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社區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通過志愿者的示范指導,老年學員們掌握了中西式點心制作的工藝。每當一道道色、形、香、味俱全的點心呈現在眾人眼前時,老年學員們格外開心。志愿者說“學員們在愉快的學習中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歡樂。相信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社區學校一定會越辦越好。”
2016年7月底,《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下發。《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開展社區教育的縣(市、區)實現全覆蓋。《意見》明確,社區教育要把老年教育作為,重點,建設一批在本區域發揮示范作用的鄉鎮(街道)老年人學習場所和老年大學。
社區老年教育是根據人的老年期生理、心理特征及需要而進行的一項特殊教育。它是順應了社會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而在近幾年中才開展起來的一項教育。培訓內容根據老年人的需要而定,涉及老年人的終身教育。實質就是讓老年人人人參與、接受教育,提高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增強老年人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夯實和諧社區的基礎。
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社區教育發展到了什么水平,社區居民是否滿意,還有哪些期盼,未來又該如何發展?以國家開放大學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為核心的調查組于2015年6月了《2014年社區教育滿意度調查報告》。根據報告,八成以上受訪者認同“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近八成受訪學習者有興趣參加社區組織的學習活動。
報告同時顯示,中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比例高。在本次調查中,受訪學習者有76%為中老年人。退休人員和農村戶籍居民對社區教育的滿意度較高,分別達到81分、79分。調查還顯示,社區教育滿意度與學歷高低呈正相關,學歷越高對社區教育的滿意度越高。
問題與建議
另外,據2016年在杭州做的問卷調查發現,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受個體特征、家庭、學習環境和學習預期等因素影響,其中性別、年齡、幫帶小孩、學習距離、收費標準、教學內容和有益健康等因素影響顯著,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狀況、師資和家庭和諧等因素影響不顯著。
為此,老太太也要改變觀念,不要一輩子圍著家庭轉,也可以參加老年教育;適當地增加針對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的學習項目,如百姓講堂、專題講座、長短期班培訓等形式;社區學校可以靈活辦學,如把學校辦在幼兒園附近,解決老年人幫帶小孩的問題;社區學校盡量靠近住宅區,也可辦“空中老年大學”;收費不宜過高,教學內容以實用性技能為主,如“老年健身舞蹈”、“老年書法繪畫”、“老年京劇”、“老年門球活動”等。
社區老年教育是社區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項任務,農村老年人通過社區教育中心的教育,一方面實現自身價值,另一方面又能發揮余熱,服務社會,促進社區教育的發展。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人生的多姿多彩是通過社會這個大舞臺來展示的,而社區老年教育為老年人提供了展現自己的舞臺,也成了提升老年人自身價值的體現。
例如,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鎮社區組織的“夕陽紅?扶老上網”活動中,老年人積極參加,有的老年人在晨練過后就在機房門口等著參加培訓,通過老師手把手地教,老年人用心學習,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上網學習的方法,并且根據自身的愛好及興趣,有目的地去學習網上的知識,有好多老年人還獲得了一到兩份素質教育證書,由于老年人的認真學習和在線時間長,這個班還被江蘇省社指辦推薦為老年教育先進辦學點。
社區通過開展各種適應老年人特點的活動,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溝通的機會。
通過在活動比賽中的互動,融洽了彼此間的感情,提高了相互交往的滿意度,達到了增強成員間相互吸引的效果,增強了團體的凝聚力。
社區教育使老年人人人參與成為可能,是他們參與社會的重要窗口和橋梁。社區老年教育強調互動、參與、娛樂與服務,強調參與者的精神體驗與主體性。
幾點思考
開展社區老年教育的第一要務仍然是宣傳,應當采用一切可以采取的形式與手段動員老年人群走出家庭、走進社區、參加社區的活動。
社區老年教育需要好的教材和師資力量。目前,市場上的老年大學教材比較少,而且質量參差不齊,亟待提高。好的師資也是吸引老年人來學習的重要因素。
社區老年教育的滿意度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重視。調查表明,非實驗示范區(縣)、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范區,三者的社區教育滿意度是依次遞增,這既表明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范區的工作卓有成效,又說明政府的重視力度、保障措施等對社區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社區;門診;老年人;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3(b)-146-02
