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三年級日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有關萬圣節活動的三年級小學生日記作文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下午我的心既緊張又激動,因為我們英語班舉行了萬圣節活動。
陽光穿過云層,照射著大地,就連空氣都暖洋洋的。秋風像媽媽的手撫摸著我的臉頰,樹葉在風中舞蹈,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到了英語學校,我先進入校長室來抽獎。我抓到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南瓜燈,我非常高興,因為我抽到大獎了,我拿了獎品便回教室,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我的快樂。
活動開始了,老師帶領我們做游戲,小朋友們各展所長,給大家表演了精彩的節目,老師還讓我們用身體擺出一個單詞造型。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就完成任務。老師夸我們聰明,還給我們每個人獎勵了一塊糖。接著我們老師讓我們組團兒去敲別的班的門,并向他們索要糖果。
同學們,換上鬼衣服,戴著帽子,提著南瓜燈爭先恐后地去敲了別的班級的門。進入教室,我們就說不給糖就搗蛋。他們只好乖乖地把糖交了出來,我們拿著戰利品提著南瓜燈又向下一個班級出發了……
活動結束了,真是讓人難忘啊!
今年的萬圣節收獲滿滿!
昨天晚上,我要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糖。我說:“一半是分給同學的,另一半就給我吃。”媽媽同意了,就給我買了阿爾卑斯的糖和大白兔的糖,還有徐福記的糖,我最喜歡吃這三種糖了。
七點過三十分的時候,媽媽叫道:“我們出發吧!”我聽見了就趕忙戴上我最喜歡的面具和披肩。我最喜歡這個面具了,因為它的顏色是粉紅色的,上面還有一些黃色和藍色的亮片加以點綴,顯得更加美麗漂亮!我的披肩是紅色的,上面有許多許多黃色的小星星和大星星。我覺得特別美麗!
我們出發了,這一路上我的心在怦怦怦的跳呢!我的心情又緊張,又高興。緊張是因為馬上就要見到好多“鬼”,高興是因為過一會兒,我的南瓜盒子里面裝的東西,馬上就要你擠我碰了!
我和媽媽到了,我就看到了一群“鬼”。他們都穿著奇形怪狀的服裝,有劉炫彤穿著女巫樣子的衣服,拿著女巫用的掃把,可真像一位女巫啊!
突然,蔣一民媽媽叫到:“集合了!”我聽見了就到前面排隊準備去“搶”糖了!
在路上我和高璐珺有說有笑,她給我了兩顆棒棒糖,和一塊夾心棉花糖,我也給了她一些糖。
去的第一家,我沒坐到電梯,要走路爬樓梯上去!等我爬上去了!我累得氣喘吁吁,糖也快被“搶”光了!
后來我們還去好多家,也得到了好多東西。
我太開心了,這真是我最快樂的一天!
有關萬圣節活動的三年級小學生日記作文三
10月31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它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又名鬼節。說到這兒,聰明的你一定猜出來了——萬圣節。
萬圣節這一天,小孩子們都會去要糖果。當然了,我們德州晚報的小記者也不例外。這不,今天晚上我們就來到了百貨大樓,開始了我的糖果歷險記!
活動開始前,我們先畫了面具。我拿到面具后,就想:畫什么好呢?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終于決定:畫皺紋!我先在他的腦門上畫三條線,代表皺紋;然后涂上紫色的眼影和幽靈般的臉蛋;最后我又給它加上了愛心和圓圈,活像一個老巫婆!
面具完工后,終于可以要糖果了。我先跑到一個沒有小記者的柜臺前,問阿姨:“阿姨,有糖嗎?”“有啊,不過你得回答我的問題。”阿姨一邊說一邊拿出一份資料:“‘離離原上草’的下一句是什么?”我暗自竊喜:啊哈,好簡單!于是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一歲一枯榮。”阿姨笑瞇瞇地說:“對啦,給你糖!”我接過糖,連聲道謝后,又飛奔到另一個柜臺去……就這樣跑來跑去,不一會兒我就收集到了三十多塊糖了。等到集合時,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
通過這個活動,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也可以復習中國古詩詞,最重要的是能吃到美味的糖果!
