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藥理學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莪芪抗瘤方劑;白血病;Caspase-3;Bcl-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optotic effect of Eqi compound prescription (contained-herb serum) on 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HL-60 cell, which is relative to intracellular Ca2+, Caspase-3 and Bcl-2. Methods According to serum pharmacology, HL-60 cells were exposed to 10% concentrations of contained-herb serum for 24, 48, 72 and 96 hours respectively.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a fluore- scence microscope. SubG1 DNA was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er.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by fura-2 fluorescence load method. Caspase-3 enzymatic activity were measured by colorimetry. Bcl-2 gene expression were measured by LSAB. Results The contained-herb serum could induce apoptosis of HL-60 cells.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of treatment with Eqi was higher evidently than that of control (P
Key words:Eqi compound prescription;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poptosis;Caspase-3;Bcl-2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細胞內Ca2+水平升高與誘發細胞凋亡密切相關[1]。細胞內凋亡相關基因Caspase-3活性變化對凋亡的誘導起重要促進作用[2]。Bcl-2 是重要的抑凋亡基因之一,過度表達Bcl-2的急性白血病細胞抑制凋亡[3]。本實驗主要觀察莪芪抗瘤方劑(含藥血清)對白血病HL-60細胞內Ca2+濃度、促凋亡基因Caspase-3活性及抑凋亡基因Bcl-2表達的影響,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
日本大耳白兔,雄性,體重2.5~3 kg,蘭州醫學院實驗動物室提供。
1.2 藥物
莪芪抗瘤方劑由莪術、三棱、黃芪、女貞子等藥物組成,甘肅省藥材公司飲片廠提供,按工藝制成每1 mL含原藥材5 g的浸膏,4 ℃保存備用。
1.3 含藥血清的制備
以純種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0只,每日給予含莪芪抗瘤方劑浸膏10 g/kg灌胃,另設3只為對照組(生理鹽水組)。連續10 d,于最后一次灌藥后1 h(灌藥前禁食、不禁水12 h),心臟采血并分離血清,經56 ℃、30 min滅活,無菌過濾后,置-20 ℃冰箱保存備用。
1.4 細胞培養
HL-60細胞由蘭州醫學院血液病研究所傳代保存,采用常規培養。培養液為含10%的小牛血清,青、鏈霉素各100 U/mL的RPMI-1640,在37 ℃、飽和濕度、5% CO2孵箱中培養,每2~3 d換液傳代培養。
1.5 細胞形態學觀察
參照文獻[4]方法略加改動,將細胞以1×104接種于96空板中,24 h細胞貼壁后,棄上清。加入10%的含藥血清培養基處理細胞,另設未加藥對照組。每12 h收集對照及藥物處理組細胞,離心涂片,用無水乙醇固定10 min后,加1.2 μg/mL吖啶橙染色30 min,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染色質及RNA變化并拍照。
1.6 流式細胞術分析
參照文獻[5]略加改動,離心收集1×105個細胞,將細胞懸于200 μL冷PBS中,冰凍的體積分數為70%的乙醇2 mL于4 ℃固定24 h,離心收集細胞,重懸于500 μL PBS,另加入RNA酶(100 mg/mL), 0.1%Triton X-100緩沖液,37 ℃孵育30 min, 4 ℃,50 mg/mL碘化丙錠染色30 min,流式細胞儀(EPICS XL;Coulter,USA)檢測DNA含量。
1.7 細胞內Ca2+濃度測定
