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

      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

      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初中階段 職業生涯教育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7-0307-02

      近幾年來,國家和教育部也高度重視職業生涯教育,把它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同時各級各類學校也開展了相關的實踐和研究。但相對于國外的發展狀況,中國的職業生涯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在初中階段這個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職業生涯教育狀況不容樂觀。由于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乏、家庭日常職業生涯引導教育的偏差、社會職業生涯教育氛圍的淺淡和初中時期青少年身心特點的綜合作用,初中學生對社會職業了解不多,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不清楚,在個人職業發展前景規劃方面明顯缺乏指導,導致一部分學生結束正規九年義務教育后,出現升學無望,就業無門的狀況,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一、中國初中時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1.初中生對自我認識不全面。調查發現,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認識能力,但是自我認識還不是很全面。在“你了解?”和“你了解自己的?”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以及優點和不足的比例只占36.3%和37.9%,不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分別占到63.7%和62.1%。調查充分顯示,初中學生對自我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優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判斷和認識,但是對自我認識還不夠全面,相當多的學生對自我還缺乏正確的認知和了解,對與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優點密切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更是淡薄。

      2.初中時期學生對職業認識不完整。現在社會上的職業眾多,要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等對將來職業有一個設計,就必須讓孩子接觸各種職業,了解各種職業信息。調查顯示:初中生對職業的認識不完整,認識片面,對職業的認識也存在很多誤區。具體表現為:第一,初中生受社會輿論、媒體宣傳影響較大,對社會職業的構成了解不全面,在“哪一類是你大學畢業后期待從事的工作?”的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商業服務業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分別是36.7%、18.4%和16%,這說明初中學生對社會職業關注受老師、家長和媒體的影響,集中于教師、醫生、工程師、公務員等社會影響力較大、收入穩定或高收入的職業,而生產一線的工人、農民、技師、農藝師卻排斥在學生的視野之外,對技術操作型的許多勞動崗位(如工人、農民工、清潔工等)更是表現漠然。第二,初中生對社會職業的了解途徑不豐富,比較片面。了解途徑排在前三位的是電視、家長和朋友,而其他本該發揮重要作用的如老師、報紙和社區卻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還有初中學生普遍認為培養某項職業能力很重要,但愿意在初中畢業后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卻很少。這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缺乏社會職業意識,缺乏對構建明智、現實的職業發展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輕視職業技術教育的傳統觀念在學生思想上的印痕。

      3.初中時期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淡薄。增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關鍵。初中時期是學生對前途的現實性的探索和實驗性的選擇時期。這一時期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個性化色彩非常鮮明,老師和家長要加強引導,幫助學生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并作出初步的職業嘗試。調查顯示:中國初中學生對職業和個性的關系認識較清楚,已經具備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但是總體而言中國初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還是很淡薄,不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更與其他發達國家初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存在較大的差距。在調查中僅僅有31.3%你聽過職業生涯規劃,高達68.7%的初中生不記得或者根本沒有聽說過職業生涯規劃,有了解和系統學習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人就更少了;高達70%的初中生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將來比較適合從事什么職業;認為應該在初中階段考慮職業生涯規劃初中生只占26.2%。這些問題綜合說明現階段中國初中生在職業規劃上意識淡薄,而且滯后,如果不加以引導和教育,對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會產生很不利的影響,有的學生在將來會為此付出代價。

      4.初中時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的缺乏和偏差。職業生涯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職業生涯教育課程主要以班級或小組團體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與實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但是調查顯示,中學學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缺失,很少有學校開始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即使有,也是走形式,大部分學校也沒有按照各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各種主題實踐活動,與社會發展趨勢和學生生涯發展不相適應。在對老師的調查中,只有9.2%的學校有開設人生設計或職業生涯教育的相關課程,班主任很少教育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來選擇職業,只有1/10的老師有在課上強調職業選擇的重要性,這些問題顯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關于職業生涯的教育內容嚴重缺乏。有的初中學校即使有舉行社會實踐活動,出于安全考慮,只是讓學生做簡單的參觀,而關于職業的主題實踐活動不僅次數少,而且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當問到老師“您學校在課外活動中有沒有組織學生參觀一些職業如醫生所從事的工作”時,回答沒有或不清楚的比例高達91.8%,回答有的比例只占8.2%,與中國小學階段還有一段差距,更不用說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了。這說明在初中時期,由于升學壓力、老師和家長的一些認識誤區,初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減少,更不用說職業實踐和職業實習了。

      二、加強初中時期職業生涯教育的對策思考

      在初中時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程,最主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同時還需要家庭及社會各界的密切協作和共同努力來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教育意識,擴大職業生涯教育范圍,提高職業指導水平,擴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手段和渠道。