有關萬圣節活動的三年級小學生日記作文四
10月28號晚上,我們小記者到喬登美語參加萬圣節活動。那里可真熱鬧呀,墻上掛著很多恐怖的魔鬼、骷髏和南瓜燈,同學們有的裝扮成巫師,有的裝扮成海盜,有的裝扮成白雪公主......我穿著白色的禮服,戴著面具,手里拿著魔法棒,裝扮成了小魔仙。
活動開始了,我們被分成了四組,我在B組,第一個游戲是圈南瓜,我們被分成了兩個隊伍進行比賽,我投了好幾次都投不中,就在我失望的那一刻,本來沒投中的圈又彈到了南瓜燈上,我真是又開心又激動。然后我們又去學英語,里面有三個老師教我們說英語,邊說還邊做游戲,我都聽不懂,只記住了萬圣節是HALLOWEEN,可是我會跟著同學們一起做,最后還是我贏了,真是太開心啦!接著我們又去畫南瓜面具,我畫得不好,顏料太多了,涂得到處都是,我只好交給媽媽幫我晾干。畫完面具,我們又去外面的保安叔叔那里要糖果,我們一起跑到門衛那里大叫:“不給糖,就搗蛋”,保安叔叔被我們吵的沒辦法,只好拿出很多的糖分給我們,我拿到了很多很多都裝不下了。最后一個游戲是咬蘋果,蘋果被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泡在一個大水盆里,我們排著隊一個一個的從水里把蘋果咬出來放到一邊去,前面的同學都咬到了,可是輪到我的時候,咬來咬去就是咬不到蘋果,還喝了很多水,真著急呀,還好最后還是我們隊獲勝了。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萬圣節的活動,真是太開心太有趣了,以后我還要再來參加!
有關萬圣節活動的三年級小學生日記作文五
一聽到萬圣節這個名字,你們肯定會說“這是西方的節日嘛”,當萬圣節開始時,每個人都戴上可怕的面具,穿上可怕的衣服。其中就有一句名言——不給糖就搗蛋,英文名是Trick or Treat。
我和媽媽一起來到萬圣節活動地點——溫州聯合廣場,當時那里是人聲鼎沸,如同海嘯般一波一波地涌來。舞臺上的主持人介紹了萬圣節的來歷,它的作用,我才全面地了解了萬圣節的由來。今天來到現場的主要是12周歲以下的小朋友,現場分為幼兒組和少兒組,那我當然是屬于少兒組的成員了。在開始活動通關之前,主持人讓我們少兒組的先上臺展示個人秀,配著動感的音樂,一個個小朋友上臺展示,有穿超人裝的、奧特曼的,還有白雪公主的等等,他們擺著各種各樣的pose,簡直帥呆了、酷斃了!我呢?是恐怖的巫女,啊哈哈!
一、先從日記練筆,注重模仿
開始作文不要急于求成,畢竟是由句子到文段的過渡。要讓學生先從寫日記入手,寫寫自己入學的心情、感想。引導中,優秀作文是不可忽視的,因為這些作文都出自年齡心理特點和生活體驗大致相同的同學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啟發性,最能引起學生自己的共鳴,是學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鑒。尤其是同齡人的習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選材、構思和語言等方面的啟發。所以要支持學生們多讀《小學生優秀作文》《小學生作文向導》等。這樣,學生們人人爭讀課外書籍,人人摘錄優美詞語,人人珍藏生動語句,作文時才能運用書中所學到的知識,才能嘗到了閱讀課外書籍促進自己習作的甜頭。
二、從生活出發,激發靈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文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讓學生勤于觀察,捕捉事物的特征。第一次寫作文時,我讓學生寫一個游戲“老鷹捉小雞”。為了完成這次作文,我把課堂移到了操場,讓學生在活動中邊做邊看邊感受,一部分學生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有時為了寫作,我帶著學生去生活中觀賞景物,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用課范文,引導寫作
課本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認真全面地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詞、句,掌握課文結構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尤其是對一些淺顯易懂、條理清晰的課文可以說是學生模仿的好范文。我及時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練筆,如教了《我們的民族小學》《爬天都峰》《金色的草地》,我讓學生抓住課文的特點,寫《我們的課余生活》,學生用上了比喻、聯想等方法寫,同學們都寫得很成功。
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作文講評和修改是提高學生作文的重要手段。在這兩個環節中,教師不能包辦,包辦會影響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自信心受到挫傷。若是在修改時,教師教給學生修改方法,讓學生去自己做,相信學生的能力,才是有效途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教師應真誠地欣賞和贊揚學生的點滴進步,以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增強他們寫好作文的信心。
五、不避諱問題,明確格式要求
今天開學了,鄉間的三個月,夢也似的過去,又回到了這丘林的學校里來了。早晨母親送我到學校里去的時候,心還一味想著在鄉間的情形哩。不論哪一條街道,都充滿著學校的學生們;書店的門口呢,學生的父兄們都擁擠著在那里購買筆記簿、書袋等類的東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開。到了校門口,覺得有人觸動我的肩膀,原來這就是我三年級時候的先生,是一位頭發赤而卷攏、面貌快活的先生。先生看著我的臉孔說:
“我們不再在一處了!安利柯!”
