與否,一定要使得人類的態度有所轉變,使人們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換句話說,環保教育是增進全民環保意識晉升的主要手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以日本、韓國、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不僅對于污染環境的治理和改善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認知,而且對于環保教育的開展也比較關注,這對下一代人才的教育與培養有一定促進作用。由此我們發現,將環境保護教育切實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學當中意義重大。
2. 環保教育實行的目前形勢
當前人類社會對自然資源的過分開采與利用,雖然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愈來愈嚴重。自然資源面臨枯竭的局面,同時其可再生本領愈來愈弱,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亟待解決的課題。中國要想使得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得以順利實行,這就要求把握好學生素質教育,1996年國家制定了《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要求學校開設《環境保護讀本》等選修課。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響,當前很多學校對于設置環境保護教育課程還不具備條件,一些中學因為受環保設施的局限,在校園內只安設一個垃圾筒。而中學生又比較喜歡吃零食,這樣垃圾就會增多,再加上中學生環保意識不強,要求他們把垃圾放在指定位置比較難,使得校園環境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行環境保護教育比較重要。
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行環保教育的方案
1. 關注活動內容的豐富性,強化環保意識
(1)開設專題講座。對于環保意識的加強,學校生物科組可開設一些專題講座,并以此形式實行環境教育。對一些節日,比方3月12日的植樹節、3月22日的全球水日、4月7日的全球衛生日、5月31日的全球無煙日、6月5日的全球環境日等和環境有聯系的節日進行探討,闡發這些節日的由來、意義,可以聘一些環保專家向學生們教授一些關于環境保護的常識。對于一些傳統的環境教育日,教師要正確地對待,借助這些節日對環境保護進行大力宣傳,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2)做好環境保護調查工作。要想使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教師可以周圍環境為核心組織學生進行相關調查,尤其對于一些已污染的環境進行調查。環保調查的作用是增進學生對環保的感性認識,使得學生對環保的認識有所升華。
2. 以自身作為榜樣,身體力行開展環保行動
環保教育實質是增進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有一個優良的環保行為習慣。教師在展開環保教育的時候,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以身作則,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抓好環境保護工作。
例如,洗完手要把水龍頭關好;離開房間之后要把亮著的燈關好;在處置垃圾期間,塑料袋、廢舊的電池、紙張之類的垃圾,我們可實行分類處置,對花卉不能隨便踩踏,要愛惜花卉樹木。如此一來,學生會漸漸地從小事中養成好的習慣,學生的環保意識也會加強。
綜上所述,讓學生對生物資源情況進行了解,摸清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形勢,使學生對祖國、家鄉有熱愛之情,可使學生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油然而生。由此可見,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意義重大,可促使學生積極踴躍地投身于環保的隊伍當中,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符。要讓他們養成愛護環境、節約用水、不破壞環境的好習慣,將環保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學當中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行,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邵婧.初中生物課堂中如何滲透環保意識[J].考試周刊,2014(87).
關鍵詞:環保教育;環保意識;教育措施
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在惡化,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每一個人的知識結構中都應該包括環境科學知識。學校教育,特別是化學學科的教師,目前面臨的時代任務就是:要使我們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并積極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一、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環保問題是生活中很現實的話題,將此話題引入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化學實驗或課外活動中動手參與,能夠擴大知識面,總結觀察事物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學習或課外活動,讓學生了解目前我國環保方面的實情,了解生活中的環保問題,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要求教師具有環保教育素質
教師是施教者,學生的許多知識和信息都來源于教師,因此,要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自身先得具有環保意識和環保教育的素質。
1.擴充環保方面的知識面
很多化學教師對課本知識研究得多、研究得深,但對目前環境保護的知識了解得太少。所以我們教師的當務之急是要多讀書、勤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對環保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充分的認識,并在自己的教學中擔當起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責任。
2.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
