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安全基本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現狀;存在問題;監管
[中圖分類號] C91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1(c)-142-02
Investigation on the supervision of national essential drug system
MO Wenjuan1, DA Yuanfeng2
1.Drug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 of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g 215300, China; 2.Jiangsu Farmtec Research Co., Ltd.,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National essential drug system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progress since implementation. It 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moting health development of China medicine careers, regulating medicine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ing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but it also appears some problems such as essential drug pooled-procurement is irregular and the solution of virtual-high medicine price is ineffective, even new problems of drug outages and stockout has occurred in some place. These problems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essential drug system and the benefit degree of masses.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s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essential drug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Key words] Essential drug system; Implementation status; Existing problem; Supervision
根據《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暫行)》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以下簡稱《目錄》)等相關規定,基本藥物是指適應我國基本醫療衛生的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且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我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對基本藥物目錄制定、生產供應、采購配送、合理使用、價格管理、支付報銷、質量監管、監測評價等多個環節實施有效管理的制度。這項制度是我國核心的藥物政策之一,也是確保公眾獲得基本藥物的一種重要手段?;舅幬镏贫仁菄艺畯钠錂嗤越嵌葘λ幤焚|量、功效等方面向公眾做的一種承諾,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和保證公眾的用藥需求及合理用藥,使國家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而促進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同時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對藥品研發、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管理與調控起了重要作用。
1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現狀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自2009年啟動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和初步成效。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50%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藥物招標價格平均降幅在25%~50%之間,并實行零差率銷售?!赌夸洝返念C布實施在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藥品生產供應的引導和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對促進我國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規范藥品管理、實施臨床合理用藥產生了深遠影響[1]。
2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存在的問題
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對規范用藥、改變以藥養醫、減輕患者藥費負擔等問題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為:①基本藥物的集中招標采購不夠規范,沒能有效合理地解決藥品價格虛高問題,甚至一些地區產生了藥品斷供、缺貨等一系列新的問題。②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出現了政策執行的異變。有的衛生院利用增掛的“醫院”牌子暫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有的民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民營”為由,自行采購,自主定價。③配藥品種減少。以前醫保參保者到定點醫療機構配藥,凡在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藥都可配取,如蘇州市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藥品共1 913種,其中,西藥1 097種,中藥和中成藥816種,但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只能配取599種基本藥物,配取藥品減少率為68.69%[2]。上述情況均影響到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效果和群眾的受益程度。
3 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監管措施
藥品監管部門須進一步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監管力度,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持續穩定發展。藥監部門必須在具體監管工作中認真研究分析影響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的潛在風險,制定并貫徹落實具體而有效的措施,消除各類安全隱患于萌芽之中,確保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筆者就藥品監管部門對推進基本藥物制度所需的新作為提出以下意見:
3.1 提高國家基本藥物質量標準
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基本藥物的質量監管,提高基本藥物質量標準,全面推行國家基本藥物質量新標準,切實提高基本藥物質量。督促企業嚴格按照新標準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強化企業是第一質量責任人的意識,要求企業認真對照原有質量標準與2010年版《中國藥典》的要求,對已發生變動部分必須及時向藥監部門提出變更、備案或提報藥品注冊補充申請。企業應及時按照自身情況添置新方法所需的儀器和設備,加強對藥品質量檢驗人員的培訓,使其切實掌握新版藥典增修訂的內容,以及熟練掌握新增檢驗項目的各項技術操作,按照新版藥典規定全面開展質量檢驗工作[3]。
