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動物行為學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職;移動微型;電子商務;學習資源;開發
基金項目: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編號:16000z029)
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快,隨著性能優越的移動網絡地逐漸鋪開,為移動學習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截至2016年6月,我國的網民規模已達到了7.10億,互聯網的普及率穩健地增長,手機網民規模已達6.56億,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有所提升,網民中選擇的上網設備也進一步地向移動端集中。隨著移動網絡的不斷完善和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移動終端設備的越來越多樣化,鑒于終端設備的多種優點,如攜帶方便、移動性強、可進行無線上網等,因此用戶對移動互聯網也越來越依賴,手機上網的頻率越來越高。利用移動設備進行移動學習,學習者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內容。通過有效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使學習安排達到最優化、效果達到最大化,也更能提升學習效果。
《電子商務實務》是蘇州健雄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培養學生進行電子商務活動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技能課。重點培養在網絡環境下企業進行商務活動所應具備的硬件、軟件和技術方面的相關能力,創新銷售模式。由于電子商務的學習內容更新換代比較快,很多時候學生學習到教材的內容已經過時,要想將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必須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移動微型學習的內涵
(一)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M-Learning)是基于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結合了移動計算機的有效的學習方式。Kukulska等(2008)認為移動學習是指以手持設備為媒介,可隨時隨地進行的正規或者非正規的學習。移動學習系統環境的建立和完善不僅僅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還創造了隨時隨地學習(AAL,Anytime Anywhere Learning)的環境,從而豐富了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方式和途徑。
(二)微型學習
微型媒體所承載的微型學習內容,是以實用短小的內容組塊來呈現學習內容并組織學習活動,強調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相對短小的、松散連接的、自包含的知識內容或模塊,常以 但不限于移動終端作為載體,如便攜式移動設備:手機、PDA等手持設備。為此,需要以微型的媒體來呈現微型的內容,以多種移動終端來承載微型課程,并以移動通信工具實現微型學習的互動通信。于是,就產生了微型學習,微型學習需要設計一種主題突出、短小精悍的微型學習資源作為支撐。
(三)移動微型學習
移動微型學習是移動學習與微型學習互相結合的結果,是運用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進行的一種微型學習,它把學習場所擴展到了更為廣闊的領域,方便了人們的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移動微型學習不太適合運用于內容覆蓋全部主題的學習情境,但在運用結構化的小信息片斷去更新和補充現存知識時最為成功。
二、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移動微型學習的學情分析
(一)學生的特征分析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年齡集中在18―22歲,他們思維活躍,易于快速接受新鮮事物,大部分學生都擁有并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熟練掌握與手機相關的操作技能,學生從原來高中學校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傳統學習的被動性轉變為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但是學生具有的知識都是最基礎的知識,自學的能力較差,學習的目標也不夠明確。但是,高職生畢竟還是在校生,需要按照學校的安排修完所有課程,通過課堂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課程專業知識,但這些遠不能滿足高職學生培養專業技能的需求;他們具有強烈的自我提高需求。移動學習系統學習資源庫中的微視頻教材為高職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實踐情境,使學生無需到達工程實踐現場就能夠接觸到實踐過程和實踐細節,從而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建立起橋梁,幫助構建對實踐過程的復雜性、理論如何轉變為有效實踐的深入理解,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經驗,使得學生在未來的實踐中能夠根據以往微視頻教材中獲取的知識來采取行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大塊的自由時間還是不多,但片段的學習時間比比皆是。
(二)移動微型學習模式適合高職生的學習
移動微型學習的廣泛性,表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靈活地學習,因為學習的內容都是微小的內容塊,能夠隨時嵌入生活中去,可以利用正規學習之間的空余時間。高職學生有更多的零碎時間,在宿舍、在教室、在食堂,排隊的時候、等人的時候等,都可以用來學習,獲取知識。移動微型學習可以組織學習者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和各專家進行無障礙的信息交流,學習者可以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暢所欲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要學習的內容、時間、地點和方式,高職學生更愿意在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領域開展研究,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會找空余時間,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學習,而且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也樂于嘗試和接受移動微型學習這種新穎的學習模式,并且會促進這一模式的發展。
三、《電子商務實務》課程移動微型學習資源開發設計的原則
(一)學習內容的微型化