參照文獻[6]方法進行。用100 mL 培養瓶,接種5×105個細胞/瓶,藥物處理24 h后,每12 h收集對照及藥物處理組細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兩瓶細胞收集成一組,每組調整細胞濃度1.5×106個細胞/mL,用含0.2牛血清白蛋白(BSA)的RPMI-1640培養液3 mL制成細胞懸液。設定發射波長500 nm,光柵10 nm,在37 ℃下用激發波長為340 nm和380 nm測定自發熒光;加Fura-2/AM(終濃度為1.67 μg/mL)5 μL,37 ℃恒溫振蕩45 min;加Fura-2/AM擴散入細胞膜后其脂溶性基團AM被酯解,釋放出Fura-2, Fura-2最大激發波長為380 nm,而與細胞內游離Ca2+結合后最大激發波長移至340 nm,離心,去上清,用HBSS-BSA緩沖液洗滌2次,加3 mL HBSS-BSA緩沖液制成細胞懸液,用上述2個激發波長測定負載Fura-2的熒光強度;然后加Triton X-100 15 μL裂解細胞,測這2個激發波長的最大熒光強度,最后加0.1 mol/L EGTA(pH 8.7)500 μL絡合Ca2+測這2個激發波長的最小熒光強度。根據文獻[6]制定的公式計算細胞內Ca2+濃度。
1.8 Caspase-3活性檢測
分別收集誘導組、未誘導組2×106個細胞,1000 r/min×5 min,棄上清。將細胞重新懸浮于50 μL冷細胞裂解緩沖液中,冰上放置10 min。4 ℃下12 000 r/min離心10 min,以去除細胞碎片。將上清轉移至另一微離心管中,置于冰上。每組加入50 μL的2×反應緩沖液/DTT混合液。每管加入5 μL的1 mmol/L Caspase-3底物(DEVD-pNA,終濃度50 μmol/L)。水浴37 ℃孵育1 h。設立一個平行管不加底物,在405 nm波長下讀取OD值。根據試劑盒說明所得斜率值(ΔOD/ΔnmolpNA)計算Caspase-3活性單位。
Caspase-3活性單位=(誘導組OD-未誘導組OD)/斜率
1.9 Bcl-2 基因表達測定
親和免疫組化LSAB法檢測10%的含藥血清處理組和未加藥對照組的HL-60細胞Bcl-2 基因表達,胞漿染為棕黃者為陽性細胞,油鏡下隨機計數300個細胞,計算陽性細胞數。
1.10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用SPSS10.0軟件進行組間t檢驗。
2 結果
2.1 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
莪芪抗瘤方劑(10%含藥血清)經處理HL-60細胞24、48、72、96 h后,吖啶橙(AO)熒光觀察可見,表現凋亡細胞的特征性形態變化:細胞體積縮小,細胞核固縮,膜起泡,核斷裂及形成凋亡小體等,以72 h最為明顯。
2.2 流式細胞儀分析HL-60細胞DNA含量
莪芪抗瘤方劑(10%含藥血清)經不同時間處理后,可見DNA含量低于G1期的凋亡細胞群,這群細胞的凋亡百分率隨時間的遞增而增加。對照組凋亡率4.7%,莪芪抗瘤方劑(10%含藥血清)分別處理HL-60細胞48、72 h后, 凋亡率分別為13.2%、23.1%。
2.3 細胞內Ca2+濃度測定
(見表1)表1 10% 含藥血清作用于HL-60細胞不同時間細胞內Ca2+
濃度檢測結果(略)注:組間比較,P
2.4 Caspase-3活性測定
(見表2)表2 10% 含藥血清作用于HL-60細胞不同時間對Caspase-3 活性的影響(略)
2.5 Bcl-2 基因表達測定
(見表3)表3 10% 含藥血清作用于HL-60細胞不同時間對Bcl-2表
達的影響(略)
3 討論
20世紀80年代中期,Iwama H等[7]提出的“血清藥理學”方法實現了體外與體內實驗的結合,其實驗結果與體內實驗有較好的一致性。筆者采用該法對莪芪抗瘤方劑誘導HL-60細胞凋亡進行了實驗研究。通過熒光染色、流式細胞儀分析測試發現,莪芪抗瘤方劑10%含藥血清具有誘導白血病HL-60凋亡的作用,這種作用呈時間依賴性;細胞內游離Ca2+的動態變化在誘發凋亡機制的多個方面起重要作用;Ca2+作為第二信使參與磷脂酰肌醇系統、鈣調蛋白系統或線粒體/細胞色素C介導途徑的凋亡信號傳遞;作為金屬輔助因子激活鈣依賴性的核酸內切酶,使DNA降解或激活轉錄因子而參與凋亡的基因表達。在凋亡程序啟動及執行過程中,稱為凋亡效應器的Caspases蛋白酶家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參與凋亡早期啟動,凋亡信號的傳遞以及凋亡晚期作用于不同凋亡底物,產生細胞皺縮、膜出泡、DNA 斷裂等凋亡特征現象[8]。調亡的發生發展是受基因調控的,在參與調控的多種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中,原癌基因Bcl-2是抑制細胞凋亡的主要基因之一,Bcl-2高表達可延長白血病細胞存活時間,抑制凋亡[9]。本研究結果顯示,莪芪抗瘤方劑10%含藥血清在誘導人類早幼粒白血病細胞株HL-60凋亡過程中,細胞內游離Ca2+水平明顯升高、Caspase-3活性增加、Bcl-2表達下調;表明其含藥血清誘導HL-60凋亡可能依賴于細胞內Ca2+、Caspase-3水平上調,Bcl-2表達下調。
參考文獻
[1] Baeks JH, Lee YS, Kang CM, et al. Intracellular Ca2+ release mediates ursolic acid-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leukemic HL-60 cells[J].Int J Cancer,1997,73:725-728.
