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校智慧食堂解決方案

      高校智慧食堂解決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校智慧食堂解決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校智慧食堂解決方案

      高校智慧食堂解決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園;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5-0158-03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根據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大力推進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構建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信息資源,建設信息化公共支撐環境等的具體內容。根據《教育部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的要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成果,聚集優質教育資源,豐富教育教學手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征的開放大學辦學模式,滿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需要,建設學習型社會。把握《貴州省十三五規劃》大好機遇: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實施“互聯網+”行動,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順應貴陽市智慧城市工程的建設。結合貴州省各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網絡基礎設施薄弱,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信息化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各個服務系統相對獨立,沒有完善的共享與自動化機制。結合國內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先進經驗。貴州各大高校都在紛紛力爭打造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加快“數字化校園”或者“智慧校園”的實現。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單位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力爭在“十三五”打造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的“智慧校園”為例,談談當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一些設想與方法。

      1 基礎知識簡介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作為一種新興網絡技術和產業模式[1,2],在業界受到廣泛關注。從國際電信聯盟(ITU)在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的《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中可以總結出物聯網所體現的兩層基本涵義:(1)目前的三大網絡,包括互聯網(Internet)、電信網、廣播電視網是物聯網實現和發展的基礎,物聯網是在三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2)用戶應用終端從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與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溝通連接。因此,物聯網技術能夠使物體變得更加智能化。從目前的發展形勢看,最有可能率先獲得智能連接功能的物體包括家居設備、電網設備、物流設備、醫療設備以及農業設備,并基于此實現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系統融合[3~5]。

      IBM 公司于 2007 年底宣布了云計算計劃[6],云計算的概念出現在大眾面前。所謂云計算,簡單地說就是以虛擬化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以用戶為主體為其提供基礎架構、平臺、軟件等服務為形式,整合大規模可擴展的計算、存儲、數據、應用等分布式計算資源進行協同工作的超級計算服務模式[7]。 虛擬化為云計算實現提供了很好技術支撐,而云計算可以看作是虛擬化技術應用的成果。在過去的幾年里,已經出現了眾多云計算研究開發小組,如谷歌( Google) 、IBM、微軟( Microsoft) 、亞馬遜 ( Amazon) 、EMC、SUN、HP、VMware、Sales-force、Alisoft、華為、百度、阿里巴巴、中國電信等知名 IT 企業紛紛推出云計算解決方案。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Veracity(真實性)。[8]

      智慧校園主要依托上述三大技術,國內外已經具有很多成功例子。

      加利福尼亞大學有10個分校以及5個醫療中心,同時還管理著美國能源部的一些實驗室。校區過于分散,迫切需要一個先進的決策系統來了解各方面信息,及時做出正確決策。加利福尼亞大學將整個校園看做是一統一、集成的生態環境,將所有數據進行整合和實時展現,對歷史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提煉出關鍵信息,進行趨勢預測,為決策提供科學化的依據。這套決策系統以網絡和物聯網為基礎,實時了解各核心業務的動態,實現各個系統間的數據相互共享和協同,最終,將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析,并在“校長儀表盤”上以圖表形式直觀的展現。例如,在對學生的精細化管理和服務上通過實時獲取學生信息,設定學生在校園內48小時內更新無狀態則報警。所展現的數據包括科研基本信息、教學狀態信息、業務管理信息、IT運維信息、學校財務信息、安防監控信息等覆蓋學校生活各個方面的整體狀況。校區及醫療中心的總體情況都會通過儀表盤應用顯示到校長面前,校長能夠實時了解校園安全、校園運轉、風險分析、財務情況等信息。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是一所擁有超過30000名學生和近8100名教職工,在工程、科學技術和教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都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綜合性大學。隨著學校的發展壯大,師生對能提供學術計算的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校方想通過云計算平臺,高效管理這些相關資源。因此學校將資源進行整合,成立了虛擬計算機實驗室Virtual Computing Lab( VCL ),建立云計算系統平臺。用戶可以及時或者預約的方式通過該系統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和解決方案。學生能通過網絡接受免費的教學材料、應用軟件、在線存儲等。該系統的建立降低了75%的軟件許可成本,每個應用系統服務的人數也提高了150%,另外,計算資源在科研、教學和管理間的轉移更加靈活,學校服務器和計算機實驗室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師生滿意度大幅提升。

