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入學教育課程總結

      入學教育課程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入學教育課程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入學教育課程總結

      入學教育課程總結范文第1篇

      好就業易移民

      選擇到國外進行職業教育培訓對于留學生未來就業前景十分可觀。隨著社會發展逐漸對實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上升,經過職業技能培訓的學生正好與社會需求接軌,更加容易就業。專家表示,隨著奧運會、世博會的腳步臨近,技能類的專業留學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如翻譯、護理、汽車修理、空調技師、西餐師、設計等。服務與技能性的留學人才未來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就業前景很可觀。

      選擇到國外職業教育機構就讀能夠成為留學生獲得移民資格的有利“跳板”。經過國外職業教育培訓后符合實用技能型人才要求的學生未來工作概率大,更加容易獲得移民資格。專家說,如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根據澳大利亞的最新移民政策,學生畢業后需要找到相關工作才有機會申請移民。所以,準備出國學習職業教育的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需慎重。此外,對當地而言職業教育屬于緊缺專業,所以頗受有移民意愿學生的歡迎。

      國外職業教育:對于“三校生”是新選擇

      國外職業教育對于高考落榜生、中專生、職業高中畢業生最適宜。業內人士說,由于留學國外職業教育學校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而且各個國家職業教育學校對學生的語言成績較之其他類別學校申請要求不高。另外,國外職業學校對學生錄取標準寬松。

      據相關專家介紹,對于高中、中專以及職業高中畢業的學生選擇國外職業學校就讀是出國留學的新選擇。由于,國外職業學校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尤其對申請者的語言要求不高,如加拿大職業學校施行“雙錄取”制度,一方面學生有能力通過雅思6.5分考試方可錄取,另一方面沒有語言成績也可以被錄取,學生將獲得預錄取通知書。學生可以在申請學校或是學校指定的語言培訓機構學習達到所申請專業的語言成績。

      此外,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錄取標準是:只要申請人擁有中國政府所承認的相當于高中畢業水平的證書即可,如中專畢業證書、職高畢業證書。

      國外職業教育:入學門檻低成為有利優勢

      由于國外一些企業的重要崗位對實用技能人才需求很大,職業學校成為社會崗位需求與學生就業要求對接的有利橋梁。同時,對于學生最有利的優勢在于國外職業教育入學門檻低,便于學生踏入國外職業教育的大門,掌握一技之長在未來擁有更大的發展以及上升空間。

      專家特別介紹,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課程較為突出,以此為例總結職業教育課程有幾大優勢利于學生。首先,國外職業教育學習費用較低。國外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習費用只相當于普通大學學費的一半左右,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實惠。

      入學教育課程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通識教育 問題分析 開設形式 考核方式

      [作者簡介]李瑩(1980- ),女,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傳媒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設計;楊鳳梅(1964- ),女,山東陽谷人,聊城大學傳媒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公共教學部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媒介素養、信息化教育應用;李巖(1981- ),女,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藝術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山東 聊城 252059)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4-0118-03

      一、引言

      通識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譯名,也有學者將其譯為“普通教育” “一般教育”等。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進行聯系,之后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對它進行研究和討論。就性質而言,通識教育是一種大學理念,是對自由與人文傳統的繼承;就目的而言,通識教育旨在培養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就內容而言,通識教育是關于人的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在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中,很多高校將通識教育作為深化教學改革、進行內涵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擺脫專業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的適應能力,有必要對我國高校目前通識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當前通識課程的開設進行實踐探索,以獲取高校通識課程開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二、通識課程開設存在的問題

      任何課程的開設都應以尊重和滿足學生的本質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任何課程開設的高效性也無不以學生自身的積極認同為前提。然而,當前我國高校通識課程的開設與實施正面臨著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師生認同問題。

      (一)學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21世紀是師生信息對稱的世紀,學生作為信息的受傳者,其地位由原來的被動地位逐漸上升到主動地位,他們有條件主動地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對于通識教育課程信息也是如此。調查顯示,學生希望通識教育課程能滿足自身各個方面的需要,突出實用性。學生存在這一想法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在現階段,大學生求職壓力普遍較大,較多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學習持很強的功利態度,他們的關注點更顯得實際,很多學生甚至有些老師認為投入通識教育確實不如投入實際課程或者考個資格證來得實在,認為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去做那些能夠最直接地給自己增添籌碼的事情。如果將投入和成本精心計算,學生產生這樣的想法,好像也在情理之中。但事實上,“使學生拋卻一些功利主義的想法,踏實做事”本身就是通識教育的目標之一。通識教育課程提供了關于社會、自然、人文、藝術等領域廣泛的知識,這本身就有助于克服目前高等教育過分專業化的弊端,有助于學生以跨學科的視角認識世界,使他們有機會了解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思路,為能力和經驗各異的大學生提供日后長久學習所必需的方法,以適應未來社會崗位和職業轉變的要求。

