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

      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

      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山東;水生蔬菜;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3)18-0006-04

      山東省地處黃淮北部,光熱資源充沛,湖泊水庫面積較大,以蓮藕(Nelumbo nucifera)為主的水生蔬菜食用和種植歷史悠久,具備發展水生蔬菜產業的傳統優勢和地理優勢。大多數水生蔬菜藥食同源,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生蔬菜需求逐漸增加。另外,水生蔬菜大多數屬于我國特產[2],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

      力[3]。水生蔬菜還可以凈化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當前,我國正處在水生蔬菜大發展和大流通的時期[3]。本文對山東省發展水生蔬菜的優勢和水生蔬菜生產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水生蔬菜產業發展的對策。

      1 山東發展水生蔬菜的優勢

      作為我國文明發源地之一,山東文化底蘊深厚,地理環境優越,具備發展水生蔬菜的優勢。

      1.1 傳統優勢

      山東水生蔬菜食用和種植歷史悠久[1],現存大明湖畔的“藕神”祠也是佐證。由于地理環境和種質資源的不同,我省多地出產的水生蔬菜品質獨特,備受人們喜愛,其中大明湖產的白蓮藕、茭白和蒲菜被譽為“明湖三白”,汶上大荸薺、微山湖和東平湖產的蓮藕、芡實等也名揚國內。馬踏湖的白蓮藕曾是清代皇室貢品,1972年還被用于招待美國總統尼克松。另外,由于飲食文化的因素,我省水生蔬菜食用方法也別具特色,擁有多種風味獨特的菜品,如“涼拌藕”就是魯菜中的名菜之一。由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和品質獨特,我省的“明水白蓮藕”(濟南章丘)、“沙河蓮藕”(濟南商河),“八湖蓮藕”(臨沂河東區)和“孝河白蓮藕”(臨沂蘭山區)已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充分發掘傳統文化,開發水生蔬菜相關加工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1.2 區位地理優勢

      山東地處東部沿海、黃河下游, 位于東經114°36'~122°43',北緯34°25'~38°23',光熱充沛。境內黃河橫貫東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另有微山湖(全國第5大淡水湖,也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和東平湖等湖泊分布,湖泊、河流和水庫等水體面積較大。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山東經過,隨著南水北調的實施,沿岸水面將進一步擴大。有利的地理條件為山東水生蔬菜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另外,在棗莊、濟寧和泰安等礦區都有較大的塌陷區,目前全省塌陷區面積在47 000 hm2左右,相當于3/4個東平湖的大小,而且面積還在不斷擴大,預計10 a后面積將擴大1倍左右。很多下陷區由于積水已變成湖泊,目前塌陷區利用率僅20%左右。塌陷區的利用是當前我省面臨的重大課題,發展水生蔬菜將是出路之一。

      山東地處沿海,出口便利。作為蔬菜出口大省,成熟的出口渠道為水生蔬菜占領國際市場提供了便利。

      2 山東水生蔬菜生產概況

      為摸清我省水生蔬菜發展概況,發現和解決生產中的問題,我們通過實地考查、電話訪問和網絡檢索等多種方式對全省水生蔬菜生產情況進行了初步調查。

      2.1 蓮藕

      蓮藕在山東廣泛分布,其中絕大部分是藕蓮,其次是花蓮,子蓮較少。

      據我們估計,2013年全省淺水藕種植面積在13 000 hm2左右。濟寧、棗莊、泰安、濟南、淄博和臨沂是我省傳統藕區。濟寧種植面積最大,其中微山縣在2 200 hm2左右,其他區縣合計在2 600 hm2左右。東平湖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周邊也是我省第二大蓮藕種植區域。近年來,在菏澤和東營兩市水源豐富的地區淺水藕種植面積較大(均在667 hm2以上),聊城、濰坊、日照、威海、青島、萊蕪、德州和濱州等地也有了較小面積的種植。另外,野生蓮在微山湖區大面積分布,面積在2 300 hm2左右。

      目前我省栽種的藕蓮品種主要是鄂蓮4號、鄂蓮5號、鄂蓮6號和寶應大紫紅等南方品種,地方傳統白蓮藕品種已非常少見。傳統品種逐漸消失的原因是其產量低、商品性差。由于市場上傳統白蓮藕稀少,百姓需求得不到滿足。從網上我們還了解到我省還有“南斯拉夫雪藕”、“美國雪蓮3號”和“泰國花奇蓮”等所謂“品種”,據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劉義滿研究員分析,這些名字均是為了推銷藕種的噱頭,其真正來源應為國內南方品種或后代選育而來。這些情況的出現,凸顯了我省蓮藕育種科研工作的缺位。

      目前山東蓮藕的栽培方式分為傳統坑塘和池式兩種,在水源豐富的地方采用傳統坑塘式栽培,而在一些水源相對較少的地方以池式栽培為主。池式栽培主要分為硬化池(由混凝土建成,使用期限較長)和軟化池(由防滲膜建成,一般只能使用3 a)兩種[4]。有些地方還推廣了秸稈種藕的方法,即把秸稈鋪在泥中,然后將藕種于其上。這樣,不僅便于藕的采挖,同時由于藕田有機質增加和土壤變得疏松也有一定的增產效應。我省蓮藕生產中的主要病害是腐敗病,目前我省缺乏抗性品種篩選,也沒有科學有效的防控體系。通過調查還發現,目前蓮藕施肥方式比較粗放,肥料用量較大,所需費用較高。

      采收是蓮藕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和用工費用的提高,蓮藕采收費用逐年攀高。目前,分散農戶還是采用人工采收,一些合作社開始利用噴射水槍或采藕機進行作業。

      蓮藕出口和深加工在山東還處于起步階段。2009年開始微山湖出產的鮮藕才走出國門出口到韓國。近年來濟南維真食品有限公司開始對日本出口冷凍蓮藕切片。另外,微山縣魯南湖產食品有限公司等開發了荷葉茶。深加工企業缺少,資源利用率低,缺少附加值,是限制蓮藕生產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因素。