為了增加老年人社區護理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生活質量,防病治病,我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門診工作中,針對老年人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宣傳衛生防病知識,使之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提高其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
1 實施步驟
1.1 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組
由總務護士擔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組的組長,負責制訂健康教育計劃,保管健康教育資料,檢查健康教育工作質量,全體片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健康教育。
1.2 學習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溝通技巧
加強全體片醫、護人員的素質培養和技能鍛煉,采取各種方式提高業務知識,不僅具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而且要具備心理學、社會學、老年學、美學等多方面知識。掌握溝通技巧,與不同的老年患者都能進行很好的交流。
2 健康教育內容
2.1 精神衛生教育
首先幫助老年人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防止思想偏差,正確對待外來刺激,消除心理壓力,陶冶情操,克服不良習慣,積極防治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2.2 生活衛生教育
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個人嗜好,在衣、食、住、行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以達到預防和減少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另外,老年人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和生活勞動,有利于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各器官的適應能力,延緩衰老。
2.3 營養與飲食衛生教育
合理調配飲食,三餐均衡,限油限鹽。制訂、發放營養膳食處方。
2.4 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癥狀體征、知識普及、防治教育
包括內科病、腫瘤、眼病、運動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要使他們學會一些具體的防治措施,做到無病防病,有病醫治、合理用藥。
3 社區門診老年人健康教育形式
社區門診老年人健康教育應從老年居民進入社區醫院的開始,貫穿在候診、就診、檢查治療、取藥、離診等各個環節。
3.1 候診健康教育
社區門診導醫及分診護士對前來就診的老年居民,根據老年人具體情況,詳細講解,通知所在片區的片醫、護,給予就醫指導,有針對性地免費提供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包括健康處方、宣傳彩頁等,使老年居民獲得與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與信息。
3.2 就診健康教育
在診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根據病情對老年居民進行的口頭教育和指導,根據老年居民認知程度與掌握疾病知識和信息程度,進行“一對一”或集體的指導,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識,如發病原因、常見癥狀和體征、一般的診療常規、藥物知識、檢查中的注意事項、自我保健知識等。
3.3 健康教育專欄宣傳
在社區醫院門診走廊、候診區墻面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進行季節性健康教育和常見病防治知識宣教,內容突出老年人居民特色,每季度更換,做到內容精煉,文字簡練,重點突出,圖文并茂,通俗易懂且實用。
3.4 電視講座
我社區醫院在門診部分科室,如輸液廳、康復理療區、候診區等安裝了電視,定時播放相關的防病治病知識,不但達到健康宣教的目的,同時緩解老年居民候診等待的焦急情緒。
3.5 咨詢教育
我社區醫院為醫護人員配備專用通訊工具;另外,門診設有專用電話,安排經驗豐富護理人員負責健康咨詢,進行“一對一” 交流,為片區老年居民隨時提供健康教育咨詢,滿足求醫求藥需求。社區門診免費測量血壓,為老年居民測量血壓的同時,順便提供健康教育咨詢服務。在發檢驗單時,對異常結果的老年居民及時進行健康教育,指導飲食、服藥、就診等。
3.6 健康教育處方
針對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冠心病等,將疾病知識、保健措施制成處方,隨時發放。
3.7 專題講座教育
社區醫院結合門診老年人疾病特點,定期組織健康教育講座,宣傳疾病防治、養生保健、老年人自救知識等。
4 效果評價
社區通過開展門診老年人健康教育,使老年居民及其家屬得到系統的、專業的健康指導,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降低疾病的復發率,縮短病程,使其獲得最好的生活質量;并拉近了片醫與老年居民距離,提高了片醫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1-3],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作為社區護士自身,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為老年居民服務,就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有利于社區護理工作的實施[4]。
[參考文獻]
[1]彭雅君.門診輸液患者健康需求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7):65-66.
[2]袁麗芳,許玉華.門診健康教育的策略與形式[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4, 23(2):117-118.
