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資源循環利用前景

      資源循環利用前景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資源循環利用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資源循環利用前景

      資源循環利用前景范文第1篇

      關鍵詞:建筑材料;循環利用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傳統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

      傳統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燒制品(磚、瓦類)、沙石、灰(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在拆除舊建筑時,不僅會產生大量的磚頭和混凝土廢塊、木材及金屬廢料等廢棄物,而且無論是新建或是拆毀時都會留下建筑殘骸,如果能將其大部分作為建材使用,即“建筑廢棄物”成為“建筑副產品”,這將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這樣既節約建筑材料資源,減少對建筑室內外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建筑垃圾的浪費,又傳達了原建筑的歷史信息,從而延續城市文脈。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特別適用于當前我國歷史建筑的改造及修繕。

      其中,木材作為一種典型傳統材料,其生長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大量砍伐破壞生態環境,為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態資源,各國開始控制木材濫伐。如今,從老房子中拆下的零散厚木板條,間隔地排布在新建筑正立面之上。而那些舊木壁板、門框子,木地板材及主要結構木料已成為新博物館建筑的生動要素,與藝術家的作品一同構成了展區中的拼貼藝術。這種新與舊合而為一,體現著建筑師對傳統材料再利用的熱衷與建筑歷史的傳承。

      相對而言,混凝土材料再利用技術發展緩慢。雖然很久以來,西方國家已研究將廢棄混凝土壓碎成礫石用于鋪筑公路,卻是以消耗大量燃料為代價。目前,德國一種創新技術叫做“元素回收”,保留了整個“Plattenbau”建筑板材并將其用于新的住宅建筑中。如何實現“Plat-tenbau”資源的合理再利用已得到高度重視。致力于此項技術研究的德國建筑師HerveBiele,經過三年的努力,于2005年完成了他的第一個作品,從而證明了“Plattenbau”板材再利用的可行性。新建筑是一座面積為2280平方英尺的兩層高平頂式住宅。建造過程中,首先選定附近一個即將摧毀的“Plattenbau”建筑,將其中一些建筑板材取出,切割成一定規格后運往基地,隨后僅用七天時間進行裝配,形成新建筑的主體。研究表明,這種“Plattenbau”板材再利用具有安全、經濟、生態及美學價值。首先,在新建住宅中,對“Plattenbau”要素的循環使用可比一個全新的建造節省30%~40%的費用;其次,在材料置換過程中,“Plattenbau”板材能夠被切割成任意尺度以滿足新建筑的自由變化形式,亦可將原建筑材料的外表面覆以新的裝飾,而獲得新的建筑形態;第三,由于原“Plattenbau”中混凝土質量非常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混凝土不斷硬化,而其本質將保持不變,使得新住宅建筑具有耐久性與低造價的特征。如今,混凝土循環利用理念在德國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實現,但仍需要盡快地普及與推廣,同時“Plattenbau”建筑材料又是一種有限的資源,需要給予重視并得到節約使用。

      二、一般廢棄物在建筑中的再利用

      1.用于建筑結構構件

      集裝箱是商品運輸的最常用容器,也經常被大量廢棄在港口等處。近來國外一些建筑師對此卻頗有興趣,試圖利用這些大箱子來營造建筑。

      實例分析1:“320工作室”

      西雅圖的兩位年輕建筑師羅伯特·亨布爾和喬爾·伊根曾利用一個巨大的集裝箱改造出一個獨特的周末作室,其面積達30m2,合320平方英尺,故定名為“320工作室”(圖2-9)。集裝箱原來的邊角都用鑄鐵包裹,4個角都有鋼梁,具有足夠的強度,設計者進行切割和拼合,可以安置一張雙人床和一個衛生間。內部墻體用鋼釘和泡沫絕緣板制作,打開或滑動時可形成一邊的落地窗和另一邊的滑動玻璃門。整個空間置于林地中,很像是一個別致的小亭榭。