教師在帶領學生做化學實驗時,總會用到或產生一些污染環境的化學物質,教師要在實驗之前就想好如何確保有毒物質不泄露到空氣中,如何吸收尾氣,如何處理化學反應后的廢液等問題。千萬不要小瞧了這些細節,教師如果養成正確的處理習慣,這將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形成環保意識,并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三、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抓好教學的方方面面
1.挖掘教材中的環保因素
結合化學教材中相關章節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教育。比如,結合硫酸、硝酸的工業制法,給學生介紹煉鋼煉鐵的工業流程,并告訴他們在此過程中可能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危害,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工業產生的廢氣、廢渣該如何處理;結合硫化氫、氯氣、苯蒸氣等有毒氣體的知識,向學生說明這些有毒氣體對環境污染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尤其要強調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在學習合硫、氮的氧化物時,可以聯系酸雨的形成及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在給學生介紹有機物中高聚物的內容時,可聯系白色污染的危害,并引導學生探尋白色污染的解決辦法等。我們化學老師一定要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緊密結合教材,并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將環保知識和環保意識的教育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目前環保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在實驗教學中推進環保教育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并指導他們落實到實驗行動中。
(1)指導學生在選取實驗藥品時,盡可能采用無毒無害或者低能耗、低污染、可回收、可循環利用的藥品。在設計和選擇實驗方案時,要本著環保的理念和原則,對于不合理的實驗操作可以進行改進。
比如,在驗證SO2漂白性的實驗中,加熱試管時會釋放出SO,對環境造成污染。我與學生研究后對試驗方案進行了兩種改進:一是在裝有品紅溶液的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球,這個棉花球是用稀NaOH溶液濕潤過的,以此來吸收多余或生成的SO2;二是當品紅液體的溶液剛好褪色時,在試管口套個氣球,再給試管加熱,然后冷卻,以防止生成的SO2排入空氣中。教師如果在每一次實驗中都強調這些環保知識,學生就會逐步樹立這種意識。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從事科學實驗或工業生產,一定會時刻繃緊環保這根弦。
(2)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行為習慣。比如對于有毒氣體,要求必須在密閉系統或通風櫥中進行操作。對化學反應后的尾氣要適時吸收,嚴禁有毒氣體擴散。實驗后的廢渣、廢液千萬不能倒入水池,必須分類回收等。
3.在課外活動中拓展環保教育
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僅僅依靠化學課堂上的滲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將環保教育活動延伸到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實施環保教育。
(1)組織環保知識專題講座。可以結合國內外重大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專題講座,比如結合我國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動,讓學生了解白色垃圾的起源及其危害?;蛘呃铆h保節日組織專題活動,比如“世界環境日”(6月5日),向學生介紹當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利用“國際保護臭氧層日”(9月16日),向學生介紹臭氧層的相關知識,分析目前臭氧層被破壞的原因,介紹氟利昂的應用及其替代技術等等。
(2)安排學生實地參觀考察。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到周邊的污染工廠實地參觀,了解污染情況,通過與工廠工人或技術人員的交談,明確環境污染對人們生活及身體的危害,增強環保的緊迫感。
總之,職高化學教學中必須滲透環保教育,幫助學生擴充環保知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并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為自己、為親友、為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工作盡到自己應盡的一份責任。
關鍵詞:化學教學 實驗教學 環保教育
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已日益嚴重化。各種化學污染物隨處可見,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及社會的發展。環保問題也得到更多的關注。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已刻不容緩。因此,化學教師應寓環保教育于日常教學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進行簡要探討。
一、化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大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健康。因此,培養人們的環保意識,已成為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議事議程。學生作為今后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他們具備良好的環保意識,對今后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與環保工作,都會帶來更大的影響。化學和物理、生物學科都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學科。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及形成過程、主要危害及防治方法,均和化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化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二、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1.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
