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寫作指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目前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方面,由于老師沒有在寫作之前給予學生很好的指導和點題,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因此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應該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充分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優化教學,提高其寫作成效。
一、明確寫作主題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通常都強調“主題先行”,感覺初中生的身心發展需要教師的良好引導,因此,語文教師通常都要求學生在作文中要體現健康、向上、積極的主題內容,但是這種空洞的要求很多時候把學生思想限制住了。很多學生想表達自己悲情、哀傷的那一面卻因為教師的作為框架的要求而不敢卜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作文中不能限制學生情感體驗的表達,要讓他們把自我情感體驗、人生感悟、生活體驗用文字表達出來,鼓勵學生解放自己的思想,怎么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怎么寫,唯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作文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抒發一個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讓學生對作文保持興趣,教師就要鼓勵他們從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藝術源于現實,如果沒有現實生活的積累,而是寫自己完全沒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件困難的事情。即使寫出來了,這樣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沒有真實的感情,感動不了讀者。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作文的訣竅,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從中發現美,找回自己的寫作興趣。想要寫好現實生活,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教師可以教授他們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事物時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同時運用,保證它們的完全開放,然后把這些感覺到的形象加以綜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方而,加以細致描寫,這樣就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將觀察到的生活放進作文中。例如,筆者為了鍛煉學生的作文能力,曾為學生布置過這樣一個作文題目:我們的校園。校園是學生們每天都要接觸的環境,然而他們對它的看法怎么樣,是不是每個學生的觀察都是一樣呢?筆者有意識地布置這樣一個題目,要求學生只要圍繞校園來寫作就可以,而且鼓勵他們仔細觀察校園的景色,來往的行人等,結果作文完成之后,筆者發現,同學們的看法截然不同。有的學生對校園清潔工阿姨很有好感,有的同學認為學校的運動環境需要改善,有的同學則認為自己在校園中學到了知識,結交了好朋友,等等。人家各有各的看法,而且都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次作文練習從學生身邊的現實生活出發,收到了很好的寫作教學效果。同樣的道理,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以自己熟悉的人為寫作對象,鍛煉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以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命題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目前,在各級各類的語文考試中,命題作文出現的頻率很少了。特別是近幾年,幾乎是“活題作文”的天下,針對此種現狀,培養學生的命題能力,可真是迫在眉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將會扼殺學生對學習的欲望。學生的興趣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積極化,使學生具有高昂的求知欲,產生豐富的想象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把命題作為突破口,進行學生命題、學生作文的探索。例如:在一次議論文的寫作訓練中,我給學生提出了下列要求。在十五分鐘內,請每位同學聯系當前的社會規律或自己的生活實踐,擬出一道議論文題,形式不拘。結果,學生的情緒高漲,出題速度快得令我意外,少則三五題,多則近十題,有的文題還確實有價值。
四、厚積薄發,多多觀察、積累
學生寫作文最頭疼的就是缺乏材料。因此如果不研究學生寫作中材料的積累,不引導學生觀察、認識生活,僅在寫作技巧上做指導,是很難切實地解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的。引導學生積累材料,首先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觀察時也應有目的,要留心研究對象與其他同類事物的聯系和區別,觀察時要有順序,不雜亂,要完整。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由此及彼,把事物聯系起來觀察。葉圣陶曾形象指出:“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整個生活時時在那里向上發展,寫作材料自會滔滔淚淚地無窮盡地流注出來。”