3.2 實施基本藥物全品種覆蓋性抽驗
加強對基本藥物的監督抽驗,進一步將抽驗工作落實到基層,將覆蓋面擴大到縣及縣級以下地區。全面提高基本藥物監督抽驗的覆蓋率,對所轄地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品種實行全覆蓋性的監督抽驗。加大對藥品檢驗所的投入,從資金、人力、技術和設備儀器等方面為基本藥物的檢驗、檢測做好全方位的準備,特別加大對高風險品種和重點品種藥品的監督抽驗力度,嚴把基藥質量關。對抽驗不合格的藥品,要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并提交相關部門依法查處,嚴防要害事件的發生。
3.3 加強源頭質量監管
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切實承擔、認真履行轄區內基本藥物生產的監管責任,加大對基本藥物生產企業的日常監管力度。將跟蹤檢查、飛行檢查、專項檢查等各種檢查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檢查頻次,擴大檢查范圍,特別是對承擔生產高風險性國家基本藥物(如注射劑)的企業實施駐廠監督員制度,加強對生產的現場監督檢查。開展對基本藥物生產企業處方和工藝的核查,強化對基本藥物的委托生產監管,全面實施藥品質量受權人制度,強化企業是第一質量責任人意識,督促生產企業嚴格貫徹落實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加強對人員、廠房設施、設備、物料采購、投料、檢驗、成品放行、倉儲、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全過程監管,從源頭上確?;舅幬镔|量安全[4]。
3.4 加大對國家基本藥物配送環節的監管
由于基本藥物由各個省市自主招標,實施統一配送原則,因此,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對承擔基本藥物配送的企業加強監督管理,要求企業嚴格執行目錄報備制度,強化基本藥物配送過程的監管,重點對參與國家基本藥物采購中標和經營國家基本藥物的企業加強監管,督促企業嚴格按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執行,嚴把基本藥物采購、驗收、養護儲存、出庫、運輸等各個環節的質量關[5];督促藥品經營企業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及藥品集中采購等規定,動態掌握基本藥物品種和配送企業中標情況;建議企業實施現代物流,因為具備現代物流能力是今后國家對藥品經營企業的基本要求[6]。
3.5 加快推進基本藥物全品種電子監管
在推進基本藥物全品種電子監管中應加快全系統信息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電子監管系統平臺,加大力度督促進度,做好培訓工作,使企業認識到實施電子監管對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重大意義?;舅幬锲贩N出廠前,生產企業須按規定在上市產品最小銷售包裝上加印(貼)統一標識的藥品電子監管碼,凡經營基本藥物品種的企業,須進行監管碼的信息采集和報送。實現基本藥物的全品種電子監管,將會使上市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的質量得到有效的追溯,具有以下優點:①可以有效地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藥品的違法行為,把假劣藥品徹底屏蔽在系統之外;②劣藥或者藥害事件一旦出現,可在第一時間實現追溯召回,使影響降到最低程度;③可以最大化的保護企業利益。
3.6 加強基本藥物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
加快藥品不良反應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完善對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獎懲辦法和監督機制,加大對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宣傳力度,正確引導、指導監測上報工作,將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納入監管部門的日程,并與其他監管工作配套結合起來,逐步形成長效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層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體系,加強對基本藥物的不良反應監測,提升報告和評價能力,完善藥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進一步充實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的專業技術人員,完善監測網絡,切實提高對基本藥物的安全性監測與評價能力;進一步加強風險信號的發現與挖掘,建立有效的溝通反饋機制,完善藥品召回管理制度,保證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震巍,陳飛虎.我國制訂與實施《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進展[J].中國藥房,2004,15(10):585.
[2] 周壽祺.基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療保險,2011,(1):51-52.
[3] 石炳娟,宋希明,曹云波,等.基本藥物質量保證體系的現狀、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分析[J].齊魯藥事,2011,30(2):115-118.
[4] 楊人忠.藥品監管要為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機制[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09,(9):13-14.
[5] 趙陽,孟銳,楊奔.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配送環節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藥房,2010,21(8):701-703.
關鍵詞:基本藥物制度 醫療衛生機構 運行 影響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2-259-02
一、基本藥物制度對醫療衛生機構的規定
為了改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我國在2009年了《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這其中,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的藥物使用、配送、藥價等方面,均進行了明確規定。一方面,有利于藥物的規范應用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對醫療機構的經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部分規定內容如下:
第一,全部使用基本藥物?;舅幬镏傅氖菨M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保證供應、價格合理、劑型適宜的藥物,大多數疾病經基本藥物治療后均能夠獲得良好效果。國家要求基層醫療機構均使用基本物,有利于控制醫療費用,從而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但是該類藥物的經濟利潤低,因此在診療過程中應用較少,實施意見的出臺,可以保證醫療機構為民眾提供物美價廉的藥品。
第二,限制非基本藥物的使用。實施意見在頒布實施初期,醫療機構在用藥上具有過渡期,例如部分機構必須使用非基本藥物。針對這一情況,如果嚴格禁止相關藥物的使用,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所以,醫療機構處于過渡期內,會對非基本藥物的使用進行限制,例如提高藥物使用成本,從而避免藥物濫用,防止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實行產生負面影響。
