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今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已席卷世界,我們既面臨著必須緊緊抓住的發(fā)展機遇,也面臨著必須認真應對的嚴峻挑戰(zhàn)。機遇和挑戰(zhàn),不僅代表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也突出地表現在以自主創(chuàng)新為標志的科學技術領域,而產業(yè)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創(chuàng)新能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人力資源素質的競爭。所有這一切的基礎,就是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效益的后顯性,又決定了教育必須先行。因此,要實現十七大報告提出的:“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目標,也必須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放在首位。
幼兒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對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擔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園突破“教師做幼兒看,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科學興趣、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將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世紀人才作為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研究目標
1. 以萌發(fā)幼兒科學創(chuàng)新意識為出發(fā)點,以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為重點,初步發(fā)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求異的創(chuàng)新力,促進幼兒形成積極主動、尊重科學的正確態(tài)度。
2. 進一步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形成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研究態(tài)度,善于動腦、不斷反思的科學作風,在教育觀念和教育能力方面取得更大進步,以點帶面,促進全園共同發(fā)展。
三、研究內容
1. 引導幼兒學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探索與發(fā)現的興趣,從而認識事物的特點及變化的規(guī)律。
2.讓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
3.幼兒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習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四、課題研究
第一階段:課題研究準備階段。收集相關資料,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反思時間――歸納總結――指導和改進實踐。
第三階段:總結驗證階段。在以上成果總結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撰寫實驗報告。
五、研究成果
1. 創(chuàng)設良好的科學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幼兒天生好奇好動、喜歡探索,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我園從實際出發(fā),建立了以科學發(fā)現室、小蔬菜種植園、小動物飼養(yǎng)角、室內自然角等,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了必要的環(huán)境,同時充分發(fā)揮我園每位教師的專長,選擇有利于幼兒動手操作、貼近幼兒生活、對幼兒發(fā)展有現實意義的教育內容制作學具、教具,供幼兒進行科學實驗、科學探索、科學創(chuàng)新。
2. 有效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科學教育內容。
科學教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包括有動物、植物、空氣、誰,氣候與季節(jié)、巖石與礦石、力、聲、光、電、小實驗等,我園教師在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抓住我園的優(yōu)勢,有效利用高校、社會和家長的教育資源,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靈活的教育方式,注意結合季節(jié)特征設定課程內容,不斷地摸索、實踐、開發(fā)、創(chuàng)新。
如在教師和幼兒談話中,發(fā)現大多數幼兒經常問恐龍長的什么樣?它有多高?巖石是石頭嗎?動物都有哪些本領?……為此我園有針對性地組織幼兒到地質博物館參觀恐龍化石、觸摸巖石與礦石,聘請專家為幼兒講解;觀看動植物園動物表演等。
3. 拓寬教育思路,將科學教育融于幼兒一日生活中。
科學的現象無處不在,我們拓寬科學教育的思路,將教育內容融于一日生活之中。注意發(fā)掘幼兒身邊豐富的教育資源,從他們每天所做的事情中增加科學經驗,發(fā)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幼兒常看到許多自然現象,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為什么會下雨”“樹葉為什么會掉下來?”“我是怎么長大的?”等等,教師都要隨時隨地以科學角度解答,也要隨時啟發(fā)幼兒思考。而在進行一些其他的教育活動時,教師也注意進行這方面的滲透,如繪畫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注意顏色的變化,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顏色;玩沙、玩水、搭積木時他們也都可獲得科學知識的機會。班里的科學發(fā)現區(qū)中,植物的發(fā)芽記錄、昆蟲標本、品嘗自己種植的蔬菜果實,無一不在告訴幼兒一個真實的生態(tài)世界,使他們明白其中一些簡單的生物生長、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保護的道理,并從中體會人與生物之間的聯系,學習用一種辯證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在這種生存的教育中體驗一種危機感,而這種意識的建立對與他們今后的發(fā)展都大有成效。