與傳統的學習模擬相比,移動微型學習沒有固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只需抽出零碎的時間片段,也沒有穩定的學習環境的要求,任何地點都可以成為學習場所,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要求不會太多,只需要設計碎片化和模塊化的知識點作為移動微型學習的資源。根據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般為10分鐘左右,根據這一理論,移動微型學習的時間應該設在10分鐘以內,主要起強化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設計《電子商務實務》學習內容時,應該以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課程標準中設計的教學模塊,每個模塊下又包含著不同的任務,在每個任務中設計一個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在10分鐘內容完成這個任務的知識延伸,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安排選擇相應的學習任務,完成學習。
(二)以學生需求為中心
移動微型學習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需求為中心,設計的學習資源應該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調研學生的興趣點,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引入企業的真實案例,現如今,電子商務深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領域,學生利用移動終端設備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信息技術發展帶給他們的新生活,因此引入真實案例,讓學生能夠利用片段時間去分析和研究案例,鞏固課堂中的知識點,這樣的學習資源應該更受學生的歡迎。在建設《電子商務實務》移動微型學習資源之前,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知識結構和學習期望進行詳細調研,設計開發出更加符合學生需求的學習資源。
(三)學習資源的實用性和多樣性
學生希望能夠通過片段時間達到學習的目的,在如今這個社會,終身學習已經是一種趨勢,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也都處于移動微型學習的環境之下。在進行移動微型學習資源開發設計時應考慮實用性的原則,開發《電子商務實務》移動微型學習資源時,盡可能地了解學生對于課程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對于核心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學習資源設計時還應該設計不同形式的資源,結合圖片、視頻、文本、動畫等多種媒體資源的優點來設計,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四、《電子商務實務》課程移動微型學習資源的開發研究
數字移動技術的高速發展,出現了很多種移動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iPad等等,這些終端設備輕巧、易攜帶,價格越來越便宜,越來越受高職學生的追捧。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絕大多數的學生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實現了和同伴、家人之間的溝通聯系,同時也實現了移動微型學習,他們實現微型學習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使用QQ和電子郵件的,也有使用微博、微信等等。針對他們所使用的APP,《電子商務實務》課程組開發了以下學習資源:
(一)開發電子商務內容的電腦屏保
大部分學生都擁有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他們利用筆記本電腦完成作業,進行娛樂活動,針對這一情況,可以根據電子商務發展過程的電商名人、比較經典的案例,設計特殊的筆記本電腦屏保,當電腦閑置時,啟動特殊的屏保程序,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去尋找相關資料進行學習。
(二)開發電子商務內容的手機閱讀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擁有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學生可以通過公眾號查詢到相關的電子商務參考書籍進行閱讀,同時可以將電子書籍下載到手機上,圖書信息每日更新,內容多樣,學生辦理的手機4G網絡,可以實現閱讀自由暢享,享受隨身閱讀樂趣。健雄學院校園內都有無線網絡,學生隨時可以升級手機APP的版本、功能和速度,可以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
(三)開發微信平臺新聞推送
現階段,學生使用微信的頻率逐漸增加,除了利用微信進行溝通交流,也可以利用微信獲取更多的知識,課程組針對這一特征,在微信上開發了《電子商務實務》公眾號,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電子商務新聞和課程的相關信息,新聞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開發微博、BBS話題實時討論
經過調研,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97.6%的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微博,同時健雄學院還擁有一個BBS,學生經常在論壇和貼吧上討論事情,針對這點,課程組定期在微博和BBS上發起話題的實時討論,討論的內容可以是電子商務的一張圖片、一段文本、一個小動畫、一則新聞、一段視頻等等,學生可以結合理論知識發表自己的言論,暢所欲言。
(五)建設《電子商務實務》空中課堂
手機閱讀、微信平臺推送、微博和BBS話題討論的學習內容都很短小,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是非連續性的,學習資源設計也是短小的,一方面是由移動終端設備的存儲容量和數據傳輸能力造成的,另一方面,高職生進行微型學習的時間片段沒有那么長。可以將學習任務分解成一個個的小模塊,不必短時間將所有內容記住,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學習記憶一個短小的內容片斷。但是學生有時候需要一個連續學習的模式,因此課程組開發了《電子商務實務》的空中課堂,內容包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課程內容的多媒體課件、與課程相關的大型的音頻和視頻資源、學生需要提交的作業,開發空中課堂可以解決平時課堂學習中的疑問或者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多樣的課外知識,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標。
結語
移動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了高職學生的課外學習的方式,學生對于這種隨意、片段的移動微型學習也是越來越喜歡,參與性越來越強,本研究的實踐意義在于著眼于適應崗位需要的關鍵能力的培養,按照職業能力開發的理論,為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電子商務能力的培養和課程開發提供有價值和可操作性的參考,高職學生移動微型學習未來發展走向以及對非正式學習有效支持等諸多理論與實踐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摸索,在以后的研究中將給予密切的關注與探索。
參考文獻:
[1]王國華,俞樹煜,李亮等.基于微型學習理念的網絡課程微型化設計與實現──以“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4(04):89-94.