      2.2 其他水生蔬菜

      除了蓮藕外,菱角(Trapa sp.)、荸薺(Eleocharis dulcis, Eleocharis tuberosa)、芡實(Euryale ferox)和蒲菜(Typha latifolia)等水生蔬菜在我省也有分布。其中菱角和荸薺是我省常見的休閑小吃和湖區特色蔬菜。東平湖的菱角,當地叫青菱,20世紀80-90年代曾經大力發展人工種植,最大面積達到近 3 400 hm2,年產3 000 t,近20 a來種植面積大大減少。微山湖的菱角個頭較大,有野生也有栽培,栽培面積在460 hm2左右。菱角秧是當地的家常蔬菜,鮮菱角或干品及其加工制品很多被銷往外地。荸薺在湖區主要為野生,另外在濟寧汶上縣常年有一定的種植面積,大約在260 hm2。

      芡實(俗稱雞頭米)在我省湖區也有一定面積,分為野生和栽培兩種,微山湖區栽培面積為800 hm2左右,東平湖區栽培面積為500 hm2左右,芡實葉柄和果柄在產區是家常蔬菜,芡實米遠銷北京、安徽和江蘇等地。

      蒲菜(香蒲),在我省水域廣泛分布,唯有大明湖蒲菜比較出名,是濟南名菜之一。濟南大明湖曾經是我國蒲菜的三個著名產地之一(另兩個為云南建水和江蘇淮安),但目前濟南蒲菜的食用人群逐漸縮小。據悉,在聊城等地,蒲菜在市場上偶有出現。

      3 存在的問題和分析

      3.1 蓮藕品種多樣性差

      如前所述,目前我省蓮藕主栽品種都是南方品種,地方傳統白蓮藕品種已很少見。當前主栽品種產量遠比我省傳統品種高,但品質不太符合當地飲食和進口國消費習慣。據一家出口公司反映,日本進口蓮藕要求直徑不超過8 cm,而目前主栽品種大都較為粗壯。這些都反映我省蓮藕品種存在多樣化較低的問題。

      3.2 蓮藕栽培和管理落后

      蓮藕栽培方式仍以坑塘為主,管理粗放,不僅浪費肥水,也限制了蓮藕采收效率的提高。蓮藕采收目前仍以人工為主,水槍噴射和采藕機等設備體系有待進一步改進。另外,蓮藕病蟲害防控體系研究缺乏,標準化種植程度低,存在蓮藕生產不穩定現象。相關研究和技術推廣缺位是關鍵原因。

      3.3 產品附加值低

      增加水生蔬菜深加工比例提高附加值,是保障水生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目前產品仍以簡單包裝為主,上市期短,附加值低。其中主要原因是省內缺少水生蔬菜深加工的“龍頭”企業,也沒有形成知名度高的品牌。

      3.4 小型水生蔬菜發展萎縮

      我省菱角和芡實種植有明顯的減少趨勢,據調查東平湖區目前的面積僅為20 a前的1/5左右。蒲菜雖然在全省水域普遍分布,但蒲菜食用人群也日漸減少。荸薺是備受大眾喜愛的休閑食品,但近年來面積并無擴大。其中的原因,既有產量低的因素,產品加工技術滯后和推廣不力也是關鍵原因。

      4 促進山東水生蔬菜發展的對策

      4.1 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如前所述,水生蔬菜在國際市場的潛力巨大,生態效益顯著,我省具備發展水生蔬菜的傳統和地理優勢。因此,政府應加大對水生蔬菜發展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我們認為重點是以下3個方面。

      一是加大對水生蔬菜研究和技術示范的支持。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相對于其他蔬菜而言,省內各級政府對水生蔬菜科研的支持力度遠遠不足,我省水生蔬菜遺傳育種和栽培研究幾乎是空白。雖然政府(主要是鄉鎮一級政府)扶持了若干示范基地,但是質量不高,示范效果有限。主要原因是我省水生蔬菜專職科研人員長期缺乏。以項目為依托,建立一支專業的、穩定的水生蔬菜科研和技術服務團隊是我省水生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二是加強企業和品牌的培育。目前我省水生蔬菜品牌缺乏,“龍頭”企業尚未形成,對產業發展極為不利,應加大對企業和合作經濟的政策扶持,盡快擴大水生蔬菜產品的內銷和出口市場,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三是應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土地流轉。目前全省整體的水生蔬菜種植規模化程度較低,難以形成規模化效益,限制了產業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可以達到規模化種植,不僅便于管理,而且能保證產品的穩定供應,從而為“龍頭”企業形成和發展奠定基礎。

      4.2 加快科技創新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針對我省水生蔬菜的生產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我們認為要重點開展以下研究。

      一是引進和培育蓮藕優良品種,增加品種多樣性。在高產的基礎上,重點要突出地方品種特色,這樣不僅有助于滿足我省百姓需求,還可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引種和育種工作還應結合機械化采藕的發展趨勢,選擇入泥淺的品種。蓮藕腐敗病抗性育種也應該引起重視。育種工程中,應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進行種質創新,提高育種效率。

      二是加強蓮藕栽培和病害防控研究。機械輔助采藕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要大力研究和推廣采藕機配套的栽培技術。摸清蓮藕需肥規律,實現精準施肥,有利于提高蓮藕的肥料利用效率,降低施肥量。腐敗病是蓮藕最嚴重病害,該病以防控為主,應結合實際研究制定科學系統的防控體系。

      三是針對荸薺、芡實和菱角生產面積擴大停滯甚至萎縮的問題,應加快新品種培育和栽培技術創新和推廣。除此之外,要把這些小型水生蔬菜的推廣整合到水生蔬菜大產業發展中去,摸索不同水生蔬菜輪作、套作和水旱輪作等多種農業措施,確保水生蔬菜生產的穩定化、長期化和多元化。

      四是加強水生蔬菜地方特色產品的深加工研究。提高產品附加值是保障水生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我們認為,充分發揚地方特色飲食文化、開發地方特色食品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葉靜源.我國水生蔬菜栽培史略[J].古今農業,1992(1):13-22.

