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區衛生服務的服務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使母親和嬰兒獲得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我團疾控中心自1995年以來,開展了居住在我團轄區內所有產婦、新生兒產后訪視服務,通過多年來的實踐,證明產后訪視工作在深入社區,進入家庭,拓寬了婦幼衛生服務領域,加強了產婦產褥期和新生兒醫療保健,提高了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多方面發揮這明顯的作用。
1 做法
1.1九0團疾控中心設立專職產后訪視人員1名及全團9個農業單位的9名連隊衛生員為訪視人員,負責全團轄區內近一萬人口的新生兒、產婦的產后訪視工作,產后訪視率通過各位訪視人員的多年辛勤工作,不斷努力,逐年在提高,現在新生兒及產婦的產后訪視率已達到100%,專職產后訪視人員為正規婦幼衛生專科畢業,9名連隊衛生員也都是醫療專業畢業,在上崗前接受過婦幼保健業務培訓,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創建“愛嬰醫院”課程培訓,“母乳喂養知識和技術”訓練等內容,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技能。
1.2建立聯系信息及反饋制度,各連隊衛生人員及時掌握本單位近期到預產期的孕婦人員,隨時了解分娩產婦情況,及時對產婦及新生兒進行產后訪視,并將產婦產褥期和新生兒訪視情況及指導處理意見及時登記在《兵團母子健康手冊》上,作為孕產婦保健和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的重要依據。
2 作用
2.1鞏固“母乳喂養”成果,母乳喂養率的提高不僅需要在孕期了解母乳喂養的好處,而且需要解決在母乳喂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產婦出院后還需要大量的后續措施來鞏固母乳喂養的成果,產后訪視人員要具備醫療、預防、護理等醫學專業知識,并具有母乳喂養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對產婦在哺乳期的營養,護理、泌乳、哺乳姿勢等均能給于正確指導,同時督促家屬支持產婦實行母乳喂養。產后訪視人員在母、嬰產后42天左右進行全面檢查及,與兒童保健系統管理4.2.1體檢相結合,構成九0團社區母乳喂養隨訪支持網絡組織,在鞏固和促進母乳喂養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2.2拓寬社區衛生服務領域,產婦在產褥期,兒童在新生兒期均處于特殊的生理、心里狀態,是社區保健服務的重點對象,產后訪視人員能深入社區,進入家庭,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居住環境、衣著、膳食營養、母乳喂養、產婦自身保健、計劃生育知識、新生兒護理等方面作出指導和具體處理,滿足了我團社區居民的基本保健需要,為我團轄區內居住的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質優的基本衛生服務深化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內涵,拓寬了社區衛生服務的領域。
3 提高婦、幼保健兩個系統管理率
3.1產后訪視是在孕婦孕期產前檢查,住院分娩服務的延續,可以在訪視中了解產婦生殖器官恢復情況。
關鍵詞 社區衛生 績效考核 分配制度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0-0016-03
2009年浦東新區實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支兩條線財務管理后,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進一步凸顯,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但如何激勵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防止新的大鍋飯狀況產生,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和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1]。浦東新區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報告如下。
1 績效考核機制的建立和分配制度改革實踐
1.1 改革的原則
在集思廣益和職工代表一致同意的基礎上,我們的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堅持以下四個原則:①分級分類原則 按崗定責,根據不同崗位、任務、難度、風險程度,確定各崗位的考核內容和方法,并兼顧可持續發展需求。②公益性原則 績效考核與社會效益掛鉤,突出公益項目的完成情況,突顯“六位一體”服務功能,重職業道德、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堅決切斷績效考核與經濟創收的聯系。③客觀公正原則 堅持客觀公正、民主公開的原則,確保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結果的公信力,考核結果及時公示并由本科組簽字確認。④激勵導向原則 通過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獎優懲劣,激勵先進,堅持向關鍵崗位、一線崗位傾斜,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并將考核結果作為院內評優的依據。
1.2 改革方案的建立和實施
1.2.1 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制定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和創新工作任務,績效考核和分配突出重點工作,兼顧常規工作。制定考核標準時,堅持以科組為考核單位,以科組工作總量(工作項目數量×工作項目系數)為考核依據,充分體現團隊合作精神。
工作項目系數的指定,充分考慮工作的難度和耗時情況,重視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開展,加大對手工技能項目的激勵;進行工作量系數的指定時,對中醫針灸、手法、推拿等技能型項目予以偏重,以促進服務的開展。重視醫改創新項目的激勵,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普通門診服務單次系數為0.5,簽約對象門診單次系數為1.5,簽約對象預約門診的單次系數為3.0,通過經濟杠桿促進家庭醫生制服務的開展。
1.2.2 確保完成基本工作量,加強質量和滿意度考核
保質保量完成經過預算核定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量,是收支兩條線財務管理的基礎。職工的分配是建立在一定社區衛生服務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按勞分配、優勞優得的分配原則。但僅考核工作數量是不行的,還要考慮工作的質量和群眾滿意度,沒有效果的服務結果只能流于形式[2]。醫務科每月進行質控考核、醫保自查、藥劑科互查和院感質控組檢查;在門診設立滿意度電子測評議臺,患者表揚和投訴定期進行內部通報,每月進行一次患者滿意度測評,每2個月召開醫患座談會聽取居民意見,并將居民滿意度作為分配的重要依據;易耗品的使用由總務和財務部門每月進行核算,若有不合理使用情況,超額浪費部分將在科室當月績效工資總額中予以扣除。