[2]侯振江等.高職院校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考[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02)369-370.
[3]顧鳳佳.終身學習視野下的微型學習課程設計原則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04):60-66.
比較行為學是比較醫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多學科、多層次相交叉的邊緣性、綜合性學科,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人類行為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并通過研究動物模型的行為內涵,建立可以評價的行為研究方法與人類行為內涵的比較,進而為人類行為研究提供基礎。比較行為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行為的遺傳學傾向、行為的生理基礎、動物行為特點和研究方法、自發和社會行為研究方法、認知行為研究方法、攝食行為研究方法、阿爾茨海默病動物模型及研究方法、帕金森病動物模型及行為研究方法等。本課程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對生物體行為的了解,也可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基礎醫學課程奠定基礎。
2教學概況
吉林醫藥學院面向本科各專業開設了比較行為學選修課,內容涉及行為的遺傳學基礎、嚙齒動物的行為生理學、動物行為特征及研究方法、嚙齒動物的自發與社會行為研究、認知行為研究方法、攝食行為模型與研究方法、運動行為研究方法、跑臺與動物模型運動研究、阿爾茨海默病動物模型及行為分析、精神疾病動物模型及相關行為學研究、帕金森病動物模型和行為研究方法等。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性質不同,且學生多憑興趣選取,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可更加靈活多樣,教學中采用多媒體結合視頻的教學形式,且二者占用學時相同,因而更為生動地展現了相關行為學案例,同時教學中結合了課堂討論、課后作業、課前提問等方式,不僅使學生加深理解,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學習氛圍,開闊視野,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程考核采用作業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講完相應的知識點,讓學生根據知識點查閱資料,圍繞知識點書寫相關課題的近幾年研究成果,完成作業,回收率達到100%。平時成績主要考察學生平時課堂表現。課程結束后,對課程學習情況等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情況以及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課程教學。
3問卷調查
在課程結束時,對選修本課程的各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范圍包括2013級臨床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護理學、預防醫學、藥學等本科各專業共124名學生,幾乎涵蓋了所有醫學相關專業;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選修該課程的原因、課程中印象深刻的內容、期望學習的內容等,期望通過調查能夠了解學生選修這門課程的真正原因、在修習這門課程中的收獲以及對這門課程更高的期望等,從而探討這門課程在醫學相關專業開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放124份問卷調查表,收回有效問卷117份,有效回收率為94%,調查主要項目內容及結果如下。
1)關于選擇比較行為學課程原因的調查。結果顯示,66%的學生是因為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因好奇而選修的學生占19%,只有5%的學生僅為修學分而選擇該門課程,其他原因占10%。結果表明,多數學生(85%)在選擇這門課程的時候是以興趣愛好為主,說明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對這門課程感興趣或者好奇的程度非常高,也間接反映出在醫學相關專業開設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2)關于對印象深刻內容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動物行為特征和人類相關疾病等方面的內容印象較為深刻,分別占到64%和36%,其他(表觀遺傳學等)占4%。提示多數學生對行為學方面的知識以及人類相關疾病方面的學習興趣和效果較好,這些都是學生平時感興趣但沒有機會深入學習的內容,因而在課程結束后對相關內容印象非常深刻。
