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主觀社會經濟地位

      主觀社會經濟地位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主觀社會經濟地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主觀社會經濟地位

      主觀社會經濟地位范文第1篇

      --------------------------------------------

      |                |  建設規模    |  總投資    |              銀    行    貸    款

      |城市(單位)名稱|              |            |-------------------

      |                |(萬平方米)  |  (億元)  |    合計    |    建行  |    工行  |

      |--------|-------|------|------|-----|-----|

      |  合        計  |5820.95|478.47|177.71|88.00|52.24|

      |--------|-------|------|------|-----|-----|

      |天津市          |  387.00|  39.50|    7.20|  2.10|  0.60|

      |--------|-------|------|------|-----|-----|

      |河北省          |  327.00|  30.05|  11.55|  7.85|  3.70|

      |--------|-------|------|------|-----|-----|

      |    石家莊      |    90.00|    8.30|    3.00|  2.00|  1.00|

      |--------|-------|------|------|-----|-----|

      |    秦皇島      |    20.00|    2.50|    1.00|  0.50|  0.50|

      |--------|-------|------|------|-----|-----|

      |    唐山        |    35.00|    3.25|    1.25|  1.05|  0.20|

      |--------|-------|------|------|-----|-----|

      |    邯鄲        |    25.00|    2.50|    1.00|  0.50|  0.50|

      |--------|-------|------|------|-----|-----|

      |    保定        |    45.00|    4.00|    1.60|  1.00|  0.60|

      |--------|-------|------|------|-----|-----|

      |    承德        |    12.00|    1.00|    0.40|          |  0.40|

      |--------|-------|------|------|-----|-----|

      |    廊坊        |    11.00|    1.30|    0.50|          |  0.50|

      |--------|-------|------|------|-----|-----|

      |    滄州        |    24.00|    2.00|    0.80|  0.80|          |

      |--------|-------|------|------|-----|-----|

      |    衡水        |    25.00|    2.00|    0.80|  0.80|          |

      |--------|-------|------|------|-----|-----|

      |    邢臺        |    20.00|    1.60|    0.60|  0.60|          |

      |--------|-------|------|------|-----|-----|

      |    張家口      |    20.00|    1.60|    0.60|  0.60|          |

      |--------|-------|------|------|-----|-----|

      |山西省          |  104.90|  11.26|    4.79|  0.82|  1.51|

      |--------|-------|------|------|-----|-----|

      |    太原        |    26.00|    3.84|    2.00|  0.20|  0.60|

      |--------|-------|------|------|-----|-----|

      |    大同        |    11.00|    0.99|    0.39|  0.13|  0.15|

      |--------|-------|------|------|-----|-----|

      |    陽泉        |    12.00|    1.32|    0.52|  0.15|  0.31|

      |--------|-------|------|------|-----|-----|

      |    晉城        |      5.00|    0.58|    0.18|  0.14|          |

      |--------|-------|------|------|-----|-----|

      |    運城        |    25.40|    2.15|    0.75|  0.20|  0.40|

      |--------|-------|------|------|-----|-----|

      |    臨汾        |    10.00|    1.01|    0.41|          |          |

      |--------|-------|------|------|-----|-----|

      |    榆次        |    14.00|    1.25|    0.50|          |          |

      |--------|-------|------|------|-----|-----|

      |    朔州        |      1.50|    0.12|    0.05|          |  0.05|

      |--------|-------|------|------|-----|-----|

      |    |  109.66|    7.69|    3.04|  1.64|  1.25|

      |--------|-------|------|------|-----|-----|

      |    滿洲里      |      4.00|    0.25|    0.10|  0.10|          |

      --------------------------------------------

      ---------------------------------------------

      建    議    數    (億  元)              |    地方    |                              |

      ---------------------|    自籌    |              備    注        |

          農行  |  中行  |  交行  |    其他  |  (億元)  |                              |

      -----|----|----|-----|------|---------------|

      14.89|3.87|2.30|15.05|298.35|                              |

      -----|----|----|-----|------|---------------|

        2.50|        |2.00|          |  32.30|                              |

      -----|----|----|-----|------|---------------|

                |        |        |          |  18.50|                              |

      主觀社會經濟地位范文第2篇

      關鍵詞:商品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宏觀調控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十幾年的討論和探索,終于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模式。這無疑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也是對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貢獻。然而,伴隨著這一改革模式的提出,也出現了另一種思想傾向,即全盤、徹底地否定“計劃經濟”,一時間對“計劃經濟”的口誅筆伐鋪天蓋地,使國人誤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經濟發展落后的原罪就是“計劃經濟”造成的,大有“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發達不起來的“萬惡之源”之勢。結果是使“計劃經濟”聲名狼藉,至今一提起“計劃經濟”還有“引狼入室”之意,似乎只有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才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才是中國的最終出路。有人甚至公開講:“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上個世紀影響最深的一場“國際馬拉松大賽”,其結果是經過70多年的激烈較量,以“計劃經濟”的失敗而告終。對此,筆者以為:這種認識如果不是無知的話,就是與當初我們全盤、徹底地否定社會主義存在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一樣,犯了同等程度的錯誤。為了澄清這些思想上的迷誤,有必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問題,以使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避免犯過去同樣的教條主義錯誤,同時也使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這就是撰寫本文的宗旨。

