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衛(wèi)生健康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河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9新學年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為了讓學生提高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我校積極開展了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活動,現(xiàn)總結如下:
一、加強常規(guī)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健康衛(wèi)生意識。
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衛(wèi)生習慣和豐富學生的健康衛(wèi)生知識,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能起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充分利用電子屏、黑板報、晨會、國旗下講話等各種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衛(wèi)生習慣的常規(guī)教育,教育學生自覺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人人爭做文明學生。要求學生做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不破壞綠化及設施,不損壞公物 ”等。 不定期進行學生個人衛(wèi)生抽查,以促進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尤其是告知學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注意個人衛(wèi)生。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和視力保護,提高中小學生的健康水平。
二、加強衛(wèi)生健康監(jiān)督,注重常見病、傳染病的預防。
1.積極開展用眼衛(wèi)生教育工作。如在監(jiān)督檢查眼保健操中,對穴位按壓不正確的同學及時給予糾正,。并嚴格要求用眼衛(wèi)生,落實“三個一”, 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在課堂教學中關心每個學生的生長發(fā)育,身心健康。
2.加強秋季常見病的宣傳教育工作。結合秋季特點充分利用學校宣傳櫥窗、黑板報、電子屏等各種陣地,做好衛(wèi)生健康、預防疾病、膳食營養(yǎng)、心理健康、環(huán)保教育等宣傳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較強的防控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專項宣傳教育。重點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增強學生的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提高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
3.傳染病防治細致扎實,秋冬季為感冒、水痘等疾病的易發(fā)季節(jié),我校除了向學生宣傳有關健康知識外,積極做好了各項預防工作。做到了一旦發(fā)現(xiàn)傳染病,立即進行消毒、隔離治療,并對其他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突擊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及時消除校園內可能導致傳染病流行和各種危險因素。
三、開展常規(guī)性體育活動強化健康意識
1.每天鍛煉一小時。按照教育部要求,加強組織領導,把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和內容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列入課表,統(tǒng)籌安排,嚴密組織實施,確保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的落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每人掌握一門終身受益的體育技能。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藝術教育的教學與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常規(guī)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健康衛(wèi)生意識
關鍵詞:中職衛(wèi)校;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問題
一、引言
隨著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對人們的心理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衛(wèi)校學生將來會從事醫(yī)院護理工作,她們不僅需要從事煩瑣雜亂的護理工作,而且還需要面對患有重癥的特殊患者,需要對這些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護理,這就需要她們在工作崗位中能夠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水平。因此,中職衛(wèi)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具有必要性。
