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用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期刊級別:省級期刊 ) issn:1674-3296 cn:13-1389/r 郵發代號:18-115 周期:旬刊 出版地:河北石家莊 主管單位:河北省科技協會 主辦單位:河北省科技協會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期刊簡介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新創辦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本刊由河北省科技協會主管、主辦。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674-3296,cn 13-1389/r;國內郵發代號:18-115。
本刊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中西醫藥相結合的辦刊原則,交流臨床用藥的理論、實驗和臨床成果,弘揚中、西醫、藥文化,提高醫、藥學術氛圍,促進臨床醫藥學的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讀者對象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臨床醫師和藥師,以及從事醫藥學教學、研究、生產的工作者。
主要欄目設置:專家筆談、論著、藥物研究、臨床用藥、藥品檢驗、藥物質量控制、新藥開發、藥物不良反應、藥物濫(亂)用分析、臨床經驗、臨床護理、信息薈萃、講座綜述等。
【關鍵詞】行政干預;藥師素質;合理用藥
合理用藥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適當、經濟,凡是違背這四個要素的用藥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藥。不合理用藥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和難題,據界衛生組織調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國醫院的不合理用藥情況也相當嚴重,不合理用藥占用藥者的12%至32%。特別是基層醫院的不合理用藥現象尤為突出。臨床醫師用藥行為受到經銷商及經濟利益的驅動,不合理用藥、大處方、濫用抗生素現象很普遍。不合理用藥現象急需整治。
我院不合理用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臨床抗菌藥物使用中的問題:1.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級別太高,多選用三代頭孢甚至是四代頭孢來作為預防性應用;2.預防用藥全部在手術后給予;3.用藥時間過長,不能做到及時停藥,基本在患者出院時方停止使用抗菌藥物。4.內科非手術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非常高,在80%以上,5.不做藥敏試驗或雖做但不根據藥敏結果調整抗菌藥物;6.不必要的聯合用藥;7.隨意更換抗菌藥物;8.β內酰胺類藥物一日劑量一次給藥等。
中藥注射劑使用中的問題?: 2.不根據中藥的辨證施治原則選擇中藥注射劑;2.存在重復用藥現象;3.超劑量使用(超過說明書用量);4.不根據說明書選擇溶媒等。
大量使用輔助治療藥物:我院大量使用的輔助治療藥物有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小牛血提取物注射液等等。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不良反應的發生。
不合理用藥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臨床醫師用藥行為受經濟利益驅使、醫師藥品知識的了解不足、行政干預不力、藥師主動性不夠是主要原因。當然藥師地位得不到認可,臨床知識不足也是醫院不認可藥師的一個主要原因,需要大量學習臨床知識,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力爭給臨床提供更全面、更廣泛、更新的藥學服務。臨床藥師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和努力工作,將直接參與患者的合理用藥治療,改變過去僅僅在藥房里調配藥物的職業形象。臨床藥師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自身專業素質。臨床藥師的工作也將使患者和醫生感受到臨床藥學存在的價值,提高藥學在醫院的地位。對不合理用藥進行干預我認為醫院應該做好以下的工作:
1加大行政干預力度,建立健全藥事管理組織系統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程序。
1.1建立藥品品種遴選原則、制度,制定基本用藥目錄,對新申請品種進行安全性評估。
1.2定期開展合理用藥講座、學習班、研討會。教育醫生和藥劑師合理使用藥,加強所有醫務人員對常見病的正確診斷和處理的培訓。
1.3建立激勵機制,獎勵合理用藥科室、醫務人員,推廣他們的經驗。加大不合理用藥的處罰力度。
2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管理工作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
2.1建立由醫療質量管理部門和藥學部門共同負責的處方點評制度并有效開展工作,對不合理用藥處方進行討論分析公示。
2.2查閱門診和住院病人用藥情況分析,檢查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監測管理等工作。
