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療技術培訓

      醫療技術培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技術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療技術培訓

      醫療技術培訓范文第1篇

      社區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普遍不高,不熟悉文獻檢索及網上信息檢索、不會使用搜索引擎和缺少制定正確檢索策略的常識,因此查閱文獻的能力較差。其中部分人雖然學習過文獻檢索,具有查閱紙質文獻及上網瀏覽信息的基本技能,但由于文獻檢索與獲取工具不斷更新,工作以后接受相關培訓相對較少,偶然需要查找資料時才去接觸網絡和數據庫,文獻檢索技能不專業,檢出結果不理想。

      提高社區衛生技術人員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2003年9月,聯合國信息專家會議在著名的布拉格宣言中指出:“信息素養是一種能力,它能夠確定、查找、評估、組織和有效地生產、使用和交流信息,它是人們投身信息社會的一個先決條件,是終身學習者必備的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和新醫改的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對社區衛生技術人員信息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家庭健康檔案的建立與應用、電子病歷的管理等都需要社區衛生技術人員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加強信息素養,提高專業技術能力。

      社區衛生服務能使廣大群眾獲得基本衛生服務,有利于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衛生服務需求。社區醫生的醫術直接關系到社區居民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信任程度。要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必須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社區醫生處在基層衛生機構,熟悉社區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提高自身學習意識和能力對于減少誤診、急救及時送診非常重要。正如中科院周國平教授在首屆中國式醫院管理研討會上指出的“醫生不僅僅是一個職業,不光是一種謀生手段,它還是精神事業。醫生應該始終保持好奇心、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始終保持對知識的熱情,應該是學者,應該是科學家”。

      目前社區衛生技術人員學歷以大專和本科為主,40歲以上人員學歷大多為專科,文獻檢索和信息搜集及科研能力較弱。雖然國家醫改政策提出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提高社區衛生技術人員專業素質。但是目前的培訓以提高臨床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為主,關于信息意識、信息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幾乎沒有。因此加強社區衛生技術人員信息素養的培養具有現實需求性。

      提高社區衛生技術人員信息素養的方法

      1培養社區衛生技術人員的信息意識

      意識的培養重于能力的培養,只有提高了自身信息意識,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才會逐漸提高能力。可邀請醫學高等院校或三甲醫院圖書情報、信息化和科研管理方面的專家對社區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普及社區衛生技術人員文獻檢索、網絡檢索、信息搜集、科研能力方面的知識,提高其信息意識,增強其利用信息的意識、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還要鼓勵社區衛生技術人員從事科研活動,強化其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素養。

      2培養社區衛生技術人員的信息能力

      一是以知識服務下基層的方式,為社區衛生技術人員提供文獻信息咨詢服務,滿足其查閱資料、獲取知識、課題申報、撰寫論文的需求。在為基層服務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二是進行網絡化學習。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E-learning這種不受時空約束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社區衛生技術人員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強度決定了其文獻查閱能力和計算機掌握程度各異。為加強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河北省引進了3家培訓機構在全省開展網絡化教學。這些機構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社區衛生技術人員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選擇相關計算機基礎知識、醫學文獻檢索技巧、科研課題立項技巧、論文撰寫、電子信息系統利用等內容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每個機構提供的不同專業論壇,進行在線答疑、網上咨詢等。

      結語

      醫療技術培訓范文第2篇

      6月30日至7月1日,衛生部行業專項“社區肺功能規范診斷技術培訓會”在京舉行。在兩天內,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主任委員王辰教授等多名該領域專家圍繞“社區肺功能規范診斷技術”這一核心課題,從不同角度作了多場學術講座,使接受培訓的各醫療機構代表獲益匪淺。

      在此之前,為積極做好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國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勢頭,保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家衛生部、發改委、教育部等15部門于今年5月聯合制定并了《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以規范基層醫療機構對呼吸系統慢性疾病預防與診治,加強社區醫療機構的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區醫務人員對病患肺功能檢查的認知水平。

      據了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影響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常見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據《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中公布的數據稱,我國現有確診的慢性病患者2.6億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經濟負擔,被列為四大慢性病之一,已成為我國嚴重的醫療保健與公共衛生問題。