3)關于對期望學習的內容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期望更多地了解人與人以及人與動物方面行為比較的內容(分別占21%、15%),說明學生在選修這門課程后,期望了解更多相關知識,這也反映出這門課程對學生的意義。從問卷調查結果中發現,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對比較行為學課程感興趣程度非常高,一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不了解,因為好奇選擇這門課程,更多的學生對這門課程是充滿興趣的,期望了解相關知識。而經過課程學習后,多數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較好,尤其是關于動物行為和人類相關疾病方面的內容印象更為深刻,這些內容一方面是與生活和專業密切相關的,如自閉癥、帕金森等人類相關疾病,另一方面學生對動物行為感興趣程度很高,因此,學過之后印象極為深刻。而且多數學生對比較行為學課程內容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期望,也表明學生在學習過后,不僅了解和掌握了這門課程相關內容,而且期望學習更多,體現出很強的求知欲,而這種興趣和求知欲正是學生在醫學課程學習中最為缺乏的,也是醫學教學改革中期望激發的。隨著基礎醫學發展進步,各學科的知識不斷擴張,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不斷衍生大量邊緣學科和綜合學科。比較行為學作為一門多學科、多層次相交叉的邊緣性、綜合性學科,與行為學、解剖學、遺傳學、生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機能學、臨床醫學等有很深的關聯性,能將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很多學科聯系在一起,從而加深學生對基礎醫學各學科的學習欲望,這正是這門課程開設的重要作用。
4意義
比較行為學與醫學專業學生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關系密切,通過比較行為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層次地理解醫學課程。如行為與遺傳學密切關聯,比較行為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基因如何影響和控制行為;行為學與解剖學及生理學相關,每一個物種都會不斷接受來自環境的各種刺激,為了生存和繁衍,必須具有可接受各種信息的感受器,還需靠效應器和內分泌系統對外界刺激做出適當的反應,通過比較行為學的學習,可以加深對解剖結構及相應生理學知識的理解;行為學與藥理學、病理生理學及醫學機能學有關聯性,比較行為學研究中常用的各種動物模型,包括學習記憶相關的疾病動物模型如瞬膜條件反射模型、創傷性腦損傷動物模型、腦缺血模型、老年癡呆模型、帕金森病動物模型制備等,這些都需要藥理學、病理生理學及醫學機能學知識為支撐。在模型制備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一些機能學實驗,如研究學習記憶行為學的迷宮(Morris水迷宮、T型迷宮、放射狀或輻射狀迷宮、Barnes迷宮、高架十字迷宮)、場景性和提示性恐懼條件反射、被動和主動回避實驗、物體識別實驗、條件性厭食癥、瞬膜條件反射、嗅覺任務實驗及種群識別等實驗。為適應21世紀醫學科學和衛生事業發展的要求,很多高校陸續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教改模式,比較行為學作為各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有利于基礎與臨床學科內容之間的結合,有利于提高基礎醫學課程之間的內在關聯,有利于學生豐富知識與提高能力。
5結語
100多年前,偉大的英國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就指出:“較低級的動物,也能像人一樣明顯地感覺到快樂與痛苦,幸福和悲傷。”
達爾文的說法聽起來很合理。既然地球上的生物是通過自然選擇不斷進化的,又怎么會只有人類才有情感呢?但后來的生物學家在驗證達爾文的這一理論時,一直進展不大,沒有找到更多的關于動物也有情感的科學證據。
然而,動物行為學家對動物情感的探索并未停止。一本名為《海豚的微笑》的書,收錄了50多名將畢生精力傾注在動物情感研究上的研究人員的報告。經過長達幾十年的艱苦細致的野外科學考察,他們終于發現了一系列例證,并找到了相應的神經生理學依據,生物學界關于情感是人的專利的看法開始發生轉變。
深深的悲哀
在坦桑尼亞的一個黑猩猩群落中,享年50歲的“女族長”弗洛去世了。弗洛的兒子弗林特在母親的尸體旁坐了整整一天,有時還抓著它母親的手發出幾聲嗚咽。在此后的幾個星期里,弗林特的情緒越來越低落,他離群獨居并不再進食。在弗洛去世3個星期后,原本年輕健康的弗林特也死了。
在野外觀察大象生活幾十年的動物行為學家發現,小象會因母親去世而發出悲傷的尖叫,而大象則會一連幾天站在死去的小象周圍守護,悲傷地垂下頭和耳朵。
一位曾獲諾貝爾獎的生態學家這樣描述鳥兒的悲傷:“一只灰雁失去了它的配偶,它表現出了人類在悲傷時的所有特征:眼窩下沉,身體萎縮,頭低垂。”
動人的愛情
動物行為學家發現,至少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是有愛情的。
一條在阿根廷沿海活動的雌性露脊鯨,從許多正在熱烈追求她的求婚者中選出了一名幸運兒。“完婚”之后,它們并排在水中徜徉,并用各自的鰭狀肢相互撫摩,接著又一起在水中滾動,看上去就像在互相擁抱。最后,它們又用鰭狀肢相互觸碰著,并排著慢慢地游向遠方,一會兒一起潛入水中,一會兒又一起浮出水面,完美的動作是那么協調一致,直至最后消失在人們的視線外。
在日本,人們曾發現一對壁虎,其中的一只被釘子釘在了墻上,不能動彈。令人驚奇的是,依靠另一只壁虎的喂養,它一直活著。而且,這樣的喂養持續了整整10年!