      設計中,一個“最大限度的改造”想法出現了。在對原印刷品廠房一層及地下室的修復中,建筑師將原有的橡木梁及柱子之間插入了一個可變換的模件系統——磁道上的運貨集裝箱,從而滿足了新的功能及審美的要求。同時,在結構設計及概念上,對各自獨立分隔的私人工作室及公共畫廊空間,起到和諧作用。

      同時,在集裝箱的再利用設計中,建筑師保留了原箱子中符合航海標準的膠合板地板及內部灰色漆,但將其端頭置換為玻璃,并將整個集裝箱安置在鋼輥上。這種卷軸系統,是在原有地板之上的混凝土中安裝軌道,仿佛是用作運輸巨大的雕塑品進入建筑。集裝箱的波狀表面經切割成細長片并彎曲形成其內部的長凳,從頂部傾瀉下的2英寸厚透明合成樹脂板材垂至工作臺及長凳。建筑師并沒有為每一個組件安裝昂貴的噴灑器,而是在整個空間中安裝了一個標準的噴灑器格柵,各組件均裝有電纜及數據線。整個設計理念表達了藝術家對空間創造的激情。更勝一籌的是,建筑師通過可移動的材料組件的使用,重新定義了建筑所特有的體量、平面與空間布局。

      2.用作建筑裝飾材料

      另一方面,將廢棄之物用作建筑室內外裝飾材料的作法,如今已在國外建筑界悄然興起。例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一個活動中心設計中,建筑師BohlinCywinskiJackson創新地使用了可循環利用的廢棄橡膠輪胎用作建筑北立面的墻面板。通過形式、材料與能源的合理使用,該建筑體現出對環境認知的重要性。在輪廓鮮明的斯堪的納維亞的樸素環境之中,顯示著她那微妙的心思與巧妙的工藝。在建筑北立面,逐漸彎曲的長長墻面上,覆蓋著由廢棄輪胎制成的細長片狀“墻面板”。這些汽車輪胎是從河岸、停車場及其它地方撿來,經切割成為與輪胎寬度相同的條形“板材”,它們,垂直固定并相互連接地排布,形成了一種耐用、防水的建筑表皮。然而,由于輪胎各自不同的胎面花紋,為其粗糙的表面質地增添了多樣性。更重要的是,這種對廢棄材料的再利用方式,實現了具有環保意義的創造性設計。

      三、新型可循環建筑材料

      “Recycle”指一個物品被再次用作該物品或適應性再利用為其它產品的可能性。可高效循環使用的產品將減少原材料的用量、能源消耗及建筑垃圾的浪費。然而,簡單地要求所有的建造材料均為可循環利用材料,并不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高效。事實上,在材料再利用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通常來說,一個耗能量低、可循環比例高或具有顯著環境效益的產品,是可持續設計的完整選擇。例如,鋁材的生產是一個高能耗的過程,而其循環再利用可節省高達95%的耗能量;與鋁相比玻璃的生產是廉價的,其循環再利用僅節省5%的耗能量19,相對而言,鋁的循環利用更有意義(圖2-16)。那么其它建筑材料又是如何呢?如今常用的新型可循環建筑材料有可循環紙材、可循環建筑鋼、鋁材料、預制建筑等。

      四結束語:

      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還涉及處理成本、機械設備、工藝流程等技術經濟問題。目前,與新材料相比,再生及循環使用的材料有價格高、現場通用性差等問題,綜合利用時有一些不足之處。但是,一定要從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發,進行成本效益的綜合分析,并確定可循環利用經濟效益的評價方式,中國在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領域將呈現更好的前景與空間。

      參考文獻:

      資源循環利用前景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態工業園;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日本生態工業園區的管理模式

      日本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以地方自治體為主,國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輔助和管理,企業、研究機構、行政部門積極參與,形成了產學官一體化的園區管理和運作模式。目前,日本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主要由環境省和經產省共同負責,實行雙重管理體制。環境省負責廢棄物的處理工作,而經產省主要從產業方面進行管理,負責對可回收資源如鐵、廢塑料等的管理工作。

