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人的親情小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寒假里閱讀了《總有一次流淚讓我們瞬間長大》一書,這本書盡管書名有些長,但是卻讓我感觸很深,覺得每一個小故事都能深入我的心中,把我?guī)氲侥莻€感動的情景中。作者的文筆細膩,刻畫名準,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
《總有一次流淚讓我們瞬間長大》這本書精選了12章經(jīng)典、深刻、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些故事短小精練、內(nèi)容新穎、說理透徹、溫暖勵志。這些充滿感動的故事,從各個方面展現(xiàn)了健康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成功智慧,使我在輕松閱讀小故事的同時,從中獲得豐富的生活哲理、人生經(jīng)驗、處世智慧,以及成功啟迪,感動之余為我開啟了一扇扇智慧和感悟之門。是它讓我重新對生活中人與事有了重新的認識。
陽光下動人的暖
人世間有許多情,親情、友情、愛情,似乎在我們出生之際,這些就早已注定好。年少的我不太懂得,自己心中的那份情在何處,可是心中有早已有了答案,而又欲取而不得。所謂的這些情在我心中很模糊也很朦朧。
每次都會說父母的不好,可是當別人不經(jīng)意間的說他們,自己心中早已怒火中燒,或許這就是親情吧。
每次都會和朋友鬧矛盾,可是每次都想握手言和,重新和好,或許這就是友情吧。
而所謂的愛情嘛,對我來說似乎為時過早,就他讓它在腦海中隨風散去吧。
直至漸漸長大,對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更成熟的認識。原來情是如此簡單如此難。
因為我們都有家人,有朋友,才使得生活不會孤單寂寞,可你是否在意已經(jīng)懂得他們存在的意義呢?
難道他們僅僅為我們而存在嗎?當然不是,其實意義很簡單,因為我們出生就注定要和他們發(fā)生大大小小的事情,盡管有些快樂,有些憂愁。也就注定要產(chǎn)生情。
或許你很愛他們,他們也很愛你,也是卻因為種種原因而忽略對方的感受。尤其是家人,父母每天都在老去,而你則想多掙錢讓他們幸福,可你沒有發(fā)現(xiàn)的是他們的臉上已經(jīng)禁不住歲月的侵蝕了嗎?所以你能做的就是放下你所謂的幸福,去多關(guān)心他們,愛他們,讓他們在有生之年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因為在他們眼里不需要太多的物質(zhì)條件,他們需要的是子女的關(guān)心與愛。所以請你多關(guān)心他們吧。
或許會和朋友發(fā)生矛盾,但是誰不會犯錯呢?就連圣人都不敢保證的事情,我們又怎么可能不會犯錯呢?所以有時候多體諒她們,多關(guān)心他們,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她們比你更在乎自己。
可是如果你沒有發(fā)現(xiàn)、留心、在意這些事情,沒有重新認識這新問題,總會有追悔莫及的一天。
若你現(xiàn)在還會心動,還會憤怒,還會心動,請按自慶幸。因為你還年輕,所以趁現(xiàn)在有限的時間去了解、去在意這些情吧。當你真正領(lǐng)悟到它的真諦,你會發(fā)現(xiàn)它就像陽光下動人的暖,時刻溫暖著你的心。
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
人生之路何其遙遠,路上不乏坎坷荊的阻攔,就像老鷹只有在千萬次的跌落下,才能展翅高飛,翱翔于藍天,魚兒要經(jīng)過多少次的掉落,才能有魚躍龍門的壯麗景觀。人生亦如此,只有經(jīng)過磨練才能有意義,有價值,所以也注定有成功也有失敗,就如絢麗的彩虹,有五彩紛呈也有色澤暗淡,因為如果只有單方面就難以展現(xiàn)最美。只有兩者兼?zhèn)洌拍軗碛薪k麗的彩虹。
所以面對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怨恨的人,及他人的不理解,我們應當堅強起來,因為不是流淚就能讓你挽回失去,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付出,不是傷心就要尋找依靠,不是善良就可以受到庇護,不是任何人都會理解你,所以面對生活中偶爾的不如意,我們因?qū)W會堅強的微笑。
難過的時候告訴自己,沒事的,一切總會過去。