      一、市場經濟的歷史演進及其本質屬性

      目前,在我國理論界對“市場經濟”存在著多種解釋,但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一種形式,這是主流認識;另一類是把其看成為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了的一種經濟運行形式。實際上這兩種解釋有內通之處。國外對“市場經濟”的解釋大體也有兩種:一種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市場對商品生產實行調節的一種方式,也是個資源配置問題,另一種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一種經濟制度而等同于資本主義經濟,成為資本主義的同義語,這是主流觀點。

      究竟應該如何認識“市場經濟”及其本質屬性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表達了一種深刻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我們深思,這就是:“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它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盵1]因此,只有通過對歷史的考察和分析,才能使我們對所研究的對象認識得更加清楚。

      自從人類誕生以后,就產生了人與自然界的物質變換關系問題。這一關系的實質內容就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不斷地向自然界“宣戰”,通過勞動利用和改造自然資源以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多方面需要。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這種經濟活動要采取什么形式進行,不少思想家和經濟學家都進行過考察和研究,而馬克思的論述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闡述到:“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發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因此,家長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狀態隨著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而沒落下去,現代社會則隨著這些東西一道發展起來?!盵2]這段論述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的發展軌跡: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三個歷史階段。它們并不是可以任意選擇的,而是取決于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程度和改造能力,即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當生產力的發展十分低下時,人類只能依靠“人的依賴關系”來戰勝自然,滿足自身的需要,這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自然經濟”時期;當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同時伴隨勞動成果有了剩余而產生私有制以后,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關系就要建立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形式上,即人們通過“商品交換”的形式來實現滿足自身的需要,隨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形式也就進入了“商品經濟”發展時期;當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社會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勞動將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私有制也隨之消亡,個人得到全面發展,那時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就不需要通過“交換”的形式來實現,也就不需要“價值”插手其間,而是以“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形式來滿足自身的需要,從而進入“產品經濟”的發展階段。

      可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的發展是一個客觀的“自然歷史過程”,每一階段上的形式都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經濟形態。正如馬克思當年批判蒲魯東時指出的:“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們交互活動的產物。人們能否自由選擇某一社會形式呢?決不能。在人們的生產力發展的一定狀況下,就會有一定的交換(commerce)和消費形式?!币虼?,“人們借以進行生產、消費和交換的經濟形式是暫時的和歷史性的形式?!盵3]

      對“產品經濟”形態的認識雖然并不是本文論述的主題,但有必要在這里順便提一下:它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發展階段,或者說“是不可實現的理想模式”,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這可從三個方面證明:第一,在歷史上它是在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批判的基礎上,作為商品經濟的否定形式而提出來的,并且由空想社會主義者們以試驗的方式實行過。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失敗的原因并非“產品經濟”形式本身的錯誤,而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可以否定“商品經濟”的程度;第二,當代世界某些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足以證明,它們所實行的大量“福利”經濟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體現出“產品經濟”形態的痕跡;第三,如果從分配的角度運用抽象法,來考察一個家庭內部的經濟活動(不考慮它與外部的經濟聯系方式),也可以得到說明:當其收入水平較低時,父母要以計量的形式對家庭成員進行消費品分配。而當收入水平較高以后,因為消費品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得到不斷補充,所以父母就不再以計量的方式進行分配,而以“各自按需索取”的形式來滿足家庭成員的需求。這一點已為我國改革開放后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證實。以小喻大,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商品經濟”形態的發展終將被“產品經濟”形態所代替,這在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發展史上只是個時間問題。

      社會客觀經濟形態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由產生到成熟、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因而會體現出不同發展時期的階段性。“商品經濟”形式的發展也不例外,以中世紀的結束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確立為標界,大體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簡單商品經濟”時期,后一階段為“復雜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發展時期?!昂唵紊唐方洕币卜Q為“小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培育時期,它的交換是以直接獲得所需要的使用價值為目的,是作為“自然經濟”的一種補充形式而存在。因此,它只存在于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的夾縫之中,處于從屬地位,“就象伊壁鳩魯的神只存在于世界的空隙中,或者猶太人只存在于波蘭社會的縫隙中一樣”[4]?!皬碗s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成熟和發展時期,這時的商品生產和交換不再以獲取使用價值為直接目的,而是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并且成為社會居主導地位的經濟形式?!笆袌觥币殉蔀樯鐣洕顒拥臉屑~和中心環節,是商品經濟發展到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征。因此到19世紀末,開始有學者把這種“復雜商品經濟”稱之為“市場經濟”。可見,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達起來以后的一種成熟表現形式。圖示如下: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認識:第一,“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基礎在生產力方面乃是社會分工引起的勞動社會化,在生產關系方面則是生產資料歸不同的經濟主體所有(起初是私有制)。因此它是社會生產方式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所出現的社會經濟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商品經濟是一種“自發”產生的社會經濟制度。第二,“市場經濟”在本質上就是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形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以“市場”為核心、以市場機制為紐帶來構建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系統,通過市場把社會各個經濟主體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網絡結構。因此,一方面“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這種社會經濟活動組織形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也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經濟制度;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也是社會經濟系統的一種運行機制,它依靠市場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所形成的市場機制,來推動社會經濟活動的運轉,從而形成由市場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市場經濟”是以商品生產和交換為網絡結構的社會經濟活動系統。它既是一種經濟制度設置,也是一種經濟運行機制。作為經濟制度,它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在商品經濟階段成熟起來以后的表現形式;作為經濟運行機制,它表明“市場”成為商品經濟運行的樞紐,是通過市場要素自發的有機運轉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表現為一只“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不過,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一定的經濟制度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運行機制。因此,兩者的共性就在于都是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志而存在的客觀經濟形式。對于客觀經濟形式,人們不能任意選擇或否定,只能根據“現有的生產力所決定和所允許的范圍之內”去認識它,揭示它的內在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二、“計劃經濟”的產生及其本質屬性