      [2] 趙有為,曹碚生,薛林寶.中國水生蔬菜作物品種資源分類的初步研究[J].江蘇農學院學報,1989,10(3):15-20.

      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2篇

      1 育苗

      8月中下旬,選擇有機質含量豐富的藕田作苗床。蓮藕采收后作畦,667 m2水芹本田需苗床50 m2。將老熟水芹花莖剪成10~15 cm長的莖段在畦面上均勻撒播(667 m2本田需母莖25~30 kg),然后用木板將其壓入泥狀的床土里,以母莖未露出土面為宜,最后支平棚并蓋遮陽網降溫保濕,出苗后揭去遮陽網。育苗期間,畦溝內保持淺水,有條件的可以用冷水串灌,降低地溫。苗高8~10 cm時,667 m2追施45%復合肥15 kg(15-15-15,下同),對水澆淋。出苗后30天,苗高12~15 cm時,即可移栽。

      2 定植

      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保水力強、排灌條件好的藕田,蓮藕收獲后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定植前1周開溝筑畦,畦連溝寬1.5~2 m。選晴天傍晚或陰天在畦面橫向開定植溝,溝深15~20 cm。開溝后每667 m2在溝底撒施45%復合肥20~30 kg,拌勻后定植。每叢栽3~4株,行株距(50~60)cm×20 cm,667 m2保苗15 000~16 000株。栽后要及時澆淡肥促活。

      3 肥水管理

      科學的肥水管理是水芹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

      水芹施肥以氮為主,但要注意氮磷鉀平衡;重施有機肥,合理追肥。基肥分2次施入,第一次在翻耕時667 m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第二次在移栽時667 m2施復合肥20~30 kg,撒施于種植行的溝底,施后與土壤混合均勻。

      緩苗后追4次肥,一般隔10~15天施肥1次。前3次每次667 m2施碳酸氫銨10~15 kg,對水澆施;最后1次追肥在培土后進行,667 m2施45%復合肥20 kg,施于溝底。

      水芹喜水、忌旱,干旱會造成纖維含量增加,品質下降。根據水芹喜水特性,水芹定植后要經常灌水,保持畦面濕潤。

      4 培土軟化

      植株長至30~40 cm高時,深培土一次。培土前先將行間的壟土用鋤頭搗碎,然后將植株邊的壟土培至植株旁,使原壟變成溝底、定植溝變成壟。培土高20~30 cm,以苗尖露出土面5~10 cm為宜。培土時要小心操作,避免弄傷植株,引起爛莖。

      5 病蟲害防治

      遵循“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重視農業健身栽培,以防為主,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

      水芹莖腐爛病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病原不明,主要在培土后發生,嚴重時發病率高達30%~50%。預防措施:a.與蓮藕進行水旱輪作,將藕葉莖還田,提高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強水芹抗病性,水旱輪作還可改善土壤中的菌群結構,使土壤中有益菌增加、有害菌減少(大部分有害菌屬好氧菌,在長期淹水條件下缺養死亡),從而減輕病害的發生;b.增施有機肥、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c.母莖消毒,播前清洗母莖,并用霉靈噴灑消毒,防止母莖帶入土傳病害;d.推遲培土。早熟栽培的培土時間推遲至11月初,避免土溫過高誘發水芹莖腐爛病;e.藥劑輔助,定植成活后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2次預防,發病初期用霉靈澆淋病株及其周圍植株基部進行防治。

      水芹銹病:主要為害葉片。防治方法:適時適量追肥,增施磷鉀肥,防止偏施氮肥引起植株旺長、抗病力下降;發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2 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等交替防治,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蚜蟲:春秋季均會發生。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0%吡蟲啉乳油4 000倍液等交替防治,隔7~10 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夜蛾類害蟲:主要發生在秋季。在卵孵化盛期至1、2齡幼蟲高峰期,用5%抑太保(氟啶脲)乳油1 500倍液、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 000倍液等交替防治,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6 采收

      培土20~30天后即可陸續采收,早熟栽培的11月中下旬開始采收;遲栽的,可延收至翌年3月下旬。采收時先扒去植株旁的覆土,然后用鐵鍬將水芹根部鏟起,清理爛泥后裝筐,洗凈后扎成把出售。

      7 留種

      應選擇排灌方便、土質疏松的田塊作留種田,定植前1周施少量復合肥。翌年3月中下旬將越冬苗(留種水芹苗不需培土,適當延遲播種)拔起、分株,選無病、莖粗、中等高度的植株重新定植,每叢栽3~4株,行株距30 cm×20 cm。過長的苗要先割除一部分,留苗高15 cm左右。緩苗后,追肥1~2次,但要控制氮肥,以免植株徒長,導致倒伏、腐爛。留種田要注意防治蚜蟲。8月下旬植株老熟后即育秧。10 m2留種母莖可培育667 m2本田所需的秧苗。

      參考文獻

      [1] 方家齊.水芹旱作[J].蔬菜,2000(6):19.

      [2] 孫文.水芹旱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07(11):12.