      浙江大學智慧校園以通信網和云計算為基礎,搭建智慧應用平臺,總共有幾十種應用系統服務于校園的管理和設施,學校內的各個方面都包含其中。他們的規劃完全按照中國電信浙江省分公司的方案分成了智慧應用、智慧平臺、云計算和通信網四個部分。其中智慧應用分成了智慧校園的管理和設施兩個部分,服務于學校的教研、設備、日常生活、公共交通等各個領域。

      南京郵電大學貫徹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校園的建設思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設各種先進應用服務系統作為載體,并將教研、學校管理和校園生活融為一體、構建出一個新型智慧化大環境,快速、準確地將校園中的各業務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反饋給人們,學校制度和管理的創新和改進,需要各應用系統提供綜合的數據分析,為業務流程的管理、改進和再造提供數據技術,實現并促進信息化教育、科學化決策和規范化管理的科學發展。集成各應用系統從而使校園的信息得到共享,破除了信息孤島,推進教研、學校管理、校園生活、后勤服務向智慧化發展。

      總之,智慧校園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核心特征:根據識別用戶角色,為每個人提供可定制的個性化服務,在一個統一的全面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平臺上獲取所需的服務;集成學校各個應用系統,實現信息互聯,系統協同,打破信息孤島;學校的大協同信息平臺不僅實現校內的協同工作和信息共享,還為學校和外部環境的溝通提供接口。

      2 智慧校園的架構設計

      從上面智慧校園實現的成功案例中,一般 “智慧校園”是一個包含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的綜合體。首先,把傳感器嵌入和裝備到校園里的教室、圖書館、食堂、實驗室、會議室和宿舍樓等地方的終端設備上,使其形成的物聯網與互聯網相聯,實現校園生活與物理系統的整合;而后將教學系統、學習系統、管理系統、辦公系統等眾多軟件系統平臺整合并融人“校園云”;最終,將“校園云”、物聯網、互聯網整合起來,建立“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實現大規模數據實時抓取,深度分析計算,形成更有效的決策依據。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的“智慧校園”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為了更好地實現上面描述的“智慧校園”,一般建設重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各種通信網絡與通信平臺的集成。研究電信網絡、WLAN、互聯網、教育資源網和物聯網高速融合通信,實現整個校園網絡覆蓋。研究集成高清視頻、語音、數據和流媒體的IP統一通信,研究語音通信能力、短信通信能力、微信通信能力和視頻通信能力的通信集成平臺。實現低成本、高安全、高清晰、高穩定、可重復、可擴充的校園信息通信和數據流通,促進應用集成、系統融合和數據共享,全面高效地支撐智慧校園的各種信息化建設和應用。

      (2)各種異構系統的集成。研究現有各種異構應用系統的集成方法,實現統一操作和數據共享。由于之前大部分高校沒有一個統一規劃信息化建設的部門,由各個部門自己建設自己的應用系統,從而造成目前一個學校很多應用系統各自獨立,不能互動和共享信息,形成一個一個信息孤島。通過研究異構系統的集成方法,找出一種科學的,實用的辦法,是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一大難題。

      (3)大數據云計算中心。研究大數據存儲與分析的云架構,構建服務器集群和存儲器集群,為各個系統提供統一的數據源,對大量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形態的數據進行有效管理與分析,形成智慧教學、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實現開放教育的科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對教學全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監測、評價和綜合考核,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服務。

      (4)云服務系統。研究云服務系統的開發與搭建,為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優質服務。對目前使用的在線學習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虛擬實驗室教學系統、計算服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實驗系統與考試系統等等改建為云端系統、讓學生能利用各種設備完成學習,實現在校學生和社會學生隨時學習、隨處學習。