      一種思想的出現,總是與客觀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相伴隨,因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盵5]“計劃經濟”同樣如此,它絕不是憑空想象或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過程中,針對這種生產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古典資本主義(早期)市場經濟“自發”運行所帶來的問題和困難而產生的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自覺”組織的思想。最初它萌發于16世紀產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那里。例如: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在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深刻批判的基礎上,論述了未來理想社會的生產狀況是由社會領導機構根據“估定”的社會需要量進行生產,并且根據不同地區對某種產品需要量的不同,“以盈濟虛”地進行調節來滿足各地的消費需求[6]。這說明莫爾的思想中已包含了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思想萌芽。這一思想在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和摩萊里的《自然法典》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到18世紀,法國的巴貝夫對未來社會實行計劃經濟的思想則表述的更加清楚,指出:“我們未來的制度將使一切都按計劃來進行”,因而社會中“不再有盲目經營的危險,不再有任意生產或生產過剩的危險”,并且論述了社會對勞動投入的有計劃調節[7]。19世紀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根據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深化,不但繼承和發展了這種“計劃經濟”的思想,而且把它付之于他們所設計的實業制度中,第一次把“計劃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制度來設置,并且對計劃的制定、審查和實施過程進行了具體闡述。當然,這時的計劃經濟思想還不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帶有很強的主觀理想主義色彩。但是,它對后人認識社會經濟活動并“自覺”進行組織的問題無疑產生了重要影響。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他們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從分析和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規律出發,批判地繼承空想社會主義關于有計劃發展社會經濟的思想,建立了科學的計劃經濟理論,并且把它與未來社會聯系起來,指出這是未來社會經濟形式的重要特征。馬克思曾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種不同的需要量相適應的產量,就要付出各種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會總勞動量。這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必要性,決不可能被社會生產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表現方式,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規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能夠發生變化的,只是這些規律借以實現的形式?!盵8]恩格斯也曾表達過: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生產資料終將由社會占有,而那時“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并且比喻說:“社會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樣,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和考慮到它們的時候,起著盲目的、強制的和破壞的作用。但是,一旦我們認識了它們,理解了它們的活動、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們越來越服從我們的意志并利用它們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就完全取決于我們了。這一點特別適用于今天的強大的生產力。……。當人們按照今天的生產力終于被認識了的本性來對待這種生產力的時候,社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就讓位于按照社會總體和每個成員的需要對生產進行的社會的有計劃的調節?!盵9]從他們論述中可以看出三點:第一,社會經濟活動是有規律的,它與自然規律一樣,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第二,雖然社會經濟規律是客觀存在,但人們可以認識它,自覺地利用它來人類服務;第三,當人們自覺地利用認識了的經濟規律來從事社會經濟活動時,就是計劃經濟形式。雖然他們在這里并沒有使用“計劃經濟”概念,但已包含這一思想,“計劃調節”就是“計劃經濟”的具體表現形式。據此可知,馬克思恩格斯的“計劃經濟”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一種經濟形式。

      在此基礎上,列寧對“計劃經濟”作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經常的、自覺保持的比例性也許確實是計劃性”[10]。這被認為是對“計劃經濟”經典性的表述,很值得我們深思,它表明“計劃經濟”的內涵在本質上就是要經常的、自覺的保持社會各個生產部門發展的比例性。在如何才能做好計劃經濟工作問題上,列寧更是強調對計劃“應該根據實際經驗和更詳細的研究來修正它”,否則“我們就會盲目行動”[11]。他堅決反對用主觀計劃來代替實際工作,并且明確地告誡說:“完整的、無所不包的、真正的計劃=‘的空想’。不要追求這種空想”,如果把國家經濟計劃化了,“這是莫大的危險”[12]。這對我們重新認識和正確理解“計劃經濟”,為計劃經濟正名,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我們從經典作家對計劃經濟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們所主張的“計劃經濟”是建立在符合客觀實際,并且根據實際的變化不斷修正和完善的、科學意義上的計劃經濟,為的是達到合理、充分地調節社會經濟資源和發展社會經濟的目的。這表明,計劃經濟應該建立在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并且反映經濟規律的要求。因此“計劃經濟”是指: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社會(國家)從具體情況出發,預先擬定經濟的發展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進行修正,從而對社會經濟活動實行“自覺”的組織管理和調節,它是自覺運用經濟規律的主觀表達形式。這就不難看出,“計劃經濟”實際上就是依靠“社會的理智”通過事先的計劃對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計劃經濟”=宏觀調控,宏觀調控就是“計劃經濟”的表現形式,這應該是計劃經濟的本來含意。它與“市場經濟”一樣,既是一種經濟制度,又表現為一種經濟運行機制。作為經濟制度,它和自發的“市場經濟’制度相對立,是自覺地按經濟規律組織和管理社會經濟活動的表現形式;作為一種經濟運行機制,它表現為一只“看得見的手”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自覺的調節和控制,以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內容提要:當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模式以后,出現了一種全盤否定“計劃經濟”的思潮。究竟應該如何認識“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是一個經濟理論界長期爭論不休的理論問題。本文從歷史的角度論證了二者是“主客觀”之間的關系,他們既存在著誰是第一性的問題,也存在著同一性的問題??茖W意義上的計劃經濟應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結果,這是計劃經濟思想的本意。所謂“宏觀調控”實質上就是計劃經濟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商品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宏觀調控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十幾年的討論和探索,終于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模式。這無疑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也是對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貢獻。然而,伴隨著這一改革模式的提出,也出現了另一種思想傾向,即全盤、徹底地否定“計劃經濟”,一時間對“計劃經濟”的口誅筆伐鋪天蓋地,使國人誤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經濟發展落后的原罪就是“計劃經濟”造成的,大有“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發達不起來的“萬惡之源”之勢。結果是使“計劃經濟”聲名狼藉,至今一提起“計劃經濟”還有“引狼入室”之意,似乎只有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才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才是中國的最終出路。有人甚至公開講:“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上個世紀影響最深的一場“國際馬拉松大賽”,其結果是經過70多年的激烈較量,以“計劃經濟”的失敗而告終。對此,筆者以為:這種認識如果不是無知的話,就是與當初我們全盤、徹底地否定社會主義存在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一樣,犯了同等程度的錯誤。為了澄清這些思想上的迷誤,有必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問題,以使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避免犯過去同樣的教條主義錯誤,同時也使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這就是撰寫本文的宗旨。