第三,藥品銷售實行零差率。一直以來,我國藥品銷售存在15%的加成,而且隨著銷售環節的增多,藥品價格也會提高,如此導致的結果,是部分藥物的市場價格達到出廠價格的幾倍、幾十倍,造成藥價虛高現象。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調查顯示,由于藥品管理松散,藥品加成遠遠高于15%的指標{1}。針對于此,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藥品銷售實行零差率,能夠改變藥品加成獲利的現象,避免醫務人員開高價藥、以藥養醫,實現了藥品價格的合理性,體現出基層醫療機構的非營利性特征。
第四,藥物公開招標采購?;舅幬镏贫瘸雠_之前,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自主采購,具有效率低、配置不合理的特點,甚至造成資源浪費。對此,實施意見中要求基本藥物在采購時,由政府為主導,在網上進行公開招標,并由具有物流能力的企業進行統一配送。如此,藥品采購效率提高,能夠保證資源配置和合理性,滿足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需求。
二、對醫療衛生機構經濟運行的影響
(一)影響基本藥物使用
基本藥物多屬于非專利藥品,特點體現在市場競爭激烈,但經濟利潤低。對于生產商家而言,往往不愿生產;對于銷售商家而言,往往不愿經營;對于醫療機構而言,往往不愿使用。由此可見基本藥物的市場脆弱性,以上某個環節改變,均會導致基本藥物的消失。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在200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1500種基本藥物中,約有500種在北京市場中沒有蹤跡{2}。在實施意見中,要求基層醫療機構均使用基本藥物,一旦這些藥物短缺,供應量難以滿足需求量,就會影響醫療機構的正常運營,和制度實施目標相違背。
(二)存在用藥安全隱患
基本藥物制度的應用,其中一個目標就在于提高用藥安全性,這些藥物經過長時間的臨床實踐,能夠保證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仔細分析可知,這里的安全指的是不良反應少、生產工藝完善,卻不能保證藥品的自身質量。以我國華聯事件為例,為了降低藥價,生產商家從生產成本入手,結果導致藥品出現質量問題。另外,在藥品的招投標環節,如果只關注競標價格,而沒有綜合考慮商家信譽、企業規模、藥品質量等要素,就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將這些藥物用于基層醫療機構,難以保證用藥安全性,甚至危害人身健康。
(三)難以及時獲得藥物
在實施意見中,要求藥品經招標后由物流企業統一配送,但是在具體執行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目錄缺陷、配送率低、招標工作缺位等。以配送率低為例進行分析,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資金壓力大,容易出現斷貨現象;二是一些基層機構位置偏遠,且藥品供應量小,對于物流企業而言難以獲得經濟利益。基于此,如果藥品配送不及時,或者配送時間不按照合同要求執行,就會耽誤臨床用藥情況,甚至引起醫患矛盾和糾紛。
(四)醫療服務開展受限
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了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機構也已經嚴格執行,但是這一概念目前并沒有完全普及。按照一些患者的理念,認為價格高就是好藥、價格低就是劣藥,對于這些沒有專業識別能力的患者而言,會產生不愿使用基本藥物的情況。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醫療機構單一使用并供應基本藥物,正常的醫療服務會受到影響,導致各項業務的開展受限。
(五)財政補償經費不足
以衛生部2009年的衛生費用研究報告為例,2008年我國藥品費用支出總計約為6202億元,基層醫療機構對基本藥物的推廣使用率為30%,按照使用比例70%、加成率15%計算,可知財政補償資金余額為170億元{3}。但是考慮到藥品加成率遠高于15%,一旦對藥品加成取消,財政補償資金會明顯增加。另外,基層醫療機構中的部分醫務人員在編制以外,按照在編人員進行核算,經費缺口會進一步擴大?;谶@兩點,基本藥物的銷售實行零差率,單純由政府進行財政補償,會產生經費困難的現象。
三、醫療衛生機構經營發展的應對措施
(一)多渠道補償機制
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會增加財政補償數額,而且可能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對此,采用多渠道補償機制,例如政府投入、醫療服務、調整醫保等,能夠保證醫療機構的健康運行。具體如下{4}:第一,綜合分析醫療機構的服務范圍、地域、人口等要素,確定財政撥款金額。其中一部分用于醫務人員的工資;另外一部分通過績效考核,作為補償獎金使用,考核內容包括患者滿意度、核定任務完成、制度改革、居民健康水平等。如此,既能夠保證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行,又能夠對醫務人員產生激勵作用。第二,通過醫保基金進行補償,即醫保和新農合在當前的運行基礎上,對藥品加成取消造成的收入減少進行補償,設立藥事費用的補償醫療機構。
(二)合理選擇配送企業
在統一配送制度下,配送物流的效率,決定了基層醫療機構是否能夠及時獲得藥物,這就對招標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綜合分析物流企業的規模、實力、信譽,優先選擇規模大、實力強、信譽高的企業。第二,考慮到區位因素,配送招標以區域要素作為主導,對運輸條件好的區域和差的區域進行合理搭配{5}。第三,針對配送活動構建完善的約束制度,如果超出配送時間,就要對配送企業進行懲罰,以提高合同執行質量。第四,針對企業資金短缺情況,可以在配送率的基礎上結合市場調節,促使不同的配送企業之間相互補充。
(三)構建招標評價體系
由于基本藥物的采購采用公開招標的形式,因此為了保證用安全性,要求制定一套招標評價體系,以價格、質量兩項要素為核心,對投標方進行甄選。具體來說,以藥物經濟學為指導,將評分項目劃分為原料、成分、臨床效果、不良反應等多項指標,采用綜合評分的形式,最終確定中標者。另外,藥物的使用具有長期性,藥品監管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對藥品的生產、流通、使用等全過程進行監管;采用不良反應報告體系,針對違規生產企業進行嚴厲懲處,從而提高用藥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提高醫療報銷比例
在醫保目錄中,針對甲類治療藥品的報銷比例具有明確規定。為了促進基本藥物制度的推廣和應用,應該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療報銷范圍,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而且基本藥物的報銷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藥物。如此一來,能夠對民眾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起到積極的引導效果。與此同時,報銷核算工作的開展,要求定點醫院和醫保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可以在收費單據上明確不同藥物類型的費用,提高核算工作效率{6}。
(五)加強藥物制度宣傳
考慮到當前民眾對于基本藥物制度的應用缺乏了解,因此行政部門應該加強宣傳工作,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宣傳基本藥物的生產、處方、質量監管,使民眾知道基本藥物具有價格低、療效好的特點,能夠保證用藥質量。第二,宣傳用藥安全性,尤其是常見藥物的用藥方法、計量、時間,以及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保證民眾能夠安全用藥。第三,讓民眾了解基本藥物的監管體系,并鼓勵民眾積極參與監督工作。在宣傳方法上,一是派發宣傳手冊,保證圖文并茂;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將短信、廣播、電視、網絡等作為傳播途徑,擴大宣傳范圍、提高宣傳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的實行,要求基層醫療機構全部使用基本藥物、限制非基本藥物的使用、藥品銷售實行零差率、藥物公開招標采購。對醫療機構的經濟運行造成的影響,體現在影響基本藥物使用、存在用藥安全隱患、難以及時獲得藥物、醫療服務開展受限、財政補償經費不足等。對此,應對措施在于多渠道補償機制、合理選擇配送企業、構建招標評價體系、提高醫療報銷比例、加強藥物制度宣傳,以促進基本藥物制度的實行。
