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垃圾分類宣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發放手冊、公告欄張貼海報等線下物料宣傳:物業工作人員在小區的告示欄、道閘里張貼垃圾分類宣傳海報;電梯廣告播放垃圾分類宣傳片等方式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宣傳;小區現場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冊,并以展板的形式在小區出入口向現場的居民宣傳垃圾分類在日常生活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知識普講講座:物業工作人員召集業主在活動中心現場為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講解,并與大家進行互動問答交流。現場糾正居民在廚余垃圾的處理上的常見誤區,并用常見的生活垃圾做成演示道具讓業主參與到垃圾分類學習中,呼吁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一起參與到垃圾分類隊伍中來。
4、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物業公司積極策劃開展“參與垃圾分類、保護地球家園”等相關主題宣傳活動,倡導小區居民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共建綠色美好家園。策劃主題活動可以更有利于增強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物業公司助力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2、垃圾投放需分類,循環利用最可貴。
3、若是分類做得好,垃圾也能變成寶。
4、垃圾分類,環保我心。
5、給我一處歸宿,還你一片清潔。
6、物以類聚,“食”以群分。
7、垃圾桶:余房兩間,垃圾有別,分類入住。
8、可回收的上藍天,廚余垃圾回綠地,有害垃圾亮紅燈,其他灰色地帶匯。
9、分類是資源節約的開始,簡單分類,美好生活。
10、等等!這里是一勺池,筷子在隔壁哦!
11、不浪費,食知味;善分類,“廢”變“對”。
12、看一看,理一理,分一分,干凈整潔可持續。
13、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現生機。
14、魚找魚蝦找蝦,垃圾各回各的“家”。
一是領導重視。召開了專題工作部署會議,要求職工主動作為,嚴格落實工作職責,為垃圾分類專項工作推進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宣傳培訓。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專題培訓,讓職工進一步了解垃圾分類類別,分類帶來的益處等相關內容,提升了職工垃圾分類意識,在中心營造了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三是垃圾分類回收是我中心文明程度的體現,每個科室都積極響應號召,認真做好各科室垃圾分類工作。在此次活動中中心員工收獲:
1.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如免洗餐具,紙杯,紙巾等,或減少不必要物品的使用量,如漂白粉,衣服柔順劑等化學用劑,不但可減少開支,更可降低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2.盡量選用可再填充式之復印機。傳真機或打印機墨水。
3.多使用天然肥皂以代替清潔劑,可減少水源污染。
4.拒絕接受不環保的廣告傳單。
門頭溝區以“共建城市環境,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以周四垃圾減量日為載體,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通過以點帶面,普及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知識,在全區市民百姓中養成了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推進了資源循環利用。
唱個歌謠 垃圾分類很輕松
垃圾分類投放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可說歸說,做歸做,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究竟該怎么分裝?并不是每個人都清楚的。門頭溝區綠袖標指導員創新工作方法,一邊唱著垃圾分類歌謠,一邊引導居民實行垃圾分類,形象生動地在居民中普及了垃圾分類知識,對指導居民自覺分類垃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垃圾分類歌謠:
“垃圾是個大雜燴,扔前請你分分類,分清幾種垃圾桶,仔細分類可利用。
綠色大桶裝剩菜,化作肥料來灌溉,瓜果皮核茶葉渣,廚余垃圾容納它。
還有蛋殼和落葉,放進綠桶來裝卸。灰色大桶裝其它,變廢為寶靠大家,紙巾尿片食品袋,衛生填埋變無害,陶瓷灰土和煙頭,裝入灰桶不用愁。”
社區里一位大媽說:“以前看文字和圖片介紹怎么垃圾分類,看過后總記不住,有時候倒垃圾還是忘了分類。唱垃圾分類歌讓我能輕松地記住垃圾分類的做法,每次倒垃圾腦子里就會想起分類歌,倒垃圾不會出錯了。”
新橋南大街社區老黨員王正秋自己也編寫了一首垃圾分類順口溜,輕松一念,訣竅重點都在其中。
葡東社區的“分類奶奶”
在葡東社區有個出了名的“分類奶奶”——韓興芝。在人們的印象中,“臭”似乎總是和“臟”聯系在一起。可韓奶奶是一個非常干凈利落的人,家中更是一塵不染。那您就不禁要問了,她為什么落得這么一個稱號呢?
