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補充醫療保險規定

      補充醫療保險規定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補充醫療保險規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補充醫療保險規定

      補充醫療保險規定范文第1篇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每月都繳納社會醫療保險金,可是一年下來,看病的花銷卻無法報銷。

      這是因為,按照規定,社會醫療保險報銷有一個起付標準,也就是俗稱的“門檻費”。例如北京社會醫療保險起付標準為:每年門診1800元;住院治療1300元,第二次650元。

      所以,如果在一年的時間里,你的門診花銷沒有超過1800元或者正好1800元,社會醫療保險都不報銷。這就給補充醫療保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補充醫療保險,顧名思義,就是對社會醫療保險的一種補充,包括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社會互助和社區醫療保險等多種形式。

      目前我們講得最多的,多是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也就是已參加當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用人單位,按照自愿原則,以單位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為團體的形式,參加職工補充醫療保險。這種類型的補充醫療保險不接受個人參保。

      那么,投保了補充醫療保險之后,被保險人將享有哪些保障呢?

      還以北京市為例。目前有保險公司與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推出了“社會基本醫療補充保險”,覆蓋北京市城六區,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之間集中投保。保障范圍分為小額門急診補充醫療保險、大額門急診補充醫療保險、小額住院補充醫療保險、基本住院補充醫療保險、大額住院補充醫療保險等部分。賠付項目均按《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用藥報銷目錄》、《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報銷目錄》、《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醫療設施目錄》及其它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規定執行。

      保險責任共分六項(以選擇90%報銷比例、400元免賠為例)。

      一是門、急診補充保險(基本部分:職工0-2000元;退休者0-1300元自付)。被保險人因疾病在定點醫療機構門、急診就醫,對其所發生的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規定中屬于大額醫療互助資金支付范圍內自付部分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按90%比例給付醫療保險金。

      二是門、急診起付線以下補充保險(職工1800元以下;退休人員1300元以下的自付部分)即被保險人因疾病在定點醫療機構門、急診就醫,對其所發生的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規定中屬于醫保支付范圍并在門、急診起付線以下部分的醫療費用,扣除絕對免賠額后,保險公司按90%比例給付醫療保險金。

      三是基本醫療住院附加住院起付線以下。即基本醫療住院起付線以下(0-1300元)自付部分,保險公司按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內的金額賠付90%。

      四是基本醫療住院補充保險。即被保險人因疾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范圍的),在基本醫療起付線之上,最高限額以下由職工個人自付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按90%比例給付醫療保險金。

      五是大額互助住院補充保險(高額住院)。即被保險人因疾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范圍的),超過基本醫療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至大額互助資金最高支付限額部分由職工個人支付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按90%比例給付醫療保險金。

      六是超高額住院補充保險。即被保險人因疾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超過22萬元至32萬元(大額互助封頂線以上)部分的費用,保險公司按超過部分的90%比例給付醫療保險金。

      按這些保險責任,我們舉個例子看看是如何報銷的。

      補充醫療保險規定范文第2篇

      日照港參保后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有四個層次,即基本醫療保險、大額醫療救助金、補充醫療保險、港口醫院。四個層次在員工醫療保障方面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

      1.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是員工醫療保障的基礎,企業和員工個人均按政策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按照日照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關政策規定,基本醫療保險費由企業和員工個人共同繳納。企業以在職員工上年度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按7%的比例繳納。員工個人以上年度工資收入為基數,按2%的比例繳納。繳費工資基數不低于上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的70%,不高于300%。員工自退休次月起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兩部分構成,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分別核算,互不擠占。個人賬戶歸個人所有,用于支付本人門診醫療費用和住院醫療費用中個人自負部分。企業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在扣除劃入個人賬戶部分后,全部并入基本醫療保險社會統籌基金。統籌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參保人員的住院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醫療費用設置起付標準和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參保人員住院治療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標準的住院醫療費,在社會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以上至5000元的部分,個人負擔20%;5000元以上至10000元部分,個人負擔15%;10000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額部分,個人負擔10%。退休人員的起付標準和超過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部分的個人負擔比例均為在職員工的一半,最高支付限額與在職員工相同。