1.2.3 改變重醫輕防分配模式,提高預防保健分配比例
中心堅持防治結合的衛生工作總方針,將臨床預防的理念貫穿于所有的醫療服務之中,全科門診增加了慢性病控制的考核指標;口腔保健科增加了學生防齲的考核指標;醫技科室增加了查瘧、防結核的考核指標;門診各科增加了意外傷害防治的考核指標,并將65歲以上老人的體檢等工作均以量化指標下放到門診臨床一線。凡門診各科與預防保健條線相關的,每月由預防保健科給出考核意見,考核不合格則扣除20%,連續不合格的扣罰加倍。在考核項目中規定臨床醫生必須積極參與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治工作,服從崗位的安排及輪轉,凡不能做到者,扣當月工作量績效的50%,造成嚴重影響者調離工作崗位。
1.2.4 績效考核兩級管理,獎金實行二次分配
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績效考核實行的是中心對科組工作數量、質量和群眾滿意度考核,科組負責內部個人的績效考核,實行二次考核的目的是進一步強化班組的管理意識和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強中心工作要求的執行力,促進工作目標任務的落實與完成,提高醫院的管理效能和醫療服務的工作效率。在績效分配中,中心根據考核結果核定科組績效工資總額,科組長根據每個人的崗位,工作的難易程度以及責任風險,按科組二級分配方案分配到個人,既做到獎勤罰懶,多勞多得,又兼顧小組成員間的公平。兩次分配的好處在于,促進班組管理更加精細,監督更加民主,分配更加透明,使班組工作更具生機。
2 績效考核與分配制度改革產生的效果
2.1 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成效顯著
績效考核與分配制度改革后,從根本上淡化了科室的創收意識,改變了傳統的“以收定酬”的分配模式。醫護人員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提高醫療質量、拓展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流程、方便群眾就醫、提高居民健康素養上去。家庭醫生簽約人數從2010年的8 352人上升到了36 748人,其中老弱病殘人群簽約已達到92%,簽約滿意度達98%。2011年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浦東新區醫療機構績效考核中排名第1,2012年排名第2,國家規定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了全面達標。
2.2 職工滿意,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價值得到體現
以往,中心為了減少獎金分配中的矛盾,大鍋飯成份的獎金占較大比重,如過節費、年中獎、年終獎等,這類獎金發放與工作好壞無關,干多干少一個樣,挫傷了大部分職工的積極性。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后,職工分配總額的絕大部分納入了績效考核分配之中,而且考核目標明確,考核結果真實,考核過程公開,分配結果透明。職工的勞動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職工安心于本職工作,連續三年職工滿意度評分達100%。
2.3 居民滿意,社區衛生服務認同感得到提高
通過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醫務人員主動走進社區、走進家庭,服務意識不斷增強,人性化服務不斷細化,以人為本的親情式服務理念滲透到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全過程中,使得社區居民真正得到實惠,感受到了家庭醫生帶來的益處。
實行績效考核與群眾滿意度掛鉤的分配制度后,社區醫生不僅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而且是醫保費用的守門人,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患者的醫療費用明顯降低,有效緩解了本社區居民看病貴的問題。
3 存在問題和今后對策
3.1 存在問題
3.1.1 考核指標體系尚待進一步完善
濰坊社區衛生服務的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是自2011年實施的,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個別考核指標已不能很好的反映現實的工作問題,需要進行調整和完善。隨著家庭醫生制服務的深入開展,家庭醫生工作室、全科醫生助理員都成為了新生事物,如何考核需要有新的考核方案推出。
3.1.2 績效考核信息化有待提高
本中心績效考核的數據目前尚不能實行全部信息化管理,個別考核數據尚需人工進行統計,目前尚存在統計口徑不一、統計方法不科學的弊病,導致考核資料不能及時準確地報送,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的實施推進。
3.2 今后對策
3.2.1 適時科學地調整和完善考核指標體系
在前階段改革試點的基礎上,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聽取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對考核指標和考核力度進行科學調整,保證衛生改革和民生工作各項任務的按時完成。浦東新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社區衛生服務也應當有所創新。如何走進商務樓,走進商店、面向白領,都是社區衛生服務今后需要拓展的領域,因此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的完善和調整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分配時要注意逐步向社區一線人員傾斜,至少不低于轄區內同類事業單位人員的收入水平,使他們的付出得到相應合理的報酬,進一步調動家庭醫生的積極性。
3.2.2 積極穩妥的推進信息化建設
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真實性非常關鍵。要繼續加大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實行HIS、RIS、LIS、CHSS等系統中心和區域內的聯網,做到信息共享。長寧區對家庭醫生績效卡信息化管理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可以參照兄弟區縣的經驗,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探索新型的績效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統,為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力, 潘小紅, 張卉.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建立的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09, 12(5): 400-402, 405.
