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職業道德意識

      職業道德意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職業道德意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職業道德意識

      職業道德意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道德意識;職業素養;職業能力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將職業道德意識有效地滲透其中,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指導學生更好地實現其人生價值。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

      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我們會傾向于選擇有助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的名人佳作,通過其人其事及其文章給他們相應的引導。如在學習朱光潛的《學業·職業·事業》時,就可以結合實際,從有志氣的人不免為三件事操心,即學業、職業和事業,這三件事情也可以看成是人生的三個分期,將三者緊密地聯系起來,學業是職業的必要準備,而擇業應該從個人的稟賦和興趣出發,再者要具備“公”與“忠”的德行,才能在學業和職業中成就事業。學生通過類似的篇章,可以更加清楚自己應該樹立怎樣的職業道德意識。

      二、重視學生職業情感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只具有職業道德意識是不夠的,還需要職業情感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梁啟超的《敬業和樂業》就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實際工作中,凡職業并不是簡單的有責任心、認真工作就可以了,作為該工作的執行者,學生還要在工作中找到興趣,從職業中享受樂趣,在為社會作貢獻的同時,真正體會到工作的幸福。在敬業和樂業相結合的同時,作為老師還應幫助他們提高職業素養,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就是一部提高職業素養的好教材,她憑著頑強的意志,為自己的事業不斷地奮斗著,為了科學、為了信念,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這種執著的精神正是我們的學生在工作時應該持有的品格。

      三、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在實際工作中,只有具有超強的職業能力,才能更好地工作,所以我們將這種能力的培養也融入課堂中。如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成功》就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篇章,通過全文的閱讀及分析,挖掘作品所展現的主題,幫助學生理解怎樣克服重重險阻而最終獲得成功,并能夠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干事業,走向屬于自己的真正的成功之路。

      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還可以通過應用文寫作教學來完成,我們在這門課程的教授中,專門設置了求職專題,通過實例分析,綜合知識學習及實踐操作,學習求職禮儀、學寫求職信、制作求職材料并能夠通過模擬應聘及模擬辦公室來提前將學生帶出學校,感受職業的氛圍。

      職業道德意識范文第2篇

      【關鍵詞】芻議 小學教師 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201-01

      小學階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啟蒙智力與能力、培養優良品德和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學段。小學教師的品德修養尤為重要,小學教師應從“小事做起,牢記學校無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的教誨。”小學教師的師德應有以下幾方面的師德意識和修養。

      一、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必須有老師的“大”愛來呵護學生的成長。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愛,愛心是打開小學生心扉,開啟小學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學生美好人格的金鑰匙。在和藹可親、笑容可掬、民主寬容、公平無私、剛柔相濟的教師面前,小學生會覺得自由愉悅,與教師心靈相通,情感交融,小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面對升學競爭、面對分數第一的教育現實面前,老師一碗水端平,賞識好學生,喜歡“壞”學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換回學生真心的擁護和愛戴。對暫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更要持寬容的態度,不厭棄,誨人不倦,耐心幫助,期待進步。愛學生就不會發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事情。課堂中的德育,其實,所有的學科都應與思想品德課進行學科整合,每一個學習內容都有德育教育的體現。生活中的德育,在小學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應該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而且這種道德行為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為使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品質,老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也不可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所以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反饋信息,并利用《素質報告手冊》和家長及時聯系,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理解是熱愛學生的基礎

      理解學生就是要走進學生的心里,洞悉學生的喜怒哀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適應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理解學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學生,教師以孩子的心態看待孩子,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學生就是不對學生的所作所為求全責備,而是對學生的一點點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學生的學習或者生活出現困難時及時送上精神和物質的援助。教師真正理解了學生,在學生學習成長中出現困難時給予理解和幫助,就能化解學生一時的焦慮和膽怯,學生也必定會把教師視為自己永遠的朋友。

      三、尊重學生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前提

      小學生是公民,他們有一定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尊重學生首先要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也就是承認學生作為“人”的一種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蹲下來跟學生說話”,要少一點教育者的威嚴,多一點慈母般的溫和;少一點公眾場合的批評指責,多一點兩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滿腔熱情地給予鼓勵和肯定,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要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尊重學生還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要徹底改變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使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習的主體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四、教師言談舉止是學生的榜樣,示范是師德的具體表現