      (二)教師參與度不高

      我國高校現有教師大多是在專業高度分化的教育體制之下培養出來的,其本身往往缺乏通識教育意識、實踐經驗和綜合素養。很多高校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開展通識教育課程建設,專門就通識教育課程開設的意義及方式組織專家進行宣傳和研討,有的學校甚至規定凡被批準立項建設的通識教育課程,學校將給予優厚的經費支持。盡管如此,通識教育課程也沒能得到所有教師的理解和認同,部分教師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有些教師簡單地將通識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而沒有理解到通識教育首先是一種教育理念,它強調面向大眾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公民意識的熏陶。筆者就曾聽到一位具有領導職位的副教授抱怨說“我們學校的學生能學好專業課就不錯了,根本不具備通識的能力”。由此看來,促進教師意識的改變是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單純的說教不能改變教師的認識,欲改變教師意識問題,必須排除抑制教師參與通識教育的一切因素,切實提高通識教育課程的實際地位。同時,學校必須從通識課程的改革入手,建立適合本校師生的通識課程體系,讓師生真正感受到通識課程的開設為他們帶來的收獲。

      三、提高通識課程有效性的探索

      要提高通識課程有效性,必須從改變師生認識、提高師生積極性入手。而要提高師生積極性,學校應從課程改革入手,幫助教師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理解通識教育對于學生走進社會、理解人生的重要作用。對教師來說,在完成自身理念的轉變之后,需要配合學校的相關政策,積極開展通識課程開設的實踐。為了探尋通識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從開設形式與考核方式兩個方面對當前我國高校通識課程的開設進行探索。

      (一)關于開設形式的探索

      入學教育課程總結范文第3篇

      1.主觀上忽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多數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以及家長未能在主觀意識上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進行重視,導致大部分學生忽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性。這是制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管理者、教師忽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容易造成學校對公共藝術選修課開設得很少,種類單一。由于上層的效應,在學生的層面首先會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只能達到一知半解的了解程度,最重要的是大多數學生由于課程單一,種類單一,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忽視了藝術教育。

      2.忽視教輔工具的使用。目前,我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公共藝術課堂上基本沒有使用過教材,教師沒有使用相關輔助器材,使用的基本都是放映器材如:幻燈片、電腦等。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缺乏統一編著的教材,在教材的編制過程中缺乏總體設計,適應性設計和目標性不強。不僅如此,我國普通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教材在編寫的過程當中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其編寫的目標存在著單一性,再加上政府人力財力保障不足,從而造成了不少高教教師在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只是找些素材,放棄了教材的使用。這樣,學生無法進行預習和復習的活動,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很多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放棄了教材,更不能使用相應的教輔工具,例如多媒體播放、樂器演奏和美術作品展示等,這樣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加造成了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輕視態度。

      3.課程設置內容與學生藝術基礎的不對稱性的矛盾。許多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內容設置與學生的藝術基礎極其不對稱,與我國的教育部對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很多高校由于在師資隊伍和資金上的過少投入,導致了教師隊伍不足以及教學設施差的因素制約,在公共藝術教育方面的教學課程開展的類別很少,根本無法滿足素質教的要求,忽視參考專業藝術院校的教材和專業設置課程的價值,設置導致高校不具備專業藝術教育的能力,沒有專業藝術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評價標準。甚至某些課程比中小學的藝術教育都相差很大的距離。

      4.藝術教育沒有與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很好地結合。我國的高校在分布在各地,但是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未能與當地特色的地域文化相結合。根據我國的高等教育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意見,高校要根據區域性、民族性文化教育的要求開設特色課程。但是,很多學校忽視了這部分重要的教學內容,最終導致了學生對生活、學習四年的地方文化一無所知,不僅是與藝術修養培養的缺失,更主要的是,高校失去了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時期。

      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措施

      1.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培養方案的制定。在高校現有師資能力下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方向,探索研究符合學校實際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培養方案。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培養方案從培養目標入手,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寬厚的藝術基礎、扎實的藝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較強的創新地域文化意識,融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有理想、有抱負的全面人才。基本要求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以及素質結構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基本的學分學時納入學生的成績考核體系,增強學生重視的主觀能動性。在現有條件下,開設公共藝術教育的核心課程,并對課程設置和學分分布進行詳細研究。培養方案的制定能夠為高校公共藝術課管理者提供培養方案的制定思路,填補高校公共藝術培養方案空白。