二、中職衛(wèi)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曾經(jīng)人們對于健康的定義只限于生理健康,認為只要身體沒病就屬于健康。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個體在社會環(huán)境中生存,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個體極易受到心理干擾。所謂心理健康,其表現(xiàn)在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國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1]首先,衛(wèi)校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中職衛(wèi)校學生大多處于十六七歲的青春期,這段時間正是他們心理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必須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加以重視。很多學生選擇衛(wèi)校主要是因為自身文化課基礎較差,很多學生存在著厭學心理,自由散漫、意志薄弱,心理自卑,他們受社會消極價值觀的影響,認為做護士沒前途,護理工作較為低賤,因此在心理上較為頹廢。很多學生年齡較小,缺乏自制力與明辨是非能力,難以接受教師的批評與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逆反心理嚴重,缺乏適應能力,不能主動與同學和教師交往。很多學生讀衛(wèi)校并不是自身所愿,而是受壓力逼迫,再加上醫(yī)學課程的難度很高,學生普遍對學習產生畏難心理。其次,人際交往存在障礙,很多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對待比自己家庭條件富裕的同學存在著嫉妒心理和心理自卑。中職衛(wèi)校學生較為幼稚,依賴性較重,善于幻想,人際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礙,難以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在與異往過程中勇氣不足,出現(xiàn)不屑于交往與不愿意交往的心理,不夠寬厚與包容。最后,他們人生觀消極落后,很多衛(wèi)校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社會經(jīng)驗,對待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不能合理看待,活躍的思想讓他們對待社會亂象會產生心理壓力和矛盾,感覺無所適從或者盲目樂觀。很多學生在此時生理發(fā)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現(xiàn),對異性有強烈的欲望,很多學生陷入失戀、欲望得不到滿足等而深感壓抑。很多學生對未來前途與就業(yè)壓力感到迷茫與困惑,對積極樂觀人生觀產生影響。[2]
三、中職衛(wèi)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原因
第一是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心理難以成熟;很多家長見孩子學習成績較差,會感到心灰意懶,對孩子關心少,導致孩子自暴自棄。第二是學校教育方面。學校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沒有充分認識,沒有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老套,學生難以接受。很多教師只重視學生考試成績,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重視程度不夠。第三是自我認識方面,普遍存在自卑、自私、自滿心理,不能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對新鮮事物與獨立自由較為憧憬,但是卻缺乏社會經(jīng)驗,導致他們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3]
四、中職衛(wèi)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措施
第一,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中職衛(wèi)校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失敗,選擇衛(wèi)校是形勢所迫,此時正是他們情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學校開展情感教育,重視他們的情感發(fā)展,讓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克服不良情緒,從而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獲得情感體驗。教師要根據(jù)衛(wèi)校特點,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拓展,積極開展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品質與職業(yè)操守。[4]第二,設置心理咨詢中心。衛(wèi)校要建立心理咨詢室,并配置專業(yè)的心理學教師,輪班管理,保證心理咨詢室的正常運行。要對心理咨詢室規(guī)范管理,規(guī)范心理咨詢師輔導申請,過去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需要提交申請并經(jīng)過領導批準,學生嫌麻煩便直接放棄心理咨詢,因此要簡化心理咨詢申請程序,為學生心理咨詢提供便利。第三,為學生心理咨詢提供渠道。可以利用社團開展心理咨詢欄目,由高年級學生和心理學教師分別作為欄目主持人與心理咨詢者,學生可以將自身的煩惱與困惑告知心理咨詢者,讓其給予建議。學校可以聘請心理專家來學校開講座,針對早戀、家庭問題等實際問題給予講述。學生可以現(xiàn)場互動,講座形式做好采用案例教學法。第四,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要開設心理教育課程,由心理學知識扎實的專業(yè)教師負責授課。學校要設立心理健康小組,學校副校長打頭陣,心理健康教師為主力,針對學校發(fā)生的心理問題展開討論分析,尋求解決方案。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記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的心理測試結果,對學生在衛(wèi)校里心理健康變化情況進行反映,從而防止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五、結束語
中職衛(wèi)校學生是護理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搖籃。為了讓學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中能夠應對繁雜的事務并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學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心理素質與三觀,保證他們在畢業(yè)之后能夠充分適應護理工作,為患者帶來優(yōu)質護理服務。
作者:鄢淑清 單位:黑龍江省鶴崗衛(wèi)生學校
參考文獻:
[1]胡丹.在中職衛(wèi)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J].才智,2016(32):206.