失落的時候笑著對自己說,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
雨水落下來是因為天空無法承受與它的重量,有些事情放下了才有風輕云淡的機會。
關(guān)鍵詞:悲情;母女;身患絕癥;婚紗;溫馨
韓國電影《婚紗》講述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一個平凡普通的單親家庭中。全程基本上都是母女的場景,很干凈簡單的設(shè)計情節(jié),卻勾勒出一個觸動心弦的故事。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卻又再次贏得了無數(shù)人的眼淚。韓劇通常偏重于刻畫小人物,娓娓道來,以通過對一個個微妙的細節(jié)描寫來完成對觀眾一次又一次的征服。《婚紗》這部電影同樣是一些生活當中平淡無奇的小細節(jié),但是卻時時處處洋溢著看似淡如清水實際卻血濃于水的情感在里面。
單身母親高蕓:一個特立獨行、堅強、有藝術(shù)家個性的單親設(shè)計師媽媽。
女兒曉珞:脾氣古怪,有著潔癖,沒有朋友,有著與她年齡不符合的倔強與孤獨。
這樣講述開篇的故事有很多,一位忽然患了絕癥的母親和不聽話孩子的故事。人物設(shè)置很特別,媽媽不是完美的媽媽,女兒不是貼心的女兒,幾乎沒有錯綜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也沒有恢弘的大制作場面,但卻有許多看似平淡的卻往往最能打動人的情節(jié)。像是媽媽得知自己病重后開始加倍的對女兒好,為和女兒多相處會編造各種借口,為了女兒以后可以堅強獨立的生活,教女兒學騎車。當女兒通過“威脅”舅媽確認自己媽媽有病后,為了媽媽去練習自己不喜歡的芭蕾舞,為了媽媽克服潔癖和同學打成一片,為了媽媽寄卡片給電臺,那個幼小的她,在她所有的認知里面,努力做著她認為可以不讓她媽媽離開的方法。這樣的演繹方式似乎是韓劇中司空見慣的,沒有太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卻表達出貼近生活的劇情。
初看到電影《婚紗》的名字,以為又會是一部溫馨浪漫的悲情韓國愛情影片,看過之后才知道,有著溫馨浪漫又夾雜著悲情,不過不是愛情,而是母女情深。這部影片始終以婚紗作為主線,電影在輕快地音樂聲中拉開序幕,舒緩的節(jié)奏、適時出現(xiàn)的音樂給人以空山靈雨的意境,鏡頭沒有切換到屋外,但是淅淅瀝瀝的雨聲同樣也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畫面,讓人不自覺地融入亦真亦幻的故事情節(jié)。坐在窗前的高蕓在設(shè)計著一件美麗的婚紗,在她抬頭的一瞬間,嘴角上揚的笑容,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她在憧憬自己的浪漫美麗的愛情。或許影片的名字一直在誤導著我們,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我們知道這件婚紗是一種母愛的延續(xù),一種溫馨的記憶。影片雖然悲傷,但是母親給曉珞留下了成長的記憶又包含著希望與溫情。
1 渲染悲情的手法
1.1 雨
以雨開頭,又以雨結(jié)尾。都為這部影片的悲彩埋下伏筆,也增添了很多情感上的。《婚紗》中總在恰當?shù)奈恢眠\用反復的手法。雨可以說是在這部影片中最常出現(xiàn)的鏡頭,或許電影開頭畫面中的雨聲就在提示我們這幾場雨的含義。
影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曉珞放學后,外面下著雨的場景。第一次是在開篇的部分,媽媽因為同事拿錯了婚紗,所以只能把女兒接到了婚禮現(xiàn)場,眾人在找尋新娘的捧花時,拋向新娘的捧花,扔進了曉珞的手里,母女倆相視而笑。看著溫馨的畫面,聽著美妙的背景音同片中人物的心緒一起響起、激蕩,觀眾的情緒也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第二次是曉珞已經(jīng)知道媽媽病重,她走到學校樓前,猶豫不決,當同學陸續(xù)離開教學樓前只剩下自己時,她似乎忽然感覺媽媽不會再來接她,當她試著把手舉過頭頂邁入雨中時,媽媽突然從后面出現(xiàn),為她撐起黃色的雨傘,音樂響起然后母女相視一笑共同邁入雨中。雖然只是一處小小的細節(jié)描寫,但是卻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心底的那絲絲感動突然在霎那間泛濫起來。最后影片結(jié)尾部分,媽媽已經(jīng)逝世不會再出現(xiàn),當我們還在猜想會是誰來接曉珞的時候,她微笑從容地從書包里拿出那把似曾相識的小黃傘,撐開,邁入雨中。然后抬頭望著天空,似乎也許在告訴天堂的媽媽:我記得帶傘了,請媽媽放心。曉珞微笑的慢慢向前邁著步,最后只剩下那個打著黃傘的小背影。我喜歡這種抒情式結(jié)尾,無論中間的過程是如何難忍的疼痛,最終都要成長。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在透露出一種錐心之感,無言的疼痛之后是欣慰的微笑。