      2.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學內容及方式。根據我國的高等教育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意見,高校要根據區域性、民族性文化教育的要求開設特色課程。特色地域文化具有極強的民族性,民族藝術博大精深、資源豐富。首先,高校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培養方案中增加民族文化藝術的科目,進入選修課程,特別是要將最具當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引入選修課程中。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突出特色。其次,高校要針對教師的當地民族文化的基礎知識水平、授課能力組織培訓。例如,教師應較好地掌握民族民間音樂的演奏、演唱風格和技能技巧以及民族手工藝品的制作流程等。再次,高校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要開創新的思路,要在教學大綱中對地域文化按照區域性及種類進行劃分,合理、科學地安排教學計劃。最后,高校要運用靈活、多樣的考試和評價方法,對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效性進行考查。

      3.普及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與理解。要做到普及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與理解,教師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廣大公共藝術教師要讓大學生充分了解國內外優秀的藝術成果,并通過多媒體借鑒的過程,激發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的興趣。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歷史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鑒賞,能夠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間的生活方式、思想活動方式。通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課程的意義是,通過藝術教育拓展自己的視野,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現實狀況。使學生了解到,通過公共藝術教育,讓學生發現美、認識美以及欣賞美,充分地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全面提高鑒賞藝術作品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真正使大學生認識到,在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能夠樹立積極的、充滿真善美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4.對公共藝術教育課教材進行規范化、統一化。對于公共藝術教育課教材的使用應該進行規范化,教材的內容應該和中小學以及藝術專業學生使用的教材區分開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應該屬于藝術通識教材。公共藝術教育課教材需要知識面廣、內容難易程度要把握準確以及要符合大學生能力的基礎訓練。教材要有新意,符合時代性,要結合普通高校大學生的文化底蘊與藝術修養的實際。也就是說,具有一定的知識面的廣度和一定的知識深度,適合大學生的求知要求。教材選用還需注意,要避免過于關注藝術學科實時內容,缺乏多元文化、現代科技對藝術教育影響的教材。這類教材容易造成明顯的知識傾向,并且會削弱學生學習興趣。另外,學校對任課教師進行嚴格管理,在現有的條件下使用教學器材進行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的興趣與主動學習愿望。

      三、總結

      入學教育課程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微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

      引言

      在新時期下,信息技術充斥著社會各個領域,對教育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目前教育體系中已經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充分開發網絡信息資源作為教學新方法,為課堂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也采用了教學新方法,利用“微課”進行教育模式的創新,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注入活力,引發學生的積極討論。微課對學生具有吸引力,這種動態教學方式和教育資源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優秀心理品質,激發學生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學生未來規劃做引導,包括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生活需求、就業需求等進行指導和咨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強化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問題和微課應用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時間通常是在第一學年,主要教育對象為剛入學的新生,秉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課程中教師會通過教材以及其他教學資源向新生講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然而這門課只是作為公共課而存在,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缺乏重視和審慎,不了解學校開設該課程存在的意義,因此對課程缺乏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因為缺乏新穎的教學方式,遵循傳統的“理論教學”法,單純通過教材講解和簡單的示例講解構筑課程內容,這樣也使得學生缺乏好奇心,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昏昏欲睡,無法真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盡管現階段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經開始實施教學改革,但是因為教學手段仍然缺乏吸引力,同樣遭到了學生的漠視,甚至有人會在課堂上走神,或者玩手機,導致課堂教學效果降低,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因此,亟待開創新穎的“微課”教學模式,并進行教學設計,吸引高職院校學生注意力。

      (二)微課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微課”借助了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激發了許多新的教育手段,其中“微課”以其精悍、簡短的特色受到了教育行業的青睞。我國胡鐵生教授第一次在國內提出了“微課”概念,對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十分看重,認為其可以代替許多教學方法,綜合眾多教學手段,為學生帶來新穎和刺激的感官享受。從此,國內教育行業中的認識開始了探索微課的旅程,并且逐漸對微課應用方式進行了規劃和設計,取得不俗成果。

      高職院校發展已經向前看,在改革之中強調創新發展、全面發展,自從微課模式取得成功效果后,我國高職院校也開啟了探索微課之路。其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對微課進行了理論探討。當然,由于微課模式τ詬咧霸盒@此瞪星也皇煜ぃ引入時間較短,很多研究都沒有投入到實踐應用之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應繼續加強理論探討,并且逐漸在教學中投入使用,觀察應用效果,為日后創建微課教學提供實踐依據。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使用微課的意義

