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一考試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杭州口碑比較好的課外輔導機構咨詢電話(即日起撥打400免費熱線電話有免費試聽課,400詢電話使用方法:先撥前10位總機號,聽到提示音后再撥后幾位分機號即可咨詢詳情):
杭州學大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0811
【西湖區】浙大校區
杭州精銳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2339
【西湖區】文二西路學習中心、教工路學習中心、黃龍學習中心
杭州智康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2258
【西湖區】文二路校區
杭州納思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5048
【西湖區】文二元茂校區、文三中茵校區、文一湖畔校區、天目山富欣校區
杭州京翰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77678
【西湖區】文二校區
【招生對象】小學一年級—高三學員
【熱門課程】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奧數作文閱讀
以上的是各個學校的免費咨詢電話,課程費用因年級不同、科目不同收費不同,家長如需給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可直接撥打上面400免費電話咨詢。
免費預約試聽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0811
溫馨提示:400免費咨詢電話使用方法--先撥打前十位,聽到語音提示“請輸入分機號碼”后按“轉分機”后的幾位分機號即可。您可以咨詢最近校區、價格、師資等情況!
瀏覽十個廣告,不如一個400免費咨詢電話了解快!
********************************************
這不僅因為英英詞典給你的詞條解釋是比較清晰的(翻譯過的詞條解釋往往會引起詞義上的誤解),還因為通過查詢英英詞典,能夠使你對英語的把握和感覺更加直接,不需要更多的中英轉換。比如,英語里的insist 和persist兩個詞。在英漢詞典里查都是"堅持"的意思,用漢語翻譯根本看不出這兩個詞的區別。而這種區別如果你查詢或者使用英英詞典的話,一開始就會明白。請看在Longman Web Dictionary 中對insist的解釋是:to say firmly and repeatedly that something is true, especially when other people think it may not be true(盡管別人說某件事情不對,也執意要說而且是重復不斷地說那件事情是對的);而對persist的解釋是:to continue to do something, although this is difficult, or other people warn you not to do it. (繼續不斷地做某件事情,盡管這件事可能很難,或他人勸你不要做)。
關鍵詞:初一數學 問題 解決策略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在學校里的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初二,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后,就凸現出來。現在中考的初二學員中,有一部分新同學就是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初二后,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希望參加我們的輔導班來彌補的。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我們這里先列舉一下在初一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那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
一、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二、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四、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五、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么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煉。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慌亂。
這一學期我擔任初一3班和4班的語文老師,學生在這一學期中,在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工作中,我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今后還要更加完善自我。總結自己這學期工作的得與失,主要所做的工作如下:
1、認真備課,自己認真研究教材與教法,立足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修改從其他教師和網絡獲取的資源,最大限度地讓更多的學生聽得懂語文課,喜歡上語文課。
2、積極參加區教研活動,認真聽取教研員的教學建議,積極和同行交流,每個星期都有新收獲,是我的切身感觸。
3、每周的組內交流也使我收獲很大,同組老師們特別熱心、特別無私,老教師經常把自己的切身經驗講給我們聽,及時總結我們的教學得失,還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教學資料,讓我們少走彎路,我除了感謝,更多的是敬佩。
4、每星期都聽課,這里不局限于語文教師,也包括其他學科的課,取其他有經驗教師的長處來補我的短處,是我一直要堅持的學習方法。
5、積極和學生交流,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基礎薄弱的學生,我都一視同仁,在我眼里,他們還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教師切忌用有色眼鏡看學生,平和了自己的心態,再去和學生相處就更容易一些了。對待學習成績好的、比較乖巧的學生,我以鼓勵肯定為主,適當地給他們布置一些拔高題或是讓他們讀一些文學作品,在保證基礎的情況下增強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對待基礎薄弱的學生,我要求自己不在課堂上過于嚴厲的批評他們,因為這樣的孩子也有自尊心,教師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我經常找一些學困生談心,他們有的不完成作業、有的上課不認真聽講,我對他們的做法是先做朋友,再談學生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效果還不錯,如果學困生有了進步,我就大大的表揚他們。
6、這一學期我共做了兩次公開課,有新教師亮相課,也有校內研究課,公開課的鍛煉,使我由最開始的怯場和懼怕,到后來的自信與自然。當然,公開課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對我收獲最大的是成功與失敗后的經驗總結。公開課是展示自己風采的平臺,更是鍛煉自己的平臺,每一位領導與老師的評議,對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7、考試成績總結。這一學期,在初一年級的期中、期末考試中,初一3班和4班都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從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我在有信心的同時,也清晰地認識到學生們的終點線并不僅僅是這幾次考試,因此我絲毫不能大意,任重道遠。
以上是我這一年所做的一些工作,瑣碎且真實,我與學生都有些許進步,但我深知,這還遠遠不夠,我自身的缺點與不足還有很多:
1、工作積極性還要繼續加強,愛學校、以校為家、以校為事業的集體榮譽感還需要再滲透,我深知自己在這學期中,身上還有許多惰性的成分。