1.2 色彩
《婚紗》全片都采用了清新淡雅的色調(diào),暖暖的畫面承托出親情的感人,雖然在片子中有幾場是雨戲,畫面有點陰霾,可隨后而來的卻都是陽光明媚。在影片中,身患絕癥的媽媽在女兒面前的樂觀堅強,與女兒在得知媽媽重病后的體貼聽話,都呈現(xiàn)出溫馨的暖色調(diào)。
暖暖的色調(diào),配上柔柔的音樂,讓人感到一種心靈的凈化,這樣的畫面,就奠定了本片是一部溫馨的影片。但往往溫馨中伴著淚水和堅強才是最感動人的。
1.3 音樂
《婚紗》的主旨不是一般韓劇中一貫的愛情主線,而是溫馨和動人的親情。開篇淅瀝瀝的雨聲背景,到后來母女溫情相處的過程中響起的《我愛你》,無疑不是加重了觀影者對影片的認識。像大多韓國電影一樣很細膩,沒有恢弘制作,但所講述的情感卻像一把利刃直逼我們內(nèi)心,溫情的一幕幕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影片采用了大段的病中母女親情戲,來襯托那最后離別的悲情。從一開始的互相沖撞到后來的深情相依,交錯的悲喜段落、流暢的動作和靈動的人物形象都體現(xiàn)了導演的匠心獨具。也使它成為韓國悲劇電影史上最接近完美的一部作品。
2 悲情效果呈現(xiàn)
在故事的最后,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曉珞走進婚紗店,看到那款獨一無二的婚紗,幸福甜蜜的笑了,當美麗的她穿起媽媽為她設(shè)計的婚紗,含淚微笑,也許此刻,曉珞心中一定想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相信天堂的媽媽也會一同微笑。
然而就是在這樣看似平凡的敘述過程中,它卻能讓你體會到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實而又唯美,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人物的設(shè)置不多但很特別,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又很深刻,讓你在最后感覺到,其實我們它就是有可能存在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
誰是世界上最疼你的人?在你最困難的時候,能為你流淚,為你難過,為你風里來雨里去的,只有你的親人。
手捧著《世界上最疼你的人》的我心里無比的激動,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個個感動人心的畫面,那個五歲的小穎穎始終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
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叫穎穎。她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穎穎的爸爸因為是盜竊團伙的主犯被判為無期徒刑。穎穎的媽媽這時患了重病需要換腎。面對生活的艱難,穎穎的媽媽在醫(yī)院里動了自殺的念頭,本想跳下樓去,但被穎穎的雙臂擋住了。穎穎決定自己去掙錢為媽媽換腎。穎穎靠每天賣花、瓜子、檳榔和扇子維持家里的生活和媽媽的醫(yī)藥費。生活的艱難并沒有壓倒她,在同時她的學習成績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雖然,穎穎每月只賺七百多元錢,但如果不是每天工作到深夜,拼著自己的小命,如何能做得到呢?最后,她們母女倆的遭遇被社會和當?shù)卣P(guān)注。各界人士紛紛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穎穎的媽媽終于實施了腎移植手術(shù)。但由于種種原因,穎穎的媽媽未能擺脫死神的糾纏。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淚流滿面,心想:穎穎雖然只有這么小,而且還有無數(shù)的困難圍繞著她。但為了媽媽,她卻勇敢的生活著。當新年的鐘聲響起,我想我們肯定是在掛念新年的禮物,好吃的零食……而穎穎的雙腳卻讓刺骨的冷水凍得失去了知覺。當我們躺在自己舒適的床上玩著心愛的玩具,穎穎卻在搖搖欲墜的小屋里躺在一張草席做的“床”上想著怎樣才能掙到更多的醫(yī)藥費。穎穎沒有任何玩具,連我們經(jīng)常光顧的“肯德基”對她來說就如同它的故鄉(xiāng)一樣,離她太遙遠了 ,穎穎是我看到的,聽到的最小的能賺錢的孩子,也是最心疼錢的孩子。因為每一分錢都是為了媽媽。穎穎憑借著她對媽媽的愛,滿懷信心、永不放棄、堅持到底。她就是這樣頑強的生活在每一天。