      3 建設目標與要求

      通過智慧校園的建設,一般要求達到如下目標:

      (1)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基于個人的個性化設計定制服務。

      (2)提供對學校各項業務的整體智慧化解決方案規劃,實現物物互聯共享與協作的高效運行。

      (3)為學校的建設提供現代信息技術保障,聚集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提供先進的學習條件,擁有完善的、科W的辦學體系,基本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為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支撐,為人力資源開發提供重要保障。

      (4)為學校與外部環境提供一個共享與交流的借口,順應貴州省大數據發展和貴陽市智慧城市建設。

      (5)為學校培養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方面的人才提供實訓平臺。

      為了完成上面提出的目標,一般在實施過程中要求:

      (1)建設理念要先進,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發展的最新三大產物,發揮好信息化技術的最大優勢;

      (2)重點為高等教育服務,支撐貴州教育云的建設;

      (3)緊密結合省與學校十三五規劃的信息化建設內容;

      (4)整體思考,一次規劃,分期投入,分步建設,做到邊建設,邊利用,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5)要深入調研,摸清家底,實事求是,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合理規劃,節約成本,提供有效服務。

      4實施內容規劃

      智慧校園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一般不是一下就能建起來的,沒有一個科學的實施規劃方案,往往會導致工程的失敗。我們經過詳細的考察與研究,提出了下面的實施規劃方案。

      總體建設思路:先骨干(骨干包括兩網(校園有線網和無線網)、一心(數據中心)、一出口、兩平臺(一卡通平臺和系統集成平臺)),后枝葉(各種業務系統)

      下面是我們學校具體的實施步驟:

      第一步:

      1.全光網改造;

      2. 全無線覆蓋;

      3.出口帶寬提速;

      4.數據中心云遷移;

      5.一卡通平臺;

      6.OA系統。

      第二步:

      系統集成平臺;

      圖書館信息化的升級,改造,系統集成與一卡通對接;

      第三步:

      教務系統的升級,改造,系統集成與一卡通對接;

      后勤管理系統的升級,改造,系統集成與一卡通對接。

      第四步:

      云桌面實驗室與辦公室的建設,系統集成與一卡通對接;

      其它系統的升級,改造,系統集成與一卡通對接;

      第五步:

      建設大數據應用系統。

      通過上面一步一步的完成,最終一個學校的智慧校園就給完成。

      5 建設保障

      智慧校園是一個讓人興奮,但又有很大風險的項目。因此必須要建立相應的保障體系,才能保證該項目能有效地完成。下面是我們研究后建設的保證體系。

      學校成立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學校校長和各個部門的主要領導,由校長任組長,一起把握和推進信息化建O;

      學校成立信息化建設專家委員會,由校內和校外長期從事校園信息化建設的資深人員組成;

      學校成立專門的信息化建設辦公室,負責信息化建設的具體事項;

      在整個建設期間,學校每年預留專門的建設金費,供信息化建設專用。

      6 建設成果的推廣

      今天是云計算的大力發展時代,貴州三大電信運營商在貴陽的不同地方都建了超大的IDC。我們建設智慧校園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條件,建設期間可以采用以租代建的方式,實現花小錢辦大事。建設好的系統,可以通過IDC中的云架構,分享給其它高校使用,大大降低建設經費,提高系統的使用率。

      7 結束語

      智慧校園建設工程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也是當前各個高校開展得熱火朝天的項目。如何保證智慧校園建設成功,本文提出了一套嚴密的方法,供大家借鑒。

      參考文獻:

      [1] Huang Y H,Li G Y.Descriptive models for internet of things[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C].Harbin,China:IEEE Press,2010:483-486.

      [2] 朱洪波,楊龍祥,朱琦.物聯網技術進展與應用[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1):1- 9.

      [3] 吳吉義,平玲娣,潘雪增,等. 云計算: 從概念到平臺[J]. 電信科學,2009, 25(12) : 23-30.