      2.大額醫療救助金。在一個統籌年度內,參保人員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規定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至12萬元的部分,由大額醫療救助金支付90%,個人負擔10%。

      3.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日照港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主要用于建立員工補充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和企業補充醫療費報銷制度。①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為不因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增加個人費用負擔,企業按“扣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即按照與個人基本醫療保險實際繳費相同的標準,給員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個人賬戶。

      ②企業補充醫療費報銷制度。對定點在自辦港口醫院的患病員工,在港口醫院發生的普通門診和在港口醫院或經港口醫院辦理轉院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目錄范圍和規定標準由統籌基金報銷后,應由員工個人自負部分的醫療費,再由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按一定比例給予報銷。同時對住院醫療費超過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12萬元以上30萬元以內的部分,也由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按80%的比例給予報銷。

      補充醫療保險充分考慮了離休人員(含建國前老工人)、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和港口領導等為國家和港口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的醫療費用問題。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建立,提高了員工的醫療保障水平,降低了員工就醫的個人負擔,充分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關心和愛護,解除了員工的后顧之憂。

      4.港口醫院。為適應參加醫療保險的新形勢,吸引廣大員工到港口醫院就醫,日照港自辦港口醫院以“立足港口、服務員工”為主題,開展創建員工滿意醫院活動,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員工醫療費補貼(即在由基本醫療報銷和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報銷后的個人自負部分再次進行補貼,最大限度的減輕員工負擔),并將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放心的人性化服務,讓定點在港口醫院就醫的員工真正感受到溫馨、省心、親情和滿意,充分承擔起員工醫院為員工服務的任務。

      有關人員及特殊情況下的醫療待遇

      1.離休人員(含建國前老工人)、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屬特保人員。按照日照市醫療保險有關規定,特保人員醫療保險統籌費用由集團公司按規定統一繳納,個人不繳費。

      2.因工負傷、患職業病發生的醫療費用,按工傷保險的有關政策規定執行(日照港已經參加工傷保險)。

      3.員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費暫按原勞保醫療的規定執行,待日照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施后(已于2009年1月1日實施),改按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參加醫療保險后對員工的影響

      1.減輕了員工負擔。從參保后幾個月的報銷情況看,只要員工發生的住院費用和特殊疾病門診費用符合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其醫療費用在經過基本醫療保險、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和港口醫院優惠政策三次報銷后,其個人負擔比例小于原勞保醫療負擔比例。

      2.實現了對絕大多數員工的公平公正。原勞保醫療辦法僅對患病員工提供了比較高的醫療保障,但對絕大多數員工卻沒有按現行的政策規定建立相應的積累。

      3.規范了員工就醫行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在規范員工就醫行為,提高員工節約用藥的意識等方面也發揮了較好的引導作用。

      4.醫療保險政策也充分考慮了對社會做出過較大貢獻的離休人員、老工人、二等乙級傷殘軍人等人員的醫療待遇,以上人員的醫療待遇較以前有較大的提高。

      補充醫療保險規定范文第3篇

      關鍵詞:福利需要;企業補充醫保;TOPSIS方法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3-0057-04

      一、理論支持:社會福利需要理論

      如果從需要的最本質、可以進行操作性研究的角度來看,社會福利中的需要是社會中生活的人在其生命過程中的一種缺乏的狀態。人們為了自身生理、心理、社會的綜合發展,需要一定的基本資源,因而形成了共同需要。Whitaker和 Federico認為,共同需要是指那些被全人類所共有的、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來說最為基礎的需要[1]。需要滿足的重要條件是社會福利,一個社會的社會福利制度目標就是使社會成員的需要得到滿足。彭華民提出,社會福利制度可以通過以下三個途徑來發揮需要滿足的作用:其一,社會福利制度提供了人類需要的資源,特別是為那些急需幫助的弱勢群體提供的資源。其二,通過能力建設社會政策和行動項目,增強社會成員克服困難的能力,更好地滿足需要。其三,減少社會生活的障礙,使社會成員的權利得到實現,社會制度安排能夠滿足他們的社會需要[2]。

      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主要是在基本醫療保險不能滿足醫療保險需要時發揮作用。員工對補充醫療保險的需要來源于對健康的需要:一是物質的需要,在生病時,能獲得醫療救治,并得到經濟補償;二是精神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疾病風險,從心理上感到安全;三是發展的需要,通過醫療保險提供的康復和發展保障,減少了社會生活的障礙,為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提高自身素質打下了基礎。