      日本生態工業園區的審批由兩省共同負責。各地方自治體圍繞某一主題提出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詳細計劃,并報送環境省和經產省。環境省和經產省對地方自治體呈報的規劃進行聯合審查和批準,得到兩省認可后才能進入園區建設實施階段。在現有園區的40個靜脈產業設施中,環境省主要資助生態工業園區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和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經產省主要資助硬件設施建設,與3R相關技術的研發及生態產品開發等。個別設施項目由兩省共同承擔。對全國現有23個園區的40多個靜脈產業企業,經產省給予20%左右的經費支持,環境省約30%。近幾年,隨著技術成熟,兩省支持經費在減少。如,經產省由最多時一年80億日元,到2003年降至15億日元。由此可看出,日本經濟部門負有對新建企業進行資金援助的主要責任,而環境部門除對入園企業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外,在園區環境管理、廢棄物回收和處理指導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入園企業的技術水平在同行業中必須具有先進性、領先性,方能取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資金援助。國家對入園企業的補助經費,一般占企業建設經費總額的1/3-1/2。各地方政府對入園企業也有少量補貼,但補助金額多少不等。如,北九州市政府對入園企業的補助費用占企業總投資的2.5%。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補助經費主要用于新建工廠的土地占用、廠房建設及主要設備購置。以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為例,該園區目前已投資502億日元,其中國家投入100億日元,市政府投入58億日元,民間投入300億日元,已建成16家研究機構和21家生產企業。

      地方環保部門對生態工業園的管理,一是對企業排污進行監控;二是為企業合理利用資源提供信息和技術指導,并對入園企業進行審批,還幫助入園企業辦理相關手續;三是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補助;四是負責向社會和市民公開信息。

      二、日本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日本生態工業園區是以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為目標,在發揮地區產業優勢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和引進環保產業,嚴格控制廢物排放,強化循環再生。截至2006年底,先后批準建設26個生態工業園區。日本推進生態工業園建設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導、學術支持、民眾參與、企業化運作,產(企業)——學(大學和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國民)緊密協作,共同實施。

      (一)以靜脈產業為主體。現有的26個生態工業園區都以廢棄物再生利用為主要內容。而相關設施有40多個,所回收、循環利用的廢棄物多達幾十種。這些廢棄物包括一般廢棄物和產業廢棄物,如PET瓶、廢木材、廢塑料、廢舊家電、辦公設備、報廢汽車、熒光燈管、廢舊紙張、廢輪胎和橡膠、建筑混合廢物、泡沫聚苯乙烯等。目前,日本生態工業園區也在走動脈產業的循環之路,即類似于我國正在開展的生態工業園區,開展產業與產業、產業與居民之間資源的循環利用,發展環境友好產品和環境服務產業。

      (二)完善的法律保障。生態工業園區內利用的廢棄物大部分屬于個別再生法規定的范圍。正是由于有了相關法律的支持,日本生態工業園區的廢棄物再生利用產業才能有序、規范地發展。如,一般廢棄物中的廢棄家電、廢舊汽車、廢容器等,分別被家電再利用法、汽車再利用法和容器包裝再利用法所覆蓋。建筑混合廢物等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則是由建筑再利用法等相關法律所規定的。盡管日本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非常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對其進行規范,但對生態工業園區建設進行直接的財政支持或補助的力度不夠,生態工業園區都是民間自主投資、自主經營。因此,園區的發展規模尚小,這就造成工業園區經濟實力不夠雄厚,并且首要目標在于經濟利益,對經濟環境或管理的改善都非常敏感,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很弱,抗風險能力不強。

      (三)強大的學術支持。在園區內開辟專門的實驗研究區域,產、學、政府部門共同研究廢棄物處理技術、再利用技術和環境污染物質合理控制技術,為企業開展廢棄物再生、循環利用提供技術支持。日本大部分工業園區都非常重視高科技的發展。如,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開展的實驗項目包括廢紙再利用、填埋再生系統的開發、封閉型最終處理場、完全無排放型最終處理場、最終處理場早期穩定化技術開發、廢棄物無毒化處理系統,以及豆腐渣食品垃圾生物質塑料化等。