4. 促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轉變
即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角色的轉變、教學態(tài)度的轉變。多數教師能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注重為幼兒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材料,及時了解每個幼兒不同的發(fā)現,以積極的語言肯定每個幼兒,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1.1一般資料2008年9月~2010年3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的13150例宮頸疾病患者,年齡18~70歲,中位年齡35歲,來自柳州市及郊區(qū)各縣。患者大多未做過細胞學檢查,包括宮頸炎癥、宮頸糜爛、宮頸贅生物、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等,無宮頸椎切和子宮切除史。
1.2標本采集及處理:用宮頸刷收集宮頸及頸管細胞,將收集的細胞洗入細胞保存液中,經美國Cy-tyc公司液基細胞處理器程序化處理制成直徑2cm的薄層細胞片,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
1.3細胞學分析方法:采用TBS(2001版)診斷標準[1],即: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意義不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除外高級病變(ASC-H)、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包括HPV感染),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意義不明的不典型腺細胞(AGC)和腺癌(AC)。
1.4陰道鏡檢查及活檢:對細胞學陽性及臨床懷疑宮頸病變的陰性患者共3185例行陰道鏡檢下多點取材活檢術;將活檢結果按年齡段分析,即≤29歲組、30~39歲組、40~49歲組、≥50歲組,差異性分析用?2檢驗,顯著性差異界限為P<0.05。
2結果
2.1細胞學結果13150例TCT篩查: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12219例(92.92%)、LSIL(包括HPV感染)240例(1.83%)、HSIL96例(0.73%)、SCC9例(0.06%)、AC4例(0.03%)、ASC-US508例(3.86%)、ASC-H74例(0.06%);微生物感染項中,HPV感染121例(0.92%)、滴蟲感染59例(0.45%)、真菌感染232例(1.76%)、線索細胞>20%,提示細菌性陰道病(BV)457例(3.48%)、皰疹病毒感染5例(0.00%)。
2.2SIL的年齡分布篩查發(fā)現40歲以下年齡組發(fā)病率高于40歲以上年齡組;30~39歲年齡段宮頸上皮內病變的發(fā)生率高于其它年齡段,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2.3組織學對照在活檢確診240例LSIL、96例HSIL、9例SCC及4例AC標本中,TCT陽性305例,敏感性為87.39%;活檢2836例陰性者中,TCT陰性2695例,特異性是95.03%。細胞學跟組織學符合率分別為:LSIL84.17%(202/240);HSIL93.75%(90/96);SCC100%(9/9);AC100%(4/4)。
3討論
3.1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的發(fā)生有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發(fā)病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長。宮頸癌是一種感染性疾病(HPV感染),是可預防、可治愈的疾病。據報道,宮頸浸潤性癌5年生存率為67%;早期癌為90%;原位癌即CINⅢ為100%。因此對宮頸CIN和早期癌的及時高效篩查和正確處理是防治宮頸癌的關鍵。本次13150例TCT篩查SIL以上級別病變病例349例(2.65%),對照活檢,TCT檢測的敏感性為87.39%、特異性是95.03%。SIL檢出率跟國內崔彬[2]等用TCT檢測4000例(SIL以上病變檢出率2.21%)相接近;敏感性較王榮妹[3]等報道的稍偏高,表明TCT的推廣應用,提高了篩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降低了假陰性和假陽性,有助于預防宮頸病變的發(fā)病率和降低宮頸癌的死亡率,這亦是防治宮頸癌的關鍵所在。
3.2本研究發(fā)現40歲以下年齡組發(fā)病率高于40歲以上年齡組;30~39歲年齡段SIL的發(fā)生率高于其它年齡組(P<0.001),與文獻報道相同,提示宮頸癌有年輕化趨勢[4],也說明了宮頸上皮內病變與生育年齡段婦女有密切關系,提示該年齡段婦女定期進行宮頸細胞學篩查的必要性。
【關鍵詞】新課程;實驗教學;教學現狀;問題與對策
