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培養對象思想匯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心理管理 任職學員 轉變
第十五次全軍院校會議后,新型院校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軍大多數院校,由學歷教育院校調整為任職教育院校,按照學歷教育規模化、任職教育集約化的要求,走上了以任職教育為主的變革之路。越來越多的基層軍官步入軍校大門參加任職教育,成為軍校的主角,他們突出的心理特征、獨立的個性和強烈的自我意識,也對軍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正確認識軍校任職學員心理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加以施教促進學員心理轉變,是當前軍校心理管理應認真思考和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軍校任職學員的特點及相應轉變
任職教育,是指在我軍院校教育中,在完成高等學歷教育的基礎上,為了使培養對象獲得和提高從事某一特定軍事工作崗位需要的專門知識和能力,通過院校進行的系統教育。
軍校任職教育是一種以崗位任職培訓、專業技術輪訓為主的職業教育,教育對象是以現職軍官干部和現役士官為主體的學員,他們具有自身的特點:
(一)學歷較高,知識經驗豐富,需求多元。學員來自全軍系統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工作崗位,學歷層次包括本科、碩士、博士,文化程度、知識結構、經驗閱歷參差不齊。由于知識層次的巨大差異,學員特別重視培訓對自身的價值,具有強烈地增進知識和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的內在需求,期望以各種方式從各個方面來學習以滿足自己所需。
(二)部隊工作經驗豐富。入校學員一般都在部隊工作多年,工作經歷、實踐經驗都很豐富和指揮管理能力都很強,已經具備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質和相應的從事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三)大部分在領導崗位,領導經驗豐富。任職學員基本都是來自基層領導崗位,工作和領導經驗都非常豐富,突然由管理者變成被管理者,心理落差較大。
(四)接受知識自覺。學員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和付出時間精力接受任職教育,又加之成人心理特點,參與學習的目的明確,是為了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備任職所需。所以,學員主體意識表現得較為明顯、強烈,對知識的吸收帶有自覺性。
針對任職學員本身的特殊性,要做好心理管理,幫助任職學員順利完成三個轉變:
(一)角色轉變,我是誰――軍校學員,由一名領導向學員的轉變;
(二)環境轉變,在哪里――院校,由基層到院校的環境轉變;
(三)任務轉變,做什么――學習,由管理工作到院校學習的轉變。
二、加強心理管理,促進順利轉變
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人從事某項活動的基本動力,良好的心態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從而提高活動效率;消極的心理體驗和狀態束縛人的能力的發揮。心理管理是指管理者遵循被管理者的心理發展規律、特點,有目的、有意識地借助各種媒介,間接地刺激被管理者的潛意識,激發他們的心理潛力,使人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實現共同目標而實施的管理。
(一)進行心理調查,做好心理服務。
心理調查是進行心理管理的前提,只有詳細了解任職學員的心理狀態,密切注意其心理動向和趨勢,切實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效地進行心理管理。
1.發現問題,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學員的心理問題往往同平時的學習、訓練息息相關,生活上的一些問題通常會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因此,在管理學員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的在校時段,預想到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及時發現問題的苗頭,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管理措施。一要充分了解學員的生活閱歷。尤其是新入校的學員,通過查閱檔案、個人談心等途徑,對其個人情況要盡快掌握,以便對新學員的心理素質做出初步評估。二要拓寬了解學員心理狀況的途徑。首先,要在學員的學習、訓練和生活過程中,通過觀察言談舉止、情緒、身體狀況等方面,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其次,要深入學員當中,關心學員的學習、訓練以及生活狀況,通過多種談心方式了解學員心理存在的問題。另外,還可以通過諸如定期進行思想匯報、堅持記周記、骨干匯報等多種途徑,及時了解學員當前的心理狀況,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導,做到早發現、早疏導,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2.健全組織結構,增強防治能力。院校應當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為廣大學員提供一個傾訴心里話的平臺,使學員的情感得以宣泄,以恢復心理平衡,解決心理問題。同時,在學員隊應當建立一支思想骨干隊伍,定期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學知識培訓,提高他們解決一般心理問題的能力。思想骨干隊伍要深入學員當中,一方面解決學員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及時向上級反映學員的思想情況,使管理者掌握學員的心理狀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管理。
(二)進行心理教育,促進自我意識的轉變。
應開設心理學知識的專題講座或心理學課程,讓學員學習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提高自我管控和自我疏導能力,及時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同時,增強基層管理干部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心理管理的能力,能夠做到科學地分析學員身上所反映出的心理問題,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一般方法。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系及社會角色的認知。部隊各級指揮員來院校參加任職培訓,其身份、所處環境、人際關系和智能任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社會角色是個體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它是對特定地位的個體行為的期待,是社會群體得以形成基礎。成功的社會角色需要出色的角色扮演,任職學員從部隊到院校角色身份發生改變,需要重新認識和扮演新的角色。角色扮演過程包含角色期待、角色領悟和角色實踐三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