      1.增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第一,教師要樹立對學生理性的職業期待,避免提高學生未來擇業的機會成本。教師要充分重視職業生涯教育這項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轉變教育觀念,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修養,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設計。第二,各門學科任課教師要接受職業生涯教育培訓,并把職業生涯教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中。第三,培養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專職職業生涯教育教師。中國的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借鑒國外的標準,培養專業化的職業指導老師,在條件具備的地區和學校要按1∶500的比例配備專職的職業生涯教育教師。在目前現有的條件下,比較可行的做法是發揮班主任的作用。

      2.發揮初中職業指導的作用和提升初中職業指導的水平。初中時期是職業指導的起始時期,中國中學的職業指導,包括升學與就業兩個方面,是以學生為本,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教會學生學會選擇,引導學生合理地進行生涯設計,為升學或就業作好準備的一門學科。職業指導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畢業生的合理分流,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因此作為初中學校發揮初中職業指導的作用和提升初中職業指導的水平:要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建立學生個性檔案,全面了解學生的現狀和特點,突出職業指導的目標化;提供職業信息服務,讓學生了解職業特點;積極開展咨詢指導,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職業定向;組織學生參加校外課外活動和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其職業素質;推進職業指導,要注意學生成長的階段性。

      3.開設職業生涯教育的相關課程。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職業生涯課程的教育。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公選課或必修課,引導、幫助和鼓勵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以及未來的從業方向,選擇各不相同的課程組合,以滿足未來升學和就業的需要,為自己的未來設計一份藍圖。同時加強對家長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和運用專題教學法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4.靈活開展各種以職業體驗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作為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載體,應當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通過開展以職業體驗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初中學生熱情參與各種職業體驗活動。(1)勞技滲透,實現學生的自我角色塑造。(2)活動展示,增強學生的自我成功感。(3)實地參觀和實習體驗,幫助學生體驗工作環境和獲得第一手職業信息。(4)加強就業創業教育。

      5.針對初中時期青少年心理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初中階段處于青春期階段,其中心任務是解決強烈的自我意識與身心限制的矛盾,所以初中生涯發展的重點是進行生涯探索和生涯規劃與計劃的準備,要分時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初中時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從自我覺察、生涯覺察、生涯規劃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每一方面包括多個相關的主題,并且在不同的年級教學內容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比如初中一年級的內容側重自我覺察,輔以少部分職業初探,初中二年級以認識生涯類群為主,側重生涯覺察,初中三年級以生涯規劃為主。

      在學校發揮主陣地作用的同時,家庭要發揮積極的協助作用,如家長要轉變教育方式,注重培養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初中生性格的發展;要重視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職業意識;社會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如引進國外先進的測評工具,加快國外人才測評工具和方法本土化的研究與開發;完善職業信息系統,提供多種形式的職業信息服務;建立初中職業生涯教育的組織和制度保障(調查數據來源于福建省青少年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教育現狀調查)。

      參考文獻:

      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范文第2篇

      做好人生規劃就是樹立目標,目標是前行的燈塔。

      中學生中很多都有理想,但意識到如何實踐自己人生理想的學生只是極少數。在我國大學生有70%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甚至畢業時也不知道要從事什么職業。所以為了避免少走彎路,規劃要趁早。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經早到幼兒園,比如說幼兒園的理想教育,倡導學生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日本這方面就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日本的幼兒園小朋友會被組織到各種工作的地方去參觀,小學階段會到消防隊、警察局等地方去實習一日,初中時會讓他們對一些技術型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生涯規劃對于我們初中生來說也是相當有必要的。初中生在成長的這個階段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獨立意識的增強,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比如初中生對星座特別感興趣,這表明他們在努力尋找個性特色,所以一定要首先引導學生自我認識,分析自身特點,包括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傾向、身體狀況、過往經歷和擅長的東西,思考自己想要什么、適合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讓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學習和成長目標。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善于給自己做計劃并實施,塑造一個清新充實的自我。

      在初三,學生面臨他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選擇,是分流擇業還是升學?這個時候,學生的選擇會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引導,還有就是同學、好朋友的影響,往往最后就成了“走別人的路,讓自己無路可走”。這中間尤其以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所以學校開辦家長學校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家長意識到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尊重其興趣和個人愛好。家長和老師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做抉擇,也不是抱著不放手,而是為孩子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幫助,讓孩子自己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既然初中生的人生規劃如此重要,那么要怎樣引導學生做好人生規劃呢?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職業生涯規劃。所謂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讓中學生盡早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學會職業決策,從小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目標,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鍛煉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選擇職業的過程,是全面充分地認識自己、深入了解社會和適應社會要求、塑造自己的過程。職業選擇,實質上是對未來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們不能隨遇而安放棄選擇,不能盲目跟風不去選擇,也不能心無主見由別人替你選擇。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根據對個人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因素的分析,來確立職業方向和目標,制定實現這一目標的計劃,并采取行動落實計劃。其中,個人主觀因素、客觀環境因素分析和確定職業方向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我們通過職業興趣測試,幫助中學生了解其性格特點,職業興趣。選擇職業的三大要素:一是應該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能力、興趣、性格、局限和其他特征。二是應該清楚地了解職業成功的條件,所需知識,在不同的職業工作崗位上所占有的優勢、不利和補償、機會和前途。三是平衡上述兩個條件。