      (四)園區建設重點突出、特色分明。從總體上看,日本生態工業園區內的產業活動是以廢棄物再生利用為主,但從利用的廢棄物種類看,園區之間還存在差別,即各園區都有自己的方向。另外,同一類型的廢棄物再生事業也可能在不同的生態工業園區實施。如,秋田縣、宮城縣、北海道和北九州市等4個生態工業園區均布局了家電再生利用設施。后一種情況表明,日本所規劃、建設的生態工業園區是具有地域性的,即首先考慮不同地區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的產業技術基礎,同時也考慮廢棄物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

      (五)民眾廣泛參與。生態工業園區是一個多功能載體,除進行常規的產業活動外,還是一個地區環境事業的窗口。如,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內除有各項廢棄物再生利用設施外,還開展以下工作:舉辦以市民為主的環境學習;舉辦與環境相關的研修、講座;接待考察團;支援實驗研究活動;園區環境綜合管理;展示環境、再生使用技術和再生產品;展示、介紹市內環境產業。

      三、對我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啟示

      (一)加強法律規范。日本的經驗表明,通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體系能明確政府、企業和個人在建立生態工業園區中的權責關系。日本企業較強的環境意識是建立在環保法律基礎上的。而當前我國的環保法律體系尚不完善,企業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淡漠。因此,加強環境執法監管有利于提高企業守法的意識,推動企業積極主動開展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今后,必須盡快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通過立法,明確政府、企業和居民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的責任和義務。

      (二)轉變政府管理方式。由于發展生態工業園區的工作需要多部門、機構的協作和全社會共同行動,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因此,環保部門要積極主動與相關部門協調,明確各相關部門在推進生態工業園工作中的分工、責任和義務。此外,地方政府應積極出臺相應的循環經濟鼓勵政策,積極制定對實施清潔生產企業的優惠政策,對資源回收利用型企業給予一定資金資助或其他途徑的資金支持,對使用海水淡化水或中水的企業給予一定政策支持。政府通過優先采購,通過環境標志認證或iso 14000認證的產品,可推動生態工業園建設并引導居民消費綠色產品。

      (三)加強高科技的研發。我國的生態工業園區還處于低級的資源綜合利用階段,廢物再次利用研發的投入還遠遠不夠。環保部門應率先組織專家,針對我國典型行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現狀開展摸底調查和再生技術研究,選擇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一批以廢棄物再生循環利用為主的靜脈產業園區,形成動、靜脈產業園區互動發展的新機制。一是引導企業、技術研究部門積極開展廢物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發。二是針對我國目前的技術現狀,篩選和推薦一批具有較好應用前景和經濟效益的廢物循環利用技術。三是針對特定類型的廢棄物,組織相關企業和科研部門聯合開發循環利用技術。四是對具有應用前景的技術給予專項經費支持,鼓勵有關單位組織研發和推廣。

      資源循環利用前景范文第3篇

      2008年上半年進口鋼鐵爐料重點品種情況表

      關于表彰2007年度廢鋼鐵統計信息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聘用第一批兼職通訊員的通知

      中亞地區進口廢鋼市場資源簡要分析

      2008年上半年東北地區廢鋼鐵市場分析及下半年市場展望

      華北地區廢鋼市場分析與后期預測

      2008年華東地區廢鋼鐵市場運行態勢及其預測

      2008年我國中南廢鋼鐵市場形勢分析及預測

      廢鋼市場及行業分析

      廢鋼分類管理研究與實踐

      建設1200-1250噸液壓廢鋼壓剪機生產線的思路

      推行清潔生產實施循環經濟實現保供與降本增效雙贏

      淺談以煉鋼轉爐污泥為主體制成轉爐煉鋼復合造渣劑(球)試驗及效果

      重點大中鋼鐵企業廢鋼鐵收支存平衡情況表

      2008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廢鋼情況分國別統計

      2008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廢鋼各海關情況統計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