[關鍵詞]大學生;社區衛生服務;知曉;需求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8-70-03
社區衛生服務是我國衛生體制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高校衛生服務發展的適宜模式[1-2]。高校社區衛生服務的完善與發展,對滿足我國高校師生的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需求,提升其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當前我國高校社區衛生服務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大約有200所高校醫院加入了社區衛生服務體系[4]。大學生是高校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程度影響其服務需求與利用,而服務需求與利用又影響了高校社區衛生服務的服務內容與方式。基于此,定性定量研究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認知與需求,探尋其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并形成適宜改進策略,對于完善我國高校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的為大學生健康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下半年,在我國高校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較
為成熟的北京與濟南兩市隨機抽取已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高校10所,按照每校40~60名的規模,通過偶遇法抽取在校大學生,使用自設問卷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50份,回收有效問卷505份,有效回收率為91.8%。選取部分大學生與高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管理者、醫務人員進行定性訪談,按照信息飽和的原則,共訪談大學生40名,管理者與服務人員20名。
1.2 方法
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在文獻閱讀、專家訪談與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參照居民社區衛生服務知曉與需求相關研究自行設計“高校大學生社區衛生服務知曉與需求調查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調查對象對社區衛生服務知曉情況及需求情況,并通過預調查修改問卷;定性研究主要使用個人深入訪談法。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對錄入的數據進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x2檢驗等;定性資料主要通過閱讀過錄文本、編碼、屬性歸類、解釋等一系列步驟,對資料進行解讀。
2 結果
2.1 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知曉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在505名調查大學生中,知曉社區衛生服務的人數為446名,知曉率為88.3%,其中較為了解社區衛生服務的有62名,占總人數的12.3%;聽說過但不了解社區衛生服務的有384名,占總人數的76.0%;從沒聽說過的有59名,占總數人的11.7%。對本校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較為了解的有68名,占總數人的13.5%;知道但不了解的有336名,占總人數的66.5%;從沒聽說過的有101名,占總人數的20.0%。大部分調查對象對社區衛生服務和本校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處于聽說過但不了解的知曉狀態。
不同人群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認知情況,見表1,經x2檢驗,不同城市和對學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不同利用狀況的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城市間的差異應與樣本中醫科大學學生數量差異有關,剔除兩地醫科大學學生后,知曉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近半年內在本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有過利用的大學生知曉情況略高于沒有利用的大學生,但差距不大。
2.2 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知曉途徑分析
由表2可知,在大學生社區衛生服務知識的知曉途徑中,學校宣傳處于第一位,其次為電視和網絡,而通過本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知曉的比率處于第4位,構成比為23.4%。各知曉途徑的構成比皆不高,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缺乏一個集中的信息渠道,而作為高校社區衛生服務提供主體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宣傳力度也有所欠缺。
2.3 大學生社區衛生服務服務內容需求分析