      一、市場經濟的歷史演進及其本質屬性

      目前,在我國理論界對“市場經濟”存在著多種解釋,但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一種形式,這是主流認識;另一類是把其看成為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了的一種經濟運行形式。實際上這兩種解釋有內通之處。國外對“市場經濟”的解釋大體也有兩種:一種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市場對商品生產實行調節的一種方式,也是個資源配置問題,另一種是把市場經濟看成是一種經濟制度而等同于資本主義經濟,成為資本主義的同義語,這是主流觀點。

      究竟應該如何認識“市場經濟”及其本質屬性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表達了一種深刻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我們深思,這就是:“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它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盵1]因此,只有通過對歷史的考察和分析,才能使我們對所研究的對象認識得更加清楚。

      自從人類誕生以后,就產生了人與自然界的物質變換關系問題。這一關系的實質內容就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不斷地向自然界“宣戰”,通過勞動利用和改造自然資源以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多方面需要。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這種經濟活動要采取什么形式進行,不少思想家和經濟學家都進行過考察和研究,而馬克思的論述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闡述到:“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發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因此,家長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狀態隨著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而沒落下去,現代社會則隨著這些東西一道發展起來?!盵2]這段論述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的發展軌跡: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三個歷史階段。它們并不是可以任意選擇的,而是取決于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程度和改造能力,即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當生產力的發展十分低下時,人類只能依靠“人的依賴關系”來戰勝自然,滿足自身的需要,這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自然經濟”時期;當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同時伴隨勞動成果有了剩余而產生私有制以后,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關系就要建立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形式上,即人們通過“商品交換”的形式來實現滿足自身的需要,隨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形式也就進入了“商品經濟”發展時期;當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社會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勞動將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一需要,私有制也隨之消亡,個人得到全面發展,那時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就不需要通過“交換”的形式來實現,也就不需要“價值”插手其間,而是以“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形式來滿足自身的需要,從而進入“產品經濟”的發展階段。

      可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的發展是一個客觀的“自然歷史過程”,每一階段上的形式都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經濟形態。正如馬克思當年批判蒲魯東時指出的:“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們交互活動的產物。人們能否自由選擇某一社會形式呢?決不能。在人們的生產力發展的一定狀況下,就會有一定的交換(commerce)和消費形式。”因此,“人們借以進行生產、消費和交換的經濟形式是暫時的和歷史性的形式。”[3]

      對“產品經濟”形態的認識雖然并不是本文論述的主題,但有必要在這里順便提一下:它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發展階段,或者說“是不可實現的理想模式”,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這可從三個方面證明:第一,在歷史上它是在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批判的基礎上,作為商品經濟的否定形式而提出來的,并且由空想社會主義者們以試驗的方式實行過。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失敗的原因并非“產品經濟”形式本身的錯誤,而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可以否定“商品經濟”的程度;第二,當代世界某些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足以證明,它們所實行的大量“福利”經濟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體現出“產品經濟”形態的痕跡;第三,如果從分配的角度運用抽象法,來考察一個家庭內部的經濟活動(不考慮它與外部的經濟聯系方式),也可以得到說明:當其收入水平較低時,父母要以計量的形式對家庭成員進行消費品分配。而當收入水平較高以后,因為消費品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得到不斷補充,所以父母就不再以計量的方式進行分配,而以“各自按需索取”的形式來滿足家庭成員的需求。這一點已為我國改革開放后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證實。以小喻大,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商品經濟”形態的發展終將被“產品經濟”形態所代替,這在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發展史上只是個時間問題。