      高校智慧食堂解決方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園;電子書包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1-0010-04

      一、引言

      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整體躍升,智慧教育形態已初現端倪。泛在化的學習時空、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智能化的教學管理、一體化的教育資源與技術服務等智慧教育特征日益凸顯。智慧教育研究已成為當前教育信息化領域關注的熱點,實施智慧教育戰略已經成為破解我國當前教育信息化困境的必然選擇。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與特征

      1.什么是智慧

      在中文語境中,智慧是“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在大部分文獻中,智慧作為哲學名詞而存在。筆者認為哲學層面的智慧內涵有助于我們對智慧進行溯源式的追蹤和探討,但從教育視角來看,智慧與知識緊密相關,若能從知識與智慧的比較分析中明確二者的不同,將具有更為直接的教學指導價值。一般認為:知識表現在信息和信息之間的關系,通常是被公認并經實踐檢驗的是正確的,能指導決策和行動的結構化信息,包括事實、經驗、技巧。知識雖然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但其具有靜態屬性,可以通過識記和傳授得以傳承。而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識,表現為對事物發展的預判并提前進行決策和行動。智慧是基于對知識的有效整合,其核心要件是思維。智慧無法通過識記習得,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徑是經歷和體驗。

      2.智能教育與智慧教育

      從相關文獻來看,“智能教育”與“智慧教育”均源自英文“Smart Education”。由于關注的重點不同,國內學者在翻譯、引用時略微產生了差異,在大部分文獻中二者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文獻將“智能教育”譯為“Intelligent Education”。對于智能教育,主流的觀點主要有三類:一是認為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該類觀點重點關注技術手段,如蔣家付(2011)認為智能教育,就是為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與效率,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教育過程的各種信息進行感知、識別、處理、分析,為教育參與者提供快速決策和反饋評價的教育方式。[2]二是認為SMART是由自主式(Self-directed)、興趣(Motivated)、能力與水平(Adaptive)、豐富的資料(Resoure enriched),信息技術(Technology embedded)等詞匯構成的合成詞,認為智能教育是一種基于學習者自身的能力與水平,兼顧興趣,通過嫻熟的運用信息技術,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料,開展自助式學習的教育(李洲浩,2012)。[3]該類觀點重點關注學習過程與方法。三是認為智能教育是指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人們智能的教育。該觀點直指教育目的,與智慧教育異曲同工。關于智慧教育目前也尚無統一的認識,國際學界鮮有系統深入的研究。以祝智庭(2012)為代表的國內教育信息化權威學者提出了較為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認為從教育信息化角度來看,智慧教育是指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構建智慧學習環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運用智慧教學法(Smart Pedagogy),促進學習者進行智慧學習(Smart Learning),從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養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創造力(Productivity)的人。[4]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智慧教育的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深入、綜合的應用,智慧教育的重點與前提在于智慧學習環境的構建、智能化系統及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智慧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學、科研、管理的效率與水平,其本質目的在于培養學習者的創新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高階思維能力,即發展學習者的智慧。從智能教育與智慧教育的比較來看,前者更為強調技術手段的智能化,后者更為關注技術手段的適宜性,也即智慧地使用技術從而促進學習者形成并發展智慧。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術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術層面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對教育信息進行感知、識別、捕獲、匯聚、分析,進而輔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與決策。智慧教育的技術特征在宏觀層面主要表現為采用面向服務的SOA軟件架構體系,實現了各類應用、數據及業務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適應性、擴充性、可維護性和易用性。在微觀層面主要表現為對學習環境進行感知和智能調節,對校園環境進行智能化管理,對教與學的過程進行跟蹤與記錄,對家校互通提供立體化的網絡支持。智慧學習環境中部署了傳感網,利用各類傳感器能捕獲并識別各類學習環境中當前的溫度、濕度、照度等物理信息,并根據預設,將其調整為最適宜的狀態,為師生提供最佳的學習環境;通過傳感網技術還可實現對重要設備的位置信息、工作狀態進行捕獲與跟蹤,實現智能安防和校園智能化管理;通過部署在教室和其他學習環境中的智能錄播系統,可在不打斷正常的教學秩序的情況下,將師生的教學實況自動錄制,并實時存儲于一體化的資源平臺,學生可借此進行鞏固復習,老師可借此進行教學反思和教學觀摩;智慧環境實現了傳感網、有線網、無線網的無縫融合,形成了一體化的網絡環境和應用環境,為構建家校互通的綠色學習社區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