      職業道德意識范文第3篇

      一、組建一支隊伍

      職業道德是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高度角色化的職業道德的養成只有通過職業道德訓練和實踐才能得以實現。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學生以頂崗實習的形式到企業鍛煉,單靠學校專職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就顯得力量單薄,微不足道。為此,應充分發揮企業和學校道德教育資源的優勢,構建一支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教師隊伍。首先,學校要擴充職業道德教育的師資隊伍。在校內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專業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導。職業指導課教師充當主力軍,輔導員、就業專干、實驗員、思想政治教師、專業課教師等也要加入到職業道德教育的隊伍中來,整合職業教育的知識性和德育性,專業技能指導和職業道德引導相輔相成。其次,學校要把企業中的優秀帶班師傅和行業標兵吸收到職業道德教育中來,組成一支兼職教師隊伍。在校外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以這支兼職教師為主體力量,專業教師為輔助。在企業中,兼職教師通過對高職學生和優秀員工進行行為示范與技能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保證職業道德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合二為一。

      二、實現兩個突破

      (一)更新教育內容

      隨著市場經濟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完善,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也處于進一步變化和調整中。第一,加強職業情操和態度教育內容。職業道德教育重點內容包括:以職業道德認同程度、付出程度、實踐程度三方面內容為主的職業道德認知教育。以崗位自覺感、責任感、榮譽感和合作感四方面內容為主的職業道德情感教育。以全局意識和大局意識,集體利益優先;熱愛職業,職業成就感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于職守、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甘于奉獻三方面內容為主的職業道德品質教育,等等。第二,突出現代職業道德意識。主要是競爭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信用意識、法律意識等,特別要注重國際化職業道德精華的教育,包括職業禮儀、團隊意識、協作精神、雙贏原則等。第三,把職業道德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在各種教育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第四,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僅是高職學生明確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一門課程,可作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一部分,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計劃。第五,開發具有本專業特色的職業道德的教學內容。就是把行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準則與企業文化引進就業指導的課本。

      (二)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

      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方法過于簡單,多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程度不高。這種教育方法追求與文化知識教育的吻合,卻忽略了自己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特點。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對職業道德教育的手段提出了變革的要求,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

      1.要積極采用“項目教學法”。專業課教師在項目教學中,要求高職學生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努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可見,項目教學法的各環節不僅培養了高職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足了高職學生團結協作的內心體驗,還鍛煉和提升了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

      2.要以“問題解決法”和“案例教學法”為主要教學方法。職業指導教師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和對案例的分析,讓高職學生能深刻認識并理解職業道德判斷的標準,掌握明辨是非的尺度,從理性的角度體驗他人的職業道德上升到心靈內化并運用自己悟出的職業道德,加強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

      3.形成互動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可以深入企業,全面了解與學習企業的制度、管理及文化后,在教學工作中學以致用,充分利用企業德育資源,對高職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而企業可以針對頂崗實習的高職學生開展半軍事化管理,按照企業的管理模式來要求學生,開展職業道德、職業紀律、企業文化教育,還應全面細致記錄實習學生的日常表現,并把評定結果反映到學校,與學校一起共同幫助高職學生端正職業態度,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使學生以“準職業人”身份畢業后能在最短的時間盡快轉換身份,成為企業所需要的正式員工。

      4.提供形式多樣的教育方法。學校可舉辦職業道德教育專題報告會。邀請企業高管、行業先進模范人物等來學校,通過權威人士的現身說法,讓高職學生能從心理意識到行業中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并能發揮榜樣力量的教育意義。輔導員還可以邀請從本校畢業的優秀企業員工來學校,通過小型座談會的形式,結合自己的職業實踐,與學弟學妹們交流自己的工作體會與經驗,以及企業對職業道德品質的具體要求。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通過團體輔導的形式,把職業道德素質訓練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實驗員可以在學校實訓室里加強6S管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勞動實踐中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全面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品質。

      二、實現三個融合

      (一)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

      隨著工學結合模式的推進,高職院校要堅持把企業文化融合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可持續性合作,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零對接,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更好地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

      1.按照企業文化的特點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高職院校可適當在校園文化長廊張貼國內外知名企業家寄語和企業的核心文化標語,突出對先進的企業理念和管理等內容的宣傳。可適當在專業實訓室張貼生產操作規程和勞動安全制度,營造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從而幫助高職學生端正自己的職業態度,正確認識自己的專業特點和未來職業特性,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動機。將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有效對接的過程中,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將在情感陶冶中潛移默化地升華。

      2.將企業文化融入在學校教育中,實現職業道德教育常態化。職業德育是一項長期性的素質工程,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職業道德教育趨于日常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高職教師以價值觀為核心,有必要針對高職學生做一些有關企業文化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實訓課上,在進行規范的技能操作訓練中,為高職學生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作一些基礎性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對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進行嚴格規范,落實好按時就寢,按時起床整理內務,按時出早操的規章制度,使高職學生在硬性規定和自我要求下,養成嚴謹的紀律意識和學習生活習慣,能盡快適應現代企業對員工的紀律要求。