作文中的素材來源,單單靠生活中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長期不斷的積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需相結合,各種各樣的生活實踐是寫作的最直接素材,但是人的生活閱歷畢竟有限,無法事事都直接經驗,親眼目睹,親耳聽聞,因此要拓寬作文的天地,必須要涉獵方方面面的知識,學習更多廣博的知識,開闊視野,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廣泛閱讀,通過閱讀了解無法接觸到的事物,沖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閱讀時吸收得越豐富,表達時筆下越有神。
目前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實際問題,查找原因并總結經驗和教訓,并提出改善問題的有效措施,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全面提升語文教學的素質化水平,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米之炊"。初中生作文寫不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心中無材料,或者材料不典型,缺少感人的東西。
如何指導初中生搜集寫作材料呢?筆者在多年的寫作教學中,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中搜集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個道理相信老師們都講過多遍,學生也會認可。但由于初中生受年齡、知識層面
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感受、領悟比較膚淺。他們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而沒有去留
意探究其本質和內涵,或者只注意其共性的東西而忽略了最為寶貴、最有價值的個性特征。因此,寫出來
的作文都是千人一面,眾口一詞,能撥動讀者心弦的很少。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種現象,我特別注意指導
學生在"留意"兩個字上下功夫,把觸角深入到生活的細小層面,搜集能表現事物個性的典型材料。例如,
寫《我的母親》這篇作文,大部分學生都能以母親孝敬老人、關心孩子、包攬家務、勤儉持家為材料。這
樣寫并非不可,但讓人讀后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而我班有一位學生通過留意母親的言行舉止后,是這
樣寫的(片段):"母親的善良賢惠還表現在對外省來拾廢品的阿叔、阿姨的關愛。她把一些飲料瓶、爛
膠鞋等放在門口的一個竹簍里。還寫了一個牌子''這些廢品你可以拿去''。有時母親遇見了阿叔,阿姨還留
他們喝喝水,拉拉家常……"這位學生留意到母親與眾不同的個性,寫出來的作文有清新的感覺。該文在
全縣征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二﹑在觀察景物中搜集
寫景狀物是初中作文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村學生每天都能感受到麗日藍天、晨風曉月、湖光山色等大
自然的美景。可以說寫作材料豐富多彩。但學生容易把這些美麗景色看成平淡無奇的事物,寫不出韻味來
。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很好地把握景物的特征。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景物特征,尤其要注意景物
變化的特征。如何注意觀察景物變化的特征呢?我認為方法有三個:一是要注意景物一年四季的變化;二
是要注意因天氣的變化景物也隨之變化的情況;三是注意不同的景物各具不同的特征。例如,南方春夜的
天空,薄紗飄渺,撲朔朦朧;夏夜的天空,白云悠悠,繁星閃爍;秋夜的天空,深邃如洗,月色如華;冬
夜的天空,空曠高遠,寒光彌天。又如,在風和日麗時,翠竹舞步輕盈,溫柔嫵媚;暴風雨中的翠竹,東
倒西歪,怒不可遏 。學生若能捕捉住景物的這些特征和變化,就能揮灑自如,盡情地描繪出大自然的美
麗多姿、神奇奧妙,寫出引人入勝的韻味來。
三﹑在親身體驗的活動中搜集
經常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就能讓學生搜集到豐富的寫作材料。但教師必須做好活動前的"指導"
,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去搜集有價值的材料。譬如,"五四"青年節學校舉行拔河比賽。賽前我是這樣指導學
生搜集材料的:①場面熱烈緊張的氣氛表現在哪幾個方面?②啦啦隊怎樣助威鼓勁?③運動員神態、動作
、語言怎樣?哪位運動員最棒?④觀眾的情感怎樣?⑤觀看完比賽你有何感想?由于賽前作了精心的指導
,學生就心中有數,有目的地去觀察各個場面、各種人物。比賽結束后,同學們的腦子里已經儲藏了大量
的信息,有強烈的寫作欲望,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有話可寫了。七(2)班有一位學生這樣描寫運動
員:"哨聲一響,我班15位運動員個個前弓后箭,身子緊緊靠攏,向后略傾,像一道銅墻鐵壁,雙手牢牢
地抓住繩子,咬緊牙根,睜圓眼睛,臉龐漲紅得像蝦公,汗水濕透了全身。排在最后那位''把關''的劉小華
猶如一座鐵塔,紋絲不動,手臂上得青筋凸顯,那雙睜得圓圓的眼睛多像張飛。他有節奏地吼道''一 ----
二----三!''……。"這段文字通過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刻畫,又恰當運用比喻和點面結合的寫法,把運
動員敢拼、能拼的頑強精神描繪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四﹑在課文遷移訓練中搜集
初中語文教材有許多內容是說明生活知識,闡明哲理的。教這類課文,可采用遷移法,從課文引申到
自然界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指導學生搜集寫作材料。例如,教完七年級《白鵝》(語文出版社),可指導
學生去描寫雞、鴨等;教完九年級《廢墟的召喚》(語文出版社),可引導學生思考我們該如何學習作者
宗璞的寫作技巧,她在本文通過對圓明園廢墟的憑吊、聆聽、思考,表達作者呼喚人們改造這"凝固的歷
史"的愿望,并號召人們在改造歷史上盡每一個"我"的責任。主題的表達并非直接說明,而是借對廢墟的
描寫、回憶、聯想逐漸明朗的。總之,靈活地運用課文遷移,就能搜集到許許多多的寫作材料。
B. All of us, including the teachers/the teachers included, will attend the lecture.
C. He speaks French as well as English.=He speaks English, and French as well.=He speaks not only English but also French.