      而國內外的經驗表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疾病。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群眾健康意識提高,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礎。多年來在我國局部地區和示范地區開展的工作已經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慢性病預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網絡。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臨著嚴峻挑戰,全社會對慢性病的嚴重危害普遍認識不足,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網絡尚不健全,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因此,衛生部要求“十二五”時期是加強慢性病防治的關鍵時期,要把加強慢性病防治工作作為改善民生、推進醫改的重要內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盡快遏制慢性病高發態勢。

      《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中要求: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注重效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心下沉。以城鄉全體居民為服務對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險因素為干預重點,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患者管理為主要手段,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防治作用,促進預防、干預、治療的有機結合。到2015年達到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國的慢性病防治服務網絡和綜合防治工作機制,建立慢性病監測與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構建社會支持環境,落實部門職責,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水平,減少過早死亡和致殘,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水平等的目標。

      在此背景下,針對慢性疾病的社區醫師的規范化、系統化培訓便顯得極為重要。因此,北京多家醫療機構與總部位于美國的康爾福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CareFusion)攜手合作,面向北京社區醫師開展了“社區肺功能規范診斷技術培訓”。

      據了解,社區肺功能規范診斷技術培訓項目是衛生部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與規范診治體系建設及適宜技術研究”之“中國成人肺功能現狀調查”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主任委員王辰教授發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及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牽頭申請。

      會上,多名專家出席并圍繞肺功能檢測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診斷中在地位以及如何早期識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對來自不同社區近120位醫師進行為期兩天的現場培訓,旨在為社區醫療機構普及傳授肺功能檢查的規范化方法,結合肺功能儀的臨床應用講解,提升社區醫務人員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診斷水平。

      有鑒于此,為提高醫務人員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診斷水平,“肺功能規范診斷技術培訓”項目將作為一項長期計劃,將覆蓋全國10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60多個社區。

      醫療技術培訓范文第3篇

      關鍵詞 中醫藥 適宜技術 社區

      中圖分類號:R952 文獻標識碼:A

      基層醫學適宜技術是針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實際需求所確定的技術成熟、方法簡便、費用低廉、效果良好的醫學管理方法、醫學技術方法、醫學診治藥物、醫學診治裝備、醫學診治手段等的總稱。 我國中醫藥管理局從2006年開始,篩選中醫藥適宜技術并在基層大力推廣。

      一、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社區推廣和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現象。

      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社區應用,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掌握一部分先進技術,讓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就能治好,一方面居民得到了方便和實惠,另一方面減輕了大醫院由于病人太多帶來的就診困難,從而能夠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

      (二)有利于推動“衛生公平”的實現。

      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社區的推廣,使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得到很好的治療,不僅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居民心目中的信任度,有利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展,同時由于價格的相對便宜而提高居民的就診率,推動“衛生公平”的發展。

      (三)增強醫患交流,減少醫療糾紛。

      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社區的應用的使用可以增進醫患交流,使醫生與病人之間零距離接觸,提高患者的參入度,融洽醫患之間的關系,減少醫療糾紛,有利于消除醫患間的矛盾和沖突。

      二、武漢市江漢區的中醫藥適宜技術介紹推廣政策

      武漢市江漢區位于武漢市最繁華的中心地帶和長江、漢江的交匯處,是武漢市的物流中心、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占地33.43平方公里,所轄13條街、116個社區,居住人口70余萬人,全區共有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5年,江漢區被評為第二批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江漢區在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兩點。

      (一)加強社區中醫服務體系建設。

      江漢區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國處于前列,2005年成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2011年江漢區全面啟動了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在創建示范區同時,開展了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工作。

      江漢區著力提高服務能力,打好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的基礎,在轄區內的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設備、服務能力的建設。2010年,全區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建立了標準化中醫科,并全部通過了市衛生局關于機構標準化中醫科建設的考核驗收,區政府也加強了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藥房、中醫設備建設,加強了硬件設施的建設。