      (二)個性與共性融合

      職業道德共性與個性的融合在于把社會從業人員一般的職業道德和行業人員的行業職業道德結合起來。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要突破共性的范圍,不再局限于一般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和要求的呈現,是要圍繞職業道德教育的行業特點,結合高職學生專業對應的職業或行業的崗位要求,根據學生品德形成規律,靈活分段實施。

      1.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向高職學生傳授一般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一般職業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課內容中的一部分。為此,有必要在思想政治課中,挖掘名人高尚的職業道德,讓學生學到普遍又實用的做人道德、誠信與敬業的職業道德品質。

      2.結合專業的特點,向高職學生傳授該行業特殊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要求,了解自己所從事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精神很有必要。例如,旅游行業工作者應當遵守服務至上、游客至上、熱情至上的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行業工作者應當遵守誠信為上、堅決不做假賬的職業道德規范;醫學行業工作者應當遵守道德底線,以患者的生命健康為上,公平公正地維護患者利益的職業道德規范;心理咨詢行業工作者應當遵守保守秘密的職業道德規范。

      3.結合當前行業的問題,與高職學生探索當前行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不良現象的原因。醫學院學生所面臨的是進行人體實驗的道德問題、秘密限度問題,以及稀有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問題;公共管理學校的學生則會討論政府官員在欺騙公眾、對媒體泄漏機密,以及拒不執行上司命令等方面是否會受到不公正處理的問題,等等。

      職業道德教育這樣分層分段,由一般到具體,由大眾化到職(行)業化有序地進行,有利于高職學生走向社會崗位后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并且將使高職學生形成集共性與個性道德品質為一身的行業職業精神。

      (三)隱性與顯性融合

      職業道德意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就業導向公安工作準職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郭莉(1980-),女,江西瑞金人,江西警察學院基礎部,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育教學和研究;廖寶光(1970-),男,江西南康人,江西警察學院法律系,教授,碩士,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和研究;謝金梅(1970-),女,江西信豐人,江西警察學院教務處,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江西南昌330000)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7-0033-02

      當前,導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這一社會性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分析,就是人才培養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專業設置滯后于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畢業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低是主要原因。因此,新形勢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科學設置專業,強化實踐能力培養,不斷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增強創新能力,是高校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公安類高等院校,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其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所培養的學生能否適應未來公安工作的發展需求以及學生的職業駕馭能力。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公安“準職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1.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當前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仍然單一封閉,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相割裂,導致學生的理論基礎和人文素養差,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可持續的自我發展能力。在學科和專業設置上,學科門類少,專業設置過度細化,專業口徑過于狹窄,基本上是按公安工作崗位來設置專業,導致學生的知識復合程度低、專業視野窄、工作適應能力差。在專業課程體系上,缺乏靈活性,專業理論教學與公安工作實際脫節。公安工作的最新成果未能及時充實到公安教學中來,導致教學內容陳舊,缺乏現實針對性和理論前沿性,難于體現時代特征和個性特色。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和學生學業考評機制比較落后。如學分制、第二專業證書制、導師制等學習激勵機制尚未建立健全。

      2.以就業為導向的公安工作“準職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是指以學生的公安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公安工作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為基礎,以公安工作的職業技能訓練為根本,從而提高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包括職業素養訓練系統和職業技能訓練系統,兩個系統相互交融,共同形成新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職業素養訓練系統的構建與運行

      1.創新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職業道德課程目標實質上就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了解社會、了解自己,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創業精神教育。為此,我們根據各專業的需要,按照公安準職業人的要求,重新整合了倫理課、德育課、形勢政策課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內容,及時融入公安工作行業優秀文化和最新發展成果,緊貼公安工作行業的實際和行業就業形勢,開發出為公安專業技能服務的公安工作職業道德學習讀本。以體現時代性、針對性為目標,力求貼近社會、貼近職業、貼近學生,加強公安職業道德課程與教材改革,凸顯公安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實效性,同時積極發揮德育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把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法律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有機統一起來,推進學校職業道德教育向縱深發展。