【Abstract】My province common senior high school new the lesson have already change implement for two years, two in the last years, conduct and actions new the lesson change the thing in the contents to turn to liv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t course of set up, teacher's troops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 of improvement and teaching research etc. all have very big of exaltation.But allow of no what to neglect B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implement still face budget devotion shortage, system guarantee not enough, shortage of teachers, teaching usefulness not Gao, evaluation system not sound etc. difficulty and problem.Therefore, each section and school want to be further regular to course of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management, then can realiz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norm turn, normalization with keep on turn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 course;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present condition;Problem and counterplan
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實驗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對社會、自然和自我的責任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受陳舊的課程理念和學科教學中心論的影響,我國的實驗教學嚴重滯后,存在著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各種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師資缺乏,教學方法和模式呆板僵化,社會支持不夠等問題,從而導致中學生的實驗技能明顯不足,學生學習脫離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
國家在2001年啟動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現代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2007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踏入了新課程改革的行列,對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目前我省的實驗教學的現狀是什么,面臨哪些問題,應如何解決,為了摸清這些問題,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和解決辦法,為省教育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2. 對本研究的一些說明
2.1課題概念的界定。實驗教學主要指高中物理、化學、生物課程實驗,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學生的分組實驗。
2.2研究的內容。新課程環(huán)境下實驗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
2.3研究的方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地考察法。
2.4調查對象、工具。我們首先在網絡和圖書館查閱了一些資料,然后設計了問卷和和訪談問題。對于學校的教師、領導、管理人員及學生,我們主要采用問卷和訪談結合的辦法;對于各地的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門、家長、及社區(qū)管理人員,我們主要采用座談和訪談的形式。對于學校的一些硬件建設,我們還專門進入實驗室、器材室、專用教室等活動場地進行考察、測量和計算。
2.5問卷的設計、發(fā)放與回收。問卷調查共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我們于2009年2月底設計了第一份調查問卷,向參加陜西省高中校長研訓班的高中校長發(fā)放了課題調查問卷300份;第二階段,我們于2009年3月份對第一階段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問卷分為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兩種,每種問卷采用選擇題(包括多選)、填空題、簡答題三種類型。設計問卷時主要從政策執(zhí)行、領導管理、硬件建設、師資建設(包括師資水平、管理及培訓)、教學(學習)現狀及效果、教學評價、制度管理、保障措施、問題及建議等幾個維度設計問題,力圖全面了解目前各個學校的實驗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從2009年6月2日至20日,我們分別調查陜北高中5所,關中和陜南各7所,共19所學校,其中省級標準化高中7所,市級標準化高中6所,普通高中6所。對每所被調查學校的理化生教師、實驗員以及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我們原則上鼓勵全部參加;對于學生,每所學校在高一、高二年級各隨機抽樣60人,共120人。發(fā)放問卷2890份,回收問卷2525份,有效問卷為2345份。同時我們走訪政府教育管理人員95人,家長356人,社區(qū)管理人員128人,并做了訪談筆記。
3. 新課程環(huán)境下我省高中實驗教學的基本現狀
3.1師資情況。
3.1.1年齡和學歷。通過調查和訪談發(fā)現,目前許多學校實驗室管理人員年齡偏大的教師居多;92%以上的實驗員的學歷都達到了大專以上,基本上能滿足高中實驗教學的要求,但實驗員數量不達標,特別是專職實驗員比較缺乏。
3.1.2技能與培訓。問卷統(tǒng)計顯示,有16.22%的理化生授課教師認為:實驗教學缺乏指導與培訓,尤其對專職實驗員基本上沒有培訓,實驗員更多的是承擔儀器保管的作用。
3.2實驗室建設和使用情況。調查發(fā)現,95%的高中都有單獨的理化生實驗室,但個別農村高中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卻各只有一間房;現有實驗室的設備、器材和藥品普遍短缺,而且更新不及時,實驗教學指導用書偏少,實驗室檔案管理不完善、不規(guī)范;85.74%的學生認為實驗室僅在實驗課時對學生開放,說明實驗室使用率較低。