      (2)智慧教育的資源特征

      云計算的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推動了教育資源建設、存儲、共享與應用模式的變革。智慧教育視域下的資源建設體現出全新特征。從資源平臺的建設理念與技術模式來看,首先,資源平臺的建設理念正在從產品層次上升至服務層次,資源平臺建設的中心任務正在從技術平臺的搭建轉向服務體系的構建;第二,平臺功能正在從單純的資源存儲與管理轉變為容知識獲取、存儲、共享、應用與創新于一體的知識管理平臺;第三,在運作機制上,Web2.0時代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體現,各種有效的社會化驅動和信息聚合機制正在逐步引入,資源平臺的建設和應用績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術模式上,正在從傳統的數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轉變。從資源的表現形式來看,已從傳統的靜態、封閉的文本、圖像等素材資源轉向動態、開放、共享的移動學習資源、微課資源、幕課資源(MOOCS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基于社會化網站(SNN)學習資源建設及電子教材的設計與開發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學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開展多種教與學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智慧教育視域下的教與學也體現出了嶄新的特征。具體表現在:第一,實時、便利的教學資源獲取及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捕獲和存儲。智慧的教學可根據實際需求,在不打斷原有思路的情況下便捷地獲取海量的優質教育資源,實時拓展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進度。實現動態、靈活、開放的課堂教學。此外,可將學生的筆記、課堂問答,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的標注、修改等生成性信息實時存入資源平臺,為學生鞏固復習、交流經驗,教師專業成長提供資源支持; 第二、對課堂教學狀態信息進行跟蹤、分析,輔助教學決策。智慧的教學可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信息進行及時的收集、統計與分析,輔助教師進行教學決策。同時,可基于教學反饋信息的分析,進行分層教學、個性化教學;第三,實現了自然、高效的課堂互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課堂互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實現了人與技術、設備、資源、環境的多維度互動,創設了高效、自然的體驗環境;第四,自主學習真正成為主要學習方式。智慧環境下,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互動交流,協作分享的工具,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性學習、協作學習、混合學習、競爭性學習將會易于開展;第五,教學將突破明顯的時空界限。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學習資源及工具的進一步豐富,學生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利用電子書包、智能手機等移動學習終端,隨時隨地進入資源系統點播教學視頻,下載學習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同時可隨時隨地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獲取幫助,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間和課堂時間。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與應用現狀

      從文獻梳理來看,目前關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學習環境構建、智能化的教育裝備與應用系統開發與應用、學習終端產品的研發與應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園建設及其應用研究,電子書包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尤為突出。

      1.智慧校園的研究與應用現狀

      關于智慧校園(Smart Campus),在理論研究方面,不同學者從多個角度對智慧校園的內涵進行了解讀。黃榮懷等(2012) 從環境構建的角度,認為智慧校園是指一種以面向師生個性化服務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環境,識別學習者個體特征和學習情景,提供無縫互通的網絡通信,有效支持教學過程分析、評價和智能決策的開放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智慧校園應具有以下特征:環境全面感知;網絡無縫互通;海量數據支撐;開放學習環境;師生個。[5] 蔣家傅等(2011)經過長達兩年的智慧校園項目實踐,從智慧校園與傳統校園環境相比較的角度,認為智慧校園應具備九大特征:融合的網絡與技術環境;廣泛感知的信息終端;智能的管理與決策支持;快速綜合的業務處理服務;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泛在的自主學習環境;智慧的課堂;充分共享、靈活配置的教學資源平臺;蘊含教育智慧的學習社區。[6]也有研究者強調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如嚴大虎等(2011)認為,智慧校園是把感應器嵌入到教室、圖書館、食堂、供水系統、實驗室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物聯網,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教學、生活與校園資源和系統的整合。[7]周彤等(2011)認為,智慧校園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8]可見,對智慧校園的解讀,其內涵和特征各有不同又趨于一致。總體上認為智慧校園是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信息化應用深度整合、信息終端廣泛感知的信息化校園。智慧校園系統兼有技術、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屬性。