      2.改革職業道德教育方法。職業道德教育必須以現代教育理念為依據,創設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與學雙向互動的生動活潑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職業道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一要堅持主體性課堂教學法,做到“面向全體與個別指導相結合”。通過教育活動將外在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經驗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品德、才能和智慧,從而將社會的精神財富內化為學生主體性素質的過程。二要強化職業道德訓練。職業道德是一種實踐化的道德,因此要加強職業道德行為訓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獲得實際的應用能力和相應的知識。職業道德訓練步驟包括表述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解決處置問題、總結評價,鼓勵學生的探索和發現。三要運用滲透法,做到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各科教學、各教學環節和校園環境中,教師要注意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和心理,引導學生發展自我,為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3.改革職業道德評價考核機制。職業道德評價考核機制改革必須遵循評價原則的多面性。職業道德課教學評價既要遵循基本知識、能力和行為相統一原則,又要遵循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評價范圍不僅包括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識記和理解程度,更要重視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以及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職業道德品質、情感和行為習慣。評價途徑要包括教師考核、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和社會(主要是用人單位)的評價,在評價方式上還應有筆試、口試、行為表現等多種形式。

      三、職業技能訓練系統的構建與運行

      1.優化專業設置。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和公安工作的新形勢,本著厚基礎、寬口徑、特色性、超前性、地方性等原則,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條件,及時制訂近期和長期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方案。使品牌專業有新發展,新設置專業有前景,充分挖掘專業優勢,為畢業生就業和當地經濟建設服務,使學校實現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取消沒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新增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實行主輔修專業和第二專業證書制度,淡化專業界限,學生在入學一年后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在符合學院規定的條件下可申請換專業。

      2.公安專業技能導向型教學模塊的開發與實踐。為適應公安現代化的發展,根據公安工作發展的職業特征和自身規律,我們構建公安技能導向型教學模塊,開發和規劃通用課程和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以公安專業技能的實際應用為主線、公安專業技能的訓練為重點重新構建公安技能課程教學模塊,優化各模塊的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各模塊的教學目標要求和模塊教學效果的考評辦法。為此,我們將課程體系分為以下三大教學模塊:一是基礎理論課教學模塊。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模塊的設置要以應用為目的,把普通文化課程內容與專業結合起來,以就業需要和學生成長需要為目標,正確處理知識、能力和素質之間的關系,強化它們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功能,服務于專業學習和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根據其基礎性、應用性和發展定位和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目標分別以通過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為硬性規定。語文可注重文學欣賞、應用文寫作,突出重點,兼顧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雙重任務,突出實際應用語言能力的培養。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培養科學創新精神,養成嚴謹踏實作風。二是專業課教學模塊。包括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以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具備“寬口徑、厚基礎”的專業知識體系,具備較高的實戰能力為目標,理順專業核心課與專業方向課的關系,針對行業、崗位的需要,深入研究各專業的主要教學目標,明確兩類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任務。專業核心課是通過設置通論或概論性的課程使某一專業學生了解其他專業的基本知識,從而實現“寬口徑、厚基礎”的通才培養目標。專業方向課設置的基本作用和任務是要培養該專業人才特有的專業技能和素養,體現技能和素養培養的獨有性,實現專才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課注重拓展專業寬度,夯實專業基礎,專業方向課致力于深化專業知識技能,服務專業能力發展。三是選修課教學模塊。選修課的開設通過構建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群,實現資源互相輻射共享,并通過專業群的相互作用、有機融合,促進基礎理論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的學習,促進“寬口徑、厚基礎”培養目標的實現。

      3.公安專業就業導向型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在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面、較強的科學創新潛力的基礎上,加強職業崗位技能的訓練,以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職業技能、專深的崗位業務知識、較強的技術再現能力,實現由學科知識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據調查,全國公安警力嚴重缺乏,每年公務員招考人民警察上萬名以上。學校課程設置落后,學生的實訓機會太少、實踐教學條件較差,導致當前公安院校的畢業生普遍存在專業理論素養不高、專業技能水平不強,無法達到公安工作崗位頂崗勝崗的要求。為此我們規劃開發就業導向型課程,改革實踐教學環節,整合專業課教學內容,積極引進公安科技領域先進教學設備和最新公安實戰案例的學習。科學安排文化課課時和實訓課時的比例,除了在校內建設一批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公安專業基本技能實訓基地外,同時依托公安行業和社會企業,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建設一批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立校局和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使學生畢業后就能勝任工作崗位要求。加強實踐教學改革,以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實踐性環節為主線,串接三大專業模塊教學,使實踐教學與專業理論知識教學相互配合、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道德行為。以公安專業技能的培養為重點,加強公安實戰技能的實踐應用和公安工作創新能力的培養,形成教、學、練、戰一體化,具有公安行業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和擴大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專業技能培養為本位,按照公安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來優化課程體系和專業設置,把職業能力素質教育貫穿到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素質全面的復合型人才。在實踐教學改革中要堅持“厚基礎、寬專業”的原則,一要提高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二要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及時把公安行業的最新成果充實到實踐教學中,加強專業實踐教學;三要制訂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計劃,并圍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組織實施好;四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認知規律,通過各種活動和競賽,鼓勵學生科研創新;五要改革實踐教學考核方法,建立學校考核和用人單位考核相結合的能力和知識評價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和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作出科學的評價,改變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形式,采用案例分析、現場調查、問題討論、互動體驗、模擬仿真、實踐訓練等教學手段,提高人才培養的實戰性和應用性,突出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錢國英,王剛,徐立清.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育,2005(9).

