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班科學實驗反思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每周我們大班幼兒在水池區玩水時,我看到很多孩子每次都特別喜歡把積木、塑料瓶、玻璃彈子等各種不同的材料反復地放在水池中,用手按下去再松開,觀察那些東西是如何浮起來或沉下去的,并且孩子們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討論,會發現物體在水中有幾種不同的現象:浮、沉、半浮。這些知識的感知與獲得,是孩子們通過自身在活動中不斷體驗感受而得到的,而不是源自于教師的說教。在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現象,都滲透著各種有趣的科學知識,如能適當引導,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孩子們走進生活,認識科學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為此我運用生活中常見的“雞蛋”作為引子,設計了這篇“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雞蛋》。
過程實錄: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激發幼兒樂于參加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及記錄等活動,獲得有關雞蛋在鹽水中變化的具體經驗。
活動重點:幼兒能通過商量進行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動難點:通過猜測、實驗、記錄等多種活動方式,感知水中鹽含量的增減與雞蛋沉浮之間的變化關系。
活動準備:
1.熟雞蛋、小勺、記錄紙兩份,鹽、敞口塑料瓶(內放250ml水)每組各一份;
2.紙板、小瓶、紙、泡沫、紙碟、塑料積木等操作材料若干、水盆(內放2.5kg水)
活動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實驗主題
師:小朋友們前兩天,我們玩過沉與浮的游戲,你們發現了什么小秘密呀?哪些東西可以浮在水上,哪些東西放入水中后會沉下去呢?
(出示一只熟雞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雞蛋,請大家猜猜雞蛋在水里會怎樣呢?(教師把蛋放入水中,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觀察到的現象)。
師:有什么好辦法能讓雞蛋浮起來呢?
(評析:雞蛋是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事物,但放入水中后到底雞蛋會怎么樣,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也許是個“未知數”。當雞蛋放入水中后通過觀察,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這時,我結合有關“沉浮”的知識經驗不失時機地向幼兒提出了新的問題:能否借助其他力量“幫助”雞蛋浮起來。出于幼兒生活經驗的局限性,他們僅僅想到了用小勺、盆、碗等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使蛋浮起來。如何使孩子能想到更多好的辦法呢?這正是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去積極思考,向新的方向探索的時刻。)
二、實驗一
師:剛才你們想了那么多的好辦法,真棒!今天老師在每組桌子上準備了紙、小瓶、積木、紙板等許多材料,請你們找好朋友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交流: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讓雞蛋浮起來的?
(評析:在本試驗中幼兒嘗試了數次:
情景一:在觀察中看到有些好奇心強的孩子,為了急于知道雞蛋借助其他材料在水中的效果,在沒有相互協商好的情況下,就急于將桌面上的材料全都放入了水中,(而不是逐一放入后,再觀察)當然在這樣的情景下,實驗的目標也就無法實現了。
情景二:(操作材料同上)這次活動我提醒幼兒聽清楚實驗的要求:1.三位幼兒合作為一實驗組,相互協商各自的分工。2.每放一次材料(不限材料數量),就要觀察雞蛋在水中的狀態,并在記錄紙上作相應記錄。
幼兒在明確了實驗要求后,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力有了進一步的增強。有的孩子發現木制積木、瓶蓋、塑料袋等材料在水中放上雞蛋后,蛋很快沉了下去。紙碟、塑料盆這兩種材料可以使蛋浮于水面。也有的孩子發現當蛋放在報紙上一開始雞蛋可以浮在水面,可是時間長了雞蛋很快沉入水中。思齊小朋友看到一種材料不能使雞蛋浮在水面,就想到了運用兩種材料疊放在一起,雞蛋放在最上面后,看到蛋也能浮起來。在相互合作、交流、探索中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不僅提高了,而且思維方式開闊了許多。同時,經過實驗驗證,幼兒意識到了,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三、實驗二
1.出示鹽
師:小朋友鹽能不能讓雞蛋浮起來呢?現在桌子上準備了鹽、記錄紙、筆,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看,好嗎?
2.提出要求:
A. 請三個小朋友一組,相互商量一下由誰來放鹽,并作記錄。
B. 每放一次鹽就要觀察一下雞蛋在水中的變化,然后在紙上作記錄(如雞蛋沉在水下就在記錄紙上畫“”,如浮起來就“√”)
幼兒實驗,教師觀察幼兒實驗過程,(指導時提醒幼兒用小勺將放入水中的鹽快速攪拌,使鹽很快溶解于水中)并提醒幼兒及時記錄。
3.交流(記錄紙全部出示)
(1)每組小朋友的雞蛋都浮起來了嗎?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中觀察到的結果。
教師小結:今天在我們小朋友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下,我們發現雞蛋在鹽水中是可以漸漸地浮起來的。
評析:一開始雞蛋并沒有浮起來,當小勺攪拌時,鹽很快溶解了。大約在(250ml)水中加了7~8勺鹽后,孩子們發現u蛋終于浮了起來,他們很高興。可是有一位孩子發現了與別人不同的結果:“雞蛋并沒有在水中浮起來”,他很著急。我想該怎么辦呢?
情景三:我把沉入水中的雞蛋放在示屏演示儀下,與其他雞蛋相比較,幼兒通過細致的觀察,發現原來蛋殼上有一條裂縫,正是這條裂縫,水滲入了雞蛋內部,因此,同樣是熟雞蛋,但是有裂縫的蛋卻無法在鹽水中浮起。
評析:當幼兒在實驗中發現與他人不同的實驗結果時,會對自己的實驗操作產生懷疑,出現了著急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并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通過將破蛋與其他好蛋相比較后,讓幼兒自己發現真正的原因。在尋求答案的同時,也讓孩子懂得了細微的誤差,也會影響科學實驗的準確性。
四、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雞蛋在鹽水中會浮起來,那么還有其他的蛋呢,它們在鹽水中也會怎樣呢?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的實驗活動設計,我從中得到了以下幾點啟示:
A科學活動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使孩子能從身邊熟知的事物中去探索、發現新的問題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認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J為科學探索活動也應該與孩子的生活緊密相連,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就能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應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提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要求。
這一點需要老師做有心人,平時多觀察、留意、分析孩子的興趣,在活動中關注孩子的表現與反應。把握幼兒探索的方向并及時調整相應的指導策略。使孩子能主動發現問題,逐步學會通過與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在提出要求時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不應設置要求過高的問題或障礙,這樣反而會抑制幼兒的探索興趣。
B科學活動中應提供充分的、有價值的材料,促使幼兒能主動構建知識
教師在選用活動操作材料時,首先應是對教學有價值的,并且是便于幼兒操作的。其次,教師在取材時應盡可能就地取材,操作材料不應過于繁雜、花哨,華而不實。依據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引導他們能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去分析、思考,進而尋找出問題的答案。并可鼓勵幼兒從多角度、多方位來思考問題解決辦法,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提高。
C科學活動應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