2010年8月份,葡東社區做為全區十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之一,開始籌措和運行社區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工作。自葡東社區居委會籌備之日起,韓興芝就積極地投入到了社區的各項公益事業之中。她擔當了樓門組長、社區志愿者、居民代表、治安巡邏員等許多職務,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這退休了比上班還忙,不掙錢了比掙錢時還忙”。所以在招募綠袖標指導員的時候,社區領導首先就考慮到了這個熱心腸的老太太,她就成為了全區第一批“綠袖標指導員”。
韓興芝負責著葡東社區兩棟樓共計96戶、300多人口的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宣傳、指導、監督工作。剛接到任務時,她沒想到那么難。等到真干上之后才知道,累點兒、臟點兒、苦點兒自己都能克服,關鍵是居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使她很苦惱。出來進去的小朋友們不懂事的,看她整天擺弄垃圾,以為她是撿破爛的,就追趕著喊她“臭奶奶”。好心的鄰居們都勸她說“小韓,別干了,這活兒沒法干,咱又不差這幾個錢”。但是韓興芝卻說:“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利國利民,我可不能打退堂鼓,一定要干好。成為綠袖標,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為建設綠色北京出一份力,就是將來干不動了,我也能給子孫后代留點兒念想呀。”就是這樸實的話語,堅定的信念使韓興芝這個“分類奶奶”一直堅守在垃圾減量垃圾分類這塊陣地上。
剛進行垃圾分類時,宣傳工作尤其重要。韓興芝為了深入進行宣傳,主動為用戶代領垃圾桶,利用晚上入戶率高的時間為所轄居民送桶到家,并且發放了近百份宣傳冊,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居民進行講解,深受居民的好評。每次搬來新住戶,她都會一次次地入戶進行指導,直到分類準確為止。他們樓里有一住戶家的廚余垃圾里總有煙頭,她就專門對他進行“強化”記憶,每次都告訴他煙頭是其它垃圾。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戶人家的垃圾終于達標了。象這樣的住戶不在少數,都需要她反復指導,跟蹤指導。韓興芝說:“不怕不會分,就怕不堅持,只要把這件事當做大事來做,好習慣總會養成的。”
韓奶奶說她現在想的最多是在垃圾減量上作文章,怎樣從源頭上減量、怎樣從廚余垃圾上減量再減量。夏天吃西瓜量大,而西瓜皮中水分較多,汁水與其他垃圾混合后,會產生污水。韓奶奶說:“我們家里的西瓜皮,基本上都吃了。為了達到減量的目的,我摸索著用西瓜皮做餃子、包子、菜盒子,還挺好吃的。我做好了送去讓大家嘗,教大家怎么做,不僅省了錢,還能從源頭上起到垃圾減量,真是一舉多得!”
韓奶奶已經60多歲了,可是無論培訓還是學習,她都積極參加、認真領會。在上崗不久后,她對所有生活垃圾的分類準確率就達到了100%。在參加區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時,她家取得第二名,還被推薦代表門頭溝區參加了北京市18個區縣“綠娃在行動”知識競賽,一路過關斬將,以預賽第一的成績進入了決賽,獲得了三等獎。
全面發動 大力宣傳
人人參與垃圾分類
2011年開始,門頭溝區以強勢宣傳為著力點,建立全方位的宣傳機制,通過專題專欄、公益廣告、主題活動、宣傳資料、學校教育等多種途徑,把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到各個層面,營造了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使垃圾分類處理逐步成為廣大村民的自覺行動。
區委、區政府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主題宣傳實踐活動。活動以“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為主線,以倡導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為重點,以“周四垃圾減量日”和“再生資源回收日”活動為載體,開展垃圾減量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在55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在10所學校、5個黨政機關開展生活垃圾“零廢棄”管理試點宣傳活動。同時,區文明辦還制作了公益廣告片、動漫及真人的垃圾減量宣傳片,區屬媒體在《文明進行時》、《文明之窗》欄目開設專欄進行播出。在社區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和海報、掛橫幅,普及宣傳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知識。
從3月至11月,每3個月安排一個主題。3-5月為綠色社區活動季。重點在55個社區、居民家庭開展主題宣傳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參觀垃圾分類處理設施,舉行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張貼宣傳海報,制作播放公益廣告,對社區居民進行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宣傳。
6-8月為綠色餐飲活動季。重點在飯店、酒樓、度假村、農家樂等餐飲企業,持續推廣適量點餐、減少浪費;剩菜打包,減少廢棄;減少一次性餐盒、筷子、水杯等用品的使用;擴大“綠色餐飲宣傳員”隊伍,積極打造綠色餐飲文化,促進餐廚垃圾源頭減量。
9-11月為綠色鄉村活動季。重點在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及農村地區,推行科學文明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引導商戶“凈菜上市”和執行國務院《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的決定,果蔬垃圾就地生化處理,或就近運至相對集中的資源化處理站,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