      [2]朱晟利.論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及構成[J].當代教育論壇,2005(5).

      職業道德意識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教師職業道德師愛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關于“人生三種境界”有精彩論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如下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用此語來描述從事教育的心路歷程也十分恰當。剛出校門,帶著課本知識,躊躇滿志,此為第一境;實際教學中問題多多,飽受挫折,此為第二境;輾轉苦思,幡然醒悟,此為第三境。第三境就是悟到教育的真諦:愛。

      教育起源于愛,愛完美了教育,愛永遠是人類的主題,師愛是教育永恒的話題。師愛為師德之“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的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教師對教育事業無限的愛叫敬業,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叫愛生,學生對教師的愛叫尊師。

      在這里我們把師愛設定為這樣的公式:

      這個公式表達為:一是師生的愛是平等的,互相尊重,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二是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有回報的,互相效應,教師鞭策、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當學生得到充分尊重、理解,并且可以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他才能充分成長。

      我們施教的對象是一群天真活潑、富有感情的孩子,這就要求教師把學生放在與教師平等的位置,而不是高高在上,師道尊嚴。譬如:有這樣一種現象,很多學生在校園里或在路上,只要一看到教師都會深情地叫一聲:“老師好”,可有的教師騎著車視而不見,“勇往直前”。這導致學生以后再遇到到老師時也會一聲不吭,這種行為違背了教育規律,嚴重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再者教師作為青少年道德修養的楷模,更應該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對學生的愛應體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手勢、一個問候,都能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表揚、肯定、關心、支持。因此,教師應該把握好每一個契機,發揮教師示范、引導、教育的作用。

      你愛學生,學生就會愛你,就會喜歡你,喜歡你教的學科,甚至喜歡自己的學校。反之,教師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師德形象,不從內心深處熱愛學生,學生怎能喜歡或你所教的學科?有的學生所謂的學科“瘸腿”,如語文考試都是優秀,數學卻不及格,難道能說這個學生的智商有問題嗎?不,很有可能是學生對你老師,對你所教的學科不感興趣,他不喜歡你,因此不喜歡你所教的學科。

      那么教師應該如何與學生相處呢?陶行知先生曾經這樣告誡教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從愛的角度看,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一個教師如果熱愛教育事業,熱愛你的學生,盡了你應有的責任,你的事業就成功了一大半。

      記得我教過的一個蘇同學,他的智商很高,就是非常頑皮,從接手這個班到期中考試時,他數學考了92分,可到后來兩次單元測試時都只考了40多分,上課時不聽講,課堂作業不按時交,家庭作業不做。發現這個問題后,我第一次找他談心,他不理我,談話的結果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思想問題。后來,我從其他同學那里了解到,是因為我嫌棄他字寫得太差,曾簡單粗暴地把他的作業給撕了,并要他罰抄作業50遍。這導致他不喜歡我,也不高興學數學了,要讓我教的數學成績在年級中倒數。我知道這個情況以后,買了幾本新本子和一支鋼筆,把他帶回家,和他談心,承認老師上次粗暴地把他的作業本撕掉是錯誤的,并認真地指導他寫好字,把數學作業補做好,愿意和他交朋友。從這以后,他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書寫也很認真,每次考試,他的語文、數學成績都是優秀,同學們還選他當小組長。實踐證明,上述師愛恒等式是成立的,教師能尊重、熱愛學生,學生就愛老師、愛學科、愛學習,教師的愛就得到回報。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要落實這一思想,正如教育部長周濟所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質量關系到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素質。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勞動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教師的品質和素養不僅是教師發展的前提,更是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示范者和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

      時代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職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孔子《禮記?勸學》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我們應該把挑戰當成機遇,不斷學習進取,才能把職業道德建設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周濟.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OL].moe.省略/edoas/website18/39/info1231198167042139.htm.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13p| 男人的天堂av亚洲一区2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自拍偷区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4338×亚洲全国最大色成网站|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av| 亚洲毛片基地4455ww|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