      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無公害蓮藕;質量控制措施;生產技術

      **市近年來引進推廣了無公害蓮藕生產技術,生產的蓮藕個大、白嫩、圓潤、藕節均勻、脆甜爽口,并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現將無公害蓮藕質量控制措施及生產技術介紹如下。

      一、無公害蓮藕質量控制措施

      1.1組織措施

      **市成立了農業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標準化指導小組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技術指導小組。基地技術指導小組在市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和農業局標準化指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基地技術指導小組負責蓮藕的生產管理,提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服務,統一供種、供肥、供藥,定時組織技術培訓、講課指導,從每個生產細節抓起,推廣良種良法技術配套,把握肥水管理及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確保按照無公害蓮藕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管理。

      1.2技術措施

      育苗期進行科學的肥水、溫、光管理,防治病蟲害,以利藕苗健壯生長;在區域預測預報的指導下,結合當地歷年病蟲發生資料,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做到對癥下藥,適期用藥;大力推廣農業防治、生態防治、生物防治、生化防治、物理防治技術;搞好清潔田園,土壤消毒;提高施藥人員技術水平,噴藥周到、均勻,交替使用農藥;科學施肥,實行有機質栽培技術,有機肥配合使用;人畜糞肥應經過無害化處理,作基肥;推廣標準化農業設施和材料;完善藕地水利設施,健全排灌系統;基地配備微機和蔬菜殘毒快速檢測儀。

      1.3投入品管理

      嚴格控制藕種來源;經營單位必需具備營業執照、種子經營許可證;從外省市進口的種苗必須有檢疫證明;設有專門的種苗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應核對種苗數量、品種和相關證件,并記錄檔案(詳細的出入庫、質量描述等記錄);堅決杜絕劣質種苗。

      農藥使用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和《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執行;在生產中不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國家明文規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農藥;設有專門的農藥倉庫和保管人員;保管人員核對農藥的數量、品種和“三證”后,方可入庫;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積極使用生物農藥,配合檢測部門控制好蔬菜農藥殘留超標;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或病蟲情報用藥,做到適期防治、對病下藥,注意農藥的交替使用,以提高藥效;嚴格掌握農藥安全間隔期,上市蔬菜必須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之外;不擅自提高農藥使用濃度、使用量及次數;及時做好農藥使用檔案記錄。

      嚴格執行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根據植物生長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及配合施用配比合理的無機復合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復合肥為主,單元素肥料為輔;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盡量限制化肥施用;最后一次追肥在收獲前30d進行;及時做好肥料使用田間檔案記錄;肥料按種類分開堆放于干燥、陰涼的倉庫等場所,避免因環境因素造成肥力損失和環境污染。

      設立專門的記錄員負責蔬菜生產技術和農時操作記錄;農藥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并按作物分別記錄使用的農藥名稱,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記證號、劑型、防治對象、時間、施用量、次數、安全間隔期;肥料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內容包括肥料名稱、登記證號、類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數等;及時做好各類農時操作記錄、產量記錄和產品銷售記錄;記錄需妥善保存1年,以利可追溯性檢查,無質量問題時才全部作廢。

      1.4產地保護措施

      禁止使用對環境有嚴重影響的化學制劑;有計劃地制定蔬菜病蟲害防治措施、土地輪作和茬口安排計劃、科學施肥與節水灌溉措施;及時回收田間的廢棄農膜、農藥空瓶等,防止其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破壞;有計劃地實行天敵保護措施,在基地周圍設置綠化帶,種植以花蜜為主的綠化作物,營造天敵誘集環境,病蟲害防治堅持以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為主;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檢測,為生產優質無公害蓮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1.5產品檢測制度

      蓮藕采收上市前進行農藥殘留速測,合格后安排上市;檢測人員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熟悉掌握所使用的儀器性能和操作方法,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和各種檢驗規章制度開展工作;檢驗人員必須對每一個檢測數據負責,減少人為誤差;儀器設備要定期檢查、維修、校正。

      二、無公害蓮藕生產技術

      2.1藕田選擇及整地

      藕田要選擇保水蓄肥的黏壤土,新開藕田應先耕翻,并筑固田埂,在栽植前15d施入大量基肥,耕翻耙平,栽藕前1d再耙1次,使田土成為泥濘狀態,平整土面。連作藕田要先清除老藕田內的花梗、花莖、蓮鞭等殘存物,再施入基肥[1,2]。一般施入糞尿37.5t/hm2、綠肥或廄肥75t/hm2。

      2.2種藕選擇與排藕

      根據蓮藕對水深度的要求,分為淺水藕和深水藕。淺水藕藕和葉均短小,適宜在水深15cm的淺水中栽培,深水藕莖葉高大,藕節細長,適宜在0.6~1.0m的深水栽培。種藕一般于臨栽前挖起,挑選符合該品種特征并帶有子藕的整藕作種,子藕必須向同一方向生長;如用子藕作種藕,則子藕必須粗壯,否則新株發芽力弱,影響分枝數和產量[3]。排藕時期在春霜停止后,不宜太遲。栽植密度為行距2.5m,株距0.8m,每穴排放帶有3個藕頭的種藕1支。如用子藕則排2支/穴。一般需藕6000kg/hm2。先將藕種按規定行株距及藕鞭走向將藕排在塘面,然后將藕頭埋入泥中10cm深,再把節梢翹在水面上,以利用陽光提高土溫,促進萌芽。排藕方式很多,有朝一個方向的,也有幾行相對排列的,各株間以三角形的對空排列較好。四周邊行藕頭一律向田內,以免蓮鞭伸出埂外。一般栽種藕3000支/hm2,或有效芽(早藕)9000個/hm2,如為晚藕,則為6000個/hm2。掌握株行距均在2m,深度以10cm為宜。一般在斷霜后,清明至谷雨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即可栽種。方法可用兩手抓住藕種,芽端在前,向后扦入泥中。要求芽端稍低,后部翹起,以不露出水面為準。最好隨挖、隨選、隨栽。當天栽不完應灑水覆蓋,保持潮濕,防止藕芽干萎。栽種時鄰行藕種的芽端要以三角形對空排列為好,避免擁擠,藕池內四周應空出1m左右的空地不種,邊行藕芽要朝向池中心,以免長出池外。