D. Email, as well as telephones,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daily communication.
對比用語: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contrary to..., though,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nevertheless
A. I know the Internet can only be used at home or in the office,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for much information as well as clear and vivid pictures.
B. It is hard work; I enjoy it though.
C. Contrary to what I had originally thought, the trip turned out to be fun.等等
教師可以在平時教學中收集,然后讓學生背誦,在腦中形成重復記憶點。再引導學生將這些靈活運用于作文訓練中。
4.“戀戀上手”的多練筆原則
我一直引導學生這樣一種寫作方法,用漢語思維,用英語寫作。即:先構思出全文的要點,用漢語簡括地擬出提綱,然后根據漢語的思路直接用英語寫作。不要搞字對字的翻譯,這樣做既浪費時間,又寫不出像樣的英語作文。因為英語、漢語思維模式相似,但語言文字表達方式差異很大,翻譯出來的作文,一看就不像英語。要想得八九分的高分,就必須做到緊扣主題,文句通順,句式流暢。
寫作水平的提高關鍵在于平日的勤學苦練,而不是靠投機取巧。由此,多練多修改,顯得尤其重要,有些老師確實注重讓學生練習寫作,卻忽略修改糾正這一重要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不但要注重學生多練,還要多修改學生的習作,不僅幫助修改,還要幫助他們自己修改自己的習作。比如:我就一直提倡讓學生同桌之間,前后桌之間互相修改,這樣,既能幫助改正他人的不足,同時可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也”。總之,要引導學生不但注重習作,多練手,而且要使其從中獲得收獲,有所長進,這樣,才是所謂的“熟能生巧”,否則,練一百次手,犯一百次同樣的錯誤,則毫無意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起引導作用,教學的重點則是如何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讓其入門,深入其中摸索細節問題和探索其中的問題。
以上則是我教學十多年來對英語寫作教學的一點粗淺體會,希望對教研工作者和教師同僚有所啟發。
【摘要】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已達2000多萬人。這么龐大的群體在生活、學習、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嚴峻的挑戰。作為教育的實施者,教師要積極落實教育監管、心理疏通等措施,做好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
【關鍵詞】愛心 誠心 細心 賞識 激勵 感化 理解 打動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起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類一切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留守兒童由于第一監護人出現缺位,而孩子對家長依賴性都較強和較易接受家長的教育,可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們的孩子養成了不少的不良習慣,甚至出現了嚴重的違紀違法事件。例如我班胡**同學,作業經常不按時完成,成績很差,甚至在上學途中和其他同學一起在路上玩,家人以為在校讀書,學校以為生病在家,影響非常惡劣。找到他爺爺和奶奶協調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說:“我們個字不識,我們給他吃飽穿暖就盡到責任了,全靠老師幫忙教育。”對此我們有何話可說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老師要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用自己的愛去彌補他們所缺少的父母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就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家。
1.用愛心打動留守兒童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狹隘、偏執性格缺陷,使我們的工作就更是復雜了,那么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嚴禁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如:當懷疑孩子說謊時,千萬不要當面表現出對孩子的不信任,要通過多方調查,證實孩子確實在說謊,再進行交流溝通指導。當孩子與其他孩子發生糾紛時,要教育孩子主動承擔責任,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千萬不要支持孩子說謊,推責任。當孩子與我們對著干時,我們要充分冷靜,靜下心來思量后,再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親切交談溝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錯誤和缺點,并說:“孩子,跌倒了再爬起來,知錯能改,就是好樣的。”當孩子缺乏自信的時,我們要熱情鼓勵并告訴他(她):“孩子,把頭抬起來,我相信你能行!”當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我們可以幫他們擦去眼淚,并安慰他們說:“孩子,沒有關系,任何人都會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堅強,以后別人會理解你的。”
2.用誠心感化留守兒童
以誠相待感化留守兒童,和留守學生之間保持平等的關系,真心誠意地指出他們的不足,肯定他們的優點。以心換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這樣有兩點好處:一是有利于師生間更好的進行思想交流,融洽師生關系,消除隔閡,掌握學生學習和思想動態;二是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鼓舞,有利于樹立他們的信心,激發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更加活潑、健康地成長。