注釋:
{1}徐競然,傅鴻鵬.基本藥物制度對醫療衛生機構經濟運行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3):1449~1450,1453
{2}王曉蓉,皮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補償機制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09):27~28
{3}曹艷民,李士雪,肖征等.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采購配送機制構建情況及實施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11):51~53
{4}曹艷民,李士雪,肖征等.基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有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07):70~71
{5}曹艷民,李士雪,高倩倩等.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套改革及機構運行狀況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11):54~56
{6}宋燕,卞鷹.基本藥物制度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合理用藥的影響[J].衛生經濟研究,2012,(09):30~32
一、實施范圍
六鎮衛生院,必須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
二、基本原則
堅持把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堅持立足本地實情,確?;舅幬镏贫扰c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堅持近期重點改革任務與遠期制度建設目標相銜接,分階段實現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目標。
三、具體目標
(一)啟動板橋中心衛生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工作;年底覆蓋6個鎮衛生院和部分村衛生室,包括實行省級集中網上藥品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目錄內藥物實現零差率銷售,同時按相關規定落實各級財政補助政策。
(二)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基本藥物目標內藥物的供應和合理使用,藥品價格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降低城鄉居民基本用藥負擔。
(三)到2020年,全面建立管理規范,運轉有效,覆蓋城鄉的基本藥物制度。
四、組織保障
成立區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委員會,統籌組織和協調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工作。
五、主要措施
(一)強化部門責任與協調配合。衛生部門負責對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配送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物價部門負責對基本藥物價格政策及零售價格制度與價格執行情況監督檢查;財政部門負責制定和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補償政策,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基本藥物支付政策和工資績效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商務部門負責指導推進醫藥流通企業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等現代企業流通方式的發展;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基本藥物生產、配送企業資質認定,對基本藥物進行質量監管;民政部門負責救助對象醫療就治費用的補償;監察部門負責對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過程中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履行相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對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查處。其他部門要通力配合,承擔相關職責,保證基本藥物制度的順利實施。
(二)實行基本藥物目錄管理。各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在實施前要進行藥品盤點,模清庫存數(包括品種、規格、數量、采購價、原零售價)。已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板橋中心衛生院,庫存藥品一律按實際采購價零差率銷售,并做好統計匯總,作為政府補償依據之一。307種基本藥物以外的藥品從停止購進過去未用完的力爭在3個月內使用完畢,如醫療機構還存未用完的非基本目錄內藥品,政府一律不補償。
在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的初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需配備、使用非目錄藥品的,報區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工作委員會初審后,逐級上報,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可配備、使用。
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在省級采購平臺未向衛生院開通網上采購和統一配送前,相關衛生院暫時采取自行采購的方式采購藥品,但采購價不得高于網上中標價。開通網上采購和統一配送后,一律實行網上采購,并由指定配送企業配送。
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按購進價格實行零差率銷售。
(三)制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辦法。區財政局牽頭會同發改委、民政、衛生等部門,制定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政府舉辦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在實行藥物零差價銷售、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就治、救助對象醫療就治費用等方面的補償辦法。
(四)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優惠政策。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基本藥物將全部納入《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藥物目錄》,衛生行政部門應根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關政策,提高使用基本藥物的報銷比例;進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基本藥物,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會同財政、發改委、衛生等部門盡快制定可行報銷辦法。
(五)實行網上集中采購配送。區政府舉辦的6鎮衛生院使用的基本藥物,統一按《省醫藥集中采購平臺》網上集中采購中標的基本藥物執行?;舅幬镉芍袠说乃幤飞a企業直接配送或委托中標的配送企業統一配送。
國家基本藥物中品、、免疫規劃疫苗、免費治療的抗結核藥、抗麻風病藥、抗艾滋病藥、抗瘧藥、計劃生育藥品以及中藥飲片等基本藥物采購配送仍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加強基本藥物購銷合同管理。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按照《合同法》等規定,根據集中采購結果簽訂合同,履行藥品購銷合同規定的責任和義務。合同中應明確品種、規格、數量、價格、匯款時間、履約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衛生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督促檢查。