      第二,人生目標的樹立,人生目標決定著生命的質量。時間很寶貴,沒有目標和規劃就等于浪費生命。按人均70歲的壽命來算,人的一生除了10年幼童、10年衰老以外,還剩下50年,而在這50年中又有一半的時間用來休息、吃飯等活動,僅僅剩下25年的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一生工作時間僅有

      9 000多天。而做好自己的工作、干好自己的職業,就是我們人生短短25年最能夠體現個體價值的存在。而要想體現個人價值,我們必須要在短短的幾十年里有自己的規劃,并為之努力奮斗。

      每個人在所擁有的時間里選擇的“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決定了你以后的生活質量。比如,在上學的年齡,你既可以選擇好好學習,也可以選擇逃學;在工作的時候,你既可以選擇認真工作,也可以選擇消極怠工。但是無論你選擇的是什么,這些被選擇的過程都會影響和決定你今后的生活質量和人生幸福。

      第三,確立個人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時,要注意三點:首先,如果允許你對從事的職業和工作有條件選擇的話,你就愛一行干一行;如果沒有條件選擇的話,那你就干一行愛一行。也就是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其次,要在樹立目標后不能同時有很多方向,不能總改變方向。有了方向,不要怕路遠,能否成功的關鍵有六個字:想法、行動、堅持。最后,小崗位也有大舞臺,小崗位也能有大作為。不管做什么工作,我認為一個人的工作做到別人沒法替代的程度,就算成功。

      第四,規劃需要奮斗。再好的規劃如果不能落實到行動上,一切都是空談。

      為了目標的實現,要堅定、勇敢、果斷地行動,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力。付諸實踐,付出努力,并定期做檢討。而在行動中首先是明確每一個時間段做什么,其次是克服一切困難,將每一個時間段的事情做好。

      人與人之間、強者與弱者之間、大人物與小人物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于意志的力量,即所向無敵的決心。一旦確立了一個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不在奮斗中成功,便在奮斗中死亡。具有這樣的品質,你就能在這個世界上做成任何事。

      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詞匯;記憶策略

      眾所周知,英語詞匯的學習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少到多的過程。詞匯是構成英語語言的基本單位,對詞匯的學習與研究對中國學生的詞匯掌握和英語學習有巨大的幫助作用,有效的英語單詞學習策略和記憶方法,對于英語學習有很好的啟示作用。新的經濟形勢和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特色,使英語這個國際化的橋梁愈加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尤其是掌握適應社會生活的和未來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語詞匯變得非常重要。

      一、新課改對于詞匯記憶策略要求

      新課改對于課程目標方面增加了情感策略方面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英語詞匯記憶技能,對于英語詞匯語言知

      識、英語詞匯背后所反映的情感進行更多的了解,而不僅僅局限于就課標所要求的對詞匯的簡單背誦和理解,這樣就可以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有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英語詞匯學習奠定探究式學習的基礎。

      二、初中英語詞匯掌握現狀和問題

      小學是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而初中則是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正確地引導初中生進行有效的英語詞匯學習,對今后的英語學習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初中生學習英語詞匯一般有其特點,而且初中生好奇心重,調動其積極性也比較容易,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跟老師重復幾遍就學會了,但是學得快忘得更快,而且對于英語單詞的搭配、字形變化、詞組和固定用法等等,不愿意花時間去清晰記憶,久而久之,很可能因為詞匯量掌握不足等原因造成英語成績不理想,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和畏懼心理。

      這種現象在我國的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非常普遍,目前我國初中英語詞匯學習的策略基本上只停留在用教材的背誦上,英語的學習口語化趨勢非常明顯,詞匯量的掌握極為有限。中國的大部分初中學校在教學過程研究中處于空白階段,同時英語學習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結果非常滯后,所得出的策略更新度不潁甚至很多偏遠地區的初中老師對于英語單詞學習策略掌握程度非常差,甚至無策略可言。

      三、國內外關于英語學習和詞匯掌握的研究

      由于英語是世界性的學習,是國際聯通、親近文化、知識交流的基礎,因此國內外的學者對英語詞匯學習非常重視。

      很多中國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對于中國初中生以及中國兒童的英語詞匯記憶策略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創新性地使用了漢語和英語對照研究,研究對于國際音標、音節、構詞方法、英語讀音規則等的框架性聯想,聯系漢語的拼音和隨意拆分策略,