      2.3藕田管理

      藕生長初期要求水位略淺,一般不超過20cm,深水藕可略深些,開花坐藕時則應與初期略同。在全生育期中,不能斷水底,以免漏水漏肥。深水藕夏季要及時排水,防止藕池水猛漲,淹沒立葉,造成減產或絕產[4]。全年約需氮(N)525kg/hm2、磷(P2O5)300kg/hm2、鉀(K2O)525kg/hm2。概算為土雜肥45t/hm2、過磷酸鈣600kg/hm2作底肥。可分別在芒種(藕莖生長分枝盛期)和小暑開花初期2次進行。為防止肥料揮發,追肥前可先把池水排淺,撒入化肥,待其溶化后再灌至原水深。在5~7月蓮藕生長旺盛階段,將向地外長的走莖撥轉,使之向池內生長。當出現浮葉,能確定藕種及走莖位置后開始除草,一般在小暑荷葉長滿水面前分2次進行。雜草可直接壓入泥中漚肥。定植后1個月左右,浮葉漸枯,應及時摘除,有6片立葉時封行,早藕開始坐藕,不宜再下田除草,以免碰傷藕身。此時除草應在卷葉的兩側進行。蓮藕以采藕為目的,開花結籽消耗養分,如有花蕾發生應將花梗曲折,不可折斷,以免雨水侵入引起腐爛。蓮藕旺盛生長期,蓮鞭迅速生長,當卷葉離田邊1m時,為防止藕頭穿越田埂,每次除草時,隨時將接近田邊的藕頭向田內撥轉,生長盛期每3d轉1次,如天氣不好,生長緩慢,則7d轉1次,共轉6次。轉頭應在中午莖葉柔軟時進行,藕頭很嫩,轉時應將后把節一起托起,轉好后再用泥土壓好。

      2.4病蟲害防治

      蓮藕一般病蟲害不嚴重。病害主要有腐敗病,如病情較輕,葉片呈現黃色,藕仍可生長,伏天不能坐藕,則秋天還可坐藕;嚴重時病株枯萎死亡。發病季節,葉面噴霧多菌靈500倍液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可噴抗蚜威2500倍液防治。

      2.5采收

      挖藕當天早晨摘去一部分葉,曬干作為包裝材料。只將荷葉在葉與梗蓮之間用手指捏扁,摘下后將正面向外對折,曬1d后,第2天再將葉面向內對折,然后臍對臍疊齊晾曬,曬干后收存。藕的供應期很長,淺水蓮藕在立秋前采收的為嫩藕,立秋至處暑挖甜藕,寒露以后水溫太低挖藕不便。深水藕田用藕鉤,可適當放水,挖藕時先將藕身下面的泥掏空,再慢慢將整藕向后拖出。

      參考文獻:

      [1]李燕,鄧成飛.蓮藕無公害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8(11):46.

      [2]卜麗霞.無公害蓮藕標準化栽培技術[J].山東蔬菜,2007(2):33-34.

      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4篇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政辦【2014】65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減少傳統種植,發展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努力提高秋種質量,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體工作思路是:“一減、一增、一調”(即:減少油菜面積,增加蔬菜種植面積、調整整體種植結構布局),積極推進美好鄉村中心村產業發展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著力推進“三項工作”(新品種、新機具和適用技術推廣、高產示范片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

      主要目標:減少油菜面積,計劃種植油菜2.2萬畝,穩定小麥面積,小麥種植1萬畝。計劃調整種植結構3500畝(新增設施栽培200畝、水生蔬菜1000畝、露地蔬菜2000畝)。

      二、工作重點

      (一)大力推進秋種結構調整

      各村(社區)要抓住秋種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特別是竹塘、龍光、馬龍山、復興、城山、橋居、龍泉、三站等村(社區)要因地制宜,逐步減少傳統種植,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1、大力發展設施栽培。各村(社區)要搶抓上級對設施栽培實行以獎代補的機遇,進一步擴大設施栽培面積,力爭新建設施栽培200畝,積極推進設施栽培建設。

      2、積極穩妥推進育苗中心建設。各地在推進設施栽培的過程中,還要結合實際,提高發展設施栽培的檔次,穩步推進溫室育苗,主要發展溫室瓜菜育苗、苗木花卉、新技術新品種示范等。

      3、挖掘潛力,發展水生蔬菜。適宜發展水生蔬菜的村(社區)要進一步挖掘潛力,積極改造洼地、荒灘,預留好茬口,為明春發展蓮藕等水生蔬菜做好準備,積極推進環巢湖生態農業建設。全鎮計劃新增水生蔬菜面積1000畝。

      4、扎實推進露地蔬菜生產。計劃新增面積2000畝。各村(社區)要注意鞏固并穩步發展露地蔬菜生產。

      各村(社區)在推進秋種結構調整中,要積極培植和引進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發揮其在結構調整中的中堅和帶動作用,推進全鎮現代農業發展。具體要注意做好“五個”結合:一要與美好鄉村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美好鄉村,產業發展是前提。在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的過程中,結合項目傾斜,堅持適合什么發展什么,因地制宜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做到規模推進,成片開發,著力推進“一村一品”。二要與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相結合。在結構調整上要注意逐年推進,成規模發展,同時圍繞結構調整搞好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示范區建設的檔次。各村(社區)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規范建設程序,提高建設質量,繼續鞏固省級油菜高產創建示范區建設。三要因地制宜,與發展特色農業相結合。四要與土地流轉招商相結合;各村(社區)要依法、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和整理,大力開展土地流轉招商,引進企業進行結構調整,推進規模化經營。

      (二)大力推進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

      各村(社區)要按照縣“村抓百畝片”的要求,狠抓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通過在示范片內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搞好農機和農藝相結合工作,推動秋種整體質量的提高。全鎮計劃建設油菜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1個。示范片建設要按照“五統一”種植模式來促進關鍵技術轉化應用。同時要做到“五有”:即有明顯的示范標志、有完整的技術方案、有行政和技術負責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觀摩活動計劃,切實發揮示范區宣傳、輻射和帶動農民的作用。