蜜蜂可能不談戀愛,但鳥類肯定是要談戀愛的。一位長期與鳥類生活在一起的著名動物行為學家,在《烏鴉的心》一書中寫道:“因為烏鴉有長期的配偶關系,所以我認為它們像人類一樣具有愛情,因為一種長期的配偶關系是需要心靈感應和情感才能維系的。”
歐洲有一種白頭翁,雄鳥從遠處飛回來,總要帶上一枝鮮花獻給情侶。而雄燕鷗求愛更實際:它叼來一條小魚,放在雌燕鷗的旁邊。如果雌燕鷗看了小魚一眼,雄燕鷗便會抓住時機,大獻殷勤,勸雌燕鷗收下禮物。如果雌燕鷗吃下了小魚,隨后便會乖乖地同雄燕鷗結成姻緣,比翼齊飛。
要面子的猩猩
一位深入黑猩猩群體十幾年的動物行為學家,在叢林中發現了一只死要面子的非洲黑猩猩。有一次,這只好炫耀的雄性黑猩猩在首領面前的樹上蕩秋千,賣弄自己的本領。不料樹枝斷了,黑猩猩重重地摔了下來。它顯得很窘,偷偷地看了看首領的表情,發現首領并未注意它。于是,它那緊張的表情一下松弛了下來,一個翻身爬起來,上了另一棵樹,悠然自得地吃起東西來。
美國哈佛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也曾觀察到一只死要面子的恒河猴。一次,這只雄性的恒河猴經過競爭,占領了另一只恒河猴的領地。為了炫耀自己,它豎起尾巴,高挺背脊,神氣活現地昂頭走著,一不小心跌進了一條水溝。它窘極了,低下頭,夾起尾巴,彎腰駝背地縮成了一團。過了一會,它驚魂未定,探出頭,賊眉賊眼地窺視四周,確信沒有任何伙伴看到自己的狼狽相,才重新昂頭挺背,豎起尾巴,大搖大擺地走起路來,像什么事也沒發生一樣。
顯而易見的快樂
加拿大的動物行為學家發現,爬行類動物中的大蜥蜴具有享受快樂的高級情感:大蜥蜴不愿離開溫暖的環境,到近在咫尺的食物豐富的環境中覓食,唯一的原因就是有食物的地方稍微冷了一點。大蜥蜴在溫暖的環境里感到舒適、快樂,它們的體溫會升高,心率會加快。這與人感到快樂時的生理反應幾乎相同:人往往因為有一個好心情而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體溫上升。
動物行為學家們在美國落基山國家公園里觀察到,野牛在冰原上滑行時,會快樂地大聲呼叫:“哇――啊――啊――”他們還觀察到,有時,公園中的麋鹿放著草場上豐盛的食物不去享用,卻向雪地奔去,高興得一遍遍地跳躍著,在空中扭動著身體。
科學家們不僅觀察到了動物享受快樂時的情景,還分析出了促使動物產生快樂等情感的物質――“多巴胺”和一種類似鴉片的麻醉劑。
區別何在
看來,情感不是人的專利這一觀點已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了。然而,人與動物的情感有沒有區別呢?科學家們認為,兩者的對比就像彩色畫與黑白畫的對比一樣――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前者比后者復雜得多。
【關鍵詞】學習;消費者學習;消費者學習理論
一、引言
(一)學習的定義
21世紀,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和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們不得不隨時充電學習。“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已經成為我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伴隨我們生命的全過程。那么如何定義學習呢?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獲得個體經驗,并由經驗引起行為較持久的變化過程。這是廣義的學習概念,包括了人類和動物的各種學習形式。而狹義的學習是指人類的學習,是“在社會生活實踐活動中,以語言為中介,經思維活動而自覺、積極、主動地掌握人類歷史的社會知識經驗以積累個體經驗的過程”。[1]
(二)消費者學習的定義
從心理學的定義引申到消費者行為學中,學習是消費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事實上,消費者的行為很大程度是后天習得的。消費者學習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使用商品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經驗與技能,不斷完善其購買行為的一個過程。更具體來講,是“消費者在市場交易和消費的過程中,由于自利本性的內驅力所使,對產品、服務以及各種市場行為的刺激、誘因、反應和強化的互相影響而獲得的,用于指導未來購買或消費行為的經驗和知識。” [2]消費者學習是處于商品、廣告刺激與購買反應之間的行為,人們無法直接對其評估,因而只能通過消費者行為和知識來推測其學習程度。消費者學習是打開消費過程“黑箱”的重要工具,是理解和實踐市場營銷顧客導向理念的邏輯起點。因此,深入研究消費者學習理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消費者,更好地打開消費過程的“黑箱”。
二、學習的分類及消費者學習理論溯源
在心理學視野中,關于學習一般被分為兩大流派:行為學派和認知學派。行為學派學習理論各種學說的核心觀點是:學習是個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系從而獲得新的經驗的過程,是由此到彼的聯結或聯系。認知學派則將學習視為個體積極主動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進行了復雜的內部心理加工。
[1]資料來源:張旭東,歐何生.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P203-204
這是心理學中對于學習理論的分類,而在消費者行為學中,各種學習理論被應用到營銷上,影響著人們的銷售行為。消費者行為學中對于學習理論的應用,分為高介入狀態和低介入狀態,高介入狀態的學習是消費者有目的地主動地處理和學習信息。低介入狀態下的學習,則是指消費者沒有動機處理和學習信息[2]。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一般包括經典性條件發射、操作性條件反射、圖標式機械學習和替代學習或模仿,而分析性推理則屬于認知學派的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概述