      在實施方面,南京郵電大學聯合江蘇金智科技于2010年實施了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校園建設方案。南郵智慧校園依托數據平臺、身份平臺、門戶平臺、GIS平臺,建立公共的信息標準,進行數據融合、服務融合、網絡融合,實現了分散、異構的應用和信息資源整合。目前南郵智慧校園已經上線運行(http:///ccs/main/loginIndex.do)。為師生提供管理、教學、科研、生活、感知等五大類服務;浙江大學與中國電信于2011年7月簽署了“智慧校園”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未來5年里協助浙大建設“智慧校園”項目。該項目將基于物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新技術,建設浙江大學統一的移動辦公平臺、信息平臺、校園一卡通平臺等智慧校園應用,并憑借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各種信息化技術,建成安全監控、平安校園網絡管理系統建設、自助圖書網絡管理系統等。此外西南大學、成都大學、同濟大學等幾十所高校正在籌劃、實施智慧校園建設。在基礎教育領域,筆者所在的項目團隊承擔了佛山市禪城區“智慧校園”示范工程建設項目,在國內產生了一定影響。該項目是由佛山市政府于2010年啟動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重點示范項目。該項目面向基礎教育,創新性地采用政、產、學、研合作模式,整合多方優勢力量,歷經兩年多的研發、實施,開發了智慧校園教育云資源平臺、智能管理系統、智能教學系統、數字化實驗系統、移動學習系統、家校通系統、智慧文化系統等智慧校園應用系統;研制了電子書包、電子課桌、智慧講臺等多個教育產品;建立了智慧教室、數字化實驗室等多個功能場室;取得了多項專利成果。該項目已于2012年通過政府驗收并上線運行(http://),是國內目前較為系統、完整,且已投入使用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

      2.電子書包的研究與應用現狀

      臺灣地區在2002年就有比較完整的電子書包計劃;2003年,香港10 所小學正式推行“電子書包”試驗計劃,經過一年試驗,“電子書包” 計劃效果良好, 開始向全港1000 多所中小學推廣。在內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產的“綠色電子書包”已經通過了教育部的認證,并在北京、上海等4 個城市試推廣;2003 年,上海金山區金棠小學已開始試用電子書包代替傳統書本教材;2011年11月,作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在上海先行先試的部市合作項目之一,虹口區推廣電子書包項目;南京從2012年試點電子書包進課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學成為試點學校;2012年,廣州四所學校的千余名學生開始試用電子書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學校從2009年開始在一年級新生的英語課程中推行電子書包;佛山市禪城區“智慧校園“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學校也于2011年開始試用電子書包,目前已經取得較好成效。目前電子書包在全國的中小學校應用遍地開花,除上述城市外,重慶、青島、寧波、山西、陜西等地都開展了電子書包試點項目。目前關于電子書包的研究和應用主要還是面向基礎教育低年級階段,定位于課堂教學。未來的發展趨勢可能會與移動學習相結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會教育。

      電子書包雖然廣受重視,但實際試用效果卻差強人意。電子書包的推廣和應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是傳統應試教育中“逐分”導向與電子書包的“育人”理念產生沖突,使得電子書包的大面積推廣遇到障礙;其次,電子書包的安全、價格等現實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推廣;第三,現有電子書包產品,基本上是由IT企業主導研發,一線學校被邊緣化,導致現有產品很難滿足實際需求;第四,與之配套的優質電子課本學習資源匱乏,使得基于電子的課內外學習難以全面開展;第五,電子書包涉及硬件終端、應用軟件、服務平臺、數字內容等諸多方面,使其處于多家政府部門的交叉管理范圍,此外還需要政府、企業、學校通力配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書包的大面積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應用融合階段向著全面融合創新階段過渡。目前關于智慧教育的研究還處于起始階段,所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如缺乏專門的研究和管理機構,導致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和應用研究較少,多停留在個別終端產品的開發和應用;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導致各系統、各產品間的兼容困難,難以真正發揮系統優勢,阻礙了智慧教育的發展和應用;缺乏有效的政、產、學、研合作機制,難以整合優勢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不利于有關成果的大面積推廣和應用;現有產品和技術多為企業在各自已有技術基礎上進行的轉型應用,缺乏創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臺與基地,新技術、新設計難以有效轉化為教育服務;完整健康的產業鏈仍沒有形成,難以實現智慧教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筅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第11 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652.