      關于再生資源增值稅退稅政策若干問題的通知

      加強戰略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第四屆中國鋼鐵貿易商大會上的發言

      從1976到2009——王鎮武談中國廢鋼鐵行業管理體制發展

      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拓展企業服務層面提高行業裝備水平

      困境之中尋出路——攀鋼釩公司廢鋼廠應對危機、降本增效小記

      向質量要效益——記攀鋼釩公司廢鋼廠質量管控二三事

      我國廢鋼鐵加工設備制造業的自主發展、標準化建設及前景展望

      四川邦立重機系列抓鋼機抓料機產品特點及發展趨勢

      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高爐礦渣粉末化發展前景分析

      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廢鋼鐵收支存平衡情況表

      抓好廢鋼綜合利用,促進鋼鐵行業節能減排

      廢鋼鐵加工產業要與鋼鐵工業同步發展

      后危機時代的結構調整

      擴大鋼鐵循環利用促進鋼鐵產業可持續發展

      鋼鐵供需分析和市場展望

      低碳經濟時期中國廢鋼鐵市場發展前景——2009-2010市場運行態勢分析

      2009年廢鋼鐵市場回顧及2010年走勢展望

      多吃廢鋼降低鐵鋼比促進節能減排

      延伸廢鋼資源管理提高電爐綜合效益

      加快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建設促進廢鋼產業化發展

      資源循環利用前景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煙田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土壤保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TS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9-0202-02

      煙葉原料作為煙草行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石和根本,受到行業內外的高度重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卷煙消費市場對煙葉制品“安全性、高香性、低害性”的追求,煙葉原料市場對其產區環境、香型特點、風格特色、等級結構、等級純度、外觀商品性、內在協調性等都有了更為苛刻的要求。市場需求導向的變化最直接的傳導就是煙葉產品品質的提升,具體而言就是等級結構、把(捆)內純度、成熟度與化學成分協調性的提升,而這些質量特色的優化提升最根本的是煙葉標準化生產與GAP管理技術的精益體現、精準落實。目前,在整個大農業控制化肥使用量、降低農藥殘留、控制調節劑濫用、追求綠色有機生產模式的背景下,煙葉清潔生產技術要求備受推崇,安全、低害、生態、有機、醇香、協調等生產理念或概念已經不新鮮了。因此,在基于自然環境下土壤系統上栽培優質特色煙葉,如何將田間優勢轉化產品質量優勢非常重要,這致使煙田土壤物理、化學、生物指標的改善和營養元素循環成為研究的熱點,煙田土壤培育的重要性在市場、技術和管理變化的“新常態”下日益凸顯。

      1 煙田營養利用的傳統模式利弊分析

      傳統生產模式下,大農業生產和煙葉生產一般都是“無機肥、高投入、高產出、高殘留、高污染、直線型”的營養利用模式,每年施用大量的無機肥料、速效養分、速效農藥,致使土壤系統發生了酸化、鹽漬化、板結、微生物結構失調、次生病蟲害頻發等問題。產量雖然明顯提高,但成本投入也相應增加,同時土壤變差帶來的次生問題和發育隱患明顯疊加,其綜合效益降低,利潤空間變小。據測算,全國煙草種植產業肥料的使用情況如表1所示。

      眾所周知,煙區發展由于規模化、職業化、專業化,煙農很少飼養大型家畜,致使農家有機肥料肥源非常緊缺,因此表1中的肥料均為商品肥料數據。商品肥料還是以無機化肥為主,有機肥、生物肥比例相對較低,這對土壤結構改善、生理生化指標提升只有較大的負面促進作用。近些年,煙區煙葉質量提升進入了瓶頸期,而市場對優質高等級結構煙葉的需求持續旺盛,迫使煙區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煙田土壤環境改良,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引導下清潔生產成為產區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將煙區廢棄有機物循環利用與土壤保育工作結合起來,開發成先進適用技術成為基層煙草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熱點方向。