教師的行為好似學生的一面鏡子,在教育中起到榜樣作用。若教師一邊對環保進行說教,而另一邊卻對環保事業不管不顧,那就起不到教育作用。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注重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盡量從多渠道中獲得更多的環保知識,然后,及時將這些新知識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在開展教學工作時,筆者也經常利用各種方法,如對比、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加深學生的影響,引起學生對環保的興趣。
2.把環保教育和國家、社會結合起來,升華學生的情感
把環保教育放到日常的小事中是并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更應關注怎樣使學生通過所學的化學知識及方法去解決環境污染,合理地使用化學物品,提高他們對環境與社會的責任感,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立下為國家、為社會進步認真學習化學的志向。
比如,關于金屬回收利用的課題,學生們通過課下準備,收集了相關的信息,了解到:歐美很多發達國家現已形成比較成熟的廢舊金屬回收利用模式,絕大部分都在中心城市建立了現代化鋼鐵回收中心,中心規模在萬噸以上?;厥盏慕饘僖詧髲U汽車為主,采用隧道液氮冷卻破碎的方式進行解體,再通過磁選、浮選的方式去除雜質,將碎鋼打包壓塊后,再回爐冶煉。全部過程均為自動化。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目前仍是采用落后的人工氧割解體的方式解體報廢汽車的。然后,就這問題,師生間可以展開探討。
3.注重在化學實驗中滲透環境教育
化學實驗屬于化學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還能培養他們科學態度,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開展環保教育。筆者就開展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時,如何滲透環保教育進行簡述。
3.1科學合理設計實驗中所用試劑的用量
實驗中一般都會接觸到各種有毒、有害的物質。實驗中試劑用得越多,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就越大。因此,一般在保證實驗能正常開展的前提下,用量應越少越好。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對外排放,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節約實驗成本。
3.2優化實驗中的環保設計,盡量減少有毒試劑的使用
目前,天然藥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有很多種類。我們應選擇那些毒性較小,成本較低、效率高,并且環境污染小的方法。比如,在設計柱色譜實驗方案時,選擇工業酒精取代丙酮、氯仿、苯等作為淋洗劑,這是由于工業酒精無毒、價格低廉。設計關于蒸餾實驗時,可以在本實驗前進行相關的柱色譜等實驗,然后將柱色譜實驗所回收的酒精淋洗液用于蒸餾實驗,從而達到環保與教育的目的。又如,開展黃酮類化合物的實驗教學時,對于“蘆丁的提取、分離與鑒定”,可采用有溶劑法與堿溶酸沉法來提取。前種方法會使用到有機溶劑,即便采用酒精也會危害人的健康;后者則選擇水作為提取溶劑,通過對比,學生便明白了應選擇后一種提取方法,避免有毒試劑的使用。
3.3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實驗教學,不僅能確保教學質量,還能極大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降低三廢排放。比如,在化學定性實驗中涉及到諸多種類的試劑。這些試劑多具有一定的毒性,且產生的廢液極難處理。筆者認為把實驗內容制作成視頻資料,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能夠全面、細致地了解實驗的各個環節及注意事項,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當涉及到原料與廢液毒性大的化學物,如硝基苯、苯胺等的制備實驗時,筆者利用研制中的化學模擬實驗室系統,讓學生通過計算機開展模擬實驗。通過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可達到在零污染、零排放條件下的有效教學。
3.4加快改革,向微型實驗方向邁進
當前,國際上化學教育正流行實驗微型化。開展微型實驗有著很多優點,比如,實驗試劑用量較少,不僅不會影響實驗開展,還能降低成本,減少廢棄物的排放。相關實驗儀器由于體積小,價格比較便宜,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避免破損,進一步減少了儀器購買方面的開支。同時,開展微型化實驗就是對學生最現實、最直觀的環保教育。比如,對于天然藥物化學實驗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化合物的檢識反應都可通過點滴板來代替試管。點滴板實驗不僅試劑用量較少,操作簡單,對比現象明顯。此外,洗滌所需用水量也較少。
又如,可利用濾紙進行關于醌類化合物顏色反應中的無色亞甲基藍顯色反應。上述實驗利用試紙、濾紙即可完成。
3.5設置廢物回收實驗,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綠色、環保的理念,筆者認為可以在實驗中增加廢棄物處理的環節。同時,把廢棄物處理納入學生設計性實驗項目中。比如,關于無機化學實驗《廢電池的綜合利用》,要求學生自主設計相關實驗方案,并從黑色混合物的濾液內提取二氧化錳,利用鋅殼制備七水硫酸鋅。學生可分為小組,共同完成實驗。首先,他們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設計出實驗方案,再選出儀器試劑等。當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實驗活動中時,說明綠色環保的理念已深入他們的心中。此外,高校還可以成立課外科技活動小組,讓大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有害廢棄物進行回收循環利用。比如,學生們在含銀廢液中回收齦,不但回收了貴金屬,還掌握到對金屬的回收方法。通過對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不僅增強了學生們的環保節能意識,培養了他們的創新實踐精神,也達到了環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