      [2]蔣家傅,鐘勇,王玉龍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園系統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3,2(23):109-24.

      [3]樸鐘鶴.教育的革命:韓國智能教育戰略探析[J].教育科學,2012,28(4):87-91.

      [4]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楊俊鋒.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蔣家傅,鐘勇,王玉龍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園系統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2):109-114.

      高校智慧食堂解決方案范文第3篇

      然而,末端物流服務與長途、大批量、形式規整的大規模貨物干線物流不同,它是著眼于解決局部地域內、品種各異、需求零星的、面向終端用戶的物流綜合服務,也就是解決商品到最終用戶的“最后一公里”的運輸和安裝服務等問題。末端物流所針對的商品基本特點是最終用戶自己不易搬運,需送貨上門的商品;需要經過安裝、調試才能使用,且安裝、調試又需要具備特殊技能;價值高、對售后服務要求高的商品。家電就是具備這幾個基本屬性的商品。所以,家電行業的末端物流是一塊大蛋糕。

      但是,目前來看,無論是自建物流還是利用第三方的社會化物流,都難以有效地解決末端物流服務區域分散、需求個性化、中間環節多、單體價值量小等現實問題。

      面對巨大的需求市場,受制于現實的條件制約,在這種背景下,有沒有既能夠解決末端物流的問題,同時又不需要過于龐大投入的模式呢?在末端物流體系的創新過程中,許多電商,包括傳統的家電廠商都是有著無窮的智慧的。目前,末端物流創新也有多種方式,但是最常見的莫過于異業合作和整合。

      與社會化物流開展寬泛的第三方合作

      術業有專攻。在針對物流社會化還是自建物流做判斷的時候,讓專業的企業去做專業的事情,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與快遞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無疑是一個既經濟又實惠的事情。

      2012年5月,天貓與EMS,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百世匯通、海航天天等國內九大快遞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基本上全面覆蓋了國內物流的一線陣營。九大快遞公司針對天貓平臺定制了多項專屬服務,包括開通超過5000多條城市間線路的“次日達”與“1~3日限時達”服務,后續還將陸續開通快捷貨到付款,晚間配送、預約時間、上門退換貨,消費者自提等服務。物流平臺在與天貓的合作中,也給予了相應的支持和配合,比如EMS針對天貓平臺啟動了次日送達服務,覆蓋全國73個主要城市、1400多條線路,總長度超過40萬公里。除打通北上廣地區,在部分二三線城市實現了點對點投遞。而圓通、韻達、中通三大公司也針對天貓平臺推出累計覆蓋82個城市、近4000條快遞線路的承諾時效服務,即在相應城市1~3天內送達。如果出現延期送達,消費者可以獲得時效未履行的快遞費賠償5~10元。同時,各公司各線路均按照之前標準快遞價格均不會因此上漲。

      幾方達成的戰略合作約定,帶有承諾服務標識的天貓快件,較其它普通快件在快遞公司會享受優先進倉、優先分揀、優先運輸、優先派送、優先售后的優先服務。與此同時,天貓還與九家快遞企業實現全方位的物流數據分享,雙方共享快遞物流資源分布、物流作業狀態等數據,天貓專門開發了電子商務快遞業務預警雷達,天貓物流指數等產品,將網絡零售信息,結合快遞公司營運網絡狀態情況等信息與供物流企業、平臺B2C商家和消費者分享。通過數據分享,快遞公司能實時知曉天貓消費者使用其快遞情況,而快遞公司快件攬收和配送情況,會及時短信通知消費者和商家。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快遞企業全面提升運營、服務及資源分配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為網購用戶提供更多有保障的物流服務。