3.制定藥品處方集,規范醫院用藥。嚴格控制藥品使用范圍和劑量。
4建立藥品用量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制度。 對藥品使用總金額和數量排名前10位進行分析,是否超常規,是否合理,定期公示結果,指導醫師用藥。
5與臨床科室加強溝通,促進合理用藥。藥學科學的迅速發展,大量新藥的面市,藥師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將藥學信息收集、整理,通過藥訊、不良反應簡報等提供臨床人員參考,為提高醫療水平和促進合理用藥提供有力的保證。
衛生部相繼頒發《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處方管理辦法(試行)》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三個規范性文件,加強醫院藥事工作和臨床用藥管理,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管理工作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參與臨床疾病診斷、治療,提供藥學技術服務,提高醫療質量。特別是《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是建國以來醫院藥學最重要的藥事管理文件,明確規定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和藥劑科工作要以服務病人為中心,提出了醫院藥學的發展方向與定位,明確了醫院藥學應走向臨床,建立臨床藥師制,面向病人,提供與用藥有關的藥學技術服務,在安全、有效、經濟用藥方面發揮藥學專業作用。對醫院藥學的正確發展、藥師作用的發揮和醫療機構合理使用藥品很有指導作用,受到藥學人員的歡迎,也反映出醫院藥事工作在醫院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建立醫師、藥師、護師、病人互補的臨床用藥監督制約機制,促進合理用藥,確保病人用藥安全和衛生資源的合理使用是我們藥師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
關鍵詞:臨床用藥 護理
隨著醫學的發展,醫學模式從單純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迅速轉變,我們臨床護理工作者不僅僅是“發藥、機械地打針”而是要求護理工作者,掌握相關藥物應用過程中,臨床藥學與臨床醫學等知識,具備在臨床發藥,輸液等治療過程中出現問題能夠正確判斷,并能管理采取措施,因此護士做為臨床第一線的工作者,是各種藥物應用的實施者,必須掌握患者用藥前后的護理須知,從而保障患者用藥安全、高效。現將我們多年的體會分析匯報如下。 藥效學:主要內容是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原理與量效關系以及有關的影響因素,是選用藥物的理論基礎和主要依據。 藥代動力學方面:主要是研究藥物在體內代謝變化及轉運與隨時間變化藥物濃度變化。掌握機體對藥物處理的完整過程,了解藥物相關特點和作用規律與藥物在機體內有效維持時間及濃度,對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意義。 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每個藥物都有一定的藥理作用特點,同時對每個病人而言存在著很明顯的個體差異,尤其是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及小兒、老年患者,為了達到最大治療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應的目的,應全面了解可能影響藥物作用的各種因素。如給藥途徑劑型給要間隔、生理病理狀態、飲食與心理等因素。如口服用藥安全、方便但吸收較慢,病情危重患者不適用,胃腸反應及刺激性大的也不適用此法。舌下給藥、直腸灌藥僅適用于少數在口腔與黏膜或直腸容易吸收的藥物。另外還有皮膚、陰道、耳鼻、呼吸道等多種給藥途徑。另外給藥時間要根據藥物在組織或血液中有效濃度量。對一些藥物具體的劑型與服用方法及相關影響吸收的因素,臨床護士要給予病人指導使其選擇既安全又效果好的用藥方法。 掌握藥物的相互作用,做到合理用藥
4.1、臨床用藥現在發展更新很快,很多臨床輸液由單一型抗生素發展為復合制劑;頭孢菌素、也頭孢拉啶發展成“第三代、第四代頭孢菌素”,這樣就要求臨床護理人員,充分了解臨床用藥的藥物療效與毒性反應及副作用。在執行醫囑中,促使藥物在機體內達到最大效果,副作用降至最低。要想達到這一目的,臨床護士必須做到(1)、給藥前全面了解病情及藥物性能、作用、不良反應。(2)、注射針劑及靜脈給藥兩種以上,藥物配伍混合使用后,出現沉淀變色等現象,屬于配伍禁忌(3)、對不熟悉或未用過的藥物,要詳細了解說明書,充分了解藥物在機體內的變化規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特別要認真觀察病人用藥過程中的反應。(4)、在執行醫囑時如發現配伍禁忌或用藥劑量過大等問題,應立即與醫生聯系,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從而達到合理用藥。
4.2、臨床護理人員針對不同劑型,確定藥物的給藥方式,給藥時間及注意事項,如口服劑型要掌握飯前或飯后;如服水劑,要配劑用量杯準確;混懸劑要搖均服用;驅蟲藥宜空腹服‘安神鎮靜藥物宜睡前服等。既能增加療效又最低限度減少不良反應。
5、給藥的觀察護理;為了準確患者安全,減少不良反應,護士必須做到①、詳細詢問病史,嚴格按相關操作程序執行醫囑,并密切觀察用藥反應。②、如發現患者有異常,立即停藥與醫生聯系及時搶救。③、做好患者心理護理。