      (三)大力推進新品種和適用技術推廣

      1、推廣一批優質高產品種。良種是夏季糧油豐產豐收的基礎。今年油菜主要推廣秦優十號、核優46、皖核雜8號、灃油737、等一批近年種植產量性狀表現穩定的品種。小麥主要推廣揚麥13、揚麥18、皖麥32、揚麥15等高產穩產品種。

      2、推廣適期播栽和免耕栽培技術。油菜生產上,各村(社區)要充分利用空閑茬口,在9月上中旬力爭多育苗、早育苗,以爭取秋種的主動權,大力推廣油菜免耕栽培等輕型栽培技術。直播油菜的適宜播種期在9月20日至10月10日,小麥播種應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

      3、推廣秸稈還田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一是結合機械收割,推廣水稻秸稈機械粉碎還田1萬畝。二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測土的基礎上,根據高產栽培對各種元素的需求量,采取有機肥與無機肥、大量元素肥料與微量元素肥料、基肥與追肥“三結合”方法,引導群眾施用農家肥和實施秸稈還田,重點推廣油菜硼肥底施和小麥氮肥后移技術,力爭使測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區面積擴大到1000畝,輻射帶動1.5萬畝。三是繼續探索和示范推廣油菜、小麥秸稈粉碎還田速腐技術、“田頭窖”堆腐還田技術。

      4、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主要通過推廣農藥混用、主治兼治結合、適期防治、達標防治等技術,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5、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耕作播種一體化技術。主要開展油菜、小麥機械化耕作播種和收割一體化示范,解決油菜收割難問題,促進我鎮油菜生產發展,同時推進我鎮農業機械化進程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各村(社區)要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秋種工作領導小組,責任落實到人,增強干部的責任意識。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負總責,抓協調,抓督促;分管同志要具體抓,靠前抓,抓落實;村干部要劃片包干,明確任務,定崗定責。

      (二)廣泛宣傳。各村(社區)要大力宣傳秋種工作的思路和工作重點,介紹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知識。要利用會議、廣播、標語等形式,在全鎮上下營造秋種工作的濃厚氛圍。鎮農辦要辦好秋種技術培訓班,組織有關專家到村(社區)舉辦科技講座,努力把相關技術傳授到千家萬戶。

      蓮藕高產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蓮藕;菱角;病蟲害種類;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3547(2013)10-0059-04

      蓮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h)和菱角(Trapa bicornis)在淡水中生長,其產品可供食用,口味獨特,營養豐富,且具有保健功能,在我國,栽培品種豐富、種植面積大[1]。由于水生蔬菜對水、光照、溫度等環境條件有較嚴格的要求,適宜水生蔬菜生產的土地資源有限,不利于實行科學的水旱輪作栽培模式,大多數地方被動地實行連作栽培,同時生產水域附近的居民和企業對水體帶來的污染也逐年加重,且生長在水中這一特點使得根莖部用藥效果較低,加之多種病蟲為害加重,水生蔬菜的品質、產量和效益下滑[2]。而農戶對病蟲發生和為害沒有正確的認識,對合理、安全用藥缺乏科學指導,這給農戶用藥防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并存在著農藥等投入物使用不規范等隱患,為此,本文對蓮藕和菱角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關鍵防治技術進行了綜述,以期為水生蔬菜品質提升、產業發展壯大和農民增收增效提供參考。

      1 蓮藕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蓮藕是我國的特色水生蔬菜之一,可供食用、藥用,荷花還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深受人們喜愛。近年來,由于常期連作、施肥不當等原因,蓮藕生產中病蟲害呈擴大蔓延趨勢。

      1.1 主要病害

      蓮藕主要病害有蓮藕腐敗病(Fusarium bulbigenum)、褐斑病[Corynespora casiicola (Berk. Et Curt.) Wei]、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小菌核葉腐病(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3~7],其中部分病害的發生已經給蓮藕生產帶來了較大的損失,如蓮藕腐敗病,發病嚴重時可使蓮藕的商品價值減少60%[8,9]。另外,據魏林等[10]報道,蓮藕腐敗病病菌能侵染周邊的雜草,雜草的存在也可能為該病害提供侵染源,這又給病害的防治增加了難度。

      1.2 主要蟲害

      蟲害有蓮縊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eae Linnaeus)、斜紋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ns)、稻根葉甲(Donacia provosti Fairmaire)、薊馬(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icius)等 [11~14]。蚜蟲主要發生在蓮藕生長前期,不僅通過取食直接為害植株,同時還能傳播病毒病,極易引起病害的大暴發。斜紋夜蛾主要在蓮藕生長中后期為害,取食量大,為害嚴重[5]。稻根葉甲,又名稻根金針蟲、蓮根葉蟲,通過吮吸地上莖汁液、為害根系等影響蓮藕的產量和品質。

      1.3 防治方法

      蓮藕病蟲害種類多,發生規律復雜,且蓮葉表皮具蠟質等,使蓮藕病蟲害防治的困難加大。因此,應通過選用抗性強的品種、選擇無病蟲種藕、清除田間殘茬、實行輪作等農業措施進行防治,在選擇防治藥劑時,應堅持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原則,藥劑交替使用,蟲傳病害的防治要與害蟲的防治相結合。注意保護青蛙、蜘蛛、蜂等自然天敵,以便于利用天敵與害蟲之間的相互制約作用來控制害蟲。另外,黑光燈、殺蟲燈、性誘劑粘板等物理手段都已廣泛用于害蟲的防治[3~8]。