[2] 郭淑貞,曾 定.Caspase家族與細胞凋亡[J].細胞生物學雜志,1999, 21(4):163-169.
[3] Deborach E. Measurement of spontaneous and therapeutic agent induced apoptosis with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Blood,1997,89(1):243-246.
[4] Hare JD,Bahler DW.Analysi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growth in culture using acridine orange and flow cytometry[J].J Histochem Cytochem,1986,34:215-220.
[5] Nicoletti,Migliorati.A rapid and Simple method for measuring thymocyte apoptosis by propidium iodid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J].J Immunol Methods,1991,139:271-279.
[6] Grynkiewicz G, Poene M,Tsien RY. A new generation of Ca2+ indicators with greatly improve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J].J Biol Chem,1985,260:3440-3450.
[7] Iwama H. Effect of Shosaikoto, a Japanese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mixture, on the mitogenic activity of Lipopolysacchahide:a new pharmacological testing method[J].Ethnopharmacol,1987, 21(1): 45-53.
Study on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meprazole
Abstract Objective:The clinical effect of omeprazole on the pharmacology and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was analyzed.Methods:70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Septem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Lei Ning) and experimental group (omeprazole).Results:①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4.3%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4.3%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②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4.2 %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40.0 % ) ( P < 0.05 ) .Conclusion:Omeprazole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gastric ulcer patients.
Key words: Omeprazole;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Gastric ulcer
【中?D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01
在臨床中胃潰瘍是常見的一種病癥,胃潰瘍主要是指胃黏膜在受到蛋白酶、胃酸刺激之后誘發的一種病癥,胃潰瘍的臨床表現有反酸、噯氣、腹痛等,嚴重時還可引發胃穿孔、嘔血等,嚴重的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主要通過肝臟進行代謝,在酸性環境中被溶解,與胃壁細胞質子泵產生不可逆之后對質子泵的活性起到了抑制的作用,有效的阻斷了細胞壁分泌更多的酸性物質。在降低胃酸分泌量的同時也維持了胃內酸堿環境的平衡度,從而緩解了患者的臨床癥狀[2-3]。此次研究對奧美拉唑的藥理及臨床應用展開分析,報告如下。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隨機將70例胃潰瘍患者(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共35例患者,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最小的患者35歲,年齡最大的患者67歲,平均年齡為(51.0±5.8)歲,潰瘍直徑最小為0.4cm,潰瘍直徑最大為1.9cm,平均直徑為(1.2±0.3)cm,病程最短時間為1.5年,病程最長時間為7.2年,平均病程為(4.4±0.8)年;實驗組共35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5歲,年齡最大的患者68歲,平均年齡為(51.5±6.0)歲,潰瘍直徑最小為0.4cm,潰瘍直徑最大為1.8cm,平均直徑為(1.1±0.6)cm,病程最短時間為1.8年,病程最長時間為7.2年,平均病程為(4.5±0.9)年。兩組患者各項數據資料沒有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給予鹽酸雷尼替丁膠囊(津潤(天津)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101)進行治療,0.15g/次,一天服用兩次,服用的時間為一個月。