感動之余我還想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穎穎,更想呼喚所有的大人和孩子們大家一起伸出援助之手救救穎穎媽媽,幫幫穎穎同學吧!
【關(guān)鍵詞】紀錄片;傳播; 啟示
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火了,它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味覺,也深深觸動了觀眾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家園。許多嗅覺靈敏的商家借機推出舌尖上中國里的菜品,旅行社推出了有關(guān)《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之旅,很多臨近畢業(yè)的學生也紛紛推出了舌尖上的母校,回憶和記錄校園生活中的美食……一部美食電視記錄片勾起了人們情感的陣陣漣漪,引發(fā)了舌尖上中國的文化現(xiàn)象,這其中的韻味值得人們深思:舌尖上的中國,滿足的僅僅是舌尖嗎?如果不是,那么它傳播的成功之道何在?這些問題的答案正是本文所要探尋的。
滿足的不僅僅是舌尖
《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以舌尖上的美食為題材的紀錄片,之所以受到觀眾的追捧,因為它是一部內(nèi)涵十分豐富的紀錄片,滿足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覺,還帶給人們豐富的視覺、情感、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味覺的滿足。中國不乏山珍海味,但傳統(tǒng)的印象里,最美的山珍海味往往出自名廚名店,但這個紀錄片放棄了傳統(tǒng)美食片的老套路,搜集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土貨”:老包家腌篤鮮的騰騰熱氣、臨安姚貴文豆腐攤上的陣陣炸香、大理老黃制作的諾鄧火腿的悠久綿長、臺灣烏魚子的綿密滋潤……無不看得人們口水欲滴。當今中國城市酒店餐館的菜譜很多都是雷同的,而《舌尖上的中國》給人們展現(xiàn)的美味包含了地方特色,充分調(diào)動了人們的味覺。
視覺的滿足。《舌尖上的中國》畫面拍攝的很大氣,處理得很精致,帶給人們從未有過的美食視覺體驗。一片薄薄的五花肉經(jīng)過創(chuàng)作者的構(gòu)思制成了惟妙惟肖的中國山水畫,人們絲毫感覺不到油膩,體驗到的是中國古典書畫美;蘭州拉面師傅甩動面時的從容淡定,面質(zhì)的纖細嫩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淮揚文思豆腐廚師出神入化的刀工,豆腐入水后的精細入微,讓人嘆為觀止。第一集《自然的饋贈》開頭畫面在高原、山林、湖泊和海岸線上的切換,讓人們感受到食物來源地的豐富與壯闊。
情感的滿足。《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追求味覺和畫面的真實,而且揭示了這些美食背后的情感真實,正如該片執(zhí)行總導演任長箴所說:“我們記憶中好吃的東西是因為帶著人的溫度。”讓人們記住的美味往往都有一段飽含深情的故事,呼蘭河畔金順姬對母親泡菜的眷戀,東北鄰家婦女齊心合力做醬坯時忙碌的場面,平淡而富足的日子里姚貴文和王翠華相互“抱怨”的愛慕,苗家母親送女兒龍毅上學時樸素的話語:“滿女啊(小女兒),現(xiàn)在天快亮了,你自己走吧,這個天是越走越亮的,我要回家做事去了。”這一幅幅動情的畫面揭示了美食背后那濃濃的親情、友情和愛情,讓人們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喝了一碗“心靈雞湯”。