      (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微課引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表現。微課不同于傳統授課模式,微課利用多媒體設備和網絡資源作為教學工具,教師借助這些工具對課程知識點進行細致分解,將收集到的典型資料,進行組合和剪輯,制作成簡短、精彩的視頻或者圖集,為學生帶來視覺沖擊。學生們在看到心理學知識點不同的一面后,會獲得更深感悟,這將大大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興趣,激發大家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的熱情,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目的。

      (二)搭建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本就是高職院校公共課程,缺乏對學生的強制性約束,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也比較困難。而引入“微課”模式后,教師能夠通過微課展示課程內容的重點,并且利用微課內容與學生進行互動,例如,在講到自信心部分時,教師將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小男孩在病床上跳小蘋果的視頻資源進行剪輯,通過“微視頻”播放給學生,并且提問大家覺不覺得小男孩很勇敢,非常自信。此時高職院校學生看到小男孩如此堅強、自信、樂觀的表現后,會受到感染,大聲回答教師:“是”。微課模式引入課堂后,教師可以利用采集的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堅持與學生互動,培養師生感情,這樣當有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就會敢于向教師傾訴,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

      (三)引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動心理。以往網絡技術還不發達時,學生們都是通過教師傳授和課本自學獲得學習資源,這種“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阻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公平的網絡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知識點詳細剖析并放到網絡平臺上共享給學生,促進學生主動接收健康教育資源。學生們利用微課,發現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關鍵點,就會主動去了解,去學習。

      四、高職院校微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

      (一)設計內容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眾多內容,被文以其中的一課《大學戀愛心理》為例,進行微課教學設計。《大學戀愛心理》包括許多知識點,選取其中愛情的定義、大學生戀愛中常出現的問題、失戀后心理調適方法三個具體的知識點為主要微課設計內容。

      (二)設計方法

      設計內容確認后,教師需要根據各個知識點內容進行剖析,并且優化配置每節課十分鐘“微視頻”內容,再根據不同的計劃進行資料的搜集、處理,制作微課。

      1.愛情的定義。針對第一個知識點“愛情的定義”,因為這個知識點屬于感性、抽象的問題,如果使用語言進行概括,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對此選擇制作成問答類微課模式,教師可以通過言語引導,利用簡短的故事作為導語進行微課設計,搜集資料時可以選擇古今中外著名的“愛情”典范,例如悲劇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王思聰與他的網紅女友們”愛情等等,然后通過微課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并且可以允許回答的學生就愛情話題再提出問題,交給大家討論,這樣能夠使學生們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并且開動腦筋,理解和記憶知識點。

      2.大學生戀愛中常出現的問題。針對大學生戀愛中常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形式將這些問題演繹出來,通過各個場景的演示,向學生提供直觀的畫面,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集一些短視頻,制作成“問題集錦”,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戀愛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戀愛常見問題分為暗戀、單戀、失戀,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可以注重將這幾個方面穿插編輯,避免集中播放,在講課時教師先進行微課視頻的播放,然后給學生留出總結和發言的時間,高職院校學生已經步入成年人行列,他們對戀愛問題已經具備了自己的思考和認知,此時教師可以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之上,把知識點講透。

      入學教育課程總結范文第5篇

      (一)從顯性課程和隱形課程的角度分析學前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艾斯納教授從課程的功能出發,將課程分為顯性課程、隱性課程和懸缺課程。顯性課程是指學校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的正式課程。隱性課程是指學生在學習環境中(包括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體系)所學習到的非預期或非計劃性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隱性課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學生觀念的影響更大,一般來說,隱性課程會在三個方面發揮作用:第一是物質空間方面,校園的建筑、活動場地、綠化、設施設置等物質條件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心理;第二是組織制度方面,學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評價制度、獎懲制度等在無形中與學生的發展緊緊相連;第三是文化心理方面,包括學校的文化價值觀、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及其行為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文化、教師行為態度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大大超過學校、教師向學生開設的正規課程。泉州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學前教育系副教授方少萌認為,準教師在實習與求職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的根源不在于職前學習期間顯性課程的學習上,而在于隱性課程的學習,即學生忽視了對非預期性知識、經驗、態度和價值觀的學習。