      ①蓮藕主要病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a.腐敗病。主要為害蓮藕地下莖,發病重時地下莖變褐變紫腐爛,不堪食用;發病初期,病葉干枯變褐,并向內擴大,最后整片葉變褐焦枯,葉柄頂端處向下彎曲枯死。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多施磷鉀肥防止偏施和土壤消毒等;藥劑防治可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20%荸藕病絕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灑或拌細土撒入淺水層。

      b.褐斑病。葉片染病初期產生褐綠色小斑點,后擴散成紅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后期病斑變褐干枯;葉柄感病則易折斷下垂。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水旱輪作、合理密植、多施氮鉀肥、及時清除病株殘體老葉等;藥劑防治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異稻瘟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c.病毒病。生長勢衰退,葉片上產生淡褐色枯斑,立葉矮小,莖和藕上出現黑褐色條斑,結藕僵硬、細小、扭曲、畸形,品質下降。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及時清除病株等;噴施葉面營養劑+0.05%~0.1%黑皂或洗衣皂,也可用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NS-83增抗劑100倍液鈍化毒源,同時要結合防治蚜蟲。

      d.蓮藕葉片小菌核葉腐病。主要為害浮貼在水面的葉片,病斑不定形, 褐色或黑褐色,壞死后期出現白色皺球狀菌絲團,后生茶褐色小菌核,發病重時葉片變褐腐爛。農業防治宜適當稀植、注意田間水位、及時清除病殘體等;藥劑防治可用5%井岡霉素水劑或可溶性粉劑500~1 000倍液、20%氟紋胺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300倍液、30%倍生(苯噻氰)乳油

      1 000倍液、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10]。

      ②蓮藕主要蟲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a.蓮縊管蚜。主要為害嫩葉,使葉片皺縮難以展開生長,以致枯死,還能傳播病毒病。農業防治宜清除田間雜草、合理控制種植密度、降低濕度等;藥劑可用40%樂果乳劑1 500~2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 2 000~3 000倍液、抗蚜威2 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防治;保護青蛙、燕子、蜻蜓、蜘蛛、異色瓢蟲、黑襟毛瓢蟲、中華草蛉、食蚜盲蝽、蚜繭蜂等,也可利用藕田養鴨、養魚控蟲除草;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高壓汞燈、昆蟲性誘劑等進行防治。

      b.斜紋夜蛾。啃食荷葉、花蕾和花,可把荷葉成片吃光,僅留葉脈,造成蓮藕減產。農業防治采用清除雜草、翻耕曬土、減少蟲源、人工摘除卵塊和帶集中幼蟲的葉片等;藥劑可用3.6%蟲酰?蘇+Bt(滿貫)可濕性粉劑900 g/hm2、38%甲維鹽?辛乳油800倍液、15%茚蟲威懸浮劑225~300 mL/hm2、19%殺蟲威?阿維乳油1 000倍液、25%滅幼脲3號懸浮劑500~1 000倍液防治;保護和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如廣赤眼蜂、小繭蜂、黑卵蜂、寄生蠅等,另外還有蜘蛛、線蟲和病毒微生物;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c.稻根葉甲。幼蟲為害莖節,成蟲也啃食荷葉,受害植株生長緩慢,重者全株死亡。農業防治采用水旱輪作、清除田間寄主等;藥劑防治可用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敵敵畏1 000倍液、樂果1 000倍液。

      d.薊馬。薊馬口針刺吸蓮藕葉片及花的汁液,形成白色小斑點,嚴重時葉片卷縮,花枯萎,癟粒增加。農業防治宜適時栽植避開為害高峰期、及時清除殘茬病葉等;藥劑可用5%啶蟲脒乳油3 000~ 4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施防治;田間設置藍粘板[5,11~14]。

      2 菱角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菱角為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菱肉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一定的營養保健功效。由于水質污濁、溫濕度不宜等原因,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菱易遭受各種病蟲的為害。

      2.1 主要病害

      菱角的病害主要有菱白絹病(Sclerotium complanatum)、褐斑病(Cercospora spp.),一般通過水流、摘菱等途徑傳播,高溫高濕時易發病。菱白絹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會使菱盤腐爛導致失收;褐斑病在各地普遍發生,使菱葉早落,造成結果減少和果實變小[15]。

      2.2 主要害蟲

      害蟲主要有菱角螢葉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菱角紫葉蟬(Macrosteles purpurata)等。菱角螢葉甲成、幼蟲均能啃食葉片造成為害,1 a可發生6~7代,其中6~7月蟲量最大,為害較重。菱紫葉蟬以成、若蟲刺吸菱角、莖、葉,1 a可發生6代,7~8月為害最重[16]。

      2.3 防治方法

      菱角病蟲為害集中在6~9月,而此時恰好是菱角開花結果的旺盛期,因此做好這一階段的防治工作是菱角獲得高產優質的關鍵。應保持菱塘常年流水,確保水質清潔,清除岸邊雜草、爛葉以及老菱盤,一般在種植1~2 a后與菜藕輪作或改養魚、蟹,以減輕病蟲害的發生。由于菱紫葉蟬與菱角葉甲常同時發生,故可采用殺蟲雙和溴氰菊酯等進行兼治,控制為害高峰[17~20]。

      ①菱角主要病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a.白絹病。發病初期葉片中部發生少量黃色小病斑,后逐漸增多擴大至菱盤腐爛。農業防治采用輪作、清除雜草和菱盤殘茬等;藥劑防治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b.褐斑病。發病初期葉片邊緣產生淡褐色小斑點,后擴大成深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塊,其上有黑色小霉點。農業防治宜合理密植、整理菱盤、防止過于擁擠等;藥劑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 液[15,17~20]。

      ②菱角主要蟲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a.菱角螢葉甲。成蟲和幼蟲啃食菱葉,造成孔洞,重者葉肉食盡。農業防治宜實行輪作、秋后及時處理菱盤、鏟除塘邊茭白殘茬及雜草等;藥劑防治可用18%殺蟲雙水劑5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聚酯類乳油2 000~2 500倍液;菱塘播種前撒施茶籽餅粉末,也可放養青蛙。

      b.菱角紫葉蟬。刺吸菱的莖、葉汁液為害,造成減產。農業防治宜實行輪作、秋后及時處理菱盤、鏟除岸邊雜草等;藥劑防治可用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20%殺蟲畏500倍液、2.5%敵殺死2 500~3 000倍液[16~20]。