精神的滿足。《舌尖上的中國》廣泛借用了民族志傳播學的相關(guān)方法,該片廣泛抽取中國各地的美食樣本,講述了一個個中國人為了食物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用鏡頭如實記錄中國人的美食生活。分集導演張銘歡和他的同事們確立了選材的標準:拍攝承載中國人精神的食物!相對于外來麥當勞、肯德基等西洋食品制作過程的規(guī)范嚴謹和透明,《舌尖上的中國》展示的食品有點“土”,有點“怪”,但正是這“土”和“怪”凸顯了古老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展現(xiàn)了中國人勤勞、智慧、奉獻、樂觀、豁達的精神品質(zhì)。
文化的滿足。《舌尖上的中國》展現(xiàn)的不是中國精美絕倫的山珍海味,也不是技法非凡的幫派菜系,它向觀眾展示的是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飲食流變,展現(xiàn)的是中國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體驗,通過中國人選取食材、制作食材生存智慧的展現(xiàn)揭示了東方人的生活價值觀,為觀眾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和變化著的中國開辟了一個新的通道,讓觀眾從中體會到了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悠久和綿長,體會到這個古老國度的國民對待自然、對待生活、對待家庭、對待社會抱持著什么樣的態(tài)度。看似簡單的一部美食片,卻包含了很深的文化內(nèi)涵,引發(fā)了中國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豪。
傳播的成功之道
獨特而新穎的視角。選材視角的獨特性是該片成功的關(guān)鍵,首先,它選擇了一種關(guān)系視角。它把著力點放在了人與美食、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上,探索中國人如何因地制宜地從腳下的土地攫取、收獲和進食的,揭示中國人的一些基本的價值取向。這種關(guān)系視角的選取為文化、情感等更多主體的揭示和展現(xiàn)留下了空間。其次,它選擇了一種平民視角。采摘松茸的丹真卓瑪、普通的挖藕人圣武和茂榮、看管竹園的老包等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通民眾,選擇這些普通民眾作為敘述的主體,顯得更加真實,更加感人。
具象化的傳播。網(wǎng)絡(luò)時代,空泛的議論已經(jīng)很難激起人們的興趣了,《舌尖上的中國》很清楚這一點,在傳播的過程中很具象化的表達。它將中國美食的宏大主題濃縮聚焦在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上,每一道美食都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來展示。每個故事都是經(jīng)過精心選裁的,凸現(xiàn)故事的變動性,情節(jié)化和人情味。故事中的人物、地點、語言等都是原生態(tài)的、真實的,人們觀看紀錄片,仿佛在欣賞美食,仿佛又在傾聽感人的故事。有的網(wǎng)友感言,看到第6集中阿劉在鹽田中忙碌勞作的身影、素瓊一大早帶著家人摘辣椒的畫面,便想起自己老家的父母,情到深處潸然淚下。
廣告的情感訴求,是與理性訴求相對的。如果說理性訴求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運用理性或邏輯的力量來達到說服消費者購買的目的,情感訴求就是廣告制作者通過營造富有人情味的氣氛,去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使之萌發(fā)購買動機,采取購買行動。如果說理性訴求是“曉之以理”,情感訴求就是“動之以情”。在商品大量同質(zhì)化的今天,同類商品的品牌常常有幾十甚至上百種。從使用價值的角度看,這些商品之間的差異是不大的,運用產(chǎn)品品種單一時期做廣告常用的理性訴求方式,僅向受眾傳遞產(chǎn)品的功能、特點,很難打動消費者。幾乎沒有一種產(chǎn)品的功能特點是其他品牌的產(chǎn)品不能替代的,因此很多產(chǎn)品的廣告特別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耗品等的廣告訴求方法,同理性訴求相比,更多地選用了情感訴求的方式。