      (二)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集中培訓。

      從2009年開始,江漢區以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托管為平臺、以前進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江漢區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為基礎,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工作。衛生局還統一印制《中醫藥服務工作手冊》、《中醫藥推廣技術叢書》等培訓教材。尤其在2011年,江漢區衛生局先后邀請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市中醫院專家教授舉辦“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班”,對社區醫護人員開展了7期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中醫基礎護理與飲食辨證、拔罐法、灸法、無菌操作、中醫養生以及感冒、面癱、落枕、小兒推拿等多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對象包含中醫、西學中、中西醫結合、管理干部及公衛等多層次的人員。2011年,社區醫務人員中有881人次參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訓,培訓覆蓋率達到95%以上。

      三、江漢區中醫藥適宜技術社區推廣的現狀分析

      (一)使用率較高的技術仍然是中醫傳統優勢項目。

      按照江漢區衛生局提供的培訓材料,調查表列出29種技術,要求13所機構對這些技術評判其在基層的應用情況,應用情況分為“非常好”、“比較好”、“一般”、“比較差”四種。獲得機構評價應用“非常好”排名前五位的項目依次為毫針刺穴位治療急性腰扭傷、揉磙推拿按摩手法治療頸椎病、毫針刺穴位治療偏頭疼、單驗方治療頸椎病、單驗方治療急性腰扭傷。可見社區在中醫傳統優勢項目的提供能力較強,居民也更樂于接受。因此,對非傳統優勢項目的培訓需要繼續加強,提高服務提供能力。

      (二)社區中醫藥人員是適宜技術的培訓、使用主體。

      根據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調查,平均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衛生技術人員47人,其中中醫人員7人,占衛生技術人員數的14.89%。截止2011年底平均每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的人數為28人,占衛生技術人員的59.57%,但平均每所機構僅有10人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通過訪談得知,非中醫專業人員對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不重視,培訓結束后由于執業資格的限制幾乎沒有采用。在實際工作中,只有中醫藥人員使用了培訓的適宜技術。公共衛生、其他科室人員缺乏重視,極少發揮在實際工作中對中醫的推廣作用。

      (三)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來了一定的業務增長。

      根據調查,江漢區1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均每所機構每月使用這29項中醫藥適宜技術總共達到818次。其中,每月使用人次數和治療人數最多的項目是揉磙推拿按摩手法治療頸椎病,其后依次為霧化吸入治療急性扁桃體炎、毫針刺穴位治療急性腰扭傷、單驗方治療頸椎病。可見適宜技術只有切合社區居民多發病種才能提高利用量,培訓組織方應該更多選擇適合社區居民需求的病種的治療方法。

      四、對江漢區社區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的建議

      (一)需要建立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篩選的評價體系。

      目前來看,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選擇沒有規范的程序,由提供培訓的醫院按照能力提供,因此出現有些技術在社區利用率不高的情況。建議實行“以病定技術”的方針,明確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使用范圍,建立一套可行的、科學的指標體系,加強對中醫藥適宜技術規范、合理應用的政策指導,在應用過程中完善技術使用流程和提高效果。

      (二)建立長期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機制。

      考慮到社區醫生工作繁重,可將集中授課與電子授課、網絡授課結合起來。有條件的情況下,建立衛生系統內部學習網絡,將教學視頻上傳到網上,要求每個醫生必須登錄收看培訓視頻達到相應的課時數。設計便于社區醫生參加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機制,建立衛生系統內部學習網絡,將教學視頻上傳到網上,要求社區醫生完成網上學習任務,設定學分要求。并建立對社區醫生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的實際運用考核體系,確保真正掌握技術。

      (三)設計向中醫藥適宜技術傾斜的醫保報銷制度,激勵患者使用。

      首先,需要將適宜技術的項目都納入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目前中醫藥適宜技術納入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相對于其他服務項目來說,具有價格低廉的優勢,但有些服務項目暫時沒有納入醫保,限制了居民對其使用。其次,醫療保險增加對基層醫療服務的報銷比。通過報銷比例的不同,吸引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目前大部分地區的醫療保險制度采取了這種不同層級醫院分級報銷的制度。最后,對中醫藥適宜技術提高一定的報銷比例。醫療保險制度需要控制基金的使用,對這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技術,醫保可以給予略高于普通項目的報銷比例,鼓勵居民多利用這些服務。

      (四)加強對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效果的評價.

