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指導思想:我們可以將幼兒園的常規理解為“幼兒園保教過程中沿襲下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經常使用權用的標準、法則或習慣。”而所謂幼兒園常規教育則是指教師根據社會的要求和幼兒發展的特點、需要,以這些標準、法則或習慣為教育內容對幼兒施行教育的過程。幼兒對常規的理解和掌握是習得性和生成性的統一。對大多數常規而言,它們往往以預成的方式存在于現成的社會關系或組織之中,是要求幼兒必須適應、內化和遵守的規則,這些規則通常需要由掌握著權威和標準的成人在幼兒園中主要是指保教人員按幼兒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科學地、有階段地來告訴幼兒什么是好的或壞的,什么是正確的或錯誤的,什么是應該的或不應該的,什么是允許的或被禁止的。由此,逐步幫助那些處在他律規則時期的幼兒不斷習得這些常規,這也是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必要性所在。但有些常規不是預先就存在的,它們往往一開始就蘊涵在幼兒的交往和實踐活動之中,在幼兒的交往和實踐活動中生成,并在類似的活動情境中通過反復運用鞏固下來,具有自律的性質。而且,在一日生活中,教室常規的建立,是確保幼兒安全,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關鍵。
二、具體措施:
1、避免過多的限制和統一的管理。雖然整齊劃一的組織管理方式已被否定,但在一日生活組織中,還是會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況,如;吃飯時不準說話;幼兒在同一時間午睡、起床;先拿到食物的幼兒也必須等到教師一聲令下后才可以開始吃飯等。因此,我們在向幼兒提出要求之前,必須先思考這種規則是真正需要,還是為了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是否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等。2、讓幼兒預知一日生活的安排。有計劃的活動時間安排和作息時間表,使幼兒感到生活內容是可以預知和掌握的,從而形成安全感和秩序感。3、讓幼兒參與教室規則的制定。我們已經是大班的孩子了,可以通過討論來自己制定各項活動的規則。在出現問題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選擇解決[由網站收集整理]的方法。從而制定新的規則,并用文字記錄下來,貼在教室相應的位置。4、用環境指引幼兒的行為。通過環境的暗示,可以避免由于幼兒擁擠而引起爭執和矛盾,還可以提醒、指引幼兒進行合適的行為。5、環節過渡緊湊、有序。環節過渡是較容易引起混亂的時段,教師如組織得當,就會減少幼兒無謂等待的時間。同時教師之間的合理分工也非常重要,這樣可避免很多幼兒因為等待而引起的混亂了。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點
(一)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幼兒和研究幼兒
教師要想教育好幼兒,必須先了解幼兒,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條件。了解幼兒包括個人和集體兩方面,班主任在對幼兒基本情況進行充分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對幼兒實施科學的教育影響。
(二)明確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內容與任務
幼兒園班級管理有其特殊性,即在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的管理。在幼兒園中,不同的年齡班,所實施的保育和教育內容是不同的。作為不同年齡班級的班主任需要針對不同的幼兒運用不同的方法,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
(三)重視班主任的工作計劃和總結
幼兒園班級管理環節包括:工作計劃的制定、組織、實施、檢查以及計劃的調整、總結與評估。在制定時需考慮園務工作計劃、班級的實際情況、教師以及其他條件。由此可見,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是方方面面的,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同時,提出相關策略分析:
二、以幼兒為主的班級管理策略
(一)班主任和教師要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的原則
“以幼兒為主”具體體現在,在制定規則和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爭取使之合情合理;在各種活動中,教師要運用柔性的管理,表揚是班級管理的常用策略,需要班主任細心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然后有的放失地采取教育手段,并且不斷變化教育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保教結合,正確指導幼兒的一日生活
班級保教人員要協調配合,共同制定班級工作目標與計劃,全面安排幼兒的生活與教育,積極創設有利于幼兒發展的環境,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三)積極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以形成良好的班風
良好班風的形成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它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快樂地生活,教師熱情地工作,全園的風氣也會得到改善,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靈活運用班級管理方法實現管理目標
1、情感溝通法
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園長、家長之間的溝通工作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一個前提。做好溝通工作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調節各種矛盾,使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開展下去。
2、榜樣激勵法
教師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活動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好帶頭作用。例如,在遵守時間上,教師如果堅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并在各種游戲活動中體現出自覺遵守的行為,這樣便會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幼兒的行為;教師之間也同樣如此,作為班主任如果事事搶著干,不怕苦,并與配班教師和睦相處、坦誠待人也會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為班級管理工作創設有利于其順利開展的條件。