      分析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之間的聯系,就更好地學習英語詞匯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研究,又有學者進行了分年級和分年齡的分層策略延伸,總結出了如何練習、聯系、猜測、上下文結合、具體分類、死記硬背、查詢字典等各種各樣的英語詞匯掌握策略。

      對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是站在一定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教育學和心理學是詞匯學習策略的理論基礎,同時結合英語學的相關研究,對于詞匯量的掌握,首先要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有美國心理學家提出,認為人系統有興趣地學習,可以把各種方法與信息結合,長時記憶,這種結合就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方法來進行合理的詞匯編碼學習,但是這種理論由于更多地強調死記硬背,難以很大程度地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和學習積極性。

      我國初中生的詞匯掌握和學習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往往很難進行非常廣泛的詞匯掌握,這是因為英語的詞匯量掌握是一個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初中生對英語的詞匯量掌握已經能夠達到一個比較大的程度,因此對于英語詞匯學習應該站在更加有助于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角度,來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策略的具體分化。

      四、我國初中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理論研究

      對初中生的有效學習策略的研究,教師首先應該了解學習策略的相關定義,目前在國內外的學術界,對于學習策略并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很多學者認為,學習策略是一個完整的概念,應該指學習者采用一定的方法,對于學習的新趨勢和總體特點進行技巧性的總結,為了將知識內化成自身的學習記錄,采用的一種補充性的或有目的性的行為。國內外學者對實習生的內涵掌握和分析是不同的,但是不管哪種概念都認為學習策略是語言詞匯所掌握的必要措施,沒有策略的學習是無效的學習,如果想要對英語詞匯更加行之有效地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過程的

      樂趣,并且進行快速矯正、鞏固以及有創新性的發展。

      五、中國初中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概述

      初中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的掌握,是為了初中生對于詞匯高效成功的掌握積累常識記憶的一種輔助手段,需要初中老師進行有效的引導和不斷的更新,對于初中生詞匯策略的掌握,一般來說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系化的過程,同時應當對初中生的學習自主性進行有效的培養,保證有效性學習的良好習慣。

      1.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指的是初中生對于自我的能力和詞匯理解的程度進行完善的認識,對于用詞匯的性質和掌握和對于英語詞匯作業的有效完成有很好的了解,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詞匯的修正,

      并且對于自身的不足情形有策略地調整,制定相關的具體學習目標,善于創造和把握英語詞匯的學習具體步驟,通過細節化的小步驟學習、計劃檢測,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速度,并且探索階段性的英語詞匯學習方法。在對英語詞匯學習方法的評估過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和成功的學習經驗,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有效的交流,體會相關經驗的不足和進行學習效果欠佳的反思。

      詞匯的擴展及反思案例:

      學生學習一個新詞匯時,往往想知道一些其他與其相關聯的詞,這給詞匯的擴展提供了自然的良機。利用關聯詞群或稱聯想詞群。如:教fruit時,指出這是水果的總稱,為讓學生聯想到有關水果的詞。

      利用詞形變化規劃。如總結不規則動詞的變化,可分為:

      A-A-A型:cut-cut-cut put-put-put

      A-B-B型:build-built-built dig-dug-dug

      i-a-u型:begin-began-begun drink-drank-drunk

      教師在教導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了解哪些部分的詞匯分支是自己所沒有掌握的,通過交流和互相提問,來掌握具體的英語詞匯知識。

      2.認知策略

      所謂認知策略,是指對于英語詞匯的信息收集和儲存檢索等更加精細地加工的認知策略,這個學習策略能夠很好地促進初中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詞匯材料掌握和快速調取,能夠非常良好地適應現代化的多媒體和網絡化發展背景之下的英語詞匯的學習和掌握,可以使得初中生在使用詞匯的過程中更好地遵循記憶的規律,提高英語詞匯記憶和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快速地把新舊詞匯知識結合到一起,并且根據觀察分析和有效的總結,發現問題,借助有效的預警來進行詞匯的學習調整,掌握。

      認知策略應用教學案例:

      a.利用同義詞。同義詞都是相對的,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義詞可能是pleasant(令人愉快的),kind(親切的),fine(好的)。

      b.利用反義詞。如學過big以后,當學到small時,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還有new & old,white & black,push & pull等。 通過歸納和總結,可以得知初中生腦海中的新舊詞匯之間的必然關聯,利用新舊知識的契合點、相似度、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加深記憶。