[2]徐云鳳.新形勢下加強中職衛(wèi)校學生心理問題干預的必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43):124-125.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 懲罰性教育 身心健康 危害
懲罰性教育是指對個體或集體的不良行為、錯誤行為予以否定和批評,目的在于制止該種行為的再次發(fā)生。這是一種與獎勵教育截然相反的德育教育方法,有利于使學生減少受罰行為的動機,用強制性手段使學生分辨是非善惡,直至其改正受罰行為。然而,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善于把握懲罰性教育的最佳尺度,不僅給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而且對學生健全心理、人格、性格的形成極為不利。
一、小學體育“懲罰性教育”概述
懲罰性教育是教育者為了達到教育目的,維護校規(guī)校紀而對受教育個體或群體的不恰當行為所采用的剝奪式或否定性的教育手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會因為學生擾亂課堂教學秩序而對其實施懲罰性教育。懲罰性教育手段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其一,輕度類懲罰性教育,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罰走、罰跳、罰坐、罰站、罰凍、罰曬、罰蹲等懲罰事項;其二,中重度類懲罰性教育,讓學生在較長時間或半節(jié)課內完成接近于學生運動極限的懲罰事項,如連續(xù)罰跑步、罰往返跳、罰做俯臥撐或仰臥起坐等,或被教師強制性停課,勒令學生寫檢討做深刻自我反省;其三,重度類懲罰性教育,教師對學生實施變本加厲的體罰或變相體罰,使學生的身體或心理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如使用訓斥、威脅、毆打、謾罵、恐嚇、侮辱等不正當教育方式。
二、小學體育“懲罰性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
(一)造成學生心理傷害
小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發(fā)育時期,在接受懲罰性教育時很容易受到傷害。尤其是部分教師在使用中重度或重度懲罰措施時,忽略學生身體運動的極限而一味地施加體罰,易造成學生生理上的損傷。如果這種損傷不可治愈,就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樣只會使學生對生活、學習等失去興趣而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學生在接受懲罰性教育后覺得顏面無光,逐漸形成自卑、膽怯、壓抑的性格。
(二)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學體育教育的目標是通過鍛煉使學生形成健康的體魄,并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然而,由于懲罰性教育措施的實施,極易使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嚴重受挫,妨礙了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從而影響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傷害,會出現(xiàn)厭學情緒,甚至對教師和學校產生抵觸情緒,不但難以實現(xiàn)教師實施懲罰性教育預期得到的教育效果,而且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在自認為得不到教師尊重和重視時,極易受不良外因的引誘步入歧途。
(三)導致學生形成不健康心理
教師經(jīng)常實施懲罰性教育,會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處處提心吊膽、謹小慎微,懼怕因自身不正當?shù)男袨槎馐軕土P。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接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天性,甚至可能形成自卑、孤僻、冷漠、自閉等不健康心理。
三、解決建議
(一)懲罰性教育與尊重關愛相結合
懲罰性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改正過錯,促進其健康成長。所以,體育教師在實施懲罰性教育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體驗,將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始終貫穿于懲罰性教育的全過程之中,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無微不至的愛護和關注,從而引導學生深刻意識到教師對自己實施懲罰的真正意圖。由于一些學生在接受懲罰后,會產生畏懼、痛苦、羞愧、不安等不良情緒,就需要教師首先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感基礎,在實施懲罰后要及時給予學生呵護和關愛,使學生增強對教師的親切感和信任感,并下定改正錯誤行為的決心。
(二)懲罰性教育與謹慎適度相結合
懲罰性教育既會產生積極作用,又會產生危害性極強的負面作用,如果體育教師使用不當,就極有可能使學生充滿敵意,使負面效應占據(jù)主導地位。所以,教師在實施懲罰性教育時應采用謹慎的態(tài)度,將懲罰控制在合理、適度的范圍內,避免采取過激、惡意、變態(tài)的懲罰手段傷害學生的身心。同時,教師在實施懲罰性教育時應堅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的原則,根據(jù)不同學生所具備的心理素質、性格特點、頑劣程度和錯誤行為等方面的差異采取不同力度和方式的懲罰。
(三)懲罰性教育要平等、公正
體育教師應營造一個平等、公正的懲罰性教育實施環(huán)境,不應以學生的家庭背景的好壞和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為評判標準實施懲罰措施,以此避免學生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產生抵觸情緒,對教師甚至是學生心存不滿。教師還應在學生犯錯時,立即實施懲罰性教育,而不應事后再進行懲罰,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錯誤行為和正確行為的認知,起到引導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盡量減少或避免實施懲罰性教育
懲罰性教育雖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由于懲罰的威懾力會隨著懲罰次數(shù)的增多而減弱,并且易對學生造成身心上的危害,因此教師應盡量減少使用懲罰的次數(shù)。為了達到改正學生缺點和錯誤行為的教育目的,教師可以多運用賞識教育的方法,既有利于營造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帶給他們的是健康和快樂。
總而言之,懲罰性教育是一把雙刃劍,若使用得當則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從而起到督促學生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責任感等積極作用;若用之不慎,則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危害。所以,小學體育教師應當盡量避免采用懲罰性教育,或是通過運用合理、適度的懲罰手段使懲罰性教育發(fā)揮積極作用,保證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冉玉霞.學校教育中的懲罰與學生發(fā)展――從教師不敢懲罰現(xiàn)象說起[J].華東師范大學,2010.