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這么一說,不覺重新難過起來了。我們好容易地到了里面,許多夫人、紳士、普通婦人、職工、官吏、女僧侶、男傭人、女傭人,都一手拉了小兒,一手抱了成績簿,擠滿在接待所樓梯旁,嘈雜得如同戲館里一樣。我重新看這大大的休息室的房子,非常歡喜,因為我這三年來,每日到教室去都穿過這室。我的二年級時候的女先生見了我:
“安利柯!你現在要到樓上去了!要不走過我的教室了!”
說著,戀戀地看我。校長先生被婦人們圍繞著,頭發好像比以前白了。學生們也比夏天的時候長大強壯了許多。才來入一年級的小孩們不愿到教室里去,像驢馬似的倔強,勉強拉了進去,有的仍舊逃出,有的因為找不著父母,哭了起來。做父母的回了進去,有的誘騙,有的叱罵,先生們也弄得沒有法子了。
我的弟弟被編入在名叫代爾卡諦的女先生所教的一組里。午前十時,大家進了教室,我們的一級共五十五人。從三年級一同升上來的只不過十五六人,慣得一等獎的代洛西也在里面。一想起暑假中跑來跑去游過的山林,覺得學校里暗悶得討厭。又憶起三年級時候的先生來:那是常常對著我們笑的好先生,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先生。那個先生的紅而卷攏的頭發已不能看見了,一想到此,就有點難過。這次的先生,身材高長,沒有胡須,長長地留著花白的頭發,額上皺著直紋,說話大聲,他瞪著眼一個一個地看我們的時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們心里似的。而且還是一位沒有笑容的先生。我想:
“唉!一天總算過去了,還有九個月呢!什么用功,什么月試,多討厭!”
一出教室,恨不得就看見母親,飛跑到母親面前去吻她的手。母親說:
“安利柯啊!要用心羅!我也和你們用功呢!”
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可是因為那位親愛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學校也不如以前的有趣味了。
我們的先生十八日
從今天起,現在的先生也可愛起來了。我們進教室去的時候,先生已在位子上坐著。先生前學年教過的學生們都從門口探進頭來和先生招呼。“先生早安!”“配巴尼先生早安!”大家這樣說著。其中也有走進教室來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出去的。可知大家都愛慕這先生,今年也想仍請他教。先生也說著“早安!”去拉學生伸著的手,卻是不看學生的臉。和他們招呼的時候,雖也現出笑容,額上皺紋一蹙,臉孔就板起來,并且把臉對著窗外,注視著對面的屋頂,好像他和學生們招呼是很苦的。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們一一地注視,叫我們默寫,自己下了講臺在桌位間巡回。看見有一個面上生著紅粒的學生,就讓他中止默寫,兩手托了他的頭查看,又摸他的額,問他有沒有發熱。這時先生后面有一個學生趁著先生不看見,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來。恰好先生回過頭去,那學生就急忙坐下,俯了頭預備受責。先生把手按在他的頭上,只說:“下次不要再做這種事了!”另外一點沒有什么。
默寫完了,先生又沉默了,看著我們好一會兒,用粗大的親切的聲音這樣說:
“大家聽我!我們從此要同處一年,讓我們好好地過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規矩。我沒有一個家屬,你們就是我的家屬。去年以前,我還有母親,母親死了以后,我只有一個人了!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我現在并不要你們用口來答應我,我確已知道你們已在心里答應我,‘愿意’了。我感謝你們。”
這時校役來通知放學,我們很靜很靜地離開座位。那個跳上椅子的學生走到先生的身旁,抖抖索索地說:“先生!饒了我這次!”先生用嘴親著他的額說:“快回去!好孩子!”