[3]劉金萍,褚雪梅,張新艷.門診病人健康教育的實施與探討[J].吉林醫學,2005,26(7):716-716.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7(b)-063-01
現代社會人口逐步走向老齡化。據統計,全球老年人口約有6億人,中國約有1.34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1]。人口老齡化極大地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積極做好老年衛生保健服務將是21世紀我國面臨的重大課題。各種慢性病、多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與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及缺乏保健常識有極大的關系,關心和重視老年人的疾病預防控制、保健工作,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開展好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老年人的界定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亞太地區和發展中國家將60歲作為進入老年的標準,我國亦將60歲作為老年人的年齡界定。也有根據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健康狀態、對衛生保健及社會照顧的需求,分為年代年齡(實際年齡或日歷年齡)、社會年齡(社會學)、心理年齡(心理學)和生理年齡(生物學)。按人口學分為:準老年人(55~64歲)、“青年”老年人(65~75歲)、高齡老年人(75歲以上)。
2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
2.1 生理特點
老年期各器官呈進行性衰老退變,出現一系列的改變,主要為:①器官組織的儲備能力下降;②對外環境改變的適應性和反應能力減退;③軀體內環境對各種性質刺激的反應調節能力削弱;④對感染的防御能力減退;⑤大腦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記憶力下降、聯想速度遲緩、感覺器官老化遲鈍等。一些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各種腫瘤等的發病機率顯著增高。
2.2 心理特點
老年人一旦離退休,由于社會角色及生活節奏的改變,往往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心理、社會問題。主要表現為:①職業功能改變:社會地位、社交范圍發生改變,對老年人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影響;②生活環境的改變:從社會、單位的大環境回到家庭小環境,尤其是幾代同堂;③經濟水平下降,各種收入減少;④生活節奏的改變:多年來形成的緊張、快節奏、有規律的生活,轉變為簡單、松弛、單調的生活,如不能及時調整心理狀態,常出現焦慮不安、煩躁等消極的情緒,導致易患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等身心疾病。
3 老年人群健康狀況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1984年關于健康的概念,“健康不僅是身體無病,還應該達到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功能上的完好”,因此評價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應該包括軀體、心理、社會活動等方面。1998年第二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城市增高的幅度大于農村。上海市老年人患各類心理疾病的人數已從3年前的8%升至現在的19.9%,而其中尤以患神經官能性恐懼癥、憂郁癥和綜合焦慮癥居多。據介紹,老年人出現心理失常、心病纏身等心理亞健康現象的主要原因有3個方面:首先,不少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回家后,無所事事,閑得無聊,于是整日心事重重,而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觸即發”。其次,一些老年人喜歡沒病找病,“對號入座”,結果使本已比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導致憂郁癥的出現。再者是各類紛繁復雜的家庭矛盾成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導火線”,由此而感發嚴重的官能性恐懼癥。
4 老年健康教育的實施
4.1 培訓社區健康教育人員
應是政府職能部門及地段醫院的職責、義務,需由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組成,認真完成傳授醫療保健知識任務,確保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到位。健康教育隊伍人數不一定要多,而是要精,同時要進行必要的培訓。通過培訓可以幫助社區干部普及醫療保健等衛生知識,幫助他們提高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識,使他們熱愛老年健康教育,成為老年人的保健指導者、老年心理問題疏導者。
4.2 建立健康教育專欄
設立教育櫥窗、講座場地,根據不同的季節利用宣傳櫥窗刊出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治療知識,利用各種衛生宣傳日設點宣傳,如世界衛生日、世界無煙日、紅十字日、結核病防治日等,積極開展咨詢活動。
4.3 利用公眾傳媒進行健康教育