      社會客觀經濟形態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由產生到成熟、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因而會體現出不同發展時期的階段性?!吧唐方洕毙问降陌l展也不例外,以中世紀的結束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確立為標界,大體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簡單商品經濟”時期,后一階段為“復雜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發展時期。“簡單商品經濟”也稱為“小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培育時期,它的交換是以直接獲得所需要的使用價值為目的,是作為“自然經濟”的一種補充形式而存在。因此,它只存在于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的夾縫之中,處于從屬地位,“就象伊壁鳩魯的神只存在于世界的空隙中,或者猶太人只存在于波蘭社會的縫隙中一樣”[4]?!皬碗s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的成熟和發展時期,這時的商品生產和交換不再以獲取使用價值為直接目的,而是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并且成為社會居主導地位的經濟形式?!笆袌觥币殉蔀樯鐣洕顒拥臉屑~和中心環節,是商品經濟發展到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征。因此到19世紀末,開始有學者把這種“復雜商品經濟”稱之為“市場經濟”??梢?,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達起來以后的一種成熟表現形式。圖示如下: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認識:第一,“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基礎在生產力方面乃是社會分工引起的勞動社會化,在生產關系方面則是生產資料歸不同的經濟主體所有(起初是私有制)。因此它是社會生產方式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所出現的社會經濟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商品經濟是一種“自發”產生的社會經濟制度。第二,“市場經濟”在本質上就是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形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以“市場”為核心、以市場機制為紐帶來構建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系統,通過市場把社會各個經濟主體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網絡結構。因此,一方面“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這種社會經濟活動組織形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也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經濟制度;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也是社會經濟系統的一種運行機制,它依靠市場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所形成的市場機制,來推動社會經濟活動的運轉,從而形成由市場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市場經濟”是以商品生產和交換為網絡結構的社會經濟活動系統。它既是一種經濟制度設置,也是一種經濟運行機制。作為經濟制度,它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形式在商品經濟階段成熟起來以后的表現形式;作為經濟運行機制,它表明“市場”成為商品經濟運行的樞紐,是通過市場要素自發的有機運轉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表現為一只“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不過,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一定的經濟制度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運行機制。因此,兩者的共性就在于都是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志而存在的客觀經濟形式。對于客觀經濟形式,人們不能任意選擇或否定,只能根據“現有的生產力所決定和所允許的范圍之內”去認識它,揭示它的內在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二、“計劃經濟”的產生及其本質屬性

      一種思想的出現,總是與客觀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相伴隨,因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盵5]“計劃經濟”同樣如此,它絕不是憑空想象或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過程中,針對這種生產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古典資本主義(早期)市場經濟“自發”運行所帶來的問題和困難而產生的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自覺”組織的思想。最初它萌發于16世紀產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那里。例如: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在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深刻批判的基礎上,論述了未來理想社會的生產狀況是由社會領導機構根據“估定”的社會需要量進行生產,并且根據不同地區對某種產品需要量的不同,“以盈濟虛”地進行調節來滿足各地的消費需求[6]。這說明莫爾的思想中已包含了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思想萌芽。這一思想在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和摩萊里的《自然法典》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到18世紀,法國的巴貝夫對未來社會實行計劃經濟的思想則表述的更加清楚,指出:“我們未來的制度將使一切都按計劃來進行”,因而社會中“不再有盲目經營的危險,不再有任意生產或生產過剩的危險”,并且論述了社會對勞動投入的有計劃調節[7]。19世紀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根據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深化,不但繼承和發展了這種“計劃經濟”的思想,而且把它付之于他們所設計的實業制度中,第一次把“計劃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制度來設置,并且對計劃的制定、審查和實施過程進行了具體闡述。當然,這時的計劃經濟思想還不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帶有很強的主觀理想主義色彩。但是,它對后人認識社會經濟活動并“自覺”進行組織的問題無疑產生了重要影響。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他們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從分析和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規律出發,批判地繼承空想社會主義關于有計劃發展社會經濟的思想,建立了科學的計劃經濟理論,并且把它與未來社會聯系起來,指出這是未來社會經濟形式的重要特征。馬克思曾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種不同的需要量相適應的產量,就要付出各種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會總勞動量。這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必要性,決不可能被社會生產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表現方式,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規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能夠發生變化的,只是這些規律借以實現的形式。”[8]恩格斯也曾表達過: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生產資料終將由社會占有,而那時“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并且比喻說:“社會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樣,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和考慮到它們的時候,起著盲目的、強制的和破壞的作用。但是,一旦我們認識了它們,理解了它們的活動、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們越來越服從我們的意志并利用它們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就完全取決于我們了。這一點特別適用于今天的強大的生產力?!?。當人們按照今天的生產力終于被認識了的本性來對待這種生產力的時候,社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就讓位于按照社會總體和每個成員的需要對生產進行的社會的有計劃的調節?!盵9]從他們論述中可以看出三點:第一,社會經濟活動是有規律的,它與自然規律一樣,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第二,雖然社會經濟規律是客觀存在,但人們可以認識它,自覺地利用它來人類服務;第三,當人們自覺地利用認識了的經濟規律來從事社會經濟活動時,就是計劃經濟形式。雖然他們在這里并沒有使用“計劃經濟”概念,但已包含這一思想,“計劃調節”就是“計劃經濟”的具體表現形式。據此可知,馬克思恩格斯的“計劃經濟”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一種經濟形式。

      在此基礎上,列寧對“計劃經濟”作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經常的、自覺保持的比例性也許確實是計劃性”[10]。這被認為是對“計劃經濟”經典性的表述,很值得我們深思,它表明“計劃經濟”的內涵在本質上就是要經常的、自覺的保持社會各個生產部門發展的比例性。在如何才能做好計劃經濟工作問題上,列寧更是強調對計劃“應該根據實際經驗和更詳細的研究來修正它”,否則“我們就會盲目行動”[11]。他堅決反對用主觀計劃來代替實際工作,并且明確地告誡說:“完整的、無所不包的、真正的計劃=‘的空想’。不要追求這種空想”,如果把國家經濟計劃化了,“這是莫大的危險”[12]。這對我們重新認識和正確理解“計劃經濟”,為計劃經濟正名,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主觀社會經濟地位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基本原則 經濟法 理論體系