3.3實驗教學的方法與模式。在調查“教材安排的演示實驗教師的處理方式” 時,問卷統(tǒng)計中顯示有29.82%的學生回答是“簡單的學生演示,復雜的老師演示”;有35.91%的教師認為實驗教學的形式主要是“教師按照教材安排擺放儀器,學生做驗證性實驗”;只有8.82%的教師認為實驗教學的形式主要是“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和方法,自行設計實驗并充分進行自主探究,老師只進行幫助指點”。由此可見,目前的實驗教學是:重理論,輕實驗;重驗證,輕探索;重結果,輕規(guī)范;學生的創(chuàng)造、探究能力得不到發(fā)展。
3.4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在座談中,許多老師認為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較多,而對實驗教學的研究很少;而且由于缺乏專家指導和理論引領,教師想成為研究型教師比較困難,所以教師整體科研水平普遍較低。
3.5實驗教學的評價體系與制度。在問及“你校對實驗教學效果的評價和考核方式” 時,問卷統(tǒng)計中顯示,學生回答 “以試卷分數和實驗技能測試成績?yōu)闇省?的達41.90%,教師達52.51%。由此可以看出:新的評價體系不健全、以書面測試為主,對學生實驗的過程和動手實踐能力考查不夠,需繼續(xù)完善。
4. 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4.1教師隊伍建設。由于教育行政部門對實驗教師的配備不及時,編制和職稱認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和落實,導致專職實驗教師數量不足;由于師訓部門對實驗員的培訓不重視,甚至有些培訓中就沒有這門科目,或者培訓只是走形式,所以實驗教師的技能不高。
4.2實驗室建設和使用。對照《陜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術裝備規(guī)范(試行)》,調查中發(fā)現實驗室的數量不足,藥品短缺,實驗設備和器材沒有增加和添置,有些設備器材已老化,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各學校經費緊張,領導重視不夠,教育行政部門檢查和督促不力。由于不同地區(qū)、不同級別的學校由于經濟、師資力量、管理水平不同等原因,在實驗室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差異較大:城市中學、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級別高的學校,實驗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較高、較規(guī)范;而農村中學、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級別低的學校,實驗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較低、不規(guī)范。
4.3實驗教學的方法與模式。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實驗教學內容缺乏整體規(guī)劃,忽視學生接受能力和個性差異,忽視對學生心理指導,導致教學方法與模式單一,加之教師擔心做實驗浪費學生時間,進而影響高考成績,所以在教學方法與模式上缺乏創(chuàng)新。
4.4教師的教學與科研。由于有些實驗教師對國內外新形勢下實驗教學研究領域的新理論、新成果、新信息關注不夠,加之教師平時工作量大,時間和精力不夠,研究意識淡漠,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同時由于教研部門對實驗教學的研究不重視,對教師缺乏理論指導和專業(yè)引領,從而導致了科研型實驗教師偏少。
4.5實驗教學的評價體系與制度。相當一部分學校對課改還處于摸索狀態(tài),實驗教學評價制度還沒有健全、完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也沒有對實驗教學進行過程管理和檔案管理,將學生實驗完成的時間、質量及考評結果,沒有記入學生的成績檔案,也沒有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去。
5. 新課程環(huán)境下對高中實驗教學的幾點建議通過這次理化生實驗教學的調查,我們已經感覺到實驗教學是制約新課程改革的瓶頸之一,因此我們經過仔細研究分析提出了以下相應的對策,供教育行政部門、課程制定部門、教研部門、師訓部門以及學校參考,以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改革。
5.1教師隊伍建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早規(guī)劃普通高中教師專業(yè)結構的調整,及時解決實驗教師的編制和職稱認定問題,督促學校根據需要逐步配齊配足實驗專職教師;切實做好實驗教師的新課程培訓工作,將培訓的內容納入教師繼續(xù)教育體系之中,并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要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使實驗教師更好地掌握普通高中各學科實驗教學的理論和方法,熟練掌握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和維修技能,并對其教學技能進行定期檢查、考核、獎評,幫助和督促教師開展好實驗教學。
5.2實驗室建設和使用。按照《陜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術裝備規(guī)范(試行)》的標準配齊實驗室及探究室的設施、設備、器材、藥品等工具,結合新課程的需要,我們必須盡快配備適合新課程的儀器設備:
首先,教育技術裝備部門和教研部門要密切聯系,盡早制定出新課程標準下的儀器裝備目錄。在管好、用好現有實驗設備的基礎上,能投入一定的經費購買必要的設備、儀器和藥品。同時要制定原有配備儀器的再利用指導意見,讓放在儀器室的儀器重新發(fā)揮作用。
其次,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新課程環(huán)境下的實驗室管理辦法,鼓勵教師要克服困難,利用實驗室現有的器材,特別是平時閑置的器材,自制教具,設計開發(fā)出新的實驗。或者對實驗方法、實驗過程等進行合理改進,充分發(fā)揮現有設備的作用,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充實實驗教學項目,努力完成新課標所規(guī)定的實驗內容。