表3所示,調查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服務內容需求中,占首位的為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有75.5%的學生選擇,其次為健康體檢,有46.5%的學生選擇,另外傳染病防控、心理咨詢、健康教育與保健服務也是大學生比較關注的內容,但選擇上述項目的大學生構成比皆小于35%,可見預防保健服務是當前大學生社區衛生服務需求中相對薄弱的環節。訪談發現大學生對自身健康狀況關注不多,而能獲取的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服務也相對不足,其所接觸到的服務也以診療為主。而大部分醫務人員提出根據大學生的健康特點,他們更應該重視對自身的健康管理,高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也應提供更多的健康相關服務。
2.4 大學生社區衛生服務服務方式需求分析
通過定性訪談發現,調查大學生希望高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根據大學生特點提供主動性、連續。他們認為當前高校社區衛生服務作息時間類似于高校教師,應適當延長。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服務內容可根據大學特點,以選修課等事宜方式提供,并且能夠深入大學生宿舍、教室等場所主動提供服務
3 討論
調查505名大學生中,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率為88.3%,與相關研究中其他城市大學生以及社區居民的知曉率基本接近[5-7]。但研究結果顯示76%的調查對象對社區衛生服務處于知曉但不了解的狀態,而且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基本停留在醫療層面,缺乏對社區衛生服務理念與內容的全面了解。學生知曉社區衛生服務的途徑較為分散,缺乏一個集中的渠道,其中經學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知曉的僅占23.4%,經學校宣傳知曉盡管排第一位,但也僅占38.3%。可見,大學生缺乏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全面了解,而當前高校相關部門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宣傳的主動性不足,此種狀況將會影響到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全面利用,這與本課題其他研究結果高度契合。
調查對象對社區衛生服務服務內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方面,也有一部分調查對象有健康體檢、心理咨詢、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控與保健服務需求,但所占比例皆不高。分析其原因,首先由于大學生處于青年階段,其健康狀況整體較好[8-9],加之相關部門對社區衛生服務和預防保健宣傳不足,健康教育服務開展不夠;其次,本課題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當前高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內容仍顯單一,大學生可接受到的預防保健服務不足。在服務方式上,定性訪談結果顯示,大學生希望高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根據大學生提點提供主動性、連續。高校社區衛生機構息時間應適當延長,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服務內容可根據大學特點,以選修課等事宜方式提供,并且能夠深入大學生宿舍、教室等場所主動提供服務。
研究發現,大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了解程度不高,需求相對狹窄,缺乏健康管理與預防保健意識,高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他相關部門應根據高校特點,采取適宜方式,整合相關部門資源,采取適宜方式,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課堂、宿舍等場所,加大社區衛生服務宣傳,發現和引導大學生合理的衛生服務需求,尤其注意健康教育與心理保健等需求的引導與滿足,并且加強自身服務能力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的服務內容,滿足大學生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更好的保障其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10]。
[參考文獻]
[1] 杲強.開展高校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意義和形式內容及具體做法[J].衛生軟科學,2003,17(4):14-15.
[2] 陳建.高校醫療機構現狀及其發展方向與策略[J].中國校醫,2008,22(3):357.
[3] 郭洪偉,尹文強,李偉,等.高校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關鍵問題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3):372.
[4]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保健醫學分會第六屆二次常務理事會會議紀要[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0,7(4):96.
[5] 李艷芳,王培席,王家驥.廣州市高校社區衛生服務利用者對衛生服務的利用及知曉情況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9A):2881.
[6] 朱金楠,王川,朱磊,等.南京市居民社區衛生服務認知及滿意度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5):543.
[7] 嚴雅瓊,劉俊毅,劉新會,等.武漢市城市居民社區衛生服務知曉率和滿意度的調查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9,26(3):185-186.
[8] 王瓊波,石曉,魏永義.大學生健康狀態及常見疾病調查[J].調查研究,2009,6(26):121.