組織專家到電視臺、電臺講座,定期開辦退休老人專題講座,利用地段醫院資源開辦老年門診健康咨詢熱線,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出謀劃策。利用社區老年大學的作用把健康教育作為重要課題。利用公共傳媒作用提供有關信息,指導老人按時收聽廣播、收看電視,提供有關刊物上的衛生保健文章供老人閱讀,并組織老人們集中學習。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進入21世紀,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只是一個經濟指標,而且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進步,特別是人的全面發展和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健體系”“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因此,重視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開展積極的健康教育是貫徹十六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48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1613-01
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斷的改變,平時可以通過媒體或走出家門踏上社會來了解健康知識,從而改變原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通過健康體檢來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由此達到無病防病,有病治療的最佳目的。但隨著年齡的逐年增加,人體到了老年,各種器官逐漸衰退,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他們需要更新健康知識,在住院后需要得到最佳治療,更需要針對自己的疾病了解康復知識,這就需要護士對他們進行健康知識宣教,使他們在今后更好地把握身體,更好地生活。1 社區老年人健康現狀
1.1 老年人由于各種生理功能的衰退,包括記憶力、聽力、視力、減退,反應遲鈍,骨骼肌肉功能減退而導致運動功能減退等,由此帶來許多不利因素使老年人的心理產生一系列障礙;不同的病種對老年患者的心理刺激也不同,許多老年人因對有些疾病的了解似懂非懂發生誤解而產生心理障礙,猜測自己病情的發展前景,從而加重了病情。
1.2 主要行為因素為缺乏體育鍛煉,受傳統觀念影響,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做家務也是在運動鍛煉,沒必要浪費時間。
1.3 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嗜酒、暴飲暴食、飲食結構不合理,過多服用腌制品和油脂類食品等而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1.4 缺乏醫學常識和急救知識,遇到緊急情況往往不知所措,如: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現心悸、冷汗、虛弱等低血糖癥狀時,因不了解糖尿病知識忌服糖類而急送醫院救治,就可發生嗜睡、昏迷,甚至死亡。再如:由于老人的吞咽功能逐漸衰退,吃東西稍快或吃果凍之類的食物往往會哽咽在食道,如不及時吐出就會發生生命危險。
1.5 一些不法商販和傳銷組織為了達到盈利的目的,在街道、社區舉辦一些免費的健康講座,用虛假的廣告宣傳誤導老人,老人為了健康購買一些假冒、偽劣的保健品,使他們上當受騙,經濟損失不說,有的服用這類產品使身體產生不良反應,這樣的事每年新聞報道也不少。2 社區護士怎樣做好健康教育,才能滿足廣大老人的需要
2.1 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社區護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軍,作為具體的施教者,要提高全科護士素質、明確為病人提供最佳服務的信念,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長期不懈地采取居民愿意接受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特別是老人在住院期間,應針對所患疾病的誘發因素、臨床癥狀等宣傳應對措施,引導他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指導他們合理飲食、謹遵醫囑、按時服藥、控制情緒,以免病情加重。
2.2 生命在于運動,人只有堅持鍛煉,身體才能適應外界的能力。社區護士要指導他們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按身體條件許可規定一定的運動量,項目可做廣播操、健身操、散步、打太極拳,并還要學會經常用腦,讀報、看新聞、下棋等。老年患者出院后,應根據老人疾病的恢復情況做適當的運動,如做功能操等,要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要注重他們心理需求,對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要指導其家屬和陪護幫助患者的肢體被動鍛煉,定時翻身扣背,促進其軀體的血液循環和預防墜積行肺炎的發生。
2.3 指導他們合理營養飲食,合理適當的飲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復,如高血壓患者宜用低鹽低脂飲食等。指導其家屬或陪護注意患者的營養搭配及口感,培養老年患者飲食習慣;如糖尿病人飲食起居要有規律,要戒煙忌酒,定時定量,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因為年齡、體質不同,活動量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也不一樣。年齡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少;而運動越多,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2.4 通過健康教育讓社區老人學會一些簡單的急救知識,讓他們遇到特殊的緊急情況可以首先自救。如:上面提到的糖尿病人低血糖休克時,立即給予服用糖水可緩解癥狀;老人吃東西哽咽是立即用雙拳或椅背用力撞擊胃脘部,臉朝下,使其吐出堵塞在食道的食物等等。總之,不能錯過最佳時機,一旦發生不幸,就會造成終身遺憾。
[關鍵詞] 老年高血壓;社區健康教育