      3.社交記憶策略

      由于英語學習是最終需要將詞匯的掌握應用到具體的英語使用過程中的學習,最終是為了回歸到生活中。因此對于初中生詞匯的掌握和學習,需要良好地運用社交策略。該學習策略指的是初中生在整個詞匯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地與他人進行合作和溝通,在與他人合作溝通及物化掌握英語詞匯的過程中,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且互通有無,善于創造有效的學習情境和口語表達語境,并且配合有效的書面交際機會,接觸英語語音的變化,包括在適當的時候借助手勢和表情來進行對詞匯量不足的補充,通過多說、多寫、多聽,可以更好地解決交際過程中的問題,也可以通過積極地與同學進行合作,來盡可能地快速提升英語詞匯學習能力。

      教學案例設計:

      通過視頻短片導入交際英語話題――購物,根據生活中的英語實際需求,模擬合理的生活語境和情景,提供綜合運用英語,掌握相關詞匯,進行熟練的交際活動的機會。

      Teaching aims:

      Aims of basic knowledge:

      To summarize the sentence patterns for shopping.

      Aims of ability:

      (1)To learn how to make dialogues about shopping.

      (2)To ask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shopping center they like.

      Aims of emotion:

      To ask students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oving and helping other people.

      4.情感策略

      情感學習策略是英語詞匯學習的內在需求,是一種主觀的結合學習方法,由于初中生爭強好勝、好奇心重、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情感策略需要初中教師在實際的教授和詞匯指導的過程中有效地調節初中生的學習技巧,包括在初中學習過程中進行積極的鼓勵和適當的引導,幫助初中生培養和調整自身心態,控制自己的情感,通過對情感的掌握來明白語言是一種情感表達和抒發的工具,理解詞匯的不同含義和不同使用方法。

      情境教學詞匯教學案例:八年級口語課,不同的教學情境理解詞匯的不同含義。Doctor的涵義可以是“醫生”,也可以是“博士”,結合不同的情境表演,以不同分情感學習詞匯。

      (1)John is a doctor.

      John is a medical doctor.

      John is a doctor of philosophy.

      Glasses的涵義可以是“玻璃杯”,也可以是“眼鏡”,模仿晚會現場和眼睛專賣店,進行活動教學。

      (2)He is looking for his glasses.

      He is looking for his drinking glasses.

      He is looking for his reading glasses.

      5.教師的引導和灌輸策略

      教師對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重視程度對于學生的具體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教師首先需要形成正確的英語詞匯學習觀念,從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詞匯記憶學習習慣。

      同時學生也應當在詞匯的記憶和學習過程中學習更加理性的應對方法和策略,梳理自身學習的心情,養成自覺去背單詞的習慣,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增強對于英語學習的認知,發現英語學習中的樂趣,并且能夠克服不敢說、不敢寫、不愿意背的害羞和焦慮心理,在使用過程中不怕犯錯誤,并且能夠不斷地糾正和改進自身的英語詞匯記憶不足的問題。

      對于初中生英語詞匯掌握策略的研究,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進行相關策略的調查研究,同時在調查的基礎之上,根據詞匯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的問題及現狀,提出適合我國初中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學生自主性學習觀念的培養息息相關,初中生英語詞匯的有效學習和初中英語教師的詞匯及教學觀念是一脈相承、相輔相成的,只有基于初中生英語詞匯有效性學習角度來進行扎扎實實的研究,才能為初中生英Z詞匯記憶策略的教學對策提供更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 詞匯教學 初中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6-0016-02

      1 文獻綜述

      1.1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對“認知”的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活動,元認知知識是指對任務,目標,自己的認識。元認知活動是指在學生解決問題時,有意識的調整或管理自己的思維模式。元認知策略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Santrock,2009)元認知知識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意識個體的知識,即個體對自身狀況和水平的了解;二是認知任務的知識,是指人們對認知活動中的任務要求的認知,它包括任務中有關信息特點的知識,任務要求和目的的認知。三是關于認知策略的知識,即能認識到進行認知活動中存在的策略有哪些,和這些如何靈活使用等。(陸細霞,夏娟,2008;)元認知是不同于認知的另一種現象,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與認知策略在活動內容,目的,對象,作用方式上都有區別。但是兩者在功能上是緊密相連的,都是促使個體實現認知目標。(汪玲,1999)

      有上述文獻可以看出,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只有在元認知策略的組織和監控下,認知策略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學生在熟練運用元認知策略的情況下,對于實現認知目標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在認知的過程中,只有學生自己對于認知情況是最清楚的,當遇到障礙時,學生可以隨時調整或轉換策略,進而實現認知目標。

      2 元認知策略與英語詞匯學習

      2.1初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情況

      根據學者對初中學生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大部分時間花費在記單詞上。而且學生在記單詞是用的比較多的認知策略是:死記硬背,構詞法、做練習、上下文。而廣泛閱讀,猜測,活用等策略用的不多。從學生的認知策略可以看出,學生策略使用總體缺乏靈活性和主動性。元認知策略使用的不多(制定計劃、自我評估、獨立自我監督),表明學生還不善于在宏觀上規劃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陳煒, 2008)。學習者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學習者語言輸入和輸出的質量, 并且也影響到學習者的語用和語言交際能力。(董巖,張雪珠,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0;吳國英,2009)