[9] 馮培明,曾東,劉鋼,等.北京市居對社區口腔衛生服務知曉率、利用率與滿意率調查結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1):117-118.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濟寧市12個縣市區衛生局、14家中醫院、3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從業人員78人和隨機選取的就診群眾50人,共計128人。
1.2 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對調查數據整理后進行描述性分析,對社區衛生服務中中醫藥需求效果應用Excel2003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中醫院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情況 調查顯示,濟寧市有42.9%的中醫院成立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院對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重視程度不夠,雖參與建設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但多數是將其附屬門診部直接改建為社區衛生服務站,職能和運作模式不能隨之轉型,有些中醫院甚至沒有參與社區衛生服務建設。通過開展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創建活動,全市有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個,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中醫藥專家工作站15個,中醫院對口幫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9個,占到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數的29.5%,中醫特色已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得到體現,但中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融合協作不夠,人才和技術優勢不能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體現,中醫院的人員與技術參與率不足4.0%。
2.2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用中醫藥效果 通過筆者統計中醫藥人員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人數的5.3%,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人群中應用中醫藥服務量占總服務量的36.4%,中醫處方數占處方總數的23.1%,中藥收入占藥品總收入的18.6%。16.7%的社區居民首選中醫藥治療,其中>60歲的老年人占81.1%。中醫醫療功能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占比例為45.3%。中醫預防占26.9%,有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日均醫藥費用較其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低6.1%。
3 討論
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充分利用城市現有一、二級醫院發展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是醫改方案提出的明確要求。利用中醫院現有人員、技術優勢。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推廣中醫藥“簡、便、驗、廉”優勢,引導一般診療下沉,逐步實現基層醫療資源利用最大化、中醫醫療機構就診人群相對固定化、中醫藥財政投入多元化、中醫藥服務拓展多樣化。
3.1 供需理論分析 中醫院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存在成本低、收益大的顯著優點。目前,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人群中慢性病、老年病占54.8%,受疾病的認知水平和長期就診經歷影響,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存在較大的醫療保健需求。中醫院僅需要將中醫藥服務外延至其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不增加額外投入的情況下,將會擁有固定的就診人群和服務對象,使最小的醫療資源產生持續性的效益。
3.2 貨幣價值理論分析 通過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收費標準、報銷比例以及基本藥物配送等方面政策性傾斜,中醫院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以使其起付線降低到一級醫療機構水平,報銷比例至少提高10%,再加上自身醫療技術資源合理流動優勢。則能充分利用價格杠桿拓展醫院業務發展。
正方
有效規避驅利行為
我非常贊同這種管理方式。藥房分離可以有效規避醫務人員的驅利行為,使得醫務人員的薪酬與藥品收入完全脫鉤,醫生不會為了多掙錢給患者多開藥、開貴藥,從而增加患者就醫負擔。試想,沒有藥品回扣后,醫生沒有任何私心,因病施治,合理用藥,花10元錢解決的問題,不用100元錢的藥,將是一個多么美好的畫面。
北京長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楊進春
藥價可能大幅下降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房被剝離后,人員、設施獨立核算,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存在關聯,必然會經常出現,患者持醫生開具的處方選擇便宜藥店購買藥品的情景。把選擇權交給患者,無疑是把價格交給市場,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促使虛高的藥價降下來。同時,藥房分離后,患者會選擇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然后到藥店購藥,再也不會出現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藥店打價格戰的情形。
河南省潢川縣人民醫院 羅斌
降低社區經營成本
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藥房配備上,都有專門的藥劑師和收款人員,這些人員不僅占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編制,還需要支付相應的工資。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分別設門診藥房、病房藥房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分管藥房,所占編制和所需費用會更多。藥房分離后,可以節約人力資源及運營成本,減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經濟負擔,補貼到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是醫務人員培訓上。
北京市盧溝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楊毅
反方
患者流失阻礙社區發展
老百姓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圖的就是方便,如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設藥房,會給老百姓帶來很多不便,可能導致患者流失。現階段,老百姓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乏信任,許多患者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的目的就是拿藥,我們也想借患者到社區拿藥的機會,為他們建立健康檔案,力爭獲得患者信息,把患者“管”起來。如果藥房被剝離,非常不利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爭取更多的患者群。
北京豐臺區王佐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盛雪
大處方有存在可能
現階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醫生考核的重要指標就是患者次均費用,他們規定醫生的每張處方不超過一定數額。藥房被剝離后,藥店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他們完全可以賄賂醫生開他們想賣的藥。而對于制藥企業來說,也存在賄賂醫生的可能,只要醫生開他們企業生產的藥品,患者就會去藥店購買。這樣看來回扣根本不可避免,反而會更加肆無忌憚。
北京市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吳浩
用藥安全沒有保障
雖然社會藥店有執業藥師,但他們大多缺乏臨床用藥經驗,很難指導患者臨床用藥,這樣一來,藥品質量和用藥效果難以評判。恰恰相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房的執業藥師會根據醫生的醫囑為患者合理配藥。所以說,藥房被剝離后,只有成立由醫療機構和醫藥公司共同組成的藥事管理委員會,在業務上指導和監督藥店,確保藥品及時供應,保證藥品質量,老百姓用藥才會不受影響。
北京回龍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朱平輝
專家點評
我建議現階段不要忙于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藥房剝離出去。北京市現有2 00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果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配置藥店的話,成本的確太高。
我中心下屬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個站都有藥房。如果藥房被剝離,就要蓋7家藥店。對于寸土寸金的北京來說,很難做到。我中心下屬各個站的藥房都有專門的藥劑師,并對藥品的質量、出入庫、藥品的失效期等進行嚴格的質量監控。如果把藥房剝離,很難保證藥品的質量。從國家層面來說,邊遠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都需建設,不可能再投入資金建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