[2]顧偉清.關于對學生進行懲罰性教育合理性的探索[J].江蘇教育,2007,(20).
【中圖分類號】 R 395.6 G 479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5-0452-02
【關鍵詞】 精神衛(wèi)生;健康教育;結果評價(衛(wèi)生保健);學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1]。建設校園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wǎng)絡,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更為有效的心理健康防御機制。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學校心理委員進行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系統(tǒng)培訓[2],了解他們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以評價培訓的近期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參加安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委員
培訓班的學生66名,分別來自護理系、臨床系、藥學系等6個系部,均為2006級學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52名;41人來自農村,25人來自城市;獨生子女22人,非獨生子女44人;自愿參加培訓的61人,非自愿參加培訓的5人。平均年齡20.5歲。
1.2 方法
1.2.1 培訓方法 采用講座與團體活動相結合的形式[3],培訓時間為2007年3月至6月,每周2個學時,共計24個學時。培訓內容包括班級心理委員操作模式、職責、管理與考核,精神病學基礎,心理學基礎,心理咨詢等[4]。
1.2.2 問卷調查 對同一人群在培訓前后使用同一問卷[5],采用不記名方式進行調查。全部為單選題,內容包括一般狀況、心理委員職責、校園心理三級網(wǎng)絡建設、校園應激事件處理[6]、朋輩心理咨詢知識[7-8]、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態(tài)度、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等。
1.2.3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2.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培訓前后心理健康知識正確回答率比較 見表1。
由表1可知,調查對象在調查前對學校心理健康機構的位置、心理疾病的預防已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培訓前后正確回答率均較高,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未能涉及到的問題,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癔癥的認識與處理,有關心理教育的學校制度與政策,心理援助方式以及心理委員自我心理維護方面的知識等,培訓前的回答正確率較低,培訓后回答正確率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培訓前后對學校心理教育態(tài)度的比較 由表2可見,班級心理委員培訓可以顯著改變班級心理委員對校園心理咨詢的認識態(tài)度。
注:第1題的選項為A很理解,B理解,C無所謂,D不理解,E很不理解;第2題的選項為A肯定會,B會,C無所謂,D不會,E肯定不會;第3~5題選項均為A非常必要,B有必要,C無所謂,D不必要,E完全不必要;第6題選項為A很滿意,B滿意,C無所謂,D不滿意,E很不滿意。6題的賦分均為A 1分,B 2分,C 3分,D 4分,E 5分。
3 討論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委員在培訓前對心理健康知識了解較少,僅對校園現(xiàn)有的援助措施、經(jīng)常宣傳教育的預防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對心理咨詢專業(yè)知識、有關心理教育的制度與政策等一些學校和大眾媒體沒有廣泛宣傳的知識掌握情況較差。因此,對學校推選出來的心理委員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非常必要。筆者認為,校園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中,班級是最為基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9]。通過在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并對其進行培訓,可以提高心理委員的心理健康知識,改進其工作方法,增強其對異常心理的敏感度,促進班級內部心理健康工作更加順利、有效地開展。因此,對班級心理委員進行心理健康與咨詢專業(yè)知識培訓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通過此次培訓,提高了心理委員對心理健康與咨詢專業(yè)知識的知曉率,以及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保障。
4 參考文獻
[1] 殷莉,殷梅.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探究.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4):154-155.
[2] 丁邦平,顧明遠.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分離還是融合兼論“學生本位課程”及其特征.教育研究,2002(10):31-35.
[3] 宋靜,毛柏青,王琳.臨床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5):21-22.
[4] 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困境與出路.中國教育學刊,2007(8):54-55.
[5] 周濤,王曉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11(1):35-36.