3、互動指導法
教師之間的優化組合,為其互動提供了發展空間。在互動中增進相互了解、相互溝通。4、規則引導法對于幼兒園中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班級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都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規則的引導以使幼兒、家長了解并逐漸內化到其思想行為中。因此,在孩子每天入園時,對家長進行有意識地參透關于班級的一些制度,以使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五)做好家長工作,密切與社區聯系
關鍵詞:幼兒園; 大班額; 小學化傾向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4-109-001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認識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研究的開端,對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認識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著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應對之策。筆者認為在我國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教育投資不足的城鎮,大班額問題是加速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根源之一,通過對幼兒園大班額問題的探究與思考,以期能夠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處理正本清源。
一、大班額成因分析
1.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投資不足
落后地區的教育困難重重,其首要的仍是教育經費極度匱乏。反映在教育上,自然就沒有保證教育發展的資金。在現行的教育投資體制下,貧困地區地方政府犧牲大量一般學校,將主要的教育資源用在了中心幼兒園、重點小學和重點中學,這就導致了教育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平衡,中心幼兒園的招生數量逐年增加,大班額現象也隨之出現,而且呈現上升勢頭。
2.家長、學校幼兒教育理念的不科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教育事業也得到不斷發展,孩子學前三年的教育也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加之我國“獨生子女”的基本國策,使孩子成為了家庭的中心,被寄予過高的期望。對“優質幼兒教育”的渴望,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壓力與日俱增,同時也給幼兒園管理、教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辦學歷史悠久,管理質量好,師資力量強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重視,這些無可厚非的優越條件,使得占據著優厚教育資源的“中心”幼兒園無疑成為大多數家長唯一理想的選擇,他們會竭盡全力將孩子送進“中心”幼兒園。“中心”幼兒園的班級人數逐年上升,一個班60人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中心”幼兒園為迎合家長不科學的教育觀念,在幼兒教育活動組織中出現一些過于強調知識的學習,完全不顧及幼兒自身身心發展特點等小學化現象。大班額、小學化已經成為我國一些經濟落后地區學前教育的新常態。
二、大班額危害分析
1.影響幼兒安全及健康
“大班額”人多為患,給幼兒園的安全衛生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幼兒都有渴望被關注的心理,在家庭中一個孩子會得到幾個成人的共同關注,而在幼兒園每班2個老師卻要關注60多個孩子。幼兒在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受關注程度形成巨大反差,這使幼兒,特別是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在心理上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50~60個活潑好動的孩子擠在一間并不寬敞的教室里活動,跑動時可能會互相碰撞,安全隱患很大。
2.影響幼兒教師的教學質量
在大班額幼兒園,一方面,人員密度越大,活動空間越小,容易產生噪音干擾、碰撞糾紛,增加了教師在組織各種教育活動過程中的難度,影響活動效果。另一方面,班額越大,教師與單個幼兒的“對話”機會減少,幼兒在集體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機會也會減少。這樣可能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在相對的時間里人太多,只能輪流等待,很難及時滿足每個孩子想表現自我的愿望。班額大將會存在更多的安全隱患,老師迫于“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壓力,一些探究性的活動,如校外參觀、野外觀察、郊游等活動,也不敢大膽組織。
三、應對策略
1.引導和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我國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對現階段家庭結構產生重要影響,直接影響了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家長的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又直接傳導到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對幼兒園教育工作形成制約,產生影響。因此,扭轉家長心中不正確的成才觀、教育觀,幫助家長逐步確立正確的兒童觀和發展觀,是克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創造科學幼兒教育良好環境的重要條件。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渠道引導和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第一,健全家長和學校溝通交流機制,引導家長了解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以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與自己的實際條件為出發點,選擇合適的學校,避免“中心”幼兒園招生扎堆現象,降低大班額出現幾率。第二,規范幼兒教育宣傳,避免不正當宣傳誤導家長。地方政府應加強對幼兒教育宣傳的管理和規范,嚴禁不恰當的超前教育宣傳,大力宣傳科學的幼兒教育現念,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人才觀。