[2] 德爾I.霍金斯,戴維斯L.馬瑟斯博,羅杰J.貝斯特. 消費者行為學[M].符國群等譯(原書第10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年:286
盡管上述理論在回答學習動機時有很大差異,但研究者都在試圖回答“刺激―反應”或認知模式這一重要命題。具體來說,經典性條件反射專指運用“刺激與反應之間的既定關系”,使消費者學會了對于不同刺激做出相同反應的過程。操作性條件反射主要在強化物的功能和強化時間上與經典條件反射相區別,它通過對消費者某種反應進行強化,使人們在遇到相同情況時,就會產生同樣的反應,即消費者塑形過程。圖標式機械學習是指在沒有任何條件作用下,消費者對兩個或者多個概念之間建立聯想。替代式或模仿學習是指消費者不僅可通過體驗來學習,而且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結果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另外還可運用想象,預期行為的不同后果。認知學習的最高級和復雜形式就是推理,在推理中,個體對已有的信息和新信息之間進行構造和組合,以進行新的思考,從而進行決策。
三、消費者學習理論的研究應用
在有關消費者學習研究中,學習強度、消退、刺激泛化、刺激辨別和反應環境等概念也得到了重視。一般來講,所學材料越重要,學習強度越大,學習越快而且記憶就越持久。消退的發生則與最初的學習強度呈負相關關系,即學習的內容越重要,強化越多,學習對消退的抵制就越強。刺激泛化是指由某種刺激引起的反應可經由另一種不同但類似的刺激引起。反應環境是影響信息提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取過程能否成功取決于當初的學習質量以及提取環境與當初學習的相似性。
有一部分消費者行為學的研究應用了心理學學習理論的行為學派中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和認知學派中推理想象理論。
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給予連續強化,即每次正確反映中都給以強化物,個體對正確反應的學習速度很快。但當強化物不在出現或中止強化時,正確反映的消退速度也快。相反,如果強化是間斷性的或部分的,既不是對所有正確反映而只是對部分正確反映予以強化時,雖然最初對正確反映的學習速度較慢,但在強化物消失后,行為消退的速度也比較慢。在營銷中,給與顧客獎券、獎品或者其它促銷物品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增加產品的銷售,但當這些手段消失后,銷售量馬上就可能下降。許多學者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品牌方面的研究,認為品牌形象是建立在消費者對品牌的間斷性體驗的基礎上的,是消費者在長期的消費體驗中經過點滴的積累逐步形成的,因此,構成品牌形象的各種聯想和象征含義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可能逐步消退。
(一)應用了行為學派中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強化―聯結理論進行消費者塑性的如下:
目的實驗觀察針刺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方法以 220 V,0.8 mA的方波刺激Wistar大鼠15 s,間隔45 s/次,共60次,總刺激時間15 min,進行不可逃避的前休克動物(pre-shocked animals)制作,形成學習無助大鼠模型,采用Open-Field法進行動物行為學敞箱實驗及條件回避實驗,觀察針刺對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結果針刺對學習無助模型大鼠水平及垂直運動均有明顯改善,且顯著提高大鼠的逃避成功次數、縮短逃避潛伏期(P
【關鍵詞】 針灸療法 抑郁癥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behavior changes in the Wistar rats of depression.Methods40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namely acupuncture group, drug group, model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rats were stimulated 15 minutes by quadratal wave of 220v, 0.8mA to make Wistar rat model of studying helplessness.The animal behavioral spacious box testing and conditioned avoidance testing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method of Open-Field.Results The crossing and rearing score of model ra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time of successful avoidance was obviously enhanced by acupuncture,as well as shorten avoidance latent period(P