1.2.2 實驗組 該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560)進行治療,20mg/次,一天服用一次,治療時間為一個月。
1.3 觀察項目
①判定標準[4-5]:有效:在治療后使用幽門螺桿菌進檢測后發現結果均為陰性,潰瘍愈合的面積在80%之上;進步:在治療后使用幽門螺桿菌進檢測后發現結果部分為陰性,潰瘍愈合的面積在在50~79%之間;無效:在治療后使用幽門螺桿菌進檢測后發現結果少部分為陰性,潰瘍愈合的面積在49%以下。②觀察項目: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次研究所得數據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在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3%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4.3%(P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對比
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14.2%明顯比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40.0%低(P
3 討論
3.1奧美拉唑的藥理學分析
藥物在進入機體后在極短的時間內血藥濃度就可以達到高峰值,時間約為1~3h,而奧美拉唑的生物利用度也較高,有學者曾做出研究顯示單劑量奧美拉唑生物利用度大約35%[6-8]。患者在服用奧美拉唑1各星期之后生物利用度可高達60%[9-10]。患者在服用藥物進入機體后,所代謝出來的為羥基奧美拉唑與磺基奧美拉唑,藥物經肝臟排出,一部分藥物也由尿液排出[11]。磺基奧美拉唑對胃酸分泌不具有抑制的效果,羥基奧美拉唑則有效的抑制了胃酸的分泌,抑制效果則比奧美拉唑低。當患者肝臟出現功能障礙時,奧美拉唑血漿清除半衰期則隨之增加,然而腎臟功能不會對奧美拉唑的血漿清除半衰期產生任何影響。
3.2奧美拉唑的臨床應用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給予胃潰瘍患者分別采取雷寧替丁及奧美拉唑進行治療,經治療后發現奧美拉唑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臨床中胃潰瘍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在任何年齡段都可發病,在胃潰瘍疾病發展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及胃液自消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胃潰瘍多發于胃竇小彎側,在臨床中胃潰瘍具有發病率高、惡變等特點,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增加患者痛苦的時候也增加了其負擔。在臨床中胃潰瘍的發病?C制還不是很明確,有學者認為在胃黏膜屏障的損傷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及胃酸有著重要的影響,據流行病學發現,在我國成年人口中約有一半人群為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而在臨床治療中約有一半治療不成功[13]。想要治療胃潰瘍主要以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部內環境pH值為主,防止胃黏膜屏障保護功能受到損傷,延緩或控制疾病的發展。在臨床早期的治療中多是通過堿性藥物來提高患者胃部的pH值,雖然治療的效果不錯但是患者長期用藥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患者的依從性及耐受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分析 藥學環節 管理 合理用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75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386-01
RUD(合理用藥)對醫院整個醫療質量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其是整個醫療質量的關鍵指標。RUD指的是采取專業、系統的藥學知識、管理學知識以及科學合理的使用藥物,進而使藥物經濟性以及安全有效性得到保障。在臨床當中,使用藥物包括對癥治療、精準診斷、處方合理以及謹遵醫囑等。本文筆者為了使醫院使用藥物水平以及質量得到全面提升,探討合理使用藥物潛在的問題,同時根據存在的問題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措施。
1 合理使用藥物潛在的問題