      一般而言,一個部門法的基本原則都是明確表示在法典之中的,但是源于經濟法沒有制定法典,因此對于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還始終以學理的形式存在,并且這些關于基本原則的學理研究也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確定經濟法基本原則,是經濟法理論體系建立完善的重要標志,如果缺乏統一的原則認識,既不利于發經濟法具體條款的頒布和實施,同時也不利于經濟法基礎理論建設的完善。由此,明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無論在立法還是實踐中都有其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法基本原則概述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指始終貫穿經濟法立法和實踐中的基本準則和指導思想,是經濟法法律規范的基礎和核心,同是也是經濟法精神價值的主觀反映。經濟法基本原則體現的是經濟法的本質和宗旨所在,而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認為經濟法就是國家和社會市場,將所有的經濟資源合理分配,以營造出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為目的,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這體現的是經濟法最基本的本質所在,同時包含了經濟法最基本的三個原則,也就是:合理分配經濟資源原則、營造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原則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原則。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必須要能夠始終貫穿整個經濟法理論體系,在每個經濟法的法域中都可以適用,而在不同的法域中,經濟法的三大基本原則的側重也都有不同。合理分配經濟資源原則的目的在于防止社會經濟的兩極分化,側重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從而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這一原則中的主體中包括國家, 因此也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發展的適度干預,既體現了責任和權力之間的統一,同時也反映了經濟效益優先、兼顧社會各方利益公平的原則。而營造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中的平衡和諧,不僅是這一基本原則的關鍵詞,同時也要貫穿經濟法的始終,這一原則突出反映出對市場規制的一種要求,也包含了某些學者所提出的維護公平競爭和平衡協調原則。無論是合理分配經濟資源原則還是營造和諧社會經濟環境原則,都是為了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這一原則的前提和保證,可持續發展是經濟法發展的最終目的,同是也是經濟法本質的體現。

      二、經濟法的三大基本原則

      1.合理分配經濟資源原則

      如何評價分配經濟資源的合理性,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認知。早期的封建社會,認為將社會資源按照社會地位的不同來實現經濟資源的不同分配是最為合理的,這是當時社會發展程度的必然認識。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以后,經濟資源的分配的提出標準則是按照各自的資本來分配,從考慮社會地位到考慮個人所擁有的資本,這種對于經濟資源分配合理性的標準無疑是個極大的進步,但是按資本分配也存在相應的弊端。按資本分配一方面會帶來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產生較為激烈的社會矛盾,同時也會帶來頻繁的經濟危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至于空想社會主義中按需分配的理論構想,由于完全脫離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此根本無法在現實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得以實現。

      2.營造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原則

      政治經濟學將國家職能劃分為維護階級統治職能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職能,維護階級統治職能是國家職能中的首要職能。當前,在國際上以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的背景下,在國內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國家的管理社會公共事務職能則顯得更加突出。各國在實施其管理社會公共事務職能時大都將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目標,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這里提到的環境既包括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個問題在上層建筑的層次中已經被納入到環境保護法之中),也包括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而我國某些地方一級的政府和部門、行業的管理者顯然對營造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的重要性還缺乏應有的認識:地方保護主義嚴重,某些部門、行業長期壟斷,損害了普通百姓的消費權益,阻礙了該行業通過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法則來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平衡和諧的經濟環境是我國加入WTO后與國際接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要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得到國際社會認同的基本要求,更是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3.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出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聯合國的會議報告上,目的就在于維護現代人和后代人的共同反展??沙掷m發展是人類在社會發展史上的又一次的理論升華,不僅突出了人類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并且也體現了人類和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將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法的理論相結合是歷史的必然。經濟法理論認為法不只是鞏固保護已有的權益,它也要開辟未來,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而經濟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確立,是經濟法價值取向實現的需要。所以,將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原則和經濟法理論充分結合起來,作為經濟法基本原則之一,不僅是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同時也是經濟法理論發展的實踐要求。

      綜上所述,經濟法三大基本原則的確定,是從對經濟法理論的宗旨和本質中分析得出的,從不同的側重點上都體現出了經濟法的本質、特征和經濟法的價值取向,充分體現了經濟法的立法精神。經濟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所想要追求的價值目標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共同和諧發展,體現的是經濟秩序和民主的統一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守文: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北京大學學報.2003,(2)

      主觀社會經濟地位范文第4篇

      一、經濟法利用法定責任來彌補民商法中的約定責任

      平等主體間的民商事行為主要是依照各主體真實意思表示,通過約定形成締約關系,各主體之間違反約定的法律責任通常也是各主體通過約定加以確定的。所以,民商法律責任通常都是一種約定責任。與民商法相比,經濟法對大多數行為要承擔何種的法律義務都直接加以規定,因經濟法屬于公法范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民商法約定義務不具有強制性的特點。社會主體違反了經濟法規定的義務時,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由此可見, 平等主體之間約定的法律責任在一定程度內被經濟法加以完善,經濟法對民商法提供了補充的作用。

      二、法律責任性質上的互補

      平等民商事主體間未履行約定的義務發生糾紛和矛盾時,通常是按照約定或者協商的方式解決矛盾與糾紛,民商法中也有許多關于各個主體約定不明確發生糾紛時,加以填補漏洞的條款。發生法律糾紛時, 民商法主要是通過補償性的賠償責任對各個民商事主體的損失進行彌補,懲罰性法律責任相對較少。但是,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 這種補償性的法律責任很難對社會整體利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就需要經濟法發揮其補充的價值。因為, 經濟法從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 通過懲罰性的法律責任來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任何違反經濟法律規定的主體都應當受到相應的懲罰,在懲罰違法者同時對其他主體還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警醒民商事主體不作出越界的行為, 補充民商事法律強制性不足的缺點。