Key words: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Depression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性疾病,表現為一種持久的抑郁狀態,以心境低落、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等為主要癥狀[1]。是危害全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其終生患病率為6.1%~9.5%[2]。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精神疾病在人們的疾病負擔中將列首位,而抑郁癥則占精神科疾病的47%[3]。抑郁癥及其治療引起內外廣大學者的廣泛重視。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針刺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評定針刺抗抑郁療效。
1 器材
1.1 藥品多慮平:南京白敬宇制藥廠產品,批號:20040912。
1.2 動物(200±20)g Wistar雄性大鼠,由山東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魯動質字:20040816。
1.3 器材“華佗”牌32號1.0寸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廠產品;穿梭箱:山東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室提供,根據文獻介紹制備[4],大鼠穿梭箱有兩室,每室30 cm×30 cm× 20 cm,可人為開閉,箱底為不銹鋼柵條,條間距離為1 cm,兩室柵條可錯時通電,一室與刺激器接通時,另一室為安全室;敞箱:根據文獻介紹,自行制備[5],標準為40 cm×80 cm×80 cm,周壁、底面為黑色,底面以白線劃分為面積相等的25塊。
2 方法
2.1 模擬臨床建立大鼠學習無助模型將大鼠放入穿梭箱,中間通道關閉,通過底部的金屬柵條給予220V,0.8 mA的方波刺激,刺激15 s,間隔45 s/次,共60次,總刺激時間15 min,進行不可逃避的電休克即前休克動物(pre-shocked animals)制作[1]。
2.2 分組及給藥(200±20)g Wistar雄性大鼠40只,按體重均衡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對照組、陽性藥多慮平組、針刺組,每組10只。空白組及模型對照組分別給予涼開水1 ml/100 g,ig;多慮平對照組給予多慮平3 mg/kg,生理鹽水配成30%水溶液1 ml/100g·ig ;空白對照組大鼠只放入穿梭箱內而不進行電刺激,時間相同。第2天除重復進行前一天實驗并開始給藥,連續給藥14 d。最后一次給藥后24 h,采用Open-Field法進行動物行為學敞箱實驗及條件回避實驗,記錄并統計實驗數據。
2.3 針刺取穴及操作方法針刺組根據《實驗針灸學》[6]大鼠穴位定位方法,選擇百會、內關、神庭、三陰交穴,并參照人和動物的穴位解剖結構特點,在動物針灸穴位圖譜的基礎上,于大鼠前正中線上,額頂骨縫交界線前方處定位神庭穴。其他穴位仿人取穴。針刺方法: 穴位常規消毒,百會穴向前斜刺,神庭穴向上斜刺,進針深度約為0.2 cm。內關直刺0.3 cm,三陰交直刺0.2 cm。每穴行均勻捻轉刺激30 s,留針10 min,每日治療1次,連續14 d。最后一次治療后24 h,采用Open-Field法進行動物行為學敞箱實驗及條件回避實驗,記錄并統計實驗數據。
2.4 敞箱實驗將各組大鼠依次放入自制敞箱,以動物穿越底面塊數為水平運動(crossing)得分,直立次數為垂直運動(rearing)得分,記錄其水平運動、垂直運動次數,每只動物測定1次,測定時間為3 min/次,記錄水平運動得分和垂直運動得分情況。
2.5 條件回避實驗(conditioned avoidance testing)繼敞箱實驗后,大鼠放入穿梭箱后適應5 s,進行鈴聲刺激,非條件刺激為足電休克0.8 mA,在鈴聲響起3 s后開始方波輸出電刺激,當動物逃到安全室后停止鈴聲和刺激,如未能逃避時刺激達30 s時停止。1次/min,共進行30次,刺激間隔為27 s。測定回避成功次數和逃避潛伏期。 動物在鈴聲開始3 s內逃到安全室,記錄回避成功一次,逃避潛伏期為0;刺激后才逃避的,其潛伏期記錄是從刺激開始到逃避完成的時間;到最后未能逃避的,則潛伏期為30 s。
2.6 統計學處理所有實驗數據用 ±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q檢驗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四格表的確切概率法檢驗。
3 結果
3.1 針刺對學習無助模型大鼠敞箱實驗的影響
3.1.1 水平運動針刺組、多慮平組、空白組均優于模型組。結果見表1。
表1 對大鼠水平運動的影響(略)
為避免統計學上第2類錯誤,出現假陽性結果,本組數據采用q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q檢驗結果(略)
由此可見,空白組與模型組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此造模方法成功;針刺組及多慮平組與模型組有顯著性差異,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前兩組與空白組的差異及前兩組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針刺與多慮平均有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水平運動狀態的作用,且二者作用相似。
3.1.2 垂直運動各處理因素對實驗動物垂直運動的影響無顯著差異。結果見表3。
表3 對大鼠垂直運動的影響(略)