      與遍布社區的終端網點開展廣泛的合作

      通過第三方的社會化物流能夠實現貨物的快速送達,而對于末端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來說,還是得不到有效的滿足。在這種形勢下,天貓與物業公司、社區便利店、干洗店等分布廣泛的社會網點進行合作,通過開設“天貓社區服務站”來解決這個問題。

      天貓物流事業部2012年10月上線的“天貓社區服務站”,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嘉興、寧波、武漢、合肥、深圳等22個城市的2600多個便利店、社區物業網點亮相,推出“為你收貨,替你保管”的代收貨服務,讓消費者從“等快遞”變為就近到服務站自提“取快遞”。目前,天貓服務站杭州地區已有包括喜士多、綠城物業、佑康電商等在內的多家合作伙伴,共有265個代收貨自提點,預計到今年6月底,杭州市區將有400家站點支持代收貨服務。此外,北京目前擁有700家網點,上海為957家,嘉興為130家,合肥有103家,廣東地區有310家。天貓方面透露,計劃今年將天貓社區服務站的網點擴張到6000家,達到2012年的3倍。

      據了解,這22個城市的天貓、淘寶用戶網購下單時,可選擇讓就近的天貓服務站代收包裹。天貓社區服務站將在包裹到站后,檢驗包裹完整性后掃描簽收并錄入系統,隨即系統發短信和密碼通知消費者前往取件。在包裹到站5天內,服務站予以免費保管,消費者可在期間憑借證件及密碼上門自提。

      考慮到服務站點情況,天貓服務站暫且支持體積小、非生鮮、金額不超過3000元的貨品。若消費者所購商品,類目不符合代收網點需求,系統將不會顯示代收貨服務選項。不過即便如此,這已支持了淘寶、天貓80%的商品,覆蓋了淘寶、天貓平臺網購絕大多數類目。

      天貓社區服務站滿足了一定的市場需求,提升了用戶的購物體驗,使線上線下有了很好地結合。天貓社區服務站項目推出后,原有的淘寶代購點,也將在滿足服務站運營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升級為天貓社區服務站,新增代收貨服務等功能,加速滲透三四線城市。今后隨著服務升級,服務網點還將逐步添加寄件等功能。

      這種社區服務站模式最大的好處在于,像小區物業、便利店總會有人在,而且有系統支持,派件成本固定,妥投率提升,快遞服務滿意度也會提高,派送效率也快了。當然,這些作為天貓社區服務站的網點,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這筆費用由天貓支付。

      天貓社區服務站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天貓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線上與線下的結合,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與高校校園小郵局合作搶占校園用戶先機

      在很多高校門口,經常會看到順豐、申通、圓通等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將大小包裹一溜兒排開,好幾輛三輪車橫七豎八停在高校門口。由于快遞擺攤會影響學校形象,多半高校拒絕快遞進門,但對于學生收寄件來說,確實帶來了不便。而校園用戶是淘寶的主要用戶群,淘寶抓住校園物流就為未來的發展搶占了先機。

      因此,天貓又創新性地開展了提供校園快遞系統解決方案的“阿里巴巴服務站”試點,進軍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校園市場。經過前期與國內數十個學校洽談,首批已和11家高校達成合作。阿里巴巴服務站的推出,給解決高校快遞收發難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一般說,校園小郵局面積50至200平方米不等,基本安排在學生宿舍樓附近或去學校食堂的必經之路上。快遞到貨后,系統會即時以手機短信的形式通知收件人領件,領取人到小郵局報上短信密碼即可免費取件。與此同時,小郵局還提供攬件服務。

      淘寶建校園郵局不僅可以抓住校園物流的商機,同時還可以補充四通一達等第三方物流在末端物流方面的短板,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色图.com| 国产.亚洲.欧洲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亚洲成av人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www.亚洲色图.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