高血壓病是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在人口構成中的比例和絕對數增加,發達國家和我國部分城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高血壓已成為影響老年人健康長壽和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加強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已成為社區醫療服務工作者的重要內容。筆者根據老年高血壓患者記憶力差、理解力差、各器官功能減退等特點,在進行社區健康教育中采取多種方法,增強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高血壓得到控制,減少或延緩了并發癥,晚年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就診、居住在本地社區的高血壓患者300例為健康教育對象,健康教育活動為期2年。比較健康教育前后效果,旨在提高老年高血壓的防治水平。300例患者中,男171例,女129例,年齡60~89歲,平均72.6歲。老年高血壓標準:年齡>60歲,收縮壓(SBP)≥140 mm Hg或(和)舒張壓(DBP)t>90 mm Hg。
1.2 實施方法
1.2.1 書面教育 將高血壓相關知識編印成小冊子、小卡片,深人居民戶和社區,發放宣傳資料。
1.2.2 口頭講解 把高血壓相關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采用定期講座、面對面交流、電話跟蹤隨訪等方式進行指導。每月1次。
1.2.3 示范教育 手把手的教給老年人或家屬正確的測量血壓方法,講明測量血壓應注意的事項。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社區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老齡化的加速.高齡老人比例的增大,老年高血壓患者相應增多。經濟條件、行動不便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在社區或家庭治療。文獻報道。老年人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偏差、誤差。男女高血壓患者遵醫囑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者僅為25.6%~48.9%,而對非藥物治療的依從率60%[1],對高血壓帶來的危害認識不深刻。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國高血壓患者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及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的特點[2],這一特點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體現得更為突出。因此,醫護人員有必要深入社區,步入老年人家庭,將高血壓相關知識通過健康教育教給老年患者和家屬,促進老年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減少腦卒中、心力衰竭、左室肥厚等并發癥的發生。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健康老齡化,以預防為主”,是新時期倡導的老年保健觀,對老年人實施健康教育是改變傳統保健觀的有效途徑。送醫進社區,送醫到家庭,免去了掛號、排隊、子女陪護,解決了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是衛生改革工作的具體體現。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3.2 掌握老年高血壓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指導
3.2.1 飲食及生活習慣指導 在社區健康教育中,醫護人員要告知患者和家屬注意日常生活細節, 如避免情緒的大喜大悲,避免過度勞累,作息有規律,飲食宜清淡,不過多食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忌煙酒,保持心平氣和,建立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
3.2.2 自我監控指導 自我監控主要是監控血壓變化和由于血壓變化引起的相關癥狀。醫護人員要告知每個老年高血壓患者或家屬配備一臺血壓表。教會患者或家屬正確的血壓測量方法,協助老年高血壓患者制定一張家庭監測血壓記錄表,記錄測量時間及血壓值,有無頭暈、視物模糊、乏力等癥狀,在出現血壓過高和過低時,及時就診。
3.2.3 藥物治療指導 老年人常同時患有幾種疾病。服用藥物較多。應注意抗高血壓藥物與其他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藥物的不良反應。老年人服降壓藥要從小劑量開始,緩慢降壓,長期高血壓的老年患者即使通過服藥血壓降至正常范圍也不能自己隨便停藥或減量,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老年人高血壓中最常見的類型。與動脈硬化有關,在藥物治療上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與噻嗪類利尿劑單獨或聯合使用效果較好。老年人記憶力差,醫護人員要告知老年高血壓的照護人把老年人服用的藥物放在易拿、易放、明顯的地方,經常提醒老年人按時服藥,為老年人制定一個服藥記錄本,記錄服藥名稱、時間,避免漏服和重服。
3.3 建議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需求量增大。我國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在老年醫療保健方面增加資金投入,出臺社區衛生服務配套政策,加快高素質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鼓勵有識之士投身于社區老年護理工作。建立家庭式老年護理院,使老年人安度晚年。
參考文獻
[1] 翟聚山.疾病與健康教育.中國科技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