為避免統計學上第2類錯誤,出現假陽性結果,本組數據采用q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q檢驗結果(略)
由此可見,各處理因素對大鼠的垂直運動的影響無統計學意義。
3.2 針刺對學習無助模型大鼠條件回避實驗(conditioned avoidance testing)的影響
3.2.1 回避成功空白組、多慮平對照組、針刺組大鼠,回避成功次數較多。結果見表5。
表5 回避成功次數(略)
本組數據采用q檢驗。結果見表6。
表6 q檢驗結果(略)
由此可見,模型組與空白組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造模成功。針刺組與模型組有顯著性差異,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針刺可以顯著提高實驗動物的回避成功次數,同時與多慮平組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多慮平組與模型組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多慮平可以明顯提高實驗動物的回避成功次數,但仍與空白組有顯著性差異。
3.2.2 回避潛伏期空白組、多慮平對照組、針刺組,回避成功較多,部分回避不成功的大鼠回避潛伏期也較短。結果見表7。
表7 回避潛伏期基本數據(略)
本組數據采用q檢驗。結果見表8。
表8 q檢驗結果(略)
由此可知,模型組與空白組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模型成功;針刺和用藥組與模型組都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針刺與用藥組之間的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這兩組與空白組間的差異也不具統計學意義,即針刺與多慮平均可使實驗動物的由于抑郁狀態而影響的回避潛伏期的改變恢復正常。
4 討論
抑郁癥屬祖國醫學“郁證”范疇。綜合歷代醫家文獻,結合現代醫學對抑郁癥的特點和診斷標準的認識,認為情志不舒是抑郁癥的主要致病因素,肝氣郁結、氣郁傷神為其主要病機,屬標本俱實之癥,其病位在肝,涉及心神,肝郁傷神是抑郁癥發病的關鍵。因為情志不舒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而致肝氣郁結,氣機不暢,久郁心神不得所養而致傷神,從而出現精神抑郁、胸脅脹痛、易怒易哭等癥狀,故治療當以疏肝理氣、解郁安神為主。方中神庭為督脈穴位,督脈入絡腦,與腦相連,腦居顱內,為元神之府,故取之可以起到寧心安神,醒神開竅之功效;百會亦為督脈穴位,是諸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能清利頭目;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經穴,有調理、健壯脾胃的功能,取之可健脾和胃、補益氣血;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氣通三焦,三焦主氣,取之可寬胸理氣、行氣開郁。諸穴合用,共奏理氣、解郁、安神之功效。
現代醫學認為第二信使系統及其最初接收胞外信號的G蛋白都與抑郁癥的病理生理有密切的關聯[7]。近年的研究發現抑郁癥的發生還與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細胞數目減少或免疫細胞因子水平升高有關。此外 ,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降低也與抑郁癥的發病密切相關[8,9]。
我們實驗觀察了針刺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針刺可以顯著改善實驗動物的水平運動(P0.05)。在本實驗中,各處理因素對實驗大鼠垂直運動的影響,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條件回避實驗提示針刺可顯著提高實驗動物的逃避成功次數(P0.05)。對于未逃避成功的實驗大鼠,針刺也可以顯著縮短其逃避潛伏期(P0.05)。說明針刺可明顯改善抑郁癥狀,為臨床治療抑郁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針刺抗抑郁機理以及最佳療程等諸多問題還需在今后的實驗和臨床研究中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沈漁村.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358.
[2] 郭克鋒.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難度預測性研究[J].現代康復,2001,5(8上):48.
[3] 李 輝,針刺治療抑郁癥的現狀[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4,6(1):26.
[4] 徐叔云,卞如濂,陳 修.藥理試驗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11.
[5] 張有志,聶惠民,張德昌,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經方治療抑郁癥的動物行為學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1,7(7):30.
[6] 林文注,王 佩.實驗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77.
[7] 炎 彬,杜力軍.抑郁癥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5,2(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