      二、政策基礎:國家補充醫保制度

      1998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決定》,要求:“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業職工現有的醫療消費水平,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作為過渡措施,允許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為發展和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為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2002年財政部和勞動保障部又聯合下發了《關于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對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用途、費用提取比例和列支渠道以及資金使用和管理做了進一步的規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09年出臺了《關于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規定,補充醫療保險費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

      三、X集團補充醫療保險情況

      (一)X集團情況

      X集團是我國主要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之一,致力于建設多功能協同的現代金融服務集團。憑借全面的業務組合、龐大的分銷網絡和領先的技術平臺,向廣大客戶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截至2015年末,集團共有境內外分支機構共超過23 000余個,總資產接近18萬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超過1 800億元。

      (二)X集團補充醫療保險的規定

      為加強全集團補充醫療保險管理,提高員工醫療保障水平,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并結合集團實際,集團總部制定了《X集團補充醫療保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主要內容如下:

      1.覆蓋范圍。與集團簽訂勞動合同且參加了屬地基本醫療保險的合同制員工、內退員工及退休人員均參加所在C構補充醫療保險。

      2.管理架構。各級機構成立補充醫療保險管理辦公室,成員由人事、財務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主要負責補充醫療保險管理實施細則的制定、資金的管理、日常醫療費用的審核報銷以及相關重大事項的審議決策等。

      3.資金籌集。補充醫療保險費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按季計提或據實列支,年籌集資金總額不超過本單位上一年工資總額的4%,當年未使用完的資金可留作以后年度繼續使用。

      4.資金使用。補充醫療保險資金支付原則上要符合當地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醫療服務設施范圍。按規定比例主要支付下列醫療費用:在本人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急診和住院治療的醫療費用;在非本人定點醫療機構急診的醫療費用;員工因公外出、探親期間,在屬地行政區域外當地縣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急診發生的醫療費用等。

      5.資金管理。補充醫療保險資金不得劃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也不得另行建立個人賬戶或變相用于職工其他方面的開支。重點解決資金分散問題,加強資金管理。為充分發揮補充醫療保險大數法則作用,解決資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欠缺公平性等問題,《辦法》規定各分支機構應提高補充醫療保險統籌層次。

      四、X集團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執行情況TOPSIS分析

      (一)問題提出

      為了檢驗集團內部各分支機構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執行情況,保證集團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充分落地實施,對集團分支機構補充醫療保險執行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本研究隨機挑選集團內10家單位補充醫療保險方案和執行情況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字母A-J表示),較好地代表了集團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和執行情況。

      (二)TOPSIS分析法

      本研究選用TOPSIS法對補充醫療保險政策進行評價。TOPSIS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然后運用余弦法找出最優的方案和最劣的方案,其中最優方案的各項指標值都是各評價指標中最好的,最劣方案的各項指標都是各評價指標中最差的。具體方法如下:

      一是建立數據矩陣,設有n個評價單元,每一評價單元有m個評價指標,則可建立矩陣X:

      X=■n×m

      二是對數據矩陣進行同趨勢性和歸一化處理,具體為:

      X=■n×mZ=■n×m

      其中,元素Zij=■,i=1,2,…,n;j=1,2,…,m。

      三是確定指標最優值和最劣值,分別構成最優值向量Z+和最劣值向量Z-。Z+=(Z1+,Z2+,...,Zm+),Z-=(Z1-,Z2-,...,Zm-),Z+j=max{Z1j,Z2j,…,Znj},Z-j=min{Z1j,Z2j,…,Znj},j=1,2,…,m。

      四是計算各評價單元指標值分別與最優值和最劣值的距離。D+i=∑(Zij-Z+i)2;D-i=∑(Zij-Z-i)2,其中i=1,2,…,n;j=1,2,…,m。

      五是計算各評價單元指標值與最優值的相對接近程度,Ci=D-i/(D+i+D-i) i=1,2,…,n。其中,按接近程度大小對各評價單元優劣進行排序,C值越大,表明越接近最優水平。