2、繼續學習、研究新課標,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現在教的年級是初一,還體會不到初三中考的“血雨腥風”,在今后的學習中,我要給自貫徹一種“初三意識”,使我的學生能夠在初一和初二的時候就接觸到初三中考的知識,當然這個范圍在他們所學的知識范圍內。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在學校里的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初二,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后就凸現出來。一些學生由于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初二后,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在初一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很多,現列舉如下: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面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地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地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地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則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二
怎樣才能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呢?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學生也要學會自己做。當學生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學生才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他們就會發現,有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得一團糟。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學生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進行彌補。這個不足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地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學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他們做了這件事,他們就會發現,過去他們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相互學習。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關鍵字] 基礎 方法 習慣 能力
很多同學在初一時數學成績還勉強過得去,但升入初二后,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因而產生畏難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重視不夠。正由于如此,他們經常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1、對知識的理解不完整;
2、解題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技巧,缺乏完整性;
3、不能把數學題轉化為數學語言,再將數學語言轉化為數學式;
4、未養成先思考、分析,后總結歸納的習慣;
5、不善于做筆記;
6、不善于對同一類型的題進行較多的練習。
對于各科學習,初一是基礎,是關鍵,數學尤其如此。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以上這些問題,不把基礎打牢實,到了初二就會嚴重滑坡,形成兩極分化。那么,怎樣才能學好初一數學,為初二、初三乃至高中、大學打好基礎呢?我在二十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要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重視對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初一有較多的學生忽視對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主要表現在:
1.對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在等式ab = ac兩邊除以a,得b = c,就沒有理解a的特殊情況(a = 0)。
2.對概念和公式死記硬背,忘記條件和實際情況。
3.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不記憶,談何理解?我認為,對于初一學生,應通過細心觀察特例,深入了解常見考點,熟練各種題型以達到理解和鞏固概念、公式的目的。
二、對類似題目歸納總結
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是數學成績不但不見上升,反而逐漸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多相似的題他們反復做,可不善于歸納總結。同學們做題,多數是為完成作業而應付了事。根本沒有把真正的學習知識,掌握知識要點放在心上,當作目的。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同學們在解題時,應讀懂題里的每一句話,,弄清前后之間的聯系,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把應用題變為列式題,再把列式題變為數學語言,把數學語言變為數學式,“長話短說”。只要做到完整分析,理清思路,在解題時就能一氣呵成。在學習中,應將自己的理解、感悟寫好后記,用以指導今后的學習。總結歸納也是將難題越做越少的最為有效的方法。
三、收集自己經常出錯和不會做的題
最難解決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我們都知道,做題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通過實際題目的演練,達到進一步的理解。二是找出不足,然后彌補。但實際情況是,大多同學只追求做題的數量,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不追求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從根本上解決疑難。例如:解關于x的方程ax - 1= 2x,同學們能夠做到移向、合并同類項,容易忽略當a = 2的特殊情況。像這類題,初一的學生就要做好筆記,便于以后的復習。因此,我認為,對于上面所列舉的那樣的典型題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容易錯誤理解的題,應做好筆記。
四、積極提問、討論
不少學生對不懂的問題,往往自己動一番腦筋,能懂就懂,不懂則罷。究其原因,一是對學習或者說對該問題重視不夠,;二是面子思想嚴重,怕問老師挨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它讓參與者都積極思考,并可以相互糾錯,相互補充,是在理解與不理解的相互交流中實現理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與同學討論,你會得到很好的啟示,獲得很好的靈感,學到方法和技巧。 如解方程1/3{ 1/7〔1/5(x+2/3+4)+6〕+8}=3時,很多同學按常規解,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解起來非常麻煩。我在組織學生討論時,一開始大家有很多種想法,但一個個很快被。忽然有學生提出把每一個括號先看做一個整體的想法。我及時給予鼓勵并要求按這種方法計算。先算大括號里等于9,然后算中括號,最后算小括號,這樣像剝筍一樣逐層往里剝,很快,結果就被計算出來了。由于大家的參與,這種方法也被全班同學掌握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時在小范圍討論,其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事實證明,“勤學” 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五、注重實戰經驗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