“美國市場營銷學家PhilioKotler曾把人們的消費行為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量的消費階段,第二階段為質(zhì)的消費階段,第三階段為感性消費階段。在第三階段,消費者所看中的已不是產(chǎn)品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而是產(chǎn)品與自己關(guān)系的密切程度。消費者購物在很多時候是為了追求情感上的渴求,或追求商品與理想的自我概念的吻合。”④儒家哲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深遠的影響。“在儒家看來,人首先是情感的存在,就是說,人是有情感的動物,用現(xiàn)在的語言來表述,情感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或存在樣式。人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問題,首先要從這里尋求解決。”⑤廣告情感訴求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生動可感的故事情節(jié)打動消費者。中華民族是講求“孝道”,重視親情的民族。“孝道”和親情已融入了民族的血液,成為每個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廣告貼近民族心理,在短短幾十秒內(nèi),選取生活中的細節(jié),講述催人淚下的親情故事。雕牌洗衣粉講述了一個普通下崗女工的家庭故事,懂事孩子的號召力,會使無數(shù)家庭主婦因親情的感動而在大量同類產(chǎn)品里選擇雕牌。可以說,這則感人的親情廣告,成就了雕牌洗衣粉在同類產(chǎn)品中的品牌優(yōu)勢。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孝文化強調(diào)血緣為基礎(chǔ)的感情紐帶,很容易將普天下中國血統(tǒng)的華人維系在一起,形成民族凝聚的力量。作為一種道德文化,孝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⑥在這種文化心理的感召下,“親情”由家庭衍化到了民族國家,由血肉親情擴展成了故國之思。孔府家酒的廣告就很好地詮釋了海外游子對親人對祖國的眷戀。廣告片尾水到渠成的一句廣告語:“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銘記在很多人心中。“心理學家認為:‘友情’是由人的七情六欲派生出的‘愛’的情緒或情感,表現(xiàn)為對同學、朋友的情感依戀。社會學家認為:友情是人個體社會化的基本需要,是人類高尚、優(yōu)美的情感之一。”⑦許多廣告為受眾講述了一段段關(guān)于友情的故事,使其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感到溫暖。貴州青酒的廣告就是一例。廣告中講述的是一個在都市打拼的年輕人,正經(jīng)歷著生活和職場的種種不順。在生活中他失戀了,“戀人結(jié)婚了,新郎不是我”;在職場“同事升職了,‘我’還是原來的‘我’”。這兩件事可以說是很多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必須經(jīng)歷的歷練,在廣告中選用這兩個情節(jié),會喚起很多年輕人的共鳴。在沮喪中,收到朋友聚會的信息,朋友之間的舉杯換盞,化解了人生的煩惱,這舉杯換盞的酒正是青酒“喝杯青酒,交個朋友”。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是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人們渴望愛與被愛,關(guān)于愛情的故事或凄美或浪漫,或酸澀或甜蜜,都會撥動受眾情感的心弦。在感性訴求的廣告中,愛情故事更是一個常用常新的題材,產(chǎn)品就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道具。聯(lián)想筆記本以電腦為道具講述了一段生死之戀。得了絕癥的男孩沒有告訴女孩自己的病情,言不由衷地和女孩分手,沒有了男孩的呵護,女孩要獨立,男孩通過用聯(lián)想筆記本在線幫助女孩成長。催人淚下的故事,讓受眾在心靈的震顫中接受了聯(lián)想筆記本電腦。
二、受眾對敘事性影視廣告的“使用與滿足”