6、飲食護理:飲食在病人治療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有的疾病對飲食有一定的要求如糖尿病、痛風等。掌握疾病用藥的同時對患者合理的飲指導,對病人的康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7、加強心理護理: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物作用與用藥心態規律以及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性。應用心理護理可以有效地配合臨床用藥,減少患者給藥過程中出現或發生的負性心理,從而促使藥物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總之當前新藥不斷大量涌現,藥物品種繁多,能夠合理用藥促使用藥安全有效,護士在臨床用藥前后起著重要的監護作用。這樣就需要我們每一位護理人員在今后工作中不斷學習,總結使病人臨床用藥得到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曹艷 李明等 臨床藥學監護 《中華中醫學雜志》 2013.(3) (10) 105
2、張進 等 現代藥業臨床應用《中國處方藥》 2012 (4) (5) 58―59
3、劉艷明 林英 醫院臨床藥學研究《中國初級衛生保健雜志》
2011.(10)(4)67―09
作者單位:445600 湖北省咸豐縣人民醫院
藥物既有治病作用,也有防病作用,還有不良反應。至今還沒有找到一種只有治療作用而無任何不良反應的藥物,所以安全合理的用藥是臨床醫師要重視的問題。
1 不良反應
1.1副作用 藥物在常用量時所發生的與治療無關的不良反應。如異丙嗪(非那根)主要作用為抗組織胺,兵有明顯的中樞安定作用,能增強、催眠藥、鎮痛藥和局麻藥的作用和降低體溫、鎮吐作用、但其副作用為困倦、嗜睡、口干,偶有胃腸刺激癥狀、皮炎等。
1.2過敏反應 由于抗原或半抗原物質的刺激,引起機體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所發生的不良反應,如青霉素過敏引起的休克,氨芐青霉素引起的全身皮疹等。
1.3毒性反應 用藥劑量過大或時間過長引起的毒性反應,如鏈霉素卡那霉素引起耳蝸前庭器官損害,導致平衡失調,聽覺減退或消失,慶大霉素引起腎臟功能損害等。
1.4繼發性反應 這是由于藥物治療所產生的不良后果,如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的病人,會使腸道內敏感細菌生長受到抑制,導致不敏感細菌大量繁殖。
1.5耐受性 指某些人對某些藥物敏感性低,不但治療量不出現反應,即便是中毒劑量也不會出現毒性反應。
1.6成痛性 指病人對一些藥物長期使用所產生的依賴性,如杜冷丁、嗎啡等鎮痛藥在停用后病人可以出現一系列精神和全身戒斷癥狀。
1.7致畸作用 主要指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用藥不當造成胎兒畸形(腭裂、唇裂)、四肢短小等。
1.8致癌作用 指用藥后由于藥物或藥物代謝產物而誘發機體致癌,如多環芬烴類物質和亞硝酸類都有極強的致癌物質。
2 安全合理用藥
方法 通過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臨床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要告知醫生和患者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避免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結果 臨床藥的回診意見和建意臨床醫師采納。結論 臨床藥師參與臨床用藥勢在必行,需要得到臨床的配合和信任。
【關鍵詞】 臨床藥師;臨床用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應
作者單位:122000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藥材科
如今,臨床用藥存在重復用,大劑量用藥,無指征用藥,靜脈滴注速度快等。以至提高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路,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后果,也給患者帶來痛苦。通過對臨床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現的不良反應。談一談臨床藥師與臨床用藥的體會。
1 嚴重病例的臨床表現
各系統不良反應/事件表現如下:全身性損害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寒戰、高熱等,其中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分別占嚴重病例的27.8%。
12.7%;中樞及外周神經損害主要表現為抽搐、顛癇大發作、意識模糊、精神異常、譫忘等;皮膚及附件損害主要表現為皮疹、多形性紅斑型藥疹等;呼吸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喉水腫、呼吸抑制等;其他損害主要表現為肝異常(占嚴重病例的4.4%)、腎功能異常、血尿、紫紺白細胞減3血小板減少、血糖異常、嘔吐、腹瀉等。
典型病例1:患者男,61歲。因前列腺炎給予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約30 min左右患者出現精神異常、興奮、坐立不安、兩手向空中抓撓、立即停藥,改用頭孢曲松鈉,1.5 d后恢復正常。
典型病例2:患者男,76歲,因肺部感染給予靜脈滴注鹽酸左氧氟沙星化鈉注射液200 ml,1次/d,第4天。患者出現左上腹疼痛,伴惡心納差,乏力,尿黃,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停用該藥,改用其他抗生素,并用保肝降酶藥,1周后,肝功能恢復正常。