      2 煙田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模式構建

      煙田環境是一個開放而復雜的生態系統,主要有動物(地上地下害蟲)、植物(煙株、雜草、廢棄煙株組織)、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煙株寄生微生物)、無機有機營養(無機鹽、有機酸等)和人類添加物(地膜、非煙受控物質等),這些廢棄物絕大多數可以進入循環系統重復利用而變為資源,以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根據近些年全國煙區發展中的有益探索,可以對煙田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模式構建歸納,具體如圖1所示。

      3 煙田廢棄物循環利用對土壤保育工作的促進與推動

      人類利用資源的歷史,就是技術優化與突破的歷史,同時也是產業化高水平提升的歷史。煙田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它的工作思路里面融入了很多持續發展的管理理念和技術理念,讓“廢物”變成“寶貝”,中間過程盡最大可能實現零污染、零排放,過程可循環,產品質量高,資源利用好。煙草農業發展到今天,“一基四化”的巨量投入和普遍建設,給煙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帶來了根本性的轉變和改善,產業發展的生產組織化程度、技術標準化程度、管理高效化程度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下一步甚至目前發力的重點就是如何“以煙為主”繼續提升煙農綜合素質、繼續擴大煙農增收水平、繼續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的發展水平[1-2]。

      隨著農業產業化發展,煙區及周圍農村區域產生的廢棄有機物資源非常多,但是能夠通過合理模式將其循環到土壤系統維持碳循環平衡的技術探索成果的卻不多。諸如圖1模式,能將煙草、環保、農業、科技、扶貧、綜合治理等部門的項目資金進行整合,在基地鎮、基地村引進技術工藝、購置設施設備、建好廠房園區、配套扶持辦法,抓好示范點、帶動一大片,既能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廢棄物綜合利用、提高農民環保意識、促進區域和諧發展,又能扶持產業、促進就業、精準扶貧、農民增收,更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改善結構、培肥地力、清潔生產、提高產量、提升質量。農村環保、農田污染、土壤退化是目前煙區和周圍農業區域面臨的刻不容緩的問題,抓住廢棄物循環利用這一枚關鍵棋子,促使整個科技產業鏈條轉動起來,提升整個農村生態―經濟―社會子系統的良好狀態水平,意義非常重大[3-5]。

      4 建議

      要做好煙田及周圍環境的廢棄物循環利用,推動整個“土壤-生態-經濟-社會”系統的良好運轉,有以下建議:一是要有“四大意識”,即產業發展環保先行意識、產品質量與清潔生產高度關聯意識、資源利用依靠科技進步意識、系統發展與責任擔當意識,要努力完成一個“被動宣教―主動認可―積極參與―自覺踐行”的意識提升的蛻變,關注長遠、持續、健康發展從關愛環境、關愛土壤做起。二是要建“四大平臺”,即項目結合與融資鼓勵平臺、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平臺、管理創新與標準化生產平臺、特色產業與市場銷售保障平臺,要完成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區域產業的緊密結合,解決好原料來源、產品質量、市場銷售、綜合效益等問題,尋找一條自我突破、自我提升、互惠互利、特色發展的道路。三是要做“四大循環”,即煙葉生產―廢棄物―有機肥―提高煙葉質量的循環、廉價原料―優質工藝―環保產品―生態品質的循環、環保理念―技術推動―項目結合―特色產業的循環、政策啟動―示范帶動―平臺推動―效益撬動的循環,用理念、技術、產品和產業的循環賦予清潔生產、生態發展、資源利用持續健康提升的新生命[6-7]。

      5 結語

      “天藍、水綠、村美、民富”是生態文明的標志。煙區環境下能夠真正做到農業資源無廢棄、有機無機能循環、依托科技有產業、發展產業能就業、就近從業能致富、清潔生產有特色、產品質量有保障、循環模式能永續、健康樂業提素質、依靠技能再創新,創新保障土更肥、民更富、家更美,這就是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土壤保育的技術愿景和實踐意義[8-17]。

      6 參考文獻

      [1] 王建安,翟新,華,等.淺談烤煙基本煙田廢棄物的綜合利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4):138-142.