      在一些外文文獻中,二語詞匯學習策略主要有翻譯法,機械記憶法,聯想記憶法以及關鍵字記憶法等。在這些方法中,各個記憶法各有利弊,詞匯材料的不同也需要用不同的記憶法,所以,只有在詞匯記憶中熟練轉換,調整記憶策略,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Hummel 2010; Sagerra &Alba, 2006)

      通過學者的調查,初中生對英語語詞匯學習很重視,但是他們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還很呆板。在詞匯學習過程中,要隨時調整和評估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我國初中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有限,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對元認知策略的理論知識不清楚,可能有些學生在使用元認知策略,但他卻不知道這個理論,但是如果學生能全面了解和掌握這些策略,那他們的詞匯學習會更有效。二是學校和教師認為記單詞是學生自己的事,不重視對學生元認知策略的培養。總之,教師和學生都應重視元認知策略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

      2.2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對英語詞匯學習的作用

      研究表明當學習者使用自己選擇的學習策略時會對外語詞匯有更好的記憶。(Sagerra &Alba, 2006)

      元認知在外語詞匯學習中起著導向與協調作用。運用元認知策略的計劃策略可幫助外語 詞匯學習者對詞匯學習的目標、過程、步驟做出規劃與安排;監控策略可依據詞匯學習者的詞匯學習目標、 計劃有意識地監控詞匯學習方法、進程、 效果以及計劃執行情況等活動; 評估策略能對詞匯學習者的詞匯學習進程進行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進程所采用的策略進行調整。因此,元認知策略在詞匯學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董巖,張雪珠,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0)通過探究元認知學習策略對學生詞匯學習成績的影響,發現元認知詞匯學習策略和詞匯成績顯著相關,并且元認知詞匯學習策略培訓取得了一定效果。經過培訓的實驗班元認知詞匯學習策略使用水平和詞匯成績明顯高于為經過培訓的控制班。(田曲平,2009)文秋芳(1993)在對一個優秀學生和一個差生的個案研究中發現,優秀生懂得如何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能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杰出的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控能力經常對學習進步情況和策略的成效進行反思。而后進生在上述方面顯的及其欠缺。可見,優秀學生和后進生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元認知水平的不同。(引自王美玲,2006)

      從上述文獻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是可以通過培訓加強的。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去教授學生元認知理論,以及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在詞匯學習中正確靈活的運用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對于外語詞匯學習是有促進作用的。我們可以看出,在整個元認知策略的運用過程,元認知策略對學生的詞匯學習從始至終都在監控和評估。在這種情況下,詞匯學習的效率會被大大提高。

      3 研究設計

      3.1研究對象

      被試選用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某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年齡在14歲左右,他們都是從小學4年級開始接觸英語,并在初中一年級系統的學過一年的英語。1班(男生22,女生18)和2班(男生19,女生21),班級為平行班,人數為40人/班。實驗歷時16周(一個學期),每周每班5課時,1課時/45mins。在實驗前,并對兩個班的學生的英語詞匯成績進行測試(前測),經過數據對比,兩個班都沒有過元認知策略培訓的經歷,英語詞匯成績也無明顯差異。

      3.2 實驗過程

      在實驗前,對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學生詞匯測試(前測),以確保兩個班學生的詞匯水平無明顯差異。前測試卷是根據往屆初一第二學期期末卷中的詞匯題匯編而成,共50道選擇題,滿分50分,要求學生在不提前告知的情況下50分鐘內完成,測試結束后,收集試卷。然后在下來相同的授課時間里,對兩個班都介紹和講解課本中的詞匯學習策略(例:構詞法,聯想法,文中猜詞法等);只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包括準備階段,呈現階段,實踐階段和評價階段;經過15周的學習和培訓,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英語詞匯水平的測試(后測),后測試卷是筆者根據往屆初二第一學期期末卷中的詞匯題匯編而成,測試題及測試的進行步驟和前測類似,測試結束后,收集試卷,統計數據并對比實驗結果。

      3.3元認知策略訓練過程

      準備階段:教師對學生介紹和講解常用的或者課本中涉及的詞匯學習策略,并向實驗班的學生介紹元認知策略的詳細內容,培養他們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意識。

      呈現階段:在這一階段,實驗班的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根據自己的擅長的學習方式選擇和制定自己的英語詞匯學習計劃,并激勵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策略進行學習。