      三、歸責原則上的互補

      當社會中的各個主體因民商事行為發生糾紛時,歸責方式基本上采用過錯責任原則,民商事主體主觀上出于故意或者過失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并造成一定的損害結果時,該主體才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除了《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少數無過錯責任外, 民商事一般情況下是無過錯無責任,并且損害他人權利的民商事主體大多數承擔的都是補償性的責任。然而, 在生產生活中,這些民商事主體的行為不僅僅會侵犯到社會個體的合法權利,很多時候還會危害到整個社會的整體利益。這時,民商事法律歸責原則與補償性救濟原則在維護社會整體經濟利益時就會顯得勢單力薄。但是,經濟法所規定的嚴格責任研究就能對民商法歸責原則提供很好的補充。嚴格責任原則,也就是在行為人因為一定行為需要承擔責任時, 不需要考慮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而是直接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來判斷行為人是否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例如,我國《產品質量法》明確規定, 因產品發生質量問題追究產品生產者責任時,采取嚴格責任原則,產品問題直接損害的是消費者利益,但除此之外,還損害到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利益, 民商法能夠幫助消費者向產品生產者主張權利, 但是這并不能達到懲罰產品生產者而維護整個社會經濟利益的目的。由此可見,經濟法從宏觀的角度出發, 以強制力追究違法者應當承擔的責任,能夠有效的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證社會整體經濟利益。

      主觀社會經濟地位范文第5篇

      【關鍵詞】生活水平;城市居民;影響因素

      一、研究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國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整體上居民生活水平均有所上升。居民生活水平,“是指在一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條件下,人們的物質、精神各方面所能享受到的平均高低程度。居民家庭生活水應了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狀況,對于居民生活水平的研究可以了解整個社會的狀況。而厘清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因素可以使得我們進一步了解居民生活狀況一些居民需求。本文嘗試著對影響居民生活水平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哪些具體因素在影響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影響作用有多大,以其更好的了解當前居民的生活水平狀況。

      二、文獻與理論

      生活水平包含一系列滿足居民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內容,一般用指標體系來測定。1978年聯合國進一步修訂了《社會和人口統計體系》(SSDS)文件專輯,提出了測定生活水平的12類指標,包括出生率、死亡率、醫療衛生條件、教育和文化、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生活費用、社會保障等。

      在對影響居民生活水平的因素的分析中,有學者根據聯合國對于生活水平的測定和劃分提出并分析了一些影響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及其他人口學特征,教育和文化,勞動條件和就業率,生活費用和消費價格,運輸情況,國家政策及國家經濟狀況等”。國際上一般采用恩格爾系數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狀況,但是學者們對于恩格爾系數的缺陷及其適用性存在一定爭議。就心理學對與個體的研究而言,個體的因素對于個人與家庭均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而社會資本理論則重視個體與家庭的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源。

      國內學者關于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的研究相對而言在統計分析上較為簡單,偏重于描述分析,試圖研究全國范圍內的生活水平,涉及面太過寬泛,難免疏于表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擴大,對于生活水平的測定范圍也在不斷變多。本文中,由于研究范圍相對較小,研究數據有限,所以對于可能影響居民生活水平的因素考慮的可能不會那么全面,更多的是驗證那些可能會存在很大影響的因素。

      三、假設

      因此,根據文獻的回顧以及理論的展開,對于生活水平影響因素的分析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個體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個人年收入、個人婚姻狀況,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消費習慣等;二是家庭因素:父母受教育程度、職業性質、家庭收入與支出等;三是主觀因素主要是生活滿意度。

      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假設為:

      假設1:個體因素中,男子的,年齡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個人年收入越多的,個人婚姻美滿的、個體社會經濟地位高的、消費習慣好的人家庭生活水平要高。

      假設2:家庭因素中,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職業聲望越高、家庭收入越高、支出越少的人家庭生活水平較高。

      假設3:生活滿意度高的人家庭生活水平較高。

      四、數據

      本文采用的是CGSS2007數據。CGSS調查是中國綜合社會調查項目,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和香港科技大學調查研究中心和共同主持。該年度的調查除了被訪者個人和家庭基本情況以外,還包括了社會交往、職業經歷、評價與認同。態度和行為等,數據較為全面。

      此次調查只包括城鎮,共涉及了125個縣級單位,559個居委會,5900名被訪者,收回有效數據5894條。其中,男性2835個樣本,占48.10%;女性3059個樣本,占51.90%。

      五、變量與測量

      本次研究的因變量為家庭生活水平。分為五個層次: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下層,賦值為1-5,得分越低,生活水平越高。但是為了便于分析,在處理數據的時候將家庭生活水平的賦值方向轉換,即從上層到下層的賦值為5-1,得分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本文選取的自變量,個體因素為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個人年收入、個人婚姻狀況,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消費習慣。將年齡分為三組,第一組為15-28歲,第二組為29-55歲,第三組為55歲及以上。對于受教育程度,將“私塾”選項處理為缺失值,給教育程度賦值0-10,賦值越大,表示教育程度越高。對于個人年收入,分為幾組,0-30000為一組,30001-50000為一組,50001-100000為一組,100001-300000為一組,剩下為一組。婚姻狀況分組為單身與非單身,把未婚、離婚未再婚、喪偶未再婚歸為單身一類,已婚、離婚后再婚、喪偶后再婚歸為非單身一類,用單身一類做參照。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賦值如上。對于消費習慣而言,沒有直接的變量,但是可以用是否到名店購物、家庭耐用品是否是名牌、用藝術品來裝飾家庭氛圍來代替,為了便于比較分析,將很符合、較符合、不太符合、很不符合合并成兩類:符合與不符合。