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fā)展,媒介成了人們每天都密切接觸的對象,廣告是以大眾傳播媒介為載體傳遞給受眾的。受眾在接觸大眾傳媒的前提下,主動或被動地接觸廣告。傳播學的“‘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成員看做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⑧現(xiàn)代社會,廣告已經(jīng)成為大眾傳媒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廣告的發(fā)展與成熟,廣告遠不像早期僅僅傳遞商品或服務(wù)的信息。受眾使用大眾傳播媒介接觸敘事性影視廣告,除了滿足知曉商品或服務(wù)的信息需求外,還會滿足很多其他方面的需求。
(一)娛樂心理的滿足現(xiàn)代人在享受良好的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工作生活等多重壓力,在閑暇之時與大眾媒介接觸,最直接的愿望就是獲得娛樂,來滿足身心的平衡。“對快樂的追求是人的一切行為的潛在指導者,人們之所以這樣做而不那樣做,就在于他們趨樂避苦的天性。”“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趨樂避苦是人類欲望的共同屬性和本質(zhì)規(guī)定。”⑨商家和廣告人深諳這一點,在講述品牌故事的廣告中用幽默、夸張、懸念、奇幻、戲謔、荒誕等表現(xiàn)手法,使受眾獲得感官上的享受,以娛樂引導消費。以在年輕人中很有號召力的偶像周杰倫為主角的動感地帶廣告,講述了在校園里時有發(fā)生的有趣事件。老師嚴厲批評兩位疑在課堂傳紙條的同學,老師問周杰倫飾演的同學是否看見他們傳紙條,周同學一臉無辜頗具幽默感地回答:“沒有,他們發(fā)短信”,使受眾在一笑中獲得身心的愉悅。
(二)參加心理的滿足敘事性影視廣告為了讓受眾在接受的瞬間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會講述一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故事,讓廣告受眾獲得一種參加的幻覺,對劇中的人物有一種認同感,通過劇中人物體驗自己未曾經(jīng)歷過的生活情境。情感訴求類廣告表現(xiàn)的多是人類共通的情感,對親情刻骨銘心的體會、對友情的向往、對愛情的渴望等。廣告通過形象的人物和濃縮的故事情節(jié),將受眾的情感在瞬間喚起,使受眾在廣告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生活體驗。敘事性影視廣告和一般影視作品相比,一個突出的不同點是在故事中多以要宣傳的產(chǎn)品或服務(wù)作為情節(jié)展開的道具。受眾如正在使用某種商品或享受某種服務(wù),參加的感覺就會顯得更為真實,對劇中人物與受眾自己“一體化”的感覺會更加強烈。房祖名和郭采潔主演的德芙巧克力“愛情三部曲”廣告,在短短數(shù)分鐘內(nèi)講述男孩女孩因德芙巧克力展開的浪漫故事。俊男美女、溫馨場景、時尚服飾與令年輕人神往的故事情節(jié),使廣告本身有著肥皂劇一樣的魅力,通過廣告實現(xiàn)了很多人生活中的愛情理想或者渴望。
(三)社會互動心理的滿足人具有社會屬性,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guān)系中,渴望同他人交往、交流。敘事性影視廣告中所營造的“擬態(tài)”人際關(guān)系,即使受眾對廣告作品中的人物產(chǎn)生的一種“熟人”或“朋友”的感覺,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人們對社會互動心理的需求。演員海清主演的汰漬洗衣粉廣告片中。海清走到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家里,看到家中孩子的衣服上有很多污漬,家庭主婦帶有抱怨的神色告訴她這些油漬很難洗掉,海清推薦汰漬洗衣粉,使用它油漬輕松洗掉。這則廣告片,給受眾的感覺就像和熟悉的街坊鄰居聊天,一起探討應對家務(wù)勞動的小妙招,輕松又愉快。飄柔洗發(fā)水廣告中,那個有著溫婉賢淑氣質(zhì)讓人看著很舒心的女孩,就像是閨蜜在講述去男友家見未來公婆的有趣經(jīng)歷:用了飄柔洗發(fā)水而順滑的頭發(fā)掙脫發(fā)卡的束縛,像小瀑布一樣整齊有序地散落肩上,讓未來的公婆對其感到賞心悅目。富有親和力的敘事性影視廣告,可以使受眾擺脫個人獨處時的孤獨感,滿足與他人互動交往的心理需求。
三、結(jié)語