      (三)模型構建

      參考褚福靈《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指數報告(2012)》[3]中對醫療保險評價指標的四個維度,對X集團補充醫保政策的執行情況從覆蓋面指標、保障度指標、持續性指標和高效性指標四個維度進行評價,權重分別為25%。具體定義如下:覆蓋面指標為參保人員范圍,按照《辦法》要求,能有效覆蓋在職、退休、內退員工的為1,覆蓋離休和家屬的,分別扣減0.05;保障度指標為資金的有效使用率,有效使用率為補充醫療保險支出占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收入的比例;高效性指標為補充醫保覆蓋項目,按照《辦法》要求和需求輕緩程度,能覆蓋門診、住院、重大疾病保障、其他項目的分別賦值0.2、0.3、0.3和0.2;持續性指標為統籌層次和資金計提情況,統籌層次越高,資金就越集中,資金積累就越多,風險保障性和持續性越好,資金在省級、市區級和縣級統籌的分別賦值0.5、0.4和0.3,按在職工資和內退生活費分別計提4%的分布賦值0.25,未計提的該項為0,具體指標(見表1):

      1. 根據上述指標,按照TOPSIS模型,建立數據矩陣,歸一化后的數據矩陣記為Z:

      Z=■

      2.確定指標最優值和最劣值分別構成最優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具體最優和最劣向量分別如下:

      Z+=(0.085648589,0.085761906,0.14014331,0.094423697)

      Z-=(0.068518871,0.064321429,0.01529351,0.056654218)

      3.計算各評價單元指標值分別于最優值和最劣值的距離。按接近程度大小對各評價單元優劣進行排序,C值越大,表明越接近最優水平,具體情況(見表2)。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Ci最大值為C方案,該方案四個維度的指標相對均衡,因而在方案的設計上是最合理的,也是最值得推廣的方案。

      (四)福利需要理論下的補充醫療保險數據分析

      1.關于覆蓋面指標的福利需要和福利滿足分析。《辦法》規定,補充醫保參保人員為與勞動合同制員工、內退人員,以及退休人員。全部分支機構都將在職人員、內退人員和退休人員納入了補充醫保的參保人員范圍。因此,覆蓋面指標的福利需要得到了較好的滿足。同時,分別還有6家和2家分支機構將離休人員和家屬人員也納入了補充醫保范圍。經分析,將離休人員納入補充醫保參保范圍,主要是由于統籌外醫療費不足以支付離休人員的相關醫療費用;而職工家屬是否能納入補充醫療保險參保范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尚未明確。因此,將家屬人員納入補充醫保參保范圍是否合法合規存在爭議。將離休人員和家屬納入補充醫保范圍,在工資趨緊的情況下,補充醫療保險資金也會日益緊張,政策長期開展,必將影響現有員工的福利需要滿足情況。

      2.關于保障度指標的福利需要和福利滿足分析。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只有2家分支機構的補充醫療保險資金得到了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員工補充醫療保險需要,部分機構商業保險理賠率大于100%。但同時也發現,大多數機構資金利用率較低,普遍低于50%。分析原因,一方面主要是新員工較為年輕,身體較好,醫藥費較少;另一方面是在保障項目設置的合理性上有所欠缺,導致節余情況較多。因此,員工補充醫療保險的保障度指標福利需要滿足狀況較好。

      3.關于高效性指標的福利需要和福利滿足分析。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大多數機構高效性指標較好,能涵蓋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保障等項目,分別有1家分支機構未設置門診報銷項目和重大疾病保障項目,沒有兼顧補充醫保的“以人為本”和“針對性”原則,使得年輕員工和重大疾病患者救助不足,甚至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因此,員工a充醫療保險的高效性指標福利需要滿足狀況較好。

      4.關于持續性指標的福利需要和福利滿足分析。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共有9家分支機構都能做到省級機構統籌,只有1家分支機構在地市級統籌,統籌調劑使用的程度直接決定了補充醫保的保障能力和風險分散范圍,統籌層次越高,越有利于分散風險,越能增強資金的保障能力,促進補充醫保各項功能的發揮,對降低制度管理的成本也有積極作用。同時,分析發現,所有機構都按要求對在職員工進行了補充醫療保險的計提,有2家機構由于政策把握不準確,未計提內退人員補充醫療保險。因此,員工補充醫療保險的持續性指標福利需要滿足狀況較好。