2.優化大班額班級管理
結合大班額班級管理中的難點問題,要強化班級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權利和義務,班級保教人員之間的協調配合職責以及班級管理的目標任務,在確保班級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基礎上,鼓勵班級保教人員結合本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有創造性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第一,科學合理配置班級人員結構。班級保教人員配置做到“兩教一保”,人員素質、能力做到“優勢互補”。第二,統一班級管理目標,職責明確。依據園務工作計劃,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務工作計劃。第三,家園共育,加強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參考文獻:
[1]拓春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解決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3,29(2):97-99
[2]常利芹.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4,14(1):46-48
[3]王廷廷.“鐐銬”下的孩子-多重視角下的公辦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
[4]劉璐.我國當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4
[5]王開瑛.幼兒園“大班額”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幼教研究, 2011,13(2):31-33
【關鍵詞】幼兒教師;幼兒園;班級問題;主要問題
幼兒園一個班級是由三位老師和二、三十名幼兒組成的一個集體。在這個集體里,應該解決好幾個問題,使這個團隊能有機有序地開展各項工作,教育好孩子,促進孩子們在這個小集體里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就幾個問題是:提前安排,做好有效率的班級計劃;明確責任,落實班主任工作職責;加強組織,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班級氛圍;轉換角色,處理好幾個重要關系;強化管理,增強班級安全意識;加強溝通,構筑家園共建平臺。
一、提前安排,做好有效率的班級計劃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計劃,計劃要安排在工作實施過程之前。比如在學期初,認真仔細地制定好學期工作計劃是學期工作的重要前提。對將要發生的事情要有前瞻性,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制定好。這樣,在工作啟動之后,就能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從容不迫。比如班級的環境創設,自己的腦子里首先要有一個大致的方向,然后多方搜集資料,切記“臨時抱佛腳”,沒有計劃而匆忙亂做一氣。再比如班級的常規管理,開學的時候就讓孩子嚴格按照要求去做,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不會產生壓力。一開始就沒有堅持好,就很難把不好的習慣糾正過來。
二、明確責任,落實班主任工作職責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對不同崗位教師的管理(如配班老師和保育員),又有對不同個體幼兒的管理;既有對生活的管理,又有對教育教學的管理;既有對人的管理,又有對物的管理等等。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比一般教師更強的職責約束。第一、要有凝聚力。一個合格的班主任,能夠使本班人員與自己一道為實現班級目標而努力,相互間能團結一致,和睦相處。第二、在班上發現問題時,具有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班級工作不斷完善和不斷地改進。第三、具有處理各種關系及矛盾的能力,如班級人員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本班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與其他班級之間的關系等等。
三、加強組織,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班級氛圍
在一個班級中,寬松、溫馨、愉悅的家庭式氛圍的創設,對孩子的常規養成十分重要。我們老師每天主動熱情的接待孩子,和孩子拉近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小名,和孩子交朋友,以一顆童心去跟孩子交流和溝通。特別是到了中大班時期,我們除了繼續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式氛圍外,還應注重孩子的主人翁意識的培養,比如在環境創設方面:區角怎么擺放,墻面怎么布置,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知道自己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共同商量,共同創設,這樣更能提高孩子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孩子有參與班級環境創設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于對孩子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愛護環境的教育。可以說,有怎樣的班主任,就有怎樣的班級,有怎樣的班級,就有怎樣的孩子。為什么有些班的孩子特別講衛生,懂禮貌;有些班的孩子到處扔垃圾,不懂禮貌。有些班常規很好,不論參加任何活動都有組織、守紀律地進行;而有些班孩子自由散漫、不受約束,秩序很亂。大型集會的時候對比會更加明顯。也就是說哪個班精神面貌好一些,家長和老師都心中有數。良好的班風可以說是一種精神風貌的體現。它是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良好的班風,可以使班上的每位孩子、每位教師、每位家長都能積極主動、充滿干勁地為班級服務。
四、轉換角色,處理好幾個重要關系