2 過敏反應情況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病例報告中,過敏反應問題較為突出,臨床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呼吸困難、多形性紅斑型藥疹、喉水腫等。
典型病例:患者,女,25歲,因肺部感染給予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綠化鈉注射液100 ml,25滴/min,10 min后患者自述胃部不適,四肢麻木感,惡心嘔吐,面部蒼白,冷汗。立即停止輸液,給予吸氧平臥位,測量血壓60/30 mm Hg,脈搏48次/min,呼吸24次/min。給予非那根25 mg肌內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靜脈注射,5%葡萄糖250 ml快速滴注治療,40 min后患者好轉。
3 不合理用藥現象分析
國家中心數據庫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嚴重病例報告分析顯示,該產品存在臨床不合理用藥問題已經成為引起嚴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用藥主要表現為:
1:藥物相互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說明書提示,左氧氟沙星應避免與茶堿同時使用,如確同時應用,應監測茶堿的血藥濃度以調整其劑量。而國家中心數據庫中存在多例與氨茶堿合用的病例報告,但并在監測血藥濃度調整劑量。
典型病例:患者,女,42歲,因咳嗽、咳痰10 d,伴頭痛、咽痛、發熱,在內科門診治療,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頭孢曲松鈉2 g。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5 mg,氨茶堿注射液0.125 g、0.2%左氧氟沙星錄化鈉注射液200 ml,靜脈滴注后患者出現乏力,靜默、四肢抽搐,呈強直后陣攣,伴胸悶、呼吸困難、氣促,無意識障礙,嘔吐,無二便失禁,唇周發紺、既到搶救中心治療,查血常規、腎功能、心肌酶、離子等未見異常,體溫36.7℃,脈搏125次/min,呼吸20次/min,158/68 mm Hg,予吸氧并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維生素c注射液3 g,靜推地西泮注射液10 mg;肌注鹽酸苯海拉明注射液20 mg。后胸悶緩解,四肢仍強直,遂轉入內科住院部接受進一步治療。經治療,患者痊愈。
2:兒童用藥問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說明書中明確提出18歲以下患者禁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喹諾酮類抗菌類藥物注意事項中提示18歲以下未成年患者必免使用本類藥物。但在國家中心數據庫中不乏18歲以下患者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且引起嚴重不良事件的病例報告。
典型病例:患兒,男,12歲,因腹痛就診,入院診斷為胃腸炎,給予靜脈滴注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用藥約2 min,患兒即出現噴嚏、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征狀。立即停用該藥,肌注氟米松5 mg,給予吸氧,肌注撲爾敏4 mg,霧化吸入腎上腺素等急救措施,并轉入急鄭科繼續觀察治療,30 min癥狀逐漸緩解。3:多種抗菌藥物聯合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指出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要有明確指征,單一藥物可有效治療的感染,不需要聯合用藥。在國家中心數拒庫明確標注聯合用藥的病例中,有15%以上病例聯合應用頭孢曲松鈉、阿奇霉素、青霉素等抗菌藥物。
典型病例:患者,女,72歲,因支氣管炎給于靜脈滴左氧氟沙星0.2 g,后滴青霉素800萬u,再滴左氧氟沙星0.2 g。第二瓶左氧氟沙星滴完,出現全身皮膚瘙癢伴有斑片狀皮疹,隨即出現胸悶全身發抖,測血壓60/40 mm Hg,心錄60次/min,心音弱。對征治療,患者痊愈。
4 相關建議
4.1 建議臨床醫生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時,應嚴格按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藥物說明書用藥。避免配伍禁忌;確保聯合使用其他抗菌藥物時應合理選擇。對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癜癇患者;任辰及哺乳期患婦女;18歲以下患者禁用。腎功能不全者、老年患者、神經系統病患者應甚用或在嚴格監護下使用。用藥過程中醫護人員應仔細觀查患者的征狀和體征,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并盡快明確疹斷,及時給予對癥治療。
4.2 建議藥品生產 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各方面加強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教育與宣傳,充分告知醫生和患者可能存在的風險,避免嚴重不良反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