      3 小結與展望

      化學農藥是目前防治病蟲害最普遍的手段,見效快,但在使用過程中應掌握不同病蟲害的發生時間、為害特點及流行規律,對癥下藥。農藥的長期使用會誘導病蟲產生抗藥性,同時農藥殘留量也逐步增加,對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脅,因此,不宜單一使用化學農藥來防治病蟲害,應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相結合,建立綜合的防治手段。通過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實行輪作、清除田間雜草殘茬等農業防治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生物防治中的天敵防治既安全又經濟,它們的存在對害蟲的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通過為天敵提供庇護所、食物源等方式來保護它們,使其能夠在自然界增殖,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自然控制的功能[20,21]。已有研究表明,食物對成年雌性天敵的壽命、搜索能力和繁殖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22,23],嚴重缺乏食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雌性天敵搜尋寄主的能力及生殖力[24,25]。另外,生物農藥(如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等)因具有低毒、低殘留的優點,在病蟲害綜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愈來愈重要[26~29]。利用趨性、性誘劑等特性對害蟲進行誘殺,目前在生產上也已得到廣泛應用。

      蓮藕、菱角等水生蔬菜是我國農業的一項特殊種植業,在我國最少已有2 500 a以上的栽培歷史。針對蓮藕、菱角病蟲發生量大、為害嚴重、常規防治技術防效差的情況,應組建以自然控制、生態調控為主要手段,輔之以無公害農藥為特色的水生蔬菜重要病蟲害可持續控制技術體系,引進和篩選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防控藥劑,特別是無公害植保新產品,如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性誘劑和天敵等,為實現水生蔬菜病蟲害可持續控制提供支持,確保水生蔬菜生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有為.中國水生蔬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99-133.

      [2] 錢蘭華,韓雪梅,徐建維.應用農業措施防治“水八仙”病害[J].蔬菜,2005(6):23-24.

      [3] 馬小三.蓮藕褐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甘肅農業,2010(5):94.

      [4] 郭敏,郭蕓,王安寧.蓮藕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07,24(9):62,84.

      [5] 陳金安,呂環照,王啟軍.蓮藕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規程[J].江蘇農業科學,2006(1):66-68.

      [6] 王廣炳.蓮藕腐敗病的綜合防治[J].西北園藝:蔬菜專刊,2008(5):38.

      [7] 牛俊平,翟端軍,陳福華,等.濱湖低洼地區蓮藕腐敗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J].吉林蔬菜,2007(3):51.

      [8] 王興蘭.蓮藕腐敗病的發生特點與無公害防治技術[J].中國植保導刊,2007(8):23-24.

      [9] 魏林,曹福祥,梁志懷,等.蓮藕腐敗病病原菌人工接種致病性測定方法的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09,226(7):74-76.

      [10] 魏林,梁志懷,曹福祥,等.蓮藕腐敗病菌對藕田主要雜草侵染能力的測定[J].湖南農業科學,2010(19):76-78.

      [11] 張昌德,田曉剛,蔣祝海.蓮藕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對策[J].上海蔬菜,2008(1):82.

      [12] 保瓊娥.蓮藕的病蟲害防治[J].農村實用技術,2009(8): 38.

      [13] 邱錦德.蓮藕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探討[J].廣東園林,2010(4):68-70.

      [14] 李衛,鄒萬君,王立宏.昆明地區斜紋夜蛾生物學特性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6,19(1):85-89.

      [15] 馬興華.江蘇菱角大棚長季淺水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 2012(17):26-27.

      [16] 劉余林.菱角病蟲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長江蔬菜,1993(6):14-15.

      [17] 唐天珍,馮沂,吳太和,等.水田設施菱角早熟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8):118-119.

      [18] 董玉海,胡杏春,徐善良.江淮地區菱角螢葉甲發生特點及防治方法[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3,23(5):21.

      [19] 許建華,陳文華.水紅菱生產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7):19-21.

      [20] 鄭許松,俞曉平,呂仲賢,等.蔗虱纓小蜂對褐飛虱卵的寄主適應性[J].中國生物防治 2003,19(3):136-138.

      [21] Zhu P Y, Gurr G M, Lu Z X, et al. Laboratory screening supports the selection of sesame (Sesamum indicum) to enhance Anagrus spp. parasitoids (Hymenoptera: Mymaridae) [J]. Biological Control, 2013,64(1): 83-89.

      [22] Mitsunaga T, Mukawa S, Shimoda T, et al. The influence of food supply on the parasitoid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L. (Lepidoptera: Yponomeutidae) on the longevity and fecundity of the pea leafminer, 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 (Diptera: Agromyzidae) [J].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2006, 41(2): 277-285.

      [23] Mitsunaga T, Shimoda T, Yano E. Influence of food supply on longevity and parasitization ability of a larval endoparasitoid, Cotesia plutella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J].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2004, 39(4): 691-697.

      [24] Hausmann C, Wackers F L, Dorn S. Sugar convertibility in the parasitoid Cotesia glomerat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J]. 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05, 60(4): 223-229.

      [25] Lavandero B, Wratten S, Shishehbor P, et al.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asitoid Diadegma semiclausum (Helen): Movement after use of necter in the field [J]. Biological Control, 2005, 34(2): 152-158.

      [26] 功能.生物農藥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生物防治,2001,17(4):184-185.

      [27] 邱德文.我國生物農藥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J].植物保護,2007,33(5):27-32.

      相關期刊更多

      現代農村科技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云南農業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

      農業研究與應用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 亚洲入口无毒网址你懂的|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亚洲酒色1314狠狠做|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今日精彩视频|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