要當好班主任,就要處理好與配班教師、保育員、家長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游戲、學習、共同教育的積極性,形成教育的合力,這樣才能盡善盡美的完成好班務工作。班主任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與人和睦相處而且能促使整個團體通力合作。例如,在與其他老師和家長溝通時,要用最真誠的心與他們交流、溝通,同時還要講求方法和技巧性,對別人的不足,用先揚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話,可以用開玩笑的語氣提醒對方。尊重對方的感受,你們之間的溝通才能做到更有效。又如,班主任要學會關心他人,重視運用自己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即運用自己的正直無私、坦誠寬容、平易近人等人格力量,以自己良好的素質和修養,加上與班級成員之間的感情互通,使大家彼此間產生敬佩感、信賴感、親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級體建立成一個溫馨、和諧的小家庭。
班級管理者必須由權威觀念向服務觀念轉換。傳統意義上的班主任是管理整個班集體的權威,所有班級的一切活動計劃、活動安排、活動規則都由班主任一個人制定,配班教師、保育員、孩子和家長都要聽從安排,被動的配合開展活動。目前,隨著新《綱要》的頒布與實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孩子學習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安排,班主任要大膽放權,由權威的前臺走向服務的后臺。讓孩子、家長、配班教師和保育員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臺來,這樣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強化管理,增強班級安全意識
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老師稍有疏忽,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當班教師的責任感要很強,時時處處都要留心孩子的變化,視線始終不能離開孩子,要做到每一位孩子都在你的“眼皮底”下,對一些有“反常”行為的幼兒要善于“察言觀色”,多加關心。例如:在游戲場上,幼兒顯得格外活躍,也特別容易受傷,教師需要指導他們安全地進行游戲活動,如何正確使用游戲設備(攀巖墻、滑梯、軟橋等)、遵守游戲規則、有需要時懂得向教師求助。孩子如廁時,教師要跟進去,避免擁擠混亂甚至吵鬧。午睡時尤其要加強巡視工作,千萬不可以孩子睡了,自己就埋頭備課制作教具了。實際上危險就伴隨在這“靜悄悄”之中。幼兒發高熱沒發現,把異物塞在鼻孔內沒注意等等的事故屢見不鮮,所以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外出時,更要時刻檢查人數、檢查孩子的鞋帶、叮囑孩子不要亂跑、注意周圍的情況,及時制止孩子的一些危險行為。
六、加強溝通,構筑家園共建平臺
幼兒園工作的的有序開展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因為在開設一些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征求家長們的意見或者讓家長直接參與進來。因此我們在每學期開學初,我們都會召開家長會,我們要向家長介紹我們未來一學期會開展的一些活動及內容,需要家長配合做的一些事情,家長們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新想法配合幼兒園的發展規劃,讓家長參與更多,這樣幼兒園的工作力度就越大。保證了幼兒園工作的順利開展,充分的利用家長才智、并推選出家長委員,保障我們家長開放日和家庭活動有好開展。只有家長切實的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才能促使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的更好。
總之,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每天都需要我們工作、學習、總結、反思。班級工作既要務實又要創新、班主任既要做全班教師的組織者、協調者,又要做孩子的教育者、管理者,既要相互合作、又要明確職責,共同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美)華納 (Laverne Warner) ,林奇 (Sharon Anne Lynch) 著,曹宇譯. 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 .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2]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幼兒園班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關鍵詞]托班幼兒年齡特點班級管理
一、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1、情緒不穩定,有強烈的情感依戀
托班幼兒情緒發展的明顯特征是易感性和易變性,他們的情緒非常外露,極易受環境的影響。如一個孩子想媽媽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著哭。他們一嚇就哭、一哄就笑,高興與不高興、愿意與不愿意都流露在臉上。
托班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當與親人分離時,大多數都要經歷或長或短的分離焦慮過程。他們用啼哭等方式表示分離的痛苦,這種因情感依戀而產生的分離焦慮表明該年齡兒童對依戀對象的存在和消失十分敏感。
2、自我中心傾向明顯,出現反抗現象
托班幼兒由于動作、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擴大了社會交往的范圍,逐漸習慣與同齡伙伴及其成人的交往,如在游樂場愿意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但在交往中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的標準,如在與小朋友玩時常常會搶別人的東西,不能滿足時甚至會抓咬別人。此年齡段出現了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3、動作發展速度較快
托班幼兒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鉆等基本動作,并能扶著欄桿上下樓梯。手眼協調的能力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可以同時一手捧碗一手拿匙,還會進行穿珠等活動。托班幼兒動作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關鍵期,但做事動作遲緩,身體的控制力較差,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需要成人的幫助。
4、思維存在于動作之中