第三,組織省內外專家編寫實驗教學指導手冊,以指導學校的實驗教學,同時鼓勵學校自編實驗教學校本教材,不斷更新實驗手段;學校還要高度關注實驗室的安全問題,加強高壓電源、危險性物品、放射性材料的管理,加強消防以及發(fā)生傷害的應急性措施等方面知識的教育與防范,將實驗環(huán)境的安全、環(huán)保落到實處。
5.3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模式。目前高考、學業(yè)水平考試中都有實驗內容,教師平時的測驗中也經常涉及實驗內容,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實驗計劃的制定;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或對原有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實驗材料進行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還要積極探索適合不同教學內容的實驗教學方法與模式,對已有的教學模式進行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
5.4實驗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教學活動:成立活動小組,觀察實驗、實物、模型,并動手去做實物標本、水果電池等;收集查閱資料,了解理、化、生各學科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和科學發(fā)展的前沿事物,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案;開展討論(辯論)會,討論各學科中的社會熱點問題,如自然界碳、氮循環(huán)對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
5.5實驗教學的評價體系與制度。筆試是教師的主要實驗教學評價方式,實驗教學的另一種評價方式是考核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改革現行的高考制度,在高考中滲透實驗技能的考核,使實驗試題不再是課本中的實驗,而是一個全新的情境,考查學生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這種能力要求學生能靈活應用所學的自然科學理論、實驗方法和儀器,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并處理相關的實驗問題。
5.6改進新課標對理化生實驗的要求。新課標中沒有明確劃分哪些是學生實驗?哪些是演示實驗?目的是讓學校做更多的實驗,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學生實驗幾乎都可開可不開。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課程標準制定部門應該現實一點,要根據我們的國情以及基礎教育的現狀,在課程標準中明確列出學生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這樣做一方面有助于教育技術裝備部門按照新課標統(tǒng)一進行配備儀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校制定實驗教學計劃。學校在新課標沒有明確實驗類別的時候,無法制定實驗教學計劃,老師也就無法開設實驗。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此次調研活動,采取了隨機聽課,及時反饋指導的方式,深入到了5個鄉(xiāng)(鎮(zhèn))、10多所學校,共計聽課30多節(jié),召開座談研討會10場。教研員就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與授課教師做了面對面的評價與指導,大家就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難問題,在和諧、融洽的交流、研討氣氛中,暢所欲言,最終達到了共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這次調研活動,雖歷時短暫,但使我們感受頗深:
一、感受了英語教學工作在基層鄉(xiāng)、校較前變化巨大。
變經之一:領導、教師觀念的變化。首先,我們所到之處,看到的是鄉(xiāng)(鎮(zhèn))教育組及所在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美原、流曲、莊里等鄉(xiāng)(鎮(zhèn))教育組的領導,自始至終陪同我們參與聽課與調研;各學校的校長、主任等領導與我們同聽課、同評課、共研討。同時也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線教師對我們到來的熱烈歡迎,特別是一些學校的教師,爭著上課,搶著讓教研員評課的極大熱情,令我們深為感動,用他們的話說:“希望你們常來指導,多提意見,這樣的活動我們歡迎。”這種對教學工作的真誠與坦蕩,與過去教師那種害怕聽課,害怕指出其課堂中的缺失等現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如上變化說明,基層教育教學工作者,渴望發(fā)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識有了鮮明的增強。
二是在調研期間我們發(fā)現,所有鄉(xiāng)、校都能開足開齊英語課程,師資配備到位,有的學校已配有專職英語教師,所配備教師的素質普遍較高。一改過去那種將英語科視為“副課”的觀念,這足以說明領導的重視,帶來了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新變化。
變化之二:城鄉(xiāng)英語教師素質差距在縮小。以前城鎮(zhèn)英語教師的素質普遍好于鄉(xiāng)村英語教師的素質,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過這次調研發(fā)現:大部分鄉(xiāng)村英語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鎮(zhèn)教師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鎮(zhèn)教師素質,這種令人欣慰的變化,說明全縣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已在逐漸提高。