閱讀鏈接
《愛的教育》內容簡介
【關鍵詞】小學生;寫話;興趣
小學生不喜歡寫作文,害怕寫作文,這是當前習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現實教學中,很多三年級以上的孩子討厭寫作文,一提到作文就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手,更不用說對習作感興趣了。筆者從事低段語文教學已有4年,深知學生怕寫話的心理十分嚴重,不愿寫話的現象也客觀存在。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作為低年級的語文老師,應該放低要求,注意貼近生活實際,采取恰當的方法引導,激發學生對寫話的興趣,讓孩子們敢寫、樂寫、從而會寫。
一、以說話為基礎,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寫話的前提是“說”,低年級的學生很樂于表_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勇敢、自由地表達,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如在教學《稱贊》這篇課文時,出示課文圖片后讓學生說一說“小獾做的板凳那么粗糙,值得稱贊嗎?”如果小刺猬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板凳。”你覺得合適嗎?A同學說:“因為小獾做的小板凳很粗糙,他做得雖然很認真,但是做得的確不是太好,如果小刺猬這樣稱贊他的話,大家一聽就是假話,顯得有些諷刺的味道。”學生便清楚地體會到“一個比一個好”并不是他做得很好,只是后面一個比前面一個強。像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讓學生談感受,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長期實踐,學生們自然而然就樂于表達。
二、立足課內文本并拓展文本,激發學生寫話興趣
人教版低年級語文教科書,課文中圖文并茂,精彩的片段,生動的句式,隨處可見。為了提高學生寫話興趣,可充分挖掘文本中可利用的資源。
如二年級下冊《最大的“書”》: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波浪留下的痕跡叫波痕;眼淚在臉上流過的痕跡叫___;受傷后留下的疤痕叫___;______留下的痕跡叫___。這樣,將課本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給學生搭建語言交流和動筆書寫的平臺,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既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想象力,又提高了自己的寫話興趣。
三、重讀書積累,提高寫話興趣
熟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是提高學生寫話興趣和寫話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寫話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了閱讀興趣的培養。鼓勵學生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課外閱讀,在班級成立圖書角,鼓勵同學之間互相介紹好的書籍并互相傳閱,營造“獻一本讀百本”的良好讀書氛圍。
開展家庭親子讀書活動,并相約持之以恒。教師們可幫助學生選擇有益的讀物,進行推薦。親子共讀期間爸爸媽媽要做到以身作則,讀書時間不開電視,不干無關事務,讀書要認真,讀后要做到能簡單復述讀書內容,能明白故事含義,能寫簡單的讀后感想。
四、趣味日記,激發寫話熱情
小學生進入二年級后,要求由寫一句話開始逐漸過渡到寫幾句話,有的孩子寫的多一點,內容豐富點,有的寫不出,覺得沒話可寫,于是,家長和孩子都苦惱,筆者認為導致孩子怕寫和不會寫話的原因是孩子沒有積累足夠的知識來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要解決這個難題,寫日記便是很好的方式。因為把寫日記作為一項經常性的練筆,不但可以讓孩子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捕捉寫話素材,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孩子記日記開始時不能要求太高,只要寫清楚誰(什么)、在哪兒、干什么、干得怎么樣,即可。內容上不做定性要求,可以隨心所欲地寫,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的快樂,寫自己的委屈,寫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把自己喜愛的圖片、照片貼在日記本上,也可以給自己的日記配上色彩鮮艷的紅花綠葉或小動物。這樣能激起小作者們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五、創設情境,燃起寫話激情
都說農村孩子見識狹隘,沒有寫話素材。其實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我們所生活的和平鎮風景就很優美,有青山綠水交相輝映的周塢山景區,有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城山溝桃園山莊等,鄉土氣息濃厚,這不僅為寫話教學提供了直觀的教具,又為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話素材。雖面對美麗的大自然,孩子們卻無動于衷。所以,筆者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寫話訓練,使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結合我校特色活動“抖空竹”,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之后我單獨拿出一節課讓他們說一說空竹的玩法,大家交流得熱情洋溢,自然寫出來的寫話也妙趣橫生。這樣在玩中收集了寫話的素材,讓他們寫身邊實實在在的東西,大大地激發了孩子寫話的興趣。
總之,低年級說話、寫話教學要由淺入深,半扶半放,培養興趣,教給方法,廣泛積累,為孩子們提供寫作的自由空間,激發寫作熱情,讓他們張開習作的翅膀,自由飛翔。
【參考文獻】
[1]高杰.攻克“寫什么”,讓寫作走向敞亮那方.小學語文教學月刊,2015(6)