      實踐階段:學生按照自己所做的計劃進行詞匯學習,并試圖達到計劃中制定的目標。在實踐元認知策略的過程中,學生判斷自己是否能達到所定的詞匯學習目標,是否需要對學習計劃做調整。

      評價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同桌之間定時互相監控和評價詞匯的學習效果,學生自己根據詞匯學習效果的反饋,判斷自己所使用的詞匯學習策略是否有效,學習計劃能否按時完成,再不斷對自己的學習策略和計劃進行調整,以達到最理想和有效的詞匯學習。

      4 結果分析

      從下表中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驗前,實驗班和控制班的英語詞匯成績相當,均分沒有明顯差異,保證了實驗的效度和信度。實驗后的實驗班和控制班的英語詞匯成績呈現明顯的差距,分差達到5.5分,實驗班的英語詞匯測試均分明顯高于控制班。

      結合本實驗的假設:元認知策略對學生英語詞匯的記憶起到促進作用。

      最后經過實驗,得出相應的結果:實驗班級后測成績的平均值均比控制班高;結果說明元認知策略的運用確實對初中生英語單詞的學習有促進作用。而且,從側面反映出,初中生在平時的英語單詞學習中,很少主動使用元認知策略進行計劃,監控和評估。這也提醒我們教師在教授英語單詞的時候要相應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使用元認知策略,幫助學生養成熟練靈活使用元認知策略的習慣。這也說明了元認知策略的認知的信度和效度都很高,可以作為初中生英語單詞學習的有效認知策略。

      5 結語

      本研究的有限性有以下幾個方面:(1)樣本量小,實驗時間較短,效度有所影響;(2)教師自身因素沒有得到很好控制;

      (3)本實驗為排除被試自己課后努力提高英語詞匯的可能性。對未來相關實驗的建議:(1)擴大樣本量,延長實驗時間。(2)盡量控制教師方面變量。(3)可以單獨對元認知策略中的一種或兩種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從而更加詳細的了解元認知策略在英語單

      詞記憶中的作用。

      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活動的核心,貫穿整個活動的全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運用元認知策略進行英語詞匯的學習,這樣才能大力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達到良好的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John W.Santrock. Educational psychology[J].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9.

      [2]Kirsten M.Hummel. Translation and short-term L2 vocabulary retention: hindrance or help?[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10. 14(1), 61-74.

      [3]Nuria Sagarra&Matthew Alba. The key is in the keyword:L2 vocabulary learning methods with beginning learners of spanish[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6.06(228-243).

      [4]陳煒.元認知策略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J].科教論壇(1), 2008.171-172.

      [5]董巖,張雪珠.元認知策略與大學英語詞匯自主學習[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0. (4),121-122.

      [6]陸細霞,夏娟.論元認知與高校英語詞匯教學[J].讀與寫雜志(8), 2008.23-44.

      [7]田曲平.元認知學習策略與英語詞匯學習關系研究[J].孝感學院學報(4),2009. 35-38.

      [8]汪玲,方平,郭德俊.元認知的性質、結構與評定方法[J].心理學動態(1),1999.6-11.

      [9]王美玲.元認知學習策略訓練實驗研究[J].全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項目,2006.14-19.

      初中生未來規劃和計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厭學;課堂;模式;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1-0017

      我縣初中生的厭學現象比較普遍,厭學之風日長,這不但使家長茫然、教師擔憂,而且還會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其后果也是十分嚴重的。造成初中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有長期積化的因素,也有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而萌生的新影響,我們不能單單從學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觸及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實踐。本文就初中生厭學現象作了一些思考和探討。

      一、厭學原因的分析

      1. 社會環境的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社會環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日趨嚴重。近幾年出現的唯利是圖、“金錢萬能”的陳腐觀念,使部分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侵蝕,加之社會上“文盲大亨”的出現,致使“讀書無用論”又有蔓延的趨勢。這對涉世未深的初中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不健康的影視音像制品、對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營業場所,都對其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一些本來就自制力較差、成績較差的學生放下自己手中的書本,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造成“厭學”甚至“棄學”。一些媒體對有關事件的失實報到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改變也體現在中學生身上,使他們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和道德取向悄然改變。其中社會上出現的那些不良思想觀念,嚴重影響了中學生,導致他們出現厭學現象。

      2. 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家長對學生學習態度甚至人生態度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主要有:

      (1)家長百般溺愛。這類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僅對枯燥的學習毫無興趣,而且易沾染社會不正之風,貽害終生。(2)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在我縣所調查的學校中,大多數學生的父母以到廣東外出務工為主,孩子留在家鄉讀書。這類“留守學生”的父母在外辛辛苦苦掙錢養家糊口,家里有一定的積蓄,在生活上盡量或超過滿足自己孩子的需要,加上父母們一年很少與孩子見面,缺少對孩子思想正確引導。認為孩子讀了書還可以到廣東打工掙錢。(3)家長要求過于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還要嚴加懲罰,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4)個別父母對學校教育的干擾。不配合學校的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筆者碰到這樣的事例,教師打電話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家長漠不關心,以忙為借口,沒等教師開始反映,就把電話掛了;教師去家訪時,當聽到自己子女的學習不足時,對去家訪的教師投以冷眼,并交待教師其兒子(女兒)在學校只能寵不能罵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視自己子女的不足,總把他當成寶,對子女的學習情況更是自認最佳。使學生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上日益偏離正軌。(5)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當今社會的離婚家庭越來越多,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的陰影會占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進而無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3. 學校教育的影響

      學校盡管現在實施的是素質教育,并且已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但是事實上,我們的教學仍然是應試教學,或者說正由應試教學向素質教學轉變。我們的學生依舊任務偏重,每天要做大量習題,還要應付接踵而至的各種考試,在校時間偏長(我們欽州市的絕大多數初中部的上課時間是:上午6:20-11:30,下午2:30-5:00,晚上7:30-9:20,有實驗班的學校上到晚上10:30),學習不僅消耗學生的精神,也消耗大量體力。在精神與體力的雙重透支下,思想壓力更大,再加上升學的競爭與壓力,厭學情緒油然而生。

      (1)學校辦學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課業的繁多,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上難以負重,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學校在開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等活動相對較少,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不濃厚。因此,學生兩級分化的現象較為明顯。這就使得很多學習成績偏后的學生失去后進的信心,產生難以超越的想法,不能從學習中獲取樂趣,逐漸放棄自己。(2)教師教法的死板、僵硬和強制性要求,導致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到校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但這一觀念不是學生自然而然萌生的,而是家長和教師強加于學生身上的。并且,一旦學生有背于他們的意愿,或是不能完成他們規定的學習任務,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因此,學生學到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身心受苦的過程,他們如何能對學習有一段美好的回憶,并產生出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來呢?

      4. 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1)厭學學生無理想(即胸無大志)。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基礎知識較差,在小學階段形成的壞習慣延續到了中學;學習方法不當,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試時收效甚微。正是由于他們學習沒有具體的目標,從而導致學習缺乏計劃性,隨心所欲,想學就學,不想就不學,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及其他各方面慢慢就跟不上,漸漸地就開始厭學了。(2)缺乏自信心。總認為自己比別人笨,其實自己并不笨,在這種自卑心理的影響下,自己放棄了努力,最終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在這種自卑心理的不斷影響下,覺得學習真沒意思,理所當然地就不喜歡學習了。(3)有不良的興趣與愛好。比如特別愛好上網,整天沉溺其中,學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要學習就要花費時間與精力,而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玩得多了,學習時間就少了,這時反而視學習為負擔,產生厭學也就不足為怪。(4)難以適應中學的學習。筆者調查的對象主要是七年級,很多學生習慣于小學的學習生活,對中學課程的增多,教師新的教學方法,新學科的設置等一下難以適應,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減退。以上是初中生厭學共有的原因,病因已知,我們要對癥下藥,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因素我們作為教師能以改變,也無法改變。所以,我們教師只能從學校、教師、學生等方面入手,從最容易的“改變傳統課堂模式”開始,讓學生回歸到自主、開放、活潑、生動而有趣的課堂中來,降低初中生厭學情緒。

      二、降低初中生厭學情緒的對策

      1. 課堂教學觀念要轉變

      首先不做學生思維的保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在數學課改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從中去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其次保證營養餐,提供自助餐。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有大的發展;第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強迫,而是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動,這樣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才能得以激發和培養,教師和學生是合作的伙伴關系;第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能舉一反三,不但知道知識學習過程,還要知道學習方法,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第五不壓抑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習的興趣。初中階段是學生好奇心較旺盛的時期,他們對任何新鮮事物都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只有讓學生對數學充滿好奇心,這樣他們才會對數學產生興趣。

      2. 課堂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數學的課堂要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學生有了自主的課堂,從而降低厭學的情緒。

      (1)學會合作、交流。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合作與交流者。教師勇于蹲下來看學生,這是一種人文關懷。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2)學會傾聽、賞識、激勵。新課程重視了學科知識的交叉、綜合和滲透,這就要求教師要真誠的學會傾聽,和學生共同探究,共同發展。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件“小事”,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長大,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3)讓數學問題回歸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筆者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數學課堂多引用幽默語言,維持學生興趣

      教學幽默是教師學識、智慧、靈感和思想,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瞬間閃現的、光彩奪目的、睿智的火花,是教師品質的一種要素。在數學課堂中恰當地引入幽默,不僅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融洽師生關系,還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規律的特征,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樂于學習,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真正把課堂當成精神樂園。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成人网站传媒|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