托班幼兒的各種心里活動帶著明顯的直覺行動性,記憶及思維都是在直接與該事物的接觸或在活動中進行的。離開了具體的事務、具體的活動便不能進行,他們往往先做后想、邊做邊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說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出某種形象之后才會說“蘋果”、“大餅”等。
5、嘗試模仿、喜歡重復
托班幼兒愛模仿別人,他們看見別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動,在幼兒園模仿小朋友、老師的行為。模仿的大多數是一些具體、簡單的外部動作。
托班幼兒的注意及記憶是不隨意的、短暫的。喜歡重復是此年齡段兒童顯著的特點。他們喜歡重復地擺弄物品,喜歡聽教師重復講同一個故事,重復做某個動作,如反復地喂娃娃吃飯。在往返的重復中逐漸認識物體的屬性、發展語言與動作,并由此逐漸認識事物簡單的關聯、產生簡單的想象。
6、詞語發展迅速、聽說能力基本形成。
2-3歲是兒童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此時的兒童變得特別喜歡說話,詞匯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簡單的復合句來表達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的簡單句型。2歲后期會用“我”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開始把自己從客體中區分出來,言語的發展促進了自我意識的萌芽。
二、做好托班幼兒班級管理工作的措施:
所謂班級管理,就是指為實現教育目標,保證整個班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協調統一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托班幼兒以其獨特的年齡特點使其在管理當中不同于其它年齡段。托班幼兒的管理可分為入園管理和常規管理。其中,常規包括生活常規和教育常規兩方面。教師應根據托班幼兒的這種特殊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
1、讓幼兒盡快適應環境
為了讓幼兒盡快地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教師應與家長團結一致,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兒的入園引導工作,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入院前的接觸。教師在幼兒入園前有二次接觸時間:一是家訪時,二是家長帶幼兒來園報到時,其中家訪是很重要的一環,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性,教師應該重點把握。
召開期初家長會。期初家長會的內容首先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及班級的具體情況,使家長能放心地把孩子放在幼兒園。其次,要對家長提出有關教養子女方面的具體要求和配合工作,為孩子入園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培養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積極情感。教師要通過觀察和交往,努力與幼兒建立關系,對待幼兒要耐心、態度要溫和,及時幫助幼兒解決困難,贏得幼兒的信任。同時,多與家長溝通,隨時了解幼兒的動態,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以便共同幫助幼兒渡過適應期。
合理安排幼兒的入園活動。教師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組織有趣的活動來吸引幼兒,分散幼兒的思念情緒,減輕幼兒的分離焦慮。
2、制定合理的保教計劃和管理目標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堅持保教結合原則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托班幼兒的保教結合意義更加重大。保教計劃是班級工作的開端,一份目標明確、措施具體、符合班級實際情況、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計劃可以避免教師在工作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所以教師要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本園工作總計劃及班級幼兒的情況等方面來制定管理目標和保教計劃。同時將管理目標與班級計劃聯系起來,通過在平時教育教學中的落實,使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科學、有序,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有組織的行為。
3、創設適宜的班級環境
豐富多彩的環境能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條件,使得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托班幼兒班級環境的管理主要是活動區的管理,活動區的布置應考慮活動室的面積和本班幼兒人數,確定需要設置活動區的數量,同時還要考慮靜態、動態、生活區、通道等安排,使活動區能被幼兒充分利用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4、重視基本動作的培養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差,教師在管理生活常規時,應細心觀察并試著去了解個別幼兒的能力及其實踐的情況,比如班中有一名動作發展極弱的幼兒,站立不穩,面部肌肉發育不完善一直流口水,對于這樣的幼兒要適時適度地給予幫助。對于一些生活技能的練習,教師應耐心輔導,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嘗試與練習,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日復一日地反復練習,當幼兒完成了某一項任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贊賞與鼓勵。
5、注重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有效形式,幼兒能從游戲中認識周圍環境、發展積極性、獨立性、創造性以及交往能力。游戲在整個課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尤其在托班這個年齡段更加顯出它的教育力量。根據托班幼兒的課程特點,在短暫的15分鐘時間里,往往是通過游戲的形式來豐富幼兒的經驗,發展幼兒的思維,所以教師必須為幼兒安排充足的游戲場地和充分的游戲時間。
參考文獻:
[1]《學前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兒園班級管理》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