      [2] 杜鴻波.陜南山地煙葉生產循環經濟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13(26):439-440.

      [3] 陳崗,董繼翠,王躍金,等.利用煙田廢棄生物質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5):159-160.

      [4] 東方煙草報.中國煙草2015年發展報告(網絡資料)[EB/OL].[2016-06-30].http://.

      [5] 顧驊珊.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探討:以浙江嘉興為例[J].生態經濟,2009(1):82-84.

      [6] 彭靖里,馬敏象,吳紹情,等.論煙草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及發展前景[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1(8):18-20.

      [7] 朱榮譽,于學玲,史勁松.煙草廢棄物的綜合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9(3):25-27.

      [8] 唐莉娜,陳順輝.循環農業:現代煙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J].中國煙草學報,2009(5):58-61.

      [9] 陳素云.現代煙草循環農業園區運行模式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22-24.

      [10] 孫翠英.規范煙田操作 防止土壤污染[J].河南農業,2012(12):48-49.

      [11] 陳素云,吳一平.現代煙草循環農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2012(6):74-80.

      [12] 邱壽豐.循環經濟規劃的生態效率方法及應用[D].上海:同濟大學,2007.

      [13] 王錫春,李小慧,郭軍,等.煙葉復烤廢棄物煙梗灰在烤煙生產上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5(22):256-262.

      [14] 李放.烤煙莖桿對水體環境的影響及其堆肥化利用的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7.

      [15] 李素蘭.烤煙莖桿與城市泔水堆肥化利用的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7.

      資源循環利用前景范文第5篇

      關鍵詞 低碳生態高效循環農業;生產模式;社會經濟效益;前景;太湖地區

      中圖分類號 F3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3-0288-02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mode of low carbon ecological efficient circular agriculture was the mai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aihu Area.In this paper,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 were analyzed,which was based on the Suzhou Wuyuet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The recycling of matter and energy,efficient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l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air cleaning system of the model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and industrial prospect of the model were analyzed,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aihu Area.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logical efficient circular agriculture;production mode;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prospect;Taihu Area

      太湖地區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汊交錯縱橫,湖蕩棋布星羅,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自古以來就被稱為“魚米之鄉”。太湖地區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人口密度大,工業發達,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耕地面積逐漸減少,人均耕地面積已不足0.03 hm2[1]。近年來,由于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等的大量使用,土壤和水體嚴重污染,導致耕地肥力明顯下降,河水質量顯著變差,湖泊富營養化日趨嚴重[2-3],并且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并且生產出的農產品已越來越不安全,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治理環境污染已刻不容緩。

      如何將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促進太湖地區的農業安全高效生產,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繁榮農村經濟,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迫切課題。循環經濟理論為太湖地區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對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生利用,實現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是解決太湖地區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4]。近年來,人們在實踐中探索了多種循環模式:種養立體復合型[5]、套種立體型[6]、沼氣為紐帶的循環模式[7]等。蘇州市五月田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有機農產品生產為核心,經過多年農業實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低碳生態高效循環生產模式。將該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和典型案例,提出太湖地區低碳生態高效循環農業生產模式,以期為太湖地區農業今后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支持。

      1 農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耕地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太湖地區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缺乏的現象十分突出,人均土地面積0.03 hm2,只有全國人均水平的35.7%左右[1],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不斷增長,占用土地面積持續增加,人均耕地面積將進一步減少,嚴重威脅糧食安全。二是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太湖地區農業生產目前大多是傳統粗放型,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不斷增大。農膜、化肥和農藥大量使用,土壤、河流、湖泊等污染嚴重[2],不同程度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農業只有轉型升級,發展生態的、循環的農業生產模式才能逐漸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只有充分利用土地,才能緩解耕地資源供需矛盾,只有充分利用資源,實施循環農業,降低排放量或零排放,才能逐步恢復生態環境。由此,太湖地區發展低碳生態高效循環農業生產模式是必然的選擇。

      2 項目實施區概況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 亚洲黄网站wwwwww|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亚洲va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中文v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精品少妇30p|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一级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