一、通過日常生活發現寫作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老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對作文這個“陌生”的“客人”產生好感與興趣,才能把他們自己心中“最好”的東西拿來“招待”這些“陌生的客人”,從此,他們才會變成“無話不談”的良朋摯友。這樣也能夠解決學生不知道怎么樣寫作、害怕寫作與寫作時無話可寫的尷尬局面。特別對三年級剛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來說,這個興趣更需要老師的精心培育和小心呵護。
1.“說”身邊熟悉的事情,是學生“會”寫的前提。“會寫”是建立在“會說”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個學生連口頭表達自己思維的能力都不具備,那如何能讓他們寫出好的習作?為此,要在學生“寫”之前對他們做專門的“說”的訓練,只有學生說得“滔滔不絕”,在寫的時候才能“妙筆生花、行云流水”。而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就成了他們“想說”和“會說”的前提。例如:在上學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些學生身邊熟悉的小事,不僅可以讓他們津津樂道,更培養了他們口頭表達的能力。久而久之,這也成了他們“會”寫的前提。
2.“寫”身邊熟悉的素材,是學生“樂”寫的關鍵。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多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身邊各種各樣的帶有插圖的兒童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們就可以此入手,讓他們隨意地寫這些故事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完后讓他們互相交流,相互評價。當然,老師更要給他們創建展示“習作”的平臺,如“把我的習作讀出來”活動。再進一步選擇一些典型性的習作舉辦班級作文展覽。另外,利用學生每天必看的“動畫片”,在看完后要求他們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從而培養他們堅持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3.“察”身邊熟悉的事物,是作文生動的重點。“觀察”是把作文寫具體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手段,也是想象作文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適當地培養學生這種觀察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作文不僅僅有簡單的枝干,還有鮮嫩的綠葉。例如:在指導《我的老師》這一習作的時候,在學生準確地描述出老師的外貌形象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老師平時面部表情或衣著的變化來想象老師的心理活動。
還應該注意的是,三年級的學生作為作文的初學者,在教學中我們只是要培養他們簡單地“察”和簡單地“想”的意識,并在習作中能夠初步體現出來就行了,而不應對他們有過高的要求。“察”后的“想”這對于他們只是一種思想的滲透,而不必在觀察細節后精確地闡述。
二、通過課文教學促進習作練筆
教科書上的課文,都是名家的名篇,是適合這個年齡階段學生學習的典范之作。例如《做一片美麗的葉子》《西湖》《拉薩的天空》《小露珠》等等,這些紀實、想象與優美的課文是初學作文者的“范文”。所以,三年級的作文教學,可以依托課本當中這些典型的“范文”,讓他們在學習這些“范文”的同時去熟讀、去精選、去感受、去模仿。
1.仿寫課文。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從兒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們因模仿而獲得最初的知識,模仿就是學習。”小學的作文教學除了不拘形式地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還要從“范文”中“仿”出寫作的形式、結構與基本技巧,課本中優秀的“范文”,就是學生仿寫的最佳素材。例如:教學完《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后,學生仿寫的“讓我們蕩起秋千”“讓我們踏上火車”……在寫出學生自己心里話的基礎上,更是有了現代詩歌的“形式”與“韻味”。
2.續寫課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好多在最后都留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可以通過續寫課文來讓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并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在教學完《哪吒鬧海》一文后,老師說:“東海龍王父子被制服了,但是幾十年后龍王的孫子――這個“官三代”又開始欺壓當地的漁民了,哪吒又是怎么做的?請大家想一想、寫一寫。”這時的學生都覺得有很多話要寫,課文中經典的詞句與精彩的打斗場面都會出現在他們續寫的“文章”中,而學生平時在其他動畫片當中看到的或由此想到的種種“精彩鏡頭”同時也會為他們的文章增添更多鮮活的畫面。
3.改寫課文。改寫課文就是把適合表演的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劇本,在改寫課文過程中,通過學生簡單的“劇本創作”,培養了學生處理文字與寫作的能力。如蘇教版第五冊的《小露珠》《小稻秧脫險記》等這些童話故事,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課文作了改寫,并初步形成了適合排練的劇本。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更是一種全新的練筆與寫作的模式。
4.寫讀書筆記。課文的思想內涵是文章的靈魂所在,課本中的課文大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對這些課文教學的同時,更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交流學習心得或寫讀后感都是一種不錯的形式。例如:讀了《狐貍和烏鴉》一文后你有什么感想,《烏鴉喝水》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等諸多問題的設置,會讓學生在“讀后的寫”中得到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