(六)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建立基本藥物優先和合理使用制度。政府舉辦的6鎮衛生院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各醫療機構要按照《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加強合理用藥管理,確保規范使用。
各醫療機構要建立藥事管理機構,完善醫師處方,加強監督檢查和審核制度,加強醫師基本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了解制度內容,按照臨床藥物應用指南和處方集使用基本藥物,規范基本藥物臨床使用,發揮臨床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和規范臨床用藥行為的作用,為藥物治療的合理、安全、有效提供保障。
(七)統一組織核算。區衛生局在堅持預算管理權不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分戶核算”的原則,建立區衛生局會計統一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統一對全區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對因客觀因素造成的藥品核算資金周轉困難等情況,區財政局核實后應及時安排周轉資金予以墊付,保證基本藥物的供應。
(八)建立監督考核制度。加強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監督。對基本藥物實行定期質量抽檢,并向社會及時公布抽檢結果;加強和完善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建立健全藥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完善藥品召回管理制度,保障用藥安全;建立信息公開、社會多方參與的監管制度。
關鍵詞:人力資源政策 企業資金安全 影響 關系
自2010年開始,我國新版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當中明確規定了企業在內部控制工作開展過程當中,需要將資金安全的保障作為基本目標之一。同時,在有關的內部控制應用指引文件當中,也針對企業資產管理的工作要點進行了闡述與歸納,包括庫存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存貨在內的各種企業資金都應當推進并實現全面性的風險管理與控制。通過對企業資金進行風險管控的方式,除了能夠確保資金的安全以外,還能夠使企業資產的效能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企業資金安全與人力資源政策之間的相關性就在于:企業資金安全相關工作之所以長期停滯不前,關鍵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執行力,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力資源政策過于薄弱,此項問題導致大量的制度在落實過程中流于形式,企業也由此面臨著大量的資產安全問題。因此,有必要展開對人力資源政策影響下,企業資金安全問題的探討,具體分析如下:
1. 人力資源政策基本定義
人力資源政策主要是指:為了能夠實現對企業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在此期間所使用的各種科學、合理的工作制度,法令、操作程序、方法,人力資源政策是貫穿企業整個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我國現行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當中明確支持:企業在踐行內部控制目標的過程當中,需要通過對各類人力資源政策的合理應用,促進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目標得到滿足。在人力資源政策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有關企業員工的聘用、培訓(包括崗前培訓以及在崗培訓兩個方面)、辭退、辭職等;(2)有關企業員工的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獎懲、以及職位升降等;(3)其他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政策內容。在根據以上內容制定人力資源政策的過程中,要求遵循五維模型如下圖所示(見圖1)。
2. 企業資金安全基本定義
企業資金安全方面所涉及到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所占有的貨幣資金是否出現非法挪用的問題;(2)是否存在企業貨幣資金或實物資產被非法占用的問題;(3)企業實物資產以及存貨是否出現被盜的現象。同時,在衡量企業資金安全性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問題有兩個方面:首先,企業當前的流動資產比率以及現金流是否處于穩定合理的狀態下;其次,企業當前的短期流動性是否較強,是否不會對盈利水平產生不良影響。以固定資產為例,其安全性關系如下圖所示(見圖2)。
3. 人力資源政策對企業資金安全的影響分析
結合以上有關人力資源政策以及企業資金安全基本定義的分析認為:兩者之間所涵蓋的內容沒有直接的關系,但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將從多個方面對企業資金安全產生影響。從這一角度上來說,企業資金管理相關制度、措施的落實需要人力資源政策在各個環節中為其提供安全保障。兩者之間的關系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有關員工的流動管理對企業資金安全的影響:員工的流動管理是人力資源政策中的重要構成部分。特別是對于企業新招聘的員工而言,無論從職業道德,從工作經驗,從學歷水平,還是從思想理念上來說都應當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契合,這也正是構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基礎所在。在員工招聘進企業后,專業性的培訓是相當必要的,通過培訓的方式,能夠使員工了解自身的工作職責,掌握工作期間的業務流程,以便更好的旅行在內部控制方面的職責。
(2)有關員工的在崗管理對企業資金安全的影響:員工的在崗管理則主要是指企業員工的薪酬福利結構。這一環節中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員工的吸引力、保留度、以及激勵水平,最終將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成與敗。從這一角度上來說,薪酬福利管理體系中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確保員工一心一意的為企業服務,避免企業利益被員工利用,最終達到保障企業資金安全的目的。從企業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目標的角度上來說,在制定薪酬福利結構的過程中需要綜合對短期、中期、以及長期報酬關系的考慮,特別是對于企業所占有的特殊性人才、高技術性人才,應當執行特殊的薪酬福利方案,使員工的發展空間更加的理想,加強企業的資金安全。
(3)特殊員工管理對企業資金安全的影響:這種特殊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員工所處的崗位關鍵;其二是員工掌握有企業重要的商業機密。這兩種類型的員工與企業資金安全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在執行人力資源政策的時候需要特別重視。
首先,從所處崗位關鍵的員工角度上來說,該崗位所執行的定期輪換制度以及強制休假制度與企業資金安全關系密切:崗位輪換是企業各個部門突破隔閡的重要方式,通過崗位輪換能夠使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更加密切,同時也能夠幫助員工認識到自身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了解本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工作積極性。通過在企業人力資源政策中推行崗位輪換制度的方式,能夠使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得到保障。同時,在與強制修建制度相互配合的條件下,能夠使第三者介入關鍵崗位,檢查該崗位員工階段性工作是否合法、合規,研究其是否存在非法轉移企業資金等行為,在相互監督的條件下確保企業資金的安全。