      五、補充醫療保險福利需要滿足的政策建議

      補充醫療保險規定范文第4篇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包括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簡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農民工。城鎮個體工商戶雇用的農民工參照本辦法執行。

      本辦法所稱農民工,是指具有農村戶籍,在國家規定的勞動年齡內且有勞動能力,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包括簽訂勞動合同和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已確立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第三條農民工醫療保險,應當遵循“低費率、保大病、保當期、以用人單位繳費為主”的原則,重點解決農民工進城務工期間的醫療保險問題。

      第四條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市農民工醫療保險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其所屬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具體負責市級統籌的農民工醫療保險業務工作。

      第五條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實行屬地管理。用人單位工商注冊地與生產經營地或施工地不在同一地區,在工商注冊地未參加醫療保險的,應在生產經營地或施工地參保。

      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在招用農民工后30日內,到所在統籌地區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為其辦理參加醫療保險手續(需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勞動用工合同或工資花名冊、兩寸近期同版照片兩張),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建立各種信息臺帳,納入微機管理,辦理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

      第七條農民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按月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農民工個人不繳費。

      用人單位應當以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為繳費比率,為其所在單位的農民工按月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繳納醫療保險費。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只建統籌基金,不設個人同賬戶。農民工的醫療保險費單獨建賬,納入當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統一管理,并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存入銀行的計息辦法計息。

      第八條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從繳費的次月開始享受醫療保險待遇。農民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用人單位不再為其繳納醫療保險費,農民工醫療待遇至繳費期滿終止。

      第九條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按照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規定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以及服務設施范圍和收費標準的下列醫療費用,納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一)住院治療的醫療費用;(二)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腎透析、器官移植后服抗排異藥的門診醫療費用。

      第十條農民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不予支付醫療費用:(一)在非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的(急診除外);(二)因交通事故、醫療事故或者其它責任事故造成傷害及后遺癥的;(三)因本人吸毒、戒毒、性病、打架斗毆或者因其它違法行為造成傷害的;(四)因自殺、自殘、酗酒等原因進行治療的;(五)其他不符合當地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規定的。

      第十一條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按時足額繳費的,符合規定發生的醫療費用,其住院標準、轉診轉院管理辦法以及統籌基金支付的范圍、起付標準、個人負擔比例、監管及處罰,按照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執行。

      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腎透析、器官移植后服抗排異藥的門診醫療費用,參照本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重癥慢性病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農民工醫療費用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與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限額相同。繳費時間不滿一年的,最高支付限額按交費月份分攤。醫保年度內其住院和門診規定病種的醫療費用統算。

      第十二條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其就醫、轉診和費用結算,按照本市基本醫療保險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建立農民工大額醫療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用于解決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

      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應當同時參加大額醫療補充保險。

      大額補充醫療保險費由農民工個人負擔,按本市大額醫療補助繳費標準執行。大額補充醫療保險費可視農民工所從事工作的工期、合同期分別按年、季交納,用工時間不滿季度的,按季交納,其保險金額也同時按交費期限分攤。

      農民工發生疾病,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到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余額,進入大額醫療保險賠付,由大額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承擔每位農民工每年最高18萬元的大額補充醫療保險責任。賠付比例與城鎮職工大額醫療補充保險賠付比例相同。

      第十四條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為農民工辦理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勞動監察機構舉報。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為農民工辦理醫療保險參保手續或參保后沒有按時足額繳納醫療保險費,造成農民工不能正常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的,由此所發生醫療費用由用人單位按照本辦法的規定支付。農民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醫療待遇方面的爭議,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第十五條農民工在城鎮實現穩定就業的,應隨用人單位參加當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農民工進城從事個體經營的,應按照當地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辦法參保。

      第十六條各縣區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補充醫療保險規定范文第5篇

      一、適用范圍

      具有我縣城鎮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失業人員以及失地轉城人員(以下簡稱被保險人),可按本辦法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社會化管理的退休人員適用本辦法。

      靈活就業人員是指個體工商戶雇主和雇工,以及從事非全日制、非固定單位、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形式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