      (二)從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角度分析學前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系張建波副教授認為,幼兒教師的職業技能主要包括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綜合教育技能三個層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教師在指導幼兒活動中所必備的彈琴、唱歌、舞蹈、繪畫、講故事、觀察幼兒、護理幼兒等技能。基本教育技能是指教育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行為的基本要素,包括活動的導入技能、活動引導技能、銜接過渡技能、活動結束技能、講解講述技能、設疑提問技能、總結評價技能、教學媒體選擇與運用技能等。綜合教育技能是協調運用各種基本技能的教育行為,包括教育活動的整體設計技能、教育活動的組織管理技能、教育分析與評價技能、利用家庭與社區教育資源技能等。

      (三)從幼兒園教師基本素質需求角度分析學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黃烈與劉永萍、徐曉進兩位講師開展了幼兒園教師基本素質結構分析后認為,幼兒園教師的品德和職業道德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往單純偏重幼兒園教師技能的傾向有所弱化,人們開始重視幼兒園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從高校學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弊端分析學前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大慶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講師韓妍容認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可從改革專業教育課程、重視技能教育課程、強化教育實踐課程、充實公共基礎課程、增加自主選修課程幾方面入手。首先,專業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必須按照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則對學科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其次,重視技能教育類課程,加大技能教育課程的比例;再次,強化教育實踐課程,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踐基地;最后,充實公共基礎課程,增加自主選修課程。

      (五)從增設0-3歲早期教育課程入手分析學前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將學前教育延伸到零歲。嬰兒教育機構及嬰兒教育的發展既向我們提出新型的人才需求,也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內容的拓展和改革提供了市場信息。嬰兒教育以它的靈活性、社會性、指導性形成了不同于幼兒教師職業的特點。早期教育機構的發展為人們提出又一新型人才的需求,也為培養學前教師的教育機構進行人才培養目標設定、課程設置提供了市場信息。

      (六)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高職學前教育課程體系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科學系副教授龐云鳳提出構建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高職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并進一步分為技能課程教學、模擬訓練、課外活動、技能訓練與競賽等幾個模塊。

      二、目前專科層次學前教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國內外學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有幾個問題還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一)藝術類課程的定位不準藝術教育對于兒童智力發展的積極影響、對學前兒童健全人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已經被經驗和科學實驗所證實。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工作者肯定需要具備相應的藝術素養和藝術教育技能。研究者對于藝術教學達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適的問題提出了觀點,一是與藝術專業的區別,二是與中專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區別。筆者認為,這一平衡度的把握,應該考慮以“為學前教學服務最優化”為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過度與欠缺之間找到平衡,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

      (二)專業基礎課程欠缺實踐鞏固筆者在與學生交談中發現,在大三畢業時,80%的學生將三年中學習的專業基礎課程內容遺忘了近50%,大部分學生對先前所學的專業知識只留下了朦朧的印象,例如,學生對各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并不能準確把握;對幼兒衛生保健常識的掌握也含含糊糊等等,如果不能準確掌握專業知識,學生從教后就很難設計出教學活動方案,因為這些都與161第10期張鋒利:學前教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研究現狀教學目標的設定有著最直接的關系。筆者與幼兒園一線教師及管理人員的座談中,她們大都認為專業基礎課程應該采用閉卷的形式進行考核,這樣可以督促學生認真學習。

      (三)實踐課程浮于表面很多專科及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實踐課程設置這一模塊上的問題最大,實都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進行實習,總共16周的時間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需求,表現有兩個:第一,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以及課程學習中欠缺的內容,但這樣的實踐程序沒有給畢業生留下“帶著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機會,學生也只能在畢業后的實踐中繼續摸索,這將會浪費很多時間,減緩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進程。第二,即便有很多學校已經將實踐教學貫穿在教學始終,即“全程實踐”教學,但學校大都組織學生進行集中見習,有個別分散見習者也是疲于應付日常工作,學生沒有真正體驗到實踐教學的作用。

      另外,許多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進行良好的規劃,筆者在與很多學生的交談中發現,她們在見習結束后普遍認為幼兒教師的工作太累,表示畢業后不愿意從事這一職業,當問及從業理想時也一臉茫然,這主要是因為學校的入學教育沒有做好,才導致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進行良好的規劃。

      社會在變,尤其是當幼教師資的學歷層次提高成為大趨勢后,幼兒師范教育體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學前教師教育培養的目標也在發生變化,課程體系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研究者對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已有突破性的設想和改革措施,但是很多問題沒有得到進一步深入的研究。針對當前幼兒園所需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即未來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面,現有的課程設置上還有明顯的不足。

      亚洲熟妇无码AV|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 综合 国产 欧洲 丝袜|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