其次,從掌握有企業重要商業機密的員工角度上來說,此類員工所執行的限制性離崗制度與企業資金安全關系密切:限制性離崗需要作為內部控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以落實,一方面確保此類員工在企業任職期間能夠忠誠義務,格盡職守的保守企業商業機密;另一方面能夠杜絕其在其他企業,特別是競爭企業兼職或任職的可能性,在與企業內部權責分配關系相聯系的條件下,達到保障企業資金的安全的重要目的。
4. 結束語
企業需要通過完善人力資源政策的方式,將員工參與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促進員工工作潛力的發揮,保障制度的執行力,從而使企業資金安全目標能夠順利實現。從這一背景入手,本文圍繞企業人力資源政策以及資金安全方面所涉及到的關鍵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引起同行人員的高度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 熊會榮.論如何完善會計管理保障企業資金安全[J].財經界(學術),2010,(9):173.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 目標構造機理 層次劃分及其設計
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管理科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正確合理地構造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特別是按照公司治理結構中權責關系及內部會計控制目標的內容進行分層設計,則是實現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的構造
現代企業制度其實質是指以企業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相分離、經營管理權和監督權相制衡為主的各種權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一種企業管理制度安排,在這個多元利益主體結構中,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既包括 “會計控制”,又包括 “對會計的控制”,從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征求意見稿)第五條“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負責”等規定來看,也顯然包括“對會計的控制”。企業不同利害關系者對企業的權力和經濟利益要求及其所承擔責任的不同,實施會計控制的目的也就不同,因此,企業內部權責結構決定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當然,我們在研究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各種目標的差異時,并不否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總體目標具有相同之處,即加強企業內部經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是企業利害關系各方之利益的共同所在,因此,它是協調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各具體目標不對等、不一致甚至相互對立和矛盾的基本點和根本依據。
在現代企業利害關系者群體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企業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兩大集團。按照這一原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可以分為所有者目標和經營管理者目標兩大目標群。企業所有者最關心的是其投入企業資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實現其資本保值、增值目標,他們期望獲得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據此客觀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正確估價企業的財務狀況以便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有效的、高質量的會計控制作保證。因此,企業所有者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目標是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真實、完整、相關、及時的會計信息是所有者了解、查證受托經營者是否誠實、可靠,是否盡職盡責履行其受托職責的基本依據,所有者通過會計信息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能夠了解掌握其資本的安全性、收益性和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影響因素,從而實施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及經營管理者的必要干預和控制。企業經營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如何加強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全面履行其受托經管責任、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確保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企業經營者要實現這些目標,沒有會計控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企業經營管理者實施對會計的控制并通過會計控制所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經濟管理要求的內部管理組織結構,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熱行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強化風險管理;確保企業各項業務活動的健康運行;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欺詐、舞弊行為”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及時向企業所有者提供為企業所有者接受的財務報告及其它會計信息,以解脫其受托責任。
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按公司治理結構層次劃分及其設計
按照企業治理結構原理,上述企業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內部會計控制目標,還應具體劃分為股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財會經理、內部審計等若干層次具體的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股東作為企業資本的出資者和股份的持有人享有所有權和股東權,在內部會計控制上擁有審查財務賬簿和股東大會決議以及監督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法定權利機關,享有決議權、聽取報告權和查核權,股東大會可以查核董事會所造具的財務會計報告,查核監事對這些財務會計報告及賬冊審核后所提出的報告??梢?,股東及股東會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企業管理當局提供真實、完整、有用的會計報告及其它會計信息,監督管理當局的經營管理行為,做出正確的投資及管理決策。董事會對內管理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同第三者進行交易活動的法定必備的業務執行機關,對業務執行起決策作用,它接受股東的委托,負責公司的戰略和資產經營,監督和制約經營主要決策,董事及董事會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主要是保證計劃、投資方案、財務預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等的科學公平合理、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合理、制定高效可行的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等。