變化之三:教師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通過隨機聽課發(fā)現,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案設計科學,大部分教師有一定的挖掘教材與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用語準確,發(fā)音標準,書寫規(guī)范,均能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注重聽說訓練。同時能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有的教師還能借助現代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注重知識的遷移與拓展,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學生那嫻熟的口語表達和會話能力的展示,使我們看到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在感受成績的同時,也發(fā)現了目前我縣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各年級英語教材版本的不統(tǒng)一,影響了教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建議各年級的教材版本盡量統(tǒng)一化,為教與學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架起一座通暢的橋梁。
2、專業(yè)英語教師仍較匱乏,英語科任教師中非專業(yè)教師居多,農村學校較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語科教學的配套設施設備不足,目前尚無一所小學有專業(yè)語音室以輔助英語教學,致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難以經常開展。
4、師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語教材起點高,難度大,內容繁,不適合本地學生使用,致使學生學習難,教師的教學難。
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必要性分析:
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核心,是人類基礎道德最本質的東西。要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從道德中最本質、最核心的要素點切入。而抓責任教育就是這個切入點。所以,學校決定以“小學生責任教育研究”作為科研課題,以培養(yǎng)學生“責任心”為突破口,全面促進學校內涵的發(fā)展。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應試教育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走入了誤區(qū),不少的教師和父母心目中“好學生”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視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質的教育。許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yǎng)。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獨生子女教育畸形發(fā)展,導致在部分中小學生中存在著種種不良的表現:自我意識強,自私自利,很少考慮到他人和集體;對父母長輩沒有禮貌、對同學沒有熱情、對班集體漠不關心。沒有理想或目標,易滿足,不求上進,只求得過且過;攻擊性強,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卻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這種種狀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當今,無論誰,要想在他將來的本職工作和學習中作出成績,他都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我們很難想象,這樣自私、沒有責任感、沒有愛心的下一代,將來如何擔負起民族振興的大業(yè)。
研究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小學生責任教育研究,積累資料,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揭示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為開展責任教育活動,組織責任教育研究提供經驗借鑒和理性思考。
研究對象: 一至六年級在校學生
課題研究人員:沈風云、吳麗麗、姜明芳、姜桂英
研究實施方案:
準備階段:
1、成立學校中心課題組;
2、查閱資料、收集資料、進行理論學習,進行課題論證;
3、制定《小學生責任教育研究》實施方案;
4、召開開題會,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
5、教師申報子課題,并制定出子課題實施方案;
6、進行“小學生責任意識與責任行為”的現狀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
實施階段:
1、深入落實課題實施方案:
①確立各年級段責任教育的內容和目標,開發(fā)系列責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小學生責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小學生在校一日常規(guī)(重在學習行為);
④構建小學生責任教育評價體系。
2、辦好家長學校,進行學生家庭責任教育的指導,并進行經驗交流;
3、開展一系列實踐體驗活動;
4、每學年對課題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一次,及時調整課題實施方案;
5、每學年召開階段成果匯報、經驗交流會。
總結階段:
1、實踐、總結—由經驗上升為理論,推而廣之;
2、做好課題的結題工作;
3、完成預期的課題成果。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若干篇;
2、小學生責任教育研究報告;
3、小學生(分年段)責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4、小學生責任教育研究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