      家庭因素中,對于父母親的受教育程度的處理和個人的受教育程度的處理方式一樣。家庭收入賦值方式如上,但是間距稍大。

      主觀因素中,將不符合分析的數據定義為缺失值,其次將幸福感程度分為五個虛擬變量,即“非常幸福”、“幸?!?、“一般”、“不幸福”、“非常不幸福”。

      六、研究方法

      因變量為定序變量,所以選用定序logit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統計軟件為stata11.0。

      七、結果與分析

      將相關的影響因素納入定序logit回歸模型中,得到模型如下:

      模型一中,納入的樣本數量為5524,似然比檢驗數值為-6307.9308。個體情況對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有顯著性影響,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年收入、個人婚姻狀況,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消費習慣等對居民生活水平均有正向影響。在控制其他情況下,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家庭生活水平高0.145個logit單位;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個單位,家庭生活水平上升0.143個logit單位;與單身的人相比,非單身的人的家庭生活水平高0.539個logit單位。個體的年收入與其生活水平聯系密切,可見,物質生物仍是當前我們社會追求的主流。

      與55歲以上的相比,29-55的人,年齡每增加一歲,生活水平就會下降0.382個logit單位,可見,中年人口生活壓力很大,既要照顧孩子又要贍養老人,對于生活的滿意度也相對要低。社會經濟地位與居民生活水平也有正向影響,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0.114個logit單位。個體的消費習慣與家庭生活水平關系巨大。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情況下,去名店購物,用名牌產品,用藝術品做裝飾等都將極大地提升人們的生活滿意度。這一方面可能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才能從事這方面事物,所以生活滿意度要高,也有可能是滿足虛榮心時所感受到的滿意。

      模型二中,納入的樣本數量為4871,似然比檢驗數值為-5491.6727。納入模型二,似然比檢驗提高了816.2。從理論上看,父母的教育程度對生活水平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模型的結果卻是無關。父母的工作性質與家庭生活水平有一定影響,但是缺只是父親的職業也家庭生活水平有關系,且是負面相關的關系。可能是父親的職業太忙,沒有時間顧及家庭,導致其盡管職業很好,但是家庭生活水平不一定高。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毫無疑問是決定家庭物質生活水平的基礎與關鍵,在這里,仍然是這樣。

      模型三中,納入的樣本數量為4858,似然比檢驗數值為-5229.2651。納入模型三,似然比檢驗提高了262.4。主觀因素是人們對于家庭生活水平的自我評價,可能其家庭生活水平在物質上并不是最好,但是家庭氛圍良好,可以給人以溫暖,提升其家庭生活水平。家庭幸福感比較高的,其生活水平也相對要高。在同等條件下,與一般幸福相比,幸福感可以使非常幸福家庭的生活水平增加1.119個logit單位,可以使幸福的家庭的生活水平增加0.821個logit單位。同時,對于幸福感的為不幸福的家庭來說,結果正好相反,其家庭生活水平會因此下降1.187個logit單位。對于幸福感為非常不幸福的家庭,其生活水平更是會下降1.655個單位。

      八、結語

      通過對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到,物質因素仍然是影響家庭生活水平的基礎,沒有適當的收入和職業,家庭生活水平難以很好??梢钥闯?,恩格爾系數仍是當前比較好的對于對于生活水平評價的的方式之一。個體因素對于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人有很大的影響,且多是正向的影響,從性別上來說,女性相對而言生活水平要高一些,這可能是男性工作壓力大,顧及家庭生活的時間較少,女性往往更加了解家庭生活水平;年齡上來說,中年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相對最低,中年人由于處于人生的忙碌期與高分期,不僅要面臨社會生活的巨大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絡,同時家庭中的養老養小等均要負責,所以對于生活的滿意會有所下降。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其家庭生活水平也要相對高一些。有婚姻家庭的人相對于單身而言,由于有了另一半分擔其壓力,結婚的人在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水平上均要高于單身的人。個體的消費習慣對其生活水平的一個反應,具有更高生活水平的家庭與個體,其在名店購物,購買名牌以及追求藝術品上也會相對多一些。

      從心理層面上講,家庭的幸福滿意度可以很好地反應家庭的狀況,往往家庭幸福感較強的人,家庭生活水平也要高,模型3也證明了這一點。

      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包含很多的內容,本次研究中,個體因素與心理因素對于家庭生活水平均有很大的影響,而家庭因素相對而言,影響較小。事實上,對于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研究與分析還需要包括很多內容,但是這里限制于時間與數據,沒能做進一步的分析,這是今后研究中可以更進一步的地方。另外,對于居民生活水平的理論相對而言較少,本文對于理論的運用還很膚淺,沒能很好地把理論、假設與文章內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理論與文章有脫節的現象,這在今后的研究中,是一個值得繼續探究的地方,找到一個具有解釋力的理論去進一步挖掘居民生活水平。最后就是,對于統計分析的應用還不是很熟悉,有些分析可能還存在不足之處,也是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張玉妹.現階段我國居民生活水平評價[J].中國統計,1999(11).

      [2] 韓宇哲.中國居民生活水平多因素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09(04).

      [3] 張宇玉.對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統計分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2).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亚洲最大黄色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