根據其相關藥物,藥師一定要對藥物的藥性給予精準辨別,一般來說,合理用藥的相關要求包括以下幾點:①一定要對藥物成分以及治療效果給予準確識別,對藥品信息以及調配要給予準確的提供。②不同病人的病情及生理特點是不一樣的,故對病人提供的藥物品種及劑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據病人病情實際情況來選擇相對應的用藥方式、劑量以及治療過程等,使病人在用藥后不會發生禁忌癥,同時盡量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③藥物價格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醫生在為患者診療時,一定要根據病人經濟情況來進行合理開藥,但所選擇的藥物必須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通常我們提倡優先選擇使用基本藥物,總而言之,就是讓病人可以在自身能夠承受的范圍來得到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本文筆者對我院藥學部門的各個崗位、其他部門進行考察以及咨詢,其中發現合理使用藥物潛在的問題,其中包括有以下幾點:①藥物預期療效以及有效治療的價值要給予提高。現如今,部分醫師還無法全面的用藥,使藥物無法為病人提供應有的預防療效以及有效治療價值。如,溶栓藥物以及阿司匹林可以使部分AMI(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明顯降低,雖然在臨床實踐中得以證明,可是卻沒有進行大力推廣教育。②易感染的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相關免疫措施還沒有全面給予落實。③對部分藥物的藥劑量沒有一個明確的用藥標準,潛在的比較嚴重的過度使用問題,如,在治療病毒感染、普通感冒以及圍術期和I類切口手術時,濫用抗菌藥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僅使患者的經濟負擔進一步加重,同時這種現象會加速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最終導致無藥可用,并且易導致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如:二重感染和肝腎功能的損害。④將輸液作為常規的、首選的用藥方式和手段,在非特殊情況下,對輸液頻率給予增加,不論是哪種感冒全部采取同一種輸液方式來進行治療,雖然這種治療方式可以使病人治愈速度明顯加快,但易加速病人對藥物的耐受性以及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在病人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使發生疾病的頻率明顯加快,對藥物的依賴性明顯增加,同時增加了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⑤在醫院藥物的使用過程中,醫生有判斷失誤的情況,臨床醫生在臨床治療期間,有的時候會僅僅依據病人病情的表征或患者不能精準的口述,直接使用以往相類似的用藥方案來使用藥物,進而發生藥物沒有對癥的情況[1]。醫師應依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給藥方案,因人施治,因病施治。
2 合理用藥的藥學監管措施
選擇使用藥物、藥物劑型的選擇、藥物劑量的調整、使用藥物對象的自身特點、患者的依從性以及配藥等,與合理用藥都有密切的關系,都是合理用藥的重要環節,因此,需要醫院建立一套專業化的合理使用藥物的監測系統,根據相關報道表明,對于這種監測系統,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已經開發研究。同時還要和這種監測系統相匹配的合理使用藥物數據庫以及網絡管理平臺,進而使購買藥物、配備藥物以及輸出都由計算機來完成,同時把病人的相關意見全部放進網絡系統,為病人設立一個病歷檔案,在這種系統的監測之下,可以監測到使用藥物期間出現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除此之外,把病人的相關臨床體征、癥狀或者檢驗科室檢查的結果都輸入到醫院網絡數據庫中,根據使用藥物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立即對藥物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等相關問題給予全面的監測評估,實施立即、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使發生合理使用藥物期間出現的用藥差錯的幾率明顯減少。與此同時,采取這種方式對考核臨床醫生的用藥行為非常有利,為醫院的評優秀以及模范功能提供非常重要的數據支持[2]。
臨床藥師是推動合理用藥的重要環節,加強臨床藥師的培養,使之積極開展藥學查房,積極參與危重病例的討論和會診,用專業的、前沿的藥學知識指導臨床用藥,促進醫院藥學的發展,保證合理用藥。
醫囑執行是保證藥物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臨床護士是主體,對臨床護士要進行藥物知識的相關培訓,其中包括使用藥物的方法、配置方式以及臨床治療效果記錄等相關培訓內容,給予相關技術以及信息支持,這是合理使用藥物的重要環節。同時結果評估也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這對個體化給藥方案起到良好作用,因為藥物治療措施有一定的實踐性以及操作性。所以,對臨床治療結束的病例給予全面評估,使對藥物治療的認識有一個明顯的提高,進而使發生醫療錯誤的幾率明顯減少,使病人痛苦得到明顯減輕[3]。
總而言之,嚴格按照合理使用藥物的相關規定來執行用藥,注重環節管理,同時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措施,能夠使醫院合理用藥水平以及醫療質量明顯提高,最終促進整個醫院持續、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素俠.合理用藥的藥學環節管理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34(2):174
關鍵詞:網絡謠言 皮革奶粉 認知失調理論
一、問題提出