      二、參保辦法

      被保險人均應按本辦法之規定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按時足

      額繳納醫療保險費。由本人持個人身份證、居民戶口簿等有關資料到縣勞動保障事務服務中心(就業局四樓)辦理參保手續。

      三、繳費標準及辦法

      (一)被保險人在法定就業年齡內的(男性:16至60周

      歲,女性:16至50周歲),由本人按我縣上年度職工最低繳費基數5.5%的比例逐月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有雇主的靈活就業人員所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原則上由雇主和雇工共同承擔,雇主和雇工分別承擔4%和1.5%,也可由雙方協商解決。無雇主者由靈活就業人員獨自承擔繳費。

      (二)本辦法實施后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被保險人,本人申辦時應按我縣上年度最低繳費基數的5.5%比例一次性補足15年基本醫療保險費。

      (三)本辦法實施前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社會化管理的退休人員,本人申辦基本醫療保險時應按我縣上年度最低繳費基數的5.5%比例一次性補繳15年基本醫療保險費。

      (四)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退休人員還應按規定由本人按每人每月20元的標準繳納基本醫療保險統籌補充金。

      (五)被保險人在參加我縣基本醫療保險的同時,必須參加補充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金按每人每月8元的標準繳納。

      (六)本辦法規定需要補繳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應同時按規定年限補繳醫療救助金。

      (七)原則上醫療保險費在每年七月一次性繳清,一次性繳費有困難的,可以按月繳納。

      四、待遇支付辦法

      (一)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不建立個人賬戶。

      (二)被保險人按本辦法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須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連續繳費期滿6個月后,可按本縣基本醫療保險規定享受部分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包括住院、補充醫療保險等。但以下十大類疾病:冠狀動脈旁路手術、腦中風、慢性腎衰竭(尿毒癥)、癌癥、心臟手術、重大器官移植手術、重大組織置換手術、暴發性肝炎、主動脈手術除外。);連續繳費滿12個月后被保險人享受除個人賬戶外的全部醫療保險待遇。

      (三)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被保險人,與單位終止、解除勞動關系后,3個月內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辦理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續保手續,可從繳費次月起繼續享受基本醫療保險有關待遇。逾期辦理的,視作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四)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繼續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失業人員,領取期滿后,3個月內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辦理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續保手續,可從繳費次月起繼續享受基本醫療保險有關待遇。逾期辦理的,視作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五)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沒有繼續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失業人員,領取期滿后,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辦理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續保手續時,視同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六)退休人員只要按照本辦法規定認真履行各項繳費義務,即可按規定終身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七)各項醫療待遇支付程序及標準按《五河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試行)》(五政[2000]33號)規定執行,具體由縣醫療保險管理中心負責辦理。

      五、欠繳費處理辦法

      (一)被保險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后欠繳費的,從欠繳費

      次月起停止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二)被保險人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不滿6個月的,發

      生欠繳費,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自行停止。重新參保的,視同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三)被保險人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連續繳費期滿6個月后,發生欠繳費在3個月內補足繳費的,從補繳費次月起繼續享受基本醫療保險有關待遇;欠繳費超過3個月的,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自行停止。重新參保時,視同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四)被保險人參保后因不可抗力、出國(境)、法規政策變更中斷繳費的,從中斷次月起停止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中斷原因消除后,應及時申報繳費,從繳費次月起繼續享受基本醫療保險有關待遇,未及時申報繳費的,按欠費處理。

      被保險人因疾病和突發事件喪失繳費能力或無法履行繳費義務的,可申請暫停繳費,經調查屬實的,視同中斷繳費。

      (五)在本辦法實施之日以前達到法定就業年齡并已經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須從本辦法實施之日起三個月內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未在規定時間辦理參保手續的,補辦時須補繳保費至本辦法實施之日。同時本辦法實施之日之前的繳費不計入連續繳費時間。

      (六)本辦法實施后,新成長勞動力須在辦理基本養老保險的同時辦理基本醫療保險,未按規定辦理基本醫療保險的,補辦時應補繳至養老保險參保之日。

      (七)欠費期間及補繳期發生的醫療費用醫保基金不予承擔。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国产日韩成人亚洲丁香婷婷|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