3.用細心理解留守兒童
每個孩子都具有獨特的個性,所以我們要細心理解留守兒童,對他們不應有偏見,而需要給予指導和幫助。要了解他們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更要了解個別差異,才能尊重、理解他們。作為老師,不僅應在本職教學中注意到這一點,而且應該和其他任課教師、班內同學盡可能多的交流溝通,了解情況,制定出適合每一位同學的個人學習方案。有時老師一句體己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個尊重的姿勢都能喚醒學生的意識和潛能,使學生天性中閃光的東西發揮出來。
4.用賞識激勵留守兒童
一、融合時尚道德元素,培養高尚人格
初中生獨立性增強,不愿被人教導,卻樂于從電視和網絡中感悟人生。2002年開始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和2007年啟動的《全國道德模范》評選,充滿了道德感召力,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因此,在生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這類作文素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
1.觀看頒獎盛典,感受人格魅力。《感動中國》每年的頒獎晚會都遵循著一定的程序,頒獎短片運用電視語言盡可能地還原人物的行為,并將細節放大,主持人朗誦的頒獎辭將感性的情感凝結為理性的總結。《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典禮按評選類型分為5個章節,每個章節通過播放電視短片、現場訪談、歌曲舞蹈、朗誦、頒獎禮、致辭等多種形式交錯進行。這種高度儀式化的頒獎晚會,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瞬間都表現出對人性的關照,能夠激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跟隨主持人走近每一位模范人物,在一次次的心靈震撼中使學生的精神得以洗禮,思想得以升華。
2. 閱讀人物事跡及頒獎辭,內化人格力量。觀看頒獎盛典,能讓學生在強大的視聽震撼中受到感動,而真正要把它內化,則需要認真閱讀模范人物的事跡材料,用心品評推薦理由、頒獎辭或致敬辭。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報紙和網絡及時搜集相關材料,印發給學生,并在校園網上開辟專欄,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推介。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人物事跡及頒獎辭,用心感受模范人物閃光的心靈、高尚的人格精神,引導學生將之逐漸內化為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深入觀察并思考社會、人生和自然。
二、構建主題作文系列,塑造健全人格
傳統的寫作教學側重于技巧的訓練,很少在塑造學生人格上下功夫,而生態寫作教學則是在喚醒學生靈魂的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精神的培養與升華。緣于此,依據初中生人格發展的特點,筆者在生態作文教學中初步構建了主題作文系列,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1.走進生活,打造“自信樂觀”這一主題。進入中學以后,學生需要面對新的環境,在融入新環境的過程中極易發生人際沖突、產生性格問題;學習任務的增加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又會讓他們因不適而恐慌,甚而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可在生態作文教學中確立“自信樂觀”這一主題。教師積極創設情境,開展“向你介紹我自己”“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自我剖析,親近同學,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快樂與美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確定與“自信人格”密切相關的內容為題目,如“快樂的雙休日”“那一次,我戰勝了自我”等,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多彩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與美好,從而逐漸形成自信樂觀的人格。
2.走進心靈,打造“向善尚美”這一主題。進入八年級,大多數學生進入了青春叛逆期。他們有較強的探究意識,但偏激易沖動;上進心和獨立性強,但又有很強的惰性……因此,可在生態作文教學中把“向善尚美”作為訓練主題。針對學生的追星熱,教師利用黑板報向學生推薦科技星、勞模星等事跡,強化榜樣的作用;對港臺等青春偶像,我則開展辯論會,消除對明星的好奇感,減少對明星的盲目追求。教師讓學生完成《我看“追星族”》《我心中的明星》等作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還可以精心制造不同的競賽機會,讓學生學習有興奮點,生活有樂趣,并在完成《青春在于奮斗》《生活因競爭而多彩》等作文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奮斗青春的魅力。
3.激感,打造“感恩責任”這一主題。九年級學生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中考,培養他們的感恩和責任意識至關重要,可在生態作文教學中確立“感恩責任”這一主題。在寫作中,教師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恩父母、師友和社會。例如過完暑假,學生從溫馨的家中回到學校,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我布置作文《家――我心中的明燈》,以表達他們對父母的理解、感恩之情;又如學生整日忙于學習,遇到困難,父母、師生等都會伸出雙手去幫助他們,為此,教師可以設計作文題《心懷感激》來善意地提醒他們……只有心懷暖暖的感恩情,才能滋生濃濃的責任心,也就能為學生沖刺中考提供力量的源泉。
教師要圍繞作文主題精心設計活動程序和內容,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省察事理,指導學生表達感悟。如此,逐漸養成學生健全的人格。
三、開展“講自己的故事”的課前演講活動,提升健康人格
為將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生態作文理念常態化,教師可以開展“講自己的故事”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要求學生能具體清晰地講述一件事,要把自己的感情融進去,還要體現對故事的獨特思考與感悟,做到“事、情、理”三者融合。