      目前,江漢區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更像是為了申報中醫藥示范區,沒有長效機制支持。為此,需要建立長效的技術推廣和應用評價機制,對培訓的模式及效果進行評價,對培訓活動進行成本―效果評價,將社區醫生對適宜技術的實際利用程度作為效果評價。還需要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績效進行考核,從推廣能力、推廣效率、技術的有效率、患者滿意度等調查中分析在社區的使用情況,全方位評估適宜技術在基層的利用情況,以保證其可持續發展。

      項目支持: 湖北中醫學院2008年度院級科研課題《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利用研究》

      (作者單位:陳曼莉,黃明安,陳建華,官翠玲,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馮京銘,武漢市江漢區衛生局;柯暉,通訊作者)

      參考文獻:

      [1]李順平,孟慶躍. 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研究進展.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09,5.

      醫療技術培訓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況

      XX鎮轄XX個行政村,總戶數XX戶總人口XX人。其中,未脫貧貧困戶XX戶,XX人。全鎮總面積XX平方公里,耕地面積XX畝。

      二、醫保扶貧

      全鎮2018年度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員共計XX人。其中,貧困人口、特困供養人員XX人,個人繳費部分由相關部門全額資助。目前,醫療保險征繳與系統錄入工作全部完成。

      三、就業扶貧

      1.郭磊莊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XX人,其中有勞動能力XX人,有就業意愿XX人,已就業人員XX人,就業率達到XX%,推薦“四員”工作人員XX人。

      2.XX鎮現有基層人社平臺就業創業服務工作人員X名,主要負責轄區內城鄉居民養老、醫療、就業、實用技術培訓等工作。2017年度XX鎮組織農業技術培訓會12場次,累計培訓人員1000余人次。目前,已累計就業信息10余條,積極組織參加招聘洽談、勞務協作、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業服務等就業創業服務活動。

      醫療技術培訓范文第5篇

      1、 向區域經理負責,對所在區域發型師、技師的技術進行全面指導。

      2、 經常性巡查所在區域內的分店發型師的技術,每個店至少1次/月,并向區域經理匯報每次巡查情況,提交每次巡查的結果報告。

      3、 為發型師解答在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供發型設計方面的咨詢服務。

      4、 詳細了解所在區域發型師的技術水平,并定期作出評定,兩個月/次/人。

      5、 協助分店店長共同提高發型師的實際操作能力。

      6、 幫助分店對發型技師的工作能力進行指導和訓練。

      二、培訓考核類

      1、 每個月底,將下一月的發型師技術提升方案和工作開展計劃交區域經理審核。

      2、 負責具體執行所在區域發型師的技術提升方案和崗位技術培訓工作。

      3、 負責區域內每個新入職發型師的技術考核和崗前培訓工作。

      4、 每月定期向區域經理匯報、總結各項技術培訓及考核工作的進展情況。

      5、 按照公司標準要求,定期考核所在區域發型師的技術能力,并上報管理中心和區域經理。

      三、信息服務類

      1、 每個季度最新的流行發型款式及季節性發型,并向發型師講解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處理技巧。

      2、 經常性地向發型師提供新的技術和新的設計理念的培訓信息及各類大型賽事信息。

      3、 負責對所在區域的發型師進行新產品的功用,適合對象及操作技巧的講解。

      崗位職責:

      1.負責中心整體技術平臺搭建,技術方案篩選,制定符合本中心發展規劃的具體技術發展路線和計劃方案;

      2.始終站在行業發展趨勢前端,推進和提供適合本中心開展醫療美容項目的技術解決方法和手段;

      3.組建和維護操作團隊,制定各崗位的管理細則及工作流程,負責團隊工作的開展及培訓;

      4.根據工作特點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制定應急措施,保障中心的各項醫療項目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基礎上展開。

      任職資格:

      1.具有醫療管理、整形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備各類微創美容儀器及產品的使用和理論知識;

      2.從事過一線工作,具有較強的微創美容行業或崗位實際管理和操作經驗;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www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