無論在傳統社會還是現代社會,謠言都被視為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現象,它不僅是一種信息的類型,也是一種心理的映射。美國學者“謠言研究之父”奧爾波特將謠言解釋為“缺乏具體資料以證實其確切性的、與當時事件相關的命題”。[1]科技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謠言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輿論現象,結合網絡形成了一股新勢力,即網絡謠言,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謠言在傳播過程中不斷被激蕩并引發了狂熱的,這些事件破壞公共秩序、影響社會和諧,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目前對網絡謠言的研究多以其傳播特點和機制為主,以社會學和新聞學視角研究網絡謠言居多,從心理學角度探討較少。網絡謠言傳播規模、信息的變異以及影響力都是由人的心理主導的。可以說,社會心理促成了謠言,謠言推動著社會心理的發展,因此,網絡謠言也是包括心理學家在內的社會科學家關注的研究主題之一。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網絡謠言產生原因、傳播機制、傳播特點及影響進行研究,針對每一環節提出控制和應對策略顯得尤為必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個案研究法,以“皮革奶粉”這一網絡事件對網絡謠言進行研究。
三、案例分析
(一)“皮革奶粉”事件概述
事件起源于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則“內地‘皮革奶粉’死灰復燃長期食用可致癌”的新聞登上各大商業門戶網站的首頁,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及人們對內地食品安全的擔憂,導致內地游客大批量到境外、尤其是港澳地區采購進口奶粉,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后農業部證實該事件報導失實。
(二)“皮革奶粉”事件的心理學分析
“皮革奶粉”作為一個社會事件,其發生有著深刻的心理原因。任何一個社會群體行為,總是存在一定的綜合誘因,一個固定的綜合動機,一個客觀的心理活動并激發決定行為的決策過程。
近年來,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光明回收過期變質奶再生產事件、“大頭娃娃奶粉”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圣元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事件、雅培嬰幼兒奶粉“甲蟲門”事件等食品安全問題使人誠惶誠恐、敏感、害怕,缺乏安全感,“聞奶色變、談吃心驚”。根據態度形成的學習理論原理,環境刺激的重復,可使人對一定事物產生較為穩定的態度體驗,如果新的刺激與既有態度的對象相聯系,那么新刺激也可引起同樣的態度體驗。[2]經由這一系列事件,公眾對食品安全不滿的情緒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皮革奶粉”事件的報道直接導致公眾情緒的爆發,引發大量內地游客到境外搶購進口奶粉。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問題,關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有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皮革奶粉”事件的報道,讓公眾缺乏安全感,引發了恐懼、焦慮情緒。港澳搶奶事件是消費者渴望得到安全的需要而產生的行為,反映出公眾對食品缺乏安全感。
圖式法將人看作“吝嗇的認知者”,即由于信息處理的能力有限,人們只花費最小的辦法,解決或回答一個社會問題,嘗試用最有效的途徑判斷事物,而不是去權衡和組織各種各樣的信息對問題作出系統的解釋和判斷。[2]面對謠言,公眾選擇最簡單的途徑去判斷事物“人云亦云”,不去進行深刻分析,從而導致謠言擴散化。
勒龐提出的群體心理解釋了謠言發展及傳播的機制,[3]群體作為社會學研究的單位,在社會心理學中,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的個體,為了某個共同的目標而結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間具有情感聯系的人群。[2]群體中各成員之間在心理上彼此影響,群體心理會使個體產生歸屬感、認同感。網絡群體中的個人很難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就像是受到催眠的人,面對謠言,失去判斷的意識,而另一些與自己性格習慣矛盾的能力得到極大強化。
(三)網絡謠言的特點
1、 擴散迅速
在網絡的媒介環境中,謠言被獲取和復制的速度就變得越來越快,而網絡信息的公開性使得幾乎所有的網民都成為了謠言潛在的傳播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方便快捷的媒介技術和數量眾多的接收群體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載體和更加廣闊的空間。2月17日“皮革奶粉”的新聞報導后,公眾紛紛赴港澳買進口奶粉,導致港澳地區“限購令”,擴散速度可見一斑。
2、 網絡謠言在可信度方面具有一種內在的矛盾性
一方面,網絡信息本身的置信度低;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意識到了這一點,謠言的制造者和傳播者有意識地主動加強謠言的可信度。這使得網絡環境中的謠言具有更多“合理”的性質。該報導稱:疑有不良商人將皮革廢料或動物毛發等物質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將其摻入奶粉中,意圖提高奶類的蛋白質含量蒙混過關。這一說法含糊不清,正是由于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增強了這一謠言的可信度。[4]
3、 網絡謠言的傳播過程控制難度越來越大
網絡媒介給網民提供了自由信息的平臺,每個網民都可以任意上網瀏覽或者信息。在網絡環境中,人們也很難去驗證其接受的信息的真實性。尤其對于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公眾是寧可信其有。而心理決定行為,公眾產生不安全感后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皮革奶粉”新聞一出現,就在網上廣泛傳播,影響群體不斷擴大,導致其傳播的過程越來越難以控制。