企業經理人員由董事會委任,是企業的人,具體負責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協助董事會制定企業戰略并負責具體實施,如制定企業長短期計劃;制定、建議并實施企業財務總戰略;制定并實施有關企業預算和管理控制程序,確保企業管理者能夠掌握正確信息,以明確目標、做出決策、監督績效;具體管理企業的勞動人事、生產經營、市場營銷以及財務事項。從此不難看出,企業經理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經營管理要求的內部經營管理組織機構;建立經營風險控制系統;堵塞漏洞、消除隱患、保護企業財產安全完整;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及時提供會計信息;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監事有公司創立會或股東大會選任并對股東大會負責,它是對董事和經理班子行使監督職能的機關或個人;監事會是對董事會、董事和經理人員等管理人員行使監督職能的機關,其主要職權是對公司普通業務的監察和財務會計監察,因此,監事及監事會實施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對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及行為、財務會計工作及會計資料實施監督,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確保股東及股東大會目標的實現。按照《公司法》及《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單位財務負責人 (或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與其他副總經理一樣由總經理提名、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單位財務負責人報酬事項由董事會決定,顯然,財務負責人既要對總經理負責,又要對董事會負責,但最終或主要是對董事會負責,因而企業財務負責人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主要是實現董事會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并接受監事會的監督。以此類推,企業會計人員及會計機構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目標是認真實施會計監督、履行自身職責、(在正常的、不違規的前提下)對財務負責人負責。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內容和方式,在我國內部審計主要是對所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負責,對企業總經理或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是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單位內部的各項規定的落實和執行情況,了解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促進單位領導及時改進工作,完善制度。在我國內部審計的建制上,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內部審計身份及目標的定位問題,即為準服務對誰負責?世界多數國家公司的監控機制,主要有單軌制和雙軌制兩種。采用單軌制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其股份有限公司機構設置主要有股東會和董事會兩者,在董事會內分設一個或數個委員會,其中具有直接監督責任的是審計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監控公司內部控制的結構、審查內部稽查部門、推薦公司簽證會計師、審查公司年度內控計劃、核閱公司財務報告等;采用雙軌制的國家如德國、日本等,其股份有限公司機構設置主要有股東會、董事會和監察人 (即監事會)三者,而其監控的主要機制是董事會負責業務的經營,監察人負責監督董事會業務的執行。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即屬后者。在雙軌制的公司治理結構下,內部審計設置是隸屬于股東會、還是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呢?如果隸屬股東會,那么其職能則與監事會職能相重復;如果隸屬總經理,那么董事會勢必需另設內部審計機構,因此,筆者持在董事會下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意見,這樣能夠形成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嚴密內控系統,即股東會通過監事會對董事會實施內控,董事會通過內部審計對總經理及其它管理者實施內控。此外還需要指出的是,會計監督寓于會計核算之中,因此,明確企業內部會計機構及會計人員的內部會計控制具體目標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分權制約原則,企業內部會計機構及會計人員應對企業會計負責人負責,對企業所發生的日常經濟業務和會計事項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按照社會審計的基本職責來看,聘請、委托注冊會計師的權利及有關事項應有企業監事會負責,以保證社會審計發揮維持社會經濟秩序和促使強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職能的作用。
按照約束與激勵原理,在確定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約束目標的同時,明確激勵目標也是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內容。確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激勵目標的基本原則應是約束與激勵相一致,即誰約束誰激勵。在美國股份公司治理結構中,通常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的同時,設置提名委員會和報酬委員會,分別負責提出企業各級管理人員任免和報酬方案,報請董事會研究確定 (主要管理人員的提名及報酬應報請股東會研究確定)。美國做法值得借鑒。
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按其內容層次劃分及其設計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按其內容層次來劃分大致如下:內控制度科學合理、查錯防弊及時準確、財產安全完整、業務活動健康運行、風險控制系統有效、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會計信息及時有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管理效率真實高效、國家法規貫徹執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職業道德完善升華等,這些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遞進層次關系,通常表現為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條件。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實施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首要的基本內控目標,包括約束制度和激勵制度兩個基本部分,企業應按照《會計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規章制度,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及其以下各基層管理和業務經管部門及人員的內控權限、職責義務范圍、履行方法及其獎懲內容、辦法等各項內容都應以科學合理的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尤其是各部門及經辦人員的內控目標及具體內容應具體詳盡、科學合理適當。