垃圾減量來評比
家家參與來減量
在門頭溝區文明辦、區市政市容委共同組織的“做文明有禮北京人——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主題宣傳實踐評比活動中,55個社區的參與形式新穎,有知識競賽、公益勞動、文藝演出、小品比賽、詩歌朗誦、書畫展評等。活動最終選出最佳活動獎10個、評選出優秀創意獎6個、市民參與獎7個。
大峪街道承澤苑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系列活動
利用板報、橫幅、LED等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發放倡議書、生活垃圾指導手冊等3000余份,環保袋及圍裙2000余份;開展“低碳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競賽”6期;評選出10名優秀綠袖標指導員、50戶垃圾分類優秀家庭。通過宣傳,社區居民知曉率達到100%。
城子街道向陽社區:爭當小小宣傳員活動
組織社區青少年參加垃圾分類知識講座。課后在綠袖標指導員的指導下,同學們親自上陣體驗垃圾分類指導員的辛苦,并和家長共同學習《首都市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一同進行了垃圾分類,使此項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葡東社區:環保時裝秀活動
暑期,在學生中征集“廢品小制作”,通過時裝表演形式向社區居民進行展示。通過趣味活動,在家長和學生中宣傳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及低碳環保理念。
峪園社區:垃圾分類宣傳日活動
張貼宣傳畫45處,發放倡議書、垃圾分類歌等資料1450份,宣傳品2500余份;在社區各類會議中,即時開展垃圾分類宣傳;開展“共建城鄉環境,共享美好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日活動;社區文藝晚會上,表演由垃圾分類歌改編的快板。居民垃圾分類方法知曉率達到100%。
月季園一社區:四項活動力保垃圾分類活動
1.用科技力量“武裝”垃圾分類。利用音頻軟件制作垃圾分類宣傳廣播,定期播放。通過社區博客、電子屏開展宣傳。
2.用豐富多彩“宣傳”垃圾分類。組織居民參加垃圾分類小游戲;利用周四垃圾分類宣傳日,發放宣傳手冊、分類指導書等,通過櫥窗、展板、板報等開展豐富多彩直觀的宣傳。
3.用干凈整潔“保衛”垃圾分類。定期清洗垃圾桶,定期對垃圾桶及周邊灑藥,防止蚊蟲滋生。每周堅持,形成長效機制。
4.用從小做起“展望”垃圾分類。“從小做起的垃圾分類活動”分兩部分,一是“情系黨恩,共享快樂假期” 活動,通過征文、繪畫、小制作等,培養學生從小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二是垃圾分類知識問答比賽。“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周圍一片”,為社區環境做貢獻。
一、工作目標
加強扶貧開發局各部門垃圾分類規范化工作,實現干部職工辦公區域全面推行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知曉率、參與率達到100%,垃圾投放準確率力爭達到100%。
二、組織機構
為提高工作認識,有效推動局機關垃圾分類工作規范化,全局成立了垃圾分類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局長同志擔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組員,并下設辦公室,由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同志具體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聯系協調和指導監督工作。
三、工作任務
(一)宣傳培訓
一是開展陣地宣傳。通過單位宣傳欄張貼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微博平臺、微信群及時推送垃圾分類知識,機關會議集中傳達部署垃圾分類工作,確保每名扶貧干部職工了解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并引導人人參與分類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是加強工作培訓。根據市垃分辦工作要求,組織干部職工參加全縣市垃圾分類動員學習會等培訓,充分認識垃圾分類工作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垃圾分類的目的、意義,普及垃圾分類怎么分、如何分,提升干部職工垃圾分類規范化工作的綜合能力。
三是拓寬宣傳領域。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的模范先鋒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帶頭做好垃圾分類的實踐者、宣傳員、督導員,并結合主題黨日、假日走基層等活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動、影響身邊人參與全市垃圾分類規范化工作。
四、設施配置
1.由辦公室負責對機關辦公樓2、3樓分別設置分類垃圾桶2個(分別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
2.辦公室按照市垃分辦要求規范設置宣傳展板。
3.同時通過機關宣傳欄及時粘貼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五、落實責任
單位主要領導對全局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班子其他成員對所屬領域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教育督促、各股室負責人分別對所屬人員做好垃圾分類教育宣傳,以實際行動做好示范引領,形成一級抓一級,人人參與的局面,確保把生活垃圾分類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六、健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