我的具體操作是:按學號順序每天由一位學生演講,按座區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大組,每大組每天推薦一名學生點評,老師綜合評價。演講者根據師生的修改意見再進行修改,一周后上交。學生對打印稿進行認真校對,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最后由老師匯編成冊。
關鍵詞:泮托拉唑;防治;急危重癥患者;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在危急重癥患者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其發病率及致死率均較高,所以采取合理措施對消化道出血進行防治,對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探討了泮托拉唑防治急危重癥患者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84例急危重癥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42例。患者在入院時均未產生嘔血或便血癥狀,無消化道潰瘍史;均通過觀察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病史,經實驗室血氣、CT或X線檢查診斷患者為腦出血、腦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癥肺炎、全身性嚴重創傷等[2]。對照組中有男27例,女15例;年齡27~76歲,平均(58.7±10.3)歲;腦出血病癥者11例,腦梗死病癥者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癥者12例,重癥肺炎病癥者2例,全身性嚴重創傷癥者10例。觀察組中有男26例,女16例;年齡29~76歲,平均(60.5±10.7)歲;腦出血病癥者12例,腦梗死病癥者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癥者13例,重癥肺炎癥者3例,全身性嚴重創傷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包括吸氧、營養支持、輸血、脫水利尿劑、抗菌治療,水電解質、酸堿度保持平衡,糾正休克,并予以機械通氣、原發病基礎性的對癥綜合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雷尼替丁注射液(徐州萊恩藥業有限公司,H32021589,規格為5ml∶50mg)100mg,與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混合均勻,靜脈滴注,2次/d,治療持續7d。觀察組應用泮托拉唑注射液(天津藥業焦作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501,規格為40mg/支)40mg,與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混合均勻,靜脈滴注,2次/d,治療持續7d。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胃液pH值變化及不良反應;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嘔血、便血情況,檢查大便隱血試驗,抽取胃液檢測pH。
1.4療效判定標準[3] 顯效:治療7d后,大便隱血試驗顯示陰性,腸鳴音恢復正常,血壓脈搏保持穩定;有效:治療7d后,總出血量≤70ml,出現少量嘔血及便血;無效:治療7d后,總出血量>70ml,依然有嚴重嘔血、便血癥狀。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數據應用(x±s)表示,通過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χ2表示,通過χ2進行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PH值比較 觀察組患者用藥后在第2、4、6d時,PH值均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不良反應 觀察組發生白細胞減少2例,皮疹1例,肌酐增高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2%;對照組發生皮疹2例,頭暈頭痛2例,ACT增加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9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危重癥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消化道出血通常是由于應激性潰瘍產生使得大量出血成分的形成,具有嚴重危害。應激性潰瘍在危重癥患者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是當患者遭受嚴重創傷、出現重癥病變后而產生的一種臨床主要表現為出血性胃炎的疾病,會導致原有疾病進一步惡化。此癥狀的主要機制是通過應激作用,患者交感腎上腺素系統出現過于活躍的活動能力,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無法保持平衡的調節,對垂體-腎上腺系統釋放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兒茶酚胺造成不利影響,且胃酸及胃蛋白酶相應的大量分泌,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壞,產生潰瘍。應激性潰瘍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咖啡樣液體或鮮血,若潰瘍侵犯到大血管,則引發上消化道大出血。潰瘍出血通常發生與患者發病的8d內,有可能在24d或是2h內發生早期出血癥狀。
抑酸藥物能夠增加胃內PH水平,可有效促進血小板聚集,產生纖維蛋白凝塊,防止血凝塊發生溶解。胃腔中的胃酸PH通常需高于3.5方能夠防止應激性潰瘍產生。泮托拉唑是一種胃壁細胞質子泵抑制劑,能夠選擇性的作用到患者胃壁細胞膜上,對H+-K+-ATP酶形成抑制作用,從而對胃酸分泌具有抑制效果;對氫離子向胃黏膜反滲具有明顯控制效果,胃蛋白酶活性因此而受到抑制,對于出血部位快速凝聚血小板具有促進作用,已凝固好的血凝塊不易被溶解,促進出血黏膜的修復,提高潰瘍愈合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總之,泮托拉唑防治急危重癥患者消化道出血效果明顯,可有效改善胃酸PH值。
參考文獻:
[1]賀新國.泮托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32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