查錯防弊及時準確是實施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之一,應是企業內部各管理階層、各管理部門的會計控制目標,但是各管理階層及管理部門的具體查錯防弊的具體目標、具體方法及措施卻是不盡相同的,如對貨幣資金收支和保管業務過程中的查錯防弊,應有財會部門協助企業管理當局制定相應的授權批準程序、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不相容崗位必需分離、。相關機構及人員應當相互制約、加強款項收付的稽核等相關的規章制度,各資金使用部門應嚴格遵守授權與批準程序及權限范圍的規定,會計部門及人員應嚴格履行審查監督職責。保證財產安全完整,既是財產經管和使用部門及人員的內控目標,又是財會部門的內控職責,還是企業出資者及管理當局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因為,從會計基本原理來看,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包含著資本的安全完整,資產是資本賴以存在的自然形態,資產還是對企業未來經濟效益有用的經濟資源,實現資本保值增值也有賴于資產的安全完整,它要求企業會計在穩健等會計原則基礎上遵循會計職業道德,在盡可能防范和抵御未來資產風險的基礎上,從事會計核算及監督工作,在制定各項投資及其它經營決策時要充分考慮投資及其它決策的風險因素。可見,財產安全完整既是自然物質和權力形態的安全完整,更是財產價值形態的安全完整,因此,財產安全完整是企業各部門的共同內控目標和職責。促使并保證企業業務活動健康運行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之一,所謂業務活動健康運行應是指各項業務活動內容合理合法、符合企業整體業務目標要求和效益大于成本原則,業務風險在可預見的控制范圍之內,開辦業務活動的手段與方法科學正當、無違法違紀行為,業務活動效果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效益性和前瞻性,業務活動運行程序明確順暢、快捷、高效率,業務經辦部門及人員責任心強、積極性高等的運行狀態,可見,業務活動健康運行這一內控目標涵蓋了得箋具體的控制目標。風險控制系統有效目標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種類、內容、風險程度、風險發生及其防范部門,風險評估機制健全,防范規避風險措施得當,風險信息反饋靈敏準確,防范風險能夠令行禁止,防范風險的獎懲制度嚴明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既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又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會計正是通過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的記錄、匯總、報告等手段實現其對企業經管責任落實、對企業財產及經濟業務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職能的。從大的方面講,會計工作與業務經辦活動是兩項不相容職務和工作,會計是對業務活動進行控制的基本方式和手段,這是會計存在并取得發展的最基本的動因。美國會計史學家邁克爾·查特菲爾德在其 《會計思想史》著作中指出:“私人財富的積累導致了受托責任會計的產生。這種會計不僅應保護物質財產的安全,而且應證明管理這些財產的人是否適當地履行了他們的職責。調查受托者的誠實性和可靠性的需要,使內部控制成為所有古代簿記制度的主要特征。”這充分地說明了會計及會計資料與內部控制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了會計及會計資料的內部控制本質。會計信息及時有用是在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及前述各個目標實現的基礎上,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應進一步達到的基本目標之一。所謂 “信息”是指有用的消息相資料,會計信息是指對企業利害關系者進行管理及經營決策有用的會計資料,從內部會計控制的層次內容來看,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主要是單位負責人、會計部門及人員的基本內控職責,會計資料能否進一步成為會計信息這主要是股東、股東會、監事會等的內控職責,也就是說會計資料是否有用要根據使用者的目的和標準來判斷,忽視會計資料與會計信息的質量及目標的區別,只能混淆內控中的不同職責與任務,所以《會計法》將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作為其基本立法宗旨之一,并明確單位負責人對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負責是科學合理的,是一大進步,因此,這里將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和會計信息及時有用作為兩個層次的內控目標是有現實及理論意義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是指除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之外的其它各項企業管理制度應健全完善,實施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除督促企業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外,還應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與內控制度協調一致的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并確保這些規章制度貫徹執行。管理效率真實高效這一目標一方面要求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保證真實反映企業管理效率情況,另一方面要求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能過于繁瑣,不講效率,同時又要保持適度的控制與被控制者之間的博弈空間,以便不斷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保證國家法規制度貫徹執行不僅是社會審計、國家政府有關部門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實施 “再控制”的目標之一,而且還是國家以所有者和國家宏觀管理者的身份實施經濟管理的基本目標和要求,這是我國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色之一。當然,這里也包括通過內部會計控制監督國家法規制度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執行。促使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是整個經濟管理的基本目標,也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這是實施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確保單位經濟管理目標實現的總體要求,也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好壞的最終標準。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有時會存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做得很好,但是由于其它原因而使企業經濟效益并不好的情況,也就是說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好并不是說企業效益就一定好。會計職業道德完善升華是指在實施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過程中,通過“它控”和“自控”,促使職業會計人進一步樹立并增強正確的會計職業良心和職業責任感,進而達到會計職業道德不斷完善與升華的一種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內部會計控制的過程,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自律過程。因而,就職業會計人而言,能夠促使其會計職業道德的不斷完善與升華,是實施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最高尚之目標和精神境界。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