[6] 詹啟生,李義丹.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新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44-45.
[7] 劉勇.心理傾述朋輩心理咨詢.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5.
[8] MOREY RE,MILLER CD,ROSEN LA.High school peer counsel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peer counselors' style of helping. Sch Couns,1993,40(4):293-300.
【摘要】
目的:了解包頭市各類高校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狀況及特點,為開展該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對包頭市醫(yī)科、工科、師范三類院校1 513名學生進行預防艾滋病知、信、行調查。結果:不同院校學生掌握預防艾滋病知識、端正預防艾滋病態(tài)度及樹立預防艾滋病健康行為方面程度高低不一,醫(yī)科院校學生優(yōu)于其他院校學生。結論:不同高校在學生中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宜根據(jù)各類學校特點、學生需求和教育目標制定教育內容和策略。
【關鍵詞】 艾滋病;學生;健康教育
艾滋病健康教育作為防控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已被社會廣大人群接受和認可[1]。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知識層次較高的一個群體,其影響范圍較大,能更好地向社會傳播、擴散預防艾滋病的科學知識及觀念[2-3]。然而,由于高校類型不同專業(yè)各異,以及在未來社會分工中發(fā)揮不同作用,因此在預防艾滋病知、信、行方面可能存在差異。為尋找各類高校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共同點和各自特點,更具針對性地在高校中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對包頭市三種類型院校學生進行了預防艾滋病知識、信念、態(tài)度及行為的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以分層整抽樣方法在包頭市抽取醫(yī)科、工科及師范三類院校1年級和3年級大學生1 513人作為調查對象,年齡21.13±3.04歲,其中醫(yī)科類大學生719名(47.5%),工科類大學生366名(24.2%),師范類大學生428名(28.3%)。采用自填匿名問卷調查法。問卷參考國內有關預防艾滋病的研究資料自行設計。共發(fā)放問卷1 589份,回收1 513份,有效回收率94.06%。所獲資料在SPSS10.0軟件包基礎上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不同院校大學生對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掌握情況見表1。表1 三所院校大學生對艾滋病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的認知(略)
各校學生預防艾滋病信念和態(tài)度比較見表2。表2 三所院校大學生對艾滋病態(tài)度與信念的認同率(略)
三所院校學生預防艾滋病行為比較見表3。表3 三所院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行為表現(xiàn)(略)
3 討論
高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尋求并建立有效的方法,普及預防艾滋病知識,增強學生對艾滋病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促進安全行為以及增強對艾滋病人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包頭市大學生易接受新鮮事物,對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較積極的參與意識,但在預防艾滋病知識、信念及行為方面與其文化層次相比仍顯不足,這與國內一些地區(qū)的有關報道結果相一致[4-5]。對各類院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信、行比較中看出,在知識掌握上醫(yī)科和工科類大學生明顯好于師范類大學生;而在信念和態(tài)度方面,工科及師范類大學生表現(xiàn)較為消極;在預防艾滋病行為方面,醫(yī)科類大學生表現(xiàn)較好。
醫(yī)科類大學生在掌握預防艾滋病知識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致使他們對艾滋病的了解和認知都高于其他院校大學生。所以易于利用所學的知識來端正自己的信念和態(tài)度,指導自己的行為。師范類大學生肩負著為人師表、傳授健康知識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師范類院校更應加強有關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要連續(xù)系統(tǒng)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信念和態(tài)度的轉變、規(guī)范行為、樹立典范。工科類大學生有良好的自然科學基礎,宜加強有關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健康行為,使他們在社會中的信息傳遞起到積極作用。
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規(guī)劃應更具針對性和適用性。宜根據(jù)各類院校特點、學生需求和教育目標制定教育內容和策略。高校有關領導應高度重視,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環(huán)境。通過學生社團開展校園活動來加強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的參與熱情。
參考文獻
[1] 徐韜,胡俊峰,侯培森.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2):111-114.
[2] 馬驍.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73.
[3] 王彥超,賈文祥.包頭師范學院學生干部艾滋病知識培訓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25(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