四、網絡謠言傳播的控制及干預
提高信息認知能力。人是理性,社會化的動物。對于接觸到的各類信息內容,民眾要用理性分析抵擋住從眾心理帶來的信謠與傳謠壓力。對于那些未經證實或者難以證實的信息,能認真地思考分析,不人云亦云。網民只有不斷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識辨能力,才能不為謠言遮望眼,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最大限度地壓縮網絡謠言的生存空間。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涉及日常生活和社會運作表層的價值觀改變起來非常迅速。[2]網絡謠言所傳播的內容多與具體事物相關聯,情境多變,容易引起網民的價值觀的改變。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中,網民們要對客體進行價值評判,選擇正確標準。
加強自我傳播約束。在網絡立法規范還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受眾有必要自覺強化網絡倫理道德。將現實社會傳統的倫理準則、道德規范逐漸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自我約束自己的網上傳播行為,不做有損于網絡道德的事。
強化社會責任。民眾要確立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始終把國家和公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從大局出發,對于那些無中生有、弄虛作假、破壞社會安定與團結的各類網絡謠言,要主動篩選和過濾,不予理睬,堅決抵制。每個網民在享受網絡傳播的快捷便利和網上自由言論的同時,時刻牢記公民職責,以講真話為榮、造謠生事為恥,始終堅守網絡道德,而不濫用網絡賦予自己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美]奧爾波特等著,劉水平等譯.謠言心理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
[2]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法]古斯塔夫?勒龐,馮克利譯.烏合之眾[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陳子晨.心理學視角下的網絡謠言特點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6(1)
?基金項目:2011年度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立項資助課題。
既然第巧章叫理氣藥,那么每味藥是否都有理氣的功效呢?然而縱觀全章藥物,功效標以“理氣”的只有陳皮、香附、佛手、香椽、橘核、化橘紅、天仙藤、九香蟲8味藥,其它藥物功效或標以“行氣”(木香、檀香、沉香、烏藥、川棣子、青木香、荔枝核)、“破氣”(青皮、積實),或標以“降氣”〔刀豆、柿蒂)、疏肝(玫瑰花、綠粵梅、婆羅子)。其中的香附、佛手、香椽3味藥既能理氣又能疏肝,由此可見,編者也認為理氣與疏肝是兩個不同的功效,否則,似沒必要如此多費筆墨。但問題是這個“理氣”與“行氣”究竟有何區別?如果這個理氣與行氣真的有所不同,那倒無話可說。若是沒有區別的話,那如此處置則有畫蛇添足之嫌。誠如上述,因為理氣是一個整體意義上的概念,其外延寬泛,不是具體的功效,而行氣才是具體的功效,所以這樣將二者混為一談,令人心生疑竇,徒增學習難度。其實混淆的不僅是“理氣,,與“行氣”,還有“寬中”、“和中”、“調中”與“寬胸,’、“和胃”、“健脾,,,及“疏肝解郁”與“疏肝理氣”等。為了澄清的這些混淆問題,我們將七版教材與五版、六版教材理氣藥進行了一番梳理和對比,列表如下:(表略)在各版理氣藥一章,功效“理氣”的藥物卻不盡一致,經統計共涉及14味藥物(詳見上表),其中,橘皮(陳皮)、化橘紅、佛手、香椽、香附各版均作“理氣”;荔枝核、檀香、婆羅子、八月札在五版教材作“理氣”,但六版無婆羅子,六版、七版均無八月札;天仙藤在七版教材作“理氣”,五版、六版無此藥;另外,綠曹梅在五版、六版教材均作“理氣”,橘核、九香蟲在六版、七版均作“理氣”,青皮僅在六版作“理氣”,五版、七版均作“破氣”。筆者建議,但凡功效標以“理氣”者,一律改為“行氣”,既名正言順,又可正視聽。
功效與主治的銜接問題
功效是對藥物性能特點的高度概括,它與主治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一般來講,有什么樣的功效就會有什么樣的主治。所以,一個藥物的功效無論是對證、對癥還是對病、對因,都應該表述準確、客觀嚴謹,以免出現不應有的歧義或曲解,從而不利于學習、掌握、應用。以理氣藥的陳皮為例,“理氫健脾”是功效,主治“脾胃氣滯證”,但具體應用闡述時卻是這樣說的:“本品辛行溫通,有丘氫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溫而燥,故寒濕阻中之氣滯最宜。”這樣用行氣來解釋理氣,似乎有悖編者的初衷。假如二者是一回事的話,那何必多此一舉,功效直接表述為“行氣健脾,,豈不更好!再譬如香附,它的功效是“理氫調中”,主治“氣滯腹痛”,但應用中謂:“味辛能行而長于止痛,除善疏肝解郁之外,還能入脾經,而有寬中、消食下氣等作用,故臨床也常用于脾胃氣滯證。”又用寬中、消食下氣來解釋理氣,難道“理氣健脾”與“理氣調中”真的有很大區別嗎?從臨床實踐來看,陳皮與香附的“理氣”應該沒有什么不同,都是行脾胃之氣滯的(行氣),脾胃氣滯一除,則中焦調和(調中),脾胃健運(健脾),疾病向愈。因此,二藥均有行氣健脾之功,皆可用治脾胃氣滯證。如此表述既直觀、規范,又簡單、準確,教師講得得心應手,振振有詞,學生學來心領神會,津津有味,豈不兩全其美!
術語與表述的規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